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33

合集下载

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

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

福建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9)热与社会行为1、热与人际吸引:根据拜恩提出的人际吸引模型,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人们体验到热带来的不愉快时,人际吸引降低。

也就是说高温减少人际吸引,特别是当热与拥挤相伴随时。

然而巴伦和贝尔的研究发现,在某引起情境中,热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研究说明,当与他人分享同样的环境遭遇时,高温不会降低人际吸引,相反,高温会减少人际吸引。

2、热与攻击行为:巴伦和贝尔1975的假装电击实验得到的结果:当温度为23.C时,被试生气程度越高攻击性越强,当温度为35.C简答F,生气程度越高,攻击性越低。

他们用“名词-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按照这个模型,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

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

因为此时尽快消除不适感成为个体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热与利他行为:热使利他行为减少。

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在夏天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冬天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热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需要帮助者的长相、热引起人的好或坏的情绪体验等。

冷与行为:如果长时间在冷环境中,可能造成两种损伤:冻伤,体温降低。

1、冷和健康的关系:冷和健康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低温对健康不会有危害。

2、严寒与操作:研究发现,当温度低于13‘C时,会使反应变慢,思维灵活性和肌肉的灵敏性降低。

3、严寒与社会行为:(1977,实验室研究发现,当温度在16℃左右时,被试的消极情绪更多。

当负性情感为中等水平时,随温度的下降攻击性增加;但当负性情感很强时,随温度的下降攻击性减弱。

低气温使人们更愿意选择留在屋子里。

成反比)班尼特等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寒冷的冬天,利他行为增多、犯罪率减少。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心理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之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

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成立。

环境心理学提出者“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首先由心理学家普洛尚斯基,伊特尔鑫等提出。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简答)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随时间持续和变化的相互作用)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即都希望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源于实际研究。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感觉的特点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接触的事物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什么是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借助以往的知识或经验对来自各种感觉的刺激进行处理,即从主观角度出发,将感觉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于大脑的记忆表象进行初步的比较和识别,形成对事物的综合反映。

这一信息综合过程在心理学中成为“知觉”。

综合的依据直接来自感觉和认知图册。

连觉由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相互连结。

动觉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选择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后来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开发者,设计者,管理者他们之间的意义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论知觉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

环境认知研究人如何获得有关环境的知识,即人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并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3(附答案)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3(附答案)

《环境⼼理学》复习题3(附答案)贵⼤继续教育学院⾃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课程代码:05339)⼀、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对⾝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A、听觉B、嗅觉C、触觉D、动觉2. 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

【】A、格式塔知觉理论B、⽣态知觉理论C、环境知觉理论D、概率知觉理论3. 是研究⼈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称为“主观距离”。

【】A、认知地图B、认知距离C、实践距离D、认知4.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的适应⽔平时,可以采⽤两种⽅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

【】A、顺应和适应B、学习和磨合C、学习和唤醒D、适应和改变5.对居民威胁最⼤的噪声是。

【】A、⼯商业噪声B、交通噪声C、施⼯噪声D、⽣活噪声6.对接近⾃⼰或⾃⼰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即对⽣活⽅式和交往⽅式的选择与控制,我们称为【】A、个⼈空间B、私密性C、领域性D、环境7.影响认知成图的关键因素是【】A、⽣理特点B、个体⾝份C、空间活动范围D、群体性质8.下⾯哪项是在外界刺激的作⽤下产⽣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A、幻觉B、感觉C、错觉D、直觉9.逆时针转向属于外部空间中的⾏为习性中的【】A、动作性⾏为习性B、体验性⾏为习性C、认知性⾏为习性10.为了理解城市⽣活对居民的影响,有关研究⼈员提出了⼀些理论假设,其中,不包括。

【】A、超载假设B、城市环境应激C、⾏为约束和多场所分析D、⼈员假设⼆、名词解释题11.声景12.协同13.旅游环境承载⼒14.个⼈应激源15.再认三、填空题16.每个⼈稳定⽽持久的情绪状态⼀半是由基因或秉性决定,⼀半是由决定。

贵⼤继续教育学院⾃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17.梅拉⽐安提出,可以⽤向个⼈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把这⼀概念称为。

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

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

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保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

2.保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发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不变。

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彼此作用和彼此关系的学科”。

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

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

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

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

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

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不雅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

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

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9.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

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三章

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三章

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
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环境适应理论、生态理论
 ★★论述-为什幺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都可归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
 一、名词-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

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

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下分有效的。

唤醒理论的内容/观点:
1、唤醒的改变是与环境相联系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唤醒水平的改变,而情绪的变化必然是受到了环境影响的结果。

