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了解和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通过双向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英语语言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中西方文化元素,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双向导入:一、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蕴含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作为教学材料。

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可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句式和表达习惯的异同,培养对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西方文化的讨论和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文化差异,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展示演讲等,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感受文化氛围,增进语言及文化认知。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生活习俗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信息。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悬挂文化海报、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中西方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和文化知识,感受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四、评价方式的改革在评价方式的改革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中西方文化相关的测试题目,如文化常识测试、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等,用以考核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考试中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励学生对文化的深入探索。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杨玲摘要:对于教育来说,学习的迁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校内外的各种情境中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充分发挥迁移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使学生掌握这一门学习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教学迁移学习具有迁移性,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教学中,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影响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叫做“迁移”。

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与能力,使之产生正的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什么叫“迁移”“迁移”(transfer),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某些经验和学习的结果,对以后进行的其他学习产生的影响。

因而,英语学习中的迁移可以是指先前的英语知识对后续的英语学习的影响,也可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迁移”的分类“迁移”,从其效果来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所谓“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就是先行学习A对后续学习B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这就是发生了正迁移。

反之,现行学习A干扰和阻碍后续学习B的影响,就叫做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经常发生“Because …, so …”,“Though …, but …”等错误搭配,就是因为受汉语的“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的关联词搭配的负迁移影响。

此外,按照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 Gagne, 1965)的分类法,他把迁移分为横向和纵向迁移。

所谓横向迁移(lateral transfer),就是指现行学习与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迁移效果的现象。

比如,在英语与法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一般现在时改为一般过去时之后,在学习如何把现在进行时改为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改为过去将来时,以及现在完成时改为过去完成时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迁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面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有必要进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研究,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相辅相成关系,并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更全面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互补性,旨在促进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 分析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揭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教学效果;3.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需求和必要性,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两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4. 借助融合实践案例的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评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效果,探究最优融合方式;5. 为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综合发展与提升。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需求,探讨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并借助实践案例从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人才,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新高度。

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中西文化的互补与共融,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外语教学中文化迁移的策略研究

外语教学中文化迁移的策略研究

文化 , 富知 识 , 阔视野 , 强 对世 界 的认 识 。如 丰 开 增 何 加强对 学生 的社会 文 化 意 识 的培 养 , 何用 文 化 如 语 言学 的观点来 指 导外 语 教 学 , 是 外 语 教学 致 力 这 于研 究 的新 领域 。在 长 期 的教 学 实践 中 , 者 采 取 笔
中图分 类号 :6 G4 文 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8 7 (0 1 O -10( 1 0 .9 6 2 1 ) l)4 _3 ( )
传统 的外语教学始终有一个误 区: 重视所学 目 的语的发音规则、 语法体系、 词汇量的积累等语言问 题 , 面地理解 为 只要掌握 了这 些 内容 , 片 就能通 晓这
交际 的工具 , 是现代 教学 法 的基本 出发 点 , 这 也是我 们 外语 教师教 学 中应 该致力 研究 的重点 方面 。 本文 提 出的 “ 化 迁 移 ” 指 由于 民族 语 言 的 文 是 文 化差异 而引起 的 干扰 , 表 现 为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它
关键词 : 外语教 学 ; 化迁 移; 文 策略研 究
主 要 研究 俄 语 语 言 应 用学 、 化 学 。 文
重要 的特性 之一是 具 有后 天 习得性 , 它不 是 天 生 就
种语 言 。笔者 在多 年 的教 学 中发现 , 言 知识 固然 语
重要 , 相关 国家 的文 化背 景知识 也 同样 不容忽视 。 但
或外语 学 习 中 , 们 下意 识 地 用 自己 的文 化准 则 和 人 价值 观来指 导 自己 的言行 和思 想 , 以此 为标 准来 并 评判他 人 的 言行 和思 想 , 就 是 造 成 文 化 负 迁 移 。 也
文化迁 移 的方 法和策 略。

