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中国哲学
考试科目考试范围340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试科目考试范围340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046712fb910ef12d2af9e7ee.png)
340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43汉语基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汉语语言分析360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少学时本)同济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361高等数学B(含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盛祥耀主编,高教出版社;《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几何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教出版社70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702法学基本理论《法理学》张文显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三版703政治学原理《现代政治学》李爱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704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田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05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二版。
706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黎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7传媒学理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媒介管理学》邵培仁主编,高教出版社708文艺基本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著,高教出版社709教育技术理论(含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尹俊华主编,高教出版社,第二版;《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年版710体育学综合(含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人《学校体育学》潘绍伟等主编,2005年7月版;《体育心理学》马启伟主编,1996年4月第1版;《人体生理学》王步标主编,1995年版。
以上均为高教出版社。
711文学理论与写作《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教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或2004年修订二版712语言学理论与写作《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713新闻史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丁凎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14基础英语水平能力测试,无参考教材715基础俄语《大学俄语》(东方,1-8册),外研社716基础日语水平能力测试,无参考教材717艺术学与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薛永年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718音乐基础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声基础教程》张准、李志伟著,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宋莉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719舞蹈基础与作品分析《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1-5册)刘青弋,上海音乐出版社720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北京大学代数几何教研室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版;《解析几何》吕林根、许子道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721普通物理A(含电磁学、光学)《电磁学》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编,高教出版社;《光学教程》姚启钧原著,华东师大改编,2002年第三版722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合编,高教出版社,第三版723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724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少学时本)同济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80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02中外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武树臣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803环境法学理论《环境法学基本理论》陈泉生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8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805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史《近现代中国社会》许庆朴、张福记主编,齐鲁书社,2002年版806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国际经济政治概论》程毅,韩玉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07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808传媒技术基础《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文化基础》郝兴伟等著,高教出版社809数字电视技术与写作《电视艺术学》高鑫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Adobe数字艺术中心PhotoshopCS标准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810软件设计(含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洪志全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811美学《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美学概论》李戎主编,齐鲁书社,1999年修订版812汉语(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813古文阅读《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版;《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814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81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朱德发主编,齐鲁书社;《中国当代文学50年》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816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经典导论》王化学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17新闻实务(含新闻写作、编辑、评论)《新闻写作教程》方延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新闻评论学教程》,秦珪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18影视学概论《影视艺术新论》张凤铸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再版819综合考试A(含英美概况、文学常识、现代汉《英美概况》(新版)莱安方编,大象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朱维之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增订版820综合考试C(含俄语语言文化知识、19世纪俄《俄国文学史》曹靖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俄罗斯国情》金亚娜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吴国华主编,军事谊文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增订版821综合考试B(含日本概况、文学常识、现代汉《日本》(上、下册)大森和夫编著,外研社,1999年版;《日本近代文学史》(修订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材,谭晶华编,上海外语出版社,2008年7月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822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导论》张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23素描与专业技能美术学专业技能01方向为工笔写生;02、03方向为色彩写生;设计艺术学专业技能01方向为命题基础;02方向为命题摄影824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825中国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著,人民音乐出版社826音乐美学《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音乐美学基础》冯长春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27和声《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828声乐无829钢琴无830手风琴无831扬琴无832视唱练耳无833舞蹈表演无8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编,高教出版社,1991年版83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简明教程》周世勋著,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836物理光学《物理光学》梁铨廷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837普通物理B《普通物理》(二、三册)程守株编,第五版838电子线路基础《电子线路基础》,万嘉若编,高教出版社839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40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傅献彩编,高教出版社,第五版84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不含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编,高教出版社,四版84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邢其毅编,高教出版社843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吴殿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844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大出版社;《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845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编,高教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846人文地理学(含经导)《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编,高教出版社第二版;《经济地理学导论》高师合编,华东师大出版社847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48环境学概论《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等编,高教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849旅游学基础(含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50土地管理学《土地管理学》陈红生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