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

合集下载

银川地名的由来

银川地名的由来

如 伍福 的 东 映西 通 志
,

赵时春 的
, ,

平凉府 通 志 》 郑 晓 的 《九 边 图 考 》
,
和 党 舞 的 《 三 边 四 镇 志 》 等军 收集 整理
还 有 许 许 多多
或存 或佚
都 有待 于 我 们 进 一 步 调 查 研 究


至于 清 代 和 以 后 的 宁 夏 地 方 志 就 更 多 了
米脂

族 语言 叫聪 马 为乞银 界
,
该 地本 为晋 代 符秦 的 聪 马 城 因 过 去 有人 牧聪 马 于 此 附 近 有银 州 大 川 ( 显 然 即 匆 牧马 之 容 ) 即 以 为名
,


故 后 又 曾改 名 银 川 郡 ③ 被委 为银 州 防 御 便
(
唐代 以后

,
r
党项族 拓 跋 氏平夏 部 世 居 于 此

秋 日 杨 楚 璞 中垂 抚 临 良晤 长 城 关 四 首 》 中
,



凭 驼 岭 临河 套 遥 带银 川 抱 贺 兰

之 句⑧
、 ”
清 康 熙 年 间 宁 夏 监 收 同知 王 全 臣 在 《 重 修 汉 延 渠
,
`
本文 承 徐 世 雄


雷震 华
,
黄 震 华 等 同 志 审阅


谨致 谢意
,
,


银河 ⑦ 有 把 银 川 用 指 贺 兰 山 下 那 些 流 水洋 洋 的 渠 道 的 “ 汉 延 两 渠 形容 为 双 拖 白炼” 不正 是对 “ 银川 的 生 动 注 解 冯 : 商解

宁夏银川

宁夏银川

土 壤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 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
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
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
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
分布。
总述
湖泊
水文
湿地
灌溉
总 述
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 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 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
交通
一、公路
二、铁路
三、航空
公路
公路有6条国道通往全国各地,境内有高 速公路125公里,109国道、110国道、青银高 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等穿 境而过。
铁 路
铁道线路: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宝中铁 路 火车站:银川火车站、银川西站、银川南站
航 空
银川河东国 际机场已开通各 直辖市、计划单 列市、省会及首 府城市、香港、 首尔、曼谷、台 北等航线,可起 降波音、空客等 大中型客机。
穿。
灌溉
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 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 的灌溉。
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 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 的60%以上,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 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 150多种,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历史 沿革
最早更名
• 。 •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 • 。 • 1944年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
宁夏省会。 •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 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银川历史文化

银川历史文化

银川历史文化•历史历史银川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水洞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宁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银川自古就有着“凤凰城”的美称。

传说很久以前,长江以南住着凤凰七姐妹,给人们带来幸福。

其中最小的七妹来到地薄人穷的宁夏,开渠引水,带来了江南风光。

后来为了阻止异族部落的入侵,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保护宁夏百姓,这就是后来的银川。

事实上,这一片富饶的土地历史久远。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殷商时,这里是北羌族、熏育族的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所居。

秦灭六国,蒙恬率30万大军在此戍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蒙恬率30万大军在此戍边,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到汉代,这里的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

汉成帝阳朔年间,建北典农城,为银川建城史揭开了第一页,迄今逾2000多年。

汉武帝刘彻曾两次巡视宁夏,向境内移民70万,农业灌溉有了进一步发展。

唐高祖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兴庆区所在地。

唐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银川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农业发达,相当富庶。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首领李元昊在此筑坛受册,即皇帝位。

当时的西夏疆土包括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新疆东部等中国西北的广大地区,与宋、辽、金政权对峙达189年。

元灭西夏后,于1288年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

此后,银川一直是历代王朝的戍边重镇。

建国后,于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设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

宁夏银川市名称由来

宁夏银川市名称由来

宁夏银川市名称由来银川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戎狄、匈奴所居。

秦汉以来属北地郡地方,迄十六国时期,赫连夏在今银川市东建"饮汗城",是赫连勃勃的别墅,名"丽子园"。

北魏时在此设怀远县(见《元和郡县志》),这是今银川市区有县级建置的最早记载。

北周至宋改为郡或镇。

惟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城为河水冲毁,次年,又在今银川市城区建立新城。

西夏在元昊称帝前便选定宋怀远镇为国都,进行大规模扩建,改称兴州;后又改称兴庆,继改称中兴。

从此今银川便一直成为宁夏的首府。

今银川市在元称为宁夏府路,并一度设宁夏行中书省。

明为宁夏卫,清为宁夏府宁夏县(府治),民国时为宁夏县(宁夏省治),并于1947年改县设市,称银川市。

据说当时曾拟定"银川"、"怀远"、"朔方"三个名称,最后从中选定"银川"命名。

"银川"之名,最初多出现在明、清以来有关史志所搜集的诗词中。

因上层人士、骚人墨客吟诗作赋,歌咏"塞北江南"的大好美景,往往不愿直书地名,以免流俗而失风雅。

目睹当地水渠交错、湖泊遍布、一片水乡风光,特别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登高远望,远山近水之间,闪烁着夺目的银光,不知是谁,灵感油然而生,第一个想出了"银川"这个雅号,遂为人们赞赏,于是便广泛流传开来。