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研究

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研究
“ 球 化 ” 同于 “ 美 化 ”。 全 等 英 现 两 种 文化 的共 同点 ,从 而 建 立 对 于文 化 的认 同感 。 对 2 .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问题 。中国传统节 随着 越 来 越 多 的外 国 人 到 中 国旅 游 、学 习 和 生 活 ,
日, 具有很强 的民族特色 ,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我们厚重 的文化底蕴充满 了好奇 和渴望 , 是 因此 , 英语
Bi Fo m) 生产性人格 ” c 理论 , 通过对5 名中 2 对入校时英语单科成绩高 、汉语成绩低和汉语基础 ( r h rm 的 “ 好 、英语属 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做追踪调查 比较 , 国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 的实验提出了 “ 生产性外语
尤其是在 阅读 、 翻译和写作方面 的差异。之后课 题组 学 习 ”的概 念 , “ 目的语 学 习 的过 程 中 , 即 在 目的 语 与
对容易些。 ”蒋惠英 、 陈维维等都对此做 了研究 , 提出 缺 , 对 中国 文 化 的 认 知 程 度 却 偏 低 , 母 语 文 化 的 但 对
在英语语 言与文化学习中, 要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渗 了解 不 容乐 观 。 透, 使其发挥更大 的正迁移作用 。 在本次研究中 , 我们 三、 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语 言反映文化的特征 , 因此在学习外语时 , 语 母
和看法。然后随机抽取受试班级 , 由任课教师按顺序 的作用”。许 多英语界泰斗如傅 雷 、 钱钟书 、 季羡林 、
在课堂时间发放三部分问卷 , 受试学生不借助任何辅 许 渊冲、 王佐 良、 许国璋 、 王宗炎等也都是学通古今 、
助 工 具 , 1 小 时 之 内独 立 完 成 。 之后 , 理 分 析 调 在 中国语言 文化方面有极高 的造诣的 , 在 个 整 还有林语堂的 查结果 , 了解 学 生对 课 堂 的 评 价 与 自己的需 求 。 后 , 《 然 京华烟 云》( o e ti P kn ) 和 《 国吾 民》 M m n n eig 吾 根 据 学 生 实 际情 况 , 不 同受 试 班 级 的翻 译 、 作 和 ( onr a d MyP ol ) 、 在 写 Mv cu t n epe y 丁往道 的 《中国文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摘要】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

通过诗词赏析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英语诗歌的兴趣。

借助传统节日教学促进文化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堂上的文化内涵。

接着,结合传统文化教授英语语法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历史文化背景。

利用传统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开设传统文化英语角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论部分将总结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益处,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传统文化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更多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英语教学, 诗词赏析, 传统节日, 文化沟通, 英语语法知识, 传统故事, 学习兴趣, 英语角, 益处, 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上积淀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明基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英语学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全球化的多元文化环境中。

有必要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

1.2 目的和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和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和传承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又可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法宝。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英语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进一步激发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将文化平等理念融入教学目标,推动教学内容、模式和实践环节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引领目标。

一、融合文化平等理念,发挥整合凝聚价值其一,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英语语言置于中国母语文化环境中,通过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英语教学以英语文化输入为主要目标的情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渊源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向学生传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思想共识。

其二,英语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整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让学生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英语学习并非要取代英语文化和思想,而是在扎实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同时,整合各国优秀文化思想共识,汇聚为前进的知识智慧和创新的力量源泉,从而实现通过英语学习增强个人和国家发展精神动力的目标,发挥英语教学减轻多元化思想发展阻力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发挥德育教化价值其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典范等,与新时代的“榜样力量”相契合,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助力抽象枯燥的价值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日趋频繁。

在这一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模式及实践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里可以继续扩展论述背景介绍的相关内容,包括文化融合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通过研究中的融合实践案例分析,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研法,研究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案例分析法被运用于分析已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实践案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本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问卷调查法将被用来收集相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山西财经大学经 贸外语学院
O d l i n的 《 语 言迁移》一书 ,将 迁移定义为 目标语 言 和另外 已经 习得的语言之 间 的共 性和差异所 产生 的一系 列影 响。其 中体现 了两个涵 义 ,一个是指学 习者 的母 语 会对 目标语言 的学 习产 生影响 ,另外一个指 的是除 了母 语之外 的任何语 言对 目标 语言学 习产生 的影 响 。在英 语 学 习中母语文化 的迁移现象 非常普 遍。我们 要想真正 掌 握英语就需要正确对待母语文化迁移 ,积极 利用 正迁 移。


