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听课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圆的面积这节课内容很多,如果不是真的对学生的学情掌握很清楚,对本课的知识点的重难点把握到位,这节课上好,是不容易的。
我们一共进行了三次磨课,第一次听,学生预习的不到位,并没有达到王老师预期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转化思想的不能很好的运用,圆到底怎么才能转化成长方形这一点不是很清楚,这一块浪费了很多时间,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接受的有点慢,我觉得还是之前对转化的思想的渗透不到位有关。
设置的练习还是有点多,课堂有点拖堂了,有些练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节课如果把公式推导出来,弄清楚就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太多的练习是加重了这节课的负担。
虽然第一次讲课有很多不足,但是王老师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是恰到好处的,为本节课节省了很多时间,也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观察圆是怎么样转化成长方形的,这节课也能充分显示信息技术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课,王老师注重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通过让学生回忆直线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复习了“转化”的思想,顺其自然也可以想到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课堂中给了适当的提示,鼓励学生“化曲为直”,并分析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极限”思想,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整个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个流畅的转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的更充分更形象,让学生亲自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形成过程,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第三次课,整个流程就很顺畅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充分体现出它的优点,为整节课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数学课,是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帮助突破难点和重点的,还使课堂生动形象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该在老师的教学中广泛运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听课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课后评议会许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圆的面积》这节课终于成型了。
这次会议我们主要给高老师的课进行评课,相信大家听了高老师的课后肯定都有收获,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观课量表发表对这节课的看法。
厉老师:高老师《圆的面积》这节课,紧扣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切割补”法进行转换,渗透了“转化”思想,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尹老师:对于这种图形课,老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的探究体验十分必要。
高老师在课堂上的两次引导十分重要,一个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想到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切割补”的方法变成长方形,运用了转化的思想,那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用同样的方法去进行圆的图形的转化。
第二次引导是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转化出不同的图形后,高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了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在这两个引导过程中,都存在学生的探究与体验,我觉得这点非常好!丁老师:我不赞同尹老师的看法。
当然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推导出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第一次引导,是不是过于直接,等于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改进。
费老师:高老师提的这一点我也思考过,但是考虑到学生可能想不出方法来解决,所以采用了课堂上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看看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引导。
尹老师: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争当课堂的主人,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许老师:从刚才几位老师所做的学生参与情况观察量表,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我觉得学生这么高的参与度还在于高老师在课堂上贯彻了众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典型的一个是“转化思想”,从最初的引导到最后的巩固练习,“模型思想”贯穿始终,学生因为有了这种思想的指引,所以才能更好的参与到探究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观课报告
圆的面积观课报告
我是从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来进行观课的。
张老师在本节课中,为了更好地学习圆的面积共运用了四次课件。
很好地化解了难点,学习了知识。
第一次应用是在导入环节。
为了学习圆的面积打好铺垫,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因学习很久学生有遗忘现象,所以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适时地用课件简单地展示,利于学生回忆,也对学过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解转化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应用是在将圆形转化为长方形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在理解这个转化过程,老师设计成动态课件的形式,将转化的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圆形转化长方形的过程,化解了难度。
第三次应用是在圆的面积推导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看出圆的各部分和转化后形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用课件将这个过程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变化,找出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第四次应用是在巩固阶段,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现对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加以巩固。
因为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是很抽象地,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张老师适时地运用动态的课件,形象地将圆转化为长方形,给学生以
直观的认识,轻松地化解了难度,整个过程水到渠成,。
《圆的面积》 听课记录
听课人:袁娜娜
《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课前准备充分,有关教学资料的准备符合要求和规范。
√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和联想,给学生以创新的启迪。
√
教学基本功扎实,讲课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富有感染力。
√
能有效调控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
使用普通话教学,课件和板书使用汉字规范。
√
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
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深入浅出,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
遵守制度,按时到课,出勤率高。
√
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理论能够联系实际。
√
听课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学习气氛良好。
√
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
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秩序良好。
√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
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意见或建议:
1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有效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三、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2、探索圆面积公式
3、应用圆面积公式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例题,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励学生直接运用面积计算公式尽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小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
学
评
价
评价指标
评定等级
评价指标
评定等级
科目
数学
授课教师
郭鑫
班级
六年级
节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一.集体备课,好处多多。
1.复习旧知: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是在学习了已知半径求面积和已知直径求面积以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后学的,因为本节课主要是用已学的计算公式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教研时,引入了两个复习题与已学知识进行一下链接,这样学生们学起来就不会太生硬,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引入新课:当拿起课本时,看着书的例题与练习题,不觉心生欢喜,这课不难!可是当我写教案的时候,觉得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已知半径求面积,已知直径求面积,怎样引入已知周长怎么求面积呢?我把问题带给了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经过认真分析,例题中为什么要已知蒙古包的周长呢?是因为它的半径和直径都不好测量,这样让学生想一想,测量周长求圆的面积,成了解决它的占地问题的第一需要,所以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引入的新课的教学。
而后我们又进行联片教研,与联合校的各位老师一块研讨,又提起了这个话题,经过大家的研讨,得出的结论是:镜子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周围,离学生最近,学生感受最深,如果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求树干的横截面积?学生很快的就会想到:要测量镜子的半径和直径求面积,是最好的方法,这也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新课就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下就展开了。
