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合集下载

雨洪资源利用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雨洪资源利用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雨洪资源利用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雨洪资源作为世界各国取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已经发展了数十年,非城区利用的发展较为成熟,但城区雨水利用都处在发展初期;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雨洪资源利用发展概况并重点论述城区雨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灾害结果,对雨水利用下一阶段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标签:雨水利用;城区;非城区;问题1.雨洪资源利用即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地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按地域可分为城市区与非城市区雨水资源的利用,两者的利用方式差异较大,研究思路与方法也固然不同,城市雨水利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雨水利用就是收集、贮存并利用雨水;广义上则应包括雨水的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维持并改善地区水循环系统[1]。

2.国外雨水利用发展概况近20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与探索,其中雨洪资源利用较多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德国、瑞典、荷兰、以色列等,各国均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法。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兴建了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大量蓄洪池来收集雨洪水,在城市还专门建设了下洼式绿地来下渗城市洪水,从当年起,日本就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必须设置雨洪就地下渗设施。

1992年颁布的“第二代城市地下水总体规划”,将雨水收集池塘和透水地面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的范围。

美国的雨洪利用以增加入渗为宗旨,建有大量的人工渗滤田,来下渗雨洪水。

另外在建设雨洪利用工程的同时,还制定了促进雨洪利用的管理条例和法规,来保证雨洪利用的实施。

地下水库在美国的发展也较快,并通过对地下含水层进行人工补给来恢复湿地,发挥雨洪的生态效益。

3.国内雨水利用进展雨水利用在国内受到广泛重视。

广西、四川、甘肃、陕西、宁夏、河南等省(自治区)在雨水利用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经验。

甘肃省各级政府近年来筹集补助资金10亿元,用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成小水窖218万处,稳定解决了130万人的饮水困难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80年代。

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市规发〔2012〕1316号发布时间:2012-08-27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水利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市规发〔2003〕258号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水利局二〇〇三年三月四日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为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缓解本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减轻市区和城镇等地区的排水压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如下规定:一、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以下统称为建设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

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中水利用设施的新改扩建设工程,必须同时考虑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二、雨水利用是指针对因建设屋顶、地面铺装等地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

三、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径流量是指降水扣除蒸发和入渗后剩余的水量。

外排水总量是指建设区域内因降雨产生的排入市政管网或河湖的总水量。

四、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工程一般采用就地入渗和贮存利用等方式。

(一)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灌或者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二)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设工程的庭院、广场、停车场及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应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三)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主干道、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浅议中水设施处理利用雨水技术

浅议中水设施处理利用雨水技术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浅议中水设施处理利用雨水技术[提要]当今水资源短缺,中水及雨水的合理利用对缓解供水紧张和节约用水有着重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前景。

[关键词]雨水利用 中水回用 径流 绿化用水1 前言雨水回收利用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减少国家用于节水的财政支出,减轻汛期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泄压力,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雨水的回收利用已有较长的历史,并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是一个缺水城市,加之城区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不透水地面所占比例随之快速增长,地下水的补给量逐年减少,而城市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大,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北京市地下水位下降,为了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雨水资源化,使2008年奥运会体现绿色理念,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水利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

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工程中一般采用就地入渗补充地下水和作为中水贮存利用等方式。

考虑到单独设计、建设一套雨水贮存回收、利用系统可能增加较大的投资,本文就利用中水设施处理和利用雨水技术进行探讨。

2 概述污水回用常作为节水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在北京,凡是新建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用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等均要求配套建设中水处理站或中水机房,将沐浴、盥洗、洗衣等优质杂排水收集处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理后供冲厕、绿化、洗车等。

但是在许多工程中,中水的回用量与中水用水量常常不平衡,造成在中水池中补充大量的生活用水。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以下简称《中水规范》)第3.1.4条中表3.1.4“各类建筑分项给水百分率”,办公楼盥洗用水仅占生活用水的40%-34%,冲厕用水仅占生活用水的60%-66%。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8•【字号】京政发[2012]44号•【施行日期】2012.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京政发〔2012〕4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水利工程建设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事关发展全局,惠及民生福祉。

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4年左右时间,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保障,坚决打好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

现将《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18日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市水利工程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小河道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防洪能力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2〕30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京发〔2011〕9号)要求,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于防灾减灾和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针对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和突出问题,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治理,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切实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全力筹集建设资金,系统解决水务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全市“一盘棋”、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全面提高本市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和水资源收集利用能力。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剖析与启示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剖析与启示

