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中医药法为何难出台

合集下载

药品监管体制改革30年变迁与启示

药品监管体制改革30年变迁与启示
至 20 03年期 间 ;0 3年 至 20 20 0 8年 ;0 8年 至今 : 20


14 至 17 年 期 间 99年 98
即新中国重建药事管理机 构到市场化改革之前 。这一 时期 , 条条 分 割 、 变 动频 繁 。 机构 全国药品监管检验体系 由卫生部主导在 15 95年基本建 成, 但随着药 品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的结束 , 药政工作逐 步让 位给条条细分 的 部门管理 , 即进入政企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药品生产 、 经营行业先后 由 轻工部 、 化工部和商业部管理 。这种体制延续 了3 年之久 , O 其一个明显的 特征是 中国药业非独立 、 非经济产业 的性质 , 它只构成各大类产业的一个 附属部分。这一时期基本不存 在独立的药品监管部 门, 品监 管根据行 药 业分属于个行业主管部门。
这一时期 , 通过两次机构改革 , 统一的食 品药 品监 管部门初步建 立。
刘丽杭 , 中南大 学公共 管理学院 , 女, 教授, 博士。研究方 向: 公共政 策与卫生事业管理。 陈志宇,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男,
2 1 0 中国电子商务● 0 0・ 3
15 7
[] 2 杨悦等, 药事管理 与法规 [ . M] 沈阳药科大学出版社, 0 . 2 3 0 [] 3 刘鹏, 中国监管型 国家兴起和发展 的历 史逻辑 : 以药品安全 管理 体制变迁为例[ ] 全国青年行政学者论坛.09 J. 20 .
作者 简 介 :
四、9 8 19 年至 2 0 03年期间

GP。 S )
五 、0 3年机 构 改 革 至 20 20 0 8年期 间
20 年 3 o3 月份召开的第十届全 国人大会议上 , 通过 了在药 品监督管 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改革方 案, 通过改革 , 在国家局 药品监管局的基础上组建 国家食 品药 品监管局 , 在承担原 国家 药品监管 局原有职能的同时 , 负责对食 品、 保健食 品、 化妆品安全管理 的综合监督 、 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 大事故的查处 , 简称三句话 职能。本 次改 革的重要意义是成立 了一个与行业管理 相分 离的独立 的、 统一 的药 品监 管部门 , 管制立法权和执法权得到了高度集 中, 并开始尝试将食 品与药品 监管部门合二为一。将食品综合协调管理和药品统一监管权力 赋予 同一 部 门, 明显是对美 国 F A模式的学 习借鉴, D 但此次改革也有不太彻底 的地 方 。一是新修订的《 药品管理 法》 医疗机构 的制约偏小 , 对 反映 了卫生部 门在医疗机构方面的强势话语权。由于药品监管部门已彻底独立 于卫生 系统 , 因此卫生部门对新成立的药监部 门并不买账, 其下属 的医院在 日常 监管中也多有掣肘 , 而国家药监局对此显得无能为力 , 以至于 20 年 国家 08 局出台的《 药品流通监管办法 》 对药 品生产经 营企业 可进行 经济处 罚, 而 对医疗机构却仅有警告 、 纠错 等处罚。二是 国家将食 品监 管权力授予一 个新成立的副部级监管部 门, 由一个 副部级单位来协调数 十个整部级单 位 , 中国的政治生态中, 在 显然十分困难 , 在实 际操作 中, 国家食品药品监 管局牵头协调各个大部先天不足 , 对于食品的综合协调也显得力不从心 , 而在基层 , 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具体食品执法部 门很难调度 , 各食 三句话职 能演变为开会、 总结 、 报材 料。食 品药 品监管部 门终 日为牵 头忙碌不堪 , 却未获得任何实际权力 , 反而因单位名字含 有食 品二字被误解 为食品的 唯一监管部门为公众所诟病 。此次改革 中, 卫生部 门因药监部 门试图夺 去食品及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监管权力而暗含不满 , 为后来 20 0 8年底机 构改革的博弈 中将其 由国务院直属部门收归部管埋下了伏笔。 启示 :、 1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不仅仅是简单 的机构调整 , 也是部门 而且 利益博弈的过程。2 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是政府职能由运 动员向裁判员角 、 色 的转变, 由行业主管部门逐渐演变为独立的监管部门。 、 3 药品监管体制 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必须“ 医” 三 改革协同进行。 参考文献: [ ] 明立等, 1邵 确保公众饮食 用药安全[ . 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 M] 北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困难和建议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困难和建议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困难和建议
中医药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建议:
1. 缺乏国际认可和认可: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科学性和证据性不足。