中,要是问 “ 你不知道他走 了吗 ?”一般的回答 “ 是 的, 我 不知道 。 ”但在英语 中却要 回答 “ n o , I d o n o t . ( 不,我不 知道) ” 。在 这种情况 下 ,如果 我们依据母 语习惯对句 子 进 行翻 译,势必就会 出现 问题 。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句子 , 都 有主谓成 分 ,而 定语、状语等 搭配也大 致一致 。所 以 在 教学 中,可 以利用 汉语 中的某 些语言规律 来进行英语 语 句的教学,从而促进正迁移。 ( 4 )历 史传 统 由于历史 原因 ,母语 文化 的负迁 移主要体 现在一些 称 谓和概念 中 ,例如 ,英语 国家 的人对 “ 个人主义 ”比 较推 崇 ,所 以 “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是 一个 褒义词 ,具有 正面 的意思 。但 是在我 国的文化 中, “ 个人主义 ”往往是 “自 私 自利 ”的代名词 。所 以在英语 学习 的同时,学 习者要 对 母语文化 传统有一 定的 了解 。汉语 中包 含的传统文化 与 英语 文化 也有一 些共 同点 ,例如 ,对 于辩论 的爱好 , 在 我国古代 有孔子 、孟子等游 学辩论 ,还 有一些辩 论著 名 的辩题 ,例如 “ 本末之辨 ” 、 “ 义利之 辨”等,而在 英语 国家也有 ,例 如 “ 真理之辩 ” 、 “ 一 多之辩 ”等等 。在 学习 过 程中可 以利用对汉 语历史传统 的 了解 ,从而对英语 国 家历史传统进行深入 理解 。 ( 5 )生活情趣 从 生活情趣 来看,英汉文化之间差异 比较大 ,例如 , 中国人对红 色有很深 的偏爱 ,办 喜事要贴 红喜字 ,事业 兴 旺口 q 做 “ 红火 ” ,而在 西方 白色更 受推 崇 ,人 们认 为 白色象征纯 洁 。在 中国,我们打 招呼往往 有实质性 的内 容 ,例如 “ 上哪去? ” 、 “ 吃了吗?”之类 的,但 是西方人 认 为这是窥 探别人 隐私 ,他们在 打招呼 的时候更倾 向于 “ H o w a r e y o u ?” 、 “ Ho w d o y o u d o ? ”之类 但是在这方面 中西方 也有共 同之处,例如,对于人的死亡都 比较忌讳, 汉 语中用 “ 走” 、 “ 升天 ”等词代替 “ 死” ,在英文 中也有 “ t o s l e e p ” 、 “ s a y h e l l o t o Ma r x ”等委婉说法。在英语学习的 过程 中 ,学 习者要 了解 这些生活 情趣上 的差异 ,规避 负 迁移 ,积极 利用 正迁 移。

迁移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作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对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认识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母语的迁移作用,即汉语的知识结构向英语学习的迁移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总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试图借助于母语的知识来表达思想,这是不言而喻的,这时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

在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影响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1、语音迁移(Phonogical Transfer)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这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或拖音的情况。

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发音相似。

(2)发音差别较大。

(3)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

(4)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

这些差异的存在,便导致了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2、词汇迁移(Lexical Transfer)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的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场合、语气等方面。

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往往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犯了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这也是词汇负迁移的明显例子。

3、句法迁移(Syntactical Transfer)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个细心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按汉语结构套译出的英语句子。

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的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

从文化迁移来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论文

从文化迁移来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论文

从文化迁移来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问题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本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不但会产生语言迁移的现象,也会出现文化迁移,前者往往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后者则常常被忽略。

本文作者拟从文化迁移的现象入手,来谈谈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导入文化的问题,以引起英语教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语言;文化;迁移;导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314-01一、引言随着中学英语和大学公共英语及英语专业教学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大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大多数学生甚至是老师,只注重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本身,却忽略了对文化,从而使学生不懂得或很少懂得对方的文化,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往往受到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而产生表达不得体、不合适的现象,这就是文化(负)迁移。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文化是语言的内在本质。

语言是交际的首要工具,是文化交流、实现沟通的桥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会反映在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