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然后利用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算出所求的面积就解决问题了。
实践证明:众人的智慧是无穷!2.解题方法:经历是数学学习过程性目标,强调通过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价值。
要解决已知周长求半径问题,学生们会运用已学过的周长公式计算半径或直径,但也由于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不是太好,所以有的同学不知从何下手去做,于是就进行了讨论学习,学生们经过讨论可以从同学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大家在一起研讨时,就想到,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去计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听评课记录在本次数学组举行的新进老师听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由陶丽丽老师主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本课属青岛北师版数学第十一册图形单元,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实践应用。
结合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慨颇多,总的来说这是一节非常胜利的常规课。
其优点如下:1.陶老师主讲的这节课给人的总体感受是俭朴大方,毫无做作。
整个教学流程清淅明了。
2.本节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上合理的利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如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行或长方形,渗透转化极限的数学思想,学生也能非常容易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本课的难点。
3.教学中陶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评价,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采用全班学生参与,体会1平方米的圆能站多少个学生的游戏,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和胜利的怡悦。
4.另外在学生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后的巩固学习中,陶老师不依常规,而是先让学生先说解题思路,再动笔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进行整理与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加深理解。
当然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也还有如下值得商榷之处:1.老师要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归纳总结。
例如: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转化后,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圆周长,长方形的宽与圆半径的关系这一环节时,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后自己归纳指出,而不是是老师代答。
2.新课导入后,教师进行了质疑“如何计算圆面积呢?”,教师可合适给学生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猜测,这样有利于更加全面了解学生。
3.教学最后拓展题没有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效果不是很明明。
4.教师语速过快,不少学生思维有些跟不上。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麻明家执教(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官庄小学)徐云鸿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徐国钊评析(山东省烟台市教科院)王洪滨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l。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谈话:师:昨天咱们已经见过面了,还记得麻老师吗?生:记得。
师:大家看今天的课堂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生:今天听课的老师特别多。
师:这些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听课的,你们想和老师说点什么吗?生l: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生z:我代表麻老师向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问好!师:谢谢你!麻老师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时,经常会在课前来一段热身.讲个小故事。
我们班同学说这是“小故事.大道理”,今天咱们也来试一试。
“曹冲称象”的故事,你们都知道吧?生:知道。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本来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曹冲为什么要称那些石头呢?生: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
师:你说的这点很关键,必须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等,这样称出的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那曹冲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呢?生:因为大象太重,不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是呀,在当时条件下,无法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才想出用石头代替大象的方法。
其实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转化”的方法。
也就是当我们遇到新问题,而不能直接解决时。
可以把它转化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能解决的问题。
[评析:麻老师与学生轻松“随意”的课前谈话,一方面,恰到好处地放松了学生的紧张心情,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心理准备:另一方面,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教师设计了“怎么不直接称大象的重量?”这一关键问题,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用石头代替大象"‘‘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等要点。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表课题圆的面识执教者班级听课人听课时间科目教学过程点评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引导学生寻找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启)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2
尝试转化,推导公式1、第一次探究:确定“转化”的策略。
你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吗?(学生沉默)大家好像遇到了困难,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生:可以把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
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我们可以试一试。
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和准备的工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生1:我们把圆纸片对折得到4个扇形,求出一个扇形的面积,再乘4就能得到圆的面积。
扇形的面积不会求,但是扇形像我们学过的三角形。
师:把扇形当成三角形求出面积可以吗?生2:不行,这样求出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小。
师:怎样让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接近一些?(把表示1/4个圆的扇形纸贴在黑板上)一会儿可以继续研究。
虽然这个小组折出的扇形不太像三角形,可老师觉得这种方法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他们想把圆通过折一折转化成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出圆的面积。
(板书:折一折。
)生3:我们想把圆沿着半径剪成4个扇形,把这些扇形重新拼一拼,拼出的图形有些像平行四边形。
师:怎么让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再研究。
现在,同学们有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圆折一折,想转化成三角形;还有一种是想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生:都是想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求出面积。
师:说得太好了!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板书:转化。
)。
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极限探讨。
师:我发现一个问题,不管是折成的三角形,还是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很像,怎么才能更像呢?这就是下面要研究的问题。
请每个小组在两种思路中选择一种继续研究。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1:我们把圆对折平均分成16份,折出的形状像是三角形。
用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乘三角形的个数就能得到圆的面积。
折的份数越多,折出的形状越像三角形。
师:你们同意吗?这就是把圆折成16份时其中的一份(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平均分成4份中的一份相比,确实像三角形了。
公开课教研《圆的面积》听课评课稿
公开课教研《圆的面积》听课评课稿在公开课教研《圆的面积》的听课评课稿中,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这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首先,我要称赞老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方面的努力和用心。
老师在开头的引入部分通过展示直观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们思考圆的面积的概念。
这样的引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又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的互动方式增强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们主动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第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引入圆的公式计算之后,老师通过示范计算、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计算,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在讲解圆环的面积计算时,老师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们找到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解决问题中,这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四,老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课堂秩序良好,学生们注意力集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干扰现象。
