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宏观经济学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早在半个世纪前萨缪尔森开创新古典综合派的时候,就试图将当时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进行融合。
萨缪尔森之后的经济学家们近几十年的努力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到今天“经济学界已经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与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联系在一起;只有一套经济学原理,而不是两套。
”从本章开始我们开始介绍宏观经济学,也希望贯彻上述的思想。
我们首先用三章的篇幅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本章是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学,第九章是失业的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是动态的宏观经济学,最后在第十一章介绍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总量一门学科总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
经典的宏观经济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和缺乏经济增长,政府也瞄准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目标,分别是充分就业、低通胀和高增长。
因此,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三大经济变量,分别是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如何来衡量这些变量呢?这就涉及到统计指标了。
失业的统计指标是失业数与失业率,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是产出量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的统计指标是物价指数与通胀率。
一、失业1.失业概念与统计失业(unemployment)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失业的统计指标是失业人口与失业率。
失业人口指属于所在国法定的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失业者人数。
那么什么是失业范围呢?是指那些符合失业者条件的失业者总和。
根据失业的概念,失业者应具备四个条件:法定年龄、有劳动能力、愿意并且正在寻找工作、没有工作。
法定年龄是从法定成年到法定退休这段年龄区间。
有劳动能力是指肉体和精神上不存在缺陷或即使存在缺陷也不影响工作。
至于后两个条件,各国规定有所不同。
在美国,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人:一是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二是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三是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四是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者离开之后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IS和LM曲线:
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的利率为 ro,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yo,这时产品市场与货 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即在产品市场上有 I=S,在货币市场上有L=M。
• 当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正好是均衡的利 率与国民收入水平时,两个市场同时实现 了均衡。但如果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不 是这一交点时,两个市场就无法同时达到 均衡。换句话说,就是除了IS 曲线和LM曲 线的交点所表示的组合外,所有不在这个 交点上的组合都是失衡点。
b、储蓄变动,即消费支出变动: 若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c、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
㈡
LM曲线 1、LM曲线的含义: 用来描述实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市场
均衡时,均衡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的
曲线。
2、均衡模型:
L=m
L=L1(y)+L2(r)=k y – h r m=M/P =m1+ m2
m0plm0plyyllrr在上面两个方程中如果把在上面两个方程中如果把yy和和rr当做未知当做未知数而把其他变量特别是数而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p当做参数来当做参数来对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所得出表示了不对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所得出表示了不同价格同价格p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y之间的函数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解析式即总需求函数系的解析式即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可以用图62来说明这一点
AE —NI 模型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指在 价格水平既定、利息率既定和投 资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分析总需 求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模型。
简单国民经济假设:总需求由消费需 求和投资需求组成
AE-NI模型就是研究在价格水平 既定、利息率既定和投资水平 既定的条件下,分析总需求决 定国民收入水平的模型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题1、我们将本章阐述的收入决定模型叫做凯恩斯模型。
什么原因使得凯恩斯模型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呢?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产出由总需求唯一的决定。
而另一方面,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完全取决于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竖直的。
而由于本章中的收入决定模型所做的假设是价格水平是固定的,与凯恩斯模型的假设相同,所以我们使用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也因此成为古典模型的对立面。
2、什么是自主性变量?在本章中,我们规定总需求中那些组成部分是自主性的?自主性变量是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东西决定。
本章中我们假设:总需求的自主性开支(autonomous spending—C*)、自主性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I0)、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0)、税收(taxes—TA)、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TR)、净出口(net export—NX)是自主性的。
3、根据你对于联邦政府许多部门同意并实施政策变动所需时间的了解,你能想到有关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任何问题么?对于经济学家和政客们来说,在某一经济问题上达成共识很困难,因此一项政策的决定常常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经济很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动。
如果在经济衰退过后已经出现快速增长趋势的时候才决定好通过减税改善前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过时的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4、为什么将比例税所得与福利制度等机制成为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详细解释它如何并且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一步步具体地加以干预。
