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3.21
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江苏省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
“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A.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B.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C.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D.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2.(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3.(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主要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寄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寄要5.(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著作展现了一批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堪称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史诗性著作。
这部著作应该是A.《水浒传》B.《西游记》C.《牡丹亭》D.《红楼梦》6.(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毛泽东提出,《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如果“当做历史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是A.民族关系的紧张B.封建社会的衰落C.科举制度的结束D.君主专制的崩溃7.(2022春·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新课导入环节案例说明本课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比较遥远和陌生的进步思潮,也有耳熟能详的四大古典名著,还有一知半解的昆曲和京剧。
因此,如何选择学生能够亲近的方式导入新课,带着兴趣和好奇进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材料,请同学们抢答连线.(脑洞大开连连看)中国古典文学智能之海昆曲中国启蒙思想之父四大名著百戏之祖京剧国粹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学生活动: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思考问题,通过抢答的方式初步感知本节课.设计意图:在抢答中,激发了大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顺带初步了解学情,导入新课。
教学难点环节案例说明明清之际的新变化是建立在明清两朝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下的,如何初步理解明清之际在思想及世俗文化方面出现的这些新变化,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针对这个难点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材料。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分析。
教师讲述:从政治上来说,封建社会已步入后期,旧的制度处于日渐衰落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市民阶级不断壮大.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了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湖南省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22春·湖南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该也”。
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2.(2022春·湖南娄底·七年级统考期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
“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A.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B.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C.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D.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3.(2022春·湖南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吏(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了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的文学巨著是()A.《红楼梦》B.《牡丹亭》C.《桃花扇》D.《窦娥冤》4.(2022春·湖南湘潭·七年级统考期末)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5.(2022春·湖南株洲·七年级统考期末)在“你说我猜”历史活动中,李晓说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等词语。
据此得出该名著是()A.《窦娥冤》B.《红楼梦》C.《牡丹亭》D.《西游记》6.(2022春·湖南娄底·七年级校考期末)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这部作品是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7.(2022春·湖南郴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是()A.唐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B.宋词——关汉卿——《窦娥冤》C.元曲——李白——《望庐山瀑布》D.明清小说——曹雪芹——《红楼梦》8.(2022春·湖南株洲·七年级统考期末)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黑龙江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22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黛玉葬花”这一故事情节出自()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2.(2021春·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统考期末)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线索,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3.(2021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清代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4.(2022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
它是A.元曲B.徽剧C.昆曲D.京剧5.(2022春·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统考期末)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A.《三国演义》和秦腔B.《水浒传》和昆曲C.《红楼梦》和京剧D.《西游记》和汉调6.(2022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1790年乾隆帝八十寿辰时,徽商组织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形成新的剧种。
这个剧种是A.昆曲B.秦腔C.京剧D.元曲7.(2021春·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说唱脸谱》说的剧种是()8.(2021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A.雍正年间B.道光年间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二、填空题9.(2021春·黑龙江双鸭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提示写出著作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6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
本课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
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有关文化的最后一课的部分内容,因为接近近代,所以教学内容需要和同时期的西方进行比较,深层反应的我国科技的落后是一个难点。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衔接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范围有限,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学习仍是重点,对于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根据各班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做以适当的调整,以讨论为主或以讲解为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处理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特别是故宫概貌,使学生从形的方面抓住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4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设计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知道《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3、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二、过程与方法1、以“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北京旅游为情景,以学生导游为形式,穿插图片和视频,了解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感受故宫和长城的雄伟壮观,从而感知历史。
2、利用表格,归纳科学巨著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出明朝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联系故宫、长城现状,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故宫、长城等文化遗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骄傲和自豪。
2.学习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等精神。
●教学重点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教学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影像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按顺序说出中国古代朝代;说出各个阶段的文化发展特点。
学生通过回顾以前各个朝代的文化特点,在心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印象。
