浅谈地震灾害部队救援人员生理心理状况及对策

合集下载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4篇)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4篇)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应急救援人员是一群崇高的人群,他们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无论是在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中,他们始终扮演着最前线的角色。

然而,长期从事紧急救援工作会给救援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急救援人员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干预方法。

一、应急救援人员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应急救援人员在紧急救援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灾难、痛苦和死亡,这些事件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他们可能会面临长期的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

以下是应急救援人员心理干预的重要性:1.缓解心理压力:救援任务的特殊性和紧迫性,使得救援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及时缓解压力,降低心理负担。

2.促进情绪调节:灾难现场的残酷和痛苦很容易引发救援人员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

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积极调节情绪,防止情绪扩散。

3.增强应对能力:救援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要求救援人员具备应对复杂环境和突发情况的能力。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灾难现场的挑战。

4.预防心理问题:长期从事紧急救援工作容易导致救援人员出现工作倦怠、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进行干预,这些问题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应急救援人员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最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通过与救援人员的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心理辅导也可以帮助救援人员缓解压力,增强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

2.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旨在增强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在灾难面前的应对能力。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救援人员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时,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针对这些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理解和接受情绪:应急救援人员经历的事件可能会引发各种情绪,包括焦虑、恐惧、愤怒等。

他们需要理解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反应,接受自己的情绪,并且不要把这些情绪内化。

2. 提供支持和倾听:应急救援人员需要有人可以倾诉和分享他们的感受。

提供一个倾听的空间,让他们发泄自己的情绪,并有人能够给予支持和理解。

3. 提供实质性的援助:应急救援人员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提供实质性的援助,比如增加人手、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等,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4. 建立支持网络:组织应急救援人员之间的支持网络,使他们能够相互鼓励和支持。

这样的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他们共同应对心理上的困境。

5. 提供培训和教育: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并学会应对常见的心理反应和问题。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心理困境。

6. 提供适当的安排和休息时间:应急救援人员常常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容易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

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排和休息时间,让他们能够恢复和放松。

7.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困境较大或持续存在,他们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恢复和重建自己的心理健康。

通过以上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应急救援人员更好地应对心理困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的能力。

地震救援中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

地震救援中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还给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在地震救援中,除了物质援助和医疗救治外,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震救援中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介绍相关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加强心理援助工作的建议。

一、地震救援中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 心理创伤的后果:地震发生后,受灾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失去亲人、财产损失等巨大打击,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创伤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这些心理创伤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演变成长期的心理问题。

2. 提高心理韧性: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受灾者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应对灾难的能力。

通过与专业心理工作者的交流和辅导,受灾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反应,积极面对困难,恢复自信和生活能力。

3. 促进社会稳定: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不仅对个体有益,也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当受灾者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心理援助时,他们更容易恢复正常生活,减少社会紧张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二、地震救援中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 心理评估与干预:在地震救援开始阶段,专业心理工作者可以对受灾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受灾者缓解心理压力和创伤。

2. 群体心理支持:在地震灾区设立临时心理支持站,为受灾群众提供集体心理支持。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方式,鼓励受灾者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3. 心理教育与宣传:开展针对地震灾区居民的心理教育和宣传活动,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宣传手册、讲座等形式,向受灾者普及心理创伤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困境。

4. 心理援助热线: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受灾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和支持。

应急救援官兵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应急救援官兵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摘 要: 本 文分析 了应急救 援任务的特点 以及任务 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 求, 分析 了任务 中官兵常见 的心理 问题 , 从 而有针 对地提 出 官兵 须掌握 的 自我调适方 法, 为有效保 障官兵的身心健康 , 巩 固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 圆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奠定心理基础 。
关键词 : 应急救援 ; 调适 ; 心 理 问 题
本文分析了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以及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求分析了任务中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地提出官兵须掌握的自我调适方法为有效保障官兵的身心健康巩固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圆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奠定心理基础
教 育 论 坛

