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学案《传统文化的继承》

合集下载

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完成《导学案》P27《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三大国粹是什么吗?
教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引导法、启迪法、互动法、总结归纳法、分析阐述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四课第1课时、《固学案》第四课第1课时。
2.准备针灸、京剧和国画的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展示多媒体中三大国粹的内容)
教师: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延续至今,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针灸、京剧和国画。
学生观看图片,进行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PPT:展示针灸、京剧和国画的相关图片
第一层级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27《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指出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合作探究二
老师布置P28《重点难点探究》(二)的问题,要求同上。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个方面具体内容;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及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明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二、知识梳理1.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文化具有继承性。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②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③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鲜明的2.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①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我国传统习俗能保留至今不仅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需要。

能保留至今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弃粗存精的过程。

如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如: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京剧是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本换不掉的。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学习目标】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 学习内容与基本要求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知识: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2、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自主构建】【基础回扣1】(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什么是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有哪些? 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在今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要点探究1]现代人的传统婚礼改革开放30多年,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豪华车队迎亲,奢侈喜宴祝贺;而许多新人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

这种传统婚礼礼仪即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真的很有意义。

古色古香的迎亲队伍为什么在现代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都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基础回扣2】(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情景感悟】“解读春节祝福中国”系列之永远的春节元旦一过,春节的气氛——“年味”就一天浓于一天了。

于是想起鲁迅先生《祝福》里的开场白:“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自不必说,就是天空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于是,关于春节的种种情致和感慨便春水般汩汩淌满我的思绪。

孩提时代对过年是异常向往的,所以王安石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元旦》诗烂熟于心。

每年未放寒假,就屈指盘算春节的倒计时来。

越挨近年关,越是激动难耐,直如有几匹小鹿叩击心田,让人彻夜难眠。

待到除夕夜兴冲冲地试穿新衣新鞋,初一清早焕然一新地跟随大人去拜年,看罢舞龙耍狮抛绣球等街头表演,全家人围着满桌珍馐佳肴举杯祝福,真是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奇怪的是,上了高中、长大成人后,这种“春节情结”竟渐渐淡漠下来。

这种心境大约支配我十几年光景。

不知怎的,人到中年以后,对春节的热情却如火般熊熊复燃起来,随着年岁不断递增,愈演愈烈了。

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春节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大节,它已经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潜意识乃至血肉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了!古往今来,不论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巨擘名流抑或潦倒穷汉,中国人个个都有一份沉甸甸热乎乎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春节情结。

合家团圆共度良辰乃国人一年中最大的心愿。

北方人那顿年夜水饺,南方人那碗除夕汤圆,是断断不可少的。

过年,岂止是一个节日?分明是普天下炎黄子孙对明天的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祈望与祝福,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不可或缺的张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品牌,它早已水乳交融地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乃至生命中了!春节情结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扼杀不掉的。

袁世凯当政时曾下令废除春节,一时民心浮动举国哗然。

区区一纸文告岂能削得去数千年文化积淀铸成的民族图腾?结果号令变成笑柄,人民照样放鞭炮过大年,83天短命皇帝落个千古骂名。

春节也不是任何“洋节”能够取代的,据闻有专家针对时下一些青年钟情“洋节”,忧心忡忡撰文要“保卫春节”,其情其志固然可嘉,我却以为很有点“杞人忧天”:你只需看看千百万乘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回家过年的人潮,汇成的这道地球上最特别最火爆的风景,就明白世上没有什么节气敢与春节较劲!夜读史书,自古圣贤廉臣大都有新春察看民情、与民同乐之举;翻看老照片,当年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与陕北军民载歌载舞共度新春,令人动容。

学案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2: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继承性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二、能力目标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2、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2、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模式】教与学一体化,有效课堂;老师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预习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本框题内容,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3分钟检查点评。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继承性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的继承,的继承,的继承,的继承。

(详见探究二)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传统文化的特点:⑴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⑵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2、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够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作用。

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作用。

三、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1、正确的态度是:“,”,,。

2、面对传统文化,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和。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要求的,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的、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或。

第二部分探究案『课堂学习』学习小组共同研讨、集中展示成果。

课堂25分钟完成本案内容。

探究一:看教材第39页方框内的图片,感悟传统文化及其特点探究二:体验文化的继承性,完成下表探究三:看教材第43页方框内的两种观点,探究以下问题:(1)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2)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三部分检测案『课堂检测』本节课知识的过关与巩固。