语言是无法从文化中切分出来的。

因此,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化理解,而对文化的理解又需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总的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因此在大学的英语课堂里,教学的重点应该兼顾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

三、迁移和文化迁移“迁移”源于于语言习得,最初常与“干扰”混淆。

这源于对第一语言知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的不同理解。

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习惯。

学习外语实际上就是用目的语的形式取代第一语言的形式,因此第一语言知识就被看作是对二语习得的一种干扰。

后来,随着语言学尤其是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此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迁移”被看作来自于已掌握的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英语如何在学习中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如何在学习中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如何在学习中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掌握好英语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帮助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 拓宽知识渠道学习英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原版书籍、报纸、杂志和其他英语资料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这些资料将会让学习者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还能够了解到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2. 学习世界历史与地理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会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他们所学习的英语语言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历史和地理,学习者可以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悠久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3. 多媒体学习通过观看英语电影、纪录片、听英语广播和播客等多媒体形式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这些媒体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

4. 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参加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国际学生交流项目、文化展览和讲座等,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者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这样的互动将有助于学习者拓宽视野,培养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应对沟通问题的能力。

5. 学习文化礼仪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礼仪十分重要。

因此,学习者应该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和交际规则。

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自信和得体,避免因无意中触犯文化敏感点而造成误解或困扰。

总结: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更是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的机会。

通过拓宽知识渠道、学习世界历史和地理、多媒体学习、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学习文化礼仪,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第 2 卷 第 3期 l
20 0 9年 9月
宁 波 l 学 院学 报 T程
J OURNAL OF NI NGBO UNI RS T OF TECHNOL VE I Y OGY
V !2 . o . l No 3 S p. 0 9 e t2 0
英 语 教 学 与 文 化 迁 移
作者 简 介 : 碧 英 , , 江 纺织 服 装 职业 技 术 学 院人 文 分 院 。 林 女 浙
林 碧 英 : 语 教 学 与文 化 迁 移 英
15 1


பைடு நூலகம்
历 史 背景
各 民族 、 国的历史都 是特有 的 , 各 是不 可代替 和同化 的。而 历史 赋予 了语 言 丰富 的史料 事实 。如汉 语 中的“ 三个臭皮 匠 , 胜过诸 葛亮 ” 就是 历 史带 给语 言 的文化 内容 。在 中国 , 葛亮 是 中 国历史 上 的著 诸 名人 物 , 是智慧 的象征 ; 同样 , 英语 中的成语 m e oe sWae o ( 走麦城 ) et n ’ tl 败 ro 也是 源 于历史 事件 的成语 。 在 教学 中 , 对于一 些历史背 景的 引入完全 是一种新 的信息的迁 移 , 生可 以通 过历史 背景 的引入了解异 学 国的历史 事件 , 如果没有 足够 的解释和介 绍 , 但 也许 会使 学生不 知所 云。
要使 交际活 动富有 成效 , 最关 键 的问题就 是人们 能否具 备地方语 言 和文 化差 异 的知识 , 冲破各 自文
化的限制 与约束 , 客观地 看待 其他 民族 的文化 传统和 准则 。但是 , 由于 各个 民族 文化各 有其 源远流长 的 历史 , 并形 成 了各 自不 同 的 民族信 仰 、 观念 、 风俗 、 习惯等 民族 共 同心 理素 质 , 以跨 文化 交 际 中交 际者 所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与跨文化外语教学[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文化差异是外语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语言习得过程是文化的渗透过程,在外语教学中把外语文化教学和外语语言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学习者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文化迁移外语教学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的异同。

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相互误解和冲突。

本文探讨了(1)文化迁移产生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2)在外语教学中避免文化负迁移,应采用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方法和原则。

一、文化差异和文化迁移(1)文化和文化差异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庄锡昌,1978)。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遗产,文化具有后天习得的特性,存在于意识之外为人所不自觉。

文化有传承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文化。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

中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其表现在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

行为规范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以自己的行为规范来衡量和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常造成文化误解和冲突。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中国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性和整体性。

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特别注重直觉、经验和感觉,中国的思维模式具有笼统性和模糊性。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研究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研究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一、前言外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文化交流则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是相辅相成的。

