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二
教育活动教学案例评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活动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活动教学质量,本案例选取了一堂小学低年级的“环保教育”活动课进行评析。
该节课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活动目标(1)了解环保知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掌握简单的环保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2. 活动内容(1)观看环保视频,了解环保知识。
(2)分组讨论,分享环保经验。
(3)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总结活动成果,反思自身环保行为。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环保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观看视频:学生观看环保视频,了解环保知识,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准备。
(3)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环保问题,如“如何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如何节约用水”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环保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成果,反思自身环保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三、案例评析1. 案例优点(1)活动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
教师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提高环保素养。
(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通过总结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环保行为,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2. 案例不足(1)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活动内容较多,导致部分活动时间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动物卫生执法案例评析_二_无证兴办动物屠宰加工厂被处罚的行政复议案
动物卫生执法案例评析(二)案情简介2008年7月3日,某旗两名投资人为规避税费,以下岗职工尹某的名义承包经营了该旗的“原野肉食品厂”。
在未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情况下开始收购活羊准备进行屠宰加工活动。
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告知尹某:在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后方可经营。
8月11日,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再次到“原野肉食品厂”检查时发现该厂正在进行屠宰加工活动。
于是当场制作了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尹某阅后签字。
中午,执法人员制作了询问笔录,对尹某的违法事实予以进一步确认,尹某阅后签字。
8月14日,旗动物卫生监督所给尹某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8月18日旗动物卫生监督所以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兴办动物屠宰加工场所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条第(一)项规定,对尹某作出罚款人民币3 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及时将有关文书送达了尹某。
尹某不服,于8月19日向该旗农牧业局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请求撤销旗动物卫生监督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经审查后,旗农牧业局受理了申请人尹某的行政复议申请,并向被申请人旗动物卫生监督所发出了提出答复通知书。
8月21日,旗动物卫生监督所在收到旗农牧业局的提出答复通知书和尹某的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后进行了答辩。
8月25日,旗农牧业局对该行政复议案件审查后做出行政复议决定:一、维持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二、责令被申请人依照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为申请人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相关手续。
分析本案是一起行政管理相对人因不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兴办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而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本案申请人尹某与被申请人旗动物卫生监督所均是适格主体,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
师德师风案例及评析
师德师风案例及评析案例一:王某老师泄露学生考试内容在某高中教学过程中,王某老师因为与学生关系较好,并且参与了学校的考务工作,得知了即将举行的期中考试的试题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王某不顾职业操守,将试题内容泄露给了部分学生。
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
首先,泄露试题内容严重损害了诚信原则。
学生们本应通过自主研究和努力获取知识,而王某的行为直接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王某的行为也造成了对其他教师的不公平竞争。
其他教师在不了解试题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备课和教学,而王某已经事先知道了试题内容,明显具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正因为王某老师的不良行为,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扰乱,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性思维,不再注重自主研究。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同时,泄露试题内容的行为也间接暗示了学生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成绩,加深了学生对于违规、作弊行为的误解和认同。
案例二:李某老师对学生不当言行纵容和纠正李某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任由部分学生进行不当言行,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纠正和规范。
例如,有学生在课堂上嘲笑同学并对同学进行了不适宜的语言攻击,李某老师听到后并没有及时制止和批评这种言行。
这种放任的行为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李某老师的不作为导致了学生对于正确言行的认同变得模糊,进而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不友善和攻击性行为。
这种不当的言行纵容和纠正不当,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对整个班级的和谐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
案例三:张某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中态度恶劣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的重要环节。
然而,张某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经常态度恶劣,言辞激烈,缺乏耐心和理解。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互相尊重和理解的过程。
虽然家长在情绪上可能会有些波动,但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应该保持冷静,并用平和的语气和他们进行交流。
而张某老师的态度恶劣,容易导致家长情绪失控,进而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案例评析二
案例评析二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第六册《惊弓之鸟》第一课时评析教师:张向华(北京朝阳区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张健(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中学高级)刘玉凤(北京市朝阳区语文教研员,小学高级)魏娟娟(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小学高级)【评析文本】准确把握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张向华《惊弓之鸟》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课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断定不用放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使大雁掉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振翅上窜,以至箭伤复发,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点儿风吹草动就惊恐不安。
为了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紧扣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注重研读学生。
研读教材的途径主要通过教材单元提示、课后的练习题以及这篇文章的题材。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围绕怎样思考问题开展的,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方法。
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有两个要求:第一道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道题是讨论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课后的练习提示我们教学的重点在于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特别是更羸这个人物;感受、学习更羸遇见问题时结合经验进行观察、分析的缜密思维方式。
更羸进行准确判断的依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懂最后一段词句,对我们解密更羸的思维过程起到决定作用,这也正是课标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即侧重考察学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策略上就设计了对最后一段的词句的品读、概括,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了更羸的观察敏锐,经验丰富和分析清晰,判断准确。
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个成语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感受人物的智慧,还要知道成语的含义,并能尝试使用。
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情是我们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营销环境案例分析案例之二
[案例分析]
1. 肯德基公司70年代为什么会在香港全军 覆没?80年代该公司为什么又能取得辉煌 的成绩?