教学设计13:4.1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13: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单元(章节)课题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本节课题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延续及其影响;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提炼的课题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 、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新课导入音频导入:
播放周杰伦的《青花
瓷》,讨论中国风歌
曲走红的原因,今儿
导入本课主题。

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
我们把这类歌曲成为中国风。


还知道哪些中国风的歌曲呢?我
们喜欢这类歌曲的原因是什么
呢?因为我们为我们博大精深的
传播文化而感到自豪。

学生大胆发言并提
前预览本课的基本
内容。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传统文化的继承》篇1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导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去对待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所走的发展道路,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

而谈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察我们的传统文化。

[过渡]课本探究:从针灸、京剧和书法三者的形成发展来归纳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特点。

这里要主动去寻求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寻古看今,以探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民族性、现实性、渗透性,以及地域性、稳定性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由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

这种继承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我们时代文化的。

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文化生活学案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1、掌握传统文化的含义,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4、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重点难点】1、传统文化的作用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自主先学】一、知识梳理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是在形成并保留在、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有、、、,其中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

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征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和。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2)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的消极作用。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二、疑难反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叼羊舞曲》,在欢乐的旋律中,乐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碧绿的草地上,人们骑着马儿进行着盛大的叼羊比赛。

在其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传统文化形式,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民族器乐等等。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它们在今天又发挥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材料一: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福”字、守岁、放鞭炮、拜年、吃饺子、蒸年糕……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等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精选)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精选)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精选)第一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精选)《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堂,体现新改学生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在今天的特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视频《凤阳花鼓》导入幻灯片3上篇:走进“凤阳花鼓”l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l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l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共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共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共3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方式;2.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现状;3.掌握传统文化的传承技巧;4.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现状,包括:快节奏生活、文化冲击、信息过载等因素的影响。

3.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技巧。

4.传统文化的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如中国杂技艺术的现代演绎、中华传统曲艺在现代演绎的实践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2.阅读文章教师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其中所提到的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3.小组讨论教师分配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就阅读材料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传承方式、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

4.文化传承整体课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整合性课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整体流程和技巧。

5.文化课程实践案例教师介绍几个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例如在现代音乐中使用古典乐器、在现代电影中使用传统故事情节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特别是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希望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四、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传统文化的传承技巧;3.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

五、教学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2.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

六、教学评估1.学生对传统文化定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掌握传承技巧的能力;3.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实践案例。

七、教学拓展教师可以邀请文物艺人、特色文化产业代表等人士讲述他们传承文化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于生活、学习和社会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精选3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篇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其次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教材分析】本框题分为三个目:(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二)传统文化在今日,(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联系特别亲密,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同学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力量。

【学情分析】在外来文化的剧烈攻势下,不少同学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同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同时高二同学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肯定的学问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肯定归纳力量和分析、综合力量,有了肯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

这为老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详细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熟悉供应了肯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连续及其影响,让同学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感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擅长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同学生活和同学已有的学问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同学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加感性熟悉。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同学在探究、争论中形成观点,把握学问。

在把握学问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

过程中让同学充分参加课堂,体现新课改同学主体地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特殊是绍兴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进展的乐观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同学喜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家乡的热忱。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平度一中沈立刚课前欣赏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

导入:作为国内第一档普及推广国学文化的大型电视节目,它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之路。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快到了,我们同学谈一下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与感受?哪位同学介绍课前查到的中秋节的资料以及对中秋节的认识?生:答教师总结:①千年历史,世代传承,所以我们可以说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节日世代相传,寄托着我们情怀,表达着我们的情感,所以以节日为代表的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过渡:合家团圆,吃完月饼之后,我们利用这个小长假北上首都来一次以感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来到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府,后来著名的思想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曾在此居住,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康有为故居。

哪位同学根据课前你查到的资料作为导游介绍谈一下自己对四合院了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小结: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就犹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以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过渡:在康有为故居,我们缅怀伟人的同时,更要感受伟人的思想,他为挽救民族危亡,著书立说,在《大同书》中提出了自己构建的美好社会的蓝图。

哪位同学谈一下你所了解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有哪一些?生:答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查到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资料。

教师过渡:其实康有为并不是提出大同思想的第一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们假托孔子之名写了一本书《礼记·礼运》,在书中描绘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大同思想,多媒体展示图片(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大同思想)。

