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汛常识

合集下载

防汛抗旱知识宣传

防汛抗旱知识宣传

防汛抗旱知识宣传防汛抗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防汛抗旱意识,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进行防汛抗旱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下面将从防汛和抗旱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知识宣传。

防汛知识宣传:1.认识汛情:了解降雨情况、地势、河道和堤坝情况等,及时掌握降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防汛设施:了解河道、堤坝、排水系统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修复,确保防汛设施的正常运行。

3.搭建应急通道:在降雨若干小时后,人员应尽快从较低处撤离到较高处,避免受到洪水的侵袭。

4.急救常识:了解急救知识,尤其是淹溺和心肺复苏等方面,以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5.备足应急物资:平时要储备一些干净水、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在洪水来临时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

抗旱知识宣传:1.节约用水:合理设计安装自来水设备,减少浪费,合理使用家庭用水器具,减少用水量。

2.降低排污:减少工业和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降低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3.挖掘水源:开挖地下降水收集井或地下水水井,用于农田灌溉或家庭居民用水。

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农田中修建池塘、水渠等,进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5.合理种植: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性好的作物,进行合理的轮作和交配播种,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

以上是防汛抗旱知识宣传的一些基本内容,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措施是比较常见的,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要提高宣传的效果,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知识,结合具体的地理和气象情况,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的防汛抗旱方案,提供更加实用、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防汛方面,可以进一步宣传建立固定的观测站点,安装自动气象和水文设备,及时了解降雨情况、地质灾害和河流水位等信息,通过现代化的监测手段预警灾害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抗旱方面,可以宣传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减少因用水不当而导致的浪费情况;推广改良特殊灌溉设备,如插排、喷灌等,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加强农田防渗措施,如修建地下防渗隔离层、提高灌溉土壤的保水性能等。

夏季“六防”知识普及

夏季“六防”知识普及

五、雷电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 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 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 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 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 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2、 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 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 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 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 3、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 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 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 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大雨~暴雨
暴雨 暴雨~大暴雨 大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特大暴雨
33.0 ~ 74.9
50.0 ~ 99.9 75.0 ~ 174.9 100.0 ~ 249.9 175.0 ~ 249.9 ≧250.0
(一)如 何 防 汛
防汛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要把防汛 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检查报汛、组织抢险队伍,物料 准备和技术准备。
溃坝
洪水
水库溃坝:由于气象、人为、地震等因素引起 的水库坝体结构破坏现象。其突出特点是洪峰 高、历史短、流速大。垮坝洪水很少发生,但 往往是毁灭性的。 堤防决口:是指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或堤防 质量差,主流直冲堤防而抢护不及时,或者因 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的漫决、冲决或溃决 洪水。
二、气象
(一)灾害性天气种类与标准
(二)防汛的任务与方针
1、防汛的主要任务是:采取积极和有效的防御措施,把雨 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保障企业的发展 和财产安全。 2、防汛的方针:当前我们的防汛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 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什麽强调一个“防”字。 不论在汛前准备工作,还是在汛期的防守工作,都强调立 足于防,防重于抢。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内容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内容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内容1. 了解洪涝灾害的基本知识
- 洪水的形成原因和种类
- 洪水的危害和特点
- 洪水的预警信号和级别
2. 学习防汛自救常识
- 如何做好家庭防汛准备
- 如何正确疏散和避难
- 如何保护个人和财产安全
3. 掌握应急救援知识
- 洪水中的自救技能
- 简单救援技能和方法
- 求助和报警途径
4. 了解防汛抗灾政策法规
- 相关法律法规
- 政府防汛抗灾措施
- 公众的权利和义务
5. 加强防汛意识和责任心
- 重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 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积极配合政府防汛工作
6. 宣传防汛知识和经验
-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防汛知识
- 分享防汛实践经验和教训
- 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通过全面系统的防洪防汛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有效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夏季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夏季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夏季防汛安全知识培训夏季是我国雨水较多的季节,也是防汛工作的关键时期。

防汛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于提高广大民众避险自救能力,预防水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夏季防汛安全知识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和培训。

