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山西省大同2022_202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山西省大同2022_202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D.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B. “不拘微贱”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字含义相同。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 一项是(3分)(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4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C. “且又爱子在侧”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处。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

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

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付帐,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

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

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

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

“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2023.1 本试卷共10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4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揣摩琐屑落慌而逃莫名其妙B.弥望签署云蒸霞蔚冠冕堂皇C.隽永震颤感人肺腑自惭行秽D.恪守荒芜和言悦色残羹冷炙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体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它继承了汉魏以来古体诗的特点,又在诗歌格律方面有所创新。

如,同属唐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

B.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们的代表作《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C.《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代表作,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词人都借怀古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D.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

《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生.非异也生:天性B.君子不齿.齿:并列C.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D.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中山市高一年级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书写(6分)1.本题根据答题卡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力求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6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

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

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

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

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定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

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

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

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

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

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

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

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

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

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

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

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木心曾经用“文学的个体户”来调侃自己。

这个词在当时意味着没有单位,没有归属,没有某种身份。

想必木心对自己当时的处境有着深切的认识,他不属于国家权力的庙堂,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广场,又无法转向真正的民间,所以他是“文学的个体户”。

于是用木心自己的话说:“礼失,求诸野;野失,求诸洋。

”木心,1927年出生于江南古镇乌镇的一户大户人家。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一面是满屋子欧美文学经典,一面是琳琅满目的中国古典文学,木心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成长的。

初入社会的木心也曾像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一样积极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但是这种热情很快就消退了。

或许是因为病,也或许是木心很快意识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与他的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当中,木心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安顿身心,支撑自己生存于这苦难的人间。

对于木心来说,只要有了艺术,人类可以抵挡世间的任何苦难。

这样的自我表白在木心的文中比比皆是,随手摘录几句:“知与爱永成正比。

知得越多,爱得越多。

知是哲学,爱是艺术。

艺术可以拯救人类。

少年时代“对人生的无知,形成对艺术理想的偏执”,当时的木心大概也想不到这种偏执最后会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撑,使他在荒芜的岁月中得以坚持。

身陷囹圄时的自得其乐,年过半百后的异乡求学,背后都有着这种偏执在支撑着。

若干年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木心在接受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言道,“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受到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

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

新诗中常有传统意象的闪现。

现代诗人毕竟是喝传统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各种文化遗传信息显然会在他们的新诗创作中发挥作用。

于是,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

戴望舒重视选用古典意象,主张从古典意象中孕育新的情绪,或将新情绪诉诸旧意象来表现。

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成功借鉴,使他成为30年代首屈一指的诗人。

他在诗思运作过程中常不经意地拈来古诗意象,从而使诗意显示出葱茏的古雅意味。

有着这样的古意雅情,戴望舒几乎每一作诗,便沉陷于古典意象的包围之中。

连连不断的古典意象启发着他,使得他比其他诗人多了一份灵感的源泉,于是他能写出《雨巷》这样堪称典范的现代诗。

《雨巷》属于戴望舒说的那种通过旧的意象表现新情绪的代表性诗歌。

谁都能一眼看出此诗直接采用了古诗中的丁香意象,但是,戴望舒没有简单地重复表现古典的丁香意象所包含的意绪,而是以古典意象固有的意绪作序引,借题发挥地表现自己新的体验、新的情感。

戴望舒并没有把此诗真的写成“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没有在“愁”字上大做文章,虽然他每每写到“愁怨”“忧愁”,而将这些传统意象的内容赋予了一位假想中的姑娘,这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是他对古典诗歌中有关意象的复合印象的人格化体现,以她的恍惚出现又飘然而逝来表现诗人的“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情绪体验。

于是,在这首诗中,“愁”不再像古诗中那样是表现的主要对象,“冷漠,凄清,又惆怅”才是全诗表现的“新情绪”,“愁”连同包含“愁”绪的丁香意象,以及将这意象人格化的那位想象中的姑娘,都只成了借以表现这些“新情绪”的客体。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12分)1.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生.非异也(通“性”,天性)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需要)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 B .予出官..二年(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汽) 知不可乎骤.得(屡次) C .纵.一苇之所如(放任) 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 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D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鸟鸣婉转) 封.狼居胥(登山祭天,以纪功勋) 艰难苦恨..繁霜鬓 (艰苦愤恨)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B . 阴阳: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C . 《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A .忸怩孱.(càn )头 脑髓.(suí) 萧索 鱼翔潜底 遒劲.有力(jìng ) B .踌躇熨.(yùn )帖 脉脉..(mò) 袅娜 没精打彩 一椽.(chuán )破屋 C .渺芒煤屑.(xiè) 隽.(jùn )永 鹢首 残羹冷炙 蓊蓊..(wěng )郁郁 D .嘶叫 蝉蜕.(tuì) 坍圮.(pǐ) 樗蒱 声名狼藉 亘.(gèn )古不变 “兴酣落笔摇五岳,意气风发凌九霄”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D.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据皇帝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4)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4)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