管理学原理》余秀江、张光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51植物学(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学》王全喜等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852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教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853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第二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54植物生理与遗传《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遗传学》刘祖洞主编,高教出版社,第四版855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856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编,高教出版社857普通生态学《生态学》林育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858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859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前十四章)张宗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60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编,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马啸原著,高教出版社1997年版86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或PASCAL版均可)严蔚敏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62离散数学《离散数学》左孝凌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863资源与环境学《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1995年第二版864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865管理学《管理学》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901思想政治教学论《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卢少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考研中国哲学知识点解析
![考研中国哲学知识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914a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0.png)
考研中国哲学知识点解析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学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考研生而言,在学习中国哲学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有一个良好的表现。
本文将对考研中国哲学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儒家哲学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其核心思想为仁、义、礼、智、信。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代表着人们对于待人接物、道德修养的要求。
而义、礼、智、信则是仁的外延,分别指代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社会礼仪、智慧和诚信的追求。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掌握儒家经典名著《论语》、《孟子》等的基本内容,并理解其中所传递的思想观点。
二、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强调以道为本,反对人为干预与过度追求功利。
在考研中,考生需熟悉道家经典《道德经》的核心内容,理解其中的“道”概念以及反思对道的追求过程中人们应该怎样调整和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三、墨家哲学墨家哲学注重对人和社会的关怀,提倡“兼爱”和“非攻”的原则。
考生需要熟悉墨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墨子》中所阐述的观点,并能够理解墨子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在古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四、名家哲学名家哲学主要表现为辩证思维,反对学院派教条化的思维方式。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了解名家学派代表人物如荀子、韩非等的思想观点,并能够比较他们与儒家、道家、墨家的不同之处。
五、法家哲学法家哲学注重法治和秩序,认为通过治理和器物的引导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了解法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韩非子》的内容,掌握法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国家治理所产生的影响。
六、兵家哲学兵家哲学强调“战争思维”和实际应用,认为兵法是治国之本。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了解兵家学派代表人物如孙子、吴子等的思想观点,并能够理解其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七、佛教哲学佛教哲学作为一种外来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的宗教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考研中,考生需要了解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如“四谛”、“八正道”等,同时还需要了解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发展。
考研中国哲学知识点串讲
![考研中国哲学知识点串讲](https://img.taocdn.com/s3/m/280f0b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5.png)
考研中国哲学知识点串讲中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中国哲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中国哲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帮助考生们进行全面的复习。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儒家注重人的修养,强调“仁”和“礼”的价值观念,提倡“君子”道德修养,并倡导“仁政”和“君子之风”。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老子和庄子,强调“道”和“无为”,追求自然与自身的合一。
道家关注人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强调“无为而治”和“无为而无不为”。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强调爱与利的关系。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公正。
四、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以名家为代表,重视辩论和学术争鸣。
名家注重辩证与辩论,倡导以理服人,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辩论技巧。
五、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商鞅为代表,注重法律和秩序的建设,追求社会的稳定和治理效能。
法家主张以刑罚和奖赏为手段,通过严明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和社会。
六、兵家思想兵家思想以孙子为代表,注重战争和军事策略。
兵家思想关注战争的技巧和战略,提出了“胜人者先胜己”、“以守为攻”等军事原则。
七、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以商鞅和韩非为代表,强调权谋和统治技巧。
纵横家思想注重政治手段和权谋策略,研究如何在政治斗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八、兼收并蓄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中庸”、“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取中道而行,避免走极端。
中庸思想提倡以德治国和和谐共处。
九、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主张“学以致用”和“格物致知”,注重经世致用的实践。
宋明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追求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以上是考研中国哲学的知识点串讲。
通过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纵横家思想、中庸思想和宋明理学的介绍,考生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核心思想,为考研复习提供有效的参考。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bb4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b.png)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A. 礼B. 智C. 信D. 义答案:A2.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主张主要出自哪位哲学家?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3. “性善论”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4. “天人合一”思想在以下哪位哲学家的著作中得到体现?A. 王阳明B. 朱熹C. 程颐D. 程颢5. “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思想家提出的?A. 王阳明B. 李贽C. 黄宗羲D. 顾炎武答案:A6. “格物致知”是哪位宋代哲学家的主张?A. 朱熹B. 程颐C. 程颢D. 王阳明答案:A7. “心外无物”是哪位明代哲学家的观点?A. 王阳明B. 李贽C. 黄宗羲D. 顾炎武答案:A8. “兼爱”是哪位先秦哲学家的主张?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9. “民贵君轻”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10. “天命之谓性”出自哪位儒家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仁爱、礼让、忠诚和信义等美德。
2. 阐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
答案: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而“德”是个体遵循“道”的行为准则。
“道”无形无象,而“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3. 描述孟子的“性善论”。
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发展,但人内在的良知良能是向善的。
4. 说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答案: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主张认识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中哲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哲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b7bc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5.png)
中哲考试知识点总结中哲考试是中国哲学专业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思想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中哲考试的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思想体系、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对中哲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周易哲学。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易是造物者的智慧之作,也是造物的法则”。