当自动稳定器处于适当状态时,投资需求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会变小。
这意味着自动稳定器的存在使我们期望产出波动可以比没有这些自动稳定器时的幅度减小。
第3章宏观经济基础模型
(二)萨伊定律的假设前提 萨伊定律的有效取决于如下三个假设前提: 1、投资恒等于储蓄(I=S)。 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以由工资率进行调整。 3、货币中性。 也即货币只起到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对商品的价 值决定不具有任何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多寡及其增减变化,既不 影响商品的供需量和供需结构,也不影响商品的交换比率。
3、短期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 (1)给定A、K值,就业量L和产出Y有着正向关系。 (2)劳动的收益是递减的。 (3)K增加或A增大,生产函数将向上移动。
(二)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 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反映的是总就业水平决定机制。 1、劳动力的需求决定 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于厂商的生产过程,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产品价格, 也即:
二、模型的基本框架
(一)假设在三部门经济中:
1、y为均衡收入,yd为居民可支配收入,c为居民消费,i为 投资,g为政府购买支出,s为储蓄,t为政府净税收,L1为交易 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L2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 需求,M为名义货币供给量,P为价格指数,m实际货币供给量
2、消费函数为: c yd yd y t
(三)产出与就业均衡的决定 产出与就业的决定可利用图2-2来进行分析:
图2-2表明,在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中,需求与供给决定了
均衡的市场出清的真实工资(W/P)e和均衡的就业水平Le: 1、如果真实工资低于(W/P)e,将会有过渡的劳动需求ZX,
如果真实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将出现过度劳动供给HG。
2、均衡就业水平Le代表了“充分就业”,在这种情况下, 凡是愿意工作的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二、M-F模型的基本框架 (一)假设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 1、总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即价格水平看作是绝对固定的; 2、人们预期的汇率水平变动为零,投资者风险中性; 3、实际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 4、货币供给是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之和,从而在浮动汇率 下,货币供给决定于国内信贷,是一外生变量;在固定汇率下, 因外汇储备受到国际收支余额的影响,无法由国内货币当局决定, 因而是货币供给成为一内生变量。 5、总需求是国内吸收、净出口与政府支出之和,其中国内 吸收是利率的减函数、收入的增函数;净出口是实际利率的增函 数、收入的减函数。 6、国际收支收支余额是国际贸易差额和资本流动差额之和。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增加过程。
它代表了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一、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础理论是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来解释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的。
二、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对古典经济学模型的拓展和改进。
该模型由罗默、索洛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和教育培训等途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还引入了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是由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认为,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该模型中,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支出和消费等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
四、内外生增长模型内外生增长模型是由罗默和卡萨格兰德等学者提出的。
该模型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索洛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习题1.简释下列概念: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 B.嘉图;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 B.滞胀;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生产总值;C.名义国生产总值; D.实际国生产总值。
6.一国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生产总值;C.名义国生产总值; D.潜在国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古典”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内容就是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来论证和说明“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核心是要说 明市场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各 方面达到和谐与均衡的理想状况。萨伊认为,一种产品一旦 生产出来,就会立即为其他产品提供一个和它的价值完全相 等的市场。即只要有一个供给量,就会产生一个相应的需求 量,这样社会的生产和供给就总会创造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 足够数量的需求。这种观点被凯恩斯概括为供给总是可以创 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表明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 恒等的关系,其推论是:任何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都会使收 入和支出按照同等的数量增加;任何资源和生产要素也都会 产生同样相等的供给和需求。最终,整个社会就经常处于充 分就业的水平和状态。
• 这种观点其实是把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关系都归结 为把商品作为产品来直接相互交换的关系,并且 把货币看成是瞬间的交换媒介,最终谁也不会把 货币留在手中。只要解决好供给方面的问题,在 市场中,弹性的价格会最终将供求调节到新的均 衡点。 • 总之,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与核心的“古典” 宏观经济学模型,代表了赞成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总是充分有效的观点和倾向。这一观点倾向在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遭到了破产。以凯恩 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其产生了怀疑,提出了完 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Nd f w
p
3.3.3 劳动市场的均衡