9 9・
应 急救 援官兵常见 心理 问题 及调适
王淑娴 宋玉霞 李 晓燕 ( 武警警种学院, 北京 1 o 2 2 0 2 )
据 理学专家测试 ,有部分官兵在抗震救灾后出现了一些不容忽 任务环境 ,尽快熟悉责任分工。官兵应 当主动了解救援当地的民族特
气候条件 、 饮食习惯等 , 缓解和消除不适应环境所带来的不适感, 熟 视的 心理问题 , 其 中焦虑 占3 3 . 3 %, 抑郁占 2 6 . 5 %, 失眠 占4 0 . 8 %, 躯体化 点、 障碍占 1 5 . 4 %, 内疚占 2 0 . 3 %, 灾难场景的闪回占 1 1 9 %。这些心理问题 悉 自身职责和武器装备, 增强胜利信 , 从而有效缓解恐惧的产生。( 3 ) I , 自觉加强军事心理训练 。 官兵要有意识地提高实战经验 如不及时疏导调适 , 不仅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 而且会损害官兵的身心 总结经验教训 健康 , 甚至造成影响他们终生的心理疾病 , 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在心 的总结能力 , 保证及时处置类似 隋况, 并加强救援 的军事 、 心理素质方 理危机干预未介入之时 ,官兵可以学会并使用一些有效 的自我调适方 面的训练 对。疲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睡眠剥夺 , 其次是对 1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及对官兵 理素质的要求 所承担任务的厌倦。 官兵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 因环境需要而丧 应急救援行动是一种特殊 的军事实践活动 , 遂行的大多是急、 难、 失了正常所需睡眠量的状态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预防或者弥补睡眠 险、 重等任务 , 具有复杂 、 紧张 、 艰苦 、 多变的特点 , 这也对官兵 的J 理素 不足 : ( 1 ) 预防陛睡眠和恢复性睡眠。在连续或者持续遂行任务之前 , 应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应急救援人员工作环境紧张、危险和心理压力大,常常面对生命危险、病患较多或恶劣的环境等问题,容易出现心理疲劳、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应急救援人员需要心理干预来缓解工作压力,保护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心理干预方法:
1. 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绪:救援工作常常涉及到不幸事件,应急救援人员可能会体验到情绪波动,包括悲伤、愤怒、无助等。

接受这些情绪是正常的,不要压抑或逃避。

2. 寻求支持:与同事、家人、朋友和心理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分享工作和情绪体验,寻求支持和理解。

定期参加职业或技能培训,与其他救援人员共同学习和成长。

3. 自我照顾: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参加放松训练、瑜伽、冥想等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4. 拥有支持网络:加入应急救援人员的互助组织或社区,和其他救援人员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互相支持和鼓励。

5. 应对压力: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6. 路程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工作的热情,看到自己的努力对他人的帮助产生的积极效果,将成就感融入工作中。

总之,心理干预是应急救援人员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支持,他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应对压力,为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福祉提供支持。

谈灾难性事故警务救援者的心理辅导

谈灾难性事故警务救援者的心理辅导

浅谈灾难性事故中警务救援者的心理辅导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救援行动中,公安、消防、武警面临的心理压力是多种多样的,面对惨不忍睹的灾害场景,大量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令参战官兵触目惊心,但最大的刺激可能是面临大量的死难人员。

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参战官兵将不得不亲眼目睹并近距离接触如此众多的死难人员,这对参战官兵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同时参战官兵深入灾区参加抢险,情况不明、状况复杂,面临余震、塌方、疾病等多种威胁,这对参战官兵的心理都将产生不利影响;还有抗震救灾,参战官兵要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受灾群众,必须与时间赛跑,其劳动强度必将是空前巨大的,而且要进行连续作战,生理、心理的消耗和透支严重,这将加重参战官兵的心理压力,削弱官兵的耐受力,加重心理损伤的程度。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面对突发性灾难事件,必须挺身而出,而在救援过程中,不得不经历伤亡惨烈的场景,承受着超出普通人人群的应激强度,容易引起警察发生心理障碍,影响警务人员的个人健康。