水业导航北京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剖析与启示李俊奇1,2, 邝 诺3, 刘 洋1, 何建平4(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北京100044;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3.北京市排水集团管网设施管理分公司,北京100038;4.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北京100036) 摘 要: 对近年来北京颁布实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新的建议,为雨水利用政策的完善和城市雨水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城市雨水利用; 政策; 剖析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4602(2008)12-0075-04Anal ysis and Inspiration of Rai nwater U tilization Policies i n B eiji ngU rban A reaLI Jun qi 1,2, KUANG Nuo 3, L I U Y ang 1, HE Jian p ing4(1.School o f Environ m ent and Ener gy E ng ineering,B eijing University of C ivil Eng i n 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 eijing 100044,Ch i n a;2.School of M anage m ent ,X i an University o fA rch itecture and Technolo gy ,X i an 710055,China;3.Dra i n age N et w ork FacilitiesM anage m entB ranch,B eijing Drainage G roupC o .L td.,B eijing 100038,China;4.B eijing M unici p alWa ter Conservation Off ice ,B eiji n g 100036,China )Abstract : The polic ies fo r ur ban rainw ater utilizati o n ,issued and i m ple m ented i n recent years i n Be ij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ne w proposals are put for ward ,w hich pr ov i d es idea and reference for the perfecti o n of rainw ater utilization po licies and t h e rainw ater m anage m ent and decisi o n i n other c ities . K ey w ords : urban rai n w ater utilization ; policy ; analysis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BeCS014); 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专项基金项目; 北京市可持续水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 学术创新团队!项目(B J E10016200611)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 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首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其雨水径流流失量却高达2.3∀108m 3/a [1]。

北京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审查办理指南(试行)

北京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审查办理指南(试行)

北京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审查办理指南(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15.03.19•【字号】京水务节[2015]10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北京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审查办理指南(试行)京水务节[2015]10号一、事项名称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审查二、事项类别行政许可三、许可依据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三条第一款2、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3、行政法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4、行政法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三条5、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七条6、部门规章《城市房屋便器水箱应用管理办法》第三条7、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8、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第六条9、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10、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用水单位水量平衡测试管理规定》11、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三十一条12、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2003年3月4日市规发[2003]258号文件发布)第二条13、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2005年11月8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京水务节[2005]29号文件发布)14、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2005年11月21日北京市水务局京水务节[2005]29号文件发布)第四条15、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2006年12月20日北京市水务局京水务节[2006]42号文件发布)16、行政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2007年11月12日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京建科教[2007]1158号)17、行政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8年2月21日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京建科教[2008]92号)四、适用范围建设项目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节水设施方案审查行政许可手续:1、新建和扩建项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2、新建和扩建项目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3、新建和扩建项目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每日的住宅和集中建筑区等;4、改建项目变更用水性质,且符合第1、第2、第3项建筑面积条件的;5、建设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体育、娱乐设施。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1年11月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人民生活和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水法》和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本市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本市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本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并采取措施涵养水源。

第六条本市水资源管理,贯彻执行《水法》规定的“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水利局是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工作。

市地质矿产局、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市公用局和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区、县水利局(含水资源局)是本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协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利用第七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农业生产用水,控制城市规模,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发展。

计划部门在审查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对直接从河流、地下取水的,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矿部门参与意见,对取水方案有重大争议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决定。

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水资源综合评价。

全市水资源综合评价,由市水利局会同市地质矿产局及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统一进行。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篇一: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及《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规定和有关节水要求,为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节水设施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节水设施包括用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再生水(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二、新建项目的所有用水部位,必须使用节水型产品,主要用水部位、设备应单独计量。

三、工业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各项节水指标不能低于现有水平。

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工业用水,应当使用再生水。

四、建设项目面积达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系统,中水回用应优先用于建筑冲厕。

(一)新建项目符合以下条件的,必须设计、建设中水设施:1、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2、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3、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

(二)现有建筑属第1、2两项范围的,应根据条件逐步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三)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建设工程, 如中水来源水量或中水回用水量过小(小于50立方米/日), 必须设计安装中水管道系统。

(四)市政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使用市政再生水,并有供水单位证明。

五、各类建设项目均应采取雨水利用措施。

(一)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建设,以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二)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工程一般采用就地入渗和贮存利用等方式。