新课教学教学活动(一)教学活动(二)由999感冒灵冠名播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到了北京,这次湖南卫视为他们隆重推出“明清文化之旅”。
本次旅行,他们有两大任务一是要充分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二是要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22
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科技著作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难点:如何理解我国包括建筑、科技著作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复习提问】预计用时4分钟:1.清朝为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威胁自己统治,采取什么政策?【导入新课】预计用时1分钟:老师问一下大家,北京著名的景点有哪些?对,故宫和长城。
那大家知道这些建筑主要形成于是么时期?明清时期,虽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但是,明清时期,中国依然有自己的辉煌的成就。
比如建筑、文学、艺术。
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明清时期辉煌的建筑、文学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预计用时15分钟:一、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1.明朝________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宫城即________,是北京城的核心。
2.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________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编写出《_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作者是明代农学家________。
【合作探究】预计用时5分钟:1.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呢?【拓展延伸】预计用时5分钟:2.中国古典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课堂小结】预计用时5分钟:(见课件课堂小结)【自主检测】预计用时5分钟: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蜿蜒6000多公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0
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古建筑及科技巨著。
2.知道故宫和长城是世界建筑杰作,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医学家、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掌握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特点。
2.掌握科学巨匠和巨著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科技、文化成就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认为简单识记即可。
其实,科技、文化成就地位也相当的重要。
科技兴、文化盛,民族强。
因此,本节内容学生也应与其他课程一样,作为重点来学习。
教学条件及准备: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师:(课前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读一读后回答问题。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请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并谈一下你怎样理解。
生:学生观看,小声阅读。
(非汉语形式的导入,直接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正在学英语,并不陌生。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译不出。
但是,根据某些词语能猜到。
教师可适当提示。
课堂导入应简捷且能引人入胜,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导入的设计一般应该与本节的重点内容相关,第一印象对于学生非常重要。
)生: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师:长城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明朝的长城有什么特点?本节课还有什么重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
出示课题:“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师:请仔细阅读教材,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要联系已学过的章节内容。
生:边看边做标识。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注重知识的迁移及总结。
师:根据《明朝的北京城》图片,请你说一说明朝北京紫禁城。
板书:明朝的工程故宫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大家先思考一个小问题:怎样读图?生:有图例的一般先看图例。
(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资源,学生可事先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15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意识和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对昆曲和京剧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它的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朝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由此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红楼梦》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红楼梦》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1.教学时,可设计以下表格腦学生理清关于《红楼梦》:书名《红楼梦》、《石头记》等作者曹雪芹(定稿前80回):高鹆(整理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排印时期乾隆晚期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聆凤等主要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思想内容不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艺术特色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七年级历史下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吉林省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2.(2022春·吉林白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
它是A.元曲B.徽剧C.昆曲D.京剧3.(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统考期末)2010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B.形成于乾隆年间C.形成中得到皇室的扶持D.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4.(2022春·吉林四平·七年级统考期末)集中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精华的国粹——“京剧”形成于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5.(2022春·吉林·七年级统考期末)在清朝道光年间逐渐形成的新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A.二人转B.昆曲C.京剧D.评戏二、填空题6.(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学家(1)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宋代女词人__________________(2)创造了“六月飞雪”的元代杂剧作家__________________(3)创造了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三、列举题7.(2022春·吉林·七年级统考期末)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1)关汉卿——(2)司马光——(3)宋应星——(4)吴承恩——(5)曹雪芹——8.(2022春·吉林通化·七年级统考期末)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十一课
七年级历史科第三单元第二十一课时讲学稿讲学时间:月日执笔者:审核者:科任:【学习目标】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学生都听过甚至有一些学生去过,对它们比较熟悉,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
教法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前测(复习导入)】(课前检查)(3-5分钟)同学们如果你们有时间又有钱的话你们最想去我们国家的哪个城市玩?很多同学都会想去北京玩吧,老师也非常想去北京玩。
那么我们的首都北京有哪些旅游景点呢?天安门、故宫、长城等等都是我们北京的著名景点。
北京除了是我们现在的首都之外,在古时候,它是哪些朝代的都城同学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一起去感悟一下北京城以及长城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吧。
二、【目标展示,明确目标】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三、【讲授新课】(约20分钟)一、明清皇宫1.明清都城——北京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北京作为明清统一王朝的都城长达490多年,北京城是明清王朝大一统的象征。
2.北京城的构造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
3.故宫的布局故宫旧称紫禁城,现为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故宫布局严谨,平面为中对称,纵深布局,“前朝后寝”,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13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天工开物》。
以明长城和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条分缕晰,且无过多理论性知识,学生较易掌握。
但因内容较为精简,为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需作相关资料图片的补充。
且本课之课外延伸拓展的空间较大,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较强,学习动机强烈,且普遍较熟悉网络,课外资料获取途径较广泛;但理性分析归纳能力较弱,对理论性问题不感兴趣或不善解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维护保养这一问题的探讨,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身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表扬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19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教学难点:明清的建筑、科技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解决措施:通过精选图片、材料分析,突出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建筑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皇权至上的社会特征。
