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9《生命生命》评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生命生命》评课稿今天,我认真观看了**小学侯**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
侯老师做到认真备课,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
学习过程流畅、结构清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注重拓展,较好落实学习目标。
她语言简练,教态亲切和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示范书写,夯实生字。
在学习中,教师重视了生字词教学,通过领读读等形式认识生词。
特别是指导难写生字,如“撼”字和“蹋”字书写,师讲解示范书写,让学生组词,加深记忆。
但是,课上应让学生书写落实,效果会更好。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感悟生命。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如学习瓜苗生长,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同学学习,通过抓有关句子,进行生命顽强。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充分感悟生命。
三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组汇报时,学生采用找句子,抓重点词的学习方法,如:对“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中“有限、无限”的理解,通过延伸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
这样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是拓展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关于蚂蚱的生命故事。
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让学生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好词,还让学生交流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正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较好落实学习目标。
希望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有层次,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生命生命评课稿(精选5篇)
生命生命评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生命生命评课稿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生机勃勃的小草;生命是芬芳扑鼻的小花;生命是展翅高飞的雄鹰;生命是自由遨游的鱼群……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的意义。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例,展示了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可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语文本身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学生也总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掌握语文。
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还文章以画面,还文章以旋律,还文章以意象,使学生在文章的形象、情感、直觉、想象中舒展自由的精神,展现生命的活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种种激情、酣畅和快乐。
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使学生唱响了对生命的赞歌,让读给语文教学注入永恒的“生命”!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阅读的基本规律。
杨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通读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朗读,捕捉文本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对生命的探寻欲望。
二、细读悟语,为生命加油《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写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通过放手让学生朗读、品读,一次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呼唤。
1、读思结合。
让学生在读中画出作者对生命感悟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生命 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迎新街小学杨慧《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8课,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关于生命的思考的哲理小短文。
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四年级组王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公开研讨课,把生命的意义进行了诠释与情感升华。
先来谈谈我对这堂课的总体感觉,王娜老师的气质温婉亲切,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清丽工整,课件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密,总体感觉还算成功。
纵观整个课堂,我觉得有以下闪光点: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中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新课伊始,让学生根据课文概括三个事例,在学习每一个事例时应该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交代。
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最后训练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升华主题。
学生训练很到位。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提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一、重难点的取舍。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一堂好的语文课一定要大胆取舍,不要希望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认为这堂《生命生命》的重点应放在对于三个寻常小事的生命表现上,第一个表现的是生命的欲望,第二个表现的生命顽强,第三个表现的是生命的严肃,难点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学生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老师这一部分的设计估计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能让学生谈一谈,拓展训练一下。
而生字词可以放在预习环节处理掉。
这样你的时间可能就相对充裕点。
二、设疑探究。
教学伊始,老师应该让学生看着题目主动提出疑问,这一环节略显不足。
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只有带着问题才会有目标的学习,只有学会提问题,才会主动学习。
问题的产生,学生才会主动探究,从而步步深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最后,评价的语言还应该更加丰富准确。
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点评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点评P>《生命生命》课堂实录点评宁江区回族小学石会秋教学目标: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不断努力。
教学重点:读中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发情感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三个字:杏林子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他有勇气走上台来,虽然字体稚嫩,但可以看出你的自信,勇敢。
让我们带着勇敢、自信一起走近杏林子,进一步走进她的作品《生命生命》来感悟生命的美好,品味生命的真谛。