如明刘宽敏有诗句为,"俯凭驼岭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

清人诗句更多,康熙年间,宁夏知府王全臣在《重修汉延渠暗洞》诗中有:"河流远引汉唐中,双拖白练舞长虹……或是天吴(海神)聊小试,暂移鳅穴(指暗洞)到银川"(见乾隆《宁夏府志》)。

以后逐渐成为宁夏县的代称,如乾隆十八年建立的学校,直接命名为"银川书院"。

乾隆二十年汪绎辰所撰的地方志书也称为《银川小志》。

银川西夏王陵宁夏的历史遗迹

银川西夏王陵宁夏的历史遗迹

银川西夏王陵宁夏的历史遗迹银川,作为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宁夏地区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西夏帝国的辉煌历史。

西夏王陵是指西夏王朝的皇帝墓葬群,位于银川市区地带的贺兰山脉。

西夏王陵的陵墓群分布于四个地方,分别是贺兰县、灵武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固原市。

这些陵墓群依山而建,庄严肃穆,展现了西夏人民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君主的崇敬之情。

西夏王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夏帝国的建立时期,也称为唐末五代、宋朝十三陵。

西夏帝国由李德明在公元1038年建立,历经约190年的时间。

作为西夏王朝的首都,银川成为了西夏王陵的中心地带。

西夏王陵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西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气质。

这些陵墓多以青砖为主要建材,外墙装饰以雕刻和彩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陵墓内部则蕴含丰富的文化艺术,有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以及许多与西夏帝国有关的文物。

西夏王陵的保存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它们在历经千年沧桑的岁月中,遭受了不少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宁夏自治区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些宝贵的遗产。

如今,大部分西夏王陵都已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参观西夏王陵,游客可以深刻感受到西夏帝国的辉煌与灿烂。

在陵墓外的广场上,高耸的石碑和石刻雕塑展示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游客可以通过解读这些碑刻,更好地了解西夏帝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陵墓的内部,游客能够欣赏到精致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艺术品描绘了西夏帝国的统治者,以及他们与民众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壁画和雕塑的细节之处往往有深刻的意义,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欣赏陵墓本身的艺术价值,游客还可以了解西夏帝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

在参观过程中,专业导游会向游客介绍西夏帝国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使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夏王陵的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银川西夏王陵是宁夏地区一处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遗迹。

它们展示了西夏王朝的辉煌历史和独特文化。

宁夏银川简介

宁夏银川简介

宁夏银川简介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22年10月,全市下辖3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9025.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88.2万人,城镇人口234.7万人,城镇化率81.44%。

银川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从市境穿过,是古丝绸之路商贸重镇,宁夏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沿黄城市群核心城市,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核心城市,是国家向西开放的窗口。

银川市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曾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风景名胜银川市自然景观有水洞沟旅游区、苏峪口森林公园、滚钟口风景区、金水旅游区、大小西湖、鸣翠湖、鹤泉湖等。

人文历史景观有水洞沟、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鼓楼、玉皇阁、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马鞍山甘露寺等。

地名由来银川建城有2000多年历史,城址几经变迁,城名也屡次更改。

自元初设宁夏府路以来,至明、清,这里一直被称为宁夏(省、路、镇、卫、道、府、县)城。

直至1947年4月,正式成立具有行政建置意义的银川市,并一直沿用至今。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

”这个银州和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境内,并不是现在的宁夏银川。

今天的银川地区,古为灵州属地,史书中常以灵夏、银夏、麟夏为地名,泛指今宁夏和陕北地区。

这里所称的“夏”指夏州,故址在陕北,灵夏、银夏地名的频繁出现,说明宁夏、银川地名与古代地处陕北的夏州、银州等地名有一定的联系,也说明宁夏早与“银”字彼此相连,密不可分。

银川介绍-银川简介PPT(经典版)