一、防汛常识1.了解当地的气象情况,关注天气预报以及气象预警信息。

2.及时清理房屋周围的雨水排放设施。

3.及时将屋内易积水的物品搬离,以免水灾事故。

4.如果住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应提前搬迁。

5.防汛期间应注意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

二、行车安全1.走路和骑自行车应尽量避开积水区域,以免失去平衡,摔倒和溺水。

2.开车的人要减速慢行,反应迅速,遵守交通信号。

3.不要在深水路段行驶,以免车被淹没。

4.不要盲目追逐骑车者,避免骑车者失去平衡。

5.及时清洗车身,以免水中氯气对车身造成损害。

三、家庭防汛措施1.将屋内易受灌水影响的电器设备都搬离。

2.检查屋内的排水管道是否畅通,及时排水。

3.在屋外设置水坝,尽量挡水沟。

4.在门口或排水口口设置砖块或沙袋等障挡物,避免水进入。

5.关好门窗,尽量避免水灾。

四、防范溺水安全1.不要轻易下水。

2.在河滩活动时应注意危险山滑坡,悬崖等危险因素,尽量避免进入险区。

3.在水中游泳时应注意周围的环境和水深,不要深入中心位置,在有警示标志的地区尽量不要游泳。

4.身体不适的人不要下水。

以上是夏季防汛安全知识的一些简要介绍和培训,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希望广大民众从中受益,提高自救能力,并在防汛中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安全。

夏季防汛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夏季防汛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夏季防汛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一、防汛准备工作1.了解气象预报:夏季是汛期,及时获取气象预报信息,准确掌握降雨情况,做好防范措施的准备。

2.检查排水设施:清理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确保畅通,避免因积水导致的灾害。

3.加固堤坝:检查并修复堤坝、河堤等防洪设施,保证其稳固可靠,防止溃堤发生。

4.整治危险隐患: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治,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5.储备应急物资:备足防汛应急物资,如抢险工具、救生物资、食品、饮用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二、防汛应急措施1.提前疏散安置:根据预警信息,提前组织人员疏散,安置到安全地点,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2.加强巡查监测:加大对水位、降雨量等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加固临时防护工程:对于水位上涨较快的区域,可临时加固防护工程,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组织抢险救援:建立完善的抢险救援队伍,提前演练救援方案,及时组织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5.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广播、宣传车等渠道,向群众普及防汛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防汛安全常识1.避免靠近河流:夏季雨水多,河流水位上涨较快,应远离河流、河岸等危险区域,确保人身安全。

2.不越桥涉水:遇到道路积水,切勿越过桥梁涉水,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避免泛舟嬉水:在汛期,河流湍急,水势险恶,不要进行泛舟、嬉水等危险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4.关注气象预警:夏季雷雨较多,应及时关注气象预警,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5.避免走近积水区:遇到积水区,应尽量绕道而行,避免被淹或滑倒等意外情况。

6.注意电器用电安全:夏季雷雨多,要注意电器用电安全,避免因雷击导致的电器损坏或人身危险。

7.遵循救援指挥:在发生灾害时,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确保自身安全,并配合救援工作的进行。

8.保持通讯畅通:在汛期,要保持通讯设备畅通,确保能及时与外界联系,寻求帮助或报告灾情。

四、防汛安全意识提升1.加强防汛知识培训:定期组织防汛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防汛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防汛知识安全教育

防汛知识安全教育

防汛知识安全教育防汛知识安全教育汇总防汛知识安全教育汇总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迅速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无法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到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一是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三是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

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的原则进行:先人后物,先老幼残后其他人员;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机会。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

7.溺水自救与救护。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吸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防汛知识安全教育归纳防汛知识安全教育归纳如下:1.洪水来了怎么办,不要慌,要根据以往经验,寻找一些漂浮物,如救生圈、木床、木板等,让自己不沉下去。

2.发生洪水时,不能乘坐小船,防止发生溺水事故。

3.发生洪水时,不能在已经有漩涡的地方游泳。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小常识(最全)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小常识(最全)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小常识(最全)1500字防洪防汛安全知识是人们在面临洪水和汛期时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识。

以下是一些防洪防汛的小常识,以帮助人们增加对洪水和汛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1. 洪水的形成: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一定时间内超过其正常水位造成的大面积淹没现象。

洪水的形成通常与暴雨、融雪、地震引发的山洪、决堤、堤坝溃决等有关。

2. 汛期预警:汛期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一年中的涨水季节。

政府机关和气象部门会根据水位、降雨情况等进行汛期预警,民众应及时关注媒体的通报和官方发布的信息。

3. 避开危险区域:在面临洪水和汛期时,应尽量避免前往低洼地区、河岸、堤坝等危险区域,减少人身安全风险。

4. 做好应急准备:在汛期来临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手机和充电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5. 关注天气预报:在汛期,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降雨情况。