[简要评析]
1、鸡的口味和价格不符合香港市场的消费习 惯和消费水平。 2、在店内是通常不设座的方式不符合香港市 场的就餐习惯。 3、在世界其他地方行得通的广告词“好味到 舔手指”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不容易被接受。 舔手指被视为肮脏的行为,味道再好也不会 去舔手指。人们对这种广告起了反感。
本案例中,肯德基公司在70年代因为忽视 了香港的社会文化环境,忽视了中国人固 有的文化观念,忽视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和购买行为特点,导致其产品在香港市场 全军覆没。
80年代,肯德基公司总结上次开拓市场的经验, 吸取上次的失败教训,着重了对市场营销环境的 研究,采取了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因此取得 了辉煌的成绩。 肯德基在香港市场上的沉浮记深刻地说明了:市 场犹如一匹烈马,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驾驭它。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并非企业自身独立的活动, 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各种环境 的变化决定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必须 关注、监测和预测其周围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 化,并善于分析和识别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的主 要市场机会和威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对策, 使其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2、彭尼公司应采取什么措施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 50年代,彭尼公司的推销员威廉· 巴顿给董事会写了一份 备忘录,批评公司那种面对已变化了的市场环境,不 作任何反应的顽固、保守的作法。 该备忘录引起了公司的极大关注并开始着手改革: (1)赊销。1958年9月,彭尼公司开始进行赊销的可行 性试金,到1962年,彭尼公司的所有商店都提供赊销 服务,赊销的比重1964年占28%、1966年占35%、 1973年达到38%。(2)经营品种多样化。除了经营 传统的非耐用品之外,开始仿照西尔斯公司也经营家 电、家具、汽车等耐用品。 (3)向大都市扩展。由于舍不得离开小城镇,公司的 发展受到了阻碍,竞争力受到影响,因此公司决定向 大都市扩展,树立现代企业形象。
案例2食品包装案例分析
食品包装案例分析包装,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外壳,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包装往往会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更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食品包装安全的问题已日益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食品包装安全已成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对食品安全进行相关的分析。
案例一:废光盘制成毒奶瓶废光盘制成毒奶瓶2006年4月2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现代小商品市场发现劣质婴儿奶瓶,有害化学物质“酚”含量超国家标准近两倍。
酚在遇热、盛放酸性食物或饮料时,很容易析出,孩子喝下后很难排出体外,会破坏肝、肾细胞,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功能。
后经调查,毒奶品是浙江省慈溪市一些塑料加工厂将废气光盘粉碎后用硫酸进行漂白成“回料”,卖至义乌一些“奶瓶厂”用来声场婴儿奶瓶。
评析: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来看,我国的奶瓶几乎没有什么合格的,那些所谓不是毒奶瓶的奶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奶瓶上的彩色标签会释放重金属元素危害到儿童健康,这些在花花绿绿的奶瓶在欧洲国家都是禁止生产的,他们更提倡使用玻璃奶瓶。
婴幼儿食品用品市场的混乱现象无不在提醒我们,要尽早立法通过婴幼儿食品用品国家安全标准,让我们的下一代免受毒害。
小常识:如何正确选购婴儿奶瓶(1)要选择信誉度高的品牌(2)选择玻璃瓶的奶瓶更安全(3)尽量不要购买颜色好看的奶瓶,里面会有许多化学成分,对儿童的身体不利案例二:雀巢液态奶深陷包装污染被召回全球著名食品和饮料公司瑞士雀巢食品集团,在欧洲四国同时召回一批共3系列的婴儿液态牛奶,原因是牛奶在制造过程中被包装盒油墨中的化学物质丙基噻吨酮(ITX)污染。
至于为何发生包装盒油墨污染牛奶的情况,雀巢将牛奶受污归咎于多年的合作商——瑞典利乐包装。
评析:要对包装的原材料从源头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管理。
含有ITX的UV印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印刷技术,目前广泛应用在各种食品企业中。
教育师德案例及评析
教育师德案例及评析
案例1:教师违背师德,挪用公款购买奢侈品
市中学的一名教师A,担任年级主任多年,素有良好的教学和管理口碑。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A教师私自挪用学校资金,购买了大量奢侈品,如名牌包、高档数码设备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法,而且背离了教师师德。
评析:
教师应该具备廉洁自律的品质,绝对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尤
其是在支配公共资源和资金时,应该本着公正、公平和节俭的原则处理。
教师师德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时刻自勉不忘本心,恪
守教育职业道德的底线。
案例2: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市小学的一名教师B,致力于教育事业多年,热爱教学工作,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
他在教学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他善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经常组织课外辅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析:
该案例中,教师B充分展现了教师师德的高尚品质。
他以实际行动践
行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他善于耐
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他的积极态度和激励性的教育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师德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教师应
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积极回应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付出和奉献,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结:。
行政处罚案例评析
行政处罚案例评析行政处罚是指国家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主体,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作出的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案例评析是对具体的行政处罚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和公正性。