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

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用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

中国文明起源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

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的源头可以概括为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

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是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

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

在对夏商王都的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黄河中游地区。

《论语·为政》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

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统。

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尧舜禹时代与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夏商西周与“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秦汉以后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宝安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未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2021.01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考生号中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8分)一、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12小题,49分)1.根据原文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3)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__________,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__________。

(5)秦观在《鹄桥仙·纤云弄巧》里称赞牛郎织女在“七夕”的短暂相会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8分)悲善才(节选)李绅东头弟子曹善才,琵琶请进新翻曲。

翠蛾列坐层城①女,笙笛参差齐笑语。

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

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拢弦促挥抹,花翻凤啸天上来,徘徊满殿飞春雪。

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

【注】①层域:京师。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点明事因,曹善才精于琵琶,所以新改编了乐曲进献给皇帝欣赏。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刘秀丽武新哲)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的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的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

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中的字,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

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要凭这部书。

而且不但研究字形要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要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上世纪60年代,全民崇拜雷锋,人人做好事不留名。

进入新世纪,《感动中国》成为国民年度精神盛典。

感动中国人物,既有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等名动天下的大人物,也有洪战辉、黄文秀、江梦南等生活中平凡的普通人;有载人航天英雄、抗疫英雄、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集体。

一个时代的偶像深深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精神,不同时代的偶像象征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学校举办“每月文化讲坛”活动,邀请你给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一谈“当代青年的偶像观”。

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写作提示:本命题结合教材(必修一)的第一、二单元内容。

如今,一提“偶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颜值”“小鲜肉”等标签。

新时代青年,需要将优秀的人、具有真正时代精神的人作为偶像,崇拜他们学习他们,弘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用他们的精神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礼记·表记》中有这样的句子:“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它的意思是说,君子修身庄重恭敬,从而德业一天比一天强;而若态度安乐放肆,德业就日益浅薄。

君子修德,学子修学;期待未来谋当下,正是青春读书时。

可是有些同学,每天的课上了又好像没上,知识学了又好像没学,期待进步却不能做到“日强”。

请你结合孔子的话,给全班同学写一份以“青春当日强”为主题的倡议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5.【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引语类作文题,从孔子对君子修身的话人手,关联当下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将先贤哲理移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解决如何每天自我砥砺、保持认真学习态度、努力追求成长进步的问题;同时写作要求设置了给全班同学写“倡议书”的情境,学生当注意自我身份、倡议书的格式,以及表达时的交流语气。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怀柔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2023.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

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

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

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少数例外),在父系方面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

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

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

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

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

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

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等复杂的功能。

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

而且凡是政治、经济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是临时的。

家必需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

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

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

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选自《乡土中国--家族》有删改)材料二“华中乡土派”青年学者团队在社会调研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北方农村,绝大部分农民爱看《新闻联播》;而在南方,相比新闻联播,农民似乎更喜欢电视剧。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

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

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

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

“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

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

“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

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寻答案。

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

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

江苏省南京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A.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B.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C.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D.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留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似乎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致推敲,就会发觉未必周延。
C项,“不懈拼搏”与“为球迷们呈现出更加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语意上连接紧密,因此“多次荣获世界冠军”应放到句子最终。
D项,“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加上“规定”;“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加上“应用”。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鼠年将至,诚心祝福篮球队的同学们机智如米老鼠,英勇似小牛犊!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洁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D.乐府诗不仅自身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且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存的使用乐府旧题写作的乐府诗,都是建安及其以后的人模仿古代民间歌辞创作的。
B.有人从入乐不入乐的角度来划分“乐府”诗,按照这种意见,《诗经》也应视为乐府。
C.汉乐府中的表声词,与文意无关,是表示声音的符号,这是为配合音乐演唱而掺入的。
D.南朝乐府民歌多写恋情,风格婉转;而北歌题材广泛,风格粗犷,可见南北风俗不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歌中最有可能是南朝民歌的是( )
A.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古歌》)
B.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夏歌》)
C.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䟤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后来的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新辞,还是入乐的;(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特色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也是不入乐的。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最后一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乡村夜景,营造了宁谧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以景收尾,韵味悠长。
B.文章构思巧妙,开篇写少年米铁桥思考如何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设置悬念;爷爷是否同意虽未交代而读者已知,是不写之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一、阅读部分(60分)(一)阅读《邂逅霍金》的节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分)①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

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的其他动作。

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

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②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

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③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

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④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⑤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⑥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⑦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⑧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1、说说第①段中“安放”一词的作用。

(2分)2、结合文本内容,概括霍金的“超常魅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①②③3、作者邂逅霍金,在描述霍金时,以描写为主,以描写为次。

