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调节公司盈余状况和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
盈余管理在市场经济下普遍存在,但过度盈余管理可能会伤害股东的利益,导致企业内部治理不良。
因此,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上必须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以平衡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
一、挤占盈余挤占盈余是一种将当前年度的盈余转移至后期年度以期避税或盈利的做法。
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计入未来的收入:将未来的收入提前计入当前年度的收入,以避免当前年度出现亏损。
2.减少已扣除费用:减少已扣除的费用,将费用转移到后期年度,以增加后期年度的可用盈余。
3.推迟应付账款:推迟支付应付账款,将该费用纳入后期年度,以增加后期年度的可用盈余。
二、作价出售意外收入作价出售意外收入是指将企业的非经常性盈余转化为经常性的盈余,从而提高企业的净利润数。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售出资产:将企业的非经常性收入转化为经常性收入,进行售出资产的原则是以最高评估值为基础确定售出价格,提高资产净值。
2.股权出售:通过销售不同的股权,挤占差异利润,以增加企业盈余水平。
三、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一种在企业盈余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企业的净资产,从而使企业在未来的会计年度中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并尽可能少缴纳税款。
四、会计方法调整会计方法调整是在企业发生不同的会计行为时,为了增加或减少特定的盈余,而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整。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资本化利益:在企业内部改变资产的利用方式,从而通过资本化利益来增加企业的盈余。
2.延缓损失:企业可以通过延缓损失来减少费用并创造更多的利润。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存在着多种方式,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伤害。
因此,企业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以平衡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
企业也需要加强内部治理,防止过度盈余管理的发生。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做出假账来进行利润的抹平或者增加,以便更好地符合市场预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的价值和股价。
盈余管理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不道德或违法的,但如果盈余管理导致了虚假的财务报告,违背了会计原则和法律法规,就会对公司的声誉和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的确认、费用的确认、资产负债表的管理、会计估计的使用、关联交易和资本成本的管理等方法。
收入的确认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延迟收入确认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来调节盈余水平。
可以选择延迟销售额的确认时间,以实现适度增加收入,使得公司的盈利水平更加符合市场预期。
还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来增加当期利润,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
资产负债表的管理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和结构来实现盈余管理。
可以选择调整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政策,来影响盈余水平;可以选择调整负债的计提政策和清算政策,来影响盈余水平。
在公司合并或者重组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重组和调整,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会计估计的使用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会计估计的基础和假设来实现盈余管理。
可以选择增加或减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可以选择改变资产和负债的估计价值,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关联交易和资本成本的管理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和资本成本的管理来调节盈余水平。
可以选择进行虚假的关联交易,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可以选择通过调整资本成本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治理对策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余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达到某些目的,通过合理或不合理的手段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认识。
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市场的信息效率和投资者的判断,从而对公司的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加强治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和监督,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治理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审批流程,确保财务报表准确、真实、完整,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2.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和监督,选择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财务报表审计结果的监督和评估。
3.加强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公司管理层依法依规运作,避免出现盈余管理等不良行为。
4.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投资者对公司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应该加强治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和监督,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
平和市场声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不同的财务手段和方法来影响其财务报告,以达到控制盈余水平或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的认知的行为。
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也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一、盈余管理的手段1. 计提准备金计提准备金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公司可以利用计提准备金来调节当期盈余。
通过增加准备金的数额,公司可以降低当期盈余,从而在未来的盈余较低的时期转回准备金,实现盈余平稳化。
2. 销售及回购安排销售及回购安排是指公司通过与其他公司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来控制盈余水平。
公司可以通过虚构的销售合同来增加收入,以提升盈余。
而在收到通知后,再通过回购产品或退款的方式将收入恢复,从而实现控制盈余水平的目的。
3. 改变会计估计改变会计估计是一种很有效的盈余管理手段,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调控盈余水平。
改变折旧年限、减少资产减值准备或者调整坏账准备,来调整当期盈余。
4. 资本开支控制公司可以通过控制资本开支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通过延迟或提前资本支出,公司可以调整当期盈余水平。
如果公司需要增加盈余,可以提前进行大额资本支出,如果需要降低盈余,可以将资本支出推迟至未来。