下面列举了十个行政处罚案例,并进行评析。
1. 案例一:某公司未按规定及时缴纳税费被处以罚款。
评析:该案例反映出该公司存在逃税行为,违反了税收法规。
行政处罚的罚款措施可以有效打击逃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2. 案例二:某餐馆存在卫生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
评析:该案例揭示了餐饮行业卫生管理不善的问题。
行政处罚的停业整顿措施可以迫使餐馆改正违规行为,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3. 案例三:某驾驶员酒后驾驶被吊销驾驶证。
评析:该案例涉及到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
行政处罚的吊销驾驶证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酒驾行为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秩序。
4. 案例四:某企业未按规定排放污水被处以罚款。
评析:该案例反映出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罚款措施可以约束企业排放污染物,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5. 案例五:某医疗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被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
评析:该案例揭示了医疗机构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罚款和停业整顿措施可以保护患者的权益,维护医疗行业的公信力。
6. 案例六:某建筑工地存在未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的问题被处以罚款。
评析:该案例涉及到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问题。
行政处罚的罚款措施可以督促建筑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7. 案例七:某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被处以罚款。
评析:该案例反映出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
行政处罚的罚款措施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8. 案例八:某网络公司未经许可擅自收集个人信息被处以罚款。
评析:该案例涉及到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行政处罚的罚款措施可以规范网络公司的行为,保护个人隐私权。
9. 案例九:某旅行社存在欺诈行为被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
教学案例分析 (2)
教学案例分析1. 简介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教学案例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案例背景教学案例的背景是某中学的一堂语文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红楼梦》中的章回概括。
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3.1 学生反应在这堂课上,学生对案例的反应非常积极。
他们通过案例中所提到的具体片段和对话,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的情节和角色。
案例的引导下,学生表现出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
3.2 教师角色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他们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和整个课堂内容。
3.3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用逻辑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学生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4. 案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4.1 案例的有效性教学案例在这节语文课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案例内容,并从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2 案例的局限性虽然教学案例在这节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时间限制:案例分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所偏差。
•案例的质量:教师选择的案例质量和适用性会影响案例的效果。
医疗纠纷典型案例评析
医疗纠纷典型案例评析一、案例一:拔错牙的乌龙事件。
(一)事件经过。
(二)评析。
1. 医生的过错。
这医生啊,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严格遵守医疗操作中的核对制度。
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得仔细核对商品名称和价格一样,医生拔牙前必须要反复确认是患者指定且确实需要拔除的牙齿。
这一疏忽,直接导致了老王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还损失了一颗好牙。
在医疗行业,这种马虎大意是绝对不允许的。
每一个医疗操作都关乎患者的健康和权益,哪怕是看似简单的拔牙。
2. 患者的权益。
老王那是完全有理由愤怒的。
他的身体权和健康权受到了侵害。
他有权要求诊所对他进行赔偿,不仅要赔偿他拔牙的费用,还得包括后续可能需要的修复那颗好牙的费用,以及他因为这次拔错牙所遭受的精神损失。
比如说,他可能因为这事儿好几天吃不下饭,精神压力大,晚上都睡不好觉,这些都得算进去。
3. 解决方案。
诊所首先应该诚恳地向老王道歉,这是最基本的态度。
然后呢,承担老王所有相关的医疗费用,包括后续修复牙齿的费用估计。
对于精神损失方面,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老王所受伤害的程度,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比如说,给老王几千元的精神抚慰金,同时诊所也应该对涉事医生进行内部的处罚和再培训,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案例二:手术后的纱布遗留。
(一)事件经过。
有位女士,叫李姐,做了个腹部手术。
手术做完后,李姐就总觉得肚子不舒服,伤口也老是隐隐作痛,愈合得特别慢。
她就跟医生反映,医生一开始还以为是正常的术后反应,就给她开了些止痛药,让她再观察观察。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李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都开始发烧了。
这时候医生才重视起来,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竟然是一块手术纱布遗留在她的肚子里了!这可把李姐吓得不轻,本来是想通过手术解决身体问题的,这下可好,又添了个大麻烦。
(二)评析。
1. 医生的过错。
这可是严重的医疗事故啊。
手术结束时,医护人员有严格的清点器械和纱布等医疗用品的制度。
这块纱布遗留在患者体内,说明手术团队在手术结束后的清点环节出现了严重的漏洞。