(2分)4、霍金的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时代也为他提供了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条件,根据文中的意思,精神条件指(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物质条件指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5、谈谈你对霍金的“不幸”和“幸运”的理解?(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2分)①雨前特级狮峰龙井,味是淡淡的,细细品味,才有一种回味无穷的甘甜。

想起《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一口喝干妙玉泡的“老君眉”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贾母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②饭是淡的。

但一日三餐,可以没有山珍海味,却不能没有淡而无味的饭。

③菜也是淡的好。

莼菜汤,不见一点油星。

汤清如空明,但清淡中自有一种隽永的味道。

况且汤里还有张翰莼鲈之思的故事,叶圣陶《藕和莼菜》的绵绵乡思。

④再好闻的花香,浓了,就显得张扬,显得妖娆。

不如兰花,淡淡的,幽幽的,却典雅、却诗意,闻了后忘不了,好像直往人的心里去。

⑤女子的妆,淡的好,淡扫蛾眉,轻点朱唇,天然中有一份画龙点睛的美。

“山色空濛雨亦奇”。

山水也是淡淡的好:山间晨雾细雨,如轻纱一袭、飘飘渺渺的,仿佛有灵性似的缠绕青山。

青山便在烟霭薄雾中透出一片或淡或浓的绿色,一道若隐若现的峰线。

然而一旦消散,在阳光下,山便绿得直白。

不如淡淡的、隐隐地像一幅山墨画般有味。

⑥初写文章者,遣词造句,艳丽繁华,越写,越是平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鲁迅的《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⑦友情也是淡的好。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弘一法师遗谒:“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飓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余秋雨在《关于友情》中说:“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朋友之间无所求,是为“淡”。

⑧做人也是淡淡的好。

钱钟书名重海内外,一时车马如流,先生一概闭门谢客,遂门可罗雀。

常见在蓬窗孤灯下埋首者,名垂青史;周旋在繁歌密弦中者,昙花一现。

但大多数人直到经历了人生的冷暖沧桑,再回首时,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里甄士隐注解《好了歌》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蓑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⑨浓肥辛甘,淡是至味;人生浮沉,淡是境界。

6、第一自然段贾母众人听了刘姥姥的话都笑了的原因是_____ _____。

(2分)7、文章从__ __、______、___ ___等几个方面说明:淡,是一种人生境界。

(3分)8、作者说:"山水也是淡淡的好:山间晨雾细雨,如轻纱一袭、飘飘渺渺的,仿佛有灵性似的缠绕青山。

"将"袭"改为"件"或"套"好不好,为什么?(3分)9、文章第7段中引用庄子、弘一法师、余秋雨的话是为了说明_____ _________。

(不超过8个字)(2分)10、请写出第⑧段横线中应填入的一部文学作品。

高中课本学过其中《》(篇名)(2分)三、名句填空(10选8)。

(8分)11、(1)世胄蹑高位,。

(左思《咏史》)(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3),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4)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5),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6)世事洞明皆学问,。

(《红楼梦》)(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8),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9)遥知不是雪,。

(志南《绝句》)(10),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6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①,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我欺。

【注释】①披衣:言着衣出门互相寻访。

②将:岂③纪:经营。

12、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后世称。

这首诗的题材是(2分)13、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诗描述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场面,寄托了作者的相思之情。

B.其中“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讨论问题。

C.“相思则披衣”的意思是写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4、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劳动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2分)(五)阅读《促织》语段,回答问题(共14分)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

少年又笑。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成骇立愕呼。

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益奇之。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又嘱学使俾人邑庠。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抚军亦厚赉.成。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15、解释加点字(4分)①少年固.强之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③虫尽靡.④抚军亦厚赉.成16、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和例句相同的是()(2分)例句:覆之以掌A、归以示成B、亦不复以儿为念C、以筒水灌之D、宰以卓异闻1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2分)A、一癞头蟆猝然跃去B、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D、翼日进宰18、句子翻译(4分)①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②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19、下列对末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异史”即不同于正统历史,此处仿照《史记》,也反映了作者的叛逆性格。

B、“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至于“天将以酬长厚者”是一种宿命思想,这种宣扬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C、此段中,作者提出天子的每一举措都不可轻视的看法,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D、这段评论,能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找出百姓的灾祸的根源,说明贪虐的官吏是造成百姓“贴妇卖儿”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六、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28—30题。

(8分)(甲)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1)三易.马而三后()(2)今君后则欲逮.臣()(3)乙竟.日亡所获也()2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②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A、①意思相同②意思不相同B、①②意思都相同C、①②意思都不相同D、①意思不相同②意思相同22、两文所写事件不同,事理剖析上甲段侧重一方,乙段则注重;人物表现上,甲段以对话为主,乙段除人物对话外,还有,因而记叙更具完整性。

两文所含之理相同,可概括为。

(3分)二、作文(40分)以“成长随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