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求轨迹方程题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专题汇编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专题汇编

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一.定义法判断动点轨迹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找出相关量求出标准方程1.已知动点P 到定点)2,1(的距离为2,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2.已知点)0,4(-A 与点)0,4(B ,若动点P 满足PB PA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二.相关点法当动点)(y x ,与已知曲线上一点),(00y x 存在某种关系时,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0x ,用含y 的式子表示0y ,然后将含y x ,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化简即可1.动点A 在圆422=+y x 上移动,它与定点)0,4(B 连线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 .2.已知定点)0,1(N 与圆:O 222=+y x ,且点P 为圆O 上一动点,若动点M 满足PN MN 2=,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三.直接法设动点坐标为)(y x ,,利用已知条件,找出y x ,的关系式(距离公式,勾股定理,斜率关系等等) 1.阿波罗尼斯圆: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1,0(≠>λλλ的点的轨迹是圆(1)已知两定点)0,1(),0,2(B A -,若动点P 满足PB PA 2=,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2)已知两定点)0,4(),0,1(B A ,若动点P 满足PB PA 21=,则PB PA +的最小值为 (3)若平面内两定点A,B 间的距离为2,动点P 满足2=PB PA ,则22PB PA +的最小值为( ) A.22436- B.22448- C.236 D.224 2.已知)0,5(),0,1(B A -,若动点P 满足2022=+PB PA ,则P 的轨迹方程为 .3.已知圆422=+y x ,过)0,4(A 作圆的割线ABC ,则弦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4)2(22=+-y xB.)10(4)2(22<≤=+-x y xC.4)1(22=+-y xD.)10(4)1(22<≤=+-x y x四.综合习题1.自圆外一点P 作圆122=+y x 的两条切线PM ,PN (M ,N 为切点),若∠MPN =9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2.设R m ∈,过定点A 的动直线0=+my x 和过定点B 的动直线03=+--m y mx 交于点),(y x P .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PB PA ⋅的最大值为 .3.已知点)2,2(P ,圆08:22=-+y y x C ,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B A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 .4.过动点M 作圆:1)2()2(22=-+-y x 的切线MN ,其中N 为切点,若|MN |=|MO |(O 为坐标原点),则M 的轨迹方程为 ,MN 的最小值为 .5.已知定点)1,1(M ,Q P ,为圆422=+y x 上两个动点且QM PM ⊥,则PQ 中点N 的轨迹方程为 ,MN 的最大值为 .6.已知点)0,1(),0,1(m B m A +-,若圆03188:22=+--+y x y x C 上存在一点P ,使得PB PA ⊥,则实数m 的最大值是 .7.已知圆5)2(:22=++y x C ,直线R m m y mx l ∈=++-,021:.(1)求证:对R m ∈,直线l 与圆C 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B ;(2)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8.已知圆422=+y x 上一定点)1,1(),0,2(B A 为圆内一点,P ,Q 为圆上的动点.(1)求线段AP 中点的轨迹方程;(2)若︒=∠90PBQ ,四边形PBQR 为矩形,求点R 的轨迹方程.答案一.1.4)2()1(22=-+-y x 2.1622=+y x二.1.1)2(22=+-y x 2.8)1(22=++y x三.1.(1)4)2(22=+-y x (2)3 (3)A 2.1)2(22=+-y x 3.B 四.1.222=+y x 2.25)23()21(22=-+-y x ,53.2)3()1(22=-+-y x4.0744=-+y x ,8275.23)21()21(22=-+-y x ,226+ 6.6 7.(1)证明r d < (2)41)21()2(22=-++y x8.(1)1)1(22=+-y x (2)622=+y x。

