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
论冯友兰生死观
论冯友兰生死观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思想与贡献备受瞩目。
在他的大量著作中,生死观是被他谈论得比较多的一个主题,这一方面很好地反映出他对人生意义探究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批判性思考、以及阐述具体例子等方式来深入探究冯友兰的生死观,并试图从中揭示其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不妨让我们挖掘一下冯友兰生死观的具体内涵。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冯友兰笃信人类一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住时间,将生命积累的能量和智慧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长短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们必须时刻珍惜时间、努力充实自我、增长自己的容量。
另一方面,冯友兰认为,生命的意义也不仅仅存在于充实自我过程,还体现在对于生命的无悔追求。
也就是说,人类一旦想要达到最终的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并为之拼尽全力,以此充实了自己的人生。
这样看生命,就完全区别于那种思想短浅的生命观,它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精神和奋斗战争的激情。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探究和揭示冯友兰的生死观。
在许多著名的人士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冯友兰生死观充满了无尽的启示。
以下是五个具体事例,以此来对这种观点进行深入阐述。
第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叫做秦红的大学生。
当年在汶川地震中,该大学生身处于不幸的地点,于是她被迫为了生的继续奋斗。
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秦红最终获救。
她表示:“我能够活下去,我一定要尽力而为,活得更好!”这个例子正是体现了冯友兰生死观的核心,即: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积极地追求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叫做李选明的孩子。
李选明小时候得了一种罕见的心脏病,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继续生存。
然而,由于人们对心脏移植手术的恐惧,李选明的父母曾经表示不愿意采取这种手段,因为他们担心术后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但是,李选明利用了自己的生命,劝说家人进行移植手术。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人物简介
冯友兰的学术研究方法与特点
研究方法
• 逻辑分析
• 概念清晰
• 跨学科研究
研究特点
• 强调哲学研究的创新性和跨学科性
• 重视哲学史的研究和传承
冯友兰的研究成果与评价
研究成果
研究评价
• 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
•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05
冯友兰的人物形象与品质
冯友兰的个性特点与品质
个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品质
• 勤奋好学
• 严谨治学
• 逻辑思维能力强
• 勇于创新
• 注重学术交流和合作
• 坚守学术道德
冯友兰的人际关系与友谊
人际关系
• 与同时代哲学家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 对学生和晚辈关心爱护
友谊
• 与胡适、金岳霖等哲学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
• 结合西方哲学理论进行创新
• 著作和论文被广泛引用和传播
04
冯友兰的著作与研究成果
冯友兰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
《中国哲学史》
• 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全面梳理
• 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新理学》
• 阐述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
• 提出了新理学的核心观点
《新事论》
• 对文化哲学和历史观进行了探讨
• 友谊跨越政治和学术界限
冯友兰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社会责任
担当
• 积极参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 坚守学术道德
• 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传承做出贡献
• 为中国哲学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宁海名人及故事
宁海名人及故事
宁海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名人和丰富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一些宁海的名人及其故事。
1. 冯友兰: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化名人,宁
海人。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有深入研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冯友兰先生的故事激励着许多年轻人朝着理想努力奋斗。
2. 吴越王钱镠:钱镠是吴越国的开国君主,也是宁海历史上的重要
人物。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吴越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都有很大贡献。
他的故事被后人流传,成为宁海地区的重要历史遗迹。
3. 刘松年:刘松年是唐代的宁海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他的画作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画坛的宗师之一。
4. 胡雪岩:胡雪岩是清朝时期的商人和慈善家,也是宁海的名人之一。
他以商业才能和慈善行为而闻名,被尊称为'慈善胡雪岩'。
他在宁波和上海等地兴办了许多慈善事业,帮助穷苦人民改善生活。
他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这些名人和他们的故事展示了宁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的风貌。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宁海,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奋斗加油助力。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冯友兰先生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而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也令人有着深刻感悟。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一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冯友兰先生一生于哲学上的研究不可不谓之一波三折。
且不论其晚年在经历了“”的十年浩劫而所留下的种种饱受争议乃至批判的篇章,单就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任何一位有志于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的青年,都应当去拜读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一二。