[本文的主旨就在于挖掘人物的自信与勇敢,这样的设计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精神层面上做了良好的铺垫,一举两得。
]:生命生命二感悟故事,表达情感1、课件出示三组词语:A 骚扰挣扎跃动震惊B 砖缝竟然冲破不屈向上C 听诊器沉稳震撼糟蹋(1) 学生自读词语,保留在自己的词语仓库里(2) 用三组词语串联,分别讲述三组故事。
(3) 板书:飞蛾求生瓜子抗争静听心跳[此环节的设计,做到了语言积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通过故事重现,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产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鸣。
]三品读赏析,体验情感1、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
这三个故事虽小,但却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生默读,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写体会,师巡视指导。
3、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
交流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老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顺着学生的思路走。
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精神相通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及点评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点评《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点评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感知生命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看看你是否从画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播放动画课件:小草生长、花儿绽放、蜜蜂采蜜。
)生1:我从小草生机勃勃地生长感觉到生命的存在。
生2:我感受到生命是顽强的,像小草一样。
师:生命神奇,生命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
(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受生命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个别指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课文。
男生、女生分段朗读,看看谁读得好。
(师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机评价。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
生1:第一段写作者在灯下写稿,抓住了一只飞蛾。
她感受到了飞蛾那顽强的生命力,后来就把它放了。
生1:句子中的“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让我感受到飞蛾的生命力非常强。
生2:我从“挣扎”这个词体会到,飞蛾并没有因为被杏林子捉住而放弃生命,而是以它那强烈的生命力感动了杏林子。
杏林子就把它放了。
师:同学抓住了一个——“挣扎”来谈体会,很好。
再想一想,飞蛾为什么挣扎?生1:因为它不想放弃生命。
生2:它被杏林子抓住了,它必须挣扎才能生存下去。
师:让我们想像自己就是被抓住的那只极力挣扎的飞蛾,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在一些人眼里,飞蛾是渺小的,只要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
那么,它又何必苦苦挣扎呢?生1:我认为无论动植物多么渺小,只要是生命,都要珍惜。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飞蛾当时会怎么想?生1:它会想,自己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珍惜这份生命,不能放弃。
师: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飞蛾都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杏林子不禁联想到自己,她可能会怎么想?生1:既然一只小小的飞蛾都这么珍惜自己,自己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活下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评课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评课及教学反思在讲授“生命〞中思考使命——《生命生命》教学评课及反思《生命生命》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文章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
所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四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10月中旬,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听了我这一节课,并于课后对我的课进行了集中点评与分析。
在评课讨论中,我再次梳理了自己的讲课思路,对讲课过程中的优缺点有了明确认识,并对教师积德行善的教学行为有了生命化的思考。
下面我根据领导老师的点评,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如下:首先,细节处理的不够细致。
在此次授课过程中,由于我过多的考虑时间问题,所以对于许多细节把握的不到位,让整堂课形如流水,过于流畅。
各位领导老师都在这一方面对我的课提出了建议:评课过程〔摘〕:丛老师:在本节课中,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较少,教师引导较多。
比方当教师提问:“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从“即使〞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学生答复说:“我能体会到作者对小瓜苗的敬佩。
〞时,教师立马让学生集体朗读。
这时其实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
然后再集体朗读。
顺势而导比这样读会让学生的情感理解更充分。
另外,讲课伊始,老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读题目导入课文,并提出了问题:“生命是什么?〞,那结尾处能否有一个总结呢?让学生根据这一课的学习归纳自己对“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理解。
金老师:对于丛老师说的这个从“课题〞入手,然后又从“课题〞收尾的讲课方法,我很赞同。
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材料1,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2,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引领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
感受生命的珍贵,领悟生命的真谛。
因为生命这个概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就会上成空洞、乏味的思品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
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学习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从品味词句和设身处地(飞蛾被抓住了,它会怎么想)中领悟;学习第三段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切身体察中领悟;学习第四段时,从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中促进学生领悟。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珍爱生命、让生命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有了深刻感受。
3,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陆老师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生命》的写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们联系生活的实际,阐释了颇有见地的生命乐章,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