银川介绍-银川简介PPT(经典版)
银川城市介绍
塞上江南
鱼米之乡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 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 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 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 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 庆府”、“宁夏城”,素有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 美誉。
银川
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 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银川城市概况
别 名:凤凰城 ;下辖地区: 3个区、3个县;面 积: 9025.38平方千米; 人 口: 225.06万; 地区生产总值 :1803.17亿元。
3、旅游景点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通过智力策划,设计、创意,运用现代企业管 理理念,将一片荒凉、两座废墟打造成银川首 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国务院和文化部评 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 基地”。
3、旅游景点
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
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 期就已有了,当时称为顺化渡。 顺化渡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由这里往北, 直通辽国都城的“直道”,沿途在西夏境内就有 13个驿站。由这里往东,可经过“园信驿路”或 夏、绥驿道,直达宋都沛梁。
1994年5月曾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
羊肉老搓面
肉搓面是宁夏盛行的一种风味面食。有一点像 西安的拉条子。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发布:夏正建时间:2011/6/8 11:21:01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045讨论:1 (银川十五中林万青撰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银川做为宁夏省城被正式定名设市成为银川市,是在1944年4月。

银川市的设立,是1944年4月由当时的宁夏省政府决定,呈报民国政府批准,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947年4月正式批准设立的。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的北典农城,是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那么,银川做为地名是怎么来的?简述如下:在历史长河中,距今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北郊的镇北堡、贺兰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居民点。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熏育(荤粥)北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将蒙恬北逐匈奴,收复包括今宁夏在内的大片土地,把吴忠平原及其周边“肥饶之地七百里”命名为“新秦中”(以与“秦中”即陕西关中相区别),同时沿河(黄河)筑44县城,富平县即其中之一。

银川地区为北地郡富平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县治所在今吴忠市西南金积附近)所属地区。

汉承秦制,此地仍为北地郡,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

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朝名将卫青大败匈奴,攻占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宁夏、内蒙、陕西北部的黄河河套地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管辖包含今银川地区在内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朔方刺史部,宁夏境内复为北地郡,所以宁夏银川地区是汉朔方郡(朔方刺史部、北地郡)的属地。

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东郊建起一座管理屯田事业的北典农城,汉族人俗称吕城,附近的黄河渡口叫吕渡,而北羌、匈奴、鲜卑等民族则称此城为饮汗城,这是银川建城的最早记载。

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塞上明珠”。

塞上明珠银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凤凰城。

为什么又叫凤凰城呢?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凤凰又叫火鸟、不死鸟。

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

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之称。

据说凤凰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就有幸福。

凤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为人们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过着富裕快乐的日子。

而那时的宁夏,地薄人穷,长年干旱,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劳作,还是改变不了贫穷。

幸福鸟的事情,传到了宁夏,百姓们日夜盼望凤凰飞到宁夏来为当地造福。

大雁被大家的诚心所感动,便自告奋勇,飞向江南,将宁夏百姓的心声告诉了凤凰。

凤凰知道这些情况后,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决定要到宁夏去看看,姐妹们知道拗不过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

七妹走时山林里的百鸟和江南的百姓一起来送行,还给宁夏的人们送了很多礼物。

凤凰七妹由大雁领路,驾着一朵红云,朝宁夏飞来。

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六盘山。

守在这里的百姓见天空中飘来了红云,认为这是吉祥到来的征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庆祝起来。

凤凰来到宁夏后,一刻也不愿停歇,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又飞到了西。

她看着眼前的情景惊叹道:“啊!这么大一片平川,怎么会干得都裂开了缝啊?”于是她开始这儿划一道,那儿划一条,她划过的地方都变成了一条条淌水的渠道,渠口就连着黄河。

宁夏西夏王陵没久久,银川平原已经处处是花草树木,五谷庄稼;牛、羊、马、骆驼,成群结队地奔驰在草原上;六盘山换上了翠绿翠绿的新衣裳,贺兰山也变成了青山。

宁夏的山山水水变得和江南一样美丽了。

凤凰心想:“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我就留在这里不回去了。

银川市情9-14

银川市情9-14

银川市情地理位置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

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

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025.3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10.53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

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

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

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

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

民国时期(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

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行政区划银川市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3个县级区,永宁、贺兰2县以及灵武市。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银川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城市里,有着许多传说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当地民众的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银川相关的传说故事。

第一则传说故事是关于银川之名的起源。

相传在很久以前,银川原本是一个荒芜的荒漠地带,人迹罕至。

每当夜幕降临,银河灿烂的星光就洒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犹如一条闪亮的银链。

人们为了纪念这种美丽景象,便将这片土地命名为“银川”。

从此以后,这里逐渐繁华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第二则传说故事是关于银川城墙的故事。

相传在银川城建造的时候,城墙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城墙的工程无法完工,一直到了最后的日子也没有完工的希望。

城主为此懊恼不已,日夜忧心忡忡。

一天,城主做了一个梦,他在梦中见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在城墙的建造过程中,需要牵一匹黑马走遍银河河滨一周,方能完工。

城主听从了老人的忠告,派人找到了一匹纯黑色的马,带着这匹马走遍了银河河滨。

奇迹般的是,当这匹马走到河滨最后一步时,城墙的建造竟然完工了。

这座城墙被命名为“黑马城墙”,至今仍然代表着银川的标志。

第三则传说故事是关于银川回族的始祖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名叫烁兀的少女不幸迷失在沙漠中。