李慎之先生亦曾言:“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冯友兰先生曾经书写一副对联以叙生平,联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则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哲学简史》成书于“贞元六书”之后,冯友兰的“新理学”、“新儒学”体系已经完成,而又在冯先生经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乱迫害之前,可以说是其一生哲学研究成就的巅峰时期。
因而《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冯友兰先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原译名《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出版,先后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并且迅速成为各大学中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涂又光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出版。
应该说,这本书既是了解中国哲学、进入中国文化的地图,也是触摸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一条捷径。
哲学观和哲学史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
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
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冯友兰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思想碰撞的时代。
他作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吸取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创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理学体系。
这个体系强调对概念、逻辑和认知的深入探究,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在冯友兰看来,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却是由主观解释和评价的。
他主张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冯友兰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趋势和规律,但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却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强调历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冯友兰认为,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超越,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实现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改良。
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不仅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还对历史编纂、历史事件的分析以及历史教训的总结产生了积极作用。
他的观点启发了人们对历史事实和价值的深入思考,促进了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同时,他的思想也激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改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尽管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具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和贡献,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例如,他过于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而忽略了历史进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他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过于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统一性。
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对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然而,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对他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在汲取其精华的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批评和修正,以推动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历史哲学的研究成果,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现实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然而,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中国哲学通史 现代卷
1、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哪一位哲学家提出了“生活儒学”的概念,强调哲学应回归日常生活?A. 冯友兰B. 牟宗三C. 李泽厚D. 杜维明(答案)2、下列哪位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现代化阐释?A. 陈独秀B. 胡适C. 梁漱溟D. 鲁迅(答案)C3、《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的作者是谁,该书对东西方哲学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A. 钱穆B. 季羡林C. 冯友兰(答案)D. 任继愈4、现代中国哲学中,“科玄论战”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A.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B.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答案)C.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D.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5、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哲学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探索?A. 邓小平B. 马克思C. 高尔基D. 萨特(答案)注:此题设问基于广泛的文化影响理解,实际上“哲学三问”并非特定哲学家的直接提出,但常被归于哲学探讨的范畴。
6、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中,哪一思潮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回归传统和自然?A. 存在主义B. 实用主义C. 道家复兴思潮(答案)D. 结构主义7、下列哪位学者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人物,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深入研究?A. 艾思奇(答案)B. 陈寅恪C. 费孝通D. 赵元任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哲学界开始反思并重建哲学体系,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百家争鸣的兴起B.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答案)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现代中国哲学中,哪位哲学家以“境界说”著称,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A. 朱熹B. 王阳明C. 熊十力(答案)D. 康有为10、下列哪部作品是现代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特质?A. 《论语》B. 《道德经》C. 《中国哲学大纲》(答案)张岱年著D. 《孙子兵法》。