(完整版)高中数学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完整版)高中数学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一.专题内容:求动点(, )P x y 的轨迹方程实质上是建立动点的坐标, x y 之间的关系式,首先要分析形成轨迹的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坐标形式,寻求适当关系建立等式,常用方法有: (1)等量关系法.....:根据题意,列出限制动点的条件等式,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等量关系法,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对平面几何中常用的定理和解析几何中的有关基本公式很熟悉. (2)定义法...:如果动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种已知曲线(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根据其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轨迹方程.(3)转移代入法.....:如果所求轨迹上的点(, )P x y 是随另一个在已知曲线C :(, )0F x y =上的动点00(, )M x y 的变化而变化,且00, x y 能用, x y 表示,即0(, )x f x y =,0(, )y g x y =,则将00, x y 代入已知曲线(, )0F x y =,化简后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选取适当的参数(如直线斜率k 等),分别求出动点坐标, x y 与参数的关系式,得出所求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可. (5)交轨法...:即求两动直线交点的轨迹,可选取同一个参数,建立两动直线的方程,然后消去参数,即可(有时还可以由三点共线,斜率相等寻找关系). 注意:轨迹的完备性和纯粹性!一定要检验特殊点和线! 二.相关试题训练(一)选择、填空题1.( )已知1F 、2F 是定点,12||8F F =,动点M 满足12||||8MF MF +=,则动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直线 (C )圆 (D )线段2.( )设(0,5)M ,(0,5)N -,MNP ∆的周长为36,则MNP ∆的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A )22125169x y +=(0x ≠) (B )221144169x y +=(0x ≠) (C )22116925x y +=(0y ≠) (D )221169144x y +=(0y ≠) 3.与圆2240x y x +-=外切,又与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4.P 在以1F 、2F 为焦点的双曲线221169x y -=上运动,则12F F P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是 ;5.已知圆C :22(16x y +=内一点)A ,圆C 上一动点Q , 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P 点,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2214x y += 6.△ABC 的顶点为(5, 0)A -、(5, 0)B ,△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3x =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221916x y -=(3x >) 变式:若点P 为双曲线221916x y -=的右支上一点,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则△12PF F 的内切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推广:若点P 为椭圆221259x y +=上任一点,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圆M 与线段1F P 的延长线、线段2PF 及x 轴分别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是 ;7.已知动点M 到定点(3,0)A 的距离比到直线40x +=的距离少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12y x =)8.抛物线22y x =的一组斜率为k 的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4kx =(28k y >))9.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当此直线绕焦点F 旋转时, 弦PQ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解法分析:解法1 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时,设PQ 所在直线方程为 (1)y k x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2(1),4y k x y x=-⎧⎨=⎩ 消去y 得 2222(24)0k x k x k -++=. 设11(,)P x y ,22(,)Q x y ,PQ 中点为(,)M x y ,则有21222,22(1).x x k x k y k x k ⎧++==⎪⎪⎨⎪=-=⎪⎩消k 得22(1)y x =-.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易得弦PQ 的中点为(1,0)F ,也满足所求方程.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1)y x =-. 解法2 设11(,)P x y ,22(,)Q x y ,由2112224,4.y x y x ⎧=⎪⎨=⎪⎩ 得121212()()4()y y y y x x -+=-,设PQ 中点为(,)M x y ,当12x x ≠时,有121224y y y x x -⋅=-,又1PQ MF yk k x ==-,所以,21yy x ⋅=-,即22(1)y x =-. 当12x x =时,易得弦PQ 的中点为(1,0)F ,也满足所求方程.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1)y x =-.10.过定点(1, 4)P 作直线交抛物线:C 22y x =于A 、B 两点, 过A 、B 分别作抛物线C 的切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44y x =-(二)解答题1.一动圆过点(0, 3)P ,且与圆22(3)100x y ++=相内切,求该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 (定义法)2.过椭圆221369x y +=的左顶点1A 作任意弦1A E 并延长到F ,使1||||EF A E =,2A 为椭圆另一顶点,连结OF 交2A E 于点P ,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直接法、定义法;突出转化思想)3.已知1A 、2A 是椭圆22221x y a b+=的长轴端点,P 、Q 是椭圆上关于长轴12A A 对称的两点,求直线1PA 和2QA 的交点M 的轨迹.(交轨法)4.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0,1), (0,1)A B -,在x 轴上有一点M ,满足||||MA MC =, GM AB R λλ=(∈).(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点C 的轨迹交于不同两点P 、Q ,且满足||||AP AQ =,试求k 的取值范围.解:(1)设(,)C x y ,则由重心坐标公式可得(,)33x yG . ∵ GM AB λ=,点M 在x 轴上,∴ (,0)3x M .∵ ||||MA MC =,(0,1)A -,∴=,即 2213x y +=. 故点C 的轨迹方程为2213x y +=(1y ≠±).(直接法)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1b ≠±),11(,)P x y 、22(,)Q x y ,PQ 的中点为N . 由22,3 3.y kx b x y =+⎧⎨+=⎩消y ,得222(13)63(1)0k x kbx b +++-=.∴ 22223612(13)(1)0k b k b ∆=-+->,即22130k b +->. ①又122613kbx x k+=-+,∴212122262()221313k b b y y k x x b b k k -+=++=+=++, ∴ 223(,)1313kb bN k k-++. ∵ ||||AP AQ =,∴ AN PQ ⊥,∴ 1ANk k =-,即 221113313bk kb k k ++=--+,∴ 2132k b +=,又由①式可得 220b b ->,∴ 02b <<且1b ≠.∴ 20134k <+<且2132k +≠,解得11k -<<且3k ≠±. 故k 的取值范围是11k -<<且k ≠. 5.已知平面上两定点(0,2)M -、(0,2)N ,P 为一动点,满足MP MN PN MN ⋅=⋅. (Ⅰ)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直接法)(Ⅱ)若A 、B 是轨迹C 上的两动点,且AN NB λ=.过A 、B 两点分别作轨迹C 的切线,设其交点为Q ,证明NQ AB ⋅为定值.解:(Ⅰ)设(,)P x y .由已知(,2)MP x y =+,(0,4)MN =,(,2)PN x y =--,48MP MN y ⋅=+.4PN MN x ⋅=……………………………………………3分∵MP MN PN MN ⋅=⋅,∴48y += 整理,得 28x y =.即动点P 的轨迹C 为抛物线,其方程为28x y =.6.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1,0)E -、(1,0)F ,动点A 、M 、N 满足||||AE m EF =(1m >),0MN AF =⋅,1()2ON OA OF =+,//AM ME .求点M 的轨迹W 的方程.解:∵0MN AF ⋅=,1()2ON OA OF =+,∴ MN 垂直平分AF .又//AM ME ,∴ 点M 在AE 上,∴ ||||||||2AM ME AE m EF m +===,||||MA MF =, ∴ ||||2||ME MF m EF +=>,∴ 点M 的轨迹W 是以E 、F 为焦点的椭圆,且半长轴a m =,半焦距1c =, ∴ 22221b a c m =-=-.∴ 点M 的轨迹W 的方程为222211x y m m +=-(1m >).7.设,x y R ∈,,i j 为直角坐标系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2)a xi y j =++,(2)b xi y j =+-, 且||||8a b +=.(1)求点(,)M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定义法)(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1)2211216x y +=; (2)因为l 过y 轴上的点(0,3).若直线l 是y 轴,则,A B 两点是椭圆的顶点.0OP OA OB =+=,所以P 与O 重合,与四边形OAPB 是矩形矛盾. 故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l 方程为3y kx =+,1122(,),(,)A x y B x y .由223,1,1216y kx x y =+⎧⎪⎨+=⎪⎩ 消y 得22(43)18210,k x kx ++-=此时22(18)4(43)(21)k k ∆=-+->0恒成立,且1221843k x x k +=-+,1222143x x k =-+, OP OA OB =+,所以四边形OAPB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则OA OB ⊥,即0OA OB ⋅=.1122(,),(,)OA x y OB x y ==,∴ 12120OA OB x x y y ⋅=+=.即21212(1)3()90k x x k x x ++++=.2222118(1)()3()4343k k k k k +⋅-+⋅-++ 90+=.2516k =,得54k =±. 故存在直线l :534y x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 8.如图,平面内的定点F 到定直线l 的距离为2,定点E 满足:||EF =2,且EF l ⊥于G ,点Q 是直线l 上一动点,点M 满足:FM MQ =,点P 满足://PQ EF ,0PM FQ ⋅=. (I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II )若经过点E 的直线1l 与点P 的轨迹交于相异两点A 、B ,令AFB θ∠=,当34πθπ≤<时,求直线1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以FG 的中点O 为原点,以EF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点(,)P x y ,则(0, 1)F ,(0, 3)E ,:1l y =-.∵ FM MQ =,//PQ EF ,∴(,1)Q x -,(, 0)2x M .∵0PM FQ ⋅=,∴ ()()(2)02xx y -⨯+-⨯-=,即所求点P 的轨迹方程为24x y =. (2)设点))(,(),,(212211x x y x B y x A ≠设AF 的斜率为1k ,BF 的斜率为2k ,直线1l 的方程为3+=kx y由⎩⎨⎧=+=yx kx y 432…………6分 01242=--kx x 得 1242121-==+∴x x k x x …………7分 9)4(44221222121==⋅=∴xx x x y y646)(22121+=++=+k x x k y y …………8分)1)(1()1,(),1,,(21212211--+=⋅∴-=-=y y x x FB FA y x FB y x FA841649121)(22212121--=+--+-=++-+=k k y y y y x x)1)(1(||||21++=⋅y y FB FA 又16416491)(222121+=+++=+++=k k y y y y4216484||||cos 2222++-=+--=⋅=∴k k k k FB FA θ…………10分 由于πθπ<≤43 2242122cos 122-≤++-<--≤<-∴k k 即θ…………11分 222242222≥∴≥++∴k k k解得4488-≤≥k k 或…………13分∴直线1l 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8,8|{44-≥≥k k k 或9.如图所示,已知定点(1, 0)F ,动点P 在y 轴上运动,过点P 作PM 交x 轴于点M ,并延长MP 到点N ,且0PM PF ⋅=,||||PM PN =. (1)求动点N 的轨迹方程;(2)直线l 与动点N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若4OA OB ⋅=-,且||AB ≤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设(,)N x y ,由||||PM PN =得(,0)M x -,(0, )2y P ,(,)2y PM x =--,(1,)2y PF =-,又0PM PF ⋅=,∴204y x -+=,即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24y x =. (2)10.已知点(0, 1)F ,点M 在x 轴上,点N 在y 轴上,P 为动点,满足0MN MF ⋅=,0MN MP +=.(1)求P 点轨迹E 的方程;(2)将(1)中轨迹E 按向量(0, 1)a =平移后得曲线E ',设Q 是E '上任一点,过Q 作圆22(1)1x y ++=的两条切线,分别交x 轴与A 、B 两点,求||AB 的取值范围.解:(1)设(, 0)M a 、(0, )N b 、(,)P x y ,则(,)MN a b =-、(, 1)MF a =-、(, )MP x a y =-.由题意得(, )(, 1)0,(, )(,)(0, 0).a b a a b x a y -⋅-=⎧⎨-+-=⎩ ∴ 20,, ,2a b xa b y ⎧+=⎪⎨==-⎪⎩ ∴ 214y x =,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14y x =. (2)11.如图()A m和(,)B n 两点分别在射线OS 、OT 上移动,且12OA OB ⋅=-, 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满足OP OA OB =+.(1)求m n ⋅的值; (2)求P 点的轨迹C 的方程,并说明它表示怎样的曲线?(3)若直线l 过点(2, 0)E 交(2)中曲线C 于M 、N 两点,且3ME EN =,求l 的方程. 解:(1)由已知得1()(,)22OA OB m n mn ⋅=⋅=-=-,∴ 14mn =. (2)设P 点坐标为(,)x y (0x >),由OP OA OB =+得(,)()(,)x y m n =+())m n m n =+-,∴,)x m n y m n =+⎧⎪⎨=-⎪⎩ 消去m ,n 可得2243y x mn -=,又因14mn =,∴ P 点的轨迹方程为221(0)3y x x -=>.它表示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 轴上,且实轴长为2,焦距为4的双曲线2213y x -=的右支.(3)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ty =+,将其代入C 的方程得223(2)3ty y +-= 即 22(31)1290t y ty -++=,易知2(31)0t -≠(否则,直线l的斜率为又22214436(31)36(1)0t t t ∆=--=+>,设1122(,),(,)M x y N x y ,则121222129,3131t y y y y t t -+==-- ∵ l 与C 的两个交点,M N 在y 轴的右侧212121212(2)(2)2()4x x ty ty t y y t y y =++=+++2222291234240313131t t t t t t t -+=⋅+⋅+=->---, ∴ 2310t -<,即2103t <<,又由120x x +>同理可得 2103t <<,由3ME EN =得 1122(2,)3(2,)x y x y --=-, ∴ 121223(2)3x x y y -=-⎧⎨-=⎩由122222123231t y y y y y t +=-+=-=--得22631t y t =-,由21222229(3)331y y y y y t =-=-=-得222331y t =--,消去2y 得 2222363(31)31t t t =---考虑几何求法!! 解之得:2115t = ,满足2103t <<.故所求直线l0y --=0y +-=.12.设A ,B分别是直线y x =和y x =上的两个动点,并且||20AB =点P 满足OP OA OB =+.记动点P 的轨迹为C . (I ) 求轨迹C 的方程;(II )若点D 的坐标为(0,16),M 、N 是曲线C 上的两个动点,且DM DN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I )设(,)P x y ,因为A 、B分别为直线5y x =和5y x =-上的点,故可设11()A x x,22(,)B x x . ∵OP OA OB =+,∴1212,()5x x x y x x =+⎧⎪⎨=-⎪⎩.∴1212,2x x x x x y +=⎧⎪⎨-=⎪⎩.又20AB =, ∴2212124()()205x x x x -++=.∴22542045y x +=. 即曲线C 的方程为2212516x y +=. (II ) 设N (s ,t ),M (x ,y ),则由DN DM λ=,可得(x ,y-16)=λ (s ,t-16). 故x s λ=,16(16)y t λ=+-.∵ M 、N 在曲线C 上, ∴⎪⎪⎩⎪⎪⎨⎧=+-+=+ 1.16)1616t (25s 1,16t 25s 22222λλλ消去s 得116)1616t (16)t 16(222=+-+-λλλ.由题意知0≠λ,且1≠λ,解得 17152t λλ-=. 又 4t ≤, ∴421517≤-λλ. 解得 3553≤≤λ(1≠λ).故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3553≤≤λ(1≠λ). 13.设双曲线22213y x a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离心率为2. (1)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1l 、2l 的方程;(3y x =±) (2)若A 、B 分别为1l 、2l 上的动点,且122||5||AB F F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是什么曲线.(22317525x y +=) 提示:()221212||10()10AB x x y y =⇒-+-=,又1133y x =-,2233y x =, 则12213()3y y x x +=-,21123()3y y x x -=+. 又 122x x x =+,122y y y =+代入距离公式即可.(3)过点(1, 0)N 是否存在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且0OP OQ ⋅=,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不存在) 14.已知点(1, 0)F ,直线:2l x =,设动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已知2||2PF d =,且2332d ≤≤. (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若13PF OF ⋅=,求向量OP 与OF 的夹角;(3)如图所示,若点G 满足2GF FC =,点M 满足3MP PF =,且线段MG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P ,求△PGF 的面积.15.如图,直线:1l y kx =+与椭圆22:2C ax y +=(1a >)交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 (O 为坐标原点). (1)若1k =,且四边形OAPB 为矩形,求a 的值;(3a =)(2)若2a =,当k 变化时(k R ∈),求点P 的轨迹方程.(22220x y y +-=(0y ≠))16.双曲线C :22221x y a b -=(0a >,0b >)的离心率为2,其中(0,)A b -,(, 0)B a ,且22224||||||||3OA OB OA OB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 (2)若双曲线C 上存在关于直线l :4y kx =+对称的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I )依题意有:lxyCGFOPM2222222c 2,a 4a b a b ,3a b c .⎧=⎪⎪⎪+=⎨⎪⎪+=⎪⎩解得:.2,3,1===c b a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322=-y x ………………………………………6分 (Ⅱ)当k=0时,显然不存在.………………………………………7分当k≠0时,设双曲线上两点M 、N 关于直线l 对称.由l ⊥MN ,直线MN 的方程为1y x b k=-+.则M 、N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由221y x b,k3x y 3.⎧=-+⎪⎨⎪-=⎩消去y 得 2222(3k 1)x 2kbx (b 3)k 0-+-+=.…………………………………9分显然23k 10-≠,∴2222(2kb)4(3k 1)(b 3)k 0∆⎡⎤=---+>⎣⎦.即222k b 3k 10+->. ①设线段MN 中点D (00x ,y )则02202kb x ,3k 13k b y .3k 1-⎧=⎪⎪-⎨⎪=⎪-⎩∵D (00x ,y )在直线l 上,∴22223k b k b43k 13k 1-=+--.即22k b=3k 1- ② 把②带入①中得 222k b +bk 0>, 解得b 0>或b 1<-.∴223k 10k ->或223k 1<-1k-.即k >或1k 2<,且k≠0.∴k 的取值范围是113(,)(,0)(0,)(,)3223-∞--+∞.…………………14分 17.已知向量OA =(2,0),OC =AB =(0,1),动点M 到定直线y =1的距离等于d ,并且满足OM ·AM =K(CM ·BM -d 2),其中O 为坐标原点,K 为参数. (Ⅰ)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判断曲线类型;(Ⅱ)如果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圆锥曲线,其离心率e 满足33≤e ≤2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18.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作两条弦AB 、CD ,若0AB CD ⋅=,1()2OM OA OB =+,1()2ON OC OD =+.(1)求证:直线MN 过定点;(2)记(1)中的定点为Q ,求证AQB ∠为钝角; (3)分别以AB 、CD 为直径作圆,两圆公共弦的中点为H ,求H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曲线.19.(05年江西)如图,M 是抛物线上2y x =上的一点,动弦ME 、MF 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且MA MB =.(1)若M 为定点,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 (2)若M 为动点,且90EMF ∠=,求△EMF 的重心G 的轨迹.思路分析:(1)由直线MF (或ME )方程与抛物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出点F 和点E 的坐标,利用斜率公式来证明;(2)用M 点的坐标将E 、F 点的坐标表示出来,进而表示出G 点坐标,消去0y 即得到G 的轨迹方程(参数法).解:(1)法一:设200(,)M y y ,直线ME 的斜率为k (0k >),则直线MF 的斜率为k -,方程为200()y y k x y -=-.∴由2002()y y k x y y x⎧-=-⎪⎨=⎪⎩,消x 得200(1)0ky y y ky -+-=,解得01F ky y k-=,∴ 202(1)F ky x k -=, ∴0022000022211214(1)(1)2E F EFE F ky ky y y k k k k ky ky ky x x y k k k -+---====---+--(定值).所以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法二:设定点00(,)M x y ,11(,)E x y 、22(,)F x y ,由200211,y x y x ⎧=⎪⎨=⎪⎩ 得 010101()()y y y y x x -+=-,即011ME k y y =+;同理 021MF k y y =+.∵ MA MB =,∴ ME MF k k =-,即010211y y y y =-++,∴ 1202y y y +=-.所以,1212221212120112EF y y y y k x x y y y y y --====---+(定值). 第一问的变式:过点M 作倾斜角互补的直线ME 、MF ,则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根据不同的倾斜角,可得出一组平行弦.(2)90,45,1,EMF MAB k ∠=∠==当时所以直线ME 的方程为200()y y k x y -=-由2002y y x y y x ⎧-=-⎪⎨=⎪⎩得200((1),1)E y y --同理可得200((1),(1)).F y y +-+设重心G (x , y ),则有222200000000(1)(1)23333(1)(1)333M E F M E F y y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x y ⎧+-+++++===⎪⎪⎨+--+++⎪===-⎪⎩消去参数0y 得2122()9273y x x =->. 20.如图,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沿某动直线l 为折痕将正方形在其下方的部分向上翻折,使得每次翻折后点B 都落在边AD 上,记为B ',折痕l 与AB 交于点E ,点M 满足关系式EM EB EB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点M 的轨迹方程;(2)若曲线C 是由点M 的轨迹及其关于边AB 对称的曲线组成的,F 是AB 边上的一点,4BA BF =,过点F 的直线交曲线C 于P 、Q 两点,且PF FQ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六、点差法求轨迹方程(高中数学解题妙法)

六、点差法求轨迹方程(高中数学解题妙法)

六、点差法求轨迹方程本内容主要研究点差法法求轨迹方程.圆锥曲线中与弦的中点有关的轨迹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1122(,),(,)A x y B x y 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12x x +,12y y +,12x x -,12y y -等关系式,由于弦AB 的中点(,)P x y 的坐标满足122x x x =+,122y y y =+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121y y x x --,由此可求得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先看例题:例:已知椭圆2212x y +=,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①-②得()()()()022*******=-++-+y y y y x x x x . 由题意知21x x ≠,则上式两端同除以21x x -,有()()0221212121=-+++x x y y y y x x将③④代入得022121=--+x x y y yx .⑤将22121=--x x y y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04=+y x .(椭圆内部分)已知椭圆2212x y +=,过()2,1A 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重点的轨迹方程.(3)将212121--=--x y x x y y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022222=--+y x y x .(椭圆内部分) 整理:圆锥曲线中与弦的中点有关的轨迹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1122(,),(,)A x y B x y 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12x x +,12y y +,12x x -,12y y -等关系式,由于弦AB 的中点(,)P x y 的坐标满足122x x x =+, 122y y y =+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121y y x x --,由此可求得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再看一个例题,加深印象例:已知椭圆2212x y +=,过()2,1A 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11y x M ,,()22y x N ,,线段MN 的中点()y x R ,,则221122221212222222x y x y x x x y y y ⎧+=⎪+=⎪⎨+=⎪⎪+=⎩,①,②,③,④①-②得()()()()022*******=-++-+y y y y x x x x .总结:1.圆锥曲线中与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1122(,),(,)A x y B x y 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12x x +,12y y +,12x x -,12y y -等关系式,由于弦AB 的中点(,)P x y 的坐标满足122x x x =+,122y y y =+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121y y x x --,由此可求得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2.求轨迹方程时,最后要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多余的点要去掉,遗漏的点要补上. 练习:1.抛物线24x y =的焦点为F ,过点(0,1)-作直线l 交抛物线A 、B 两点,再以AF 、BF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FBR ,试求动点R 的轨迹方程.2.抛物线y =2x 2截一组斜率为2的平行直线,所得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3.已知抛物线y 2=2x 的弦AB 所在直线过定点P (-2,0),则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答案:而P 为AB 的中点且直线l 过点(0,1)-,所以1211322,22l y x y x x x k x x ++++=⨯===代入③可得34y x x +=⨯,化简可得22124124x x y y -=+⇒=④由点1(,)22x y P +在抛物线口内,可得221()48(1)22x y x y +<⨯⇒<+⑤将④式代入⑤可得222128(1)16||44x x x x -<+⇒>⇒>故动点R 的轨迹方程为24(3)(||4)x y x =+>.2.解:设弦为AB ,A(x 1,y 1),B(x 2,y 2)AB 中点为(x ,y),则y 1=2x 12,y 2=2x 22,y 1-y 2=2(x 12-x 22)∴)(2212121x x x x y y +=-- ∴2=2·2x ,21=x将21=x 代入y=2x 2得21=y ,轨迹方程是21=x (y>21) 答案:)21(21>=y x又弦中点在已知抛物线内P ,即y 2<2x ,即x+2<2x ,∴x>2 答案:y 2=x+2(x>2)。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知识点梳理+例题精练,建议收藏~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知识点梳理+例题精练,建议收藏~