她独自一人在荒凉的沙漠中奔波了很久,终于身体力行的灯塔,像是一座明亮的明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少女顺利地走出了沙漠,脱离了生死边缘。

她非常感激灯塔的救命之恩,于是决定在此地安居乐业。

她后来嫁给了一位汉族的勇士,并且生下了一群健康的孩子。

他们的后代逐渐形成了回族,而烁兀成为了回族的始祖,银川也因此成为了回族的中心。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仅是富有神话色彩的美丽传说,更是银川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它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历史与文化传承给后人,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传说故事是一个城市的传承和记忆的载体,它们不仅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向往。

宁夏各市、区、县名称由来,你了解多少?

宁夏各市、区、县名称由来,你了解多少?

宁夏各市、区、县名称由来,你了解多少?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夏地安宁”之意命名。

一、银川市因银川地区土壤含碱多,大水过后,土地一片雪白,像白花花的银子一般展现在宁夏平原之上,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故称银川。

1、兴庆区以历史上西夏国都“兴庆府”之名命名。

2、西夏区以历史上西夏王朝之名命名。

3、金凤区银川别称凤凰城,故名。

4、永宁县取“永远安宁”之意。

5、贺兰县以贺兰山为名。

6、灵武市取隋朝灵武郡之名。

二、石嘴山市以境内石嘴山为名。

1、大武口区古称“打硙口”,为沟谷名,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

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认为'打硙口'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

2、惠农区因境内惠农渠(清代开凿)得名。

3、平罗县明永乐初筑平虏城,取“平定胡虏”之意命名。

清初,忌“虏”字,取“平虏”谐音改字而命名。

三、吴忠市因吴忠堡而得名。

明朝洪武年间,置吴忠堡,以屯长吴忠的姓名命名。

1、利通区因吴忠城区主干道、著名商业街“利通街”而得名。

利通街,取“便利交通”之意命名。

2、红寺堡区红寺堡,原名红寺,因当地红富寺简称“红寺”而得名。

3、青铜峡市因黄河青铜峡而命名。

4、同心县因驻地同心城而得名。

同心城,曾名“半个城”(一作“半角城”),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城,城内军民同心抵抗,未被攻下,故称“同心城”。

5、盐池县因境内多盐池,故名。

四、固原市取“故原州”谐音“固原”命名。

一说因地势险固而命名。

1、原州区以历史上的原州命名。

2、西吉县以当地回族中最大教派哲赫忍耶的宗教活动中心西吉滩命名。

3、隆德县源于宋代隆德寨。

隆德寨,取羊牧隆城、德顺军各一字而命名。

4、泾源县因地处泾水发源地而得名。

5、彭阳县因北宋彭阳城而得名。

彭阳,“因在彭原山之阳而得名”。

五、中卫市因袭“宁夏中卫”之名而命名。

1、沙坡头区以境内名胜沙坡头命名。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端,“因沙所积,故名。

一名沙岭。

”2、中宁县取中卫县、宁安堡首字命名。

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

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

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地名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其行政地名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本文将从银川市行政地名的历史背景、地名的演变和地名的语言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行政地名的建立与演变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银川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年间,当时宁夏一带属于党项族的回部落地区。

银川一名据说与回民部落的“善源川”(今河北省临漳县)相关,因善源川出产银子而得名。

明代时,宁夏进入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体系,设立银川县,银川地名逐渐定型。

清代道光年间银川县升级为银城府,并于1949年改为银川市。

银川市的行政地名丰富多样,多以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命名依据。

比如银川市主城区分为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和灵武市。

兴庆区得名于其位于银川市前身银川行宫的西南侧,寓意繁荣昌盛。

西夏区是以西夏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命名,西夏是宁夏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政权,这一命名体现了对宁夏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视。

金凤区则因位于黄河金沙堆地带而得名,金凤象征着财富和幸福。

灵武市则是因其地理位置得名,灵武位于银川市西北部,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灵秀的文化底蕴。

此外,银川市还有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地名,这些地名的语言文化意义更有特殊性。

比如老凤祥街,得名自银川最早的商业老字号“老凤祥”。

老凤祥是民国时期的一家著名老字号,以经营珠宝首饰而闻名,街道以其命名体现了银川市商业繁荣的历史。

旧寨口街则得名于清朝仁宗时期的一位岔河户籍户口主人的名字。

这些以人名命名的地名更加突出了地名的文化标记,使得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银川市的地名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回族文化对于银川市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回民街,得名于回民区。

回民区是银川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民街是其核心商业街区,这条街道上的回民大街清真寺、小吃摊等地方体现了回族人的宗教信仰、饮食文化和民族风情。

我的银川创作背景

我的银川创作背景

我的银川创作背景
银川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黄河上游的银川盆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银川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创作资源,这为文学、音乐、艺术等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素材。

