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清热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04
中药方剂与剂型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中药方剂的组成
中药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 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
中药方剂的分类
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功效可以分为解表方、泻下方、补 益方等;按照中药的种类可以分为单味药方 和复方方等。
中药剂型的种类与特点
02
中药制剂工艺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改进中药 制剂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03
中药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实现中药质量可控、可追溯 。
04
中药研发创新
鼓励中药新药的研发,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型中药 。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1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份额,尤其在亚洲地区有较 大影响力。
02
中药药材与炮制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
总结词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 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对 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采集中药材时,需要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 和季节进行采收,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 含量最高。同时,鉴别药材的真伪也是非 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气 味、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别。
反应。
05
中药临床应用与实践
中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
中药治疗需全面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 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方法。
治未病思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在疾病初期尽早干预, 以防止病情恶化。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仅有抗感染作用 ➢ 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1、抗病原微生物
C、抗菌作用
➢ 抗菌谱 清热药抗菌谱较广。
➢ 抗菌机理 尚不清楚 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 现皱缩并折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干扰糖代谢等。
➢ 抗菌有效成分 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 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 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 (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 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简单地说是将受试物经 口给予动物后,取其血清作用药物源加入离体 反应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 ✓ 确定供血清动物 ✓ 给药(剂量?次数?) ✓ 采血(时间?) ✓ 分离血清(灭活?) ✓ 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实验观察(加入量?)或
➢ 一般而言,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弱,对 全身感染而言鲜能起效,对一些局部感染如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能达到抗生浓度,效 果不错。
➢ 配伍或组成复方后抗生范围扩大。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抗菌作用弱。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 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
➢ 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 其有效成分的抗菌强度,一般均不及抗 生素。
➢ 他们认为这对中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中药与西药 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体化合物,而是大量化合物的 混合体,中药中的每种化合物进入体内都可能经代 谢生成结构不同的其他化合物,在体内发挥药理作 用。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反应这些变化,而直接 添加药物则不能。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学课件 清热剂-方剂

中药学课件 清热剂-方剂

·犀角地黄汤·
身热夜甚,舌绛 神昏谵语 吐血、衄血、斑疹
热入血分 热扰心神 血热迫血妄行
·犀角地黄汤·
【病机】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方解】
·犀角地黄汤·
君:水牛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臣: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使:芍药—养血敛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病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
·竹叶石膏汤·
君: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清热除烦
臣: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
佐:半夏—降逆止呕 粳米—养胃和中
使(兼):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运用
·竹叶石膏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
·本方治证为热毒深陷血分,迫血妄行而致。以血热
发斑、吐衄神昏为特征, · 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运用】
·犀角地黄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降。
3.临证加减: 蓄血:+大黄、黄芩 热盛神昏:+紫雪丹/安宫牛黄丸 吐血:+三七、侧柏叶、白茅根、花蕊石 衄血:+黄芩、青蒿、白茅根 尿血:+白茅根、小蓟 便血:+槐花、地榆 发斑:+紫草、青黛
清热剂
一、概念: 组成:清热药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 治证:里热证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热在气分证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透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中药与方剂》课件:清热药

《中药与方剂》课件:清热药

·善清下焦湿热 — 多用于湿热带下( + 苍术 )、 淋浊(+车前子)及下肢肿痛、阴部湿疹( + 苦参 ) ·善泻肾火,退虚热 — 用治肾阴虚,相火妄 动之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 知母等 )。
·用法: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 多盐水炙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概念:性味多为苦寒,有清解热毒、火毒 功效的一类药物。 功效、主治: 温热病 痈肿疔毒、丹毒、痄腮 热毒下痢 清热解毒 — 治热毒证 咽喉肿痛 (清解热毒、火毒) 虫蛇咬伤、水火烫伤 肿瘤 etc.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 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石膏、芦根、麦冬。 2.心火亢盛——口舌生疮; 3、治心火移热于小肠的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等
用法用量:6-9g。煎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概念:性味苦寒,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 性能特点:性味苦寒,苦——燥湿 寒——清热
配伍:根据病情及兼证适当配伍,如 温热病——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 疮痈——清热凉血、活血消肿或补气益血 药; 痢疾——清热燥湿、理气药。 etc.
使用注意:凡阴证、寒证不宜服用。
金银花 Flos Lonicerae
来源: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 开的花。 主产地:豫、鲁、赣、浙、桂、粤、湘等 地。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湿热证——泄痢、带下、黄疸、淋证、痹痛 及痿证。 2、痈肿疮毒、口舌生疮、湿疹。 3、阴虚发热——配知母。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用清热燥湿、解 毒;盐炒泻相火;酒炒治痹痛;炒炭止血。
龙胆(龙胆草)
来源:龙胆科植物龙胆 、条叶龙胆、三花龙 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 “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作用特点:大苦大寒,善清肝胆及下焦湿热。