冯友兰
冯友兰冯友兰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中文名:冯友兰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南阳唐河出生日期:1895.12.04 逝世日期:1990.11.26毕业院校: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代表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目录生平简介人物介绍哲学贡献人物小传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婚姻生活创办刊物学成回国出席哲学会议被捕审讯著书立说赴美考察解放后三阶段作品名录《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人生的境界》生平简介人物介绍哲学贡献人物小传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婚姻生活创办刊物学成回国出席哲学会议被捕审讯著书立说赴美考察解放后三阶段作品名录《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人生的境界》人物介绍冯友兰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被编入中学教材。
哲学贡献1923年夏,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简介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自序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第三章各家的起源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第六章道家第一阶段:杨朱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第八章名家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第十一章后期墨家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建立第二十二章禅宗:静默的哲学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第二十四章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第二十五章新儒家:理学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人第二十八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简介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
下面店铺整理了国学大师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资料,欢迎大家的阅读!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人物简介国学大师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哲学贡献1923年夏,国学大师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3]》,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国学大师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国学大师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国学大师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4]》(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国学大师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国学大师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学大师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1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以其清晰的结构、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读物,它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文字流畅易懂,逻辑清晰,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
同时,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也令人钦佩。
他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还对西方哲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哲学的发展。
书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先秦哲学、两汉哲学和宋明哲学。
在先秦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墨子、孔子、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思想。
他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子学派的思想核心,而孔子的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
此外,他还指出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荀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汉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
他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对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明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认为,程朱理学强调理气关系和心性之学,而陆王心学则强调内心的体悟和反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哲学也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2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冯友兰的读书笔记。
1.背景介绍: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等。
第六讲 冯友兰
一、生平
❖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1895年 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著名哲 学家、哲学史家。父亲冯台异,戊戌(1898 年)科进士,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 员,1907年任湖北崇阳县令。伯、叔父都是 秀才。冯家有地千余亩,耕读传家,为当地 望族。