建议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的临床证据和成果。

2. 医学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主要注重西医,中医药的教育和培养相对不足。

建议改革教育体系,加强中医药教育,并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3. 中医药市场监管和规范不足:中医药市场存在一些乱象,如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给中医药的形象和发展造成了困扰。

建议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医药市场的规范度。

4.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容易导致治疗效果不稳定。

建议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

5. 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相比于西医,中医药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相对较少,限制了其发展。

建议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中医药事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发展机会。

总之,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改革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化、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30年来中药和民药发展

30年来中药和民药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药和民族药产业发展综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统药物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药和民族药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业的根本转变,传统药物也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政策支持1978年9月24日,党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地有步骤地把这件大事办好。

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和引导使这个行业“真正迎来了春天”。

1985年,党中央提出“把中医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6年,国务院成立了直属的国家中医管理局,1988年机构改革中又将中医和中药结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而改变了中医处于从属地位的被动状态,有力地推动了中医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截至目前,已先后三批对1607名老中医药专家配备继承人,进行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

第一、二批已按照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出师率为84%左右。

2003年,为了满足大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了旨在培养新一代名医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并由此在行业内兴起了“跟名师、读经典、多临床”的热潮。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纷纷把工作精力集中到如何提高中医药疗效和防病治病能力这一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来,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办法。

随后,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

科技部颁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医药研究发展树立了目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中药饮片企业强制施行GMP认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法规,允许符合条件的销售中药饮片的药店开设坐堂医。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开始陆续招收中西医结合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生,全国现有中西医结合专业近25个,博士、硕士点200多个,部分医学院校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中医药法最深刻的几项内容

中医药法最深刻的几项内容

中医药法最深刻的几项内容中医药法的出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其中有几项内容尤为深刻,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

这部法律强调了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确立了中医药与西医药具有同等地位的原则。

这一规定意义重大,为中医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平等发展铺平了道路,避免了中医药被边缘化的可能。

其次,在中医医疗服务方面,中医药法放宽了市场准入。

过去,由于种种限制,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立和中医从业人员的执业面临不少困难。

如今,中医药法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这一改革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对于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两名以上中医医师推荐,也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核,合格后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这为民间中医“转正”开辟了通道,使得一些身怀绝技但可能缺乏学历背景的民间中医能够合法行医,传承和发扬他们的医术。

再者,中医药法强调了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

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传统知识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知识面临着被不当占有、流失甚至被侵权的风险。

中医药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对经依法认定属于国家秘密的传统中药处方组成和生产工艺实行特殊保护。

这有助于防止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不当利用,鼓励传承和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中医药法注重中医药的传承与人才培养。

中医药的传承离不开师徒传承和家传等方式。

法律规定,国家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民族民间中医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崛起,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医药的保护和发展。

一、困难问题:1. 传承人流失:传统的中医药传承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而现代社会的急迫与追求繁忙工作往往使得人们无暇顾及传统中医知识的学习和传承。

很多中医药的知名老中医师已年逾古稀,大部分中互药师的子女并没有继承其父辈的传统技艺,使得传统中医药的传承遭受了很大的困扰。

2. 知识断层: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依赖于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和传承流程,而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很多新进展往往无法被传统医生及时了解和吸收,使得他们的医术无法与时俱进。

另外,由于民间中医药注重经验和实践,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也导致了中医药传承中的知识断层。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现代医疗技术和药物的涌现给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现代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往往会成为人们就医的首选,使得传统中医药逐渐被边缘化。

此外,由于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追求速效的治疗方式,这也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定的市场竞争。

4. 政策支持不足: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在政策层面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中医药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传统中医药的证据依据和疗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政策层面上对传统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和保护力度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和规范不到位,导致了中医医院、中药厂家等行业乱象频发,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形象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建立专业机构和平台:为了解决传承人流失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专业机构和平台,通过合理的薪酬和培训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医药行业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中医药行业的现状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庞大的患者群体,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医药行业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治疗效果的参差不齐。

其次,中医药行业的科研与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此外,中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导致了市场乱象的出现。

二、中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目前,中医药行业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导致了市场上药品质量良莠不齐。

许多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用劣质原料和工艺,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和患者的健康。

2. 科研与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中医药行业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尽管中医药在传统疗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但缺乏科学验证和临床试验,导致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地位不够稳固。

3.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中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滞后,监管力度不够严格。