公路养护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评析
公路养护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评析摘要:一、引言二、公路养护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介绍1.事故案例一2.事故案例二3.事故案例三三、事故原因分析1.人员因素2.设备因素3.管理因素四、安全生产措施及建议1.加强人员培训2.提高设备性能3.完善管理制度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公路养护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评析旨在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研究,总结事故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公路养护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本文将对多个公路养护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事故背后的原因,为公路养护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公路养护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介绍1.事故案例一某地区一辆养护作业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与一辆违章驶入养护作业区的轿车发生碰撞,造成轿车驾驶员及乘客死亡,养护作业车辆驾驶员及乘客受伤。
2.事故案例二另一地区,一辆养护作业车辆在进行路面作业时,因设备故障,车辆突然失控,撞向路边,造成车内两名工作人员死亡,一名工作人员受伤。
3.事故案例三在某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一名养护工人在进行路面坑槽修补作业时,被突然坍塌的坑槽埋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1.人员因素(1)事故案例一:轿车驾驶员违章驾驶,未遵守养护作业区交通管制规定,驶入养护作业区,导致事故发生。
(2)事故案例二:养护作业车辆驾驶员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车辆失控。
(3)事故案例三:养护工人安全意识不足,对安全风险预判不够,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2.设备因素(1)事故案例一:养护作业车辆性能不足,无法及时避免事故发生。
(2)事故案例二:养护作业车辆设备故障,未能正常工作,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因素(1)事故案例一:养护作业区交通管制不力,未能有效阻止违章车辆进入。
(2)事故案例二:养护单位对设备检查、维护不到位,设备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3)事故案例三:养护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养护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指导不足。
四、安全生产措施及建议1.加强人员培训(1)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法规。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案例一:非法营运客运车辆案2019年8月,某市公安交警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公司的一辆客运车辆存在非法营运行为。
经过调查,该车辆确实存在非法营运行为,且该公司还存在其他车辆非法营运的情况。
公安交警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停止非法营运行为。
评析:该案例中,公安交警部门依据群众举报,及时开展调查并取证,对非法营运行为进行了打击,维护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利益。
同时,该案例也体现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起到了警示作用。
案例二:超载运输案2018年10月,某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对一辆货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车辆存在超载行为。
经过检查,该车辆超载率达到了50%以上,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运输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该车辆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评析:该案例中,交通运输部门对超载行为进行了及时发现和打击,维护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利益。
同时,该案例也体现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起到了警示作用。
案例三:非法改装摩托车案2017年5月,某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巡逻中发现一辆摩托车存在非法改装行为,该车辆的排气管被改装成了高噪音的赛车排气管,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环境。
公安交警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该车辆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评析:该案例中,公安交警部门对非法改装行为进行了及时发现和打击,维护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环境。
同时,该案例也体现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起到了警示作用。
管理案例及评析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
管理案例及评析2: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管理案例及评析2: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新的学期开始了,以到了幼儿园一年一度分班的时候。
每年,园领导总要为分班的事开好几次会,仔细研究调整,但分班后,还是有许多老师不满意。
不是因为双方合作不好,就是因为有个别老师工作不尽力、不负责任、不服从班长管理。
今年,园长采取了一个新的分班办法:就是由园领导考虑权衡后,选出各班的班长,再由班长自己挑选本班的老师。
这样一来,有几位老师坐不住了。
她们有的是原来工作不认真、班长不好管的,有的是与同事不好相处的,班长们都不愿选她们。
最后,出现了她们没班可以去、班里也缺人手的情况。
于是,园长开始分别找这几位老师谈话。
让她们总结一下自己原来的工作,帮她们分析自己落选的原因,使几位老师明向了自己的缺点。
慢慢地,这几位老师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她们向园长保证:如果班长选用她们。
她们一定认真工作,与其他老师好好配合。
之后,园长再次召开厂班长会,做班长们的工作。
希望班长们从全园的教养工作出发,给这几位老师一次机会,先试用半学期,如果再干不好,下学期就请她们离班下岗。
这次的分班改革后,各班的工作情况都有了改观。
不仅增强了班里老师之问的集体凝聚力,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使原来工作态度不好的几位老师也逐渐改掉了白己的缺点。
分析与思考该案例讲述的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项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竞争上岗,分层聘用。