❖ 6岁入家塾读书,先后读了《三字经》、《论 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9岁随母亲至武昌父亲任所,由母 亲课读《书经》、《易经》、《左传》、 《礼记》。1910年考入唐河县高等小学预科。 次年,以第一名考入开封中州公学。1912年 转入武昌中华学校,年底考入上海中国公学 大学预科。因习逻辑而立志哲学。 1915年夏 中国公学预科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法科,入 学后转入文科哲学门(中国哲学门)。受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新理学》是“六书”的总纲,是其中的自 然观、宇宙观、形上学。它由“理”、 “气”、“道体”、“大全”这四个观念推 出四组命题,认为宇宙由形而下的“实际” 与形而上的“真际”构成,“真际”比“实 际”更广阔,因为有可能“真际”中有某理 而“实际”中尚无此事物,而不可能“实际” 中有某事物而“真际”中尚无此理。“真际” 又比“实际”更根本,因为必须先有理然后 才有事物。
❖ 1918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当年与任载坤女 士结婚。次年考取公费留学,12月抵达纽约。
❖ 1920年1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 师从杜威。主要研习西方哲学。博士论文为 《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称《天人损益 论》)。1923年毕业于哥大。回国,任中州 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哲学系主任。
❖ 1925年秋至广州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 主任。
❖ 陈寅恪在审查报告中说:此书取材谨严,持 论精确。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 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 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 不易评论。……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 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 君此作庶几近之。其取用材料,亦具通识。
《中国现代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题)1.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强调实践和实际效果,认为真理和价值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和经验。
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
2.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哲学思想,主张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人的本质是理性、道德和自由。
代表人物有蒙田、蒙田等。
3.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主张科学和实证知识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强调观察、实验和经验事实。
代表人物有孔德、穆勒等。
4. 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流派,强调现象的直观和经验,主张通过现象把握本质,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5. 解释学:解释学是一种哲学流派,关注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主张通过理解和解释达到对文本、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的把握。
代表人物有狄尔泰、伽达默尔等。
二、填空题(5题)1.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作者是______。
2. 中国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3. 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4. 中国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5. 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5题)1. 下列哪位哲学家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A. 黑格尔B. 詹姆斯C. 亚里士多德D. 康德2.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A. 实用主义B. 实证主义C. 现象学D. 古典主义3. 中国现代哲学的起点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4. 下列哪位哲学家是解释学的代表人物?A. 萨特B. 海德格尔C. 狄尔泰D. 罗素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A. 哲学史B. 逻辑学C. 宗教学D. 生物学四、多项选择题(5题)1. 中国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______。
智慧的光辉——忆我的父亲冯友兰
智慧的光辉——忆我的父亲冯友兰作者:宗璞来源:人民日报来源日期:2005-11-6本站发布时间:2005-11-5 20:55:21阅读量:260次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著述颇多,自成体系。
今年是冯友兰诞辰110周年,他的女儿、著名文学家宗璞撰写了这篇文章,以表达对他的纪念。
人寿绝少超过百年,而思想却可以历经百年千年,一直活下去。
1990年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去世。
头几年,信箱里仍常有他的信件。
我看到这些信件,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像是混淆了阴阳界。
我拆阅,小心地收好,偶尔也回复。
后来,信渐渐少了,但他的著作的传播却从未停止。
前两个月又收到写给他的信。
信是一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写的。
他说:“虽然我知道这是一封您收不到的信,但我还是想向您表达敬意。
”过了几天,又有人谈起读《中国哲学史新编》的体会,说那真是一部浩瀚如海的大文化史。
父亲已经去世了,而他的书仍活在人间,与我们为伴。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冯先生说,他的哲学是最哲学的哲学,于实际无所肯定。
去年,老哲学工作者茅冥家先生写了一本书叫《还原冯友兰》,这本书写得很内行。
他说《新原道》是讲形上学的历史,如果黑格尔读到这本书,就不会说中国没有哲学了。
这是茅冥家先生的意见。
我想做学问就应像冯先生在《新原道》序言中说的那样,“学问之道,各崇所见,当仁不让。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
当仁不让,这样才能百家争鸣。
1926年,冯先生在燕京大学任教,教授中国哲学史,就酝酿写一部中国哲学史的书。
1928年到清华,他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
在那里他一直参与学校的领导工作,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写出了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
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成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
对这个哲学史,以前就这样读过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才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价值。
611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
611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思想。
要深入了解中国哲学史,需要对其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家及其著作有所了解。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中国哲学史书目,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1.《中国哲学史》(郭殿廷著):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领域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思想主张和学派演变。