严重的案例和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消费者权益的受损。

三、解决中医药行业问题的建议1. 加强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监管中医药行业应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中医药产品的质量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保证中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2. 加强科研与创新力度中医药行业应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支持力度。

建立更多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中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中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中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关键词】中医发展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中医药服务领域缩小、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淡化、理论创新没有突破性进展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少学者对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本文采用情报学方法,将有关观点加以整理、归纳,供同道参考、研究。

1 问题1.1 中医药服务领域在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国务院研究室与科技部等共同完成的《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报告:“目前全国有2800多所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传统的中医院,几乎都是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院。

据统计,2001年全国中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1]。

”另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

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

2004年在全国中医院住院的病人中,所使用的西药费用占整个住院费用的37.4%,中成药费用占6.57%,中草药仅占l.5%;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逐年下降,2003年中医治疗病案仅占全部病案的18%,比2000年的28%下降了10%。

与此相关的是,2004年中医院的危、急重症病人就诊率分别为3.56%和24.47%,均比上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全国县级中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刚刚过半[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农民选择愿意看中医的比例比1988年时下降了10个百分点,慢性病患者就诊中医的比例从原来的2/3变成现在的38.34%。

1.2 中医药人才短缺有关统计结果表明,1949年全国西医人员仅有8.7万人,而到2001年,已达到175万人,增加了20倍;中医人员1949年全国有27.6万人,到2001年为33.4万人,仅增加了21%。

在全国当今人口中,平均4000人中才有一名中医。

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且均已70岁以上高龄;20世纪50年代,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大夫也为数不多;其后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发展

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医事业的成就、历史遗憾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袖毛泽东力倡中医,提出“中国对世界上的大贡献,中医是其中的一项”的最强音,并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一著名论断奠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医药学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新中国中医学西化成就启示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并很快由沿海传到内地。

从此中国开始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

近百年来,中医学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早期清廷推行尊经法古,学风繁琐,医学发展偏离实践方向,缺少创造性。

继而北洋政府排斥、限制中医发展,片面奉承西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變于1914年提出废除中医药。

1925年拒绝把中医纳入医学教育,使中医陷入困境。

再而国民政府歧视摧残中医学。

1929年,余云岫等人提出废止中医议案其后实行了一系列消灭中医的政策和方法。

此时为中医历史发展最艰难时期。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9年成立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医学也由此获得新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篇论文我们将回溯建国后前三十年在中医事业的成就、遗留下的历史遗憾问题和启示三大方面入手谈谈1949-1979年间中医学事业的发展。

中医学成就1949-1979年间中医学的发展成就又从中医事业的方针政策、中医事业的繁荣、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在国外四个方面入手,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易懂,特按年份等分类以方便查看。

中医事业的方针、政策1950年8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题词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根本方针,为中医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3年毛泽东严厉批评当时卫生行政部门某些人排斥中医、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

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对世界上的大贡献,中医是其中的一项”。

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由实践可验证的观念、体系和方法组成,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物资源、多样的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中医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辉煌的发展,但由于若干原因,导致了中医药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药材供应不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药物的供应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药材的价格也变得更高,使得中医药发展受到了限制。

2、科学研究缺乏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繁杂、庞大,还存在许多科学上未解开的谜团,需要经过多年研究才能真正洞悉。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研究还缺乏,把中医药纳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工作未能取得较好的进展。

3、现代化诊疗体系缺乏
中医药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它的信誉在某种程度上低于西医。

这是因为中医药的诊疗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现代化的诊疗技术,无法与西医相媲美。

4、人才缺乏
中医药需要高级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这对中医药人员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优秀的中医药人员依然不够,难以满足国家和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总结
以上就是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正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挑战,应当深入研究中医药药材、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技术模式,加大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力度,加强现代化诊疗设备的研制,以促进中医药发展。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进展,随着《中医药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持续出台,公益性行业专项工程、重点研发规划等的设立,中医药整体进展形势持续向好,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进展也稳步推动,但其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也不断凸显。

一是社会认可度低。

民族民间中医药根本理论学问宣传普及率低,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体系中更趋近于养生保健,受众面窄,选择率低,边缘化境地短期难转变。

民族民间中医药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精华与糟粕混杂的局面,打着中医药旗号非法行医的大事屡禁不止,基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不良民俗,近年来“因迷信中医药而导致延误治疗”的谣传不绝于耳,这些极具杀伤力的谣传,正在瓦解中医药数千年来困难猎取的信任。