专题51曲线与方程-求轨迹方程【热点聚焦与扩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考对曲线与方程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的轨迹的形式或特点;二是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同时考查到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一般地,命题作为解答题一问,小题则常常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利用方程判断曲线类别.本专题在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的基础上,重点说明求点的轨迹方程问题的常见解法.1、求点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2)设点:将所求点坐标设为(),x y ,同时将其他相关点坐标化(未知的暂用参数表示)(3)列式:从已知条件中发掘,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4)化简:将方程进行变形化简,并求出,x y 的范围2、求点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从条件中直接寻找到,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后化简即可(2)代入法:所求点(),P x y 与某已知曲线()00,0F x y =上一点()00,Q x y 存在某种关系,则可根据条件用,x y 表示出00,x y ,然后代入到Q 所在曲线方程中,即可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3)定义法:从条件中能够判断出点的轨迹为学过的图形,则可先判定轨迹形状,再通过确定相关曲线的要素,求出曲线方程.常见的曲线特征及要素有:①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直角→圆:若AB AC ⊥,则A 点在以BC 为直径的圆上确定方程的要素:圆心坐标(),a b ,半径r②椭圆: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常数大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和2a ,定点距离2c③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注:若只是到两定点的距离差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则为双曲线的一支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差的绝对值2a ,定点距离2c④抛物线:平面上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的距离(定点在定直线外)相等的点的轨迹确定方程的要素:焦准距:p .若曲线位置位于标准位置(即标准方程的曲线),则通过准线方程或焦点坐标也可确定方程(4)参数法:从条件中无法直接找到,x y 的联系,但可通过一辅助变量k ,分别找到,x y 与k 的联系,从而得到,x y 和k 的方程:()()x f k y g k =⎧⎪⎨=⎪⎩,即曲线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k 后即可得到轨迹方程.【经典例题】例1.(2020·四川内江·高三三模)已知点()2,0A -、()3,0B ,动点(),P x y 满足2PA PB x ⋅=,则点P 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例2.(2020·广东深圳三模·)当点P 在圆221x y +=上变动时,它与定点()3,0Q -的连线PQ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2234x y ++=B.()2231x y -+=C.()222341x y -+=D.()222341x y ++=例3.(2020·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三模)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1B C 的中点,动点M 在其表面上运动,且与平面11A DC 的距离保持不变,运行轨迹为S ,当M 从P 点出发,绕其轨迹运行一周的过程中,运动的路程x 与11l MA MC MD =++之间满足函数关系()l f x =,则此函数图像大致是()A.B.C.D.例4.(2020·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三三模)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平面11ADD A 上一点,且满足ADP △为正三角形.点M 为平面ABCD 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MP MC =.则点M 在正方形ABCD 内的轨迹为()A.B.C.D.例5.(2020·辽宁高三三模)已知半径为r 的圆M 与x 轴交于,E F 两点,圆心M 到y 轴的距离为d .若d EF =,并规定当圆M 与x 轴相切时0EF =,则圆心M 的轨迹为()A.直线B.圆C.椭圆D.抛物线例6.(2020·安徽庐阳·合肥一中高三三模)已知点A ,B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1AB =,以M 为圆心的圆过A ,B 两点,且与直线210y -=相切,若存在定点P ,使得当A 运动时,MA MP -为定值,则点P 的坐标为()A.104⎛⎫ ⎪⎝⎭,B.102⎛⎫ ⎪⎝⎭,C.14⎛⎫- ⎪⎝⎭0,D.102,⎛⎫- ⎪⎝⎭例7.(2020·东湖·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2BP PA = ,且1OQ AB ⋅= ,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A.()223310,02x y x y +=>>B.()223310,02x y x y -=>>C.()223310,02x y x y -=>>D.()223310,02x y x y +=>>例8.(2016·山西运城·高三三模)已知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若,其中为常数,则动点的轨迹不可能是()A.圆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精选精练】1.(2020·广东普宁·高三三模)与圆及圆都外切的圆的圆心在()A.一个椭圆上B.双曲线的一支上C.一条抛物线D.一个圆上2.(2020·上海高三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1,2A 和直线l :30x 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A.直线B.抛物线C.椭圆D.双曲线3.(2020·全国高考真题)在平面内,A ,B 是两个定点,C 是动点,若=1AC BC ⋅,则点C 的轨迹为()A.圆B.椭圆C.抛物线D.直线4.(2020·辽宁沈阳·高三三模)已知椭圆22184x y +=,点A ,B 分别是它的左,右顶点.一条垂直于x 轴的动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又当直线l 与椭圆相切于点A 或点B 时,看作P ,Q 两点重合于点A 或点B ,则直线AP 与直线BQ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是()A.22184y x -=B.22184x y -=C.22148y x -=D.22148x y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0A 、()1,1B 、()0,1C ,映射将平面上的点(),P x y 对应到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222,P xy x y '-,则当点沿着折线运动时,在映射的作用下,动点P '的轨迹是()A.B.C.D.6.(2020·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三模)正方形1111ABCD A B C D -中,若12CM MC =,P 在底面ABCD 内运动,且满足1DP CPD P MP=,则点P 的轨迹为()A.圆弧B.线段C.椭圆的一部分D.抛物线的一部分7.(2020·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动点A 在圆221x y +=上移动时,它与定点()3,0B 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22320x y x +++=B.22320x y x +-+=C.22320x y y +++=D.22320x y y +-+=8.(2020·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三三模)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的著作《圆锥曲线论》中给出了圆的另一种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距离之比是常数λ(0,1)λλ>≠的点M 的轨迹是圆.若两定点A 、B 的距离为3,动点M 满足||2||MA MB =,则M 点的轨迹围成区域的面积为().A.πB.2πC.3πD.4π9.(2020·内蒙古包头·高三三模)已知定点,A B 都在平面α内,定点,,P PB C αα∉⊥是α内异于,A B 的动点,且PC AC ⊥,那么动点C 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A.圆,但要去掉两个点B.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C.双曲线,但要去掉两个点D.抛物线,但要去掉两个点10.如图所示,已知12,F F 是椭圆()2222:10x y a b a b Γ+=>>的左,右焦点,P 是椭圆Γ上任意一点,过2F 作12F PF ∠的外角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Q ,则点Q 的轨迹为()A.直线B.圆C.椭圆D.双曲线11.(2020·北京房山·高三三模)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为棱AB 的中点,动点P 在平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总有1AP D M ⊥,则动点P 的轨迹为()A.两个点B.线段C.圆的一部分D.抛物线的一部分12.(2020·四川内江·高三三模)已知平面内的一个动点P 到直线l :x =433的距离与到定点F0)的距离之比为3,点11,2A ⎛⎫ ⎪⎝⎭,设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过原点O 且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则△MAN 面积的最大值为()C.22D.1。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课件: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课件: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

(2)已知 F1,F2 分别为双曲线x52-y42=1 的左、右焦点,P(3,1)为双曲线内一
点,点 A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AP|+|AF2|的最小值为( C )
A. 37+4
B. 37-4
C. 37-2 5
D. 37+2 5
【解析】 因为|AP|+|AF2|=|AP|+|AF1|-2 5,所以要求|AP|+|AF2|的最小 值,只需求|AP|+|AF1|的最小值.
【解析】 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F1(-4,0),F2(4,0)分别为两圆的圆心,且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r1=2,r2=1,易知|PM|max=|PF1|+2,|PN|min=|PF2|-1,故|PM| -|PN|的最大值为|PF1|+2-(|PF2|-1)=|PF1|-|PF2|+3=2+3=5.
(2)如图,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 x2-y42=1,点 A 的坐标为(- 5,0),B 是圆 x2+(y- 5)2=1 上的点,点 C 为其圆心,点 M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求|MA|+|MB| 的最小值.
思考题 1 (1)如图,在△ABC 中,已知|AB|=4 2,且三内角 A,B,C 满 足 2sin A+sin C=2sin B,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 C 的轨迹方程.
【思路分析】 建立坐标系后利用正弦定理与双曲线的定义确定轨迹方程. 【解析】 以 AB 边所在的直线为 x 轴,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A(-2 2,0),B(2 2,0).
如图,连接 F1P 交双曲线的右支于点 A0.当点 A 位于点 A0 处时,|AP|+|AF1| 最小,最小值为|PF1|= [3-(-3)]2+12= 37.故|AP|+|AF2|的最小值为 37- 2 5.

动点轨迹求法(六部分全)

动点轨迹求法(六部分全)

动点轨迹求法一考点分析解析几何的主要考点是:(1)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圆与方程,重点是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坐标法思想的初步应用;(3)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命题趋势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和圆以及圆锥曲线.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因此以坐标为桥梁,可以使向量的有关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的坐标运算产生联系,平面向量的引入为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几何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解析几何试题对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析几何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的选择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关注与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的交汇,关注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整体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该部分一般有1至2道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一道综合解答题,以圆或圆锥曲线为依托,综合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道解答题往往是试卷的把关题之一.三知识网络四考点对接1 直接法: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恰当地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已经建立,此步可以省略);(2)设动点P(x,y)为轨迹上任意一点;(3)用动点坐标P(x,y)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关系,列出等式关系;(4)化简并整理得轨迹方程。