他们既是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救援者、处理者,同时也成为灾难性突发事件的经历者和二级受害者。

这些问题必须及时辅导解决,否则会造成持续的精神障碍,精神上产生一些负面的、沮丧的、消极的情绪,对救援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

救援过程中,及时地辅导缓解救援同志的心理压力,必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救援处理灾难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然而如何做好预防警务人员在灾难事故救援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对救援工作及救援者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加强警务人员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警务人员的心理卫生知识相对缺乏,是我国目前影响警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目的是指导警务人员科学角色定位及归因失误行为,使他们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平衡方法以及挫折疏导的心理途径、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预防或减少灾难性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发生。

浅谈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武警官兵在抢险救灾任务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文章针对武警官兵在参与抢险救灾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恐惧害怕、求战抢功、逃避畏难、麻痹松懈、创伤后心理障碍、后思后怕,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环境反差太大、兵员成分的影响、家庭影响、平时心理训练的不足、部队心理干预能力欠缺。

并对其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点对策。

标签:抢险救灾心理问题心理工作武警官兵作为抢险救灾任务的主要力量,在灾难发生时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们虽然不是灾难的第一受害者,但是作为救助者,面对生命的脆弱、痛失亲人的人们以及一片狼藉的废墟……这些特殊的场景使武警官兵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和伤害。

官兵和普通人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了官兵的身心健康和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做好抢险救灾任务中官兵的心理工作。

抢险救灾任务中官兵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一)恐惧害怕心理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在抢险救灾任务当中,官兵遇到的是恶劣的自然灾害,产生恐惧心理也很正常,特别是在去年抗震救灾任务当中,面对废墟和死亡,官兵的精神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生命随时也会遇到危险,再勇敢的官兵也会产阵退缩等反应,并且,这种心理还具有一定的传染能力,如不及时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和削弱部队的战斗力,难以圆满完成艰巨的抢险救灾任务。

(二)求战抢功心理对于参加抢险救灾的官兵而言,圆满完成任务之后,自然会受到各级的领导的嘉奖,这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官兵却把完成任务当作一次立功受奖的机会,实现自己入党,转士官,提干等目的。

在行为上表现为执行任务热隋高,异常激动乃至亢奋,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使人不能正确判断当前复杂的形势,造成主观严重脱离客观实际,导致急功近利,盲目冲动,理智下降,难以控制,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逃避畏难心理抢险救灾任务中,官兵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

有时烈日高挂,洪水滔滔,有时天寒低冻,北风凛冽,有时天崩地裂,房屋倒塌。

官兵难免产生逃避畏难心理,如不及时疏导,很可能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停滞不前,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可编辑版】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可编辑版】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参加抗震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及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对空军巢部抗震救援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消极应对和PCL-M 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PCL-M总分,SCL-90总分及4项因子分呈低相关;不同气质类型PCL-M总分及SCL-90各项统计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气质类型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个别官兵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关键词:地震;军人:心理健康;心理测量分类号:B849;R3951 目标、工具和过程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空军某部奉命进驻重灾区执行抗震救援任务,首要任务是从废墟中解救幸存者并处理遇难者遗体。

连续几天执行此项任务,面对大量惨不忍睹的遇难者尸体,官兵们心理受到强烈震撼,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笔者在为部队提供心理服务的同时,开展了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救灾官兵的应激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文献报道,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有关。

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官兵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考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相关性,并采用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对救援官兵进行评估。

PCL-M共有17个题目,包括反复体验、情感麻木和高度警觉3个PTSD主要症候群。

灾难发生后7周,共有官兵677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年龄15~34岁,平均为20.12.32岁,均为男性。

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现场测查,当场收回有效资料589份,有效回收率为87%。