书中通过对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思想家和他们的著作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
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这本书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代表作之一,语言简明扼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书中通过对中国哲学的主要学派、代表性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进行概括和评述,帮助读者对中国哲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中国古代哲学史》(石刚著):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巨著。
书中从先秦时期开始,系统地介绍了各个古代学派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同时探讨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中国哲学文献选读》(吴冰著):这本书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
适合对原始文献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中国哲学。
5.《中国哲学大辞典》(主编王维德):这是一本权威的中国哲学辞典,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词条和解释。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6. 《中国哲学通史》(陈来著):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系统梳理,全面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中国古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变,书中透过学派和人物的变迁,勾勒出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
7.《中国哲学简明史》(陈来著):这本书是一本对中国哲学发展历程进行概括的著作,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
通过对各个学派的介绍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的梳理,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
8.《论语》(孔子著)、《道德经》(老子著)、《庄子》(庄子著)等著作:这些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现代中国哲学与新儒学论冯友兰的社会政治思想
——以《新事论》为中心
曾 亦
大约抗战前后,冯友兰先生先后撰成《新理学》 《新事论》等六部著作,是为《贞元六书》 。 此六书的主要内容, 据冯先生自言, “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生活的反思”1, 而相对于三十 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的“照着讲” 《贞元六书》则属于冯先生的哲学创作, , 是“接着讲” 。2 且就六书之关系而言,如果说《新理学》是冯先生哲学体系的总纲,那么, 《新事论》作为冯 友兰哲学体系的第二部,则“试图以《新理学》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为基础,以解决当时的 这个实际问题。 《新事论》是《新理学》实际应用的一个例证”3,可以说, 《新事论》主要涉 及冯先生关于古今中国社会、政治方面的思想。 《新事论》撰于 1940 年,时冯友兰在昆明,受《新动向》一刊所约,连续发表了十二篇文 字,后来合为一书,是为《新事论》 ,副标题则是“中国到自由之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3
现代中国哲学与新儒学: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换言之,真正的“全盘西化”论者,应该持一种普遍主义立场。至于“中国本位文化”论 者,则以中国文化之特殊性而拒斥西方文化,这两种态度,其实都是冯友兰所反对的。可以说, 冯氏实持一种普遍主义立场的“全盘西化”论: 所谓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底,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底,而是因为它是近代底或现代底。 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底,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 ……照此方向以改变我们的文化, 古底。 则此改变是全盘底。 因为照此方向以改变我们的文化, 即是将我们的文化自一类转入另一类。就此一类说,此改变是完全底,彻底底,所以亦是全 盘底。1 不过, 冯氏自以此种“全盘西化”论又是一种“文化本位”论, 因为改变的只是文化之“共 相” ,至于“殊相”的方面,则没有改变。他说道: 我们只是将我们的文化自一类转入另一类,并不是将我们的一个特殊底文化,改变为另一 个特殊底文化。我们的文化之与此类有关之诸性,当改变,必改变; 便其与此类无关之诸性, 则不当改变,或不必改变。所以自中国文化之特殊底文化说,此改变是部分底。……如照上所 说之方向改变中国文化,则所谓中国本位文化之问题,自亦不成问题。2 而在康有为那里,他运用“三世说”论证中国接受西方文明的必然性时,恰恰也是持这种 普遍主义的立场。因此,冯氏对康有为此种立场表示了理解和赞同,他说道: 从他(康有为)的思想上说,他是从类的观点以观文化,他知各类文化都是公共底,任何 国家或民族均可有之,而此各种文化又是中国先圣所已说明者。所以中国虽自一种文化变为另 一种文化,而仍不失其为中国,仍是行中国先圣之道。康有为之说,其一半为我们所不以为然, 但其一半却是我们所赞同者。3 其实,康有为、冯友兰这种观点,代表了晚清以来大多数中国人的态度。在这种观点看来, 世界历史只可能有一种道路,而各民族只是走在高低不同的阶段上,西方的今天就是包括中国 之内的落后民族的明天。当然,在康、冯那个时代,他们眼中的明天还不过工业化而已,至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国人,则视民主政治为中国的明天,甚至视为“历史的终结” 。 那么,如果我们将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国道路纳入五千年中国大历史之中,包括充分正视伊 斯兰文明的威胁性,或许将古今之争再次还原为东西之争,即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中国哲学哲士·冯友兰
中国哲学哲士·冯友兰冯友兰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常务委员。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出生在一个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
祖父虽然一生没有取得任何功名,却作得一手好诗。
父亲是清光绪戊戌科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
冯友兰七岁就开始在家里的私塾读书。
1903年,全家随父亲到武昌,在母亲的监督下,他读完了《书经》、《易经》。
1909年,到开封考取了中州公学的中学班。
1912年到上海进入了中国公学的大学预科班。
在上海上学的时候,学校有一门课程是逻辑,所用的书是一本英文读本——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
这本书引起了冯友兰的极大兴趣,他从学习逻辑开始进一步产生了对哲学的兴趣,而对逻辑的兴趣,又使他特别想学西方哲学。
1915年,冯友兰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他本想学西方哲学,因为当时教西方哲学的教师刚刚去世,课开不出来,所以他只好进入了中国哲学系。
1918年,冯友兰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河南开封,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和省立师范学校里教国文和修身。