注意:如果含有参数,则必须进行讨论。

高中数学 轨迹问题专题

高中数学 轨迹问题专题

轨迹问题专题一.综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依据题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 (x ,y )的坐标.⒉写出点M 的集合(几何关系).⒊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列出方程f (x ,y )=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4.检验特殊点,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高考中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1.直译法与定义法,2.相关点法;3.参数法;4.交轨法(三)求轨迹方程一般以解答题第一问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小题中考查.二.例题精讲 破解规律例1. 设圆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分析: 题目中要求证明为定值,容易知道, E 的轨迹是椭圆,根据条件求出相关的参数即可.222150x y x ++-=EA EB +EA EB+点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时学习中要加以重视.规律总结: (1)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关于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即可.(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轨迹方程问题中,若能得到与我们所学过的圆锥曲线定义相符的结论,可以根据相应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出相关的参数,从而得到方程.(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本质上还是直译法,只是我们利用了直译法得到的结论. 现学现用1:如图,矩形中, 且, 交于点.若点的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曲线关于轴、轴、原点都对称,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例2. 已知线段的端点的坐标是,端点在圆上运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的方程;规律总结: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题中涉及了两个动点N 、M ,且点N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轨迹方程已知),而M 的运动是由N 的运动而引发的,这样的题目可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是设M 的坐标,再反解出N 的坐标,然后带入N 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可.现学现用2: 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上,过M 做x 轴ABCD ()()()()2,0,2,0,2,2,2,2A B C D --,AM AD DN DC λλ==[]0,1,AN λ∈BM Q Q P P x y P AB B ()6,5A ()()221:434C x y -+-=AB P 2C 2212x y +=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求点P 的轨迹方程;例3: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交的准线于两点.(Ⅰ)若在线段上,是的中点,证明;(Ⅱ)若的面积是的面积的两倍,求中点的轨迹方程.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定义与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轨迹求法规律总结: 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变量(或多个)的关系,再消去参变量,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现学现用3: 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移动时, 的内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三.课堂练习 强化技巧 2NP NM =C 22y x =F x 12,l l C A B ,C P Q ,F AB R PQ AR FQ ∥PQF △ABF △AB 12,F F 22:143x y C +=P C 12PF F ∆I1. 已知|| =3,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运动,O 为原点,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2. 若动圆与圆和圆都外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 ) A . 是椭圆 B . 是一条直线 C . 是双曲线的一支 D . 与的值有关3. 已知直线过抛物线: 的焦点, 与交于, 两点,过点, 分别作的切线,且交于点,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四.课后作业 巩固内化1. 设过点的直线分别与轴的正半轴和轴的正半轴交于、两点,点与点关于轴对称, 为原点,若为的中点,且,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2. 已知A(1,14),B(−1,14),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差是12,则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是___________.3. .点P 是圆C:(x +2)2+y 2=4上的动点,定点F (2,0),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CP 的交点为Q ,则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 AB 12OP OA OB 33=+22y x 14+=22x y 14+=22x y 19+=22y x 19+=P ()22:21M x y ++=()()22:314N x y λλ++=≤≤P λl C 24y x =l C A B A B C P P (),P x y x y A B Q P y O P AB 1OQ AB ⋅=P4. 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为,区域中动点到的距离之积为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5. 已知动圆过定点,且在轴上截得的弦长为.求动圆的圆心点的轨迹方程;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动点到两定点, 的距离的比值为的轨迹为曲线.求曲线的方程;7. 已知动点E 到点A 与点B 的直线斜率之积为,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求C 的方程;8.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圆心为.已知点,且为圆上的动点,线段的中垂线交于点.求点的轨迹方程;9. 设M,N,T 是椭圆x 216+y 212=1上三个点,M,N 在直线x =8上的射影分别为xOy 1:l y x =2:l y x =-W W (),P x y 12,l l PC G ()4,0F y 8G G xOy P ()2,0M -()1,0N 2C C ()2,0()2,0-14-xOy 222150x y x ++-=M ()1,0N T M TN TM P PM1,N1.(1)若直线MN过原点O,直线MT,NT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为定值;(2)若M,N不是椭圆长轴的端点,点L坐标为(3,0),ΔM1N1L与ΔMNL面积之比为5,求MN中点K的轨迹方程.10. 已知椭圆Γ:x2a2+y2b2=1(a>b>0)的右焦点与短轴两端点构成一个面积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Γ的方程;(2)设点A在椭圆Γ上,点B在直线y=2上,且OA⊥OB,求证:1OA2+1OB2为定值;(3)设点C在椭圆Γ上运动,OC⊥OD,且点O到直线CD的距离为常数√3,求动点D 的轨迹方程.轨迹问题专题答案一.综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依据题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 (x ,y )的坐标.⒉写出点M 的集合(几何关系).⒊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列出方程f (x ,y )=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4.检验特殊点,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高考中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1.直译法与定义法,2.相关点法;3.参数法;4.交轨法(三)求轨迹方程一般以解答题第一问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小题中考查.二.例题精讲 破解规律例1. 设圆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分析: 题目中要求证明为定值,容易知道, E 的轨迹是椭圆,根据条件求出相关的参数即可.222150x y x ++-=EA EB +EA EB +答案:() 解析:因为,,故,所以,故.又圆的标准方程为,从而,所以. 由题设得,,,由椭圆定义可得点的轨迹方程为: (). 点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时学习中要加以重视.规律总结: (1)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关于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即可.(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轨迹方程问题中,若能得到与我们所学过的圆锥曲线定义相符的结论,可以根据相应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出相关的参数,从而得到方程.(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本质上还是直译法,只是我们利用了直译法得到的结论. 现学现用1:如图,矩形中, 且, 交于点.若点的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曲线关于轴、轴、原点都对称,求曲线的轨迹方程.13422=+y x 0≠y ||||AC AD =AC EB //ADC ACD EBD ∠=∠=∠||||ED EB =||||||||||AD ED EA EB EA =+=+A 16)1(22=++y x 4||=AD 4||||=+EB EA )0,1(-A )0,1(B 2||=AB E 13422=+y x 0≠y ABCD ()()()()2,0,2,0,2,2,2,2A B C D --,AM AD DN DC λλ==[]0,1,AN λ∈BM Q Q P P x y P解析:设,由,求得, ∵,∴, ∴,整理得. 可知点的轨迹为第二象限的椭圆,由对称性可知曲线的轨迹方程为. 例2. 已知线段的端点的坐标是,端点在圆上运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根据点坐标,和点是线段的中点,得, ,再由点在圆上运动,求得点的轨迹方程,进而可求得点的轨迹的方程;答案:解析: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由于点的坐标为, 且点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于是有, ①因为点在圆上运动,所以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 即: ②把①代入②,得整理,得所以点的轨迹的方程为.(),Q x y ,AM AD DN DC λλ==()()2,2,42,2M N λλ--1,22QA AN QB BM k k k k λλ====-11224QA QB k k λλ⎛⎫⋅=⋅-=- ⎪⎝⎭1224y y x x ⋅=-+-()22120,014x y x y +=-≤≤≤≤Q 14P 2214x y +=AB B ()6,5A ()()221:434C x y -+-=AB P 2C P (),x y A ()00,x y B P AB 026x x =-025y y =-A 1C A P 2C ()()22541x y -+-=P (),x y A ()00,x y B ()6,5P AB 062x x +=052y y +=026x x =-025y y =-A 1C A 1C ()()22434x y -+-=()()2200434x y -+-=()()222642534x y --+--=()()22541x y -+-=P 2C ()()22541x y -+-=规律总结: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题中涉及了两个动点N 、M ,且点N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轨迹方程已知),而M 的运动是由N 的运动而引发的,这样的题目可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是设M 的坐标,再反解出N 的坐标,然后带入N 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可.现学现用2: 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上,过M 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求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即 代入椭圆方程,得到 ∴点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18—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18—轨迹方程

1.已知AB 是圆2522=+y x 的动弦,若6=AB ,则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2.已知5=PQ ,P 到平面内一直线l 的距离为2且Q 到直线l 的距离为4,则满足条件的直线l 有 条.3.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BC a BA c A C b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1,0),(1,0)A C -,则顶点B 的轨迹方程为 .4.已知圆O 的方程是0222=-+y x ,圆O '的方程是010822=+-+x y x ,由动点P 向圆O 和圆O '所引的切线长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5.()24,P 是圆C :036282422=---+y x y x 内的一个定点,圆上的动点A 、B 满足ο90=∠APB ,则弦AB 的中点Q 的轨迹方程为 .轨迹方程热身练习知识梳理求轨迹是解析几何一个很重要的题型,方法较多,难度较大。

在此两讲中,我们将学习最为常见的几种求轨迹的方法(直接法、转移代入法、几何定义法、综合法、点差法、消参法、交轨法等).1、直接法直接法,又称“直译法”,是求轨迹最基本的方法,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都是通过直接法得到的.解题步骤就是“建设现代化镇”(1)建系,目前大部分题目都已经建好坐标系了,一般可以省略;x y;(2)设点,直接设动点坐标为(,)(3)写式,运用一定平面几何知识,写出题目中动点满足的几何关系式;(4)代入,将动点坐标、已知数据全部代入关系式;(5)化简,化简式子,注意等价性;(6)证明,证明轨迹的完备性和纯粹性,由于前几步的等价性,所以现已省略此步.2、转移代入法转移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当动点是随着相关的点有规律的运动而运动时,可用此法.解题步骤:第一,需找到动点和相关点之间的坐标关系,进行表示和反表示,就是坐标转移;第二,需找到相关点在运动时满足的那个关键式,代入关键式;第三,化简即可,注意范围。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所以 PQ 2 1 d 2 1,所以 △PCQ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PCQ π , 3
又因为 O是圆 C 上的点,所以 POQ PCQ π 。
26
【三】最值、几何意义的综合问题
1.距离最值(点到点、曲线点到线、) 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 2.面积的最值问题 面积最值问题一般转化成弦长问题+点到线的最值问题 3.几何意义及其综合应用:
P(2,
)
在曲线
cos(
)
2
上.
3
3
所以,l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
)
2

3
(2)设 P(, ) ,在 Rt△OAP 中, | OP || OA | cos 4 cos , 即 4 cos .
因为P在线段OM上,且
AP
OM
,故
的取值范围是 [
,
]

42
所以P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4 cos ,
(1)分别写出 M1 , M 2 , M 3 的极坐标方程;
(2)曲线 M 由 M1 , M 2 , M 3 构成,若点 P 在 M 上,且 | OP | 3 ,求 P 的极坐标.
【解析】(1)由题设可得,弧 AB, BC,CD 所在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2 cos , 2sin , 2 cos .
[ ,
] .[来源:学*科*网]
42
【练习 2】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 C 经过点 P (2 2, ) ,圆心为直线ρsin(θ-π)=- 3与极轴的交点,求

高中数学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高中数学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一.解答题(共4小题)1.已知点P到A(﹣2,0)的距离是点P到B(1,0)的距离的2倍.(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若点P与点Q关于点B对称,过B的直线与点Q的轨迹Γ交于E,F两点,探索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已知动点M在x2+y2=4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若H为MN中点.(1)求点H的轨迹方程;(2)过作直线l交H的轨迹于P、Q两点,并且交x轴于B点.若,,求证:为定值.3.已知抛物线C上的点到F(1,0)的距离等于到直线x=﹣1的距离.(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过点D(6,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F点,求直线l的方程.4.已知圆O:x2+y2=1,点A(0,2),动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过点P所作圆O切线的长的倍.(1)求点P的轨迹;(2)过点Q(1,﹣1)的直线交点P的轨迹于B,C两点,且弦BC被Q点平分,求直线BC的方程.圆锥曲线---轨迹方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小题)1.已知点P到A(﹣2,0)的距离是点P到B(1,0)的距离的2倍.(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若点P与点Q关于点B对称,过B的直线与点Q的轨迹Γ交于E,F两点,探索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点P(x,y),由题意可得|PA|=2|PB|,即,化简可得(x﹣2)2+y2=4.(2)设点Q(x0,y0),由(1)P点满足方程:(x﹣2)2+y2=4,,代入上式消去可得,即Q的轨迹方程为x2+y2=4,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k,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消去y,得(1+k2)x2﹣2k2x+k2﹣4=0,显然Δ>0,设E(x1,y1),F(x2,y2)则,,又,,则==.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故是定值,即.2.已知动点M在x2+y2=4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若H为MN中点.(1)求点H的轨迹方程;(2)过作直线l交H的轨迹于P、Q两点,并且交x轴于B点.若,,求证:为定值.【解答】解:(1)设H(x,y),M(x0,y0),由题意得,∴,由M在圆x2+y2=4,得x2+4y2=4,即,∴点H的轨迹方程为;(2)证明:当PQ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的方程为,令y=0,可得B(﹣,0),设P(x1,y1),Q(x2,y2),∵,∴,同理,,由,得(4k2+1)x2+4kx﹣3=0,∴由韦达定理可得,∴=2+=2+=,当PQ斜率不存在时,P(0,1),Q(0,﹣1),B(0,0),此时,∴,∴,∴;综上所述,为定值.3.已知抛物线C上的点到F(1,0)的距离等于到直线x=﹣1的距离.(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过点D(6,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F点,求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1)由题意抛物线的焦点F(1,0),准线方程是x=﹣1,则,故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为y2=4x;(2)显然l的斜率不为0,设l:x=my+6,A(x1,y1),B(x2,y2),联立,得y2﹣4my﹣24=0,Δ=16m2+4×24=16(m2+6)>0,y1+y2=4m,y1y2=﹣24,又AF⊥BF,所以,又,则(x1﹣1,y1)•(x2﹣1,y2)=(x1﹣1)(x2﹣1)+y1y2=0,即,即﹣24(m2+1)+5m×4m+25=0,解得,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即2x﹣y﹣12=0或2x+y﹣12=0.4.已知圆O:x2+y2=1,点A(0,2),动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过点P所作圆O切线的长的倍.(1)求点P的轨迹;(2)过点Q(1,﹣1)的直线交点P的轨迹于B,C两点,且弦BC被Q点平分,求直线BC的方程.【解答】解:(1)设P(x,y),A(0,2),则|PA|2=x2+(y﹣2)2,又过点P的直线与圆O相切,设切点为M,则|PO|2=|OM|2+|MP|2,即x2+y2=1+|MP|2,∴切线长为|MP|2=x2+y2﹣1,由题意得x2+(y﹣2)2=2(x2+y2﹣1),即x2+(y+2)2=10,故点P的轨迹为以(0,﹣2)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且方程为x2+(y+2)2=10;(2)由(1)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2=10,圆心(0,﹣2),半径为,当直线BC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直线BC的方程为x=1,当x=1时,y=1或﹣5,则B(1,1),C(1,﹣5),此时BC的中点坐标为(1,﹣2),与Q(1,﹣1)矛盾,不符合题意;则直线BC的斜率存在,此时圆心(0,﹣2)与点Q(1,﹣1)所在直线的斜率k==1,则直线BC的斜率为﹣1,∴直线BC的方程为y+1=﹣(x﹣1),即x+y=0.。

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高中数学解题妙法)

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高中数学解题妙法)