设疑:你发现他们有相似之处吗?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康有为大同思想继承了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大同思想的优秀的部分并发扬广大,这说明传统思想具有继承性。

传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与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周次:第周【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地位;2、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掌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影响;明确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方法】议、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的文化。

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和产生持久的影响;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被称凝固的艺术)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和中国的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

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③。

传统文化是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不断,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

【课堂探究】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仍保留着喝乌龙茶,用筷子,说家乡话的习惯,每年清明,无数台胞侨胞纷纷返乡祭祖。

学案4: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4: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如何正确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4.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中约定俗成、的风尚、礼节和。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传统、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和。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

3.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意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能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存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学案7: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案7: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一、明确目标1、学习目标:了解传统文化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表现,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二、预习案(自主学习)1.教材助读1、传统文化面面观①.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_____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

⑤.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在今天①.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

②.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1: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1: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结构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共三目,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主要是通过展示生活中传统文化片段,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传统文化。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讲述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

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明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关注文化生活,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法进入本课的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典型生动的具体素材供学生讨论探究,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辩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十年前,我国在申办奥运时,曾向全世界许诺“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

”2008年8月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豪迈誓言,开幕式上那精彩绝伦、气势恢宏的表演令世界为之惊叹。

【情境一】(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中的传统文化解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这段视频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要素?这些中华文化彰显了传统文化哪些特征?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对此案例的思考分析,回答问题,生成如下要点:中国汉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传统思想“和为贵”“天人合一”、太极拳、中医、万里长城、京剧等。

教学设计4: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4: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1)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课程标准解读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学习要求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

显性要求是“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这就要求学生知道传统文化的特点,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这是课程标准中的隐性要求。

从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看,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解析”,意为“解释、分析”,对知识评价的要求在于分析说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并归纳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分句行为动词是“阐述”,意为“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述说”,对知识评价的要求在于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态度,身体力行传承传统文化。

2.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在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文化内部,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本框题承接第三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利于学生身体力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难点是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如何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内容结构:本框共三目,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主要是通过展示生活中传统文化片段,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传统文化,感悟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讲述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作用。

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阐述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关注文化生活,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4.1【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

4.1【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

《传统文化的继承》蚌埠二中丁小艳本课是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题的内容而设的。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即文化的传承,探讨人类文化的发展,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

本课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个主题,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具体内容有: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介绍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双重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懂得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善于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1) 对自学课本知识,预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收集自己身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事例,体悟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

【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展示:京剧走进课堂08年3月至09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天津、江苏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温故知新
1.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2.大众传媒为什么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4.怎样进行中外文化的交流?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重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新知导学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
①含义:
②意义:
③地位:
(2)传统建筑:
地位:
(3)传统文艺:
①代表:
②地位:
(4)传统思想:
①内容:②地位:
③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特点:
(1)相对稳定性:内涵:
(2)鲜明的民族性:作用:
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2.影响:(1)积极:
(2)消极: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民族和国家:
(2)对个人:
2.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
(2)怎样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

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合作释疑
1.你能区分文化与传统文化吗?
2.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吗?为什么?
3.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
4.我们能否笼统的说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吗?
五课堂小结
含义
继承性:表现
特点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
积极作用
作用
消极作用
意义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怎样做
六当堂达标1.澳门文化与闽西文化渊源很深。

早在明末清初就有闽西客家人赴澳经商谋生。

在澳门,闽西客家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是( )
A.客家传统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澳门文化的典型代表
C.落后于时代要求需要改造的建筑 D.客家人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A.鲜明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较强的融合性 D.显明的渗透性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等在内的古文(书)。

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

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批判地继承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从2011年7月份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名句,以中英文两种形式,伴着淡雅的国画出现在街头、报纸上。

这是深圳喜迎大运会的“不一样的精彩”——在国内首创推出《论语》金句公益广告迎大运,让海内外来宾在3000块论语公益广告牌中“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大运村里各国各地区的来宾,尤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的韩国、日本朋友对《论语》金句广告非常感兴趣。

韩国代表团随团工作人员洪佑泽认为,《论语》金句是推广传统文化的一种“很不错的做法”,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应该大力弘扬,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底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四合作释疑
1.(1)内涵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也是个人的一种修养;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外延不同: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

2.不对,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4.(1)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而全盘否定、全盘抛弃。

六当堂达标
1.A 2.B 3.D 4.A 5.C
6.(1)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2)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