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讲坛之经济思辨——哈耶克vs凯恩斯

合集下载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摘要: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需求管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与危机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干预扩大有效需求可以使经济恢复均衡。

凯恩斯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凯恩斯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经济学面临着第一次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抛弃了统治西方经济学长达150年久的萨伊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方法及政策主张。

形成了凯恩斯主义,诞生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的基本思想是: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

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来自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的以资本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其他奥地利学派 2010-09-19 13:25:31 阅读 112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订阅转自价值中国作者:帅勇一、冯哈耶克的学术经历在进入具体分析之前简要介绍一下哈耶克的研究经历对理解他的有关论述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读者将会发现这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哈耶克 1899 年 5 月 8 日生于维也纳。

年轻时对遗传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转而研究哲学。

哈耶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他发现了门格尔的一些著作,并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学。

战争结束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并分别于 1921 年和 1923 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

他在维也纳大学的老师是维塞尔教授,在他于 1923 年完成了关于政治科学方面的博士论文之后,维塞尔把他推荐给了米塞斯。

随后,熊彼特介绍他来到美国,在纽约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研究所做研究,14 个月之后返回英国。

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哈耶克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商业循环和货币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一理论问题。

哈耶克回到英国后依然在米塞斯手下工作,并开始准备一篇关于货币理论的论文,他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他在某个大学找到一个职位。

但是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得到公开发表的机会,他只好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形成了一篇短文:“美国从 1920 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之后的货币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阐发了和实际储蓄不相适应的货币扩张如何扭曲资本结构的一些基本看法,他后来的货币思想大部分都是围绕这篇文章的观点展开的。

1929 年 2 月,就在当时正统的货币理论家们被没有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所迷惑时,哈耶克警告说恶性的调整是美国在整个 20 年代货币过度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并预言美国即将陷入一场经济危机,他是少数几个预见到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之一。

1931 年,罗宾斯教授邀请哈耶克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了一系列的讲座,同年又被任命为图克经济科学和统计学教授。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理论特点及主要经济理论,剖析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的理论特点。

1、凯恩斯定律否定了萨伊定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理论。

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的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

2、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3、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由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的社会。

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排斥两种失业的存在:一是摩擦失业,二是自愿失业。

(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述,把分析的重点由供给转移到需求,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2、工资和货币、物价理论。

(1)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即采取刚性工资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

(2)凯恩斯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3、经济周期理论。

(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乘数公式,由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与边际消费倾向按同一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的数值越大,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越多。

(2)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与流动偏好的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新自由主义——哈耶克(一)哈耶克的理论特点。

1、表现为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高于一切,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甚至主张货币的发行也要“非国家化”。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经济的观点凯恩斯和马克思是经济学界两个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经济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点进行简要比较分析。

首先来看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名字命名的,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经济波动和失业等问题。

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市场,以避免经济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不足论”,它主张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凯恩斯认为,国家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19世纪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也被称为“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剥削工人阶级的体系,它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获取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张,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和公正。

从以上两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凯恩斯和马克思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其中最显著的是在政府干预经济以及生产体系方面。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以避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波动和危机等问题。

相比之下,马克思则认为,国家只是资产阶级的工具,无法解决剥削和压迫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和财富。

总结起来,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虽然都是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但是其理论存在明显的差异。

凯恩斯主义建议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来解决市场波动和不稳定,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

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根本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要通过消除阶级矛盾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并在二十世纪中叶广泛影响并实施于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中。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总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时期,总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生产能力闲置,失业率上升。

因此,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总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防止经济波动。

2.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调节经济波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加大支出,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提供社会福利等方式来刺激经济活动和增加总需求。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应该减少支出,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

凯恩斯主义主张使用财政赤字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消费和投资,以控制通货膨胀。

然而,在经济衰退时,由于利率已经接近零利率下限,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因此凯恩斯主义不主张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4.收入分配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至关重要。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和改善福利制度来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还主张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以稳定社会和经济。

5.国际贸易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重要影响,但也可能带来不稳定因素。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减少失业风险。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际贸易存在着互补和竞争的关系,政府应该通过调节贸易政策来达到经济稳定和就业目标。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观点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波动和就业问题。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面临一些争议。

