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调整机文献综述1
智能制造文献综述
中国制造2025之智能制造工程现状及问题分析姓名: 班级:学号:前言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中国制造 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两个论断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解读。
一、智能制造工程的研究综述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二、对我国智能制造现状的分析1、现状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扫描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即为三坐标测量机,是经过4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机床、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兴起后,各种复杂零件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因而体现三维测量技术的三坐标测量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
作为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已广泛地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中。
它可以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的检测,例如箱体、导轨、涡轮和叶片、缸体、凸轮、齿轮、形体等空间型面的测量。
此外,还可用于划线、定中心孔、光刻集成线路等,并可对连续曲面进行扫描及制备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等。
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能与柔性制造系统相连接,已成为一类大型精密仪器,故有“测量中心”之称。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主机机械系统(X、Y、Z三轴或其它)、测头系统、电气控制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测量软件)。
三坐标测量机的出现是标志计量仪器从古典的手动方式向现代化自动测试技术过渡的一个里程碑。
三坐标测量机在下述方而对三维测量技术有重要作用: (1)解决了复杂形状表面轮廓尺寸的测量,例如箱体零件的孔径与孔位、叶片与齿轮、汽车与飞机等的外廓尺寸检测;(2)提高了三维测量的精度,目前高精度的坐标测量机的单轴精度,每米长度内可达1μm以内,三维空间精度可达1μm一2μm。
对于车间检测用的三坐标测量机,每米测量精度单轴也可达3μm一4μm;(3)由于三坐标测量机可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配套组成生产加工线或柔性制造系统,从而促进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4)随着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促进了三维测量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不但便于数据处理,而且可以完成CNC的控制功能,可缩短测量时间达95%以上。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钢板多点凹坑成形龙门式专用机床学院(系):里仁学院年级专业:07级机械制造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 副教授完成日期:一、课题国内外现状………………………………………………………………………………二、研究主要成果………………………………………………………………………………三、发展趋势:………………………………………………………………………………四、存在问题………………………………………………………………………………五、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年月日说明:1. 文献综述版面设置为:B5纸,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
2. 文献综述正文标题及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4.查阅文献资料篇数,按《燕山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5.以上结构格式为参考格式。
6.页面不够可加页。
一、国内外液压机技术发展状况由于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和整机结构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外液压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方面。
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改进液压机的性能、提高稳定性、加工效率等方面提供了可能。
相比来讲,国内机型虽种类齐全,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乏技术含量高的高档机型,这与机电液一体化,中小批量柔性生产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在国内外液压机产品中,按照控制系统,液压机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继电器为主控元件的传统型液压机;一种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液压机;第三种是应用高级微处理器(或工业控制计算机)的高性能液压机。
三种类型功能各有差异,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智能化。
(1)继电器控制方式是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控制方式,其电路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成本较低,相应控制功能简单,适应性不强。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课题在开展过程中共参阅了50余篇参考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内外轧钢机现状的研究赵宇峰的《浅议轧钢机和轧钢技术的发展》一文就轧钢工业发展的历史进行概述,然后针对我国轧钢机以及轧钢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轧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翁庆宇的《我国轧钢生产技术近年来的进步与发展(二)》中总结了近几年我国轧钢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主要体现在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轧钢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工作的重大突破为提高产能、提升品种及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轧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轧钢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出现了可喜进展.