银川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银川在唐朝时期就开始繁荣发展。

历史上,银川曾是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使得银川融合了多个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文学方面,银川也有许多文学巨匠的底蕴。

例如,明代著名文学家罗贯中的《水浒传》中有描写银川的篇章,罗贯中在《水浒传》中赞美了银川的美景和繁华。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银川的美丽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此外,银川还有独特的音乐和艺术创作传统。

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区之一,回民民间音乐是宁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川则是回族文化的中心城市。

回族音乐以亲和力强、情感深沉、唯美动人而闻名,深受许多音乐家和艺术家的喜爱。

在艺术方面,银川也有许多古典建筑、绘画和雕塑作品,体现了当地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传统。

总的来说,银川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多元
的艺术创作传统。

这些背景和资源为文学、音乐、艺术等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使得银川成为了许多创作者心灵的栖息地和创作的源泉。

银川的简介概况

银川的简介概况

银川的简介概况
银川,简称银,古称兴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4年末,银川全市常住人口为67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66.34万人。

银川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位于黄河中游北岸,西与石嘴山市相连,南与吴忠市接壤,东与固原市为邻。

北、东、南三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相连。

银川市区面积3265平方公里。

银川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早在8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为赵王之“上郡”;西汉时设“灵武郡”;北魏时改称“兴庆郡”;元代设“镇宁镇”;明代改“上都”为“宁夏府”,属中书省管辖。

清初于此设立“宁夏厅”。

1948年银川解放。

银川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市”称号。

—— 1 —1 —。

历史文化名城:银川

历史文化名城:银川

历史文化名城:银川银川,著名的塞上古城,以西夏京都而跻身历史文化名城之列。

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

今银川地区最早的居民村落,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居住于贺兰山山前洪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界地带。

在银川市西郊镇北堡、贺兰县暖泉都发现了弓箭、陶器等细石器文化遗存。

发现了浅地穴式房屋,室内有圆形“火膛”,旁边有保存火种的红色夹砂圜底罐,还有磨盘和磨棒等。

银川古称怀远,“银川”为黄河的形容词,自隋唐以来,银川就是党项、突厥、吐蕃、回鹘等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

在北宋时为著名的“河外五镇”之首。

现为回族新府。

丰富的西夏文化遗迹、诱人的水乡景色、奇特的塞上风光及多彩的回族风俗民情使银川市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1986年国务院公布银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夏时在贺兰山中建成多处离宫,现存有小滚钟口风景区,古城池宫苑、楼阁、寺院、佛塔、长城,拜口寺双塔,西夏皇陵等名胜。

古老的丝绸之路北线从宁夏南部穿过。

沿途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

固原博物馆珍藏大量当地出土的丝绸古道文物,须弥山石窟印证了当年丝路上佛教文化的兴盛。

沿线还有天高云淡、林海茫茫的六盘山,山清水秀,飞瀑流泉的泾河源旅游区。

宁夏名贵特产,以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为最佳,因其各异的色泽,被称为“红、黄、蓝、白、黑”五宝。

银川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干燥、风大、沙多。

银川全年的降雨量不多,但地表水源充足,“绿洲效应”显著,空气湿度较大。

到银川旅游要准备一些能防风沙的物品,如太阳镜、帽子等,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

每年5月-10月,是去银川旅游的最佳季节。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银川,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传说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

一、关于银川名称的传说银川又叫做宁夏,其名称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一位长者在这里挥舞着银铃,自得其乐。

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流水潺潺,风景优美,他想为这个美好的地方取一个美好的名字。

于是他骑着马在山间游走,突然看到一只白兔在他的前面跳跃。

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银川”。

他认为这个地方就像一条银河流淌过来,白兔嬉戏于河畔,形成了银波荡漾的河川美景。

自此以后,这个地方就一直被称为“银川”。

二、关于鼓楼的传说在银川市区有一座历史文化名胜——银川鼓楼。

相传很久以前,在这里有一位叫做李春的普通老百姓,他一辈子都有一个心愿——为自己的家乡银川修建一座大鼓楼。

他日以继夜的劳作,咬紧牙关拼命地干,终于在七八年后,用自己的钱修建了一座宏伟的鼓楼,筑成鼓楼后,李春终于感到了满足和快乐。

他每天都会来到鼓楼前唢呐吹奏,每当听到他的乐声,游人纷纷驻足欣赏,为他的劳动精神所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拼搏努力、心怀美好是成功的第一步。

三、关于崆峒山传说崆峒山,在银川西南方约80公里处,是道家文化发祥地和玉林河的源头,因山峻而得名。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为吕洞宾的仙人,在这里驻足修道。

他将登山所见和所学“崆峒之道”总结成一部《崆峒经》。

这本经书是中国古代道家文化中的“三洞”之一,成为道家文化的基础。

在崆峒山的北麓,还有一座有着深厚道家文化底蕴的崆峒道观,这座道观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是全国著名的道观之一。