哈耶克与凯恩斯

哈耶克与凯恩斯

哈耶克与凯恩斯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学界的两位巨擘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而作为经济学界的两位巨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的经济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重点介绍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并对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与评析。

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市场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上。

哈耶克认为,自由市场是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基石。

他提出了知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强调个人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哈耶克对中央计划经济持批评态度,认为自由市场和价格的竞争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而政府的干预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歧视。

哈耶克主张小政府和限制政府干预,认为市场自由更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潜能。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往往无法自己调整和恢复,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以消除失业和保持经济稳定。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受到了大萧条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提高经济增长和就业率。

他对市场经济的信心较弱,主张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活动,以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比较尽管哈耶克和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两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哈耶克的自由市场思想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

但他在对政府干预的反对上有时过于绝对,忽视了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提供。

关于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争论

关于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争论

关于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争论作者:翁一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05期一哈耶克于1944年出版的举世名著《通往奴役之路》第九章《保障与自由》中有这样一段话:“防止出现赤贫的适当保障,和减少那些会把努力带到错误的方向上去的可以避免的原因以及随之而来的失望,必须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如果要这些努力获得成功而又不损害个人自由,那就必须在市场以外提供保障而让竞争的运作不受阻挠。

为了维护自由,某种保障也是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数人只有在自由所不可避免地带来的那种风险不是太大的条件下,才愿意承担那种风险。

”正是这一段话以及后来哈耶克出版的《自由宪章》中关于社会政策领域的主张,引发了奥地利学派中以米塞斯、罗斯巴德为代表的偏无政府主义一派的抨击。

他们就此认为哈耶克是干预主义者,背离了其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批判的自19世纪以来欧洲形形色色的集体主义,指责其恰好站在了干预主义、福利国家的立场为政府扩权背书。

而奥地利学派中的另一派别则认为,即便哈耶克在社会政策、社会保障领域有一些所谓的“妥协”,他也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古典自由主义者,或者说自由至上主义者,而且在20世纪成功地重新阐释和复兴了古典自由主义。

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主义和英国撒切尔主义的兴起,就部分地与哈耶克的思想贡献有关。

70年后,这种争论依旧在延续,且发生在当今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争论的一方是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教授,另一方是中国政法大学王建勋教授,两位对哈耶克的社会保障思想有着全然不同的理解。

二王建勋教授同意对哈耶克是干预主义者的批评。

他认为,《自由与保障》一章中哈耶克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论证为什么政府可以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但又反对更高水平、满足特定人群的保障。

如果提供这样一种保障,如何保护私有财产,两者如何兼容,这是一个问题。

要论证最低社会保障的正当性,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和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只有量的区别,并无质的区别。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三经济周期理论但是银行体系由于受法律的限制或营业习惯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扩张信用信用膨胀到一定程度将中止储蓄将不能随收入的增加相应增加所以到一定时期又会出现信用紧缩再加上消费品因供给减少而价格上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现为货币资本供给的短缺
第二节
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朱登、刘爱玲
对哈耶克经济学说的评价
(一)长远影响 1.他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效率的分析是他对经济理论的 最重要贡献之一,对后来的比较制度经济学产生显著影 响。 2.他将商业周期归于货币膨胀的理论影响了战后的货 币论。 3.他将经济学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使经济学有了深 厚的哲学基础。并且,他将经济学和心理学、政治学联 系起来,打破了专业的界限,使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更加 宽广。 (二)存在问题 他的自由主义过分极端,很难得到实施。
(四)经济自由主义
1.
2.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指出了经济自由主义所根据的基本事实, 指出了竞争制度之所以能够在效率上优 越于其他制度的根本原因。 通过揭示集体主义制度在经济上的低效 率和政治上的不民主,反证经济自由主 义的合理性。
(四)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他所 讲的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和自私的代名词,是指尊 重个人、承认个人在限定的范围中,他自己的观点和 爱好是至高无上的,他自己的目标是高于一切而不受 任何他人命令约束的。 哈耶克认为各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 具有先后次序的目标序列来表达,也不存在无所不包 的统一的目标序列,任何人没有能力去了解所有人的 互相竞争有限资源的各种需要并给它们排出先后次序。 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关于所有其他人的需求的完备知 识,这证明市场机制优越于计划机制。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

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强调政府在经济刺激和调节方面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容易陷入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困境,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首先,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