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和几位朋友在河南办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叫《心声》。
冯友兰撰写了发刊词,词中写道:“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上之主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套,惊醒其迷梦,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
”这个刊物,在当时的河南是惟一宣传新文化的刊物。
1919年秋,冯友兰来到北京,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出国留学资格考试,顺利通过。
1920年1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西洋哲学。
当时在该研究院担任导师的杜威教授对冯友兰十分器重,在一封推荐信中称赞冯友兰“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材料”。
在哥伦比亚大学三年学习期间,冯友兰致力于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冯友兰先后担任的职务有:中州大学哲学教授兼文科主任;广东大学哲学教授;燕京大学哲学教授;清华大学哲学教授、系主任兼校秘书长和文学院长,代理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长。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精摘及简述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一个哲学家要进行哲学思考,就必然会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
比如,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当我们对人生、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谈论时,这种思索和谈论本身也是知识、也是哲学,正如亚里士多德的话,“这就是关于思索的思索”。
人们往往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寻求超越,这一点中国人和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
中国人其实不怎么关切宗教,虽说看见庙、寺、观甚至一些不太合规距的封建迷信场所,都想去转转、去拜拜,但这种行为也只是在侧面反映了人们是真的不在乎宗教,所以才会表现出对各类宗教的面面俱到和雨露均沾。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切宗教呢?那是因为哲学可以替代宗教的某些美好的功能而不需要承担过分宗教的愚昧代价。
中国哲学在中国有非常广泛的传播途径:儿童入学,首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孩子刚认字,课本先是《三字经》,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哪怕到了现代,我依然记得高三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入世学儒、出世老庄”,这是当时老师为了缓解大家的高考压力,激励我们毕业班学生“你就往死了学,把心放的稳稳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总有你的灵丹妙药”;工作了,每当遇到困难,总会不自主地在中国传统哲学里考古,即使懒惰地去求助于长辈或老师,也大体逃不出中国哲学的范畴。
所以,不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滚滚,代代的传承,让中国的哲学思想可以不断地滋润每一个华夏文明的承接着。
人是各种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比如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军事家等。
但单就做人而言,中国哲学给出的最高的成就是,成圣,即天人合一。
那么,成圣是否需要抛弃社会,与世隔绝呢?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个别道家认为,生命是赘疣,修道就是舍弃等等,这些类似的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哲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摘录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摘录一、儒家哲学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哲学的伟大开创者之一。
他提出的“仁”的概念,成为了儒家哲学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即爱人,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社会伦理。
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
孟子,名轲,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可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二、道家哲学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
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减少人为的干预。
庄子,名周,是道家哲学的又一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更为超脱,主张“逍遥游”,认为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
三、墨家哲学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兼爱”、“非攻”等主张,反对儒家所倡导的礼节和等级制度,强调平等和实用主义。
四、法家哲学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法治,认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严格执行。
韩非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名家哲学惠施和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名家注重逻辑辩论,提出了“合同异”、“离坚白”等命题,对中国哲学的逻辑思维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佛教哲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哲学。
佛教哲学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提倡修行以达到涅槃。
七、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新发展,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
他们融合了儒、道、佛的思想,提出了“天理”概念,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八、心学陆九渊是心学的先驱,他提出“心即理”的主张,认为宇宙的道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
而王阳明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心学理论,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主张直接从内心出发,通过实践来达到道德自觉和自我完善。
九、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开始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冯友兰,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界的巨擎。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作出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
在他的学术著作《新论哲学的方法》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学而时习之”。