四、关于西夏王墓的传说在银川市区西南方向有一座博物馆——西夏王陵博物馆,是西夏文化遗存的代表。

相传在这里有一座西夏王的陵墓,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发掘出来。

传说中,这座陵墓包含着无数黄金、银器以及珍贵的陵器,但每一次发掘都没有得到太多的成果。

人们也在猜想,西夏王陵到底埋葬了哪一位西夏王,而这个谜底仍然没有被揭开。

宁夏人应该知道的银川前世:从北典农城(饮汗城)到丽子园

宁夏人应该知道的银川前世:从北典农城(饮汗城)到丽子园

宁夏人应该知道的银川前世:从北典农城(饮汗城)到丽子园图丁洪俊西汉时期,汉王朝为了政治经济的需要,在宁夏平原实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宁夏北部成为重要的农业开发地区。

同时,宁夏也成为西汉王朝安置匈奴降众的民族实验区。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四五万众归降,汉武帝在宁夏境内设置北地属国安置匈奴降众,于是“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史记·匈奴传》)。

第二年,汉武帝进一步加大银川平原的开发力度,“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史记·平准书》)。

官府供给粮食、衣服、耕牛、籽种,鼓励移民开渠灌溉,屯垦戍边。

当时银川平原全境隶属于汉北地郡,大批移民的到来,使得银川平原的劳动力充足,引黄灌区得到迅速开发,为沿黄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人口基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朝政府下令修建了北典农城,是当时上河农都尉的驻地之一,主要负责管理银川平原的屯田事业。

这座被史书称为北典农城的古城就是银川市最初的雏形。

北典农城故址在今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一带。

在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巨著《水经注》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北典农城的地理位置:黄河“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之为吕城。

”北典农城又被叫做“吕城”。

吕城疑为“吕”字型的一座城池,是由一大一小的两个方形城构成的一座城池。

中间有道路可通。

黄河畔有一渡口叫“吕渡”,大概因靠近吕城而得名。

《西夏记事本末》卷首所附《西夏地形图》上还标有此名。

在唐《元和郡县图志》上,北典农城也被称为“饮汗城”。

据有关专家考证,饮汗城应该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北典农城的称呼。

北典农城为银川建城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300多年后,建立大夏国的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将饮汗城(北典农城)改名为“丽子园”,成为黄河边一处风景秀美的园林城。

图丁洪俊。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银川,是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位于黄河沿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不仅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1.黄河女娲炼石成玉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的上游有一座山,名叫女娲山。

女娲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位神话人物,据说她精通医道和制作金石器艺术等多种技艺,而她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创造了人类。

而女娲山则是她生活活动的地方。

据说,在女娲山的某个地方,有一块很大的石头,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是,女娲知道这块石头的不同寻常之处,她决定用非常神秘的技巧炼制它,使其变成一块清澈透亮、价值连城的玉石。

女娲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她摆放了许多器具,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引导火焰、水和风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她所炼制的玉石渐渐升起,在火焰、水和风的加深作用下,玉石日益精美,皓光四射,最终,在女娲的手中,这块普通的石头变成了一块如此美丽的玉石。

女娲将这块玉石送给了她的儿子,让他告诉后人,这块玉石和女娲山的传说。

人们相信,这块玉石并不是凡物,而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和历史意义的宝贵遗产。

2.银川阴差阳错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银川是一群狐狸的乐园。

这些狐狸们非常聪明,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捕猎、储存并分享食物,并在空闲时间里互相交流着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经验。

日子过得很快,一天,银川的天空变成了灰色,接着雨水倾盆而下,泥水漫过了整个城市,狐狸们也因此不得不四处逃散。

最终,他们聚集在一家叫做“阴差阳错”的小餐馆里。

这个小餐馆既简陋又温馨,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开心地讨论着未来。

在这个小餐馆里,他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伙伴和归宿,还学习到了生活的重要道理——银城人民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品质。

3.银川大藏经传说这个传说与西藏密切相关。

据说,一位来自西藏的藏民,走遍天下,收集了许多经典著作,包括经、史、子、集诸圣贤的典籍,并将它们整理成一本巨大而严谨的经文书——大藏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发布:夏正建时间:2011/6/8 11:21:01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045讨论:1(银川十五中林万青撰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银川做为宁夏省城被正式定名设市成为银川市,是在1944年4月。

银川市的设立,是1944年4月由当时的宁夏省政府决定,呈报民国政府批准,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947年4月正式批准设立的。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的北典农城,是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那么,银川做为地名是怎么来的?简述如下:在历史长河中,距今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北郊的镇北堡、贺兰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居民点。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熏育(荤粥)北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将蒙恬北逐匈奴,收复包括今宁夏在内的大片土地,把吴忠平原及其周边“肥饶之地七百里”命名为“新秦中”(以与“秦中”即陕西关中相区别),同时沿河(黄河)筑44县城,富平县即其中之一。