天气突变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量避免暴雨时段外出。

6. 确保通信畅通:在汛期,尤其是在遇到洪水等灾害时,通信设备往往是首要的救援工具。

因此,要确保手机电量充足,备好备用电池和充电器,以便及时与他人联系。

7. 注意自家房屋安全:在汛期,人们需关注自家住房的安全。

清理屋顶和天沟的积水和杂物,确保屋顶的排水畅通。

若家中出现渗漏或漏水的情况,则需及时修缮,以免水患加重。

8. 千万不要涉水过河:在遇到洪水时,切勿涉水过河。

洪水的流速非常快,即使是熟练的游泳者也难以抵抗洪水的流力。

最好通过其他安全的方式绕过洪水区域。

9. 关注脱险路径:在遭遇洪水或泥石流时,应及时逃生并选择一条安全的脱险路径。

避免选择狭窄的山谷、深沟或地势低洼的区域,以及悬崖和冰川等危险地带。

10. 听从官方指挥:在面对洪水和汛期时,务必听从官方发布的安全指示和疏散命令,按指示行动。

不要听信谣言或盲目行动,以免加重危险或发生意外。

总之,了解和掌握防洪防汛的安全知识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夏季汛期安全知识宣讲

夏季汛期安全知识宣讲

关闭煤气、电源等危险源, 防止火灾发生
防溺水安全知识及救援方法
了解溺水危险:溺 水是常见的意外事 故,应教育孩子远 离危险水域
学习游泳技能:掌 握基本的游泳技能, 提高自救能力
使用救生设备:在 游泳或水上活动时, 正确使用救生设备
预防措施:家长和 学校应加强监管, 确保孩子安全
PART TWO
家庭汛期安全
检查家居设施安全
检查房屋结构,确保没有裂缝或损坏 检查电路,确保没有老化或短路 检查煤气管道,确保没有泄漏或老化 检查排水系统,确保没有堵塞或泄漏
防雷击安全知识
切勿接触天线、金属管道等物 品,避免使用未安装避雷设备 的家用电器
雷雨天气时,应关闭门窗, 避免雷电直击室内
切勿在树下避雨,尽量远离 高楼、电线杆等高处
人员安全培训和演练
培训内容:防汛知 识、应急救援技能、 自救互救方法等
培训对象:全体员 工
培训形式:线上+ 线下,定期组织演 练
培训周期:每年汛 期前进行一次全员 培训
PART FIVE
汛期安全宣传途 径
媒体宣传
电视:播放汛期安全教育节目 广播:播放汛期安全知识讲座 报纸:刊登汛期安全文章和提示 网络:发布汛期安全知识和预警信息
洪水应对措施:提前了解洪水预警信息,遵循当地政府的疏散指示, 保持冷静,寻找高地避难
台风应对措施:关注台风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家庭防风准备,尽量 留在室内,避免外出,关闭门窗、电器设备等
紧急疏散和撤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序 撤离
携带湿毛巾、防烟面罩等防 护用品
熟悉紧急疏散和撤离的路线 和程序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安全教育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防汛常识当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大风、雷电等天气现象将集中出现,防汛安全工作任务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些防汛常识:一、暴雨洪水发生前: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

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

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

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等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

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

商场、学校、广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二、暴雨洪水发生后: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

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

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

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学校要视情况临时放假或统一留校避洪,安排好临时食宿,并通知家人,避免家长在接应寻找孩子的路上发生意外。

要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三、被水围困怎样求救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后即可解围。

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四、怎样救助被困人群洪水汇集快、冲击力强、危险性高,所以必须争分抢秒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

任何一个社会公民,当接到被围困的人发出的求助信号时,首先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传递求救信息,报告当地政府和附近群众,并直接投入解救行动;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接到报警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带领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充分利用各种救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人群;行动中还要不断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绪稳定工作,防止发生新的意外;要特别注意防备在解救和转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确保全部人员安全脱险;还要仔细做好脱险人员的临时生活安置和医疗救护等保障工作。

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灾常识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两种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图1)。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2)。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

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

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

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

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

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一)滑坡的识别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

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

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

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二)泥石流沟的识别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

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

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

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三、如何预防、躲避滑坡灾害(一)注意日常活动不诱发滑坡灾害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选择安全稳定地段建设村庄、构筑房舍,是防止滑坡危害的重要措施。

