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四)

合集下载

文化常识(四)

文化常识(四)

八、礼俗常识1.礼俗即礼仪习俗。

泛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与习俗。

2.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发,不戴冠,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进入成年了。

举行加冠礼的年龄为 20岁。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弱冠”的说法。

3.笄(jī)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即簪子)的礼仪。

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15岁时,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

后来女孩子到了成年又称“及笄”“笄年”。

4.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5.觐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

6.免胄胄,盔。

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7.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8.封禅(shàn)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

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古时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长,称为岱宗。

泰山高,离天近,所以先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封。

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答地之功,叫作禅。

9.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10.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11.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古代又有“三牲”之说,指祭祀用的牛、羊、猪。

12.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

13.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14.崩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

15.薨(hōn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16.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音律及民族乐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音律及民族乐器

• 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 有十二个,于是在中国上古时代, 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 依照《礼记· 月令》上的记载,它 们之间的对应为: •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仲吕;
•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仲冬之月,律中黄钟;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打击乐器
八角鼓
八角鼓因鼓框为八角形而得名,为满、汉、白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相 传由满族首领各献一块上乘木材拼嵌而成,象征八旗的团结。鼓身扁小,鼓框 用红木制,单面蒙蟒皮或羊皮,每边框侧开窗处,装有一对铜制钹。演奏时, 一手持鼓,一手击鼓,并摇震小钹发声。现在主要用于曲艺表演伴奏,演唱者 边唱边击八角鼓。
• “五音”加上变徵、变宫便是“七 音”。
• 其音阶是:
•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Do Re Mi #Fa Sol La Ti
•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高渐 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 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 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 二、十二律 • 十二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律。律, 本来是用来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 二个不同长度的律管,吹出十二个 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 高低,故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 十二律。 从低到高依次为: •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 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 无射-应钟
乐器的发展:
● 乐器是人类很早就拥
有的精神财产,并随着 人类的进步而不断丰富。 从考古发掘和壁画、崖 画中,都可以看到狩猎 围捕、信号传递、祭天 祷神、战斗助威或庆典 舞蹈等都和发音工具或 节奏音响紧紧相连。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常识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重要常识进行汇总和概述。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准则。

儒家崇尚仁爱、孝道、礼义,提倡“君子”,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经典《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应顺从自然之道。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提及的“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3. 佛教传入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的教导而兴起的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解脱生死轮回的境地,并秉持慈悲为怀的精神,提倡舍己救人、以智慧觉悟为人生目标。

4.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品。

《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合称为四书,它们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五经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它们记录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

5. 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独具特色,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诗词的“花开富贵”,宋词则以婉约柔美著称。

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代表性诗人。

6. 书法艺术中国古代书法是艺术形式的一种,以汉字为媒介,追求墨韵和笔意的完美结合。

楷书、隶书、草书等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

7.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山水画追求“格调”的表现,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注重意境的抒发;人物画则重视写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国古代画家有石涛、王时敏、郑板桥等。

8.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和砖瓦结构为主要特点,尊崇“天人合一”的观念。

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融合了自然风景和人文艺术,代表有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等。

9. 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一)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二)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借代词语常见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数千年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从中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价值观。

1.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认为自然界包含了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和水。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风水学、农业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2. 阴阳学说:又称为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了阴和阳两个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医学、哲学、建筑学等领域。

3.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孟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道家思想:又称为道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思维方式。

5.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之道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

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7.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

著名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 书法和绘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中国书法追求笔画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绘画则注重观察真实世界与表达艺术境界的结合。

9.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多样而丰富,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丝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制作和贵族阶层的服饰。

10.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彩之处。

古代文化常识一:礼乐文化古代中国有着严谨而独特的礼乐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强调礼仪之道,提倡人们按照规定的礼节行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尊严。

古代的乐曲被视为祭祀神灵、娱乐百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

在古代社会,学习礼乐被视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

古代文化常识二:四书五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著作。

《五经》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研习的重要资料。

古代文化常识三:书法艺术古代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尊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纸砚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境界。

古代书法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每个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在于笔画的工整,还在于能否把握住作品的气势、韵味和意境。

古代书法艺术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科技发明古代中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起源于古代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古代航海家能够准确判断方向,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则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大大加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都是古代中国人才智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见证。

古代文化常识五:传统节日与习俗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带您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瑰宝。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项发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书籍的翻印更加快捷,指南针使航海探险成为可能,而火药则使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学派所依据的经典典籍。

3.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在商朝、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不仅用于礼器、祭祀,还被广泛用于器物和武器制作,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4.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最原始的形式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5.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分别是诗词和书法。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诗词最为著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墨水和纸张的运笔和结构,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6. 古代的农业和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农民通过艰辛的劳动实现了粮食的丰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耕文化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