周易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为中国哲学奠定了基础。
随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形成。
其中,儒家强调仁爱之道,追求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道家主张隐逸自然,追求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法家崇尚法治和实用主义,强调法律的制度和实施;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和济世。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的儒家成为主流,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国家的官方哲学。
隋唐时期,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并称为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
宋明清时期,儒家成为正统,但佛教和道教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多元的思想流派。
1. 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忠敬君父,尊孝弟兄。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提倡礼、乐、义、礼等价值观。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
2. 道家思想体系: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隐逸自然,强调谦和柔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并提出“道”、“无为”、“无为而治”等重要理念。
道家经典《道德经》和《庄子》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3. 墨家思想体系: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尚同和济世等理念,提倡“兼爱”和“非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张“济世安民”理念。
墨家经典《墨子》等著作反映了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4. 法家思想体系: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实用主义,强调法律的制度和实施,以法治国家和约束人民,提出“法治”、“权谋”、“法非仁”等重要思想。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生中国哲学考试真题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生中国哲学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fd1d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4.png)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生中国哲学考试真题中国哲学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中国哲学也得到了广泛建设和研究。
为了选拔优秀的研究生,四川大学哲学系对中国哲学进行了考试,以下是其中一套真题。
希望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有所帮助。
题目一:中国哲学概述请简要说明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并列举至少三位中国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中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不同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哲学逐渐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以下是三位中国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代表作品《论语》是他的弟子们对他言传身教的记录,其中阐述了他的道德观念与政治理念。
2. 老子(约前6世纪)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经》是其对道家思想的阐释。
他主张人们应该与自然一起生活,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
3. 庄子(前369年-前286年)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庄子》是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研究。
他通过寓言和对话的形式,探讨了存在主义、自由意志等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梦”和“大泽乌鸦”的故事。
题目二: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请分析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中国哲学作为古代智慧的结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包括了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的强调人际关系、孝道和社会秩序的观念,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和追求自然之道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节奏压力和环境问题有启示意义。
佛教的观念如慈悲、菩提心等,对现代社会的善良、宽容和包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精神书籍
![中国哲学精神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8efb42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3.png)
中国哲学精神书籍
中国哲学精神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2. 《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传说是老子所著。
它以哲学意义的语言表达了老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见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3. 《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它以寓言、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如“齐物论”、“逍遥游”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4. 《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传说是周文王所著。
它以阴阳二元对立的思想为基础,通过对卦象的解释和推演,表达了周文王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5.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它以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表达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等。
6. 《荀子》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荀子所著。
它以散文体的形式表达了荀子的哲学思想,如“性恶论”、“教化论”等,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理论价值。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哲学精神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吉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梳理
![吉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8113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4.png)
吉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梳理中国哲学思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哲学传统之一,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吉林省考研的学生们在备战考试过程中,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复习资料。
一、先秦时期的中国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始于孔子,强调人伦道义、忠恕为核心价值观。
主张“仁者爱人”,认为政治治理应以德治为本,强调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正当性和稳定性。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道”,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
强调个体心性的修养,主张隐逸避世。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主张“非攻”和“节用”。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战略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和权威,主张以法治国。
其核心思想是“积财养兵”,通过严密的统治和法律手段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视逻辑辩证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为公输般和公孙龙。
他们强调词讼辩说,注重言辞的技巧和说服力。
二、汉代以后的中国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国家哲学,儒家经典《尚书、易经、诗经、礼记、春秋》被看作是教化百姓的重要文化资源。
2. 道家思想道家在汉代逐渐衰落,但其核心思想仍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
代表人物有庄子和老子,他们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3. 佛家思想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相互融合。
佛教强调解脱人类苦难的方法和修行道路,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唯物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充和荀子。
他们对于宇宙、人生、道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5. 理学思想理学思想是宋明理学的代表,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伦理的实践。
程颐、朱熹等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思考,形成了独特的理学体系。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6c2a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d.png)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重点整理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哲学底蕴。
考研哲学复习是对中国哲学发展演变及相关重要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整理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的中国哲学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原始社会思想1. 原始社会概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哲学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没有私人财产和阶级制度。
2. 原始社会思想的特点原始社会思想主要表现为图腾崇拜、萨满教和原始宗教等。
人们将自然界的动植物视为神灵,崇拜和信奉。
原始社会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宗教和道德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仁、礼、易、克己复礼等,提出了“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重要理念。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崇礼治、孝道、君臣义务等。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顺应自然、守静无为的理念,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观点。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家思想强调天下为公、兼爱无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和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中古中国哲学思想1. 公元前秦思想公元前秦时期,兼收并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重要思想家有荀子、孟子、墨子等。