5. 公允价值调整公司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调整来影响盈余水平。
公允价值调整是指对于投资收益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升值或者降值,从而影响盈余水平。
1. 管理层意识形态管理层意识形态是影响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司的管理层对于盈余管理的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如果管理层追求短期收益,并且对于盈余管理不够重视,那么盈余管理的行为就会相对来说更加难以遏制。
2. 法律法规约束法律法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也是影响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法律法规对盈余管理行为强制力度不够或者执法不严,那么公司就更容易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调节盈余水平。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或方法,主动调节利润,以达到稳定、增加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股票市场中,盈余管理是影响公司股票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盈余管理并非完全无法避免,但需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走向财报造假,损害市场公信力乃至社会整体利益。
1.经营活动调整: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通过调整生产销售计划、改善客户结构、加强成本控制等方式调整经营活动来影响盈余水平。
2.会计政策调整: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特点和财务目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控制或推迟利润的确认时间,从而影响净利润水平。
例如,可以选择加速或推迟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或是对应收账款的计提坏账准备进行调整。
3.资产减值:企业可以通过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来降低当期盈余水平,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
但是,企业需要具有正确的资产减值预测和计量能力,以避免过度减值。
4.货币资金管理:通过控制货币资金的计提和投资收益,来影响当期盈余水平,例如加快支付给股东的股息,创造高股息回报率的形象。
5.关联交易:通过与控股股东、关联方公司之间的交易,来影响盈余水平,例如与控股股东签订合同,从而在半年度或年度估值时,将持有股份公允价值提高,创造所持股份的价值回报。
6.财务工程操作: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操作手段如做空债券、股份回购等操作方式来影响最终的财务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不能采取一些违法和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此外,在过度追求短期盈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必须坚持合规经营,相信优秀的财务报告和成果终将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肯定。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摘
要: 随 着我 国证 券 市 场 的发 展 , 上 市 公 司 盈余 管理 问题 成 为人 们 广 泛 关 注 的 热 点 。 传 统 的金 融行 业 管 理 模 式
逐渐无法切 实地符合新时期的要求 , 其 中, 关于我 国上 市公 司盈余 管理 的防范措施及建议的研 究 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
关注 , 以至于提 高其 防范以及 管理 水平成为 了现阶段的一个热 门课 题。参照我国上 市公 司的实际情况 , 借助 于合理的 措施 , 提 高盈余 管理 的质 量及 水平 , 规范、 科 学管理 , 可以推动企 业更加快速、 稳 定发展 。 着重探 讨遏制上 市公 司盈余管 理 问题 的有关对策 , 以期 为加 强上 市公 司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境、 监管机制 、 公 司内部治理 和外 部审计 以及会计人 员的素
作者简介 : 张炳红( 1 9 7 8 一 ) , 女, 甘 肃天水人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会计及教学工作研 究。
一
71 —
质等 , 解决这些 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 从企业角度 , 转轨时期 的 上市公 司 内部存在较 为严重 的治 理结构 的缺 陷和 内部 人控
2 0 1 7年第 2 1 期 总第 3 3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0MI C RE S E ARCH GUI D E
No I 21. 201 7
S e ia f l No . 3 3 5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张 炳 红
( 陕西财经 职业技术学 院, 陕西 咸 阳 7 1 2 0 0 0 )
4 . 对 于不确定性相对较强 , 主要还 是借助于会计人员 主
观判断 以及 主观选择 的准则 , 同时要细化 与明确运用各项准 则选择条款时所借助的条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一大重要问题,通过对其手段和对策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和对策,包括内控机制的建立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
在提出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强化道德建设等相应对策,以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管理盈余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手段、对策、内控机制、信息透明度、监管力度、法律法规、道德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技巧,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来控制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使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掩盖实际经营状态,夸大盈利能力;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股价,获取非法利益。
如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防范潜在风险,提升市场透明度,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探讨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何贡献或者价值。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防范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公司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监测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问题,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来操纵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和利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1. 收入确认:公司可以通过推迟收入确认或加速收入确认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推迟收入确认到下一财年以平滑盈余,或者在本财年提前确认一部分收入以提高盈余。
2. 费用计提: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费用的计提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提前计提费用以减少当期盈余,或者延迟计提费用以增加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公司可以通过虚报或低估资产减值损失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虚报资产减值损失以降低当期盈余,或者低估资产减值损失以提高当期盈余。
4. 资本支出:公司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资本支出的时机和规模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延迟资本支出以提高当期盈余,或者加快资本支出以减少当期盈余。