村庄的选址是否安全,应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来确定。

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居民住宅和学校等重要建筑物,必须避开危险性评估指出的可能遭受滑坡危害的地段。

不要随意开挖坡脚:在建房、修路、整地、挖砂采石、取土过程中,不能随意开挖坡脚,特别是不要在房前屋后随意开挖坡脚。

如果必须开挖,应事先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并得到同意后,或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方能开挖。

坡脚开挖后,应根据需要砌筑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墙体上要留足排水孔;当坡体为粘性土时,还应在排水孔内侧设置反滤层,以保证排水孔不被阻塞,充分发挥排水功效。

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对采矿、采石、修路、挖塘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在房屋的上方斜坡地段堆弃废土。

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堆弃场地。

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是:把废土堆放与整地造田结合起来,使废土、废石得到合理利用。

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水对滑坡的影响十分显著。

日常生产、生活中,要防止农田灌溉、乡镇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引水渠道的渗漏,尤其是渠道经过土质山坡时更要避免渠水渗漏。

一旦发现渠道渗漏,应立即停水修复。

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要合理排放,不要让废水四处漫流或在低洼处积水成塘。

面对村庄的山坡上方最好不要修建水塘,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

(二)注意发现滑坡前兆山坡上出现裂缝:滑坡裂缝是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伴生现象。

随着滑坡的发展,滑坡裂缝会由少变多、由断续变为连贯。

对于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常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明显;水平扭动的裂缝顺斜坡倾向发展,多数情况下较平直。

对于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常受岩层面和节理面的影响而复杂化。

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

弧形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

坡脚松脱鼓胀:有些情况下,滑坡迹象首先在坡脚处显现出来。

斜坡前缘土体或岩层发生松脱、垮塌时,垮塌的土体一般较湿润,垮塌的边界不断向坡上扩展;斜坡前部有时会发生丘状鼓起,顶部常有张开的扇形或放射状裂缝分布。

斜坡局部沉陷:当地下存在洞室(如矿硐、溶洞)或地面有较厚的近期人工填土时,有时会由于洞顶失稳或填土压实导致地面沉陷,这种情况下,地面陷落必然与下伏洞室或填土范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当斜坡上出现的局部沉陷与上述因素无关时,可能是即将发生滑坡的征兆。

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斜坡变形程度不大时,在土质地面和耕地中往往不易发现变形迹象,相比之下,房屋、地坪、道路、水渠等人工构筑物却对变形较敏感。

因此,当各种构筑物相继发生变形、特别是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时,应将之视为可能发生滑坡的前兆。

泉水井水异常变化:滑坡发展过程中,由于岩层、土层位置的变化,也会引起地下水水质和水量动态的变化。

当发现原有泉水出水量突然变大、变小、甚至断流,水质突然浑浊,原来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民井水位忽高忽低或者干涸,蓄水池塘忽然大量漏失等现象时,都可能是即将发生滑坡的表现。

地下发出异常声响:滑坡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地下岩层剪断,巨大石块间的相互挤压和摩擦,都可能发出一些特殊的响声。

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应该注意家禽、家畜是否也有异常反应。

因为动物对声音的感觉要比人的感觉更灵敏,往往能在人类之前更早感知危险的临近。

各种前兆的相互印证:前兆出现的多少、明显程度及其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不同环境下的滑坡有着很大差异,有些前兆可能是非滑坡因素所引起。

因此,在判定滑坡发生可能性时,要注意多种现象相互印证、尽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这样做出的判断才会更准确。

在无法判定是否会发生滑坡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先采取避灾措施,再请专业人员来诊断。

(三)抑制滑坡发展、监视滑坡动态抑制滑坡发展:滑坡前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必然发生滑坡。

当发现滑坡前兆后,首先应该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或地质灾害防治负责人(如果有的话)报告,其次应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主动消除或抑制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因素,就可能延缓滑坡的形成甚至避免滑坡的发生。

及时填埋地面裂缝、把地表水和地下水引出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抑制滑坡发展的积极措施。

监视滑坡动态: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应通过简易监测密切监视斜坡变形的发展情况。

一般情况下,应把变形显著的地面裂缝、墙体裂缝作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在地面裂缝两侧设置固定标桩、在墙壁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纸片等方法,定期观测、记录裂缝拉开宽度,分析裂缝变化与有关影响因素(比如降雨)的关系,就可以掌握斜坡变形的发展趋势,为防灾避灾提供依据(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