从配班制度本身来看,这是对以往园领导独断配班岗位的做法的一种革新。
在新时期,大力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下,给予教师自主选择权,采用分层聘用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既给广大教师以紧迫感,又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竞争上岗;无论走对已经上岗的教师还是对目前暂处于无岗状态的教师来说,都是有效地促进其全心投入工作的重要手段。
而且,这种逐层聘用上岗的方式,使各位老师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协调,对于团结合作地开展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
案例编写周卫群评析罗佩珍附赠材料:怎么写章程章程一、章程的概念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法规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
幼儿园日常教育案例评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幼儿园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该园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培养。
本案例选取的是该园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一次教育案例。
二、案例描述某日上午,小班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间,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跳绳游戏。
活动开始后,幼儿们积极参与,但部分幼儿在跳绳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以下为具体案例描述:1. 小明(化名)在跳绳过程中,总是跳不过去,急得眼泪汪汪,其他小朋友纷纷围观。
2. 小红(化名)在跳绳过程中,动作不规范,跳绳总是绊到自己的脚,导致跳绳失败。
3. 小丽(化名)在跳绳过程中,总是用力过猛,导致绳子跳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引起其他小朋友的不满。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中幼儿在跳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情绪不稳定、同伴关系紧张等。
2. 教师在组织跳绳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幼儿的指导不够具体,导致部分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
3. 教师在处理幼儿情绪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导致幼儿的情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四、教育建议1.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分层指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幼儿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任务。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问题。
在案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小明的情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
(2)对小红和小丽的问题,教师可以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
(3)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尝试。
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跳绳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评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越来越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一堂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例,对教育活动进行评析,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活动名称:《动物世界大冒险》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世界的欲望;2.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1. 动物图片、视频、故事书等;2. 纸、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3.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动物世界场景。
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并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 探索: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动物图片、视频、故事书等资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动物世界。
3. 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探索到的动物知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手工制作: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案例评析1. 教育目标的达成本节课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世界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从活动过程来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故事等,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动物世界。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基本达成。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等。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动物世界场景,使幼儿身临其境,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幼儿在互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劳动仲裁案例评析
劳动仲裁案例评析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公正、公平地仲裁,保护劳动双方的合法权益。
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评析劳动仲裁的重要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以及合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