7.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导读:附录:(一)古人名、字、号辑录:孔子,名丘,字仲尼,号圣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号亚圣。

司马迁,字子长,官太史令。

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有“诗圣”之称。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韩愈,字退之,谥号文杜牧,字牧之,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关汉卿,号己斋叟。

施耐庵,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二)古人作品命名1,以地名命名《柳河东集》(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昌黎先生文集》(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孟襄阳集》(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亭林诗文集》(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小仓山房文集》(袁枚,辞官后,定居江宁小仓山)2,以书室名命名《聊斋志异》(蒲松龄)《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诗文集》(姚鼐)《七录斋集》(张溥)3,以谥号命名《王文公集》(王安石,谥号“文”)《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卒谥“文忠”)《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范文正公集》(范仲淹,谥号“文正”)4,以名号命名《诚斋集》(杨万里,别号诚斋)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1、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3、五音:宫商角徵羽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18、五谷:稻麦黍菽麻19、五彩:青黄红白黑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24、五官:耳目口鼻身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28、五味:甜酸苦辣咸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30、五脏:心肝脾肺肾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共同汇总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它们。

一、五行生克五行生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五种元素:水、火、土、木、金,彼此之间的相生和相克关系。

相生是指某一个元素能够使另一个元素得以生长、发展和壮大;相克是指某一个元素能够抑制、制约、减弱另一个元素。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经典,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必修读物。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经是古代中国社会经典的代表,其中《春秋》被认为是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五经的重要性在汉代达到顶峰,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

三、太极图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中的重要图像,也是一种符号。

它包含两个圆,一个黑圆,一个白圆,分别代表了阴和阳。

阴阳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两种对立物质。

太极图中缠绕在圆周上的两条黑白鱼线表示了阴阳相生相克、渗透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无限智慧。

太极图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巅峰之作,并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了武术和健身的重要工具。

四、凤凰和龙凤凰和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动物。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被视为祥瑞之物和吉祥的象征。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敬鬼神兽,是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图腾。

两者常被称为“龙凤呈祥”,在中式婚礼和传统节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五、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四项发明。

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造纸术是汉代时期的发明,为后来的书写和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指南针是宋朝的发明,对中国的海洋贸易和对外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火药的发明为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书籍和文化知识的传播速度,促进了文化风潮的繁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四):古代历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四):古代历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四)——古代历法1.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3.传统节日(1)元日:又叫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等,现在叫春节,正月初一。

(2)人日:正月初七。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3)上元:正月十五。

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4)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5)寒食:清明前二日(也有说前一日的)。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

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吃冷食、扫墓的风俗。

(6)清明节:“清明”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

是祭祀的节日,也是踏青的节日,所以也叫“踏青节”。

(7)上巳节:原定为农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节”,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后来把节日固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四)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四)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三)●中国的“四大国粹”指的是?答:中国武术、中国医学、中国京剧和中国书法●“吴中四才子”指的是?答:“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 (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 、文徵明、徐祯卿。

●吴中四杰”指的是?答: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

●“吴中四士”指的是哪四位?答:指唐时期吴中四位诗人,即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清代中叶被称为“乾嘉三大家”的是?答:袁枚、蒋士铨、赵翼。

●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指的是?答: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中国四大名玉”指的是?和田玉、蓝田玉、独山玉、岫岩玉。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答: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中国四大名窟”指的是?答:敦煌莫高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指中国戏曲,包括了?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四大名瓷窑”指的是?答:河北磁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

●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三袁”,指的是?答: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孔子和孔子弟子等著儒家经书《十三经》,包括了?答:《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四大徽班”指的是?答: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指的是?答: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东烟台蓬莱阁。

●我国“四大文化遗产”指的是?答:《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北宋时期被称为“宋四家”的是?答: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古代汉族礼仪总称为“五礼”,指的是?答: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指的是?答:北京故宫、曲阜孔庙和承德避暑山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四)
1.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

”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2. 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
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3. 檄”“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
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4. 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号。

隋之前,庙号并非每一位皇帝都有,唯有功绩卓著的
皇帝才会有。

【例】明成祖朱棣,“成祖”即为庙号。

5. 谥号:谥号是对皇帝一生功绩过失的评价。

(有爵位之人和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都有资格得
到谥号,只是谥法不同罢了。

)分美谥、平谥和恶谥,但到了明清,基本只剩下美谥了,且
谥号愈发冗长,如康熙帝的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6. 年号:年号是皇帝在位时期定的,用来纪年。

一个皇帝可以有很多个年号,明清以降皇帝
逐渐采用了一个年号,所有明清的皇帝可以用年号来代称。

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7. 鳏寡: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8. 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

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9. 用事:指当权执政。

10. 起事:指办事;起兵,发动武装斗争;生事;挑起事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