2 结果按照中国军人常模SCL-90总分划界值178分,589名救灾官兵中总分大于等于178分的有44人,其中最大值为371分。

PCL-M量表总分划界值为50分,救灾官兵中总分大于等于50分的有9人,其中最大值为85分。

浅谈灾后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必要性及方法

浅谈灾后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必要性及方法

浅谈灾后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必要性及方法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全国广大解放军、武警官兵迅速出动,投入到紧张的救援行动中,奋战在抗震抢险第一线,挽回了许多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但由于救灾人员长时间目睹惨状,加之身体疲惫,久而久之也会受到巨大的心灵创伤。

例如,有些战士晚上睡不着,不断闪回白天见到的悲惨景象,有些战士吃不下饭,一看到肉就恶心;另外,有些官兵在从发现被困人员的惊喜,到长时间抢救被困人员而最终却救援失败这个过程中,产生巨大心理落差,这对他们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会因为无法面对遇难人员的家属那期盼的眼神而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如不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救援官兵进行心理疏导,这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对这部分人群实施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与作用谈到危机干预,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或群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避免因情感波动造成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回归现实;三是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

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在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时,心理干预可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

心理干预如果与军队的管理行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会发挥良好作用。

当前阶段,部队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突发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其内容应包括:针对军人个体和群体的危机干预技术;沟通交流技术;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技术;一级应急处理队伍心理健康管理技术等。

地震救援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

地震救援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

地震救援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队员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他们需要面对极度危险的环境和失去亲人的灾区居民。

因此,对于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一、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压力地震救援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压力的任务。

救援队员在抢救被困的群众时,常常处于废墟和不稳定的环境中,身心压力巨大。

此外,他们还需要与受伤的人们建立联系,协助他们排解恐慌和痛苦。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地震救援队员面临着长期的身心压力。

二、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需求地震救援队员在完成任务后,需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支持和护理。

首先,他们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咨询或开展心理剖析小组等形式来实现。

其次,他们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这有助于缓解身心疲惫。

此外,救援队员还需要进行后期的心理辅导和康复,以更好地恢复身心健康。

三、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康复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康复是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组织心理康复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应对灾害后的心理变化和适应策略。

其次,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此外,鼓励救援队员加入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和倾诉心声,这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和压力。

四、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地震救援队员的心理护理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救援队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状态,还能增加他们抢救被困群众的能力。

只有保证救援队员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帮助灾区人民。

五、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包括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师等。

其次,制定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此外,定期组织心理训练和培训,提高救援队员的心理应对能力。

六、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地震救援队员心理护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研究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研究

了解影响救援官兵心理 的因素 , 助于维护官兵 的心理 健康 , 有 为部 队执行 处突和救援任务积累经验。

中队官兵没有出现 一例心理应激障碍, 部分参与艰难搜救任务的官兵在救
援过程 中出现应激 急性反应 。 因此, 参与艰难搜救任务、 自身家庭遭灾和亲
人在地震中伤亡及 灾前有精神疾患官兵的心理状况应得到持续关注。
常 , 言寡 语 , 神 不 振 少 精
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受灾群众救出来 , 到现场后 , 救人 的心情更加迫 切, 当看 到战友救 出幸存者之后 , 精神 比较 振奋 , 自己救出被 困者 之后 , 一点 自 有 豪, 战斗意志更加坚强。 ” ( 良好 的军事、 二) 心理素质 使官兵在面 临灾 害时能沉着应对 。良好的 军事 、 理素质 是提高部 队凝 聚力、 心 战斗力 的重要 因素。武 警部队担负执 勤、 处突 、 反恐等任 务 , 身就被 赋予了很强 的应急管理职 能, 本 平时的严格 训练锻造 了官兵 良好 的快速反应能 力和 身体、 心理素质 , 具备较 强的生存 技能、 自救与互救技能, 这使得官兵面对地震这一突发灾害时比较镇 定。 四 川 总队驻重灾区的多个 县中队, I 在地震发生时 , 官兵不仅 自身成功避险、 安 全转移人犯、 确保 目标安全 , 还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 强大的社会支持给予官兵克服困难 的勇气和动力。 三) 一位心理学家 曾说过: 友谊是对抗一切灾难的灵丹妙药。 ’ “ , 感到被 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所
程 中战友 问的相互关心帮助、 民群众 自觉地支援部 队也使官兵产生 了珍 人 惜生命 、 珍惜友情、 社会责任感增强等积极的体验 。 3 官兵产生心 理应激反应 的严重程度与部队所担负的任务、 、 家庭是否