5. 减税筹划:公司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和规则来减少纳税额,从而增加盈余。
可以利用税收抵免、减免等政策,合理分配利润以降低税负。
6. 盈余平滑: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政策来平滑盈余波动。
可以调整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以平均化盈余。
7. 避免损益波动:公司可以通过避免一次性项目和非经营性收支对盈余的影响,使盈余保持稳定和可预见。
可以避免大额投资收益或损失出现,或者分类处理非经营性收支。
8. 盈余预测和指导:公司可以通过制定盈余预测和指导来管理市场和投资者对盈余的预期,以影响股价走势和投资者信心。
可以在每个季度披露盈余预测和展望,控制市场风险和预期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并非一种合法的行为,如果公司采取不当的手段和方法,操纵盈余水平,违反了会计原则和规则,将会受到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处罚。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应谨慎操作,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可靠。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
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展开讨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手段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
预算管理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达成。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余率。
需要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精简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
3. 资金管理良好的资金管理对盈余的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还需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盈余资金,确保盈余的最大化。
投资管理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盈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高的盈余收入。
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盈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
2.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3. 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讨论,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盈余的最大化。
需要加强对盈余管理风险的防范和监督,保障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财务报表中操纵利润、资产和负债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不当的盈余管理,其中合理的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合法、诚信的基础上对盈余进行调节和管理,以符合经营活动的需求,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不当的盈余管理则是指以欺骗性手段改变财务报表,虚报盈余情况,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盈余平滑盈余平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提高盈余的稳定性,通过将盈余在不同期间进行调节,使得盈余的变动幅度减小,降低盈余波动性,既可以防止过高或过低的盈余对公司的股价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又可以使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加稳健。
盈余平滑的手段主要包括利用盈余储备和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调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以及通过盈余调整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等。
二、成本资产化成本资产化是指上市公司以较长时间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和费用,从而降低当期盈余开支,提高盈余水平。
成本资产化的手段主要包括延长资产折旧年限、提高资产原值、推迟资产成本资本化时间等。
三、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改变收入的确认时间、范围和金额,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收入操纵的手段主要包括将未来期间的收入提前确认、将损失资产收入视为正常收入、以及通过关联交易、内部交易等方式增加或减少公司的实际收入等。
五、资产减值调整资产减值调整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资产减值进行调整,从而转移损失,改变盈余情况。
资产减值调整的手段主要包括恶化经济环境下的资产减值预提、针对特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调整等。
六、虚假交易虚假交易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改变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
虚假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通过假冒或虚构交易对象进行交易,通过假账、虚账等手段进行转移盈余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合理、合法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存在不当的盈余管理手段。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规定的漏洞及防范措施
2 健全 上 市 公 司 的 治 理 结构 . 为 保 护 外 部 投 资 者 的 利 益 .7年 在 上 市 公 司 全 面 施 行 新 的 O 构 建 企 业 多 边 契 约关 系与 社 会 价 值 最 大化 观 念 ,构 建 有 效 的 《 业会 计准 则 》 新 准 则 对 存 货 发 出 计 价 方 式 、 企 , 固定 资 产 折 旧 、 无 完善 独 立 董 事 制 度 , 立 主要 由独 立 董 建 形 资产 方 面 等 方 面 进行 了新 的规 定 ,但 有 的规 定却 扩 大 了盈 余 管 董 事 会 与 经 理 的分 离机 制 . 事 组 成 并 担 任 负 责人 的审 计 委 员 会 ,负 责对 上 市 公 司 管 理层 和经 理 的使 用 余 地 和 盈余 管理 的空 间 : 理 层 的受 托 责任 进 行 综 合 的审 核 和 评价 ;树 立 上 市 公 司社 会 价 值 1公 允 价值 运 用 的 新 准 则 . 提 使 新 准则 规 定 : 金 融 工 具 、 资 性 房 地产 、 同一 控 制 下 企 业 最 大 化 的 观 点 , 高 资 源 的配 置效 率 , 管理 层 决 策 以 提 高公 司价 在 投 非 扩大考虑利益主体 的范 围, 使得企业的多边契约人共 同 合 并 、 务 重组 和非 货 币 性 资 产交 换 等 方 面 均 采 用公 允价 值 , 予 值 为中心 , 债 给 考 抑 公 司 自主判 断 的 权利 .公 司可 以依 据 自身 的经 济 状 况 做 出经 济 预 参 与 构 建 企 业 的制 衡 机 制 。 虑各 方 面 的利 益 关 系 , 制 上市 公 司 轻 短 能 期。 以此 来 调 整 会 计 政 策 , 目的 在 于 提 高 财 务 报 告 信 息 的 相 关 性 。 重 筹 资 、 回 报 , 期 利 益 最 大 化 等 观 念 , 够 对 于 上 市 公 司 股 东 但 现 阶段 中 。 国计 量标 准 和评 估 体 系 都 处 于形 成 阶段 , 我 具体 标 准 和 管 理 层利 益 最 大 化 所 致 的盈 余 管 理 有 效 抑 制 。 3对 会 计 政 策 准确 解 释 . 还 有 待 完 善 . 且 对 于公 允 价 值 具 体 金 额 的 判定 标 准 , 同 的评 估 而 不 方 式 、 同 的评 估 机 构得 出 的评 估 结 论 不 尽 相 同 , 此 公 允价 值 的 不 因 上 市公 司对 盈 余 管 理 的操 纵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于对 会 计 准 则 的 刻 意 曲解 使 用 及 监 管 不 力所 造成 的 , 因此 应 当 尽 量减 少 会 计 准 应 用 给 上 市 公 司 的盈 余 管 理 扩 大 了 空 间 。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公司对于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最大化股东权益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对策来保障盈余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盈余被滥用或浪费。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盈余管理手段1.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股东收益和公司的稳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利政策来实现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或进行股息红利再投资计划,以提高股东收益和公司的财务实力;盈余不足时,则可以减少股利分配以保证公司的运营资金。