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本内容主要研究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将关系式坐标化,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已知一条曲线C 在y 轴右边,C 上每一点到点F (1,0)的距离减去它到y 轴距离的差都是1.求曲线C 的方程.归纳整理: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再看一个例题,加深印象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已知椭圆15922=+y x 的左、右顶点为A 、B ,右焦点为F .设过点T (m t ,)的直线TA 、TB 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 ),(11y x 、22N (x ,y ),其中m >0,0,021<>y y .设动点P 满足22PF PB 4-=,求点P 的轨迹.总结:1.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方程化简,其关键是根据条件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F (x ,y )=0.2.求轨迹方程时,最后要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多余的点要去掉,遗漏的点要补上.练习:1.已知线段6=AB ,直线BM AM ,相交于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2.已知点)0,2(-A 、).0,3(B 动点),(y x P 满足2x =⋅,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3.动点P (x ,y )到两定点A (-3,0)和B (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PA |2|PB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4. 已知三点O (0,0),A (-2,1),B (2,1),曲线c 上任意一点M (x ,y )满足 ||()2MA MB OM OA OB +=⋅++ .(Ⅰ)求曲线C 的方程;(Ⅱ)点Q (x 0,y 0)(-2<x 0<2)是曲线C 上的动点,曲线C 在点Q 处的切线为l ,点P 的坐标是(0,-1),l 与P A ,PB 分别交于点D ,E ,求△QAB 与△PDE 的面积之比.5.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上的点均在圆C 2:(x -5)2+y 2=9外,且对C 1上任意一点M,M 到直线x =-2的距离等于该点与圆C 2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Ⅰ)求曲线C 1的方程;(Ⅱ)设P (x 0,y 0)(y 0≠±3)为圆C 2外一点,过P 作圆(C 2的两条切线,分别与曲线C 1相交于点A ,B 和C ,D .证明:当P 在直线x =-4上运动时,四点A ,B ,C ,D 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答案:(3)3AM y k x x =≠- 由已知有4(3)339y y x x x ∙=≠±+- 化简,整理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1(3)94x y x -=≠±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所以P 的轨迹为抛物线,选D.3.解 ∵|PA|= PB |=代入|PA |2|PB |=得222222224)3(4)3(2)3()3(y x y x y x y x +-=++⇒=+-++化简得22(x-5)y 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高中数学 求动点轨迹小专题1-直译法【教师版】

高中数学 求动点轨迹小专题1-直译法【教师版】

求动点轨迹系列小专题1:直译法一,动点满足向量数量积关系;例1:(2020·吉林高二期末(理))已知点(2,0),(3,0)A B -,动点(,)P x y 满足2AP BP x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答案】26y x =+【解析】因为2AP BP x ⋅=,故()()22222,3,6x y x y x x x y x +⋅-=⇒--+=.即26y x =+.故答案为:26y x =+变式1:(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二期中(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1,2,1,0M N -,动点P 满足PM ON PN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A .24y x =B .24x y=C .24y x=-D .24x y=-【答案】A 【解析】设(),P x y ,()()1,2,1,0M N -()1,2PM x y =--- ,()1,0ON = ,()1,PN x y =--因为PM ON PN⋅=所以1x +=整理得24y x=变式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0,1A ,点B 在直线1:1l y =-上,点M 满足//MB OA ,MA AB MB BA ⋅=⋅,求点M 的轨迹方程.【答案】24x y =【解析】设(),M x y ,由//MB OA得:(),1B x -又()0,1A ,则(),1MA x y =-- ,()0,1MB y =-- ,(),2AB x =- ,(),2BA x =-()221MA AB x y ∴⋅=--- ,22MB BA y⋅=--22222x y y ∴--+=--,即24x y=∴点M 的轨迹方程为24x y=二,动点满足线段比例关系;例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两定点()2,0A -,()10B ,,如果动点P 满足2PA PB =,则动点P 的轨迹是()A .直线B .圆C .椭圆D .双曲线【答案】B 【解析】设(),P x y =左右平方后得:2222444844x x y x x y +++=-++,整理得:()2224x y -+=∴动点P 的轨迹是圆变式1:(2019·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月考(理))如图所示,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过动点P 分别作圆1O 、圆2O 的切线,PM PN (,M N 为切点),使得||||PM PN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专题37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学生版)高中数学53个题型归纳与方法技巧总结篇