案例一:工资拖欠纠纷李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但公司突然遭遇经营困难,导致员工工资拖欠。
李先生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评析:工资拖欠是劳动关系中常见的争议之一。
对于李先生的情况,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必须按时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并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机构会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仲裁将成为解决工资拖欠纠纷的重要途径。
案例二:解雇争议王女士在一家外企工作多年,因个人觉得与领导出现矛盾而被解雇。
王女士认为解雇行为违反了劳动法规定,便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工作岗位和经济补偿。
评析:解雇纠纷常常涉及到劳动法规定的解雇程序和解雇原因的合理性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王女士认为解雇违反了劳动法规定,因此她有权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要求恢复工作岗位。
劳动仲裁机构会就解雇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根据相关法律判断是否需要给予经济补偿。
这个案例突出了劳动仲裁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合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在劳动关系中,各种争议难免出现,为了合理解决劳动争议,以下几个方法可以被采用:1.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尽量达成一致,找出共同的解决方案,并签订书面协议。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节省时间和成本。
2. 仲裁机构介入:如果协商无果,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机构将根据相关法律和证据进行公正的判断,并做出裁决。
双方需遵守仲裁结果,确保公正性和合法性。
3. 法律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选择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这需要双方律师的参与,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判断争议的合理性,并做出裁决。
家校合作教育金典案例评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某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对家校合作教育进行评析。
案例背景:某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该校在实施家校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家校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案例实施过程1.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1)成立家校合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家校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家校合作工作。
(2)设立家校合作办公室。
学校设立家校合作办公室,负责处理家校合作日常事务,包括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动(1)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解答家长疑问,促进家校沟通。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学校设立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3)组织亲子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亲子游等,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实施家访制度。
学校实行班主任家访制度,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宣传学校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
3. 加强家校沟通渠道建设(1)建立家校微信群。
学校建立家校微信群,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与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交流。
(2)开通家校热线。
学校开通家校热线,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向学校反映问题,学校及时给予解答和处理。
(3)设立家长信箱。
学校设立家长信箱,方便家长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案例评析1. 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校通过成立家校合作领导小组、设立家校合作办公室等措施,确保家校合作工作有序开展。
2. 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家校合作形式,增强了家校合作实效。
该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组织亲子活动等,使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工作,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小学教育案例评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小画家》是一节小学美术课,授课教师为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位美术老师。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内容(1)观察生活,发现美。
(2)学习绘画技巧,创作画作。
(3)展示作品,分享心得。
二、案例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这幅画美在哪里?你们知道画中的事物都是如何画出来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过程(1)观察生活,发现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美景,如花草树木、建筑物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绘画技巧,创作画作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尝试创作自己的画作。
(3)展示作品,分享心得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案例评析1.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生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了绘画能力;在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在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得到了培养。
