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治学篇(学生)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201709261102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201709261102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答案】6.D7.C8.A9.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成都初三课外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初三课外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初三课外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十篇(附答案)求大神帮助一、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译文: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参考答案1、B (这样),……的样子;2、①值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 \ 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欧阳修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学生)

课外文言文补习2016-2017中考分类试题(学生)

一、治学篇(一)陈晋之读书法(8分)(清)陈善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2分)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3. 请用原文回答:文章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一个什么道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参考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

现在谁不读书,每天将要读几千字,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二)书虫三病(9分)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二,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三,博学多识,矻矻[kū]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gū]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注释】①牙签:用象牙制作书签。

锦轴,用锦缎作卷轴。

②骊(lí)牝(pìn):“牝牡骊黄”的简语。

牝牡,鸟兽的雌雄;骊黄,黑色和黄色,这里指华丽的外表。

③涴[ w? ]玷污,污染。

④矻矻[kū]:勤奋而不懈怠的样子。

⑤慧根:指人的天资,天赋。

⑥寸觚:古代书写的简策,这里指知识、学问。

⑦视:对比,比较。

2017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2017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品评[2015、2014、2010、2009、2008]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

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

初三课外文言文试题精编(共26篇短文)

初三课外文言文试题精编(共26篇短文)

初三课外文言文试题精编(共26篇短文)2009-10-18 19:57(一)、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二)、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8.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新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2017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分类汇编学生版

2017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分类汇编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专题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管仲弃酒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

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臣计.弃身不如弃酒()(2)就坐.()12.“管仲半弃酒”是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1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

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

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黄浦(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觉得长安假如和太阳比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

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时他能;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

中考课外文言文冲刺训练40篇(排版精美分师生版附答案直接打印使用)

中考课外文言文冲刺训练40篇(排版精美分师生版附答案直接打印使用)

中学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40篇·学生版附答案1.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③,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①邑金:封邑的收入。

②波臣:水族臣民。

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

此指水。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将贷子.三百金②庄周忿.然作色曰③我且南游.吴越之王④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4)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书谢御史吴敏树【清】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筇(qiǒng):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莫.敢诘莫:②先生文章名.一时名:③汝敢笞.我!笞:④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假:(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①.欲诣刘尹②,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精选】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精选】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龙岩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5分)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盗可除.乎()②衣食不足.()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D.或异二者之为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7.(3分)①除:清除(消灭)②足:足够③箧:箱子。

8.(3分)C(A项“有时”;B项“如(有)”;D项“或人”。

C项意为“有人”)9.(6分)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10.(3分)①衣食不足②政赋不均③教化不修【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

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

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汇编(原卷版)

2016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6年中考吉林长春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

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2分)二、【2016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l1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2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2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2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2(二二)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阅读训练】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答:(二三)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② 俭以养德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名校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凡得学者(得到)B.吾徒相教(只是)C.贫者易感(感受)D.师恻然曰(怜悯)2.下列句中的以与“二则羡其得学”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吾视其辙乱B. 欲穷其林C. 其真无马邪?D. 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B. 我们应该向学习邴原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C. 邴原对有父母的孩子充满了妒忌之心。

D. 邴原能够上学,是因为他的求学之心打动了老师。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译句:(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1.D2.A3.C4.(1)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及壮,以贩盐为生。

县录事钟起有子数人,与镠游,起时时贷其穷乏。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①。

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

镠还乡,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

镠下车亟拜。

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

”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溪。

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为牛酒②大陈,以饮乡人。

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

注释:①吴越王:钱镠因中原强大,依附梁国所获的封号。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3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3

文言文阅读专题鄂州【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伯:同“霸”。

②游:交游。

“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

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④酂侯:即萧何。

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

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

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

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治学篇(一)陈晋之读书法(8分)(清)陈善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2分)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3. 请用原文回答:文章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一个什么道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参考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

现在谁不读书,每天将要读几千字,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二)书虫三病(9分)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二,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三,博学多识,矻矻[kū]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gū]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注释】①牙签:用象牙制作书签。

锦轴,用锦缎作卷轴。

②骊(lí)牝(pìn):“牝牡骊黄”的简语。

牝牡,鸟兽的雌雄;骊黄,黑色和黄色,这里指华丽的外表。

③涴[ w? ]玷污,污染。

④矻矻[kū]:勤奋而不懈怠的样子。

⑤慧根:指人的天资,天赋。

⑥寸觚:古代书写的简策,这里指知识、学问。

⑦视:对比,比较。

⑧面墙:面对着墙壁,形容学问没有提高或孤陋寡闻。

⑨间:距离,差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徒.为架上美观/家徒.四壁 B.但.图多蓄/但.当涉猎C.毕.尽心力/毕.力平险 D.博学多识./未尝识.书具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分)不事讨论徒洗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3.“好书之人”的“三病”是哪三病?你从作者总结的“三病”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译文]爱好书的人有三种毛病:第一,羡慕一时的虚名,只是为了书架上好看,象牙书签、锦缎装饰的书轴,装潢炫耀,除了书的外表华丽之外,一切都不知道,这种人可以说他们没有书。

第二,用尽心力,广泛收罗,只想多藏书,不进行讨论,使书受灰尘污染,一半放在楼阁上,可以称这为书店。

第三,终年勤奋学习,博学多识,但天份很差,难得运用知识,背诵如流,对学问无法发挥,这和吃着精美的食物,面墙一无所知确实有差别,不过在身死之后名声不传上是一样的。

知书而能爱书,爱书而能运筹,古人尚且难办到,何况现在的人呢?(三)阅读古文,完成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强也()⑶学不可以已()⑷故木受绳则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4分)译文甲: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四)与王介甫第一书(15分)【宋】曾巩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

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

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

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其重之如此。

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

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

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

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

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

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

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

②区区:自称的谦词。

③潜:藏。

④开廓:开阔,扩大。

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分)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舟船侍从以西.(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4)余俟.到京作书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2分)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3分)译文:我说:最近托付彦弼、黄九各自带信给您,应当收到了。

我到金陵之后,从宣化(州)渡过长江来到滁州,拜见欧阳先生,住了将近二十天。

现从泗水逆流而上,与舟船侍从再向西走。

欧公全部看了您的文章,喜爱、感叹、朗读、抄写,他的劳苦说不完。

我又抽空把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

可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人。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辉煌一下,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

又曾经编《文林》,全部是现代人的佳作。

王回、王向的文章和您的文章,多半已经编入了。

到滁州与欧公关于人事的议论很多,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那遗憾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

欧公很想见您一面,能作来一次的打算不能?心中的事很多,不见面不可以说。

我这次的行程,到春天才可能到京城。

那时望您来信使我安心,我的病还跟黄九见我时一样,不知究竟会怎么样。

我心中有要跟您讨论的事,想来即使没有相见,您的心藏着的想法,有跟我相同的地方。

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不要用生造的词语和依样仿效前人的写法,请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欧阳公说:孟子、韩愈的文章虽然高妙,但不必像他们那样写,取其自然罢了。

余下的事,等到京城后写信告你。

言不尽意,暂时停笔。

曾巩两次拜谢。

(五)【2016·湖北省黄石卷】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选择题每题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