第九章中药清热药[可修改版ppt]

第九章中药清热药[可修改版ppt]

栀子
【药性】苦,寒。心、肺、三焦。【功效】 Nhomakorabea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栀子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 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 牡蛎散。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天花粉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天花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 干燥茎叶。主产于长 江流域至华南各地。 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 晒干切段,生用。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 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麦冬 人参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外用有
生津止渴, 除烦, 止呕, 利尿。
芦根的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芦根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 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清热药与方剂ppt课件

清热药与方剂ppt课件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9
生地黄
主治:
1、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斑疹,舌红绛等。
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等。 3、热病伤津口渴,或消渴证。 4、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用量:9——15克。 鲜地黄:凉血,生津效佳。 注意: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者慎用。
20
牡丹皮
21
牡丹皮
性味: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消痈。 主治: 1、热入营血发斑:血热吐血,衄血等。 2、热病后期,阴虚内热,骨蒸无汗。 3、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症瘕等。 4、肠痈。 用量:6——12克。
6
知母
性味:苦、甘,寒。入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除烦,清肺生津,滋阴降火。 主治: 1.热病气分证。 2.肺热咳嗽;或肺燥咳嗽。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 用量:6——12克。盐炒用。
7
黄芩
8
黄芩
性味:苦,寒。入肺、胆,脾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主治: 1、湿热痢疾,黄疸;或湿温发热,尿赤等。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痈; 肝火头痛。 (善清肺热) 3、怀胎蕴热,胎动不安。 (清热安胎要药) 用量:3——9克。
9
三黄比较:
共同点:性味:苦,寒。均能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治疗湿热痢疾,热毒疮痈等。 不同点: 黄芩:长于清肺热,又能清热安胎。 黄连:泻火解毒力强,长于清心胃之火。 黄柏:偏于入下焦,清下焦湿热; 又能清相火,治阴虚发热。
10
第二节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11
连翘
12
金银花
连翘
性味: 甘寒 苦,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4
(二)清热解毒方