2. 固定资产投资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盈余的增值,而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投资于固定资产,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的合理增长。
3. 现金管理盈余管理还包括对现金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来保持盈余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建立现金规模和运营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盈余过多导致现金积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现金调剂,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4. 偿还债务盈余管理还包括对债务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偿还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财务成本。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时偿还债务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信用等级,盈余不足时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1. 设立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盈余管理制度,明确盈余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以提高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盈余管理制度应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盈余规模来确定,确保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于盈余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盈余滥用和浪费,提高盈余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审计监督,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不同的财务手段、法律手段和合规手段,来达到调整财务报表
的目的,以达到公司盈余预期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 收入确认:过度收入确认是一种常见盈余管理手段,公司将本应在以后的期间内
实现的收入,提前确认为当期的收入,以此来增加当期利润。
例如,公司可以在与客户签
订销售合同时,在其中增加未来的销售订单,这样就可以提高当期的收入和利润。
2.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指的是将本应在当期计入费用的支出,转化为长期资产,从而推迟费用的计提,提高当期的净利润。
例如,公司可以将某些维护费用、研发费用、
广告费用等资本化,以此来降低当期费用,提高当期利润。
4. 政策变更:政策变更是指公司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计算方法等方式,
来提高当期利润。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者是对存货进行计提坏账准备
等方式,来改变当期的利润水平。
5. 法律工具: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法律工具,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例如,
公司可以通过使用关联方交易、拆运等违规行为来影响当期的利润水平,从而实现盈余管
理的目的。
总的来说,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财务手段、法律手
段和合规手段,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但是,这种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公司过
于依赖盈余管理来实现目标,会导致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不信任,从而带来负面的
影响。
因此,公司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的成本、费用或收入,以达到调节、操纵或控制盈利水平的一种管理行为。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为。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包括:1.预计计提坏账准备。
2.使用资产减值准备。
3.调整商誉减值。
4.计提加速摊销。
5.选择利润高峰的财务年度。
6.资产销售收益。
7.利用其他收益的调节作用。
这些手段是通过减少成本、费用或增加收入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1.资本化支出:将本来应当计入成本的支出算成固定资产装备或其他资产,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达到调节盈利的目的。
2.装置大量坏账准备:将一个超过预期的百分比的坏账额计在当期的费用中,使当期的利润减少。
3.资产减值:对长期资产进行审查,如果发现资产减值,将减值额度计入当期的费用中,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
4.调整商誉减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商誉减值,从而达到调整盈利的目的。
5.利用其他收益的调节作用: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收益来抵消其他费用,从而达到调节盈利的目的。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多,企业在选择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时,应该考虑到其合法性以及与企业长远经营战略相融合,确保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违反相关法规和规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引言上市公司是各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盈利能力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管理水平和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和不规范行为。
因此,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在现实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以下常见问题:1. 盈余虚增:为了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上市公司可能通过操纵会计核算方法、非正常营销手段等手段虚增盈余。
2. 盈余短视性:上市公司往往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发展,导致盈余短视性。
3. 盈余不稳定:上市公司的盈余表现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缺乏稳定性,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
对策一:强化内部治理良好的内部治理是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强化内部治理的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的合规和风险管理能力,包括严格的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等。