尹建良的《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探索》一文中指出: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钢材的需求量也伴随急剧增加,从而使得轧钢生产技术也伴随着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情况,轧钢机械及分类,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特征,轧钢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二、轧钢机及其零部件的三维建模、运动仿真分析研究1、硕士学位论文段雪厚的《冷轧薄板带钢平整关键参数计算模型的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冷轧薄板带钢的平整轧制中,明确平整轧制力及力矩、负载辊缝等平整关键参数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平整轧制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对提高冷轧薄板带钢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以冷轧薄板带钢平整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冷轧薄板带钢的平整轧制力及力矩、负载辊缝的数学模型,其对于新建或改建机组平整机成套设备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勇华的《冷轧薄带板形控制技术研究》先是分析了带钢宽度、轧制力、轧辊辊径、工作辊窜辊量和弯辊力对辊系弹性变形和辊缝变形凸度的影响,掌握了主要板形影响因素对辊缝二次变形凸度和辊缝四次变形凸度的影响规律.其次建立了物理意义清晰的板形控制数学模型。
把承载辊缝凸度分为空载辊缝凸度和变形辊缝凸度两部分,简化了板形控制模型结构;建立了描述轧制力、弯辊力、带钢宽度、轧辊直径和辊系弹性变形之间关系的承载辊缝凸度模型,并回归出了板形预报模型的系数;并分析推导了冷轧薄带板形良好的条件。
【文献综述】基于ProNC三维零件实体造型与数控自动编程
文献综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于Pro/NC三维零件实体造型与数控自动编程一、前言数控加工技术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自动控制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传统的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正在被虚拟制造、柔性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取代。
虚拟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产品设计过程仿真和加工过程仿真。
由于CAD/CAM软件的不断推出和更新,许多软件都具备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功能。
其中Pro/ENGINEER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
利用该软件可以直接进行二维和三维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他具有统一的产品数据库管理功能,在零件设计、模具设计加工制造等各个环节对数据的修改,都可自动地反映到其他相关环节中,从而保证整个设计和制造中各个环节数据的统一。
[1]。
二、国内外数控加工技术的现状1、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
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3]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在本文综述中,我们对三维动画场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文献综述。
我们主要关注了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建模、渲染和动画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它们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创新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1. 文献1:《基于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研究》这篇文献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作者首先对场景进行了拍摄和扫描,然后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了高质量的三维模型。
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键技术,如点云配准、表面重建和纹理映射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重建复杂的三维场景,并获得真实感和逼真度较高的模型。
2. 文献2:《基于物理模拟的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方法研究》这篇文献介绍了一种基于物理模拟的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方法。
作者通过使用物理引擎和动力学模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效应,如重力、碰撞和流体动力学等。
文中对于如何使用物理模拟来设计复杂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三维动画场景的真实感和逼真度。
3. 文献3:《基于光线追踪的三维动画场景渲染方法研究》这篇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线追踪的三维动画场景渲染方法。
作者通过模拟光线在场景中的传播和反射,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照效果和阴影效果。
文中详细介绍了光线追踪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渲染质量和真实感,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动画场景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三篇文献对于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建模、渲染和动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研究。
它们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动画场景的真实感和逼真度。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这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三维动画制作中。
文献综述——基于SolidWorksMastercam三维零件CADCAM