地震灾后人群心理分析及对策

地震灾后人群心理分析及对策

地震灾后人群心理分析及对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重大地震灾难在给人们生命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精神造成严重损伤,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震荡。

他们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就能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维持应急期间的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应对灾后所出现的心理危机。

1震后心理及特征分析1.1震后灾难心理反应评估利用相关量表进行分析评估。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地震伤员进行调查。

资料表明,震后人们心理反应最为明显的是恐惧、悲伤、忧愁和庆幸生存。

其他心理反应按照强烈程度依次划分为心慌、意乱、愤怒、怨恨等。

1.2震后灾难心理形成机制地震的突然性和高危害性让人们开始怀疑周围世界的安全性。

因此地震对人的心理伤害是通过摧毁人的生存条件来实现的,强烈的地震灾害,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丧失,使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强烈的干扰。

如不及时干预,很可能给灾民带来不同寻常的心理创伤,对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3震后灾难心理特征面对重大灾难时,劫后余生的人常表现泪流满面、惊慌失措或者沉默不语、神情呆滞,这些都是灾后心理的应激反应,个体的心理防御很容易瓦解,自我控制力减弱。

由此可见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①生理方面。

失眠、做噩梦、易醒、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易发抖、易出汗、消化不良。

②认知方面。

否认、自责、罪恶感、无能为力感、不信任他人等。

③情绪方面。

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④行为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易怒、好斗、骂人、喜欢独处、过度依赖他人等。

在严重的灾难事件中,人们经历了一般生活中没有遇到的危机状况,从而会产生一系列不常见的反应,此时人的情绪可划分为6个阶段,否认期、怨恨期、讨价还价期、忧郁期、接受期和适应期。

震后心理情绪反应过程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些顺序出现的,同时各个阶段也不是截然分立的,相反,可能会几个阶段在同一时间或反复交替的出现。

地震救援救援行动中的心理压力

地震救援救援行动中的心理压力

地震救援救援行动中的心理压力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心理压力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给相关的救援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地震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心理负担、风险意识和挫败感。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心理压力,并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心理负担是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常见心理压力之一。

在抢救被困人员、处理紧急情况的过程中,救援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他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这种心理负担常常会导致救援人员感到紧张和焦虑,并增加他们犯错的可能性。

如何应对这种心理负担呢?首先,救援人员需要在救援行动前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学会如何应对和缓解压力。

其次,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作,分担任务和压力,可以减轻个人心理负担。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的良好状态也是缓解心理负担的有效方法。

风险意识是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另一个心理压力源。

在复杂的环境中,救援人员可能面临建筑物倒塌、余震等危险情况。

这种高风险的环境会增加救援人员的紧张度和恐惧感,甚至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阴影。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意识带来的心理压力,救援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

他们应该将个人安全置于首位,严格遵守救援行动的安全规范,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救援人员需要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风险,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挫败感是地震救援行动中常见的心理压力之一。

在复杂的救援环境中,救援人员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无法顺利达成救援目标。

这种挫败感会导致他们的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责和绝望的情绪。

为了应对挫败感,救援人员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在救援行动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方案。

同时,团队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对挫折时,救援人员应该相互激励,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救援人员心理调整情况汇报

救援人员心理调整情况汇报

救援人员心理调整情况汇报在灾难和紧急事件中,救援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需要在极端的环境和压力下展开救援工作,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调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首先,救援人员在面对灾难和紧急事件时,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目睹伤亡和破坏,甚至亲身经历危险和恐惧。

这些经历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恐惧、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

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援助,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其次,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也受到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在灾难现场,救援人员可能面临着恶劣的工作条件,如恶劣的天气、缺乏基本生活条件、长时间的工作等。

