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日本质量管理模式的成功及启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出口是 日本 的生命 线 ,外 向型 本质量管理模式的现场基础 。 传统 的 日本企业有着和欧美各 国
长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质量管 经济结构迫使 日本企业必须采取“ 以质 不 同的公 司治理结构 。 日本企业重视 理模式 的成功 ,在 2 世纪 8 0 0年代 曾 取胜” 的竞争战略, 才能在国际分工 中 对 企 业 内部 员 工 的 提 拔 和奖 励 ,特 别 引发了世界范 围内的质量管理热 , 对 占据主动地位。二战以后 , 作为战败国 是对在质量改进方面有特殊 贡献的技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 质量管 理模 式 的演进 过程 , 是 机 构也 都 是 独立 法 人 机构 , 日本 政府 证 、 学习欧洲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 日
一
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虽然后来 只是从法律和政策上向企业提供保护 本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 ,调整 自
在某些领域落后于欧美有些 国家, 但整 和保 障。日本质量管理模式 的成功和 己的质量评审规则和基准 ,始终站在
6 9
有制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我 国的质 彩。8 年代 以后 ,非公有企业大量涌 产品,忽视了产 品寿命周期和顾客需 0 从 量改进活动呈现多元化 的局面。在原 现, 市场竞争加剧。但以质量求生存的 求的变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 有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群众性质量小组 危机意识不强 , 质量改进 “ 自下 而上 ” 根本上制约 了我 国企业产品质量的提
个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仍然很高 , 值 自下而上的、 自觉 自发 的企业行动是 世界质量管理发展 的前沿 ,保持产品 得我国认真借鉴和学习。日本质量管理 分不 开 的。 质量的国际竞争力。 模式在 2 O世纪获得巨大成功 ,绝非偶 3企业 因素。日 . 本质量管理模式的 二、 对我 国质 量管 理模 式 的反 思及 然, 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大特色是现场管理特别质量小组活 启示 1 . 环境因素。 日 自然灾害频发 、 动 ,这 和 日本 企业 特 有 的 文 化 氛 围紧 本 新 中 国成 立 后 ,我 国走 出 了 一条
一
工业资源相对匮乏 ,生存竞争 的压力 密相关。 日本的质量管理小组非常重 独立的质量管理道路。早在建国初期 , 巨大。相对贫乏的 自然资源环境 , 催生 视人性化管理 ,着力创造一个心情舒 许多技术专家和生产工人就在企业 自
了 1本国民的危机意识 、 3 互助意识 、 共 畅 、 管理透 明的工作环境 。小组成员之 发地 进行各种形式 的质 量改进活动 。 克难关 的意识、 节约资源 的意识 , 这些 间相互启发 、 相互 沟通 、 共享知识 ; 改革开放以来 , 员 中日关系改善 , 国从 我 意识逐步成为 日本国民的一种优秀品 工能 够充 分发 挥 主观能 动性 和积 极 日本 引 进 了 质 量 管 理 小 组 的 管 理 手 质 。二战以后 , 日本政府 、 企业和国民 性 , 为企业改进质量建言献策。日本企 法 ,对 于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 都有着强烈的复兴意识 ,激发 了日本 业重视对小组业绩 的表彰和宣传 , 创 作用。2 0世纪 8 年代末期 以后, 0 随着 各界特别是企业家和劳动者的爱 国情 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 的质量培训 , 推 体制改革 的深化, 外资大量涌人 , 非公
我 国的 质 量 管 理 也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 的 日本受到了来 自美国的大量物资 、 技 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安排其担任重
今天 ,我国制造业 占整个世界的份额 术和人才的帮助 , 美国最先进的质量模 要的管理 岗位甚至进入到企业 的董事
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 式率先在 日 本得以应用和创新,0 5 年代 会。日 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的用工制度 业的国际竞争力 ,完成 由制造大 国向 爆发的朝鲜战争也拉动 了 日本企业 的 和年功序列的报酬体系 , 了职工的 增强 制造强国的转变 ,已成为政府 和企业 出口, 使其企业实力迅速壮大。 主人翁意识, 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 家关切的重大课题 。重温 日本质量管 2 . 操作 因素。日 本企业 的质量改进 企业 , 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做贡献。 理模式演进的历史 ,梳理和探讨其成 从质量 小组到企业整体 的质 量控制 、 日本企 业 注 重 学 习欧 美 优 秀 的质 功的因素 , 借鉴和学习其成功的经验 , 集 团性质的质量控制再到全面质量管 量管理模式。从最早 的统计质量管理 极具现实意义 。 理 ,质量模式的创新和发 展都是企业 到美 国的全面质量控制和全面质 量管 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取得成功的 发起的。即使 1本科技联盟 和 日本社 理 ;从学习和模仿美 国设立 日本经营 3 原 因 会经济生产率安定本部两大质量推进 质量奖 ,到后来积极引进 IO质量认 S
活动的基础上 , 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的驱动力仍然不足。 0 2 世纪 9 0年代以 高 ,也是我 国企业产品质量与 日美等 品牌建设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质量万里 后 , 我国提 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发达 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以 行政手段推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体制逐 5 . 主 义企业文 化的 淡化。 集体 企业 行、 用户满意工程等活动为标志 , 形成
|
专 繇 | i 晦i
口 兰 州 杨 子 平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 ,自上个世纪 绪 、 聚力、 凝 团队意识和奉献精 神 , 形 动质量小组和外部的交流 ,奠定了 日 5 0年代 , 日本 以质量管理为突破 口, 不 成以科技和质量兴国的巨大动力。 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得 以快速成