基于 SolidWorks/Mastercam 三维零件 CAD/CAM前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任何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美、日、德、英、法等国家之所以被称为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制造业。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进国名经济信息话化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加强和提高制造业科技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发展信息化产业,首先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
众所周知,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家将制造业信息化提到关系到国家生存的高度上来。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突出标志。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德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7]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平台是通过并行工程、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将CAD/CAM/CAE/CAPP/PDM/ERP 等与制造服务的软件个体有机地集成起来,采用统一的架构体系和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涵盖目前常用的CAD/CAM/CAE/CAPP/PDM/ERP 软件,使软件交互和信息传递顺畅,从而有效提高产品开发、制造等各个领域的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水平,提高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数据整合流程的组织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综合实例,为营造一流的企业提供现代化的技术保证。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CAD/CAM 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20 世纪60 年代,产生形成了的机械CAD/CAM 技术,经过将近40 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高兴技术产业。
该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整个生产过程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目前CAD/CAM 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船舶、航天、航空、轻工等等各个领域,其应用和开发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1. 引言三维动画场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三维动画场景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2. 三维动画场景的定义和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三维动画场景的定义和概念。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三维动画场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的虚拟场景。
它不仅包括了场景的建模和渲染,还涉及到光影效果、特效和声音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应用。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呈现出一个立体、真实的虚拟世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3. 三维动画场景的应用领域接下来,我们可以对三维动画场景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了解。
三维动画场景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游戏、VR/AR等数字娱乐产业,以及建筑、工业设计、医学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为故事情节的呈现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场景背景,还在虚拟仿真、产品展示和教学演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三维动画场景的发展历程在深入了解三维动画场景的应用领域后,我们可以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
从最早期的简单模型和渲染技术,到今天的真实感光影效果和全息投影技术,三维动画场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进步。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三维动画场景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三维动画场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三维动画场景不仅是数字娱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表达和创新方式。
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和创作理念,我们可以期待三维动画场景在未来的发展中,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对三维动画场景进行了全面评估,从定义和概念、应用领域、发展历程到个人观点和理解都有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详细分析,相信读者能对三维动画场景有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们采用了知识的文章格式,使用了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
机器文献综述
拉深件拉深时拉裂与起皱问题研究综述 学生:张申武提要本文的讨论范围是拉深件拉深时所产生的拉裂与起皱问题研究,及这项研究的历程、现状和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圆筒形零件,可想而知,它的生产量之巨大。
所以减少本系列产品的废品率有很重大的意义。
而拉裂与起皱是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选择撰写这篇综述。
拉深件拉深过程中,毛坯凸缘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可能产生塑性失稳而起皱,甚至是材料不能通过凸、凹模而被拉裂。
轻微起皱的毛坯虽可通过间隙,但会在筒壁上留下皱痕,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