这些因素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

因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于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至关重要。

另外,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还受到工作压力和责任的影响。

在灾难和紧急事件中,救援人员需要承担起拯救生命和财产的重任,这种责任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时,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责任。

最后,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还受到社会支持和认可的影响。

在灾难和紧急事件中,救援人员常常是社会的英雄和楷模,他们的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这种社会支持和认可对于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增强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总的来说,救援人员的心理调整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环境和条件、工作压力和责任、社会支持和认可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救援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保障其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对救援人员的支持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激励他们为灾难和紧急事件中的救援工作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

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

雅安地震救援官兵灾后心理问题对策探析【摘要】雅安地震救援行动的规模和强度使得官兵的应激反应超过心理、生理极限,救援官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官兵灾后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震救援;心理健康;压力管理雅安地震由于影响大、伤亡人数多,救援行动的规模和强度都是一般救援行动无法与之相比的。

从部队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救援行动给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参与救援的官兵逐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强迫心理、自责心理等。

心理问题严重的救援官兵还出现枯竭心理现象。

它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像干涸了一样,个体不能像原来那样对他人倾注感情;去人性化,对他人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冷嘲热讽,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失效,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积极性丧失,不再付出努力。

救援官兵一般会先出现情绪耗竭,这种防御性反应会导致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致使官兵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

实证研究发现,枯竭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枯竭比抑郁有着更强的工作指向性和情景特异性,而且,枯竭有着明显的传染性,容易使救援官兵在灾后出现异常行为,例如脾气暴躁、行为怪异、退缩、拖拉、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冲突等。

一、通过压力管理,加强救援官兵的心理抗逆力抗逆力(心理弹性)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在救援人员的压力应对方面,关键是培养官兵的抗逆力。

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非常大,会在人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很难消失。

救援官兵受到灾害现场和大量伤亡的刺激,容易出现对类似情景的再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对于灾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官兵调整心理,以培养官兵的心理抗逆力,防止官兵出现挫败感和脆弱感。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主控信念的培养,通过心理辅导让官兵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控生命的。

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

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

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破坏与大量人员伤亡。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的到来对于受灾地区的人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地震救援工作不仅需要技术和专业知识,更需要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震救援人员应对心理问题的小常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首先,地震救援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面对灾区中的景象,很容易使人感到无助和沮丧,甚至出现压力和焦虑等情绪反应。

因此,救援人员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可以通过与队友或家人交流、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此外,地震救援人员应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

面对灾区的破坏和伤亡,救援人员需要能够处理紧急情况和高压环境,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

除了以上的个人心理素质,救援人员还应遵循一些心理健康的原则。

首先,他们应建立良好的个人支持系统。

这意味着要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进行密切的交流,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获得心理支持。

其次,救援人员应定期进行心理检查和评估。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心理问题,避免压力和创伤的延续。

最后,救援人员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过大。

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工作效能。

综上所述,地震救援人员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种种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紧张压力和创伤后应激等。

然而,通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遵循心理健康原则并采用有效的应对技巧,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工作效能。

只有这样,地震救援工作才能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为受灾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

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

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对小常识心理崩溃有征兆,体能下降感疲劳;容易愤怒或麻木,悲观失望哭号啕。

负面情绪要排遣,放松休息安排好;同事之间互支持,倾诉衷肠善疏导。

1.救援人员中发生的心理崩溃常有哪些表现?主要表现在身体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职业耗竭感三个方面。

1) 身体反应:主要包括易疲劳;体能下降;以及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引起的生理上的不适感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2)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z与他人交流不畅;关系紧张;z缺乏自制力,容易感到愤怒,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不满;z情感迟钝、麻木;z缺乏耐心;z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z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困惑;z失去信任感,感到不够安全;z失眠,做噩梦;z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

3) 职业耗竭感:z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z悲观绝望;z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z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z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z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2. 救援人员为什么会发生心理崩溃?z缺乏休息;z工作量过大;z缺乏他人的指导;z自己有受灾经历;z对自己期望过高。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 救援人员应怎样缓解自身压力,更好地帮助地震灾难的受害者?遵循“八个字”:休息,饮食,支持,表达。

z找到放松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必要的休息。

z定时定量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

z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z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z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救灾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