2. 唐宋理学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程朱理学兴起,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近现代中国哲学思想1. 中国近代思想的嬗变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冲击,出现了一系列反传统、倡导科学、民主的思潮。
王充、王夫之、顾炎武等是近代中国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近现代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陕西省考研哲学复习重点中国哲学思想概述
![陕西省考研哲学复习重点中国哲学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5ec64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d.png)
陕西省考研哲学复习重点中国哲学思想概述中国哲学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上千年的智慧和精华。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陕西省考研哲学复习中,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概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即古代哲学思想和现代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进行概述。
一、古代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注重仁爱、道德和礼仪等方面的培养,提倡个人修身以达到社会和谐。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道德。
道家思想内容广泛,涉及到个人修身、治国、辅佐和性别平等等方面的观念。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以墨子为主要代表,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
墨子提倡广泛的爱和道德行为,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仁爱和和平解决社会问题。
4.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主要代表是荀子,他在政治、礼仪、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名家思想重视礼仪秩序和政治合理性,认为教育和修身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二、现代哲学思想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致力于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历史规律,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2. 新儒家思想新儒家思想是在近代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旨在将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新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
它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路径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
4. 当代哲学思潮当代哲学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实用主义、民族哲学等,与全球化和多样性的时代氛围相适应。
这些思潮强调视角多元和反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概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和现代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概念。
浙江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常见考点解析
![浙江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常见考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cdf7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9.png)
浙江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常见考点解析中国哲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领域中的一颗明珠。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浙江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分析中国哲学常见考点的解析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本土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哲学常见考点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复习资料。
一、本土哲学本土哲学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独有的思想体系,涵盖了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
在考研过程中,本土哲学常常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本土哲学考点解析:1. 天道与人道:古代中国哲学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
复习时应重点关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基本理论,它以阴阳相互依存和五行相生相克为核心,用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
复习时需了解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一种思想体系,涵盖了众多的哲学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在考研中,儒家思想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进行考察。
以下是一些儒家思想常见考点的解析:1. 仁义道德: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仁、义、道德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复习时需理解这些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礼乐教化:儒家思想中的礼乐教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
复习时应关注礼乐教化的基本内容和与其他思想的关系。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重要流派,强调个体的自然和内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考研中,道家思想也是常见的考点之一。
以下是道家思想常见考点的解析:1. 道可道,非常道:道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复习时要理解“道”在道家思想中的意义和境界。
2. 非为与无为:道家思想倡导“非为”与“无为”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去除功利心态。
四川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程
![四川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3adf6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7.png)
四川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中国哲学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中国哲学的起源、不同学派的兴起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以儒家、墨家、道家为主要代表,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
其中,儒家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家关注普世的爱和兼爱原则,主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道家则强调顺其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二、先秦思想的发展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的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等被广泛传播并影响后世,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墨家、道家则分别承接和发展了墨子和老子等先贤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三、秦汉哲学的兴起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儒家成为了官方推崇的学派,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正统的儒家学说。
同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也没有被完全淘汰,继续对社会产生影响。
此时期,由王充所创立的新学说强调天人合一,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兴盛宋朝和明朝时期,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和研究,使得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也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占据一席之地。
尤其是佛教的入中国和发展,丰富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内涵。
五、近代以来的哲学思潮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思潮的传入引发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变革。
中国的新儒家学者,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与融合,形成了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派别。
此外,伴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中国哲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哲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e182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9.png)
山东省考研哲学中国哲学重点知识梳理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作为哲学考研的考查内容之一,中国哲学的重点知识必须着重掌握。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的中国哲学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先秦哲学1. 孔子与儒家哲学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
儒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仁爱和礼制传统,在社会发展和个人修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2. 老子与道家哲学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等观念,强调个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原则。
道家哲学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超越,强调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3. 孟子与墨家哲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性善论”、“天人合一”等观念,主张人性的善良和修养的重要性。
