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案
武威八中赵长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多媒体展示图片)
1、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2、展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图片。
二、人物简介:(幻灯片展示)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了解人物传记。
1、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
2、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物传记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展示)
2、记住词义(幻灯片展示)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时,思考:
1.在样式上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屏幕展示问题)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
1、在你所讨论的内容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邓稼先。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从你阅读的内容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讨论明确,要求多读。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内容。
2.复习巩固所学的重点字词。
3.搜集更多的名人故事。
《邓稼先》说课稿
武威八中赵长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邓稼先》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本文选自《杨振宁文集》(下),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放在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邓稼先和杨振宁了解甚少,学习课文之前应作介绍;同时是初学人物传记,应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材处理
拟用二课时。由教师引导多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
依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阅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我是按照“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人物简介”——“了解人物传记”——“检查预习”——“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程序进行的: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人物简介:运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这两个伟人有整体了解,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同时对学生理解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了解人物传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导学对象的特点,因为是初次学习较长的传记,通过介绍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4.检查预习:重点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熟知程度,同时也是为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5.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让学生阅读、浏览、思考来感知文意,并教给学生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的目的。
5.研读课文,合作探究: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意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扮演学习主人公的这个角色,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这是一个总结知识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系统性,同时明确课后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在学习中总结积累知识。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复习导入”、“美读课文,揣摩语言”、“开放探究,拓展迁移”、“体验与反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以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美读课文,揣摩语言: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通过读、辨、析、究、悟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
2、朗读五、六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中语言生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三、开放探究,拓展迁移:
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