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
秘密★启用前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2015.5历史试题共5页。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由此表明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租佃关系的出现3.下列史料描述都江堰的是A. “溢洪流,调分量。
湘漓接,通汉壮……”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4.(原创)“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劳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D.分散性5.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1.“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棉布柔软结实,价格便宜B.棉纺织业技术进步C.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答案】B【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主要原因”,依据材料“棉”、“御寒”、“生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从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在当时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因其实用性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衣料,其主要原因是棉纺织业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ACC三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弓、织机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的衣服原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2.某家谱中有如此记载:“十一世长房:伯彩公,忠厚无华,勤力本业,家族有事,无不勉赴,不失为祖宗纯孙”。
材料中的“伯彩公”应该是()A.手工业者B.商人C.农民D.工人【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勤力本业”的信息,本业即农业,古代社会农本商末,由此说明此人从事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考查农本商末的经济思想.农本商末即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3.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考)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3日8:00—9:30】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
这些主张A.目的是为恢复井田制度 B.蕴含国家干预的思想C.体现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利于土地私有和买卖2.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禁止“材力强壮、技能工巧”的工匠通过缴纳金钱免去劳役。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4.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
这反映出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5.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量人口流向城市C.市镇经济趋向繁荣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6.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
这些变化说明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7.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
重庆一中高一历史下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重一中 2014 年高一史下期期末(有答案)重一中 2014 年高一史下期期末(有答案)史共 6 。
分 100 分。
80 分。
注意事: 1. 答前,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卡定的地点上。
2. 答,必使用 2B 笔将答卡上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擦干后,再涂其余答案号。
3. 答非,必使用0.5 毫米黑色字笔,将答案写在答卡定的地点上。
4. 全部目必在答卡上作答,在卷上答无效。
第Ⅰ卷(共 60 分)本卷共 30 小,每小 2 分,共 60 分。
1. (改)中国祖先用物与年相当,以一种物作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 12 年一回。
生肖年源于 A. 西方工文明的入 B. 封建迷信思想的物 C. 古代耕文明的影响 D. 祖先保意的体 2.(改)《新全世界史》,公元前 6 世制具在中国然增添,犁、等成村的平常器具。
具的使用所生的影响不包含 A. “相地而衰征” B. “除井田,民得” C. “男子立田女布” D.“千耦其耘”、“十千耦” 3. (原)迎接 2015 年国博物日的宣活,某史小展开研究性学,他在网上采集到以下史片。
依据片中器物出的先后,它的摆列序①白瓷瓶②素禅衣③ 虎尊④脚踏三 A.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4. 《新唐》:“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
五更二点鼓自内,街鼓承振,坊市皆起。
” 游《老学庵笔》:“京都街鼓今尚,后生唐文及街鼓者,常常茫然不可以知。
”唐宋街鼓的化反响了 A. 社会治安明好 B. 商管理更加格 C. 生活作息毫无律 D. 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5. 明朝万年嘉石已有 20 家大油坊,全有油工 800 人,“ 募旁邑人佣”,“一夕作佣直二而”,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楚等油豆来此”。
据此推测,以下法的是 A. 政府改重抑商政策 B. 大油坊出聘用关系 C. 作物商品化程度高 D. 明私手工展迅猛 6. (原)在清末的上海,“无其官商民士,但得稍有余,即莫不以衣服炫耀,即下至娼隶卒,就其相貌之,然旺族之家。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述的图示农业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坎儿井2.下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
与其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A.女性对棉纺织技术进步做出贡献B.宋元以来中国丝织业衰落C.棉纺织业发展致官营手工业衰落D.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唐朝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反映了宋朝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B.市分散于街巷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城市规模有限4.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沿海港口城市繁荣B.工商业市镇兴起C.县城以下开始设市D.政府不再监管市5.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重庆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秘密★启用前2013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历史试题共5页。
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牛耕的使用C.诸侯国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2.下列史料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A. “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B.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C. “宗庙之牺(祭祀的牛),为畎亩(田地)之勤”D. “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3.(原创)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B. 夏商西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4.(原创)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5.“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这表明作者主张A.自由贸易 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 D.闭关锁国6.与西方近代工业发展进程相近似,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最初也主要表现在A.煤铁工业和纺织业 B.矿业开采和电力工业C.交通运输和化工业 D.机械制造和电报通讯7.(原创)上海有“中国近代化的缩影”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商口岸8.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A.外国传教士B.清政府C.维新派D.革命派9.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历史试题共6页。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卷,考查了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
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对解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重点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苏俄经济发展和改革之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主干知识,知识点基本覆盖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解题能力。
原创试题较多且新颖,试题质量较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改编)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
生肖纪年源于A.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B.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C.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D.古人环保意识的体现【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文明的影响【答案解析】C 解析: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该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兔,这些是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知,十二生肖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源于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