2. 提升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强董事会对公司经营情况、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促进公司决策的透明性和合法性。
3. 加强内部沟通与信息披露: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透明披露。
对策二:加强外部监管外部监管是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健全监管机构: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体制和规章制度,提升监管职能和效能。
2.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督,确保披露内容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3. 强化外部审计: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及时发现和纠正盈余管理不规范行为。
对策三: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有效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下是一些对策:1. 设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使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和长期发展相匹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1. 引言1.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盈余是公司经营活动的核心指标之一,影响着公司的市场价值、投资者信心以及未来业绩预期。
盈余管理能够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提高公司盈余水平,从而实现股价提升和市场认可。
盈余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收风险,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维护自身利益,保持竞争力,吸引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盈余管理能够激励管理层和员工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不良的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如虚假披露、财务造假等行为将损害公司信誉,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风险。
重视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制度,加强监管部门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与管理。
1.2 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第一,盈余管理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盈余分配的时机和比例,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盈余管理也可以通过稳定盈余水平,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提高股价表现,从而进一步保护股东利益。
第二,盈余管理对公司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增加企业未来的投资和融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盈余管理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效率也有深远影响。
通过规范的盈余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保护公司的长期利益,同时促进公司的合规经营和良好治理。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和股东利益保护,还影响到公司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因此,建立健全的盈余管理制度,提高盈余管理水平,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盈余管理的定义和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调整或操纵盈余数额,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操作利润分配和会计报表等手段,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目的可以是为了提高公司利润,以影响股价以及提高融资能力等。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一、调整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政策是公司盈余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估计和政策,来影响财务报表的呈现方式,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公司可以通过改变折旧方法或者资产减值计提的方式来调整会计政策,进而影响利润的呈现。
在我国,调整会计政策这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着一定的法律约束。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政策的确定和变更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以公允、合理、真实和审慎的原则来确定会计政策,同时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形和影响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并进行说明。
二、不良披露和信息操纵不良披露和信息操纵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选择性披露信息、虚构收入或者资产等方式来影响盈余的呈现。
公司可以隐瞒不利的财务信息,或者通过虚构交易等手段来改变财务报表的内容,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针对不良披露和信息操纵的行为,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进行了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规定了上市公司应当公开的信息内容和披露的标准,同时规定了证券交易市场的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调整针对资产负债表调整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我国有相关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或者成本进行资产的计量,同时规定了资产减值的相关要求,要求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四、人为干预盈余人为干预盈余是一种公司内部人员通过操作财务报表和会计记录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建议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会计盈余数据的有用性,为盈余管理创造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
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掌握一定私人信息的前提下,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判断与选择,从而改变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以达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以股票上市、配股、避免停牌、特别处理为动机,采用多种方法调节会计盈余数字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
一、对盈余管理手段剖析(一)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主要包括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的变更,折旧政策的变更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
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从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从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或工作量法(在年产量或工作量降低的情况下)以及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延长,都会导致当期和以后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率的下降以及利润的相应上升。
