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26题汇编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1.(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10分)【考点】商鞅变法【解析】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中?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2分)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8分)吴起变法1.(2015·重庆文综·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

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C.削弱王室的特权【考点】吴起变法【解析】明确主张废除废除世卿世禄制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吴起强调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苟同他人,故B项正确;削弱王室的特权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吴起强调官员的言行 B.整顿官场风气 D.废除分封制度 - 1 -。

2017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卷

2017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卷

2017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卷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相对于旧课程相比,更加体验出情感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高考历史真题全国卷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

这一规定有利于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2.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3. 有学者认为:“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试剂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5. 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必修1第26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含解析)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必修1第26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含解析)

第26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7高考真题汇编历史-答案

2017高考真题汇编历史-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与解析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解析:选A。

根据材料“河南”“山东”“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王族成员,使得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形成,故A项正确。

周不存在君主专制,B项错误,排除;C项错在“直接控制”,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发展的影响。

观察表格,可知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郡的数量不断增多,说明了西汉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从而为西汉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故选C项。

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的举措到汉武帝的“推恩令”,王国势力逐步弱小,王国问题逐步解决,故谈不上王国控制的封地越来越大,更谈不上朝廷与王国的矛盾趋于激化,故A、D两项错误;B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3.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概括史料对唐军与薛举作战记载的共性——唐军“败绩”,故C项正确。

A项“皇帝”与材料“秦王”不符,排除;四则材料中仅有一则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B项不准确,排除;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但这一记载在其他三则材料中并未出现,排除D项。

4.解析:选C。

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必然会在史书中体现统治者的意志。

据此分析可知,官修史书修撰具有政治性,故C项正确;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史实的如实记录,而材料信息未体现,A项错误;官修史书更易颂今,使历史评价有失公正,B项错误;官修史书解释历史往往都带有主观性,而非客观性,D项错误。

5.解析:选A。

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 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附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附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解析)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D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

2015-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2015-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பைடு நூலகம்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选D。
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时期
【答案】C
【解析】由“仰慕天恩”可以看出当时有朝廷存在,题干中还说到有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所以应该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故选C。
18、表一摘引了一步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一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1)阅读上图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答案】(1)历史特点:是古代中国和西亚、欧非等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中国境内的路线受政局的影响较大;元朝开始得到稳定发展。
41、(18分)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
繁体字
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
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麥當勞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
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
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
西學、洋錢
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历史学科的考量标准也在一步步更新。

高考命题内容也相应产生变化,其趋势倾向于稳定、综合、创新。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

这说明A.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B.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有所为有所不为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格物致知,自我修行4、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

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B.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5、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B.议会拥有立法权C.设立责任内阁D.实行联邦制6、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高考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史学常识方法理论

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高考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8史学常识方法理论

2015—2017年三年高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精编版)专题18史学常识方法理论考点一:史料(或史实)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考点定位】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

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比较鉴别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学生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掌握一定的解读史料的能力,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

02.(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理解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

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故答案为C项。

官修史书不一定就比私家撰著更为真实,排除A项;官修史书受政治因素影响大,不能保证对历史的评价更具有公正性,排除B项;历史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大,D项结论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考点定位】史学素养·史书编著·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名师点睛】写入书本的历史是对过去真实历史进程的记录和解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撰写者本人能力、学识和观念立场的影响。

官方积极介入修撰史书,是想通过这一途径宣扬官方意志和价值观念,让史书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官修史书的行为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因此官修史书会带来修撰的政治色彩的增强。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历史命题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命题类型不断演变之中,历史小论文已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1 BDBBD ADDBC A二、非选择题12.(20分)(1)变化:市和坊打破了时间(或答:出现晓市夜市)和空间的限制。

体现:出现宋词和话本。

(2)东方:宗法制的影响(儒家等级观念的影响),重视集体、组织、家族等有关社会结构的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方:注重个人关怀,人文主义的体现。

民主制度。

(4分)(3)变化: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

(4分)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任取两点给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4)20世纪20年代(2分)。

租界因完全脱离和排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辖(“国中之国”),法国人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税收权等。

(2分)2.4.613.(20分)(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2分)。

产生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

(4分)(2)“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不可能的。

(2分)因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分)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4分)(3)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2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分)(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分)14.(16分)(1)特点: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新兴的封建经济兴起。

(word完整版)2015年——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26题汇编,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2015年——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26题汇编,推荐文档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016年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年全国Ⅱ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2017年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015年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015年——2017年全国卷26题汇编
26题主要考察唐宋历史(偶有涉及史学研究)

2015-2017高考历史题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史部分

2015-2017高考历史题汇编中国古代政治史部分

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全国卷1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4.A25.C26.C27.B全国卷2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B.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学.科网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4.A 25.C26.C 27.A全国卷3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2015年——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24题汇编

2015年——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24题汇编

2015年——2017年全国卷24题汇编24题主要考察先秦历史(西周、春秋战国)(2017年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考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017年全国Ⅱ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016年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考点:儒家思想的起源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6年全国Ⅱ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考点: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015年全国Ⅰ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015年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考点:儒家思想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 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5年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017年全国Ⅱ卷)26. 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015年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015年——2017年全国卷26题汇编
26题主要考察唐宋历史(偶有涉及史学研究)
(2017年全国Ⅰ卷)26.表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2016年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年全国Ⅱ卷)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