草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病的重要手段,能够到达标本兼治的效果,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没有西药的立竿见影,本钱又没有什么比拟优势,中医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为难境地,认可度看起来还相当不错,却并没有成为首选。

许多秘方、药方上的中药剂型都是自采自种自制,由于无法取得批准文号,无法在临床使用,运用、流传范围不广。

许多中医医疗机构使用西药、做手术的比重特别大,甚至远远超过中医药的使用比例,多数中医医疗机构汤药使用率不高,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明显。

二是人才培育体系不健全。

快节奏的生活让见效更为直接的西医成为了医学人才所热衷的学习领域,且民族民间中医药的理论内容和操作内容学习难度较大,新型人才难以涌入该领域,每年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最终能成为合格中医药大夫的少之又少,很多技艺精湛的中医受限于学历、身份等诸多问题只能流于民间或基层。

当前在培育民族民间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仍旧是以西医人才培育模式为主,但西医和民族民间医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导致人才培育效果不抱负。

三是传承人才队伍老龄化严峻。

民族民间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具有肯定的私密性和传统性,许多民族民间中医药技术持有人年事已高,目前民族民间中医药事业中医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构造偏大的问题,传承人多数在50岁到70岁之间,40岁以下的民族民间中医药从事人数少之又少,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能准时补员,不仅影响了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同时也导致民族民间中医药在进展过程中无法完成有效创新,对于后续民族民间中医药的长远进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民族民间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传承环境的恶劣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很多传统的中医药传承地点被拆迁,中药材种植区被转为工业区域,这使得传统中医药的资源逐渐减少。

同时,传统中医药的知识和技术往往传统口口相传,没有系统的教材和培训机构,使得后继人才培养困难,传承严重失衡。

其次,现代化医疗观念的冲击也让中医药遭受困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追求快速、方便、高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疗效在一些领域受到了质疑。

很多人对中医药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观念阶段,对于中医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不了解,这导致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地位下降。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需要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保护传统中医药的资源生态环境。

同时,可以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管理机构,在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同时,推动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该建立中医药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的中医药人才。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系统的教材和培训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药知识。

此外,还可以与现代医学领域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第三,加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科学性。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对中药材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科学的支持。

最后,需要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可度。

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的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念。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加大保护力度、培养人才、推进科研创新以及加强宣传推广,相信中医药传统文化必将得到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包括:
1. 法律保护不完善:相比西药,中医药的保护在法律层面仍存在不足。

目前,中医药相关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较大。

2. 非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问题:中医药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非标准化现象,导致药品质量参差不齐。

这使得中医药的“产地”和“质量”难以界定,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竞争。

3. 盗版和山寨药品:中药复方的配方常被泄露或仿制,盗版和山寨药品的出现,严重侵犯了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中药产业的不正当竞争。

4. 缺乏有效监管:中医药行业缺乏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导致监管不到位。

这使得一些侵权行为难以查处和追究,加大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

5. 国际市场竞争不利: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包括西方药物和其他传统医药体系的竞争。

由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导致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为了解决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中医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加大对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并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和推广中医药的知识产权。

关于《中医药法》实施落地的几点建议

关于《中医药法》实施落地的几点建议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历经数千年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瑰宝,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扶持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首部传统医疗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医药法》将各级政府发展中医药的职责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为扶持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

目前,中医药发展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一、中、西医同级医院发展不平衡。

《中医药法》第三条即提出:“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然而据笔者观察,各级政府对西医综合医院的投入力度普遍比同级中医院大得多,二者发展不平衡,同级中医院明显弱势。

近些年来中医药越来越获得人们的认可,其重要程度日益突显,中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但与同级西医综合医院相比,其获得的投入与社会效益不成正比,办院条件比同级西医综合医院差,基础设施落后。

二、中医的医疗服务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中医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定价格管理权限,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专业技术价值。

”目前的中医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仍不够科学,需要认真研究改进:1. 对诊疗技术和经验有较高要求的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医生的技术价值和服务成本。

例如,一个专业的骨伤科中医师给手腕部位骨折患者做手法复位治疗的费用只需240元,而西医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费用在1200~1700元之间。

中医手法复位的准确性高、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快,对中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极高,而费用远远低于西医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既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医师的技术价值,也没有对更多中医师钻研和掌握这门技术形成有效激励。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问题及建议随着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下是我认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中医药传承不足。

近年来,中医药的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中医药的传承人数量不足,造成了中医药传承不足的现象。