按照古典学派的解释,首先,在古典宏观经济模 型中,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水平就是充分就业水平; 其次,由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工资具有充分的伸缩 性,所以,在出现失业时,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降低 实际工资就可以恢复充分就业。 实际上,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劳动需求曲线 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不仅决定均衡就业量,而且决 定充分就业的产量。生产函数表示总产量是总就业量 的函数,即劳动市场的就业量通过生产函数决定国民 收入。由于均衡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所以,它通 过生产函数所决定的总产量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产量。
第二章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古典经济模型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以前宏观经济 观点的概括。主要反映长期经济情况的。其最重要 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和价格弹性。基本结论是充 分就业。 代表性人物有斯密、萨伊、李嘉图、穆勒、费雪和 马歇尔等。
一、 就业与产出的决定 基本假设:①理性人;②完全竞争价格富有弹 性;③完全信息;④所有交易在市场价格出清 时达成;⑤经济行为人有稳定预期。 经济部门:真实部门和货币部门,且两部门分 离,即货币中性。 1、短期生产函数
从另一方面说,要素投入的总需求以及产品和劳务的总 供给,又最终取决于社会对它们的总需求。社会对商品 和劳务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的需 求构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外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 需求,也应该包括在内。 古典模型中,利率的重要作用是影响供求两个方面。既 影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也影响可贷资金的供求。 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取决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与税 收。 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和商品价格(古典模型认为,完 全竞争的市场上的价格是稳定的,所以只考虑可支配收 入)。 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和预期利润率(古典模型中,完全 竞争的市场上平均利润率也是稳定的,所以,只考虑实 际利率);政府购买与税收则是外生变量,是由财政决 策者决定的。
利率会影响消费(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时间结构、 跨时替代来影响)、储蓄(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时 间结构、跨时替代来影响)和投资(通过影响投资成本 来影响)。古典模型实际上是假定其它条件都不变前提 下,利率会影响需求,从而使需求和供给调整到均衡的 程度。也就是说,均衡利率会是对商品和劳务的供求到 达均衡。 但实际利率并非总是均衡的。均衡的利率取决于金融市 场上可贷资金的供求。由此,商品和劳务市场与金融市 场必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储蓄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投 资和消费贷款是可贷资金的需求。 财政政策也会产生影响。政府购买的增加会首先在社会 总产出不变时,直接减少社会储蓄,同时增加需求;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产生与发展产生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发展“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一国消费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既GDP的增加或人均GDP的增加。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
一个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有劳动才能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一般物价程度普遍、持续、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组成。
货币政策:主要指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效劳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并互相作用。
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根底上。
假如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微观经济个体理性行为不相一致,那么就缺乏其微观经济学根底。
第三,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根底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经济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与外生变量〔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经济模型具有多样性,但一个模型仅仅适用于解释经济的一个方面。
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价格伸缩性与黏性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平衡分析方法静态、比拟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流量: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经济总量。
例如,我国在2021年内消费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存量:一国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经济总量。
例如,我国2021年12月31日所拥有的人口总量。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b、储蓄变动,即消费支出变动: 若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c、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
㈡
LM曲线 1、LM曲线的含义: 用来描述实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即货币市场
均衡时,均衡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的
曲线。
2、均衡模型:
L=m
L=L1(y)+L2(r)=k y – h r m=M/P =m1+ m2
• 均衡利率:
m+hr y = —————— k LM曲线的特征:dy/dr>0 货币市场均衡下,随着利息率的上升国民收入将
不断增加,即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经济解释:r ↑ r↓
L2 ↓ L2 ↑
L 1↑ L 1↓
ye↑ ye ↓
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0 或与横轴平行在此区域,货币政策无效,财政 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正的区 域。在此区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有效。 古典区域:LM曲线上斜率为无穷大的区域。在 此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另外, 在此区域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由于古典学派认 为,人们只有货币的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 所以被称作古典区域。
总供给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 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 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 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 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 求的产品数量。
该模型也叫做萧条模型, 其主要特征是供给曲 线呈水平形状,其斜 率为0。
宏观经济学第3章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