他强调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冯友兰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即通过修养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其次,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个境界强调了对知识的谦虚和对真理的追求。
冯友兰指出,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知识局限性,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真理。
此外,他还主张以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为基础,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和未来,并且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个境界是“能而行之”。
冯友兰认为,知识的积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验证和进一步的提高。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将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他提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观点与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的“人必须自创自造自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最后,冯友兰指出人生的第四个境界是“智之为智之,愚之为愚之”。
他认为,智者懂得自己的智慧之处,并且能够理智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情况。
而愚者则由于自己的无知而无法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
因此,冯友兰强调要培养自己的智慧,让智慧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真谛。
通过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人生问题时,注重了知行合一的原则。
这一观点不仅对冯友兰自己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帮助了很多读者在性格塑造、品格修养、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帮助。
中国现代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现代哲学史读后感冯友兰先生系上世纪中国知名的哲学家。
初读冯先生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是四年前吧,因内容与先前所读的哲学迥异,再加之有大量生涩的古文,所以就放下了。
在读《南渡北归》时,方知冯洗牲1924年始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新中国后冯在清华大学任教,涉及诸多相关内容。
近段重读《南》书时,尾部出现一段梁漱溟先生评价冯先生的话,让我十分警觉。
称冯友兰曾经谄媚过江青,冯的品行是墨家,实践的是功利主义。
将我对冯先生博大的哲学、国学知识和文人独具品格的崇拜,从高空跌落谷底。
先不说冯冼生在那个特殊年代,放弃了文人独立自由的品格,谄媚江青,出于什么目的,冼生在上世纪中国哲学界当属大咖级的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哲学思想一定有可读性,就再次捧起了这本《中国现代哲学史》。
为了便于印证或纠偏,同时在读希金斯的《世界哲学简史》。
西方人说中国古时有哲学思想,但没有哲学家。
那么,古时希腊知名的哲学家有柏拉图及其师傅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斯多得三人。
友兰先生从希腊和中国在地球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分析。
他说:希腊是海洋性国家而中国是大陆性国家。
海洋性国家崇尚贸易,追求利润。
随利而逐的个性荡漾着平等和自由。
而大陆性国家的中国,以农为本视商为末,重本抑末鄙视商业。
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由于土地固定的羁绊,形成以家庭为单元,世代家族相伴诞生的是森严的长幼尊卑等级观念。
当时,耕种土地是非常依靠经验相传,天的营生。
而哲学思辨恰巧是无需经验积累的心智活动。
遵循传统,恪守春生夏长秋收冬储的四季交替,由此自然会出现“君臣、好夫妻”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
无论儒家的孔子还是道家的老子为了扬名立业,只能顺应国家和民生大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哲学思想。
儒家顺应的是“治国”和“平天下”,道家顺应的是“修身”和“齐家”。
至此,中国古时哲学思想多了低头研思具体的人间实事,少了仰望星空思考上帝和来生轮回无形无影形而上的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者: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的存在就是无极 或者: 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 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 ……1)流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1)流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2)无极而太极: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 )无极而太极: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 此过程我们名之曰‘无极而太极’……→造化及 此过程我们名之曰‘无极而太极’……→造化及万化、大化流行 3)无头无尾的半混沌半清晰:理与气 无头无尾的半混沌半清晰:理与气 4)大全与道体:不可思议。(区分:两种不可思议) )大全与道体:不可思议
生平
人生风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人生风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哲学家 + 哲学史家 ……可超而不可越; ……可超而不可越; 人格评价(大陆与海外); 前后期思想(1949年); 1949年)
——季羡林:大节不亏,晚节善终。 ——季羡林:大节不亏,晚节善终。
重要著作:1 重要著作:1)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现代中国哲学史
5:冯友兰
参考书目
《三松堂全集》(十四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三松堂全集》(十四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田文军《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 田文军《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 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单 纯《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田文军《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武汉出版社1990年 田文军《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武汉出版社1990年 邓联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邓联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陈岱孙 等《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冯钟璞 编《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胡 军 编《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理:独立自存)