银川地区为北地郡富平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县治所在今吴忠市西南金积附近)所属地区。

汉承秦制,此地仍为北地郡,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

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朝名将卫青大败匈奴,攻占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宁夏、内蒙、陕西北部的黄河河套地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管辖包含今银川地区在内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朔方刺史部,宁夏境内复为北地郡,所以宁夏银川地区是汉朔方郡(朔方刺史部、北地郡)的属地。

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东郊建起一座管理屯田事业的北典农城,汉族人俗称吕城,附近的黄河渡口叫吕渡,而北羌、匈奴、鲜卑等民族则称此城为饮汗城,这是银川建城的最早记载。

两汉及以后相当长时期,银川地区属北地郡廉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前后设,存在300多年,治所“城”在今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处的暖泉一带)所辖地区。

后为匈奴、羌、鲜卑游牧区。

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大夏国(公元407-431年)国王赫连勃勃在这里建成“丽子园”、海宝塔(又称黑宝塔,赫宝塔、赫连塔,今银川北塔),为游乐和屯兵及从事礼佛宗教活动的要地。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设薄骨律镇(今灵武、吴忠),今银川为薄骨律镇所辖,后北魏于公元526年在原饮汗城置怀远县,属灵州。

北周(公元574年)置怀远县,怀远郡。

这是银川城设立郡县的最早记载。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

第二年(公元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唐宋时为灵州(今灵武、吴忠)怀远镇。

唐朝在灵州(今灵武、吴忠)有朔方军,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朔方行军大总管改为朔方节度使,仍驻节灵州,河西银川为其属地无疑。

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吴忠城)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兴庆区),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自称“大白高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朝灭亡西夏后,设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至元25年,公元1288年)。

这是宁夏(西夏故地安宁之意)这一地名的最早来源和正式使用之始。

明朝设宁夏卫,系北方九边重镇之一,清朝为宁夏府城、宁夏县治所。

民国初年改府为道,以“宁夏道”与首县——“宁夏县”名相同,且古为朔方,遂改为朔方道。

民国二年(1913年),朔方道再改回宁夏道,银川仍为宁夏道的治所首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立宁夏省,仍为宁夏省会,时称宁夏省城。

同时的宁夏县、宁朔县,在民国后期其治所宫署也同在宁夏省城,即今银川市区内。

到1944年4月,宁夏省城筹备设市时,始定名为银川市,沿用至今。

由此看来,迟至民国33年(1944年)止,将银川作为正式的地名、城名称呼宁夏省城为“银川”是没有官方文献,历史文献明确记载的。

那么,银川这个地名在1944年4月筹建宁夏省城设建制市时为什么又被采用为省城首府市的地名?对此疑问,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探讨。

从自然地理特征看:一是银川这个地方自秦汉以来就是河套灌区,从古到今素有“塞北(上)江南”之美誉,沿黄河两岸,渠道纵横,水田众多,一片江南水乡风光,再加上湖泊遍布,湿地连片,黄河以西贺兰山以东的平川地区,号称“七十二连湖”,今有“湖在城中,城在湖中”之说,湖泊、湿地、水田,再加上黄河,在日、月光辉映照之下,远山近水之间,白色银光映辉,延绵平川大地,古人因此美景写照,将此地称之为银川,很是贴切恰当!二是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洪水漫流,若排水不畅,形成的湖泊、湿地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沙狂吹,水气蒸发,湖泊、湿地很快挥发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导致银川地区土质碱性重、盐碱地众多,致使平川大地多呈白色,银者,白色,平原也叫平川,由此地貌特征而称之为银川也就可以理解、不足为奇且顺理成章。

其实,水乡泽国风光与盐碱滩地众多、风沙大、蒸发快、干旱都是银川河套川区(贺兰山以东,黄河以西)的自然地理特征。

当大地呈现为水乡泽国风光时,平川大地为银白色,而当洪水漫流消失,干旱降临,风吹日晒,湖泊、湿地干涸时又变成大片的盐碱滩地,也呈现为银白色。

到了冬季,在大雪覆盖下,湖泊湿地结冰封冻,到处银装素裹,待无雪时,大地又露出大片大片盐碱地,而湖泊、湿地结冰依旧,到处仍是一片白茫茫。

在贺兰山东黄河以西的农村原住民中,流传着对此地景色的生动谚语:“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

”诗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到1936年2月率领红军长征从六盘山到陕北路过宁夏大地时,在那首著名的咏雪词中曾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对此自然现象最生动形象的描述写照。

总之,在宁夏河套地区,一年四季,白天、晚上,银白色是大地的主色调,因此,人们将此地称之为银川是有充足理由的。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有“银川地名东来”说。