一点想法: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我认为在介绍杏林子的事迹后,请学生说说哪些人就是在好好珍视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哪些人在白白糟蹋生命,虚度年华?因为有学生的阅读的积累,学生完全可以列举了张海迪、海伦、雷锋等生命有限却价值无限的人,也可以说说世界恐怖分子无端制造战争,不仅浪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残害更多人的生命,是可耻的。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浪费时间就是糟蹋生命,帮助别人就是快乐的生命,。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生命生命》评课稿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之花微笑着面对生命,你会发现生命中多了一丝别样的色彩;微笑着走进课堂,你会发现课堂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第一次认真听程老师的课是在去年青华杯,有幸和我班孩子一起与程老师来了亲密接触。
今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她的认真与精心,再次领略了她与孩子的默契和风采。
接下来就《生命生命》这堂课,谈谈我的感受与体会。
程老师的课,如同一缕清风,在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的同时,可以严密联络《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展了扎实有效地听说读写训练。
纵观整个课堂,我觉得有以下闪光点:1、通过丰富的情感渲染来调控课堂教学。
程老师对情感地把握非常到位,充分调动学生释放感情。
例如在对文本的朗读中,巧妙地设计了几个朗读训练点,师生分别读、学生比照读等充满个性化的朗读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走进了文本,到达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老师声情并茂地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使课堂中的读书声各具特色,以读促思,思中感悟,让学生在读中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表达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研主题的落实与语文根底知识的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读体会来凸显教研主题,同时,将进步学生语文才能放在教学的首位。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环节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进展的口语训练;在浸透情感教育的环节中安排的说话练习,都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说”的才能。
小练笔的安排,更是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倾注于笔端,在落实情感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写”的才能。
这些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中浓重的语文味儿。
3、教学方法运用恰当,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方式,恰当进展学法的指导。
例如,课文中呈现的三个事例,老师先指导学生学习“飞蛾求生”这一事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和归纳,在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根底上,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方法去自学剩下的两个事例。
语文课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语文课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语文课文《生命生命》评课稿
3月21日,春雨淅淅沥沥,悄悄孕育新的生命。
刘星老师用《生命生命》一课,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
刘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人文性浓厚,以情动人,以美感受人。
教学中,教师激情范读,并引导学生用手捂心口,感受心跳,认真地告诉自己、郑重地告诉同桌,庄严而自豪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的清楚:“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同时也是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对话对象与合作伙伴。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通过放手让学生朗读、品读,一次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呼唤。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再以动情地话语将学生的情感导引到最高潮。
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老师的激情不但感染了学生,更让一种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让学生在收获中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加强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堂课,师生互动的状态那样和谐,我想这和谐的画面也正是我
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吧!。
《生命,生命》评课稿(2篇)
《生命生命》评课继红小学董晓烨今天有幸欣赏到张老师的这节富有激情的〈〈生命生命〉〉,不禁让我回忆到很多年前为张老师评的另外一课〈〈永生的眼睛〉〉,细细感受,两节课都非常突出地彰现出张老师的教学风格,都是那样饱满的情感,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学得投入,读得动情。
一、因文定教,顺学而导。
张老师能够抓住〈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十班孩子自身的阅读情况来设计教学,展开活动。
学生的学是很充分的,老师顺应学生的学,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习活动层层深入。
印象深刻的是,学生自觉的评读、写法的自我探究和阅读汇报中的联系上下文,这都说明张老师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孩子的培养。
二、入境动情,得意学言。
张老师善于为孩子们创设多种情境,如语言情境、声音情境、音乐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孩子们在这些情境中去感悟文字去学习文字。
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1.不离文本,教师和学生始终紧抓词句来谈体会。
2.补白想象,提升思考。
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这个想象训练是很有价值的,提升了孩子的思考。
3.瓜苗一段的激情引读,使孩子在朗读中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4.教师有效的提问,情境性、思维性和互动性做得都比较好,互动性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应用就更好了。
5.作家杏林子的资料补充介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拓展,也更利于学生对于生命之顽强、应爱惜生命的体会。
三、教学模式,有所启示。
“自读发现——品读感悟——美读升华”这一三段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于这样一篇文章呢?我们看到张老师的教学对于“品读感悟”和“美读升华”都做得比较实在,没有花哨的地方,但个人认为自读发现并不突出,我认为和张老师对于文本的把握是有关系的,她的教学是侧重让孩子们感悟,而不是疑问的提出和解决。
评议中,李校长对于课最后的环节提出想法,能够归到我们的教学模式中来,便于更多老师的教学操作,于是我们商量在美读后应有一个环节类似于“联想应用”,我们暂时把它称之为“积累升华”。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听了我校高老师的语文课《生命生命》,让我深受感动,也又一次思考生命的意义,可见师老师语文功底之深厚,连听课的老师都深深融入文中,被杏林子富有哲理的语言和对生命的思考所感动。
《生命生命》是名篇,许多名家都上过这节课,师老师选择上这节课说明她很有底气,有自己的语文研究。
仔细想来,师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解题有思考、有质疑、有深度。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的课题比较特殊,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师老师首先让学生体会这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觉到了生命的强烈。