关键字:圆筒件拉深、起皱、拉裂、防止措施拉深件拉深原理分析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各部分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一样的,由于变形内的应力、应变状态决定了筒形件成形性质,因此应着重研究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
设在拉深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毛坯已处于图4-6所示的状态。
此时所形成的五个区域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
(1)、凸缘变形区(主要变形区) 材料在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径向伸长和切向压缩变形,在厚度方向,压边圈对材料施加压应力,1σ3σ2σ其的值远小于和,所以料厚稍有增加,如果不压料.料厚增加相对大一些。
(2)、 凸缘圆角部分 (过渡区) 位于凹模圆角处的材料。
变形比较复杂·除有与平面凸缘部分相同的特点外,还由于承受凹模圆角的压力和弯曲作用而产生压应力。
(3)、筒壁部分 (传力区) 这部分材料已经变形完毕,此时不再发生大的变形。
在继续拉深时,凸模的拉深力经筒壁传递到凸缘部分,故它承受单向拉应力的作用,发生少量的纵向伸长和变形。
(4)、底部圆角部分 (过渡区) 这部分材料一直承受筒壁传束的拉应力,并且受到凸模的压力和弯曲作用。
在拉、压应力综合作用下,使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
最容易产生裂纹,故此处称为危险断面。
(5)、筒底部分 这部分材料基本上不变形,但由于作用于底部圆角部分的拉深力,使材料承受双向拉应力,厚度略有变薄。
三坐标测量机文献综述
三坐标测量机文献综述三坐标测量机文献综述1.三坐标测量机的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机床、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各种复杂零件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同时为应对全球竞争,生产现场非常重视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为此,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只有在保证高质量生产的前提下,制造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为确保零件的尺寸和技术性能符合要求,必须进行精确的测量,因而体现三维测量技术的三坐标测量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
三维测量是基于以下的客观要求发展起来的。
(1).越来越多的工件需要进行空间三维测量,而传统的测量方法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传统测量方法是指用传统测量工具(如千分表、量块、卡尺等)进行的测量,属相对测量,因其测量基准为被加工面,而不是直接的主轴基准,是一种过度基准,再加上传统测量工具本身精度不高,同时人为测量操作随机性误差也较大,这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不准;另一方面传统测量工具量程小、被测工件尺寸、形状受到限制,许多测量任务(如尺寸大、形状较复杂)用传统测量工具完成不了,且占用机时较长。
(2).由于机械加工、数控机床加工及自动加工线的发展,生产节拍的加快,加工一个零件仅有几十分钟或几分钟,要求加快对复杂工件的检测。
例如:汽车和摩托车都采用流水生产线,每辆车上有几千甚至上万个零件,这些零件是由专业化厂分散生产,最后集中部装和总装,每隔几分钟就生产出一辆车。
(3). 在制造业中,大多数产品都是按照CAD数学模型在数控机床上制造完成的,它与原CAD 数学模型相比,确定其在加工制造中产生的误差,就需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
在三坐标测量机的软件系统中可以用图形方式显示原CAD数学模型,再按照可视化方式从图形上确定被测点,得到被测点的X、Y、Z坐标值及法向矢量,便可生成自动测量程序。
三坐标测量机可按法线方向对工件进行精确测量,获得准确的坐标测量结果,也可与原CAD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并以图形方式显示,生成坐标检测报告(包括文本报告和图表报告),全过程直观快捷,而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则无法完成。
对调整台的三维设计总结
对调整台的三维设计总结
在这个信息互联的时代,三维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最终完美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调整台是三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在多媒体表面上创建更加细致的模型形状、虚拟环境和其他用户特定效果。
首先,调整台在三维设计中提供了完美的个性化体验。
它内置工具,允许用户通过调整材料的质地、抽象细节、模特尺寸和对象的形状来完善自己的三维模型和场景。
此外,用户还可以设定交互体验,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可视化效果,例如设定光照和阴影,添加真实世界客观效果和创建高清晰度照片或视频。
其次,调整台还通过界面信息、操作能力和数据引擎技术,响应用户的每一个动作,提供即时反馈以便用户有效的完成创作任务。
调整台还支持多数据的交互,以有效处理复杂的三维模型场景,如实时的形状法线编辑和UV映射处理。
最后,调整台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导入和导出,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输出选项,以便用户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并获得最大限度的体验和服务。
总之,调整台三维设计的出现和改进,使得当今的三维体验更加丰富,令人信服。
它的高精度、多功能以及便利的交互设计,以及促进用户获得高质量成果的可靠的数据引擎,都使得三维设计越来越受欢迎。
三维调整机
谢谢
研究现状
赫曼的RCA系列自动型三维调整机产品
单台设备承载能 力可达100~600 吨; 垂直方向调整范 围为0~250mm; 水平方向调整范 围为0~150mm; 自带液压动力行 走。
研究现状
大连连船钢结构工程公司的三维调整机
承载能力有50t、100t
研究现状
江苏飞耀机械制造公司的三维调整机
9 邹建华.新型自锁式液压缸的研制.厦门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8 10 李良福.国外动力液压缸发展状况[J].机械工程师 .2002(9) 11 RCA series of three-dimensional adjustment of automatic machine-RCA923.HIMEN 12 刘文艳,徐平.大型舰船分段自动合拢系统.仪器 仪表用户.2004(11) 13 梅映新,崔勇,李彬.三维数控船台小车控制系 统设计.船电技术.2003(1) 14 M.G.Lehne,J.Wollert,Integrated Process and Product Modeling in Shipping Industry,Why and How.In:Proceeding of New Approaches towards “Oneof-a-Kind Production”.1991(11) 15 陈章兰,熊云峰,李宗民,袁红莉.提高船台效 率的技术措施.江苏船舶.2008(4)
1.我国传统造船法(整体到局部)
铺龙骨
搭肋骨
上钢板
课题背景
2.分段总组造船法(搭积木式)
课题背景
三维调整机的优点?