通过材料和层层设问,学生讨论引出科技巨著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围绕课标、紧扣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通过改编耳熟能详的歌曲,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建设的兴趣,同时,通过一些小故事的讲述和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努力构建“叹为观止、能有所思、近而有悟、悟而有得”和谐的的历史课堂。
具体思路如下:1.歌曲导入,吸引兴趣2.解读皇家建筑:故宫①漫谈故宫②解密故宫③体味故宫3.了解皇者之盾:明长城①说说明长城②长城“世界之最”颁奖典礼③美国总统与长城的故事④寻找身边的“长城”4.认识皇皇巨著:《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①两本巨著的特点、价值和影响②两本著作国内外影响力不同的原因5.歌谣小结,加深认识6.皇者归来:感悟升华教学过程盛世光辉代代传——感悟明清文化之旅【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在历史课堂上,我们曾经跟随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感受雄汉的璀璨;我们曾经遨游长安,领略盛唐风光;我们也曾踏上南海一号,寻找过大宋的光芒;今天的历史课,我们将去哪呢?老师演唱改编歌曲《今天,我们去哪儿?》老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通过时光的隧道,来一次感悟明清文化之旅。
(板书:感悟明清文化之旅)【过渡】第一站,尽显帝皇风范之处——故宫。
板书(一、皇家建筑:故宫)一、皇家建筑——故宫1.漫谈故宫(1)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见过故宫吗?能跟我们分享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吧。
(学生分享其旅游或所见感悟)(2)猜一猜:那故宫究竟有多大?【过渡】当然,故宫除了规模大外,它的建筑艺术成就也是举世无双的。
现在我们再走近故宫,细说故宫、解密故宫。
2.解密故宫①故宫的门——午门解密:“推出去午门斩首”是真的吗?问题设置: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皇帝民主吗?(君主专制)②故宫的颜色——红色、黄色解密:故宫颜色分别有什么寓意?问题设置:故宫和民间建筑的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建筑风格,说明明清时期等级分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_3
课题: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事,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可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通过选取对本科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紫禁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教学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2、多媒体3、讲解法4、自学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展示北京俯瞰图,播放音乐《北京欢迎你》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这座古老的城市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各国的客人,那么北京城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它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幻灯片展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讲授新课】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北京城与紫禁城幻灯片展示新北京景象与战国地图,提问(1)北京城是何时开始大规模营造的(2)明朝北京城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和全部小字部分解决问题。
展示明代北京城布局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出明代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以及从布局上所反应出来明清时代特点又是什么。
播放故宫建筑视频,要求学生看完视频后谈谈故宫的建筑风格。
2、明长城过渡:在一个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建立起如此一座宫城需要多少能工巧匠发挥他们的高超技艺,可以说故宫的建造师一个奇迹。
七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21课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的第21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所创造的历史记录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秦朝的相关知识点。
一、政治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由法律支撑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独特的。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最明显的措施是对中国五百多个封建诸侯国进行了征服和统治,将其改变为下辖郡县的制度。
此外,秦始皇还规定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标准,取消了旧有的士族系统,将中国分为三十六个郡。
在行政上,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太尉、司马和御史大夫,九卿包括几位高级官员。
二、经济秦朝在经济方面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墓葬制度,另一个是对农业的改革。
秦朝的墓葬制度是非常注重财富和权力象征的,墓葬上装饰着大量的金银器、玉器以及青铜器等贵重物品。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一种农业制度,那就是耕者有其田。
这个制度的核心在于保证农民个人占有土地,而土地的分类由国家定好。
三、文化秦朝在文化方面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推广了统一的文字和法律制度。
其中汉字的形式和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发展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秦始皇制定了《律历表》和《律历志》,使得中国的历法标准化了。
还有就是秦朝的大规模的修建工程,例如兵马俑、长城等项目,丰富了中国艺术的文化底蕴。
总结秦朝以其特有的制度和文化贡献,让人们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秦始皇的改革,确实带来了一些痛苦和牺牲,但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我们将七年级历史第21课所学习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更深入理解和认识。
七年级历史二十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二十一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第二十一课是关于明朝的课程。
本文将通过获得的知识点,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介绍。
一、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明朝建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与繁荣的时期。
对于明朝的建立,以下是关键的知识点:1. 元朝的灭亡:元朝在经历了多次的战争与内乱后,终于于1368年灭亡。
这一事件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南京的建都:明朝建立后,首都在南京。
这反映了明朝早期对于南方的统治与关注。
3. 安福起义:明朝建立时,国内依然存在着不少起义与叛乱。
其中,安福起义影响较大。
这反映了明朝早期统治层面的问题。
二、明朝的政治与经济明朝在政治与经济上,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也是本课程中需要重点了解的知识点。
1. 中央集权:明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这意味着,皇帝与中央政府的权力变得更加集中。
2. 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一制度使得教育普及与社会稳定都得到了保障。
3. 海禁:明朝时期,海禁政策得以实施。
这一政策影响了中国一段时间内的海洋贸易与国际关系。
三、明朝的文化明朝时期,文化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这方面的知识点:1. 明朝七大发明:明朝时期出现了七大发明,其中包括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等等。
这些发明对于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明代文学:明朝时期,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都出自这一时期。
3. 明代艺术:明朝时期,绘画与文学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
在绘画领域,南宗画派与北宗画派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结语:本文总结了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的二十一课知识点,重点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希望本文对读者深入了解明朝,有所帮助。
历史七年级下册21课笔记
历史七年级下册21课笔记历史七年级下册21课笔记第一部分:引言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先贤们所创造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更好地理解当今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历史七年级下册21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包括晚清和民国时期,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
其中一些事件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爆发于19世纪末的中国北方。
它的起因是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再加上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自发组织起义的义和团迅速蔓延到整个华北地区和首都北京。
在外国使馆发生的以及外国教堂和传教士房子的破坏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随后,八国联军被派遣进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
这些事件使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成为了中国衰落的一个标志。