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货币 国民收入之比。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 和制度等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 就业均衡时为常数,所以,价格水平P同货币数 量M成正比例变化。
将k看作1/V,则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本质上 是完全相同的。
3.4.3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与货币工资水平
• 这种观点其实是把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关系都归结 为把商品作为产品来直接相互交换的关系,并且
把货币看成是瞬间的交换媒介,最终谁也不会把
货币留在手中。只要解决好供给方面的问题,在
市场中,弹性的价格会最终将供求调节到新的均 衡点。
• 总之,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与核心的“古典” 宏观经济学模型,代表了赞成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在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数量论被用于解释物价水 平和货币工资水平。当均衡产量和货币数量已知,从而价格 水平也已知时,借助于实际工资W/P,就可以确定同价格相 对应的货币工资率。货币数量增加时,价格水平也增加,从 而货币工资也增加。
3.5 储蓄、投资和利率
当储蓄存在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生产 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不过,古典学派认为, 在伸缩性利率机制下,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总 供给会自动等于总需求。这样,供给会自动创造自 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依然有效。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富于弹性,利率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储 蓄和投资的变动。如果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则储蓄大于投资,社 会未被消费的资源未被投资全部吸收,失业和存货增加,这导致 放贷者之间的竞争,利率下降。
反之,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则储蓄小于投资,社会上没 有被消费的资源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导致物价上涨。储蓄不足 将引起投资者之间竞争,推动利率上升。最终,只有利率达到均 衡水平上,储蓄和投资才相等,此时为均衡利率。
宏观经济学第4章 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古典二分法 把宏观经济表现区分为实际层面和名义层面这两 个部分,被称为所谓古典二分法 主要观点:在充分就业时,所有影响实际变量的 因素与所有影响名义变量的因素没有关系
4
古典模型(classical model) 古典模型是一个经济系统在充分就业时确定其实际变量——
实际GDP、就业量和失业量、实际工资率、消费、储蓄、 投资和实际利率——的模型。
2
古典模型概览
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 实际变量包括实际GDP、就业量和失业量、实际工资率、消 费、储蓄、投资和实际利率在内,它们所测量的一些数量告 诉我们经济福利实际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名义变量包括价格水平(CPI或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 率、名义GDP、名义工资率和名义利率等,它们所测量的对 象告诉我们美元价值和生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 资本或技术变化引起PPF曲线移动
8
生产可能性边界
反 映 实 际 GDP 与 闲 暇 的 生 产 可 能 性 边 界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即PPF)表明,如果花在闲暇上的时 间减少,即就业量增加,那么GDP就会增加。
9
GDP 2006
实 际
(
18
4 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前言
本章将学习一个模型—古典模型,它能解释充分就业时,决 定实际GDP的因素。这个模型还能解释就业水平、实际工资率、 实际利率及实际GDP在消费与投资之间如何分配的决定因素 解释借贷决策如何相互影响来决定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 利用古典模型来解释潜在GDP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及国与国之 间的差别
决定因素
✓ 劳动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增加引起实际GDP的增加(沿生产曲线移动)
✓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单位劳动投入的实际GDP的变动(生产曲线的移动) 决定因素:资本、技术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8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04节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第四节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重点!)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 M. Solow)在他的论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中提出了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认为: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自动调整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组合比例,可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是由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斯旺(T.W.Swan)、米德(J.E.Meade)和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等人也相继提出了他们的增长模型,其观点与索洛模型基本一致。
由于这类模型都强调“凯恩斯革命”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因此人们把它们通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并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由此产生的经济增长模型就叫做新古典增长模型。
如今,索洛模型已成为几乎所有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
人们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习惯上总是喜欢使用索洛模型或者与索洛模型进行比较。
即使建立的增长模型已完全偏离或超出索洛模型的框架,但还是要把它与索洛模型作比较,目的是为了对模型做出更好的解释和理解。
可见,索洛模型是当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自1950年以来,美国的储蓄率(储蓄占GDP的比例)仅为%18左7.右;德国较高,储蓄率达到%33。
同8.8.24;日本则更高,储蓄率为%时,美国与大多数OECD国家相比,经济增长率都是很低的。
那么,美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储蓄率低?储蓄率不断上升能否带来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资本积累是不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源?事实上,储蓄率对总产出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高储蓄率将带来高生活水平。
因此,储蓄率如何影响资本和产出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单纯地说明储蓄和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节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讨论,暂不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将重点研究储蓄、资本积累与总产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由此建立起来的经济增长模型就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假设条件