减少吊具的使用 缩短了造船周动
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1前言部分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是一套对空间X轴、Y轴、Z轴集中式智能化操作的控制系统。
目前市场的运动平台控制系统在性能指标和价格定位方面基本是面向中、高端用户,无法满足低端用户的需用。
因此研发一种面向于简单控制、低成本的三维驱动数控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系统作为现有加工方式的升级换代手段,替代传统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速度、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本论文讨论的是三维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三维运动平台是现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实验设备,它在机械加工、工程测试、医疗等各种生产行业中都有极广泛的应用。
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是由电力拖动发展而来的,电力拖动或电气传动是对以电动机为对象的控制系统的通称。
随着电力屯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电气传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现代自动化系统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
因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际上开始出现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这一术语。
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包括:一个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的反馈环。
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
一个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
一个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
一个反馈传感器如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或霍尔效应设备等用以反馈执行器的位置到位置控制器,以实现和位置控制环的闭合。
众多机械部件用以将执行器的运动形式转换为期望的运动形式,它包括齿轮箱、轴、滚珠丝杠、齿形带、联轴器以及线性和旋转轴承。
通常,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速度控制点位控制(点到点)。
有很多方法可以计算出一个运动轨迹,它们通常基于一个运动的速度曲线如三角速度曲线,梯形速度曲线或者S型速度曲线。
2.5MN上切式剪切机机构设计及其三维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要点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上切式剪切机的设计三维建模及仿真院(系)机械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加qq 1024306823 有全套!1、前言剪切机是用于剪切金属材料的一种机械设备,剪切机的用途就是用来剪切定尺切头、切尾、切边、切试样及切除轧件的局部缺陷等。
轧钢车间生产的产品,一般都需要切头、切尾、修边和定尺剪切。
可以说在一般的轧钢生产车间中,剪切机是属于关键性设备,剪切机的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间产量。
在轧制生产过程中,大断面钢锭和钢坯经过轧制后,其断面变小,长度增加。
为了满足后续工序和产品尺寸规格的要求,各种钢材生产工艺过程中必须有剪切工序。
金属成形及剪切概述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形状的改变,即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如果金属材料形状的改变能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和组织性能等与初始状态无异,则此种变形称之为弹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如织金属材料的形状改也不能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而产生永久的残余变形,则此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所具有的这种塑性变形能力被称为金属的塑性。
利用金属的塑性,使之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尺寸精度和组织性能的产品的加工方法,称为金属塑性成形,它是一种针对金属材料的重要加工方法,在机械制造、冶金工业等部门中应用厂泛。
事实上,不仅金属材料具有塑性,很多非金属材料也都具有塑性。
即使某些在常温、常压下难以变形的脆性材料,在高温、高压下也会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但相对于非金属材料而言,绝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都较强。
如果不考虑切头、去尾、火托等损失,那么金属材料的质量在塑性成形前后可看做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塑性成形是无屑或少屑的金属加了方法。
剪切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在各种加工方式中,剪切这种方式最简单,成本低,应用也最广,它可以作为其他冲压加工的原材料。
板金属冷弯成型产品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而剪切是冷弯成型的一道工序,是为它提供冷弯材料,原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质量好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重载三维调整机设计文献综述【摘要】重型三维调整机能够实现三个方向和六个自由度上的运动。
目前,主要应用于造船业、桥梁、大型工件分段合拢等工况,在国内外均属于常用的工程机械。