这样可以增加消费支出,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凯恩斯主义也强调政府应该通过减税来增加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鼓励更多的消费和投资。

这种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被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其次,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因此更强调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衰退时,民众往往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因为他们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

而这种高储蓄率会导致消费支出减少,进而导致经济疲软。

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借贷和投资,但由于民众的预期不确定性,他们可能并不愿意通过借贷来消费和投资,从而抵消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因此,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从而使经济重新复苏。

此外,凯恩斯主义还强调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收入分配政策来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消费不足,因为富人往往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而穷人则无力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使收入更加公平,并确保穷人有能力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有其批评者。

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过分强调政府的干预,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借债和通货膨胀。

他们认为市场自由能够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经济。

此外,他们认为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往往存在滞后性,政府在经济衰退时采取刺激措施可能已经来不及或者超过了需要,反而会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哈耶克知识论与新经济

哈耶克知识论与新经济

哈耶克知识论与新经济哈耶克是最早提出将“知识”问题作为经济理论核心的经济学家。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的假设的。

其目的是对各种各样的干预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建立起牢固的自由思想体系,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得到延续。

哈耶克在1937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中首次将“知识”问题提高到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把知识作为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

这种理论符合了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实践需要,是新经济存在的理论根基。

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耶克是新经济的正统奠基人。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继承以往经济学的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发展到完备。

但是如何统筹整个社会的经济状态,却又陷入了新的二律背反之中。

它对社会的分析总是要求整个经济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

然而在真实世界里,这种假设则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

在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爆发式的质变,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哈耶克按照劳动分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知识分工”的概念,试图来理解新经济的增长方式。

他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件及事件发生的原因,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只占全社会知识总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即是类似于劳动分工的“知识分工”。

哈耶克认为用以替代均衡分析的“完美市场”(perfectmarket)概念的是“知识分工”(divisionofknowledge)概念。

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单个的个人只了解自身或一些特殊事件的知识,对市场上绝大部分知识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

那么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把握全局就成为一句空谈,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某一时刻,由一些“精英”洞悉了整个经济的真实面貌,而得以对市场做出合情合理的规划来。

那么经济的发展就完全成为一种自发而为的行为,市场的波动也就成为正常的现象。

因此,所谓的“经济计划”也就成为无稽之谈。

在新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虽然不可能认识整个市场的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分工组合,却可以达到对某一局部的清醒认识和掌控,这样就会出现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哈耶克思想简介

哈耶克思想简介

哈耶克思想简介哈耶克是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者,也是20世纪罕见的社会科学家。

虽然哈耶克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经济学范围。

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涵盖的范围从纯粹的经济学到理论心理学,从政治哲学到法律哲学,从科学哲学到思想史。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方方面面,哈耶克绝不是玩票,而是见解卓著。

不过,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于,作为一位自由主义者,坚持和重申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英国学者伯林的划分。

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哈耶克自己也曾划分过两种类型:本专业中的万事通,和困惑型人物。

前者对自己的专业了如指掌,熟悉古往今来各种见解,大多数成功的教师、作家和演说家,都属于这类人物。

哈耶克也将这类人称为记忆型的天才。

困惑型人物则凡事都要自己问个为什么,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自己思考的过程。

他们记不住别人说了什么,他们总是把别人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

他们总是让六经注我,他们固执己见。

他们从各个方面思考,进行探讨,经常是围绕着一个主题。

哈耶克就是这类天才的典型。

第一部分、哈耶克的思想谱系哈耶克1899年5月8日于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2年3月23日去世。

他足够长寿,经历了整个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

亲眼看到了自己所钟爱的观念,自由主义的衰落,及复兴的全过程。

看到极权主义兴起和崩溃的过程。

一、 哈耶克的生平第一阶段:维也纳时代维也纳哈耶克思想成长的时代,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维也纳。

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结束之后,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1921-1923)。

从思想、知识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维也纳是维也纳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非常生动地描述了19世纪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那段岁月奥地利、主要是维也纳的气氛。

他在回忆录的第一段话就是“倘若要我今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千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代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我这样说: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试图解释经济波动和衰退,并提出了政府应如何干预经济以稳定就业和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经济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可能出现长期失业和低增长。

凯恩斯主义批评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观念,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需求决定供给,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衰退和失业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这种需求不足可能由消费和投资下降引起。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为了解决经济波动和衰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具体来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 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被称为积极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应采取宽松的姿态,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鼓励投资和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