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假设条件
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假设条件包括:
1. 市场出清:即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
也就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于相等。
2. 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
在短期中,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能暂时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失业率;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 货币中性:即货币量的变动不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及就业水平。
请注意,以上是假设条件的部分列举,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可能有更多的假设条件,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假设
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假设1.引言1.1 概述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框架,它具有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在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中最为重要的假设。
古典模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通过对市场机制和个体行为的分析,试图解释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价格变动等现象。
在古典模型中,有一些基本的假设为理论建立提供了基础。
首先,古典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这意味着: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他们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市场势力,无法单方面影响价格的形成。
而且市场上的商品是标准化的,具有替代性。
这个假设的作用在于简化了模型,使得经济体系的运行可以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
其次,古典模型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
这意味着: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明确的目标,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
个体的理性行为使得市场在中长期内趋向于均衡状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古典模型中还假设存在全就业状态,即经济中的劳动力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经济中的结构性失业。
这个假设的作用在于,使得我们可以关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不必过分担忧就业问题。
总之,古典模型的假设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它们在分析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价格变动等问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假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解释动态经济问题、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等方面会有所欠缺。
因此,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经济学模型和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1.1 概述: 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 说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为读者提供阅读路线图。
1.3 目的: 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即述说为什么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古典模型的最重要假设。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高梦蝶摘㊀要:宏观经济学通过使用总量分析方法ꎬ以国民整个经济发展的运营活动作为基础研究对象ꎬ而微观经济学也会使用量化分析法ꎬ以单个市场和单个经济作为基本研究单元ꎮ世界的宏观经济学经过了4个阶段发展ꎬ第1个阶段是最早期时期的宏观经济学ꎬ也称为古典经济学研究阶段ꎬ在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ꎬ就形成了早期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经济学ꎬ在第3阶段是指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做起点ꎮ到20世纪的60年代ꎬ也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时期ꎬ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就是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及演变ꎮ关键词:宏观经济学ꎻ古典经济学ꎻ发展㊀㊀在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学派著作中ꎬ可以看出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当成研究单元ꎬ他们使用了总量概念ꎬ并对整个社会生产总值加总ꎬ以及使用平均数的方法ꎬ来研究早期的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ꎬ与19世纪晚期后的经济学还有很多的区别ꎮ一㊁早期宏观经济学发展阶段在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学派和重农的经济学学派中ꎬ他们对于微观宏观的研究划分不是很明显ꎮ例如ꎬ李嘉图和亚当 斯密就是研究了国民财富及国民的收入等相关社会经济学问题ꎬ同时也研究了在微观领域中的企业价值分配的相关问题ꎮ一些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对社会经济指标做出了深度研究ꎬ同时也对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ꎬ有一些较大明显的差别ꎮ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学者是建立在边际增长的基础上ꎬ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ꎬ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中ꎬ边际概念被广泛地推广应用ꎮ使用边际性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总量ꎬ及社会每年度增量变动ꎬ这也是经济学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方向ꎮ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学者将社会企业个体变量作为已知条件ꎬ个别价值确定要能够当作既定的前提ꎬ来被社会公众所接受ꎬ以边际效应理论作为基础依据ꎮ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研究占了主导地位ꎬ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学者也将边际效应价值论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基础ꎬ重点是当前古典经济学家对于整个经济活动分析ꎬ但与坚持的劳动价值论有较大不同ꎮ二㊁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30年代阶段的宏观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ꎬ资本主义从过去的自由式竞争逐步转向垄断式的竞争ꎮ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ꎬ使经济学研究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ꎬ经济学对于国家经营活动的研究ꎬ更多的是集中在对社会经济阶段波动的研究上ꎮ在一些经济学者的著作上就会出现对于经济周期的解释ꎬ这样就形成了丰富的经济学研究理论学说ꎬ这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研究也有很大的影响ꎬ如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ꎬ就使用总量分析法来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状况ꎬ宏观经济学研究理论是将总量与动态分析相融合ꎬ而形成了宏观性的动态均衡理论ꎮ该学者认为在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时期ꎬ可以将该阶段分为若干小时期ꎬ针对一些较短时期对社会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状况ꎬ来进行灵活调整ꎮ过去静态的均衡理论已经被动态均衡理论ꎬ奥地利经济学者熊彼特在其研究学说上发表了静态均衡分析有大量的缺陷ꎬ要使用动态均衡取而代之ꎮ依据熊彼特的研究理论ꎬ社会从创新而引起的分化ꎬ会逐步使经济走向更加繁荣ꎬ但是一切当行业的盈利机会消失ꎬ那么经济会逐步转变为衰退ꎮ由繁荣和衰退交替形成了经济周期ꎬ在这些周期上ꎬ由于企业过度投资ꎬ投资失误或者投机而产生的经济破坏ꎬ就会成为社会经济社会衰退的一个诱因ꎬ就使社会转变为萧条ꎮ经济增长论是投资函数理论的进一步延伸ꎬ凯恩斯研究了关于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和投资的之和的理论ꎬ消费与储蓄论综合利用研究ꎮ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学派凯恩斯主义提出各类经济模型的依据在收入增长率㊁储蓄的收入占比率ꎬ和资本与产量的规定ꎬ从而这三个基本量经济变量ꎮ其中国民经济产量增长中储蓄占所有收入中占比ꎬ与资本和产量的不一样ꎮ要想每一期的经济收入都保持在均衡的增长ꎬ它按照储蓄增长量在整个收入增长中占比比率ꎬ从产量与资本比例两者之间确定一个ꎮ经济增长率并按照计划安排投资的数量㊁资本和劳动这两个市场要素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利用ꎮ在20世纪30年代ꎬ出现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ꎬ凯恩斯作为垄断型资产经阶级的代言人ꎬ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消除大规模的失业问题ꎮ凯恩斯认为在短期静态的总量分析就可以达到上述的目的ꎬ它主要是考察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况下ꎬ由于小于充分就业供给是过剩的ꎬ资源也是闲置ꎮ如果是通过一些私企投资和消费来拉动总需求ꎬ那么就会增加就业ꎬ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闲置资源的问题ꎬ如果小于充分就业到充分就业这个过程中ꎬ看出不会发生不足的问题ꎬ在分析时ꎬ假定供给不会改变社会上有足够多的资源ꎬ就可以满足扩大投资和消费的需要ꎮ三㊁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在1936年ꎬ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ꎬ这也是现代化的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起始ꎮ该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整个社会经济周期的波动与通货膨胀相关的联系ꎮ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析ꎬ可以得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ꎬ不能够自主去调节ꎬ以实现社会就业的均衡发展ꎮ在这种背景下ꎬ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ꎮ在20世纪ꎬ最初的30年宏观经济学ꎬ仅仅只是局限在货币数量和利息研究水平上ꎬ并不太涉及国民经济社会的收入问题ꎮ一㊀㊀㊀(下转第67页)及作业成本法ꎬ使用多样化的核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去弥补当前产品生产制造及核算中的不足之处ꎬ这样会逐步使核算方法应用更加广泛ꎬ也可以保证核算结果更加精准ꎮ例如ꎬ国内某制造企业ꎬ在产品设计时ꎬ通过应用目标成本核算方法ꎬ人员确定了产品销售价格以及公司整体目标利润ꎮ通过这些数据来测算出公司的未来成本目标之后ꎬ再将产品设计成本与目标成本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ꎮ如果出现产品设计成本大于预先制订出来的成本目标ꎬ那么就要深度地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ꎬ这样才能够去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ꎮ制造公司在核算期间ꎬ还要结合产品的资源消耗状况ꎬ来科学地划分成本管理范围和成本控制策略ꎬ并将成本管控工作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相融合ꎬ这样才能够凸显成本控制在公司目前发展中的作用ꎮ公司在成本管控时ꎬ还要考虑到价值控制ꎬ对于产品生产㊁销售服务等各个作业环节要全面细致地考量分析ꎬ对企业所处的环境都要考虑在范围之内ꎬ这样才能够实诚的管控更加具体ꎬ更加全面ꎮ(三)提升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只要公司在成本控制工作执行中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ꎬ应用更高端的信息技术ꎬ提高公司整体成本管控能力水平ꎮ公司给予成本控制系统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ꎬ在公司与外部软件公司联合开发ERP系统ꎬERP在成本控制上ꎬ也会产生积极作用ꎬ该系统可以实现制造公司内部所有数据信息的共享ꎬ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整体的信息管控水平ꎮERP可以进一步将制造公司的采购㊁生产㊁制造等所有作业环节的信息融合ꎬ整合在一个数据库内ꎬ但是由于各分子系统内部的数据不兼容ꎬ会出现一些财务人员数据成本录入障碍ꎮ在ERP系统建立时ꎬ要加强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ꎬ使公司经营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可以在系统内及时地查询ꎬ这方便了为企业高管提供投资的决策ꎮ公司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公司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的控制ꎬ利用系统来对公司内部所有的物品㊁存货信息进行集中化的数据管理ꎬ这样也能够逐步使公司内部的成本管控模式改进优化ꎬ制造公司可用ABC方法来对公司内部产品和原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控制ꎮ四㊁结束语制造公司成本管控要在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之下ꎬ来制订成本控制方案和控制策略ꎬ及编制公司经营活动的成本管控目标ꎬ这样才能够使公司内部成本管控工作有效的平衡ꎬ来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ꎬ降低公司运营成本ꎮ在成本管控时ꎬ制造公司还要增强公司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重视度ꎬ创新核算方法ꎬ提高成本管控的信息化水平ꎮ参考文献:[1]段若谷.制造行业成本管理及控制策略[J].市场观察ꎬ2020(1):53.[2]曾婧.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会学习ꎬ2019(27):26.