2. 教学方法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法:在展示作品、分享心得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3. 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表示满意,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评析一案例名称: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穷人》(第二课时)评析教师:李雪(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小学高级)甄雯(北京市朝阳区安贞二小,小学高级)李晨光(北京市朝阳区安贞二小,小学高级)李东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小学高级)【评析文本】穷人不穷,有爱就有家——评杨晓红老师《穷人》一课李东斌: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参加《穷人》评课交流的老师有:北京市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白家庄小学李雪老师;朝阳区骨干教师,安贞二小高级教师甄雯、李晨光老师;我也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教师李东斌、北京市骨干、兼职教研员。
能和全国的老师们一起交流观课感受,我们倍感荣幸,下面就请大家各抒己见。
甄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文章记叙了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穷苦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宁可吃苦受累,也要收养死去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小说反映了穷人身上那种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叙述,先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上起着风暴的一个晚上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再写桑娜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主动把两个孤儿抱回家;最后写渔夫在海里九死一生,平安回到了家,得知西蒙的死讯,也同样做出了收养两个孤儿的决定。
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故事情节的展开也略显平铺直叙,但读后却很能打动人心,究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深刻而独到的环境描写,细腻而生动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语言、神态描写。
这些地方看似寻常,却很值得推敲琢磨。
听了杨晓红老师《穷人》一课的教学,感觉她在文本的截取、重点词语的品读、续写的训练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思考与设计,使这个故事内涵中人性的光辉闪耀在每一名学生眼前,无论是对比两个穷人家庭的幸与不幸,还是引导学生揣摩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矛盾复杂的心理,都紧扣文本的核心,让学生感受到穷人不穷,穷人心灵中折射出的爱是多么富有光彩!一、重组文本内容,直指文本核心课堂初始,杨老师打破常规教法,直接截取课文两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一处是桑娜家的描写,一处是西蒙家的描写。
一开课就提问:课文讲述了两个家庭,默读课文 1 、 2 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边读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学生分别从“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这些语句感受到生活虽然艰难贫苦,但是女主人公桑娜勤劳能干,她爱孩子们、爱自己的丈夫,她的家是温暖的、温馨的。
此时的课堂,学生通过朗读,仿佛也走进了桑娜那间点燃着炉火的简陋小屋,看着她的五个孩子香甜的睡着……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穷人的家,西蒙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着刚才的方法自己来批批划划。
”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感受到西蒙的家因为失去了男主人陷入了生存的绝境,特别是西蒙因为疾病在潮湿、阴暗、寒冷的小屋里死去时,感受到一种压抑,不禁要为西蒙那两个可怜的孤儿担心了。
两个穷人家庭的对比通过教师教学环节的逐层深入叩击着学生的心灵,为后文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做了充分的铺陈。
李晨光:甄老师谈到的问题,我也有同感。
杨晓红老师的设计问题简洁 , 脉络清楚。
她以“这是一个怎样的家?” 引导学生分别走入桑娜和西蒙的家,切实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阅读实践的机会。
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桑娜和渔夫一天从早忙到晚也才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个家已经够贫困的了,可是通过对比,邻居西蒙的生活更是不堪,阴冷的房屋死气沉沉。
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西蒙死后那触目惊心的画面,把托尔斯泰对西蒙看似寻常的描写,精雕细琢。
进而去体会贫穷的桑娜和渔夫富有的内心世界。
李雪:的确如此,学生围绕“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这一问题,不仅从吃的食物、孩子们的穿着、桑娜和渔夫的劳动等等,读出了这一家人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辛。
更从散落在文中“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等语句读出了这一家人生活得温暖、舒适、幸福。
从而感受到了作家传达出的:在贫穷的物质条件之下,穷人身上深藏着的勤劳品质,深藏着一家人之间暖暖的爱、深深的情,深藏着贫穷隔不断维系这一家人生存的纽带,深藏着的贫穷没有使这一家人失去生活的动力。
杨老师执教的这一教学环节非常简洁,只提了一个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课堂上反映出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成功,他们的每一个批注、每一次发言都得言、得意后的流淌,是内心产生的丝丝涟漪,淡淡的情愫。
走进西蒙的家,从细节描写处感受母亲对生命的不舍,对孩子的挂念。
西蒙的家相比桑娜的家,没有了温馨、舒适、幸福,换之而来的是潮湿、阴冷,西蒙的惨死更使这个家笼罩在悲凉和凄惨之中。
六年级的学生很快提取了文中的这些信息,在此基础上杨老师顺学而导,抓住了文中对西蒙的惨死、西蒙旁边两个可爱孩子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读出了西蒙作为一名母亲在贫穷的境遇下面对死神的无奈,对生命的不舍,对孩子的爱。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你看,学生随着列夫·托尔斯泰寥寥数笔的描写,读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凄惨,读出了人间难以割舍的爱。
这其中蕴含的种种情愫冲击着孩子们的心房,教师适时地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尽情的宣泄,感受其家的凄凉境地和人性的美好。