2、愉快或不愉快的情境都能使唤醒水平增加。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

自考 环境心理学整理资料

环境心理学1、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

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任务是,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

P12、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P3(1).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一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3).具有浓厚的多科学性质。

(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3、感觉的特点:P5(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

4、感觉阈限:P7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

从下阈限到上阈限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感觉到的刺激范围。

5、注意:P8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2).刺激物的状态(3).刺激物的新异性(4).注意的广度(5).个人特征6、联觉:P9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的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7、不同感觉的补偿:P10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8、感觉与知觉的关系:P10知觉的产生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

但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感觉与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物体的整体反映。

9、知觉定势:P11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暗示,或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10、认知:P12-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认知、智力或思维的重要性,皮亚杰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05339-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05339-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心理学复习绪言1.环境心理学:研究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研究内容:交互作用的形式、交互作用的阶段3.环境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起源与早期研究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社会心理学:勒温及弟子(巴克、赖特,创立中西田野工作站)的心理生态学。

(二)诞生----20世纪70年代“为人的行为而设计”研讨会第一个环境心理学博士《环境和行为》杂志创办(三)发展:理论的缺陷;本土化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四)发展趋势:重视理论的整合;强调研究内容的独特性;坚持应用的方向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涉及到伦理问题)(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关研究自我报告法:问卷、自我反弹观察法研究场所: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1.感觉的特点:直接性、个别属性、片面性、即时性、主客观统一性、差异性2.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二)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三)注意: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目的性,付出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3.引起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对比强度;刺激物的状态;刺激物的新异性;注意的广度;个人特征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5.联觉与环境设计㈠色彩的温度感㈡色彩的距离感㈢色彩的轻重感㈣色彩的面积感㈤色彩的动静感㈥不同感觉的补偿感觉是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介于心理与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是物体整体的反映,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感觉和知觉称为感知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和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称为知觉定势。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4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4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4)4.☆试举例说明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①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

②在公共领地,没有明显标记的地方会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工厂、学校和空地都是被破坏最多的地方。

③拥有适当的个人领地对犯人也很重要。

④住宅设计的领地性标记,可以使被盗的可能性减小。

5.个人空间一词最早由凯特兹于1937年在《AnimalandMen》一书中提出。

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了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霍尔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

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会距离是1.20~2.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旆中;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

公众距离的范围是在3.60~7.60米间。

6.个人空间具有哪些功能?⑴边界调整功能。

☆边界调整功能是由奥尔特曼于1975年提出的,认为边界调整可以维持个体或群体处于独处状态,满足个体和他人交往中需要保持的空间范围。

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感觉信息量调整边界范围,当这一愿望达不到时,消极影响就会产生。

要消除消极影响就需要调整个人空间。

⑵平衡亲密程度模型。

平衡亲密程度模型是由阿盖尔和迪安提出的,埃罗后来把它称之为舒适模型。

在很多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都想维持一个最佳亲密距离。

如果个体间的亲密水平太高,平衡作用就会发挥它的功能,个体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远一些、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平衡作用会促使个体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如更多的眼睛接触等。

个人空间的这一作用使个体之间的互动处在最佳水平。

⑶保护功能。

个人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控制他人的侵犯,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威胁或物理刺激的威胁,减少压力。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 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率知觉理论)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 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旧仓库经装修改成艺术家工作室,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场景理. )理论加以解释。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 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4.(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6. 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之为(认知成图)。

7.(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这些反应是相互关联并同时发生的。

8. 直接支持使用活动和使用者工作绩效的建筑因素通常称为(建筑的功能因素)。

9. 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空间行为)。

10. 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方面, 即(退缩)和信息控制。

1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12. 下列四个人中, (林奇)不属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3. 林奇认为, 城市意象有五种要素组成, 其中包含三方面内容, (方法)不属于其中所包含内容。

14. (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 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15.分析外部空间中的活动通常采用五W法, 即观察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在从事什么活动。

26. 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对策之一, 是实施(城市更新)。

17. 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18.(.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 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19. 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

20.环境一行为理论中, 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刺激负荷理论)21. 1968年6月, 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宣告成立, 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

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

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

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环境心理学考试重点

环境心理学考试重点

环境心理学考试重点1、环境心理学概念、任务和理论起源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两大任务: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和心理的关系。

理论起源:早期格式塔知觉理论、勒温的场理论、生态心理学(巴克和赖特)2、环境的概念和类别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分类:人类环境:1、自然环境(生物系统、非生物系统);2、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3、环境心理学的生态理论观点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是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

派克提出人类生态学4、霍尔(Hall)的人际距离划分1)亲密距离(0120厘米),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

