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城县首届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教学设计
独树五中刘秋菊
第一场雪
教材分析:
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爱好是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给他们营造一个虚拟的环境,形象的画面内容和逼真的声音,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这“第一场雪”,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配乐读等形式,再把平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可感的画面,从文中“读出形象”。并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伸展其灵性和个性,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整体感知后,通过学生互动,碰撞出聪明的火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说得兴致勃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学习作者的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用具:幻灯片、录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课文《林海》,学完后,你理解了什么?(作者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景物描写和联想结合起来,并运用抒情、议论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峻青写的一篇文章《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是从峻青写的《瑞雪图》中节选的,它既写了实在的景物,又有自己的联想,实幻结合,语言文字非常优美。
(二)简单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62年。1960年至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到了暂时的困难。人们
是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篇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彤云”,指什么云?(下雪前密布的阴云。)
(2)“谚语”,什么叫谚语?本课的谚语是哪句话?(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谚语是“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瑞雪兆丰年”中“兆”是什么意思?
(预先显示。)
(4)什么是“俗话”?(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话。这种话简练而形象,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瑞雪兆丰年”就是一句俗话。)
(5)“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6)“簌”与“籁”,进行读音、字形、字义的比较。
(四)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引导学生将内容相近的自然段归纳在一起,按文章脉胳将内容分为两部分:下第一场雪的经过及联想;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分为四段: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下雪的好处。)(六)指三名同学,分别朗读雪前、雪中、雪后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按时间顺序写的。)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及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有了明显变化的词语。(可用投影仪显示)
前些天——阳春三月昨天一早——骤然变冷
中午——凛冽寒风下午——呼呼地刮
黄昏——鹅毛大雪
开始——伴着小雨不久——大片雪花
一会——地面白了夜里——压断枯枝
今晨——天放晴了
师:作者这样写,既显示了由晴到阴、由暖到冷、由雨到雪气候的骤然变化,又明显地可以看出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的。从中我们又知道这场雪来得急下得大的特点。
(七)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
(八)讨论、交流。
1.自己读“雪中”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写雪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是“大
片大片”的,是从空中“飘落”下来的。)画出描写雪花“声”的词、句。(写夜里下雪,雪花是“簌簌地”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2.读“雪后”的美景。
(1)“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什么意思?(用白粉装饰,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这是一个十分生动的形容。)
(2)作者是怎样描写无风时(静态)和有风时(动态)的雪景的?(“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是雪后无风时的雪景。有风时则是“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雪后的景色美吗?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雪后的景色很美。写无风时,白雪落在“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变成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落在“冬夏常青”的松柏上;则变成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多美的景象。写有风时,“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都变成了“玉屑似的”“雪末儿”,在阳光下,显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雪后的美景。)
(九)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引导学生,细细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