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与农业的关系2.(改编)《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成为乡村的日常用具。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与材料中“西周遗址中…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礼乐,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有为周天子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与材料中“西周遗址中…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相符,故C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与材料中“西周遗址中”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姓封国.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本题以考古文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的了解,考查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社稷的含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故B正确.ACD三项描述都是片面的.故ACD均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农业发展是还坏直接影响到民生,影响到国家的安定.3.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商业的发展。
材料中《周礼》记载,西周时期设置了“司市”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吏,这反映出西周时期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体现了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制度,故选C。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于战国时期,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A、D两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2.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晋国实行征辟制度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晋国对农业的重视D.宗法制度彻底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材料中春秋晚期晋国权臣赵襄子拔擢重用出身农家的读书人,影响了中牟当地的社会风气,此现象反映出当时世代相袭的贵族政治受到冲击,故选B。
A、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了晋国中牟对读书重视的社会风气,故C错误。
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属水力灌溉工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曲辕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可知这种农用工具是曲辕犁,最早使用在江南地区田地里,故本题选B。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故选B。
4.“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国家)强也。
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唐)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
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材料揭示出宋朝A.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D.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重庆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1)
2021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历史试题共6页。
总分值100分。
时刻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需利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需利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改编)中国前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昔时诞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
生肖纪年源于A.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B.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C.古代农耕文明的阻碍D.前人环保意识的表现2.(改编)《新全世界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耕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成为乡村的日经常使用具。
铁耕具的利用所产生的阻碍不包括A.“相地而衰征”B.“除井田,民得生意”C.“男子立田女织布”D.“千耦其耘”、“十千维耦”3.(原创)为迎接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讨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
依照图片中器物显现的前后,它们的排列顺序应为①白瓷长颈瓶②素纱禅衣③龙虎纹尊④脚踏三锭纺车A. ②③④①B. ①③②④C. ③②①④D. ②④③①4.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的转变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商业治理加倍严格C.生活作息毫无规律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5. 明代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要紧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
据此推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大油坊显现雇佣劳动关系C.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较高D.明私营手工业进展迅猛6.(原创)在清末的上海,“不管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夸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
重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重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溉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下列图片与此描述相吻合的是( )2.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
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3.西周《颂鼎》铭文记载,王曰:颂(人名),命汝官司(管理)成周贾廿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
据此判断,这里的“成周贾”,“新造贾”()A.体现了“工商食官”的特点B.促进了民间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推动了土地买卖的发展4.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
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C.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5.《广阳杂记》:“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由此焉转输。
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材料叙述的是( )A.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唐代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达C.南宋江南地区的物质转输D.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区域分工6.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全国名校】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昌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A. 以农立国B. 皇权至上C. 以民为本D. 土地国有2.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②土地逐步私有化③租佃经营方式盛行④农业生产家庭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A. 冶铁技术B. 缫丝技术C. 青瓷技术D. 造船技术4.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上述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汉代长安B. 唐代洛阳C. 北宋东京D. 明朝苏州5.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表明明朝政府( )A. 重视商品市场管理B. 限制对外贸易发展C. 保障农民生活水平D. 固守重农抑商传统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 )A. 由私人投资兴办B. 采用机器设备生产C. 都设于通商口岸D. 都是资本主义企业7. 1893年,张之洞在给友人信中说到:“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 技术薄弱B. 思想守旧C. 资本缺乏D. 列强侵夺8. 下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刊载的一幅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它表达的主题是( )A. 帝国主义侵夺中国铁路权益B.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铁路时代C. 近代铁路技术装备依赖西方D. 清末铁路都由欧美列强兴建9. 某同学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纳出下列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B. 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在台湾C.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D. 《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报刊10.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