3)社交距离(近距离社交距离是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4)公众距离(3、60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问题的指向。

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 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

7、从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角度试对环境心理学的几种理论进行比较。

在解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具有一般性的理论能够解释相同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却掩盖了个体差异。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都具有一般性的特点。

其中,唤醒理论的一般性最强,刺激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个体生理和心理唤醒水平的改变,因此可以推断行为将受到什么影响。

北大自考环境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北大自考环境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环境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更多的强调物理环境,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

3、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①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

②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这种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指向的。

③环境心理是一门交叉学科。

④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

4、透镜模型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

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5、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

强调物理情境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

6、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

美国医院联合会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

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1981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

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

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

7、环境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①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②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③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④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环境心理学复习大纲

环境心理学复习大纲

环境心理学复习大纲绪论: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

主要代表人物:人类学教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环境——行为研究从一开始就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到的学科有文化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生理学、城市规划、风景与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把环境——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已实际问题为取向。

都用来解决某种实际问题。

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

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法。

感觉、知觉和认知: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接触到的直接的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其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

b,从感觉的形式来看和发现来看,他是主观的。

4,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各不相同。

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1,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

2感觉阈限:并非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下绝对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成为“上绝对感觉阈限”。

从下到上之间的强度,就是人的感觉刺激范围。

3,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在无意注意中,起绝对作用的往往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相对强度。

2,刺激物的状态——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

3,刺激的新异性——与众不同的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4,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能清楚的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5,个人特性——个人的兴趣、情绪、需要和健康状况都影响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注意与否。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心理学复习资料

四、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环境知觉:环境感知、认知地图、寻路; 2.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因素:气候、噪音、光照、 颜色、气味、拥挤; 3.空间行为: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可防 卫空间; 4.各种类型的环境设计:居住环境、工作环境、 学习环境、医疗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特殊环 境; 5.各类人群环境:幼儿、老年人、残疾人、康复 者;
二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997年:由日本的“人—环境研究协会”主办,欧洲 的“人—环境研究国际协会”、美国的“环境设计研 究协会”和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地区的“人与自然环 境研究”三大组织协办的“面向21世纪的环境—行为 研究国际会议”在东京大学召开。
二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发展
(3)问卷法
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研 究者将自己关心的心理问题变成容易回答 的具体问题,编制成问卷,通过现场发放、 邮局邮寄、在报纸杂志上印发和互联网发 送等方式发送,将问卷在很短时间内发送 到被调查者手里,然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 整理,发现一些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
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 究。如果将环境和行为割裂开,会很难理解这种相互关系。所以人 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 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 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 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 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 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 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 别之处。
五、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自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33)
举例说明精神病院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最初,精密病院的设计不像医院而更像监狱。

精神病院的环境设计既要有利于社会交往又要有一定限制。

研究表明,住在大病房的病人,比几个住在小病房病情更重。

传统设计与走道式设计和套间设计对精神病患者的不同影响。

在走道式设计中,每间病房住一到两个病人;套间设计是每间病房住一到三个病人,病人的卧室是分开的,并按居家的样子布置,发现,住在套间中的病人表现得更警觉,但和别的病人的接触对其他设计要多;住传统式病房的病人不合理行为表现得更多,套间设计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论述-环境心理学对监狱设计的启示。

★★★
监狱的设计不同于医院和其它公共建筑,因为监狱的设计要实现两个目的:把犯人与社会隔离;限制犯人间的交往。

一般认为监狱有八种作用:阻碍,限制,改过自新,恢复本质,处罚,弥补过失,再教育,人格的完善。

监狱关押着对社会来说是有害的人。

监狱除了生活空间狭小,居住密度过高,还经常发生自杀,斗殴,死亡,疾病和骚乱现象。

(个人空间与私密性问题:)1、在密度过高的集体牢房,犯人表现得更抑郁,攻击行为更多。

住在单身牢房的犯人,在私密性和空间需求方面更容易得到满足,积极行为表现也增多。

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关押在单人牢房和低密度空间的犯人,比居住在高密度牢房的犯人自我控制意识更强。

2、监狱设计中也要注意噪音,照明,气味和温度等因素,它们都会影响到犯人的情绪和行为。

如采彩对攻击性有影响,牢房使用米勒红可缓和紧张情绪,有镇定作用。

但现代的监狱中设计上发生一一些改变。

1、设计更人性化,如用自然隔离带代替原来的岗亭;
2、通过提供更多的单人牢房,满足犯人私密性的需要。

3、在新的监狱设计中,犯人有了自己控制牢房内温度,照明和自己隐私性的权力。

4、监狱设计再有吸引力的地方,对于任何人来说也都是单调乏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