墨家哲学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倡导和平与无私。
4. 庄子与道家哲学庄子的思想突出了“自然无为”、“逍遥游”等概念,强调个体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
二、中国古代哲学发展1. 儒家经典思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深远。
2. 道家经典思想《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自我超越,对个人心灵追求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
3. 名家、法家和兵家思想名家思想注重名声和利益的追求,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力,兵家思想侧重于军事策略和国家安全。
4. 雨夜追风船、渔家傲和欧阳修等唐宋诗人的作品唐宋诗人的作品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其中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三、近现代哲学1. 中国近现代思潮五四时期的思潮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哲学的新篇章。
包括新儒家、新道家、新学说等思潮的兴起,思维方式逐渐趋向多元和开放。
2. 中国社会主义哲学中国社会主义哲学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的追求。
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概述
![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c6c95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3.png)
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概述在准备山东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时,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概述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哲学思想悠久而复杂,凝聚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精髓。
本文将对中国哲学思想的演变和核心理念进行概述,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分为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大流派。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教、忠诚等伦理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以“仁者爱人”、“君子”等核心概念为基础,提倡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道家思想则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反思、自然、无为而治等观念。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去干涉。
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行为、人生意义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则以墨子为代表,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理念。
墨家强调以利他为原则,主张性命平等,反对战争和压迫。
墨家思想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使其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独树一帜。
近代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经历了诸多的变革和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各种思想流派相互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哲学观念。
其中,新儒家思想是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新儒家思想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时又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提出了适应时代的儒学观念。
除了儒家思想以外,中国近现代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的引入以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西方哲学的引入也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中国哲学思想也在不断演进。
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中国哲学思想走向更加开放和多元。
各种学派和思潮的交流与碰撞,为中国哲学的繁荣提供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和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个体的认识和修身养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云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重要概念解析
![云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重要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e19f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3.png)
云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重要概念解析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是哲学领域两个重要的传统,它们孕育着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考方式。
对于云南省考研的学生而言,深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是复习哲学学科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进行复习。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概念解析(1)天道: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道是宇宙规律的体现,传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2)仁: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互助。
孔子将仁视为人类思想道德最高境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3)道: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强调顺应自然、回归本真。
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种处事的方法和生活的态度。
(4)理:儒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准则。
理是宇宙的普遍法则,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和准绳。
二、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解析(1)理性: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强调理性的运用和推理的能力。
理性思维在西方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科学精神和思辨精神的基础。
(2)自由:西方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强调个体的自主和个人意愿的尊重。
自由是人类追求幸福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3)平等: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强调人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是现代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基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4)实证主义:西方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强调通过经验和实证验证来解释世界。
实证主义注重科学方法和经验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进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为云南省考研哲学的复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两种不同哲学思想中进行对比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
总之,中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云南省考研哲学的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哲学学科的认知水平,也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世界观的能力。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思想详解与对比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思想详解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9670e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e.png)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思想详解与对比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认知、价值和存在的学科,它通过思辨和分析来探求普遍真理和人类生存的意义。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哲学对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作为两大主要哲学思潮,一直以来都各自发展和独立演进,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思想内容,进行详解与对比。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与思想内容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等学派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主张以仁爱和对他人的关怀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思想注重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应天道和自然规律;墨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公平正义;名家思想则强调以名(德行)为中心,主张儒家的仁义之道。
二、西方哲学的特点与思想内容与中国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更注重理性和逻辑分析。
西方哲学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
古希腊哲学代表了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哲学则以笛卡尔、休谟、康德等为代表,重要思想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等。
现代哲学则进一步发展并拓展了西方哲学的领域,包括存在主义、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
三、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比分析1.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强调维持社会和谐与个体修养的关系,注重整体性观念和实践;西方哲学偏重逻辑分析和理性推理,基于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的思维方式。
2.价值观:中国哲学强调家庭、社会和谐,关注道德和伦理规范;西方哲学注重个人权利、责任和公正的观念。
3.思想内容:中国哲学强调仁、义、礼、智等个体修养和道德原则;西方哲学关注真理、知识、权利和义务等概念。
4.世界观: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宇宙间的连接;西方哲学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掌控力。
5.方法论:中国哲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着重于实践和道德的实现;西方哲学重视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重点知识点解析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重点知识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94ed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d.png)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重点知识点解析在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中,了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中国哲学重点知识点解析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孝道、礼仪等。
儒家学派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和谐社会和家庭关系。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无为而治,尊重自然规律,主张追求内在的道德境界。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主张取消战争、抑制权力等,追求社会公平和和谐。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以法律来管理社会,追求社会秩序和效率。
5. 唯物主义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注重物质的决定性和历史的发展规律,认为社会现象是物质基础的反映。
二、西方哲学重点知识点解析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柏拉图关注形而上学,认为真理和理念存在于理性之中;亚里士多德则关注形而下学,强调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得知识。
2.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强调知识的来源是通过感觉经验来获得的,认为人的思维是通过感官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所形成。
3.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观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真理是在人的思维中建构出来的。
4. 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验证真理。
5. 现象学:现象学关注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强调主观意识和经验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都是哲学复习中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对于考试的顺利通过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二级学科中国哲学
![二级学科中国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891f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5.png)
二级学科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它包含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流派,涉及到人生、伦理、道德、政治、宇宙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哲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这些思想家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
这两个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石,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道德和善良的生活;而“道法自然”则强调人应该依照道德和自然法则行事,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宇宙的和谐。
中国哲学的学派众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儒家强调仁爱、礼治、忠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返璞归真,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墨家注重公平和利益最大化,提倡兼爱和非攻;法家强调法制和秩序,追求社会的稳定与管理;名家则注重言辞和辩论,强调个体的思辨和表达。
这些学派的思想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和思想史研究。
文献研究是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著作的解读和分析,来了解和理解中国哲学的思想内容和发展历程。
思想史研究则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学派的生平和思想著作的考察,来探讨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学派传承。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哲学的研究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还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哲学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的追求、社会秩序的建立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0 529
2012北大860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虚壹而静
2.人副天数
3崇本息末
4.理一分殊
5.淮南格物
二、简答
1.老子无为思想
2.韩非子法家思想
3.郭象独化论
4.王阳明知行合一
三、论述
1.张载气本论
2.朱子理气观
2011年北大628外国哲学综合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
1.忠恕
2.四端
3.一物两体
4.理一分殊
5.四句教
6.尚同
7.能必附其所
8.大故、小故
9.坐忘
10.四法界
二、论述
试述郭象的独化论
2011年857中哲
一、名词解释(6*5)
1.玄德
2.守母存子
3.一物两体
4.淮南格物说
5.质测与通几
二、论述(30*4)
1.后期墨家对于辩论的看法
2.僧肇对般若空宗三家义的批评及其不真空论
3.朱熹关于太极与四德的看法
4.黄宗羲的理气论与“盈天地皆心”
2011年中哲/2010年859
一、名词解释(15×4=20)
1、正名
2、玄览
3、三表
4、四端说
5、静因之道
6、坐忘
7、大故、小故
8、十翼
9、三统、三正
10、崇本息末
11、四法界
12、四句教
13、淮南格物说
14、质测、通几
1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题(5×10=50)
1、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郭象的独化论
3、僧肇的物不迁论
4、张载的太虚即气
5、程颐对格物的解释
三、论述题(2×20=40)
1、详论朱陆之争的思想内涵
2、试论明代的气本论思
2009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解:
1.先知先觉
2.心斋
3.二柄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二、简答: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2008年中哲
一、名词解释(5*4)
1.八卦
2.忠恕
3.有待
4.征知
二、问答(8*5)
1.一阴一阳谓之道
2.春秋大一统
3.崇本举末
4.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5.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三、论述(三选二35*2)
1.写出惠子十命题并简单解释
2.荀况的认识论观点
3.黄宗羲论理气心的关系的论述
四、标点及翻译(20分)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
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2007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十翼春秋大一统崇本息末童心说贞元六书
二、简答(共40分)
1、孔子的忠恕之道
2、庄子的齐物思想
3、王弼的圣人体无观
4、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5、朱陆之争
三、论述
1、玄学的有无学说
2、张载的气论
3、梁漱溟的文化观
四、标点及翻译(20分)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2006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微明静因之道抱法处势形质神用淮南格物内籀和外籀
二,论述
版本一:1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
2华严宗四法界学说
3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
4孙中山知行观
版本二:1、荀子对先秦各家的批评及其学说的后趋
2、裴頠对贵无论的批判
3、颜元的“见理于事”观点
三,标点并翻译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
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
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
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
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
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
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2005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5分x4
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
二简答8分x5
离坚白, 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 能必副其所
三问答35分x2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
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
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4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概念简述(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以说出故
2.六派七宗
3.守真存一
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
5.知行常相须
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
1.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
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
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
(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
2003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二原典解读(略)
三、论述(二选一)
版本一: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版本二: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
(阿黎耶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2002年中国哲学史
一、释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
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001年中国哲学史
一、释词
心斋;人副天数;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000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96 中哲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标点(略)
94 中哲(中西同题)
名解
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
问答
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看不清楚了)
2、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