专题37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学生版)高中数学53个题型归纳与方法技巧总结篇

专题37求曲线的轨迹方程【考点预测】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是某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完备性)(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纯粹性)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方程的曲线.事实上,曲线可以看作一个点集C ,以一个二元方程的解作为坐标的点也组成一个点集F ,上述定义中(1)(2)C FC F F C⇔⊆⎧⇔=⎨⇔⊆⎩条件条件【方法技巧与总结】一.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利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如下:(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x y (3)列式:列出有限制关系的几何等式(4)代换:将轨迹所满足的条件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如选用距离和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 y 的方程式化简(5)证明(一般省略):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对某些特殊值应另外补充检验).简记为:建设现代化,补充说明.注:若求动点的轨迹,则不但要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还要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二.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回顾之前所讲的第一定义的求解轨迹问题,我们常常需要把动点P 和满足焦点标志的定点连起来判断.熟记焦点的特征:(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2)标记为F 的点;(3)圆心;(4)题目提到的定点等等.当看到以上的标志的时候要想到曲线的定义,把曲线和满足焦点特征的点连起来结合曲线定义求解轨迹方程.三.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如果动点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 '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 x y ,用(,)x y 表示出相关点P '的坐标,然后把P '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四.交轨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存在一种求解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常可以先高中数学53个题型归纳与方法技巧总结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的方程,该方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和参数法一样,通常选变角、变斜率等为参数.五.参数方程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动点(,)M x y 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某个参数ϕ的变化引起的,可以选参、设参,然后用这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即()()x f y g ϕϕ=⎧⎨=⎩,再消参.六.点差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圆锥曲线中涉及与弦的中点有关的轨迹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1122(,),(,)A x y B x y 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两式相减可得12x x +,12y y +,12x x -,12y y -等关系式,由于弦AB 的中点(,)P x y 的坐标满足122x x x =+,122y y y =+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121y y x x --,由此可求得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直接法题型二:定义法题型三:相关点法题型四:交轨法题型五:参数法题型六:点差法题型七: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的轨迹题型八:复数与圆锥曲线的轨迹题型九:向量与圆锥曲线的轨迹题型十:利用韦达定理求轨迹方程【典例例题】题型一:直接法例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点P 是椭圆22164x y +=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线段PM 的中点(),N x y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方法技巧与总结】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几何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那么只需把这些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所以被称为直接法.例2.(2022·河南河南·模拟预测(理))已知平面上的动点P 到点(0,0)O 和(2,0)A 的距离之P 到x 轴的距离最大值为_____.例3.(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已知点(),P x y 到定点10,2M ⎛⎫⎪⎝⎭的距离比它到x 轴的距离大12.(1)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例4.(2022·湖南·模拟预测)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122,0,2,0F F -,且曲线1C 上的任意一点P 都满足125PF PF ⋅=.求曲线1C 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草图;例5.(2022·湖南湘潭·高三开学考试)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2,0)-,直线,AP BP的交点为P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14-.求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题型二:定义法例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定点A (1,1)和直线L :x +y -2=0,那么到定点A 和到定直线L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直线【方法技巧与总结】若动点的轨迹符合某一已知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直接求出方程中的待定系数,故称待定系数法.例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圆F :()2221x y -+=,动圆P 与圆F 外切,且与定直线3x =-相切,设动点P 的轨迹为E .求E 的方程;例8.(2022·江西南昌·三模(理))已知两条直线1l :2320x y -+=,2l :3230x y -+=,有一动圆(圆心和半径都在变动)与1l ,2l 都相交,并且1l ,2l 被截在圆内的两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定值26,24,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直线例9.(2022·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定点()4,0P -和定圆22:8Q x y x +=,动圆M 和圆Q 外切,且经过点P ,求圆心M 的轨迹方程_______例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动圆M 与y 轴相切且与圆C :2220x y x +-=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例11.(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期末)已知圆1C :()2239x y ++=和圆2C :()2231x y +-=,动圆M 同时与圆1C 及圆2C 外切,则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例1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10B ,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例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P 是圆22:(1)16A x y -+=上的动点,M 是线段AP 上一点,()1,0B -,且PM MB =,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例14.(2022·河南郑州·高三阶段练习(理))如图,已知圆1F 的方程为2249(1)8x y ++=,圆2F 的方程为221(1)8x y -+=,若动圆M 与圆1F 内切与圆2F 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C 的方程;例15.(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已知圆M 与圆1F :()2221x y ++=外切,同时与圆2F :()22249x y -+=内切.说明动点M 的轨迹是何种曲线,并求其轨迹方程;例16.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1,0)B 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求点E 的轨迹方程.题型三:相关点法例17.(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设,A B 分别是直线2y x =和2y x =-上的动点,且满足AB 4=,则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A .22116y x +=B .22116x y +=C .22116y x -=D .22116x y -=【方法技巧与总结】有些问题中,所求轨迹上点(),M x y 的几何条件是与另一个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点(),M x y '''相关联的,这时要通过建立这两点之间关系,并用,x y 表示,y x '',再,y x ''将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x y 关系式.例18.(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已知ABC 的顶点()3,0B -,()1,0C ,顶点A 在抛物线2y x 上运动,则ABC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例19.(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当点P 在圆221x y +=上变动时,它与定点()3,0Q 的连线PQ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 .22650x y x +++=B .22680x y x +-+=C .22320x y x +-+=D .22320x y x +++=例20.(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已知A 、B 分别是直线y =和y =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 的长为P 是AB 的中点.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题型四:交轨法例21.(2022·四川凉山·高三期末(理))设椭圆22148x y +=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 、B ,直线y m =与椭圆交于两点M 、N ,则直线AM 与直线BN 的交点F 一定在下列哪种曲线上()A .抛物线B .双曲线C .椭圆D .圆【方法技巧与总结】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存在一种求解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常可以先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的方程,该方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和参数法一样,通常选变角、变斜率等为参数.例22.(多选题)(2022·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椭圆C :2212x y a +=(2a >)P (1,1)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且满足AP PB λ= .动点Q 满足AQ QB 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3a =B .动点Q 的轨迹方程为2360x y +-=C .线段OQ (OD .线段OQ (O 例23.(2022·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高三阶段练习)在矩形ABB A ''中,8,6A A AB ='=,把边AB 分成n 等份,在B B '的延长线上,以B B '的n 分之一为单位长度连续取点.过边AB 上各分点和点A '作直线,过B B '延长线上的对应分点和点A 作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为P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P 满足的方程是___________.例24.(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已知1A 、2A 为椭圆C :2213y x +=的左右顶点,直线0x x =与C 交于AB 、两点,直线1A A 和直线2A B 交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例25.(2022·河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理))已知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像C 是以x 轴与y 轴为渐近线的等轴双曲线.(1)求双曲线C 的顶点坐标与焦点坐标;(2)设1A 、2A 为双曲线C 的两个顶点,点()00,M x y 、()00,N y x 是双曲线C 上不同的两个动点.求直线1A M 与2A N 交点的轨迹E 的方程;例2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1,0F ,过直线l :4x =左侧且不在x 轴上的动点P ,作PH l ⊥于点H ,HPF ∠的角平分线交x 轴于点M ,且2PH MF =,记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 的方程;(2)已知曲线C 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1A ,过点()4,0S -的直线1l 交C 于A ,B 两点,AS BS λ=,点T 满足AT TB λ=,其中1λ<,证明:12ATB TSO ∠=∠.例27.(2022·全国·模拟预测(文))设抛物线C :28x y =,过点()0,1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分别过点A ,B 作抛物线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例28.(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已知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1F ,2F 为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2,3A 是双曲线C 上的一个点.(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若过点()4,0B 且不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l (斜率不为0)与双曲线C 的两个交点分别为M ,N ,记双曲线C 在点M ,N 处的切线分别为1l ,2l ,点P 为直线1l 与直线2l 的交点,试求点P的轨迹方程(注:若双曲线的方程为22221x y a b -=,则该双曲线在点()00,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00221x x y ya b-=)例2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抛物线C 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0,F c (0)c >到直线:20l x y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设点0(P x ,0)y 为直线l 上一动点,过点P 作抛物线C 的两条切线PA ,PB ,其中A ,B 为切点,求直线AB 的方程,并证明直线AB 过定点Q ;(3)过(2)中的点Q 的直线m 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过点A ,B 分别作抛物线C 的切线1l ,2l ,求1l ,2l 交点M 满足的轨迹方程.例30.(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实轴为12A A ,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11A Q A P ⊥,22A Q A P ⊥,1A Q 与2A Q 的交点为Q ,求点Q 的轨迹方程.例31.(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已知点()2,2P -、()0,2Q 以及直线:l y x =,的线段AB 在直线l 上移动(如图所示),求直线PA 和QB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题型五:参数法例32.(2022·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高三期末(文))已知()2cos ,4sin A θθ,()2sin ,4cos B θθ-,当R θ∈时,线段AB 的中点轨迹方程为()A .22128x y -=B .22128x y +=C .22182y x -=D .22182x y +=【方法技巧与总结】有时不容易得出动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也无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容易发现(或经分析可发现)该动点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角度,斜率,比值,解距或时间等)的制约,即动点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称这个变量为参数,由此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这种方法叫参数法.例3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已知曲线:C y =和直线l :y =kx (k ≠0),若C 与l 有两个交点A 和B ,求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例34.(2022·江西景德镇·高三期末(理))已知两条动直线14:xl y λ=与2:l y λ=(0λ≠,λ为参数)的交点为P .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例35.(2022·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期中)P 是圆224x y +=上的动点,P 点在x 轴上的射影是D ,点M 满足2DP DM =.(1)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11,2⎛⎫⎪⎝⎭Q 作弦且弦被Q 平分,求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及弦长;(3)过点(30)N ,的直线l 与动点M 的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求以OA ,O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AEB 的顶点E 的轨迹方程.例3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直线l 1:y =k 1x 和l 2:y =k 2x 与抛物线y 2=2px (p >0)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异于原点O )与直线l :y =2x +p 分别相交于P ,Q 两点,且122k k ⋅=-.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例37.(2022·江苏·周市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已知直线:1,0,sin cos 2x y l πθθθ⎛⎫+=∈ ⎪⎝⎭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则线段AB 的中点C 的轨迹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A .2πB .4πC .8πD .16π例38.(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已知曲线()1:10x y C a b ab+=>>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曲线1C 记2C 是以曲线1C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1)求椭圆2C 的标准方程;(2)设AB 是过椭圆2C 中心的任意弦,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是l 上异于椭圆中心的点,MO OA λ=(O 为坐标原点,0λ≠),当点A 在椭圆2C 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方程.题型六:点差法例3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椭圆2214x y +=,则该椭圆所有斜率为12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方法技巧与总结】圆锥曲线中涉及与弦的中点有关的轨迹问题可用点差法.例40.(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斜率为2的平行直线截双曲线221x y -=所得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例4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22143x y +=的弦AB 所在直线过点()1,1E ,求弦AB 中点F 的轨迹方程.例42.(2022·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曲线Γ上一动点P 到两定点()10,2F -,()20,2F 的距离之和为,过点()1,0Q -的直线L 与曲线Γ相交于点()11,A x y ,()22,B x y .(1)求曲线Γ的方程;(2)动弦AB 满足:AM M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例43.(2022·全国·高三期中)(1)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30x y +=,且两顶点间的距离为6,求该双曲线方程.(2)一组平行直线2y x b =+与椭圆221129x y +=相交,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例44.(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22142x y +=,()11,M x y ,()22,N x y 是椭圆上的两个不同的点.(1)若点()1,1A 满足MA AN =,求直线MN 的方程;(2)若()11,M x y ,()22,N x y 的坐标满足121220x x y y +=,动点P 满足2OP OM ON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题型七: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的轨迹例4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1A D 的中点,F 为底面ABCD 上一动点,且EF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若该正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2π,则动点F 的轨迹长度为().A B C D 【方法技巧与总结】利用坐标法解决.例4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点A 是平面α外一定点,过A 作平面α的斜线l ,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角为50︒.若点P 在平面α内运动,并使直线AP 与l 所成角为35︒,则动点P 的轨迹是()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的一支例47.(2022·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正方体1l l l ABCD A B C D -中,P 为底面ABCD 上的动点,且1PE A C ⊥于E ,且PA PE =,则点P 的轨迹是()A .线段B .圆弧C .抛物线的一部分D .以上答案都不对例48.(多选题)(2022·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线段1A C 的中点(图中未标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线段CD 中点为E ,则直线OE 与平面11A 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2.B .在线段AB 上取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F ,则直线OF 与直线11CD 不共面.C .在平面ABCD 上存在一动点P ,满足2AP BP +=,则P 点轨迹为一椭圆.D .在平面11C D AB 上存在一动点Q ,点Q 到点O 的距离和点Q 到直线AB 的距离相等,则点Q .题型八:复数与圆锥曲线的轨迹例49.(2022·河南开封·高三阶段练习(文))已知i 为虚数单位,且013i12iz -=+,复数z 满足01z z -=,则复数z 对应点的轨迹方程为()A .()()22114x y -++=B .()()22114x y -++=C .()()22111x y +++=D .()()22111x y -+-=【方法技巧与总结】(1)利用坐标法解决.(2)利用复数几何意义例50.(多选题)(2022·重庆一中高一期末)若复数z 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为Z ,则下来说法正确的有()A .若||3z =,则Z 在复平面内的轨迹为圆B .若|4||4|8z z ++-=,则Z 在复平面内的轨迹为椭圆C .不可能存在复数z 同时满足||3z =和|4||4|10z z ++-=D .若||3z =,则|4||4|z z ++-的取值范围为[8,10]例51.(2022·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三期末)如果复数z 满足6|13i 2i |z z +++--=,则复数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A .直线B .椭圆C .线段D .圆例5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复数z 满足2||2||30z z --=,则复数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例53.(2022·江西赣州·高三期末(文))设复数()1cos i sin z θθ=++⋅(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x y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题型九:向量与圆锥曲线的轨迹例54.(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已知()2,1A ,()2,1B -,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x y 满足OP mOA nOB =+ ,其中,R m n ∈,且2212m n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A .2214y x +=B .2214x y +=C .2214y x -=D .2214x y -=【方法技巧与总结】(1)利用坐标法解决.(2)利用向量几何意义例55.(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理))已知向量a ,b是单位向量,若0a b ⋅= ,且345c a c b -+-= ,则c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例56.(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2BP PA =,且1OQ AB ⋅= ,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例57.(2022·陕西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已知向量a ,b ,c ,满足4a = ,a 与b 的夹角为3,()3c c a ⋅-=-,则b c - 的最小值为()A .2B 32C 1D 1-例5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42x y +=.(1)设动点P 满足:OP OM ON =+,其中M ,N 是椭圆上的点,直线OM 与ON 的斜率之积为12-,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12,F F ,使得12PF PF +为定值?若存在,求12,F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设动点P 满足:2OP OM ON =+,其中M ,N 是椭圆上的点,直线OM 与ON 的斜率之积为12-,问:是否存在点F ,使得点P 到F 的距离与到直线x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若存在,求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59.(2022·重庆八中高三阶段练习)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P 在抛物线C 上,O 是坐标原点,当PF 与x 轴垂直时,OFP △的面积为1.(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若A ,B 都在抛物线C 上,且4OA OB ⋅=-,过坐标原点O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是G ,求动点G 的轨迹方程.例6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平面上一定点(20)C ,和直线l :x =8,P 为该平面上一动点,作PQ ⊥l ,垂足为Q ,且1()2PC PQ + ·1()2PC PQ -=0.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题型十:利用韦达定理求轨迹方程例61.(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设椭圆E 的方程为2212x y +=,斜率为1的动直线l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以线段AB 的中点C 为圆心,AB 为直径作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方法技巧与总结】联立直线与曲线方程得出两根之和与之积关系,再进行转化.例6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不同的两点A ,B 在椭圆22:23C x y +=上运动,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O ,过O 作OM AB ⊥,M 为垂足.求点M 的轨迹方程.例63.(2022·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高三期末)已知椭圆C ,其焦点是双曲线2213y x -=的顶点.(1)写出椭圆C 的方程;(2)直线l :y kx m =+与椭圆C 有唯一的公共点M ,过点M 作直线l 的垂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0A x ,()0,B y 两点,当点M 运动时,求点(),P x y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例64.(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其左、右顶点分别是A 、B ,且AB 4=.(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已知点M 、N 是椭圆E 上异于A 、B 的不同两点,设点P 是以AM 为直径的圆1O 和以AN 为直径的圆2O 的另一个交点,记线段AP 的中点为Q ,若1AM AN k k =-⋅,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例6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椭圆224580x y +=上,且点A 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1)若三角形ABC 的重心是椭圆的右焦点,试求直线BC 的方程;(2)若角A 为090,AD 垂直BC 于D ,试求点D 的轨迹方程.【过关测试】一、单选题1.(2022·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模拟预测)复平面中有动点Z ,Z 所对应的复数z 满足|3||i |-=-z z ,则动点Z 的轨迹为()A .直线B .线段C .两条射线D .圆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正三角形OAB 的边长为1,动点C 满足OC OA OB λμ=+,且221λλμμ++=,则点C 的轨迹是()A .线段B .直线C .射线D .圆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四边形ABCD 为梯形,且2AB DC = ,||||2DC DA == ,3DAB π∠=,点P 是四边形ABCD 内及其边界上的点.若()()4AP DP PB BA -⋅+=-,则点P 的轨迹的长度是()A B .C .4πD .16π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复数z 满足i i 2z z ++-=,则z 的轨迹为()A .线段B .直线C .椭圆D .椭圆的一部分5.(2022·河南安阳·高三开学考试(文))平面上到两条相交直线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为平行四边形,其中这两条相交直线是该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若平面上到两条直线0x y -=,0y =的距离之和为2的点P 的轨迹为曲线Γ,则曲线Γ围成的图形面积为()A .B .C .D .6.(2022·河南·郑州四中高三阶段练习(理))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 .若动点P 与定点()4,0A -、()4,0B 连线PA 、PB 的斜率之积为定值49,则动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部分.B .设m ,R n ∈,常数0a >,定义运算“*”:()()22*m n m n m n =+--,若0x ≥,则动点(P x 的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C .已知两圆()22:11A x y ++=、圆()22:125B x y -+=,动圆M 与圆A 外切、与圆B 内切,则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是椭圆.D .已知()7,0A ,()7,0B -,()2,12C -,椭圆过A ,B 两点且以C 为其一个焦点,则椭圆的另一个焦点的轨迹为双曲线.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棱1AA 、11A D 的中点,点P 为底面四边形ABCD 内(包括边界)的一动点,若直线1D P 与平面BEF 无公共点,则点P 的轨迹长度为()A .2BCD .8.(2022·安徽·合肥一中模拟预测(文))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史上第一座与工业旧址结合再利用的竞赛场馆,它的设计创造性地融入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建筑外形优美流畅,飘逸灵动,被形象地称为雪飞天.中国选手谷爱凌和苏翊鸣分别在此摘得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的金牌.雪飞天的助滑道可以看成一个线段PQ 和一段圆弧QM 组成,如图所示.假设圆弧QM所在圆的方程为22:(25)(2)162C x y ++-=,若某运动员在起跳点M 以倾斜角为45 且与圆C 相切的直线方向起跳,起跳后的飞行轨迹是一个对称轴在y 轴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则该抛物线的轨迹方程为()A .232(1)y x =--B .21364y x =--C .232(1)x y =--D .2364x y =-+二、多选题9.(2022·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三模)已知曲线C 是平面内到定点(0,1)F 和定直线:1l y =-的距离之和等于4的点的轨迹,若()00,P x y 在曲线C 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曲线C 关于x 轴对称B .曲线C 关于y 轴对称C .022x - D .1||4PF 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抛物线C :22y px =(p >0)的焦点F 与圆22:20E x y x +-=的圆心重合,直线l 与C 交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且满足:0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且A 、B 均不与O 重合),则()A .121216,16x x y y ==-B .直线l 恒过定点()4,0C .A 、B 中点轨迹方程:224y x =-D .AOB 面积的最小值为1611.(2022·福建·模拟预测)已知双曲线22:14y C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点P 在双曲线C 的右支上,若12F PF θ∠=,12PF F △的面积为S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若60θ︒=,则S =B .若4S =,则2PF =C .若12PF F △为锐角三角形,则(4,S ∈D .若12PF F △的重心为G ,随着点P 的运动,点G 的轨迹方程为22919143y x x ⎛⎫-=> ⎪⎝⎭1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P 、BP 相交于点P ,且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m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当1m =-时,点P 的轨迹圆(除去与x 轴的交点)B .当10m -<<时,点P 的轨迹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除去与x 轴的交点)C .当01m <<时,点P 的轨迹为焦点在x 轴上的抛物线D .当1m 时,点P 的轨迹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除去与x 轴的交点)三、填空题13.(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已知双曲线221x y -=与直线():1l y kx m k =+≠±有唯一的公共点A ,过点A 且与l 垂直的直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00,0,0,B x C y 两点,当点A 运动时,点()00,D x y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14.(2022·江西·上饶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文))①已知点)A ,直线:l x =点P 满足到点A 的距离与到直线l②已知圆C 的方程为224x y +=,直线l 为圆C 的切线,记点)A ,()B 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1d ,2d ,动点P 满足1PA d =,2PB d =;③点S ,T 分别在x 轴,y 轴上运动,且3ST =,动点P 满足2133OP OS OT =+;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动点P 的轨迹W 为椭圆的是______.15.(2022·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模拟预测)已知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两定点()0,1F ,()1,1M -,动点Q 满足以FQ 为直径的圆与x 轴相切.直线FQ 与动点Q 的轨迹E 交于另一点P ,当90PMQ ∠=︒时,直线PQ 的斜率为______.1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22149x y +=,一组平行直线的斜率是32,当它们与椭圆相交时,这些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的中点轨迹方程是__.四、解答题17.(2022·四川内江·模拟预测(理))在ABC 中,(2,0)A -,(2,0)B ,AC 与BC 斜率的积是14-.(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4,0)P ,求PC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1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椭圆22154x y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轨迹为C ,曲线C 的两条切线PA 、PB 交于点P ,且与C 分别切于A 、B 两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第21页共21页1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椭圆22:14x C y +=的右焦点F 与抛物线21:2C y px =的焦点重合.(1)求椭圆C 的离心率与抛物线1C 的方程;(2)过焦点F 的动直线与抛物线1C 交于A ,B 两点,从原点O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M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3)点R ⎭为椭圆C 上的点,设直线l 与OR 平行,且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若PQR 的面积为1,求直线l 的方程.20.(2022·山东·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模拟预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12,A A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直线,A B A B 12相交于点B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3.(1)求点B 的轨迹方程;(2)记点B 的轨迹为曲线C ,,,,M N P Q 是曲线C 上的点,若直线MN ,PQ 均过曲线C 的右焦点F 且互相垂直,线段MN 的中点为R ,线段PQ 的中点为T .是否存在点G ,使直线RT 恒过点G ,若存在,求出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已知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的离心率为2,1F ,2F 为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2,3A 是双曲线C 上的一个点.(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若过点()4,0B 且不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l (斜率不为0)与双曲线C 的两个交点分别为M ,N ,记双曲线C 在点M ,N 处的切线分别为1l ,2l ,点P 为直线1l 与直线2l 的交点,试求点P 的轨迹方程(注:若双曲线的方程为22221x y a b-=,则该双曲线在点()00,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00221x x y y a b-=)。