清热药与方剂PPT课件

清热药与方剂PPT课件

知母
性味:苦、甘,寒。入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除烦,清肺生津,滋阴降火。 主治: 1.热病气分证。 2.肺热咳嗽;或肺燥咳嗽。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汗。 用量:6——12克。盐炒用。
黄芩
黄芩
性味:苦,寒。入肺、胆,脾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主治: 1、湿热痢疾,黄疸;或湿温发热,尿赤等。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痈; 肝火头痛。 (善清肺热) 3、怀胎蕴热,胎动不安。 (清热安胎要药) 用量:3——9克。
石膏
主治: 1.温热病热入气分证: (高热,口渴,烦躁,大汗,脉洪大——四大症) 2、肺热咳嗽,气喘。 (清肺热) 3、胃火亢盛,头痛,牙龈肿痛。 (泻胃火) 4、煅石膏外用治疗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或疮疡溃后不敛等。 用量:15—60克。打碎先煎。 外用煅石膏研末敷患处.。 注意:血虚发热者慎用。
第六章 清 热 药与方剂 TCM Department of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AN ZHI QIANG
清 热 药
[含义] 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方: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适应症]
里热证——发热,热痢,痈肿疮毒等。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黄连解毒汤
方解: 君:黄连 – 清热泻心火及胃火。 臣:黄芩 – 善清上焦之火。 佐:黄柏 – 泻下焦之火。 使: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四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证可愈。 注意: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 使用。
青蒿鳖甲汤
功效:养阴透热。 主治:阴虚邪伏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 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 君:鳖甲:滋阴退热,入络搜邪。 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臣:生地:滋阴凉血; 知母:滋阴降火,退虚热。 佐:丹皮:泻阴中之伏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清热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热毒。
11
应用:
1、湿热证
① 湿热内蕴;
② 肠胃湿热;
③ 肝胆湿热;
④ 下焦湿热;
⑤ 湿热痹痛、痿证; ⑥ 肌肤湿热。
2、脏腑火热证——心、肺、肝、肾火(或热)
3、热毒证——疮痈肿毒、口舌生疮等。
使用注意:本类中药苦寒伐胃,性燥伤阴,凡脾胃 虚弱及阴亏者慎用。
12
黄芩 Radix Scutellariae
按:现代用其蛋白制成注射液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注意:用针剂引产须先做皮试,过敏者勿用。
8
芦根
来源: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应用: 1、热病伤津。 2、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常用苇茎,如:苇茎 汤 3、胃热呕吐。 4、尿短赤涩痛。
9
淡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 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石膏、芦根、麦冬。 2.心火亢盛——口舌生疮; 3、治心火移热于小肠的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等
用法用量:6-9g。煎服。
10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概念:性味苦寒,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 性能特点:性味苦寒,苦——燥湿
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主产地:冀、晋、秦、蒙等地。河北承德为佳。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 1、湿热诸证——多用于上焦热者。 2、⑴肺热咳嗽; ⑵气分实热; ⑶少阳证。 3、血热吐衄。 4、胎热不安。 5、疮痈、咽痛。
13
20
21
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湿疹瘙痒。
黄疸——茵陈蒿、栀子。 阴肿阴痒及湿疹瘙痒——黄柏、苦参 2.肝胆热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柴胡、黄芩 3.肝经热盛,热极生风的惊风抽搐——钩藤、 牛黄。 用法用量:煎服,3~6g。
22
苦参
来源: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 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功效:
现代应用:①高血压②过敏性鼻炎③腹绞痛 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生用;安胎炒 用;止血炒炭。子芩清大肠;枯芩清肺火。
14
黄连 Rhizoma Coptidis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 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川、滇、鄂、陕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 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 热痢——黄连、黄芩。 黄疸——茵陈蒿、栀子。 赤白带下——黄柏、蛇床子。 2. 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麻风。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蛇床子、地肤子。
5
知母
来源:百合科知母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临床应用:
1、治气分实热证,常配石膏 2、肺阴虚之燥咳 3、滋阴泻火:用治肾阴虚火旺之骨蒸潮 热,常配 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4、阴虚消渴
用法:多生用,肾虚用盐炙。
6
栀子
来源:茜草科灌木栀子的果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肝、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
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概念:性味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 功效:清气分热,泄脏腑之火。 主治:(1)温病邪在气分。
(2)脏腑火热证——心、肝、肾等。
4
石膏
来源: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临床应用: 1、治气分实热证,常配知母 2、清泄肺热:肺热咳嗽,可配麻黄; 3、清胃火:用治胃火(热)上攻之牙痛 4、煅用收敛生肌 用法: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
15
应用: 1.苦寒性大,清热、燥湿力胜。 2.长于清中焦湿热,为除胃肠湿热,治湿热泄
痢呕吐之要药。 3.清热泻火力强,善清心、胃之火,兼能清肝
火,用治: ①心火亢盛之高热神昏,或心烦 不眠。②吐血衄血及胃热呕吐、牙痛、消谷 善饥。 ③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胁肋胀痛、 呕吐吞酸,常配吴茱萸,如左金丸。
1、治肺胃热盛证。 2、尤善清心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动不安要药。 3、用治湿热黄疸,湿热淋证或血淋 4、治血热出血(如吐、衄血) 5、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泻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7
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栝楼的块根。 性味归经:苦、微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应用: 1、多用于肺胃有热阴津不足及消渴证。 2、用治肺热燥咳。 3、用治疮痈肿毒。可促进消散(初起),成脓后可排 脓。
18
应用: 1、湿热证——泄痢、带下、黄疸、淋证、痹痛
及痿证。 2、痈肿疮毒、口舌生疮、湿疹。 3、阴虚发热——配知母。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用清热燥湿、解 毒;盐炒泻相火;酒炒治痹痛;炒炭止血。
19
龙胆(龙胆草)
来源:龙胆科植物龙胆 、条叶龙胆、三花龙 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 “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作用特点:大苦大寒,善清肝胆及下焦湿热。
16
4.清热解毒力强,常用治痈疮疔毒、皮肤湿疮、 耳目肿痛等,尤善治疔毒。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炒用降 低寒性,酒炙清上焦火热,姜汁炙清胃止呕。
17
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 “川黄柏” 主产地:川、贵、滇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作用特点:沉降下行,主清下焦湿热;泻肾 经相火。
清热药
1
概念: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
性能特点:药味以苦为主,或甘、淡、 咸;药性寒凉
功效:清泄里热。 分类: ⑴ 清热泻火;⑵ 清热燥湿;
⑶ 清热解毒;⑷ 清热凉血; ⑸ 清虚热。
2
配伍:⑴ 兼表证——解表药; ⑵ 兼便秘——泻下药; ⑶ 兼正虚——虚药(气、阴)。
使用注意:⑴阳虚者慎用; ⑵脾虚者慎用; ⑶味苦者慎用于阴亏者; ⑷甄别真寒假热; ⑸中病即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