持此说法的人认为,今天的银川与隋唐西夏之银州本为同源。

银州,故城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本为十六国时苻氏所建前秦之骢马城。

骢马是一种青白色相间而呈葱白色的名贵骏马,因苻坚是氐族首领,而氐族语又呼骢马为“乞银”,故而放牧“乞银”的地方就叫“乞银”川谷。

唐天宝初年改为“银川郡”,这是“银川”之名出现之始。

唐乾元时复为银州,五代时为西夏所有,宋朝与西夏对峙时在今陕西米脂县曾有“银川寨”、“银川城”的地名出现过。

随着西夏国统治中心及党项民族的西迁,银川地名也就由其从陕北带到了宁夏河套地区,即今天的银川地区。

银州、银川郡都是西夏国的发祥地,也是西夏皇帝的出生地,银州还是李继迁初建西夏政权的所在地,西夏国也自称为“大白高国”。

银者,白色也,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银川地名是西夏党项民族从其发祥地陕北带到宁夏,又因为恰好河套宁夏川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的这一地区自然风貌、地理特征又与银川这一名词大相吻合,人们自然也就把从故地带来的银川之名用来称呼这块新占土地(宁夏河套平原贺兰山以东大片地区)。

所以,银川地名是由西夏国先民从其发祥地陕北带到宁夏河套地区这一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如前所述,以上几种说法观点从文字史料考证的意义上来论证是没有历史文献、官方权威史料来予以确认的。

那么,有文字记录的银川这一地名专指宁夏行省(元)宁夏卫(明)宁夏府县(清)宁夏道、省、县(民国)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现有文字记录来看,历史上,在明朝以前,查不到有对这一地区被称为银川的文字记载,只是到明朝后期、坐镇指挥西北四大军镇(固原、延绥、甘州、宁夏)开府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刘敏宽在由固原赴花马池(今盐池县)执行秋防阅边任务时,在长城关(明朝花马池城东门外长城关门)上西眺贺兰山下宁夏镇防区时即兴作诗一首,其中两句讲到“须凭驼岭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诗句写到了河套,首次将银川与贺兰(山)连带“挹”(牵引、拉)在一起,所描写的长城(驼岭)、河套(黄河)就如同两条带子,不仅遥带着“银川”,而且还“挹”着“贺兰”。

由此诗句可证,诗中的“银川”应该是指宁夏贺兰山以东及南,盐池(花马池)长城以西及北的河套平原,或宁夏镇城。

这里的“银川”也就兼具地区(宁夏河套平原)、城市(宁夏镇城)双重地名意义的代名词而无疑了。

但这也说明,从现有史料看,直至明朝后期,仍然没有以“银川”来确指宁夏镇城,当时的宁夏镇城也没有叫做银川城,银川一词还是一个民间士绅、官员、诗人口耳相传,诗文唱合中对这一地区的指代名称。

清朝取代明朝以后,“银川”一词渐渐在宁夏大地上广为使用,从整个宁夏河套地区(贺兰山东,盐池西北、石嘴山以南、中卫东北)收缩至河西地区(黄河以西,贺兰山以东)而后又具体到宁夏府城这一地点上。

在历史文献中,首次以“银川”代称宁夏河西地区的是见于康熙47年(公元1708年)宁夏水利同知王全臣的《重修汉渠暗洞落成》的诗中提到“唐徕西绕兰山麓,汉延绵亘唐之东”“……曾闻河源来自天,一曲伏流路几千,或是天公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

”在王全臣之后,较早使用“银川”来指宁夏河西地区的是通智,他是清朝兵部侍朗,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到宁夏主持修凿惠农、昌润二渠。

雍正七年(1729年)渠成,他亲自撰写了《惠农渠碑记》,碑文一开头就写到:“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而北……。

”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市)光华门兴办了一所书院就命名为《银川书院》[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新任宁夏知府李藻将书院移修于文庙西侧(即今银川十五中,原银川二中旧址)],这是“银川”一词做为地名特指宁夏府城的最早文献记载!在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宁夏知府赵本植的家庭塾师汪绎辰将自己撰修的清代第一部宁夏府方志命名为《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时任宁夏知府的顾光旭在《银川书院诗》中写道:“天临狄塞河声落,城绕虚堂树色侵,为对银川思锡麓,欲从西夏续东林。

”这说明“银川”一词做为宁夏府城的代称是为官方(知府)所继续认可的。

又如乾隆年间的宁夏举人王宋云诗云:“银川自昔以武竞,开国以来称绝盛,豹韬虎符各起家,烟阁云台多著姓”,由此诗可见,“银川”已确实成为宁夏府城的另一名称了。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宁夏中卫县《龙神庙碑记》亦记曰:“中邑夹河而治,决引灌溉,据银川之上游”这就明确将银川作为一个地名而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