长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质量管 经济结构迫使 日本企业必须采取“ 以质 不 同的公 司治理结构 。 日本企业重视 理模式 的成功 ,在 2 世纪 8 0 0年代 曾 取胜” 的竞争战略, 才能在国际分工 中 对 企 业 内部 员 工 的 提 拔 和奖 励 ,特 别 引发了世界范 围内的质量管理热 , 对 占据主动地位。二战以后 , 作为战败国 是对在质量改进方面有特殊 贡献的技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 质量管 理模 式 的演进 过程 , 是 机 构也 都 是 独立 法 人 机构 , 日本 政府 证 、 学习欧洲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 日
一
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虽然后来 只是从法律和政策上向企业提供保护 本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 ,调整 自
在某些领域落后于欧美有些 国家, 但整 和保 障。日本质量管理模式 的成功和 己的质量评审规则和基准 ,始终站在
6 9
有制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我 国的质 彩。8 年代 以后 ,非公有企业大量涌 产品,忽视了产 品寿命周期和顾客需 0 从 量改进活动呈现多元化 的局面。在原 现, 市场竞争加剧。但以质量求生存的 求的变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 有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群众性质量小组 危机意识不强 , 质量改进 “ 自下 而上 ” 根本上制约 了我 国企业产品质量的提
个制造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仍然很高 , 值 自下而上的、 自觉 自发 的企业行动是 世界质量管理发展 的前沿 ,保持产品 得我国认真借鉴和学习。日本质量管理 分不 开 的。 质量的国际竞争力。 模式在 2 O世纪获得巨大成功 ,绝非偶 3企业 因素。日 . 本质量管理模式的 二、 对我 国质 量管 理模 式 的反 思及 然, 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大特色是现场管理特别质量小组活 启示 1 . 环境因素。 日 自然灾害频发 、 动 ,这 和 日本 企业 特 有 的 文 化 氛 围紧 本 新 中 国成 立 后 ,我 国走 出 了 一条
一
工业资源相对匮乏 ,生存竞争 的压力 密相关。 日本的质量管理小组非常重 独立的质量管理道路。早在建国初期 , 巨大。相对贫乏的 自然资源环境 , 催生 视人性化管理 ,着力创造一个心情舒 许多技术专家和生产工人就在企业 自
了 1本国民的危机意识 、 3 互助意识 、 共 畅 、 管理透 明的工作环境 。小组成员之 发地 进行各种形式 的质 量改进活动 。 克难关 的意识、 节约资源 的意识 , 这些 间相互启发 、 相互 沟通 、 共享知识 ; 改革开放以来 , 员 中日关系改善 , 国从 我 意识逐步成为 日本国民的一种优秀品 工能 够充 分发 挥 主观能 动性 和积 极 日本 引 进 了 质 量 管 理 小 组 的 管 理 手 质 。二战以后 , 日本政府 、 企业和国民 性 , 为企业改进质量建言献策。日本企 法 ,对 于提高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 都有着强烈的复兴意识 ,激发 了日本 业重视对小组业绩 的表彰和宣传 , 创 作用。2 0世纪 8 年代末期 以后, 0 随着 各界特别是企业家和劳动者的爱 国情 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 的质量培训 , 推 体制改革 的深化, 外资大量涌人 , 非公
我 国的 质 量 管 理 也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 的 日本受到了来 自美国的大量物资 、 技 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安排其担任重
今天 ,我国制造业 占整个世界的份额 术和人才的帮助 , 美国最先进的质量模 要的管理 岗位甚至进入到企业 的董事
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 式率先在 日 本得以应用和创新,0 5 年代 会。日 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的用工制度 业的国际竞争力 ,完成 由制造大 国向 爆发的朝鲜战争也拉动 了 日本企业 的 和年功序列的报酬体系 , 了职工的 增强 制造强国的转变 ,已成为政府 和企业 出口, 使其企业实力迅速壮大。 主人翁意识, 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 家关切的重大课题 。重温 日本质量管 2 . 操作 因素。日 本企业 的质量改进 企业 , 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做贡献。 理模式演进的历史 ,梳理和探讨其成 从质量 小组到企业整体 的质 量控制 、 日本企 业 注 重 学 习欧 美 优 秀 的质 功的因素 , 借鉴和学习其成功的经验 , 集 团性质的质量控制再到全面质量管 量管理模式。从最早 的统计质量管理 极具现实意义 。 理 ,质量模式的创新和发 展都是企业 到美 国的全面质量控制和全面质 量管 日本质量管理模式取得成功的 发起的。即使 1本科技联盟 和 日本社 理 ;从学习和模仿美 国设立 日本经营 3 原 因 会经济生产率安定本部两大质量推进 质量奖 ,到后来积极引进 IO质量认 S
活动的基础上 , 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的驱动力仍然不足。 0 2 世纪 9 0年代以 高 ,也是我 国企业产品质量与 日美等 品牌建设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质量万里 后 , 我国提 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发达 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以 行政手段推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体制逐 5 . 主 义企业文 化的 淡化。 集体 企业 行、 用户满意工程等活动为标志 , 形成
|
专 繇 | i 晦i
口 兰 州 杨 子 平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 ,自上个世纪 绪 、 聚力、 凝 团队意识和奉献精 神 , 形 动质量小组和外部的交流 ,奠定了 日 5 0年代 , 日本 以质量管理为突破 口, 不 成以科技和质量兴国的巨大动力。 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得 以快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