作者简介:洪保丽ꎬ杭州润恒医疗器械有限公司ꎮ(上接第65页)些经济学者还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和谐的传统思想观念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ꎬ经济的交替转变可以将其看成为经济自主调节的自发力量ꎮ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资本主义危机ꎬ这与以往的宏观经济学认为ꎬ不可能提供的一套有助于这些阶级政府摆脱困境的对策ꎬ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作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就应运而生ꎮ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研究是社会总价格及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ꎬ研究学者在研究更多是考虑单个产品的需求价格及供应价格的联系ꎬ它是针对个量的分析研究ꎮ对产品价格的均衡关系做出了深度地分析ꎬ当产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ꎬ这时总需求量就决定了总供给量的观点ꎮ凯恩斯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ꎬ该学者认为在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益和流动偏好等一些心理因素的增下ꎬ这就使得社会总需求价格小于产品的总供给价格ꎮ但是市场机制却未能够实现需求与供给价格的平衡ꎮ当供给大于需求时ꎬ就会出现社会产能过剩ꎬ而诱发社会经济萧条及大规模企业员工的失业问题ꎮ当供给小于需求ꎬ社会也会出现物质产品不满足公众需要的现象ꎬ企业向同一产业集聚ꎬ形成产业资源集成的效益ꎬ也会带动社会发展ꎬ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ꎬ也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ꎮ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ꎬ全球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ꎬ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也出现快速革新ꎬ经济学逐步关注社会产能过剩㊁产业转型升级ꎬ社会大量研究学者都聚焦社会产业升级㊁国民收入增长㊁供给侧改革和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ꎬ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也更加细分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ꎮ四㊁结束语宏观经济学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研究理论ꎬ由过去古典经济学向现代化的宏观经济方向发展中ꎬ产生了大量丰富的研究理论ꎬ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ꎮ一些经学者从宏观经济学由关键计划的方式来研究ꎬ这样就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发展ꎬ而拓宽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路径ꎮ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社会宏观经济发展态势ꎬ目前全球也有大量研究学者研究ꎬ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研究国民收入㊁国家经济增长㊁通货膨胀等ꎮ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稳步的发展ꎬ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融合ꎬ宏观经济学也有新的发展方向ꎬ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也进一步融合ꎬ两者相互促进ꎬ相互提升ꎮ当前国内的经济学研究学者ꎬ重点研究当前的政策和经济的改革及产业转型等宏观经济大方向的变化ꎬ通过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来研究国内特色经济发展体制机制ꎮ并且大量的研究学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ꎬ研究供需矛盾的平衡ꎬ以及当前国内的供给侧改革相关产业发展ꎮ作者简介:高梦蝶ꎬ西安翻译学院ꎮ。
宏观经济学充分就业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充分就业名词解释
以下是几个宏观经济学中与充分就业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充分就业:指社会中所有劳动力都得到了有
效利用,实现了最高可能的就业水平。
2.失业率: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在
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寻找过工作并愿意立即投入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3.劳动力市场:指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相互作
用,包括就业机会、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等因素。
4.薪资水平:指工人或员工根据其工作所获得
的报酬水平。
薪资水平将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状态。
5.通货膨胀:指由于货币流通量增加、总供给
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就业状态也有影响,例如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薪资水平下降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萌芽时期1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302017世纪中叶到世纪从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古典经济学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古典经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剑桥学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等,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的具体理论。
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2年代70201936这一时期是指从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世纪1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从,即学的建立观恩凯斯革命与现代宏经济阶第一个段是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1929-1933,建立和形成最初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 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
凯恩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
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汉森等人的新A.萨缪尔森、R.哈德、正和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两个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剑桥之争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动是不影响 两国之间的经济绩效的。不存在货币战争 !
可编辑版
4
• 古典模型:一个经济系统在充分就业时确 定其实际变量的模型。
•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系统总是处在充分 就业水平的。经济周期波动就是充分就业 水平下的实际GDP的波动。
可编辑版
2
古典模型预览
• 实际变量:实际GDP、就业量、实际工资率 、消费、储蓄等;
• 名义变量: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名义 GDP、名义工资率等;
• 是否采用货币作为衡量标准?
可编辑版
3
• 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把宏 观经济表现区分为实际层面和名义层面两 个部分。
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可编辑版
1
学习目标
• 解释古典模型的用途 • 描述劳动雇佣量与实际GDP之间的关系 • 解释充分就业水平下
– 就业、实际工资率和潜在GDP的决定因素 – 失业的决定
• 解释借贷决策如何相互影响来决定实际利率、 储蓄和投资
• 利用古典模型来解释潜在GDP和生活水平的变 化,及国与国之间的差别
– 对大多数人而言,机会成本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
可编辑版
12
• 劳动参与率
– 实际工资率越高,人们就越愿意从不参与劳动 向参与劳动转变。
• 劳动供给的反应
– 实际工资率的提高一个百分点,劳动供给量的 增加不到一个百分点。
可编辑版
13
• 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 工作年龄人口的数量
• 工作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工 作,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可编辑版
16
充分就业时的失业
• 为什么总有人失业? • 为什么不同国家的失业率有所不同? • 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低于欧洲和加拿大? • 为什么失业率会随时间而变化?