外语教学是传播文化的最好途径,文化交流又使外语教学更加深入人心。

因此,对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二、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外语教学的文化意义外语教学不仅是教授语言技能,更是传授各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外语课堂不仅应该教授语法和词汇,还应该融入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价值观等,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同时,外语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

2、文化交流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深度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很多学生开始学习外语,就是为了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因此,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外语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技能。

3、外语教学与文化交流的互动关系外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各种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学生在文化交流中又可以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实现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外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互动关系,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外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现状1、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外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学校的外语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语言技能,而忽略了文化教育。

很多学生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掌握,而缺乏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有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缺乏新颖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当今世界,虽然文化交流已经很普遍,但也存在一些障碍。

一些国家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不同,甚至存在排斥的情况。

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也存在缺乏鲜活性、直观性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语言和文化关系

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语言和文化关系

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摘要:本文从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从英语汉语的文化偶合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存在的现实性,例析在汉文化决定下的母语表达方式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并探讨英语教学应注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关系语言习得文化差异文化迁移引言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会语音、词汇、语法等各种语言技能,还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也就是英语的语言文化背景。

这就是说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更重要了解这些符号所承载的约定俗成的东西,并在语言交流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内实施。

英语学习对于国人来说就是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进行交流,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

但语言和文化又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因而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对已经掌握了本民族语言,形成了一套本民族文化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也同时是学习、习惯并逐渐接受英美民族文化的过程。

一、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

而语言作为在文化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在其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应,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首先也通过词语显示出来的。

1、英语文化中有一句话“词本无义,义随人意”(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words),因此英语中往往一词多义。

而汉字的产生和汉文化的发展决定汉语词义严谨、具体,“固形忘义”是汉语的特点,也就是“形”对“义”的制约很大。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时被汉语思维影响滥用类比,常常犯错误,他们认为,“兄弟院校”对应的英语就应该是“brother schools”,因为兄弟一词在汉语中只有一种意义,但实际上应该是“sister schools”,还有他们把“红眼病”对应到“red-eyed”上。

文化导入任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化导入任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 育 创 新
总 第 1 0 期 6
文化导 入任 英语 教学中的重霎性
刘 沛 君
文化包括语 言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任何语 言都 反映 解, 而文化误解往往会 造成交际障碍 , 甚至失败。
三 、 语 教 学 中文 化 意 识 导 入 的 方 法 英
着某种文化 , 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学习语 言与学习文
这 些 手 段 调 动 学 生 去 理 解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需 要 教 师 的 努 力 。 重 要 的 , 要 使 学 生 认识 到不 仅 要 学语 言 , 要 学 习 更 是 更 语言背后的文化。 3通 过 日常教 学 渗 透 . 现 行 中 专 教 程 中有 许 多 地 方 都 出现 了 与 文 化 背 景 知

利用 课 堂 教 学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意 识
《 英语课程标 准》 出 : 指 语言有 丰富的文化 内涵 , 在外
语教 学 中 , 化 是 指 所 学 语 言 国 家 的 历 史地 理 、 土 人 情 、 文 风
2改进教 学方法, 高课 堂效率 . 提
目前 , 中专 英 语 教 学 的 课 时 少 、 时 短 , 师 在 课 堂 上 学 教
传统 习惯 、 生活方式 、 文学 艺术 、 行为规范 、 价值观念等 , 接 触 和了解英语 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妁 理解 和使 用 , 有益 :加深对本 国文化的理解 与认识 , f : 有益于培养世 界意识 。
除 了完成基本的语 言学 习 ,还应充分 为交际提供 时间 、 环 境 和实践的机会 ,这对 教师的教学方 法提 出了很高 的要 求 。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 相关 的背景文化知识 , 如何利 用
英 语 教 师可 以利 用 课 外 活 动 , 学 生 创 造 了解 英 语 文 给 化 、 养 交 际 能 力 的 机 会 , 弥 补 课 堂 教 学 的 不 足 。 比如 , 培 来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是唯一的),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了解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掌握其文化的本质特征,对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文化差异目前,有许多与文化脱节的、空洞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因而造成与文化背景相脱离的英语学习中的许多问题。

一、主要原因1.误将汉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相应的交际情景中学生常误认为汉语与英语的字面意义相同,其语言功能也完全相同,因而常用汉语的使用习惯来表达英语,出现中式英语,致使交际失误。