建议:应该采取更广泛的宣传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同时当代中医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企业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建立更多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普及中医药的知识和保留地方传统的医药文化,这样可以改善中医药传承人数量不足的问题。

问题二:缺乏标准化管理。

现在许多中医药处方不够规范,中医药材的质量也不稳定,这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建议:应该建立全国性中医药标准化管理制度,确保各种中药的制剂、药材的质量检验、门店管理等能够达到统一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保证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问题三:中西医结合不够紧密。

中医药和西医科技的结合尚未达到最佳状态,这会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应该增加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现代疾病中的应用水平,同时加强中西医交流与合作,达到优势互补。

总之,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注重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努力,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研究和现代技术的支持。

尽管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知识丰富,但是在现代科技和医学发展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使用存在着误解和疑虑,甚至有人认为中医药是古老而过时的东西。

因此,许多时候,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也受到质疑,一些患者也不太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导致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医药传承者或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加强现代科技和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尤其需要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叉领域上展开切实有效的合作,共同探讨中医药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及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方式。

中医药遭遇三大瓶颈

中医药遭遇三大瓶颈

中医药遭遇三大瓶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本报记者陶海青编者按:中国一直在力促中医药“走出去”。

两年前,中国14部门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中国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起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

但现在看来,这一目标依然遥远。

目前,韩国和日本占据世界中草药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他们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另外,中国还没有一种中药进入欧美国家临床。

种种迹象折射出中医药“走出去”举步维艰,其国际化之路漫长而曲折。

据资料显示,中医针灸曾在全球掀起几次热潮。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针对中医针灸立法,从法律上确认中医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些国家把针灸列入大学教育课程,保险机构和基金会也开始为针灸提供临床研究基金。

“针灸是中医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是敲门砖,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良好开始。

但针灸仅仅只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医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依然是一个难题。

当今世界是大数据时代,医生要认真参与研究和临床试验,把大数据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传统的中医药领域,实现中医药走出国门的突破性发展。

”这是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童培建在11月21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九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上说的一番话。

瓶颈之一:难以量化自古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可见药的剂量对于中药临床疗效是何其重要。

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也就没有一定的效。

对量的运控能力,是衡量一个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

可见,“量化”对于一套思维体系、一门学科的应用与发展至关重要。

和西药相比,中医药量化研究一直是一个巨大难题。

河南省中医院博士生导师孙永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西医的结论是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出的。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民族民间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在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问题。

下面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民族民间中医药的忽视。

由于现代医学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人们普遍认为西药和西医更加可靠和有效,对于民族民间中医药产生了怀疑态度。

这种认知误区不仅影响了大众对中医药的认可,也对中医师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难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民族民间中医药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独特价值和疗效。

其次,传统经典文献的理论体系庞杂繁琐,对传承者的要求高。

民族民间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主要依托于传统的经典文献,这些文献内容繁多,理论体系庞杂。

要想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临床操作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术基础的培养,提高传承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再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对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中医药的需求减少,对于自然疗法和传统治疗的重视程度下降。

此外,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转变,也使得一些传统中草药和疗法难以获取和运用。

针对这些难题,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度,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保存优良的草药资源,确保民族民间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现代医学体系与传统中医药体系的融合与创新也是一个困难问题。

现代医学注重科学和证据,而传统中医药则依托于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的结合,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并充分发挥传统中医理论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传承者的学术水平、加强对中医药的推广和保护优良资源、探索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的结合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一)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一)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一)【关键词】中医药特色中医教育医院管理模式传承与发展困境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根基不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

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30万中医人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1]。

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

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医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中,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文(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

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难以培养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功夫更无从谈起。

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 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特色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众多医家临床实践的积累。

中医药历来重视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

中医面临的四大困境是什么?

中医面临的四大困境是什么?

中医面临的四大困境是什么?如果作为一个中医不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中医面临的困境,就不会找到中医的出路。

下面我就讲一下中医面临的四大困境。

困境之一是继承难!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理论不断完善,防病治病的经验也是日渐丰富的,全面继承历代优秀的中医理论和经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但是由于年代跨度比较大,医学流派又很多,文化变迁大,文献浩如烟海,由于每个人的继承能力有限,又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中掌握如此众多的中医知识,因此中医继承工作异常艰难,所以说继承难成为当代中医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第二个困境是发展难!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基础,但是数千年来所有中医都是从相同的经典著作开始,重复着基本相同的继承方式,等到了相当的年纪才能够用好先前医家的思想经验,结果是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以至于一生也学不完、用不好,继承都继承不了,哪儿还有精力去发展?继承难挤掉了用于发展中医的时间,所以说中医学体系自从创立,一直都是在缓慢的发展,因此发展难成为了当代中医面临的又一个主要困境。