1.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或收集利用。

2.建设项目的人行道、步行街、广场、庭院等地面的铺装,应设计、建设透水路面,或雨水收集利用措施。

3.绿地应设计、建设雨水滞留设施,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须低于周围地面。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

4.1.11 收集雨水及其回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 管道相连接。
与建水规一致。
4.2 雨水入渗场所应不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 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1 可能造成陡坡坍塌、 滑坡灾害的场所;2 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 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对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的场所进行规定。
规定了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与项目规划同时进行,满 足市政规划条件。 集中开发区域不得按拆分地块建设规模减少雨水利用设 施规模。
4.2.3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 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并满 足以下规定:
1 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 2000 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 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 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 3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 设施;
3. 主要内容介绍
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 回用和调节等。 2.1.2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已建成区域现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 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地表 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2.1.3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8 雨水利用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指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能消纳并使其不外排的一场降雨的最大雨量,通常用日降雨 量表示。
本条参照市规发【2012】1316号文《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 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中的要求作出规定。基于控 制大中型工程的雨水外排流量考虑,提出每2000平方米硬 化面积以上的项目要配建雨水调蓄设施。每千平方米硬化 面积配建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可控制33mm厚度的 降雨,由统计数据可得这一数值的设计降雨量可实现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为85%,已经满足低影响开发要求; 雨水调蓄不提倡专设雨水池,鼓励利用景观水体、收集池、 下渗设施等作为调蓄空间,既有利于削减峰值流量,同时 兼顾雨水的收集利用。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作者:郑克白, 徐宏庆, 康晓鹍, 李艺, 吕志成, 张书函
作者单位: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李艺,吕志成(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张书函(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4)
刊名:
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4(5)
引用本文格式: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14(5)。

园林绿地雨水利用途径及措施新探

园林绿地雨水利用途径及措施新探

园林绿地雨水利用途径及措施新探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在当今水资源匮乏的时代,如何在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绿肺,更应建立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生态效应。

在城市园林绿地节水途径中,既要做到“开源”即充分利用其它非常规水资源,又要做到“节流”即节约利用水资源,从设计和技术方面出发,实现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雨水利用;园林绿地;途径1.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水资源短缺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间的矛盾,许多发达国家开始了对节水型园林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美国在景观节水方面的研究,他们在全国推行耐旱风景的建设,这种耐旱风景是一种以耐旱植物为景观基础的园林景观,通过初期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土壤性状的改良,以及管护过程中灌溉技术的应用等来实现节约水源的目的。

此外,美国当地还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来增强市民节水的意识,并积极宣传各种先进的节水技术。

日本、英国和丹麦等国也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我国对雨水的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雨水资源利用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村,通过集雨来解决当地生活和生产用水。

甘肃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已累计建成各类蓄水窖297万眼,解决了263万人的饮水困难,发展集雨灌溉农业27hm2。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雨水收集利用项目。

北京市2003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今后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要同时建设雨水利用工程。

2.雨水收集2.1绿地雨水收集绿地是城市中唯一的非硬质地面,也是雨水渗透的主要途径,绿地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对雨水径流中的杂质、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摘要: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以及“洪水资源化”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平均接近2%,但南北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高达80%,甚至更高;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经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率)警示线中水利用洪(雨)水利用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定义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

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即保证率为7%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可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除了实际耗水量,也可采用供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供用水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是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

当然,一年里也有丰水与枯水期,丰水期即汛期的水水库拦蓄后枯水期使用。

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黄河河川径流量为370亿m3。

黄河可供水量是扣除输沙水量及生态水量,亦称河道外的可利用量。

雨水收集方法及雨水对甜瓜、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

雨水收集方法及雨水对甜瓜、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9年第20期现代园艺1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概况1.1国外雨水收集利用现状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致力于研究雨水的收集与应用长达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显著。

早在1989年,德国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在生产、生活等领域中,都有关于雨水收集的设计与应用,并逐渐完善了相关标准的制定。

这就表明,德国在雨水收集应用上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并逐渐向标准化迈进。

在经过3年研究后,德国的雨水收集设备已经有了集成化发展趋势,时至今日,德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雨水收集技术体系,并拥有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日本开始研究雨水收集产业的时间为1963年,最初雨水只是被用作绿地浇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1992年的城市规划中,将雨水回收系统列入其中。

在规划中,明确要求对于新建设或改建的大型公共场所中,要配备雨水收集系统,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美国在雨水利用方面非常重视相关立法的研究,最早在1972年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中就有提及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此后在水质法案以及清洁水法中都反复强调了对雨水的再利用。