2.缺乏对有关英语词汇和社会文化意识的了解曾经有一位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说了句:“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中国的学生感到非常气愤,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因为在中国,用狗形容人,除了走狗,就是点头哈腰的“哈巴狗”。

如果他懂得具体的文化背景,也就明白“a lucky dog”的含义了。

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和外延上不是完全等同于汉语。

因此,对英语词义也不能任意类推。

如“black tea”不是黑茶,而是红茶,“black coffee”不是黑咖啡,而是不加奶的咖啡。

3.以直言不讳,敏感话题来联络感情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家庭、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等,而英美人士,尤其是女士,特别忌讳别人这样问问题,感觉是有意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其结果不仅没有拉近彼此的距离,反而弄巧成拙。

我国是礼仪之邦,但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与西方人进行交往时,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二、英美人的一些礼节习惯介绍1.greetings问候我们中国人相互见面时常说:您吃过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 dinner yet?/have you eaten?)或者说:您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而英美人见面时则说:how are you?或how’s you life?如果是与较熟的人或朋友打招呼则说:hello或h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3期宁波工程学院学报V o.l21No.3 2009年9月J OURNAL OF N I NGBO UN I VERS I TY OF TECHNOLOGY Sep t.2009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林碧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人们在学习外语时,会遇到母语文化的迁移现象,即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的促进或干扰作用。

本文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讨论常见的文化迁移现象,以减少或阻碍文化的负迁移,促进文化的正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化迁移;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09)03-0114-03语言与文化迁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中一个令诸多研究者高度关注的研究领域。

Od li n在他的 语言迁移 一书中将此术语定义为:迁移(transfer)是指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

根据定义,迁移不仅仅是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它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习得的影响。

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 v e transfer),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则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正向迁移指的是母语的语言规则有助于习得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它不会干扰交际的进行;而负向迁移指的是目的语规则与母语很不相同,甚至两者似同实异,假使跨文化交际者错把母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目的语中去,就会造成语用失误,干扰交际的正常进行。

语言交际中,语言交际者或外语学习者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的语文化上,对语言交际或外语学习产生影响及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为 文化迁移 。

胡文仲认为,文化迁移是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干扰,它体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常常把母语文化的观念套用到目的语的文化上,从而发生文化负迁移。

许多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其实都是 外语语法+外语词汇+中国文化背景 [2],他们把外语镶嵌到自己母语的文化背景之中,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造出了许多中式英语(Ch i n glish)。

笔者旨在讨论常见的汉英文化迁移现象,由此最大限度地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使交际活动富有成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具备地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知识,冲破各自文化的限制与约束,客观地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准则。

但是,由于各个民族文化各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所以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文化迁移也表现在各个层面[3]。

由于各个民族在共同心理素质方面的特质,跨文化交际中,各民族的跨文化交际者会不时地套用本民族的风俗文化或价值理念及信仰标准等来解读或回应交际对方的话语行为。

收稿日期:2009-03-13作者简介:林碧英,女,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

115林碧英: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一、历史背景各民族、各国的历史都是特有的,是不可代替和同化的。

而历史赋予了语言丰富的史料事实。

如汉语中的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就是历史带给语言的文化内容。

在中国,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是智慧的象征;同样,英语中的成语m eet one sW aterloo(败走麦城)也是源于历史事件的成语。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历史背景的引入完全是一种新的信息的迁移,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背景的引入了解异国的历史事件,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解释和介绍,也许会使学生不知所云。

二、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四个重要层面:位置、气候、地形和自然资源。

一定的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内,不可避免地要体现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点。

地域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内容。

反映到语言上,便会使不同语言间产生明显的差异。

各国语言中有很多习语,都与地域环境有关。

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的农业国家,土地至关重要,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有关的词语,如:土洋结合(co m bine i n digenous and fore i g n m ethods)、土崩瓦解(to co llapse like a house of cards)、土生土长(1ocall y born and bred)等,在英译时大都失去了土地一词的字面含义。

而英国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所以英语中与海有关的词语俯拾即是。

如:I n a cal m sea,ever y m an is a p ilot(海面平静,人人都可当舵手);H ism ood under went a considerab le sea change(他的情绪发生了巨变);a sea of deb t(大量的债务);be at sea(不知所措)等。

