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抗日斗争中的共产党与国民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
1940年前后,国民党内部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静观时局,保有实力、待机而动”
“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美国等 西方国家的支持。
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了22次会战和近4万次战斗,牺
牲官兵130余万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
要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的历史意义
第一,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住了日军的主力部队,打 乱了日军妄图一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图谋。 第二,正面战场的作战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建立、发
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起到支援的作用。 第三,中国正面战场的大会战,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1. 1931年,中共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罗登贤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
(二)共产党抗日行动: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 1936年下半年,中共领导的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杨
虎城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3. 1937年8月,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0月间,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 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国民党从“安内”到“攘外”
(一)国民党内部抗日态度的分化
(二)西安事变
(三)国共两党二次合作 (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国民党内部抗日态度的分化
1. 蒋介石集团:坚决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2. 国民党左翼军官:谋取与共产党的联合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组成西北抗日同盟
——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大会上讲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
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7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同帝国主义的日
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
蔡廷锴、蒋光鼐、李济深提出反蒋抗日口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宋庆龄、何香凝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西安事变
1. 社会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已经向华北和 长江中下游地区开进,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 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共产党积极主张抗日,全民族抗日呼 声高涨。 2. 张学良、杨虎城“通共” 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秘密会谈,成立了西北抗 日同盟,商定了互不侵犯、互相帮助、互派代表等协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指出,在这场战中,中国不会亡国, 但也不能速胜,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日本: 强国 对比 中国: 弱国 日本:小国、退步、寡助 对比 中国:大国、进步、多助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能速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白崇禧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深为赞赏,
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向
(二)西安事变
3. 苦谏、哭谏、兵谏 4. 和平解决 共产党:杀?放? 国民党:何应钦 宋子文与宋美龄 1936.12.23-24 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宋子文、宋美龄 5. 西安事变后张、杨命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国共两党的二次合作
1937.2.10,中共提出五项主张 ,四项保证 1937.2-7月间,国共两党的多次谈判,未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32.4.15,中国共产党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宣布对日作战。
1935.8.1,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12,中共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和《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只有最广泛的 抗日民族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保卫了中华民族的 尊严,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的抗战决心和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豫东会战、 武汉会战 等。
中国军人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和血肉之躯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
的战略企图。
但由于装备悬殊与战争指挥失误,日军侵占了13省、340座
城市、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损伤将士110余万人
(一)共产党抗日态度:率先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
1931.9.21,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 占东北三省事件宣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
族的自卫战争。
1931.9.22,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 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地组织和领导群众来进行反 帝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九:抗日斗争中的共产党与国民党
陈 静 漪 chenjy66@
专 题 要 点
★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全民族的抗战中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 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 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三)战略反攻阶段(1944.1-1945.8)
豫西鄂北会战、湘西会战、攻势作战
收复了广西、福建、广东和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
1945年8月,国民党作出反攻部署,尚未实施,日本宣布投降
四、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从总体上看,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抗
战前期比较努力,中后期也一直坚持,国民党军队在
组织工作,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内推动抗日民主运动
和发展进步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影响,使共产党逐步成长 和壮大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共产党: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 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 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 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 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37.7.8,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 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
1937.7.15,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 布国共合作宣言》,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与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共产党抗日行动: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政策
★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保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抗日斗争中的共产党与国民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行动 二、国民党从“安内”到“攘外” 三、共产党: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四、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日本侵华过程中共产党的态度与行动
(一)态度:率先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
(二)行动: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孤立顽固势力:亲美派国民党,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原则:求同存异 既统一又独立
既联合又斗争
依靠自己力量和争取外援相结合
(四)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1.使国民党政府当局暂时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寄希望于
国际社会调停等不现实的计划,走上了联合抗日的道路。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中国的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 和小资产阶级都团结起来了,同仇敌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 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宣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继续谈判 1937.8.13,日军进攻上海 ,蒋介石被迫同意改编红军 1937.9.23,蒋介石发表抗日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方针策略与原则
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
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是长期的、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是以抗日根据地为依托,群众广泛参与
是随着战争的进程,逐渐向正规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美国军事评论家 维尔纳 认为,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 够担当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 战略任务。
日军一个中校参谋山崎重三郎在战争结束后, 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 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中进行的游击 战争,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 战,把百万帝国陆军弄的团团转
蒋介石转述,蒋也表示赞成。不久,即发给 国民党每个军官一本《论持久战》。 傅作义认为,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在 《论持久战》中找到了答案,他不仅自己 翻阅研究,而且组织部队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共产党领导下的 敌后抗日游击战 是在外线,在敌人后方,独立作战,
是遍及大江南北的,大规模作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 三 种 势 力 发展 争取
中间势力
顽固势力
孤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 政权建设:“三三制” ★ 经济建设:
“减租减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文化建设: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 开展整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