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师傅角色,在学生提问时能够耐心倾听,细心解答。
同时,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也做得非常到位,确保了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学习。
最后,我认为在听课中还有一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老师在整堂课的评价和总结环节稍显匆忙,可以适当延长这一环节的时间,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进行总结和自我检视。
总结起来,这堂公开课教研《圆的面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希望老师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窗3。
教材分析: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而“化曲为直”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教材注重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这个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创设了一个神舟五号飞船回收降落范围的实际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面积的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初步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3.通过圆面的剪拼,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剪拼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
“神州”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半径10千米的圆,实际降落在半径5千米的范围之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圆的面积谈话:求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也就是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2.如何求圆的面积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认真思考。
我们可以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观看微视频)3.合作探究谈话:同学们回忆以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是怎样求的?圆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3.尝试探究求圆的面积。
(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学生开始分组研究圆的面积解决方法。
2019-2020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圆的面积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极限、由曲化直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良好思维品质,体验自主发现新知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剪拼及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视频和情境图)谈话: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奥运会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吧!(多媒体出示)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2.提出问题:(学生交流)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升降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圆的面积谈话:求中心舞台面积就是求什么的面积?也是求圆的面积。
温馨提示:我们可以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预设:3.探究规律(由旧知引入新知)猜一猜: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提示:可以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4.尝试探究求圆的面积。
(化曲为直,验证猜想)预设分类:(操作验证)(1)剪一剪拼一拼:把圆形纸片剪成8份,再拼成一个自己学过的图形(2)把圆形纸片剪成16份,再拼成一个自己学过的图形。
预设生成:学生可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3)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拼图)①组:我们发现拼成的是个近似平行四过形。
(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②组:我们发现拼成的是个近似长方形。
(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③组:我们发现拼成的是个近似三角形。
(图)12345678169101213141511④组:我们发现拼成的是个近似梯形。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一、把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本课的重点
方老师:这节课,就我认为,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想到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当学生遇到操作困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接下来的怎样让剪拼出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等等,不停地追问,探究的非常细。
李老师:本节课,整个探究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习的方向始终清晰明确。
课中能让学生的探的尽量让学生去探,能让学生说的就尽量让学生去说。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争相交流,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真正体会到了数学探究的魅力。
二、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本节课用了多半的时间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练习时间少,练得题也少,但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
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
总之,整节课,段老师把数学之美、思维之美、探究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佩服与感慨之余,也让我深深的思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理念还要更新一些,步子还要更大一些,多学多思,多练多磨,多探多研,才会上好每一节课。
听骨干教师展示课―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听骨干教师展示课―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听骨干教师展示课―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听骨干教师展示课―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执教老师:陈春利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课题。
1、出示场景图: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你们会计算吗?2、课题引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
3、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新课讲授1.圆的面积的含义。
问题:同学们还记得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平面的大小。
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1)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呢?2)问题:我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怎样分割呢?3)小组合作探究(屏幕出示拼剪的方法)3、多媒体进行演示:1)强调: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2)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半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引导:这样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4)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
2、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S=πr2计算。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亮点:1、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引导孩子们用相同的转化思想,来探究圆的面积公式,一开始就渗透了本节课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2、探究课有学具,用圆片让孩子们动手剪动手拼,大胆的尝试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孩子发现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通过移多补少的转化思想传授新知,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
《圆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第2信息窗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16等份塑料圆片若干份,转接贴若干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生活问题导入,体会面积。
师:玩过射击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圆形目标(板书“圆”),射中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算过关,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生:图3。
师:为什么?生:第三个的圆形面积大(板书“面积”)。
二、揭示新授课题,留有悬念:圆的面积三、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师:以前学过圆的面积求法吗?生:没学过。
师:圆是一种什么图形?生:曲线图形。
师:在五年级上学期,一些不规则的或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这些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生答:数方格的方法。
1.师生研讨,优化数方格的方法。
师在圆形图片上布满边长和它直径相等的方格(每个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怎样数方格呢?生:不足一格按半个算。
师:如果非常接近一格时,怎么办?生:可以按一格算。
师:这么大的圆形,都要数吗? 生1:是的。
师:有更简洁的方法吗?生2:只要数出其中的四分之一。
生3:只要数出那个正方形中的空白处,就可以求出它的四分之一了。
2.学生自主数方格,并根据相关数据师生共同探索其中的规律。
(快乐探索进行中······)师:很好。