新加坡拥有丰富的年降水量,但在岛内大型淡水湖泊非常匮乏的情况下,政府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了严格控制,收集利用雨水成为了新加坡的主要淡水来源。

从政府角度来说,政策上鼓励建设水利工程,重视水库、蓄水池等工程的修建,当地居民区的需水管网覆盖面几乎达到100%,并计划让雨水收集系统能够覆盖90%的岛屿面积。

新加坡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完成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建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

此外,当地居民节水意识强烈,这就让水资源危机得到了有效缓解。

1.2我国雨水收集利用现状我国在雨水收集与利用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借助修建塘坝蓄积雨水,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灌溉中。

在此之后,我国古人开始利用水窖蓄积雨水,比如甘肃会宁水窖,从清代末期一直沿用至今。

到20世纪初期,农民开始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应用窖水完成浇灌,人们逐渐有了收集利用雨水的意识,并逐渐明白其重要性。

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市规发〔2012〕1316号发布时间:2012-08-27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doc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如何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与长效管理效益

如何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与长效管理效益

为了实现水可持续利用的城市雨水资源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主要的核心任务依旧是防洪减灾,在此之余要减少城市污染、水土流失,实现雨水利用中量的积累和质的革新,通过采用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手段,对城市雨水实现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综合规划对我国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与发挥其长效管理效益就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主观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设计和管理汛期往往是雨水非常充沛的时期,但也是需水要求较小的时候,形成了供需倒挂的矛盾,在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虽有地方尝试着将水利局改成水务局对雨水资源化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与管理,但其效果不是很明显。

2、可观路面硬化加大,没有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城市路面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路面硬化程度不断加大,但雨水回渗率降低,地下水补给相对减少,以北京、大连、深圳等地都制定了相关的雨水利用规划或雨水利用的技术规定,但是全国多数地方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与应用,也缺乏公认的城市雨水利用标准和规范。

二、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中的经验1、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正日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屋顶和街道集雨在他们的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雨水已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生产、生活用水来源。

2、国内城市对雨水的利用和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自20世纪初开始,城市雨水资源化在我国多个城市广泛兴起。

区别于传统的农业水利灌溉和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村用水问题来说,从真正意义上将其作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新策略来研究和应用。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我国来说,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推广价值。

三、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的工程措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工程措施有很多种,我们应对不同城市的地质特点,水文资料和现代化开发程度等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

雨水设计规范

雨水设计规范

雨水设计规范【篇一:建筑、小区及市政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 db编号:dbxxxxxx-2012备案号:jxxxxx-2012建筑、小区及市政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ain utilization in building ,sub-district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12-xx-xx发布2012-xx-xx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 号》立项计划,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建筑、小区及市政工程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参数;4.雨水利用规划;5.雨水利用设施;6.建筑与小区;7.市政工程;8.工程验收;9.运行管理等章节。

本规范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行条文,必需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1目次1 总则 ....................................................................................................... .. (3)2 术语、符号 ....................................................................................................... (4)2.1 术语 ....................................................................................................... .. (4)2.2 符号 ....................................................................................................... .. (9)3 基本参数 ....................................................................................................... (12)3.1 降雨资料 ....................................................................................................... (12)3.2 水量与水质 ....................................................................................................... .. (14)3.3 蒸发量 ....................................................................................................... . (16)3.4 渗透系数 ....................................................................................................... (17)4 雨水利用规划 ....................................................................................................... (18)4.1 一般规定 ....................................................................................................... .. (18)4.2 雨水规划 ....................................................................................................... .. (19)4.3 方案设计 ....................................................................................................... .. (19)4.4 方案估算 ....................................................................................................... .. (22)5 雨水利用设施 ....................................................................................................... (24)5.1 雨水收集与弃流 ....................................................................................................... .. (24)5.2 雨水入渗 ....................................................................................................... .. (25)5.3 雨水储存与调蓄 ....................................................................................................... .. (28)5.5 水质保持与处理 ....................................................................................................... .. (29)6 建筑与小区 ....................................................................................................... . (31)6.1 一般规定 ....................................................................................................... .. (31)6.2 系统选型 ....................................................................................................... .. (31)6.3 雨水收集 ....................................................................................................... .. (32)6.4 雨水弃流 ....................................................................................................... .. (33)6.5 雨水输送 ....................................................................................................... .. (33)6.6 雨水蓄存 ....................................................................................................... .. (34)6.7 雨水回用 ....................................................................................................... .. (35)6.8 系统控制 ....................................................................................................... .. (35)7市政工程 ....................................................................................................... (37)7.1一般规定........................................................................................................ . (37)7.2城市道路........................................................................................................ . (37)7.3 郊区公路........................................................................................................ (39)7.4城市广场及地下空间 (39)7.5城市河湖水系 ....................................................................................................... (40)7.6园林绿地........................................................................................................ . (40)7.7市政场站........................................................................................................ . (40)7.8大型市政雨水调蓄设施 (40)8 工程验收 ....................................................................................................... .. (42)9 运行管理 ....................................................................................................... .. (43)21 总则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范。