可编辑版
17
• 失业总是存在的两个原因:
•工作搜寻 •工作配给
可编辑版
18
• 工作搜寻(Job Search):寻找一个合适的 空缺岗位的活动。
7
• 劳动的边际产量: 额外多雇佣一个小时 的劳动导致实际GDP 的变化量。 • 劳动需求
可编辑版
8
• 劳动需求的变化
– 新技术 – 新设备 – 教育 – 培训
可编辑版
9
劳动供给
• 劳动供给量:一个经济系统内所有家庭在 一段既定的时期内计划工作的劳动小时数 。
• 影响因素
– 实际工资率 – 工作年龄人口数量 – 其他活动的价值
• 资本存量由投资决策决定 • 投资所需的资金来自于可贷资金市场
可编辑版
25
• 可贷资金市场(Market for Loanable Funds) :家庭、企业、政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进行借贷活动的市场。
• 股票
• 债券
• 贷款
可编辑版
26
可编辑版
27
可贷资金的需求
• 可贷资金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融 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投资或贷款所需 要的资金总量。
– 吸引员工
– 失业威胁
– 稳定员工,降低培训和招聘成本
可编辑版
23
• 最低工作(Minimum Wage):一个企业合 法雇佣劳动所必须支付的最低工资。
• 两种情况:
– 最低工资低于均衡工资 – 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
可编辑版
24
可贷资金与实际利率
• 资本存量(Capital Stock):厂房、设备、 建筑物和商业存货的总量。
• 投资决策:
– 实际利率
• 投资的机会成本
– 预期利润率
• 投资的收益
• 可贷资金需求的变化
– 技术
可编辑版
31
• 可贷资金的供给
• 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在一个给定时期内, 私人储蓄、政府预算盈余和从国际市场借 入的资金总量。
– 实际利率 – 可支配收入 – 财富 – 预期未来收入 – 政府和国际因素
可编辑版
10
• 劳动供给:在所有其 他影响工作计划的因 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劳动供给量与实际 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 每个人工作的小时 数增加了 – 劳动参与率提高了
可编辑版
11
• 每个人工作的小时数
– 实际工资率越高,享受闲暇而不去工作的机会 成本就越大。(机会成本效应,或替代效应)
– 实际工资率越高,家庭收入就越高,人们就越 希望多消费闲暇。(收入效应)
• 当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是实际GDP围 绕其充分就业水平的波动。
可编辑版
5
实际GDP与就业
• 从生产可能性边界到生产函数
可编辑版
6
劳动市场与潜在GDP
• 劳动市场决定了劳 动小时数的使用数量 及其提供的实际GDP 数量。 劳动需求量:一个国 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 企业使用的劳动小时 数。
可编辑版
可编辑版
32
• 可贷资金供给:在所有其他影响贷款计划 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贷资金供给 量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 实际利率 • 预期利润率 • 政府和国际因素
可编辑版
28
• 可贷资金需求:在所有其它影响借款计划 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贷资金需求 量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 实际利率:一个单位的资本量能够赚取的 产品与服务的数量。
• 名义利率:一个单位的资本所能赚取的美 元数量。
可编辑版
29
可编辑版
30
– 失业救济金
• 失业救济金降低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
可编辑版
21
• 工作配给(Job Rationing):支付高于均衡 水平的实际工资率并通过其他方法配给工 作岗位的做法。
• 为什么实际工资设置在均衡水平之上?
– 效率工资 – 最低ncy Wage):高于均衡水 平的实际工资率,企业使用更高的工资是 为了使之与更高的收益匹配,从而实现利 润最大化。
• 劳动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 实际工资率越高,工作搜寻者越多。 • 实际工资率越低,工作搜寻者越少。
可编辑版
19
可编辑版
20
• 导致自然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 人口变化
• 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会导致进入劳动 群体的人口比例提高和失业率上升
– 结构变化
• 技术变革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失业率上升
– 其他活动的价值
• 家庭生产活动
可编辑版
14
劳动市场均衡
• 当劳动需求量 与劳动供给量相 等时,劳动市场 达到均衡。 在均衡的实际工 资率和就业水平 上,实现充分就 业。
可编辑版
15
潜在GDP
• 从劳动市场到潜在 GDP。 • 潜在GDP
– 不是物理极限 – 是有效率的生产 – 资源实现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