本文主要介绍三维调整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研究趋势、国内发展现状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初步设计方案。
【关键词】三维调整机分段总组液压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三维调整机可以大大减少吊具的占用率,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小型起重机下超重构件的制造合拢。
目前,针对于重载工况,重载三维调整机主要应用于造船业的船体分段合拢。
如何减低造船成本,规避风险是每个船企都要考虑的问题,而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设备利用率和减少设备投入是一个可以通过自身挖掘增加效益的途径。
因此三维调整机应运而生,并在造船业中大放异彩。
现代造船模式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周期的重要手段。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造船业在向世界造船强国目标奋进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与日、韩等国更加激烈的竞争,还将经受市场变化、材料设备价格上涨和汇率变动等一系列风险的考验。
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中国船舶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也是直接关系到我国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中国造船人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之后,惊讶地发现日本等先进造船国家的造船周期短得令人难以相信,就像搭积木一样造船,居然可以把分开制造的每一个分段结合得很好。
当时,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广州造船法等承接了我国第一批按国际规范建造的出口船,都试图大干一场。
但是开工后,各船厂按照传统的方式造船效率低下、速度缓慢,交船严重拖期。
此时落后的造船已经成了制约中国造船业发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展的瓶颈。
以工种划分职责,以先铺龙骨搭肋骨后上钢板的方式造了近百年船的中国造船人,一下子还不能适应新的造船方式,他们对新模式的磨合持续了近二十年。
在今天,分段总组造船法已经成为主流。
这种由总体造船转变为分段总组造船法是船舶制度管理上的重大边个,这种造船方式使得中国的造船业快速发展。
由于船厂中船台(坞)数量有限,船台周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船厂的生产。
船台装配俗称“大合拢",是船体结构整体装配的工艺阶段。
这是一道被广大造船工人视为费时最多、劳动强度最大、工作环境最差、严重影响船台周期和船体建造质量的老大难工序。
进行分段合拢作业时,先将基准分段吊装在船台(坞)上进行定位,再吊装后续分段。
通过各种测量仪器(设定的标杆、水平仪或者经纬仪、软管水平仪、卷尺等)测量后续分段与基准分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后续分段进行第一次定位后,测量并切除余量然后再对后续分段进行第二次定位,使其相对于基准分段准确定位,之后进行合拢焊接。
其中分段位置和姿态调整的方式根据所用设备的选用而不同,传统的有利用吊车吊装定位,还有用船台小车来进行调整定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造船大国,然而由于海运需提高造船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提高中国造船在世界造船业中的竞争能力以及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是中国造船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领域。
长期以来,国外各大船厂都在研究各种船体分段装配合拢的方法,出现了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合拢设备、高空作业车和船尾液压工作平台等先进的工装设备。
在我国,尽管也引进了重型平板运输车、船尾液压工作平台等先进设备,但分段合拢还是沿用传统方法,还是依靠利用吊车和传统船台小车吊装定位为主,依赖操作者个人经验,容易影响质量和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研制专门用于分段合拢的自动化设备有助于提高作业效文献综述率和缩短工程周期。
其中围绕缩短造船周期,主要是要推行分段总组造船法,发展单元组装、预舾装和模块化技术,发展精度造船和先进涂装技术,加强船台(坞)总装工艺方法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研制专门用于船台上船体分段合拢、满足分段合拢所需要的精确定位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可以释放吊车、解放人力,有助于缩短船台周期和提高船舶建造质量。
将分段进行精确对位的设备成为分段造船法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三维调整机已经在国外发展得较为成熟,然而在国内还处于发展起步的阶段,许多方面都亟待改进,以适应越来越多的需求量和工程中提高效率的需要。
目前已发展成液压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一体化集成,使用和操作简单,通过无线控制按钮或无线遥控可完成全部动作。
研究主要成果欧美、日、韩等造船企业已经大量使用三维定位设备,有效地缩短了分段中组和大组的时间,尤其是在船坞内的使用可使整船合拢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各国的造船业都投入了三维调整机的研究。
以前,船体分段的合拢仍然处于手工操作的阶段,一般是由装配工人和吊车司机相互配合吊运、定位安装,在此期间吊车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或是在船台上用船台小车进行合拢。
其中使用吊车进行吊装定位过程中精度不易控制,且分段焊缝中存在很大的应力,影响建造质量。
三维调整机的前身就是船台小车。
传统的船台小车能沿着固定的轨道运动,只有一个顶升油缸。
此外还有利用平板车托运分段进行调整合拢的,不过这种方式仅仅是在国外比较成熟。
为了提高造船效率,缩短船台周期,国内外相关机构都在研究船台分段合拢设备。