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些方法,打开书本第103页,数、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第一组数第一个图形,第二组数第二个图形,第三组数第三个图形。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 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形桌面等)为例,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
•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1.2 教学过程•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首先回顾圆的周长公式,即C=2πr,并解释这个公式与圆的面积之间的联系。
•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纸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圆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即圆的周长的一半,2C=πr)和宽(即圆的半径,r),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应用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几个例题详细展示如何使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不同半径的圆,让学生独立计算其面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相互检查。
•拓展延伸:•引入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圆形水池的表面积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交流和思考。
二、学生活动•参与导入讨论: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导入问题,表达自己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和兴趣。
•观察与思考: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和讲解,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独立计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独立计算圆的面积,并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分享与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导入,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教师采用直观演示和推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小组讨论环节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二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二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二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1.张老师就像导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她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从复习着手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前,张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
从这个层面来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张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从这个层面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2、学生像演员。
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
二:本节课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1.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张老师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
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8份,16份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果,毕竟这是整个组的劳动成果,好让更多人享受这小有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练习第二题中,小明家的圆桌半径只有10厘米,半径10厘米的圆桌有也应该是件工艺品,老师在考虑计算简便的同时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会更加的理想。
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张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以上是我听课的一些感受,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在圆的认识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评课:1、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这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练习、自编习题、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大量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数学,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练习巩固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算理错误时,该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课后评议会
许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圆的面积》这节课终于成型了。
这次会议我们主要给高老师的课进行评课,相信大家听了高老师的课后肯定都有收获,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观课量表发表对这节课的看法。
厉老师:高老师《圆的面积》这节课,紧扣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切割补”法进行转换,渗透了“转化”思想,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精神。
尹老师:对于这种图形课,老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的探究体验十分必要。
高老师在课堂上的两次引导十分重要,一个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想到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切割补”的方法变成长方形,运用了转化的思想,那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用同样的方法去进行圆的图形的转化。
第二次引导是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转化出不同的图形后,高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了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在这两个引导过程中,都存在学生的探究与体验,我觉得这点非常好!
丁老师:我不赞同尹老师的看法。
当然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推导出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第一次引导,是不是过于直接,等于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不是经过学生的思考?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改进。
费老师:高老师提的这一点我也思考过,但是考虑到学生可能想不出方法来解决,所以采用了课堂上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看看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引导。
尹老师: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争当课堂的主人,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我觉得这点非常好!
许老师:从刚才几位老师所做的学生参与情况观察量表,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我觉得学生这么高的参与度还在于高老师在课堂上贯彻了众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典型的一个是“转化思想”,从最初的引导到最后的巩固练习,“模型思想”贯穿始终,学生因为有了这种思想的指引,所以才能更好的参与到探究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贺老师:确实是这样,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看到数学思想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
高老师这节课里,数学思想方法落实的非常好,比如说,数学符号的运用,“切割补”法的使用,几何的变化思想等,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引导还是教学语言,还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板书简洁清晰、课件制作简单大方、语言简练,这点我觉得高老师做的特别好!
马老师: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数学的符号化思想贯穿了整堂课,从高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的数学公式的书写一直到圆的面积推导出来,都有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数学课上,这点非常重要。
陈老师:在高老师的这堂课上,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么,在学生对圆的面积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怎么才能提高这部分学困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这点也需要我们大家思考。
高老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予的肯定和给我提出的宝贵建议,确实这堂课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一定好好思考各位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改善。
在这几轮的讲课中,我想我的收获是最多的。
今后,我将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次磨课中学到很多东西,然后运用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去。
许老师总结:这次磨课制定的三个目标总体完成的还不错,在这几轮的备课、讲课、评课中,大家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贡献了自己的经验,交流了大家的思想,不单是高老师,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这次研修,确实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拓展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视野,我也看到了大家在磨课过程中的成长,这将更加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教学,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磨课,学以致用,使自己的教育事业踏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