子命题:1)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可以无某种事物而有。
2)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某种事物而有。(理:逻辑在先) 理:逻辑在先)
物与性:凡依照某所以然之理而成为某种事物之某,即实现某理,即有某性。
…→1.个体之性无限,则所禀之理无限; …→1.个体之性无限,则所禀之理无限; 2)个体属于无限的不同类,则所禀受之理无限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源流:1 源流:1)柏拉图主义的新实在论(本体与方法) …对共相与殊相问题的偏颇之论; 2)理学:程颐、朱熹
……顺着讲与接着讲。 ……顺着讲与接着讲。
方法: 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不涉经验内容。 方法: 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 结构: 1)四个观念或范畴—理;气;道体;大全←…四组纯形式命题 结构: )四个观念或范畴—理;气;道体;大全← 2)两个世界:实际;真际。
命题1 命题1:理
内 容: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 容: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 种事物之所以是某种事物者。…或者: 种事物之所以是某种事物者。…或者: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 某种事物者。 (个体…→类…→理 (个体…→类…→理) (自洽?两个裂隙)
……( )一切的“有”;(2)“一”与“一切”;(3 ……(1)一切的“有”;(2)“一”与“一切”;(3)兼涵真际与实际、形上与形下。 (4)其他名称:宇宙、大一、天或天地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命题3 命题3:道体
内容: 内容: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 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 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 道体。
命题4 命题4:大全
内容: 内容:总一切底有,谓之大全。大全就是一切底有。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或者:所谓从全之观点看者,即我们将真际作一整个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或者: 而思之。此整个即所谓全或大全。我们将一切凡可称为有者,作为一整个而思之, 则即得西洋哲学中所谓宇宙之观念。在中国哲学中有时亦以天地指此观念。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太 极:1)极—标准、极限; 2)太极; 3)多极与一极:批评“理一分殊”说。
命题2 命题2:气
内 容: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以能存在者。 容: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以能存在者。 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 。…或者:实际底事物,都实现某 或者: 理。理不能自实现。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实现。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 者,方能存在。所以说:有理必有气。我们借用这一句话所要说底意思是,有 实现底理,必有实现理底气 。 质 料:1)相对底料 。 ……→纯思分析,无限抽象; ……特点:a.无形无性;→不依任何的理…→无极 → …→无极 b.不在时空内; c.不可思议言说 d. 仅依存在及动(依照)之理:自我矛盾? ——批评古代之“气”观念(清浊、善恶) …………形式与质料
(儒家重“学”) 儒家重“
2)才非人人可有,而学则人人可学。所以不能人人是才人,而可以人人是圣。 3)圣学:始于格物致知,终于穷理尽性。格物致知是知天,穷理尽性是事天。 )圣学: 换句话说,圣学始于哲学底活动,终于道德底行为。 换句话说,圣学始于哲学底活动,终于道德底行为。
……a.格物: ……a.格物:对于实际底事物之分析 b.致知:由分析实际底事物而知实际,而知真际。 b.致知: c.穷理与尽性:以我之行,充分实现我所依照之理,则我可超乎自己而不为自己所缚, c.穷理与尽性: 此是对于自己之超脱……即是最完全底人,即能尽人之性底人,亦即能穷人之理之人。 此是对于自己之超脱……即是最完全底人,即能尽人之性底人,亦即能穷人之理之人。 d.社会性与宇宙性:知天、同天、事天、替天行道、天乐(痛痒相关、万物静观皆自得) d.社会性与宇宙性:知天、同天、事天、替天行道、天乐(痛痒相关、万物静观皆自得) ……与道家“混沌”之境的区别: ……与道家“混沌”之境的区别:
●哲学不是“太上科学” ●哲学不是“太上科学”。
方法: 科学方法,哲学有靠人之思辩→ 方法: 1) 科学方法,哲学有靠人之思辩→反对直观、顿悟(道理;神秘体验) 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 旨趣: )最哲学底哲学:拖泥带水 旨趣: 1)最哲学底哲学:拖泥带水 or 一片空灵 ……哲学的现代挑战:逻辑方法;经验验证。 ……哲学的现代挑战:逻辑方法;经验验证。 2)精神境界:神秘且理性;身心受用,非口耳之学(中国哲学的贡献) 西方哲学:1)希腊: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 西方哲学: )希腊: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 2)现代:宇宙论theory of world;人生论theory of life; )现代:宇宙论theory world;人生论theory life; 知识论theory 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 中国哲学:形式底系统与实质底系统……争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中国哲学:形式底系统与实质底系统……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中哲概念新解
阴阳: 阴阳:1)依照某理以成某物之气之动者,对于其所成之一某物说,名曰阳。 ……一物之阳,即其物之建设底、积极底成分 ……一物之阳,即其物之建设底、积极底成分。
(例如:房舍)
2)与此气之动者相对之气之静者,对于此物说,名曰阴 。 ……一物之阴,即其物之破坏底、消极底成分 ……一物之阴,即其物之破坏底、消极底成分。 四象: 四象:1)元亨利贞;成住坏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2)成盛衰毁;息与消。 日新: ……→循环 日新:1)从类之观点,以观其类中之实际底分子之生灭 ……→循环 2)从理之观点,以观其实例之趋于完全或不完全 ……→进退 ……→进退
《新原人》: 人生哲学 新原人》
1950年为《新原人》辩护:惟独“天地境界”不能丢………晚年自许 1950年为《新原人》辩护:惟独“天地境界”不能丢………晚年自许 觉解:人的本质,人之异于禽兽者……有心与无心:知觉灵明 觉解:人的本质,人之异于禽兽者……有心与无心:知觉灵明 1)解:了解—依据概念(类、理)—深的了解+亲切了解。 :了解—依据概念(类、理)—深的了解+ 2)觉:自觉—不依概念—心理状态—反观——透破梦觉关 :自觉—不依概念—心理状态—反观——透破梦觉关 ……觉解的宇宙意义 )宇宙的心;2 ……觉解的宇宙意义:1)宇宙的心;2)被照亮而有了心的宇宙。 觉解的宇宙意义: 意义: 意义: 1)某事物的性质 + 所能达到的目的或引起的后果 + 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2)其呈现依赖人之了解——多少与富薄;角度与性质。 )其呈现依赖人之了解——多少与富薄;角度与性质。 境界: )本义……客观+ 境界: 1)本义……客观+主观 ……公共底世界,但没有两个人的境界完全相同。 ……公共底世界,但没有两个人的境界完全相同。 2)定义: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 )定义: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 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 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 有底某种境界。 有底某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