合拢小车主要有两种形式:整体式和分体式。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整体式合拢设备多用于大型船体分段的合拢,其结构强度比较好,空间大,设备的布局好,合拢时有较好的工作平台可以承载船体分段,作业时比较平稳。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使用不灵活,场地限制,安装调试要求较多。
分体式设备则具有一个主油缸和两个副油缸,电机驱动自行走。
本文所论述的重载三维调整机即是属于此类。
在进行合拢时,用多个无相对定位的离散分布的单体,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协同运作从而完成船体分段合拢所需要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调整。
这种方式能够通过控制单体设备的分布摆放位置和数量,灵活地适应各种尺寸大小以及重量的分段,同时有搬运和移动的优点。
船体分段在船台合拢时,要通过位置和姿态调整来实现和基准分段的准确定位。
而合拢设备采取的结构形式不同,船体分段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调整方式也不相同,同样其控制方式也不同。
在确定合拢设备结构形式的时候,应综合考虑船厂对设备的功能需求、应用空间位置大小、船体分段大小以及拟采取的控制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目前此类产品已有HIMEN液压公司研发销售并用于工程实践中,其产品为分体无轨式单体结构。
如图2所示。
文献综述以赫曼的RCA 系列自动型三维调整机产品为例,这是专用于船舶分段三维精确调整而研制的机械。
其特点为:单台设备承载能力可达100至600吨;垂直方向调整范围为0至250mm ;水平方向调整范围为0至150mm ;自带液压动力行走。
这是专门为“总组造船法”的船体分段合拢工艺而设计,可使分段在三个维度,六个方向进行精确调整;采用高品质超高液压产品,使得设备具备整体重量轻,体积小,回转半径小的特点;优化设计的设备主结构承载体系,在具备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的同时保证更好的使用耐久性;液压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一体化集成,使用简单,通过线控按钮盒可完成全部动作;设备具有双速度驱动特性,空载调整时通过高速度实现高效率,重载调整时通过低速度实现高精度和安全性;多重安全措施保证使用的安全,“机械锁”和专利产品“升降阀组”可提供船体分段和操作人员的最终安全保障;设备主顶升部分配备5度可倾斜抗偏载鞍座和扩大底盘,以适应船体分段设备不平整状况,确保使用的耐久性;通过线控手柄按钮盒可实现单台设备操作,也可以通过联动控制台实现多台集中操作,最多实现99台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联动同步控制;多台同步联动控制可用于“多导造船法”的大型环段同步顶升,移动和三维调整定位。
此外,国内制造销售重载三维调整机的企业还有大连连船钢结构工程公司、江苏飞耀公司等,已经形成多种吨位,多种调整行程的系列化重载三维调整机产品,其产品分别见图3和图4。
江苏飞耀的重载三维调整机顶升能力可达一百至四百吨,而大连连船钢结构工程公司的产品暂时有五十吨和一百吨两种。
文献综述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渤海重工、北航、上交、华科、大连理工等。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三维调整机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投入应用。
大连连船钢结构工程公司、上海赫曼公司、江苏飞耀公司等已经有诸多型号的重载三维调整机的系列产品投入实际的生产和工程中。
任何机械设备都是提供给客户使用的,必须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且体现技术含量。
造船设备是提供给客户使用的,必须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造船机械设备是供船舶建造生产使用的,必须满足船舶建造工艺的要求。
设备功能应该尽量完善,特别是设计新产品,必须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以保持和提高产品技术上的先进性。
首先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执行预期的技术功能,这包括执行技术功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其次是要满足经济性要求,再者要满足劳动保护的要求。
但是重载三维调整机目前仍有许多缺陷有待解决,比如考虑到各个元器件材料的经济性,机械结构构造上的合理性,三个方向和六个自由度上运动的精确性,以及地面操作的简便安全性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1].陈少艾.HY32B型液压滑台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J].液压与气动.2007(4)[2].戚宁.基于Solidworks的液压缸数字设计[G].山东大学.2009[3].吴兴奎.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缸[J].液压与气动.2003(1)[4].陈容林.液压传动与应用[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5].杜国森.液压元件产品样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刘延俊.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席川.基于无杆活塞缸的液压-机械复合传动装置研究[G].苏州大学.2007[8].钟康民.简论对称美学思想指导下的机械创新[J].机械设计.2004(专辑)[9].邹建华.新型自锁式液压缸的研制[G].厦门大学.2008[10].李良福.国外动力液压缸发展状况[J].机械工程师.2002(9)[11].RCA series of three-dimensional adjustment of automaticmachine-RCA923.HIMEN[12].刘文艳,徐平.大型舰船分段自动合拢系统[J].仪器仪表用户.2004(11)[13].梅映新,崔勇,李彬.三维数控船台小车控制系统设计[J].船电技术.2003(1)[14].M.G.Lehne,J.Wollert,Integrated Process and Product Modelingin Shipping Industry,Why and How.In:Proceeding of New Approaches towards “One-of-a-Kind Production”.1991(11)[15].陈章兰,熊云峰,李宗民,袁红莉.提高船台效率的技术措施[J].江苏船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