2023赵礼显高考 直线与圆经典题型总结

2023赵礼显高考 直线与圆经典题型总结

2023赵礼显高考直线与圆经典题型总结引言直线与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掌握直线与圆的经典题型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赵礼显老师总结的直线与圆经典题型,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

一、直线与圆的基本概念1. 直线方程及其性质2. 圆的方程及其性质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二、经典题型总结1. 直线过定点,圆过定圆,求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题型1】求圆C:$(x - 1)^{2} + y^{2} = 4$与圆D:$(x + 2)^{2} + (y - 3)^{2} = r^{2}$的公共弦BD所在直线方程【分析】利用两圆相减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解答】由题意可知,两圆的方程相减可得:$x + 2y - 1 = 0$,即公共弦BD所在直线方程为$x + 2y - 1 = 0$。

2. 求圆上点到定直线的距离【题型2】求圆上点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大值或最小值【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最值。

【解答】设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为d,则当直线与圆相交时,最大值为d + r,最小值为d - r。

3. 求圆内或圆外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题型3】求圆内或圆外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分析】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答】设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为h,则有$h =\frac{|m|}{\sqrt{n^{2} + m^{2}}} = \frac{m}{\sqrt{n^{2} +m^{2}}},(m$表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n表示两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的斜率)4. 求过已知三点且与已知圆相切的圆的方程【题型4】求过已知三点$A(x_{1},y_{1})、B(x_{2},y_{2})$、C(a,b)且与已知圆C:$(x - a)^{2} + (y - b)^{2} = r^{2}$相切的圆的方程【分析】利用已知三点共线的方法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进而得到圆的方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所求圆的圆心在AB垂直平分线上,且半径等于AB的一半。

数学高中双曲线轨迹方程

数学高中双曲线轨迹方程

在高中数学中,双曲线是一种常见的曲线形式。

它的轨迹方程可以表示为:
1.水平轴的双曲线:(a^2)(x^2) - (b^2)(y^2) = c^2
其中,a、b和c是正实数,并且a > b > 0。

这个方程描述了一个在x轴上开口的双曲线。

2.垂直轴的双曲线:(a^2)(y^2) - (b^2)(x^2) = c^2
同样地,a、b和c是正实数,并且a > b > 0。

这个方程描述了一个在y轴上开口的双曲线。

在这些方程中,a控制着双曲线的扁平度,b决定了双曲线的开口大小,c是双曲线的焦距。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给出的是标准形式的双曲线轨迹方程。

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其他形式的双曲线方程,例如顶点形式或极坐标形式,具体的表达式取决于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轨迹方程的求法及典型例题(含答案)

轨迹方程的求法及典型例题(含答案)
轨迹方程(练习2)
4.(09、重庆理)已知以原点 为中心的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为 ,离心率 ,M是椭圆上的动点.
(1)若C、D的坐标分别是(0,√3)、(0,-√3),求 · 的最大值;
(2)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是圆 上的点,点N是点M(椭圆上的点)在 轴上的射影,点Q满足条件: = + , · =0.求线段Q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轨迹方程(练习1)
1.(08、山东文22)已知曲线 :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曲线 的内切圆半径为 ,记 为以曲线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设 是过椭圆 中心的任意弦, 是线段 的
垂直平分线, 是 上异于椭圆中心的点.
①若 =λ ( 为坐标原点),当点 在椭圆 上运动时,求点 的轨迹方程;
∴p=4,xA=1
由点B在曲线段C上,得 。
综上得曲线段C的方程为
解法二:如图建立坐标系,分别以l1、l2为
轴,M为坐标原点。
作AE⊥l1,AD⊥l2,BF⊥l2垂足分别为E、D、F
设A(xA, yA)、B(xB, yB)、N(xN, 0)
依题意有
例4、已知两点 以及一条直线 :y=x,设长为 的线段AB在直线 上移动,求直线PA和QB交点M的轨迹方程.
,即 .
将 代入上式,化简得 .
当 与 轴垂直时, ,求得 ,也满足上述方程.
所以点 的轨迹方程是 .
(2)假设在 轴上存在定点 ,使 · 为常数.
当 不与 轴垂直时,设直线 的方程是 .
代入 有 .
则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 , ,
于是 ·

因为 · 是与 无关的常数,所以 ,即 ,此时 · =-1.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法及例题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法及例题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法及例题1高中数学求轨迹方法及例题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

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2常用方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灯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待定系数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也有人将此方法称为定义法。

通过图形的几何性质判断动点的轨迹是何种图形,再求其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运用定义法,求其轨迹,一要熟练掌握常用轨迹的定义,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是熟练掌握平面几何的一些性质定理。

3解题步骤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写出点M的集合;列出方程=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检验。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要注意有的轨迹问题包含一定隐含条件,也就是曲线上点的坐标的取值范围.由曲线和方程的概念可知,在求曲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完备性"和"纯粹性",即轨迹若是曲线的一部分,应对方程注明的取值范围,或同时注明的取值范围。

三、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高中数学解题妙法)

三、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高中数学解题妙法)

1三、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本内容主要研究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当题目中的条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时,一般可以用相关点法求其轨迹方程:某个动点P 在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移动;另一个动点M 随P 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P 和M 满足一定的规律. 相关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例:点P (4,-2)与圆x 2+y 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A.(x -2)2+(y +1)2=1 B.(x -2)2+(y +1)2=4 C.(x +4)2+(y -2)2=4 D.(x +2)2+(y -1)2=1解:设点P 与圆上任一点N (x 0,y 0)连线的中点为M (x ,y ),则042x x +=,022y y -=,整理得x 0=2x -4,y 0=2y +2,代入圆的方程可得(x -2)2+(y +1)2=1,故应选A.整理:“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 ),主动点坐标为(x 1,y 1);(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îïíïìx 1=f (x ,y ),y 1=g (x ,y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再看一个例题,加深印象例:设F (1,0),M 点在x 轴上,P 点在y 轴上,且MN →=2MP →,PM →⊥PF →,当点P 在y 轴上运动时,求点N 的轨迹方程.由MN →=2MP →得(x -x 0,y )=2(-x 0,y 0),∴îïíïìx -x 0=-2x 0y =2y 0,即îïíïìx 0=-xy 0=12y.∴-x +y 24=0,即y 2=4x .故所求的点N 的轨迹方程是y 2=4x .例:已知抛物线24C y x =: 的焦点为F .点A P 、满足2A P F A =-.当点A 在抛物线C 上运动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P 的坐标为( )x y ,,点A 的坐标为( )A Ax y ,,则( )A A A P x x y y =--,, 因为F 的坐标为(1 0),,所以(1 )A A F A x y=-,, 由2A P F A =-得( )2(1 )A A A A x x y y x y --=--,,. 即2(1)2A A A A x x x y y y -=--ìí-=-î 解得2A A x xy y =-ìí=-î代入24y x =,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84y x =-. 总结:1.设两个动点坐标为00()()C x y P x y ,,,,其中动点00()C x y ,在已知曲线上,动点()P x y ,为所求轨迹上的点;2.寻找两个动点之间的关系,把00x y ,用x y ,表示;3.将用x y ,表示的00x y ,代入已知曲线方程,整理即得所求.练习:1.已知A 为曲线2:410C x y -+=上的动点,定点(2,0)M -,若2A T T M =,求动点T 的轨迹方程.2.已知抛物线21yx =+和点(3,1)A ,B 为抛物线上一点,点P在线段A B上且:1:2B P P A =,当点B 在该抛物线上移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的轨迹方程.3.已知长为1+2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P 是AB 上一点,且AP →=22PB →,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的方程.4.已知P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双曲线221169x y -=上的动点,求12F F P D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5. 设λ>0,点A 的坐标为(1,1),点B 在抛物线y=x 2上运动,点Q 满足B QQ A l =,经过点Q 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M ,点P 满足Q MM P l =,求点P 的轨迹方程.6. 设A 是单位圆x 2+y 2=1上的任意一点,l 是过点A 与x 轴垂直的直线,D 是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点M 在直线l 上,且满足|DM |=m |DA |(m >0且m ≠1).当点A 在圆上运动时,记点M 的轨迹为曲线C .(Ⅰ)求曲线C 的方程,判断曲线C 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其焦点坐标;(Ⅱ)过原点且斜率为k 的直线交曲线C 于P ,Q 两点,其中P 在第一象限,它在y 轴上的射影为点N ,直线QN 交曲线C 于另一点H.是否存在m ,使得对任意的k >0,都有PQ ⊥PH ? 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 如图,设P 是圆x 2+y 2=25上的动点,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投影,M 为PD 上一点,且4||||5M D P D =.(Ⅰ)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Ⅱ)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被C 所截线段的长度.答案:1.解:设0(,),(,)T x y A x y ,则20410x y -+=,①又(2,0)M-,由2A TT M=得00(,)2(2,0)xx y y x y --=---,0034,3x x y y \=+=,代入①式得24(34)310x y +-+=,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又B 点在抛物线上,则23133122y x --æö=+ç÷èø.整理得2121333y x æöæö-=-ç÷ç÷èøèø为所求轨迹方程.3.解 设A (x 0,0),B (0,y 0),P (x ,y ),AP →=22PB →,又AP →=(x -x 0,y ),PB →=(-x ,y 0-y ), 所以x -x 0=-22x ,y =22(y 0-y ),得x 0=èæøö1+22x ,y 0=(1+2)y .因为|AB |=1+2,即x 20+y 20=(1+2)2,所以ëéûùèæøö1+22x 2+[(1+2)y ]2=(1+2)2,化简得x 22+y 2=1.∴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2+y 2=1.4.解:设 重心(,)G x y ,点00(,)P x y ,因为12(4,0),(4,0)F F - 则有ïïîïïíì++=++-=30003044y y x x , 故îíì==yyxx 3030代入19201620=-y x得所求轨迹方程 2291(0)16xy y -=¹。