师老师再让学生加标点符号,并让学生说原因,学生说得太好了。
有说加叹号,体现生命的强烈;有说加问号,质疑生命是什么?有说加问号和叹号,先是思考、疑问,后是感叹、珍惜;还有的说加省略号,引发更深的思考、思索……通过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我感受到师老师班的学生语文素养很高,这种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二、读词解文,水到渠成。
师老师在检查学生词语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由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光彩有力让学生读出感情色彩,从而体会整个课文的基调。
由“震撼”一词散开,先理解意思,再练习用法,最后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虽然是学习词语,但又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让学生有词语想到课文。
三、介绍作者欲扬先抑,与课文内容衔接自然。
师老师在介绍作者的时候,没有一股脑儿出示所有的资料,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课下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师重点介绍杏林子十二岁那年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到什么程度。
接着出示作者在得病后写的一篇日记,问学生读出了什么?学生说读出了绝望、伤心,师顺势而导,就这样曾经痛不欲生的杏林子,最终对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是什么让她如此大的转变?课文中讲了哪些事例?做了这样的铺垫之后,学生再去理解课文就顺理成章了。
学生也能充分理解林杏子对生命的感悟,对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接着,师老师出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评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生命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评课稿1《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文章简短,语言朴素,然而意蕴深刻,显得有些厚重的生命话题本是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
因此,理解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应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这一难点,在这一节课中,在张老师的班级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火花碰撞后闪耀的晶莹美丽的火花。
这是第一点。
比如说,“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仅仅是生命的力量吗?还有什么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的:“是它活下去的决心!”“还有它繁殖下一代的愿望!”“我们听到了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学生说,“那是一只热爱生命的飞蛾,是一只为生命而挣扎奋斗的飞蛾。
”如果不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如果不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学生的思维又怎能如此活跃呢?当然,本文最重要的句子是在第三个事例上,相信有了这一节课如此扎实的铺垫,学生对杏林子说的对自己负责的话,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话,都完全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好地完成下一课时的教学。
而这一难点的.轻松解决,得益于张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那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而这相扣与递进之间,过渡却又是那么自然。
张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话说生命,即初步学习课文,概括课文三个事例;二是读懂作者的思考;三是回到前面两个事例,以多种方式感悟理解飞蛾与瓜苗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第一个事例主要以师生对话、读书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研读第二个事例时,张老师改变了教学策略,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立即感悟瓜苗的顽强生命力,这又是一个精彩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生命生命》评课记录
记录者:张志方
郝春丽:反复品读重点句段,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
要抓住一个段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要注重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教孩子写预习笔记。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感悟。
让学生反复朗读,谈体会,谈对作者的认识,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高燕: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桂主任:对课文《生命生命》的指导朗读是本课一大亮点;三个事例引出三点思考,可以直接用学生找到的词语中引出思考,以免事例和思考分离。
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学生朗读重点句抓住“挣扎”、“极力”、“跃动”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品中悟,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瓜子非一般的力量,学生入情入境,发出肺腑地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力的价值不在于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让自己活得精彩,从而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胡丽珍:张老师首先通过让孩子们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然后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中对“生命是什么”有了自主、自我的理解。
想必张老师是深谙语文教学之道,以把握重点句、关键词,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李旭明:我觉得张老师颇具匠心之处是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
两次声音(音乐《怒放的
生命》,人心脏的跳动声)的适时播放,除了带给孩子们震撼,也带他们顺其自然地融入文本;对杏林子生平的适度介绍,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巧妙地完成了一个由文及人的过程,引发他们更为深入的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生命?
翁碧霞:反复品读重点句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
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学生朗读重点句抓住“挣扎”、“极力”、“跃动”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品中捂,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瓜子非一般的力量,学生入情入境,发出肺腑地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力的价值不在于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让自己活得精彩,从而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汤凤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张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陈庆池:注重读写相结合。
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学完课文,教师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阐释了颇有见解的生命乐章。
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
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