与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

z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情绪,找到适当的方法,表达和疏泄出来。

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自己遇到的情况、所做的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z在需要时,及时主动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及干预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及干预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及干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灾难性突发事件;救援军人;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新时期,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新使命决定了军人必然要直面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

如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灾难性危机事件中,作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人更是冲在救援第一线。

面对救援现场强烈的各种异常刺激,军人如果没有类似的事件经验和充分的应对准备,就会产生心理功能紊乱,出现心理危机。

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救援军人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其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部队官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促进和谐军营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灾难性危机事件具有极大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不确定性。

救援军人一般为紧急接受救援任务,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加上当代官兵大多生长在长期和平环境中,缺乏类似的应对经验。

因而救援中强烈、持续的心理应激状态,极易使其产生各种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知方面在救援中,军人身临其境的感受重大灾难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损害,亲眼目睹各种极度不可抗创伤性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其原有的某些固有信念,从“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到“随时可发生”;从“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到“无法预料”等,从而沮丧于人类的渺小和无能,心理上易对环境产生失控感、不确定感,对自己、对生活和人类失去信心,丧失活动能力与兴趣。

加上持续面临严峻救援形势和艰巨救援任务的考验,部分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军人会出现严重注意力不集中、失去思维判断自主性、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理解出现困难、灾害情境在头脑中重复“闪回”甚至产生错觉和幻觉等认知功能障碍。

1.2 情绪方面灾难性危机事件中,救援部队行动任务转换快、工作危险性大、环境艰苦恶劣、不确定因素多,易使救援军人产生烦躁易怒、恐慌、极度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等负性情绪体验;许多军人第一次亲自目击伤残、面对流血死亡事件甚至战友的离去、置身于损毁严重、群众群死群伤的惨烈场面之中,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易产生强烈震惊、严重恐惧、过分敏感或警觉、悲观绝望、弥漫性的悲伤、痛苦等不适度的消极情感反应;面对竭尽全力、付出巨大却没有任何收获的救援挫败事件,救援军人一贯的强烈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常会使其出现不恰当的内疚、自责、郁闷、否认、无助、罪恶感等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其人格改变,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神经 功 能方 面 . 有 部 分人 员 出现 头痛 、 欲缺 食
己存 在 的薄 弱环 节 ,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学 习 、 践 , 有 实 并
针 对 常见病 的防 治有基 本 的 了解 和预 防能力 。
参 考文献 :
[ ] 王 仙 园 , 晓丽 , 亚 洁 , 编. 1 田 李 主 现代 战 创 伤 护 理 [ .北 京 : M] 人
突 发事 件特 有 的一种 救 灾形 式 , 在救 灾 过程 中 , 们 我
对 成都 军 区空 军地空 导 弹十 …旅 参 与救援 的官兵 进 行 生理 心理 调查 分 析 , 现 了在 这 种 突 发 灾 害 中官 发
兵 在生 理 、 心里 方面 易 出现疾 患 , 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 并
配备有 必要 的防护 设 备 及 常见 皮 肤 疾 患 、 消化 系 统 疾 患 的药 品 , 做 好 食 品 、 等 生 活 必 需 品的 配备 , 并 水
有 条件 的应 配 备洗 澡 、 洗衣 等设 施 。 3 4 加 强个 人 的心 理 素 质 及 防范 常 见 病 的 知识 . 部 队 的官兵 应在 平 时 加 强 自 己的 心理 素养 , 清 自 认
对 策和建 议 。
1 生 理 问题
如何 , 主要取 决 于他 的个 性特 征 , 知识 经验 和所 受过 的锻 炼 。针 对救 灾 部 队 出 现 的 较 为普 遍 的现 象 , 可 以从 以下几 个方 面做 好 防范 。 3 1 加 强平 时 的教 育 . 处 于和平 时期 的部 队 , 除军 事训 练外 , 注重 广 大 官 兵 的心 理 素 质 教 育 和艰 苦 应
乏 、 度疲 劳感 、 过 睡眠 障碍 、 尿频 等 现象 。
收 稿 日期 : 【j O 0 2)8 8 l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 O 5 5 1 2 O . O5 .
1 1 皮肤 问题 由于 接受 任务 急 , 能做 好有 效 的 . 未
自我 防护 的教 育及 措施 , 行 物资 不足 , 之救 援 环 携 加
境恶 劣 , 生活 条件 差 , 被调 查官 兵无 一例 外・ 均患 有轻 重 不 等 的皮 肤 疾 患 , : 咬 、 损 、 炎 、 如 虫 皮 皮 湿疹 或 脚 气等 。 1 2 消化 问题 由于 生活 节奏 突 然发 生 改变 , 饮食 不 足且 不规 律 , 缺乏 必需 的蔬 菜 水果 等粗 纤 维食 物 , 灾 区水 源又 因地 震 发 生 本 质 改 变 而 无 法 饮 用 , 致 导 官 兵在 救援 过 程 中 出现 水 日摄 入 量 严 重 不 足 的 情 况, 以至于 8 的官兵 出现 便 秘 、 0 胃痛 或 脱 水 现象 。 而很 多 官兵 觉得便 秘 是难 言之 隐 , 好意 思开 口 , 不 形 成恶 性循 环 , 最终 引发 痔疮 使 病情 加重 。
关键词 : 自然 灾 害 ;急 救 医疗 服 务 / 力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5 . R19 R4 9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汶 川地 震发 生 后 , 国家 在 短 期 内迅 速 调 集 大 批
3 对 策 和 建 议
成 建制 部 队进入 灾 区进 行 抗 震 救 灾 , 是 我 国应 对 这
心 理科 学研 究 表 明 , 在面 临意 外事 故 、 险场 人 惊 面或 对 环境 明显 不 适 应 情 况 下 , 体 会 产 生 强 烈 的 机 反应 , 至 导致疾 病 _ 。但 在 相 同的应 急环 境 中 , 甚 1 ] 另