一般而言,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提升以后各期利润的影响较为持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为显著。
尤其是对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改变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2、利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变动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
一个公司是否是另一公司的子公司,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时点的问题。
只有在12月31日这一编制合并报表的时点仍受控制的公司才是子公司。
然而,子公司的变动超过一定程度会导致母公司这一会计主体的变动,而不同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基于这两点上市公司则通过年度之间收够或出售等手段,增加新的子公司或减少原有的子公司,从而改变合并会计报表年报编报的合并范围,操纵公司当年或以后年度的合并利润表,为实现盈余管理打开方便之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0期总第847期一、盈余管理内涵有关研究盈余管理的理论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学术界对其定义尚未达成一致。
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Scott(1997)从经济收益角度出发,指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综上,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有意识地对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1.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对于同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可能存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有四种方法,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企业当期的经营利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需要调高利润时,可能会选择缩短会计估计的折旧年限或者采用能够减少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此外还有存货的计提方法,资产减值的计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等都是类似的情况。
2.利用会计处理的时间差进行盈余管理所谓时间差,就是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上做文章。
收入和费用是以权责发生制原为基础,同时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予以确认,企业在实际经济业务中,为了向市场传递较好的信息,不会完全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收入和计提费用,管理层可能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虚构收入事项等调整收入确认,例如在当期的销售收入未实现时,企业通过“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账户提前确认收入,在下一个会计期间采用以销售退回的方式冲销提前确认的收入。
同时为了与本期收入的增加进行配比,企业会提前确认费用,还可能存在递延当期费用来推迟费用的确认,进而增加企业在本会计期间的利润。
3.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可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解决公司当下的财务困境。
但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却钻空子,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主要原因系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着重修改了债务重组部分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将债务重组收益都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当期的净利润。
毫无无疑这又给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角度。
4.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关联方交易是非竞争化的交易,价格采取的是协议定价而非市场的公允价格,往往存在不公平的交易。
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价格,例如低价购进关联方的存货,再以较高的价格向关联方转卖,可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自由转移。
其次,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常有无偿划拨母子公司间的资产、转让转换资产、重组进潜在获利能力强的资产等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公司的业绩水平。
5.利用非经营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非经营性项目的易操作性、偶发性、易实现的特点,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
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可通过出售、置换固定资产等方式突击增加企业利润,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此外还有政府部门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税收返还、直接的税收补助、地方财政补贴等,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目标利润,就会千方百计获得各种补助和减免。
三、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不能绝对地评价是好是坏。
如果超出了一个合理的限度,必然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所以对盈余管理有必要防范。
1.健全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规定更加详细的使用前提,减小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使会计准则更具针对性。
另外对于公司IPO、增股配股的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综合反映公司的能力与价值,并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业类型建立不同的参考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公司的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准则制定机构要定期研讨会计准则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漏洞,对未来经济行为的创新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做到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准则的修缮走在经济形势的前面。
为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制度,可建立披露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变化等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投资者对大股东的监督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刘晓桦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含义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并提出防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手段1842.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允许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上市流通,以鼓励机构投资者,解决“一股独大”带来的内部控制人问题;其次,应当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加独立董事人数,赋予其一定的权力,真正起到独立监督的作用;再次,健全经理人市场,建立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防止管理人员短期行为的发生。