高中数学轨迹求法

高中数学轨迹求法

、直接法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其过程是建系设点,列出几何等式,坐标代换,化简整理,主要用于动点具有的几何条件比拟明显时1.三角形ABC 中,BC = 4,且AB = "'E A C,那么三角形ABC 面积最大值为.. 一、, 一 . ........ 一 I PAI _、 2、动点P (x,y)到两定点 A (—3, 0)和B (3, 0)的距离的比等于 2 (即 -------------------- ! 2),|PB|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3、一动点到y 轴距离比到点 2,0的距离小2,那么此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由M… …MA 1 …— —八4.A 1,0 , B 2,0 ,动点M x, y 满足_ —.设动点M 的轨迹为C .MB 2(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 C 是什么图形;(2)求动点M 与定点B 连线的斜率的最小值;15、曲线C 是动点M 到两个定点O 0,0、A 3,0距离之比为1的点的轨迹. 2(1)求曲线C 的方程;(2)求过点N 1,3且与曲线C 相切的直线方程.10,两端点 A,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 M 在线段 AB 上且_2_2__22 一A x 16y64 B . 16x y 64C. x 2 16y 2 8 D . 16x 2 y 2 8 — 1 IM (x, y)与两个定点 M 1 (26, 1), M 2 (2, 1),且 1Mg = =5. (I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n )记(I )中的轨迹为 C,过点M (-2, 3)的直线l 被C 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8,求 直线l 的方程.A&M ,由题意有:+ 2八六涧X M-球,整理可得:,结合三角形 的性质可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以川5为圆 心,2V§为半径的圆出去其与x 轴的交点,据此可得三角形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6. 一条线段的长等于4MB ,那么点M 的轨迹方程是(B7.坐标平面上一点1、【解析】建立如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设点A 的坐标为2、【解答】••• | PA= J(x 3)2—y2,| PB | (x 3)2代入四2得亟亘工1PBi . (x 3)2 y2化简彳导(x—5) 2+y2=16,轨迹是以(2(x 3)25, 0)为圆心,2 2y24(x 3)24为半径的圆.4y223、y 8x x 0 或y 0【解析】设动点为P x,y ,那么由条件得_ 2 22 y2y24x 4 x ,当x 0时,y 8x ;当x 0时,y 0, 所以动点的轨迹方程为y28x x 0或x 4、(1)-- x 1 2y2 12 2 y2 2化简可得: 4 ,轨迹C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2)设过点B的直线为y k x 2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4k k2 1(1)点M的轨迹方程是(x—1)2+(y—1)2= 25,轨迹是以(2)直线l的方程为x=-2,或5x-12y + 46=0.(1,1)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2 5. (1) x2y2 2x 3 05x 12y 31 0(1) 设点M x, y .OMAM 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 2 x y2- x 3将①式两边平方整理得2x 3 0.即所求曲线方程为x22x 0.(2)由(1)得x 1 2 y 4,表不圆心为C 1,0 ,半径为2的圆.〔i 〕当过点N 1,3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x 1,显然与圆相切; 〔ii 〕当过点N 1,3的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 3 k x 1 ,即 kx y 3 k 0,由其与圆相切得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k 0 3 k 八…5 2 -- ==_2 2,解得 k —,、*2 112此时直线方程为5x 12y 31 0,所以过点N 1,3且与曲线C 相切的直线方程为 x 1, 5x 12y 31 0 .7【解析】【试题分析】〔1〕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方程进行化简;〔2〕借助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运用圆 心距、半径、弦长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待定直线的斜率,再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分析求解:化简,得, + / = "2-210. 二点M 的轨迹方程是811%卜11=25 轨迹是以〔1」〕为圆心,以弓为半径的圆〔1〕由题意,得(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1*〜2,I | 2 2此时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勺5 -3『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的方程为13 = k|x + 2)即h-v+2k + 3=O圆心到।的距离$+iI 孤*2、2------- )+4=5由题意,得解得5 231—x 7 . - - 0,直线।的方程为12 6即5x-12y*46 = d综上,直线।的方程为-2,或1"+46〞二、定义法假设动点运动的规律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那么可根据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此法一般用于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在高考中常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1:圆(及= "的圆心为M,圆/一4'+/=1的圆心为M2, 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2:一动圆与圆O x2y21外切,而与圆C: x2y26x 8 0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是:A:抛物线B:圆C:椭圆D:双曲线一支3 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4:ABC的顶点A, B的坐标分别为(-4, 0), (4, 0), C为动点,且满足5 .sin B sin A -sin C,求点C 的轨迹.45、等腰三角形ABC中,假设一腰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4,2 , B -2,0 ,A为顶点,求一腰的一个端点C的轨迹方程6、圆O: x2+ y2= 16及点A(2, 0),求过A且与圆.相切的诸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7 .动点M到定点F i 2,0和F2 2,0的距离之和为472.⑴求动点M轨迹C的方程;(2)设N 0,2 ,过点P 1, 2作直线l ,交椭圆C于不同于N的A, B两点,直线NA,NB的斜率分别为K , k2,求k〔k2的值.8 .M 2,0 , N 2,0 ,那么以MN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八 2 2c 2 2 4A. x y 2 B . x y 42 2 2 2C. x2y22 x 2 D . x2y24 x 2D1 .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PM I|=R+5, W=R + 1.,|PM1|-5-|PM2|-L|PM1|-|PM3|-4O•••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M、M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c=4, a=2, b2=12.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MO | R 1………2.【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那么有,那么|MO|-|MC|=2 ,满足双曲线定义.应选|MC| R 1Db3解设M点的坐标为(x, y)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1… 1 COM= —AB — 2a a,2 22 2 222x y a,x y aM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周5 54.【解析】由sin B sin A -sinC,可知b a -c 10,即|AC| | BC | 10 ,满足4 4椭圆的定义. 令椭圆方程为2x F a’2b i,那么a 5,c 4 b 3 ,那么轨迹方程为2 x 25 5〕,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 5、x 2 240 x 2且x i0 6、解:如右图: A 且与圆.相切的圆,只能与圆 .相内切,根据两圆相内切的性质: 连心线必过其切点,设切点为 M,那么O 、P 、M 共线, OM OP + PM .又由于A 在圆 P 上, PM = PA . OP + PA = OM =4. 故P 的轨迹是以O 、 OM = 4的椭圆.故P 的轨迹方程:(n)由{ y k i A 为焦点, 长轴长为(x i)22+L = i .3F 2为焦点,以4J2为长轴长的椭圆.由椭圆定义,可知点 M 的轨迹是以F ,、_22,a 2J2,得b 2 .故曲线C 的方程为之 8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 设其方程为2 y 4 k i /日 ,得i i 2k 24k k 2 xA x i ,y iB x 2,y 2 , 4k k 2x ix 2i 2k 2k 2工 x i2 y 2 2 2kx i x 24 x i x 2 x 2 x i x 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得 A、J4i,V ,B综上,恒有k i k 2 4. i2分2y .…— i . 5 分42k 22k_2 一2k 8ki 2k 24k k 2 4 -2k 2 8k4. ii考点:1.三角形面积公式;2.余弦定理;3.韦达定理;4.椭圆的定义0,2和0, 2 ,假设三角形的周长为10,那么顶点C、相关点法;假设动点P(x, y 脓赖于某曲线上的另一个动点P 1(x 1,y 1)而运动,且x 1,y 1可用x, y 表示,那么将P 1(x 1,y 1)代入曲线,求出 P 点的轨迹方程.此法也称代入法或转移法. 1 .点P (4 , — 2)与圆x 2+ y 2= 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x-2)2 + (y+ 1)2= 1【解析】设圆上任一点坐标为M(x 0, y 0),那么PM 的中点坐标为(x, y),2x = + 4 x 0 = 2x-4那么 ' 二 Vg-2 解得% , 2V + 2代入 $ + 小 $ 中得仅—2)2 + (y + 1)2= 1.222.圆O:x y 4及一点P 1,0 , Q 在圆O 上运动一周,PQ 的中点M 形成上的动点,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投影,M 为线段PD上一点,且4 = -|PD3. ABC 中,A,B 的坐标分别为的轨迹方程是()2 2x y -A. — — 1 ( y 0)9 52 2x y-B.———1 ( y 0)36 20 2xC.—52y——1 ( x 0)922x yD.— —32 361 (x 0)3.如图,设P 是圆轨迹C .(1)求轨迹C 的方程;〔1〕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2,、 1 22 . (1) C : x — y2【解析】试题分析:〔1〕转移法求动点轨迹,先设所求M动点坐标及Q点坐标,再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两者坐标关系,用M动点坐标表示Q点坐标,最后代入圆方程,化简得轨迹的方程〔2〕先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的方程,再根据圆心到直线方程距离得三角形的高利用垂径定理可得弦长,即三角形底边边长,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结果 .试题解析:〔1〕设M x,y ,Q x1,y1 ,那么x1 2x 1,y1 2y,22 2 一 1 2把x1,y1 代入x y 4 得C : x — y 12〔2〕直线PQ : y x 1圆心C到直线PQ的距离为d【解析】试题分析:〔I〕由题意P是圆/十¥' = 25上的动点,点D是P在x轴上的射影,M为PD上一点,4|MD| = -|PD|且 5 ,利用相关点法即可求轨迹; n〕由题意写出直线方程与曲线C的方程进行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线段长度试题解析:〔I 〕设M的坐标为〔x,y〕 P的坐标为〔x p,y p〕由x p =x,S CMN2 Sx +( V)=25. P在圆上,4,即C的方程为..224.圆O X y 4,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 P 向y 轴作垂线段PP 〔 P 在y 轴上〕,M 在直线PP 上且PM 2Pd ,那么动点M 的轨迹方程是〔〕M 向y 轴作垂线段,垂足为 N,且OQ OM ON,, 那么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2与1上的动点,A 〔2a,0〕为定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 b 2轨迹方程.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 A B 、M 其中A 为定点,而B 、M 为动点,且点B 的运动是 有规律的,显然 M 的运动是由B 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 M B 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 动点M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而设B 点坐标为〔xo, y .〕 那么由M 为线段AB 中点,可得【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7、如下图,P 〔4,.〕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 APB=90 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22 在圆 x y 4上任取一点P,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 M 的轨迹是什么?A. 4x 2+16y 2=1B. 16x 2+4y 2=1C.—162X D.— 165、圆O ,从这个圆上一动点 2_ x5、一42y 16 x . 2a x 2 y .o 2x 0 2x 2a y o 2y即点 B 坐标可表为〔2x-2a, 2y 〕2点B 〔x .,y .〕在椭圆三a 2y- 1上b 22x . 2 a2〞1 b 2〔2x 从而有-一 2a)22a(2y)2 1f 1'整理,得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4x、22 a) 4y 2,2ab【解析】:设AB的中点为R,坐标为(x,y),那么在RtAABP中,|AR|=|PR]又由于R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 在RtA OAR中,|AR|2=|AO |2- |OR|2=36 — (x2+y2)又|AR|=|PR|= (x—4)2—y2所以有(x-4)2+y2=36- (x2+y2),即x2+y2-4x- 10=0因此点R在一个圆上,而当R在此圆上运动时,Q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x 4 y 0设Q(x,y), R(x i,y i),由于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i = ---------------- , y1-一2 2代入方程x2+y2-4x- 10=0,得(三)2 (尹4?-10=0整理得,x2+y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2 28.圆O:x y 4及一点P 1,0 , Q在圆O上运动一周, PQ的中点M形成轨迹C.(1)求轨迹C的方程;五、交轨法一般用于求二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其过程是选出一个适当的参数, 求出二动曲线的方程或动点坐标适合的含参数的等式,再消去参数,即得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1、两点P( 2,2),Q(0,2)以及一条直线:y=x,设长为4'2的线段AB在直线上移动, 求直线PA和QB交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PA和QB的交点M (x, y)随A、B的移动而变化,故可设A(t,t), B(t 1,t 1),t 2 t 1那么PA : y 2 ——(x 2)(t 2), QB :y 2 ——x(t 1).消去t ,得t 2 t 12 2x y 2x 2y 8 0.当t=—2,或t=—1时,PA与QB的交点坐标也满足上式,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x2 y2 2x 2x 2y 8 0.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21.椭圆—y2 1,2一1 1 . ....... ................... ...(1)求过点P 1,1 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 2(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3)过A2,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M Xi, yi , N X2, y ,线段 MN 的中点 R x, y ,那么将③④代入得X 2y 里坐 0 .⑤X i X 2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y 2 + 4X = 0 (X 0).(i)将X 1,y1代入⑤,得小 y 2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4y 3 0.⑥2 2X i X 22222i i将⑥代入椭圆万程 X 2 2y 2 2得6y 2 6y — 0,36 4 6 - 0符合题意,442X 4y 3 0为所求.(2)将、_」2 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x 4y 0.(椭圆内局部)x i x 2 (3)将yi y 2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 2 2y 2 2x 2y 0 .(椭圆内局部)x i x 2 x 2七、引参消参法;假设题目出现当动点运动所受限制条件较多,不易直接建立X 、y 的某种联系,但且发现x 、y 同时受到另外一个变量 t (如角度、斜率、截距等)的制约而将它们用 t 表示,然后通过消去变量t 而得到所要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f(x, y)=0.例7、过点M(-2, 0)作直线L 交双曲线x 2 —y 2 = i 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 四边形OAPR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过 M 的直线方程为:y = k (x + 2) (k 0, k i),代入双曲线 x 2—y 2 = i 得:(i — k 2) x 2 -4 k 2x -4 k 2 - i = 0 OAPB 为平行四边形,那么:4k 2X p = X A + X B = ---V ;yi k4k y p = N A + y B = k (X A + X B ) + 4k = ---y ° BP Ai k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 X 2y 2 2, x 2 2y 2 2, x i x 2 2x, y i y 2 2y ,①一②得 X i X 2 X i X 2 2 y i y 2 y i y 2 0.X 2 ,那么上式两端同除以X 1 X 2 ,有 X i X 2 2 y iy 2 V y 2X i X 20,①由题意知X i2、点P在直线x=2上移动,直线l通过原点且和OP 垂直,通过点A(1 , 0)及点P的直线m和直线l相交于点Q求点Q的轨迹方程.解如图1所示,设OP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那么点P的坐标为(2 , 2k).由l OP ,得直线的方程为x+ky=0. ①易得直线m的方程为y=2k(x-1). ②由于点Q(x, y)是直线l和直线m的交点,所以将①②联立,消去k,得点Q的轨迹方程为2x2 y20〔x木〕.P2X。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1求动点轨迹方程专题复习(含解析)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1求动点轨迹方程专题复习(含解析)

求动点轨迹方程专题一、直接法步骤:1、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设动点坐标()y x ,;2、由已知条件列出几何等量关系式,建立关于y x ,的方程()0=y x f ,;3、化简整理;4、检验,检验点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例1] 已知圆O 的方程是0222=-+y x ,圆O '的方程是010822=+-+x y x ,如图所示。

由动点P 向圆O 和圆O '所引的切线长相等,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练习1] 已知平面上两定点()20-,M ,()20,N ,点P 满足MN PN MN M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步骤:1、分析几何关系;2、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得出轨迹方程。

[例2] 已知圆A :()36222=++y x ,()02,B ,点P 是圆A 上的动点,线段PB 的中垂线交PA 于点Q ,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练习2] 已知圆1C :()1322=++y x 和圆2C :()9322=+-y x ,动圆M 同时与圆1C 及圆2C 相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步骤:1、设所求轨迹的动点为()y x P ,,相关点()00y x Q ,;2、根据点的产生过程,找到()y x ,和()00y x ,的关系,并将00y x ,用y x ,表示;3、将()00y x ,代入相关点的曲线,化简即可得到所求轨迹方程。

[例3] 已知点P 在椭圆1422=+y x 上运动,过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Q ,点M 满足3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练习3] 过双曲线122=-y x 上一点Q 作直线2=+y x 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所形成的曲线方程。

步骤:1、引入参数;2、将所求轨迹的点()y x ,用参数表示;3、消去参数;4、研究范围。

[例4] 过点()10,的直线l 与椭圆1422=+y x 相交于B A ,两点,求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练习4] 过抛物线()022>=p px y 的顶点O 作两条垂直的弦OA ,OB ,求线段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