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

一、定义根据北京市市地方标准《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对“下凹式绿地”进行了标准定义:“下凹式绿地,depressed green,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二、下凹式绿地的三大好处一是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

有人测算,若把绿的建成下凹式,而下凹的深度为10CM,则对一年一遇或时而降下的大雨径流将100%的被拦蓄在绿地内;对于大雨或暴雨也可拦蓄80%左右。

由于下凹式绿地拦蓄大量的地表水,随即又转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并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

二是减少城市河湖的水质污染和淤积量,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

由于城市空气受到污染,通过雨水的淋洗作用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到地表,再通过雨水冲洗把城市地表各种污染物带到河湖水体,影响了水环境景观和水体生态环境。

另外,河湖的淤积还会影响调蓄洪水的能力及河渠的排放能力。

建造下凹式绿地后,绿地作为一个沉砂又是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可以将固体污染物大量沉积在绿地并促使有机污染物在绿地内得到净化,既可转变成园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且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消除有机污染物残留对人体的影响。

三是当今道路的雨水口设在路边,雨水井盖常常被人盗走,形成人为的陷阱,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若是建成下凹式绿地,雨水口设在绿地内,即使采用一个简易的雨水井盖也不便被人盗走,还可以避免伤人事故的发生。

三、下凹式绿地的做法在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区,首先要调查路面(地面)的高度、绿地的标高、雨水口高度;其次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对症下药”使路面(地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地面)、雨水口不设在路面而设在绿地上。

这样,绿地就形成下凹式,雨水均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才从雨水口流走而不致使绿地受淹。

对于已建城区,可采取围埂将绿地围起来得办法,或者将绿地高度适当降低,把周围的地表水尽可能引入绿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
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市规发〔2003〕258号
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
行。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水利局
>〇〇三年三月四日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为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缓解本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减轻市区和城镇等地区的排水压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如下规定:一、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
物等建设工程设施,以下统称为建设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

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中水利用设施的新改扩建设工程,必须同时考虑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二、雨水利用是指针对因建设屋顶、地面铺装等地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
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

三、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径流量是指降水扣除蒸发和入渗后剩余的水量。

外排水总量是指建设区域内因降雨产生的排入市>管网或
河>的总水量。

四、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工程一般采用就地入渗和贮存利用等方式。

(一)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物屋顶,其雨水应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
蓄渗回灌或者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二)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设工程的庭院、广场、停车场及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应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三)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主干道、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结合沿线的绿化灌
溉,设计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五、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池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
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须低于周围地面,但与地面高差最大不应超过20厘米。

六、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对建设工程的雨水利用进行专题研究,并在报告书
节水篇章中设专节说明。

雨水利用工程应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其建设费用可纳入基本建设投资
预、决算。

七、规划、建设和节水管理部门对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建设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设计单位必须按照雨水利用设计标准和本规定进行规划设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经有关部门审查的施工设计图建设雨水利用工程。

擅自更改设计的,建设单位不得组
织竣工验收,并由市建委负责监督执行。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节水管理部门不得核定用水指标,供水部门不得供水,并由市节水
办负责监督执行。

八、未按要求设计建设雨水利用工程的,属于设计责任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处理;属于施工、监理责任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处理;属于建设业主责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处
理。

九、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已建雨水利用工程的管理,确保雨水利用工程正常运行。

对长期不能使用的,节
水管理部门应限期建设单位进行修复,并核减建设单位的用水指标。

十、鼓励并规范开发利用雨水。

建设单位在建设区域内开发利用的雨水,不计入本单位的用水指标,且可自由出售。

在规划市区、城镇地区等修建专用的雨水利用储水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减免防洪费。

办理防洪费减免手续的具体办
法由市水利局、市计委联合制定。

十一、本办法自2003年4月1日起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