第三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我们可以聚焦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其对历史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是由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所引起的,最终牵涉到70多个国家的冲突。
此次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导致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还终结了三个帝国并将把欧洲的平衡和力量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间,这场全球范围的战争涉及了许多国家和各种类型的战争。
二战尤其是由纳粹德国的侵略和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所引起的,并在战争结束时成为史上最致命的武装冲突之一,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的死亡。
第四部分:总结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还需要思考这些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思考和借鉴。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结3.21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3、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的房子里。
4、.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5. 尧舜禹时期采用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7. 商王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
8.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9.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10.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总结了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11. 秦长城西起、东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2.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战国时期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战国时期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战国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战国军事家,兵家鼻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3.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也出现在西汉。
14.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文化(一)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北京城的修建、特点、地位,紫禁城的特点、地位。 (2)明长城的起止点、地位。 (3)《本草纲目》的作者、类别、特色和地位。 (4)《天工开物》的作者、内容、特色和地位。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
展停滞的危机。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判断抢答】
1.紫禁城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 )
提示:北京城中心的紫禁城,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 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紫禁城的建 筑设计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 晶。
有大量的插图。地位: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2)结合课文的叙述,想一想,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 们学习。 【参考答案】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 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 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 韧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3)你认为“天工”与“开物”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作者一种 怎样的思想?
提示:李时珍是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宋应星、徐光启都是明
末的科学家。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北京紫禁城 建筑 明万里长城
明 代 建 筑 、 科 技 成 就
李时珍《本草纲目》 科技巨著
宋应星《天工开物》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本草纲目》:
李时珍 。 (1)作者:明朝医药学家_______ 总结性的药物学 巨著。 (2)类别:是一部_______________
(3)特色: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
(4)地位: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明清时期在建筑和科技方面的成就突出。北京紫禁城代表
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 晶。气势磅礴的明长城,其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 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宋应星的《天工 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2.《天工开物》: 宋应星 。 (1)作者: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_______
(2)内容:
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技术。 ①书中总结明代_____________ 手工工场 的生产面貌。 ②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_________ ③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3)特色: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 合。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地位:外国学者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材料三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
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 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 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探究思考】(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依据材料一、二 说出《本草纲目》一书的特点和地位。 【参考答案】作者:李时珍。特点: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
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
业和手工业等三十生产部门。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余万字,收入药物
1800余种,比前人增加了370多种,记载药方11000多则,比前 人增加4倍,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医 药学成就。 材料二
(2)地位: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易错提醒】秦长城的东西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 城的东西两端: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图文要点】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2.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是明朝修建的,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
辽东。( × ) 提示: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
鸭绿江。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3.《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 ) 提示:《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后来陆 续被译成许多外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 ) 提示:《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末,不可能记述清朝手工工场的 生产面貌。 5.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都是明朝人。( √ )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
明成祖 时,在_______ 元大都 的基础上修建。 (1)修建:_______ (2)特点: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市建筑 的杰作。 (3)地位:是古代_________
【参考答案】二者相结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
调的唯物主义思想,即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 相配合。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4)为什么外国学者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参考答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
(4)紫禁城: 北京城 的中心;明清皇帝居住的地方。 ①简介:_______ ②地位: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2.明长城:
鸭绿江 ,西到_______ 嘉峪关 ,蜿蜒六千余公里。 (1)起止:东起_______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3.《农政全书》: (1)作者: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2)类型: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课前自主预习┃识记·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导学┃探究·课堂互动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要旨提醒】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