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

2.生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发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稳定。

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

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

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9.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尽管有

些只是部分被证实,但却为规划研究提供了组织的核心。到了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10.最近这些年,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了解一下):①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②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③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④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11.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①全球环境变化;②群体间暴力和犯罪;③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④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

12.全球的环境心理学:①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这种问题;②各个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中国的环境心理学1996年成立环境心理学会。(14页的例子)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环境心理学通常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的控制的因素。②应用多种方法。③更关注长期效应。④多学科方法的整合。

2.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3.◎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4.◎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

5.◎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⑴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个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否则就缺乏一致性,这种因变量是不可靠的。⑵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有效的。⑶因变量的敏感性。

7.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

更多自考请访问:/zikao/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8.额外变量即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

9.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的类型和所揭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等。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

10.实验进行的情境分为实验室情境(通常为模拟情境)和现场情境。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11.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是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能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实验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的充分和广泛。通常准实验设计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总的说来,准实验设计在三点上不同于真实验设计:①有时对自变量(如被试特点的自变量)无法有意识地操纵;②不能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③无法按照随机取样原则抽取被试,也没有随机地把被试分配到各种实验处理中。

12.◎*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行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系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

13.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①观察,即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公开场合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私密性。可以进行不打扰被试的观察,但过后要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观察中,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作为辅助手段,以期得到更为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使用观察法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来构想他们的行为。②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各种反应。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揭示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③档案检索,各个国家、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多档案资料,这些会为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如把城市的气象资料,警察局的犯罪事件记录等作为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1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运用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环境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和消除的额外变量(潜在变量、控制变量)——环境。而且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多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