在译成汉语时, 海 字也没有总是直接译出来,因而避免了两种语言文化中由于地理环境差异而造成的负面迁移。

三、思维方式英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篇章布局主要呈直线型[4].常常是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演绎逻辑推理。

交际中通常先把主要论点简明扼要地阐述出来,喜欢把表达的核心提前,其他信息放在后面。

无论句子多长、多复杂,也能进行分析。

这反映了西方人思维讲究秩序,其思维具有系统化、组织化、形式化的特点。

而中国人的思维恰恰相反,是螺旋式的,言词婉转含蓄。

汉语总体来说则表现出较强的整体性思维,因而汉语句子又大多概括力较强。

而且汉语句子的核心构架也远不如英语那样清晰,它有一定的模糊性,利于领悟而不利于层层分析。

这是由于汉民族在哲学上注重心理时空,思维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轻逻辑、轻实证的特点所决定的。

了解英美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排除汉语思维负迁移的干扰,避免语用失误,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宗教信仰每种文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言受其影响显而易见。

在西方,人们信奉基督教,其文化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有关的习语如: as poor as the church m ouse(象教堂里老鼠一样穷): Better to reign i n hel,l than serve i n heaven(宁愿在地狱里为王,也不愿在天堂为臣)。

它们都有深深的宗教烙印,更不用提那些来自于 圣经 的成语和典故了。

汉文化中的 阎王 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等概念,与英语中的 dev il 不可同日而语。

D ev il指的是邪恶的神、魔鬼,这与中国神话中的阎王相距甚远,阎王作为阴间之神,不仅掌握着世间百姓的生死,还给鬼魂生前的行为做出判决,是一个奖罚分明的神话人物。

因此,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会给教学设置障碍,教学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消极的的迁移。

116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五、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

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东西方文化对于精神和物质的看法不同。

西方文化重视外在的物质世界,主张 天人相分 ,体现了西方的个人奋斗、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人 处于文化的中心地位,人应该支配、改造自然,创造物质世界。

个人主义(I nd i v idua lis m)是英美价值观的核心,追求个体自由和个人利益是人的权利,不允许政府、统治阶级、教会、家庭以及任何其他外来因素的干涉。

而中国人自古崇尚 修身 ,开发内在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 天人合一 ,体现为人对物质世界的顺从及崇拜,信奉 顺其自然 ,注重群体和谐。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坚信国家、集体、学校、家庭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

英汉民族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其语言中所含的文化内涵也不同。

比如,汉语 色情 与英语 sexy 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汉文化中,人们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羞于谈 性 ,sexy在汉语中会产生 引起性欲的,色情的 联想,因而成了贬义、禁忌的用语。

英语中,sexy是个褒义词,可指男性美或女性美。

把汉语文化习惯的话题和内容迁移到英美文化中,就会产生误解,出现交际障碍。

对言语行为、文化迁移、语用失误的研究最终目的是要贯彻执行以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法,从而降低文化负迁移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导致了许多语用失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缺乏敏感性,不能有效地实现实际规则的转换。

因此,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强化文化教学,注重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由于文化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所以语言教师应该设法预测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cu lture shock)[5],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有针对性地介绍英美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化表现形式等,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多种多样的交际活动,提高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减少或阻碍文化的负迁移,促进文化的正迁移,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1]O d li n,T.L anguage T ransfer[M].Ca m bri dge:Ca m bri dge U n i ve rs i ty P ress,1989:27.[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 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67-68.[3]肖龙福,安林.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纬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8(4):4-7.[4]金慧.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5]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101-102.[6]陈俊森,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12.Eng lish Teach i n g and Culture T ransferLIN B i-y i n g(Zhe jiang Tex til e and Fash i o n Co ll e ge,N i n gbo,Zhejiang,315211,Ch i n a)Abstrac:t W hen learning Eng lish,lear ners w ill i n ev itab l y encoun ter cu lture transfer,that is,t h e positive and negati v e eff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 w een native language and target l a nguage on fore i g 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I n the paper the reasons of cu lture transfer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 m ote the positive transfer and reduce t h e negative transfer caused by cu ltura l differences in Eng lish teaching.K ey w ords:cu ltur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negative transfer;English teach i n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