些 人 则适 应 良好 , 因此 一 个 人 在 应 激 状 态 下 表 现
2 心 理 问 题
环境 下 的适应 和 生存 能力 的训 练 。并 针对 每个 人 的
心 理 素质 进行 强化 训练 。 3 一 卫勤保 障与作 战力量相 结合 卫 勤保 障部 队应 及 时为作 战部 队进行 医疗 防疫 , 特别是 战时及 特定环 境 下 执 行 特殊 任 务 时 的生 理 、 心理 等 相 关 知识 的宣 教 , 官兵 了解 自身 防护 的重 要 性 , 使 并根 据 任 务环 境 常 备 除 急救 药 品和 常 规 药 品 以外 的一 些特 殊 用 药 , 如: 防中暑药 物 、 伤 烧 伤类 药 物 、 烫 冻伤 类 药 物 、 疮 痔 膏、 防蚊 虫叮 咬类 药物等 , 以减少非 战斗性减 员 。 3 3 加 强 紧急任 务 前 的装 备 及 后 勤保 障 部 队应 .
空军总医院学报 2O 第 2 O 8年 4卷 第 3期
文 章编 号 :O 92 l ( ) )31 lO 1 0 —8 12 ( O —5 _1 O8
浅 谈 地 震 灾 害部 队救 援 人 员 生理 心 理 状 况 及对 策
郑 颖
( 军 总 医 院 一 诊 室 , 京 1)1 2 空 北 ( 4) 【 ]
2 1 情 绪 行 为 方 面 官 兵 中有 1 出 现 焦 虑 、 . 2 恐 惧、 自危 、 躁 、 急 震撼 、 落 , 有 意 无 意地 右 盼 , 重复 检查 自己 的装
备 , 非 所 问等注 意力 、 忆力 减退 的表现 。 答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