李东斌:杨晓红老师的这节《穷人》教学设计的确精妙,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位教师。
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在于: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文本特点展开教学,环节设计循“学情”渐进,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随着对人物认识的深化逐渐提升。
在初读课文后,杨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词句对比理解后,感受到桑娜的勤劳,她的家中充满着爱。
学生形成了对安娜一家“虽然贫穷却很温暖”的认同感。
甄雯:本课可圈可点的第二处是着力品味词语,走进人物心灵。
在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中,学生能抓住 7 个省略号所描述的“忐忑不安”一词,首先,杨老师让学生从“忐忑不安”一词的字形上观察,“一颗心七上八下,难以安定,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咱们的汉字是有感情的啊!”其次,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忐忑不安中都包含着什么情感”的引导下,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李雪: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描写是全文的重点,杨老师没有大段的讲解,而是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走进桑娜复杂、矛盾的心里,引领着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触碰文本,用灵动的心感受着文字间渗出的朴实、纯美的情感。
( 1 )抓住汉字字形与字义紧密联系的特点,从“忐忑”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感悟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 2 )引导学生通过研读 9—11 自然段,从省略号巧妙的运用中感受桑娜忐忑的心理活动,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斗争,激烈的碰撞。
使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抱养两个孩子决心的复杂心理活动呼之而出,跃然纸上。
( 3 )辨别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感受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担心丈夫抱养两个孩子的态度,走入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从对“自作自受”词语的研读,发现桑娜的善良、敢于担当和勇气。
从桑娜因抱养两个孩子为贫穷的家庭状况而雪上加霜的忐忑和恐惧,发现了桑娜对丈夫的爱,对家的爱,对孤儿的同情;从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碰撞中,产生对桑娜的崇敬;从桑娜不因“家穷”而穷,却因对丈夫的爱、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而富有,唤起孩子心底蕴涵的美好情感。
甄雯:我非常同意李雪老师的看法。
桑娜的“怕”,是怕丈夫今后要承担难以承受的生活重压;桑娜的“宁可”,是宁可渔夫回来揍她一顿也下定了收养这两个孤儿的决心……在桑娜矛盾复杂、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中,教师再次抛出了问题:“自作自受是什么意思?这个看似贬义的词语用来说自己,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从“自作自受”一词的本意出发,感悟到词语中含有的决心,让学生有了这样的发言“桑娜敢于承担后果,她善良,桑娜是个有勇气的人”。
学生明白了,桑娜不是怕,她对丈夫的体贴是一种爱;桑娜不后悔,她宁可挨打也要让邻居的两个孩子活下去,她对孤儿的无私付出更是一种大爱!同样,在体会“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熬”字,此时,这一对可亲可敬、充满人性光辉的穷苦夫妻是那样高大的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这两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源于他们的人性之爱!李晨光:宋·陆九渊《读书》中有这样两句:“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这是作者的读书心得,是说读书要静,不能慌里慌张,要讲涵泳,读后才能饶有兴味。
开掘关键词语,说中悟情,读中悟情“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
语文的人文性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找准关键词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可以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
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 , 感人至深。
针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杨老师引导学生以“忐忑不安”为切入点,以标点符号,重点语句为抓手,细细品读。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喷发,体味到桑娜矛盾、犹豫、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桑娜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爱心,进而配乐动情地朗读。
针对渔夫的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开掘最能体现渔夫品质的关键词 ------ “熬”,通过选字义的方式学生体会到尽管生活已经很拮据的渔夫做好了收养两个孤儿的一切心理准备,他决定,并勇敢地去承受更多的痛苦,即便生活再艰难,也要养活这七个孩子。
每一个学生、听课的老师都感受到穷人那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
本节课杨老师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心里活动的描写作为重点品读对象,通过让学生用感情来朗读 , 用思维去想象感悟人物的内心 , 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李雪:本课的第三个特点是强化写作方法指导,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呈现“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 5 、 6 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人生的上升期,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形成能力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储备,情感需要不断的丰厚,学习能力需要不断的提升。
本节课杨老师引导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掌握着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杨老师在帮助学生读懂了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段落乃至整篇课文的意思时,还注重了写作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