老是重复着相同的模式,中医整体水平的发展很慢,近百年来可以说中医在理论上确实是没有什么新的创新。

第三个困境是成为名医难!成为名医不但需要熟读中医经典和历代医家积累的汗牛充栋的医学文献,而且还必须经历过漫长刻苦认真的临床锻炼,从坐冷板凳开始到成为大家公认的名医,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

因此如何缩短成为名医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成长为名医难是我们当代中医面临的第三个困境。

第四个困境就是生存难!疗效是任何医学体系生存的根本,任何时候每个中医个体都存在生存竞争,技术水平高,临床疗效好,那么他的生存状况就好。

在西医没有传到中国之前,整个中国只有传统医学,所以说中医的生存可以说是一种无竞争生存,比较容易,它垄断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健,所以说它生存的比较容易。

而在西医伴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中医则伴随着中国文化的衰弱,其生存的土壤变得日益贫瘠,西医日新月异的进展带来治疗效果的提高,不但争夺了中医赖以生存的患者,其简明易学的特点也动摇了人们学习古奥难懂的中医的热情。

真正的中医这么少,为什么还不能放开民间中医!

真正的中医这么少,为什么还不能放开民间中医!

真正的中医这么少,为什么还不能放开民间中医!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在民国初年,中国人口有4亿,中医人数为80万人,平均500人一个中医;刚解放时,中国人口有5亿,中医人数为50万人,平均1000人一个中医;现在中国人口有14亿,名义上有30万人,其实真正能够开处方的只有3万人,平均40000人一个中医,即使把那些伪中医算进去,平均也只有4000人一个中医。

由此可见,现在中国的中医太少了,好中医更是寥若晨星。

既然中医这么少,为什么不能够开放民间中医呢?主流的科学界禁止民间中医行医,主要是觉得中医不科学,如果全面禁止中医,遭到的反对太大,于是就先限缩一部分,拿民间中医开刀。

要知道,当年毛泽东为了解决民间和基层的医疗问题,大力发展“赤脚医生”,当时中医人数井喷,一批西医也通过“西学中”加入到了中医的行列。

据初步统计,改革开放初期,民间中医人数已经达百万。

为了限制这些民间中医,主流的科学界就制定了《执业医师法》,直接把民间中医打成“非法行医”,从此民间中医人数急剧减少,到了现在,根据广东参加《民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的人数估计,目前全国民间中医人数只剩下30万,比《执业医师法》实行前整整少了七八十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反中医的主流科学界的目的达到了,中医人数少了,中医院少了,中医水平越来越差了,中医在中国已经接近了灭亡。

民间中医历来就是中医的主要传承的载体,消灭了民间中医,就把中医传承的路子打断了。

事实告诉我们,由于民间中医生存环境恶劣,动不动就被罚款、查抄、关门,甚至还以“非法行医”、“非法制药”的名义关进去,民间学中医的人数少得可怜,就连很多传承了几代、甚至十几代的中医人的子女也开始抛弃了中医,改行做了其它。

是啊,就中国民间中医这种社会地位,收入的可怜,谁还愿意学中医啊!没有人传承,大量民间医术、偏方、技法被老的传承人带进棺材,给中医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中医真的不科学吗?当然不是,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这个规律在中医学中说得很清楚,“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统一物质聚散的规律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体现在阴阳学说当中,就是统一物质(气)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

中医药文化传承面临哪些困境

中医药文化传承面临哪些困境

中医药文化传承面临哪些困境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不足在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医学的广泛传播和影响,许多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相对较少。

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西医的治疗方式,认为其见效快、科学依据明确。

对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很多人觉得晦涩难懂,甚至认为是迷信。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中医药在民众中的接受度不高,影响了其传承和发展。

此外,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中医药的旗号,夸大宣传一些所谓的“神药”“秘方”,使得民众对中医药产生了误解和质疑。

这不仅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也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任。

二、中医药人才短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

然而,当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难以胜任临床工作。

其次,由于中医药学习的难度较大,需要背诵大量的经典方剂和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积累经验,这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此外,中医药行业的待遇相对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三、中医药科研创新不足科研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中医药的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一方面,中医药的科研方法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科学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不足也是制约中医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这使得很多研究项目难以开展。

同时,中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四、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医药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如经典方剂、中药材种植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