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中国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0 529

2012北大860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虚壹而静

2.人副天数

3崇本息末

4.理一分殊

5.淮南格物

二、简答

1.老子无为思想

2.韩非子法家思想

3.郭象独化论

4.王阳明知行合一

三、论述

1.张载气本论

2.朱子理气观

2011年北大628外国哲学综合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

1.忠恕

2.四端

3.一物两体

4.理一分殊

5.四句教

6.尚同

7.能必附其所

8.大故、小故

9.坐忘

10.四法界

二、论述

试述郭象的独化论

2011年857中哲

一、名词解释(6*5)

1.玄德

2.守母存子

3.一物两体

4.淮南格物说

5.质测与通几

二、论述(30*4)

1.后期墨家对于辩论的看法

2.僧肇对般若空宗三家义的批评及其不真空论

3.朱熹关于太极与四德的看法

4.黄宗羲的理气论与“盈天地皆心”

2011年中哲/2010年859

一、名词解释(15×4=20)

1、正名

2、玄览

3、三表

4、四端说

5、静因之道

6、坐忘

7、大故、小故

8、十翼

9、三统、三正

10、崇本息末

11、四法界

12、四句教

13、淮南格物说

14、质测、通几

1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题(5×10=50)

1、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郭象的独化论

3、僧肇的物不迁论

4、张载的太虚即气

5、程颐对格物的解释

三、论述题(2×20=40)

1、详论朱陆之争的思想内涵

2、试论明代的气本论思

2009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解:

1.先知先觉

2.心斋

3.二柄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二、简答: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2008年中哲

一、名词解释(5*4)

1.八卦

2.忠恕

3.有待

4.征知

二、问答(8*5)

1.一阴一阳谓之道

2.春秋大一统

3.崇本举末

4.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5.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三、论述(三选二35*2)

1.写出惠子十命题并简单解释

2.荀况的认识论观点

3.黄宗羲论理气心的关系的论述

四、标点及翻译(20分)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

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2007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十翼春秋大一统崇本息末童心说贞元六书

二、简答(共40分)

1、孔子的忠恕之道

2、庄子的齐物思想

3、王弼的圣人体无观

4、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5、朱陆之争

三、论述

1、玄学的有无学说

2、张载的气论

3、梁漱溟的文化观

四、标点及翻译(20分)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2006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微明静因之道抱法处势形质神用淮南格物内籀和外籀

二,论述

版本一:1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

2华严宗四法界学说

3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

4孙中山知行观

版本二:1、荀子对先秦各家的批评及其学说的后趋

2、裴頠对贵无论的批判

3、颜元的“见理于事”观点

三,标点并翻译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2005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5分x4

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

二简答8分x5

离坚白, 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 能必副其所

三问答35分x2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

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4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概念简述(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以说出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