为提高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应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可将各个机构之间具体的相互监督责任明确地写入公司章程,科学设置不相容岗位,使内部制约机制发挥其实质的作用。
3.健全完善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独立性我们应努力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职能和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
首先,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和更换机制,真正做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其次,要强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其违规风险,从法律上来引导注册会计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
同样的,证监会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追究违规人员的相关责任,对违规者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最后,证监会的监管指标体系应逐步从单一指标向多重指标过渡,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该企业是否会在经营管理中使用盈余管理,因此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首先,企业可制定一项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定期对会计职员进行职业道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布,让公司内部人员之间互相监督。
其次,上市公司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着重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公司未来发展及声誉的影响,让其首先从心理上拒绝盈余管理。
四、结语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复杂多样,导致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困难。
盈余管理是与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同时存在的,所以如何在约束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保持会计核算应有的职业判断和选择空间是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大难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会更加多元化,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防止进行其进行过度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1]Schipper 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Horizons,1989,3(4):91~102.[2]William R.Scott,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张迪.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09).作者简介:刘晓桦(1992-),女,汉族,河南焦作人,会计学研究生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王栓河南大学摘要:最近几年来,我们会发现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会计诚信问题。
会计造假事件频发,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如果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那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会影响到自身权益,严重时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产生严重的后果。
会计诚信问题不容小觑,全社会都应该重点关注。
因此,针对我国会计行业的这种现象,本文研究了会计诚信含义及其重要性,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改善会计工作者缺失诚信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缺失诚信;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不但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依据、还是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
会计诚信的直接反映为真实性。
诚信是每个会计人员都必须要有的素养,诚信也是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近些年由于会计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许多会计从业者为了获取高额的利益,违反法律、违背会计诚信原则做假账。
会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造假事件不仅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犯,严重时甚至会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造成危害。
一、会计行业诚信的内涵及重要性1.会计行业诚信的内涵何为会计诚信的含义?通俗的说,就是会计行业人员对社会做出的承诺,会计人员保证将会计信息客观无误的呈现出来,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真正的为其所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诚”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忠诚,并且不断增强会计技能。
“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不偏不倚的进行审计,不受上级或其他势力的干扰,不追逐私利,要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的诚信度。
总的来说,会计诚信的内涵要求会计从业者有良好的从业技能、诚信的品质、全面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有效率的服务。
2.会计行业诚信的重要性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离不开诚信。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都不讲诚信的社会会是怎样?当今社会,缺乏诚信,讲求诚信,能够诚信处事的人十分难得,因此我们才更要提倡诚信这种行为。
会计这个行业更是离不开诚信,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自身利益,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虚假的会计信息甚至还会导致国家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关系重大,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1)诚信是会计行业的基本要求人们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断与决策,这就决定了会计从业者一定要恪守诚信这个准则。
在我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同样的要求。
为了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我国还专门制定了《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法律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讲诚信,还规定了他人不得影响会计从业者的工作,绝对不能诱导甚至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