3. 就业保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采取措施提供就业保障,并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来保护弱势群体。

4. 收入再分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可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整体需求。

三、凯恩斯主义的争议与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20世纪中叶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问题。

另一方面,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也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新古典经济学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尽管如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对经济政策和原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凯恩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市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以解决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本文将对凯恩斯经济思想进行全面的阐述和总结。

一、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有效需求,即经济总需求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和总就业水平。

另外,凯恩斯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边际倾向消费倾向”等概念,以解释个体消费和储蓄行为。

2. 消费与储蓄在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中,消费与储蓄是非常核心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个体的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但并非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

当收入增加时,个体的消费会随之增加,但并非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而是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增加。

凯恩斯认为,这种递减的趋势导致了储蓄的增加,因此,收入的一部分被个体用于储蓄,而非全部用于消费。

3. 投资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由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而进行的。

而未来收益的预期受到不确定性和预期收益率的影响。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应通过以调控政策来鼓励投资,从而稳定经济。

4.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张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应采取紧缩性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

5. 失业凯恩斯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他认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劳动力供给过剩,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解决失业问题。

二、凯恩斯主要著作1.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这部著作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凯恩斯与哈耶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80年,但至今我们对于经济学及其政策的解读依然无法跳脱他们所设立的框架。

如果你想了解媒体上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回到那场“世纪大辩论”,去深入了解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核心观点。

本周为大家推荐一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编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其中的观点和争论逐条列出,希望对大家理解该书有所助益。

1 序幕,不走极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推向极致那都会是一种灾难,正如拉罗什福科说过:“大多数虔信者让我们对虔诚感到厌恶”。

作为开篇,引两句话,不同时期的人用不同角度来对待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Keynesian Economics ——JOKE(玩笑)正如加尔布雷斯曾经说过的,只需要再来一场衰退,凯恩斯主义就会复活。

2 凯恩斯的成名作,惊人的预见性。

过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使得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民众的痛苦使得极端主义思潮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最终在希特勒的上台后酿成了悲剧。

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就预见了这样的情景,这本书有惊人的预见性。

凯恩斯的一本畅销书《和平的经济后果》,以冷静、全面、无情地略带打趣的口吻,揭露了战胜国索赔主张危险至极的荒唐。

他的整体观点是,和谈与和平无关。

贪婪地复仇,渴望看到德国永远臣服脚下,有可能会唤起另一场导致世界冲突的“欧洲内战”。

这本书在英国卖出18500册,美国售出70000册,它被译成了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及俄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中文。

全球畅销超过10万册。

它还被翻译成了的德语,在维也纳大受欢迎。

正如哈耶克所说的,“他的《和平的经济后果》让他在欧洲大陆比在英国还出名。

”3 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警告凯恩斯主义所推崇的政府支出、放松流动性,在今天看来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肇因,这给了人们一种误解,认为凯恩斯支持通货膨胀,并且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胀,其实这些都是对凯恩斯的误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凯恩斯与哈耶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80年,但至今我们对于经济学及其政策的解读依然无法跳脱他们所设立的框架。

如果你想了解媒体上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回到那场“世纪大辩论”,去深入了解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核心观点。

本周为大家推荐一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编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其中的观点和争论逐条列出,希望对大家理解该书有所助益。

1 序幕,不走极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推向极致那都会是一种灾难,正如拉罗什福科说过:“大多数虔信者让我们对虔诚感到厌恶”。

作为开篇,引两句话,不同时期的人用不同角度来对待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Keynesian Economics ——JOKE(玩笑)正如加尔布雷斯曾经说过的,只需要再来一场衰退,凯恩斯主义就会复活。

2 凯恩斯的成名作,惊人的预见性。

过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使得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民众的痛苦使得极端主义思潮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最终在希特勒的上台后酿成了悲剧。

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就预见了这样的情景,这本书有惊人的预见性。

凯恩斯的一本畅销书《和平的经济后果》,以冷静、全面、无情地略带打趣的口吻,揭露了战胜国索赔主张危险至极的荒唐。

他的整体观点是,和谈与和平无关。

贪婪地复仇,渴望看到德国永远臣服脚下,有可能会唤起另一场导致世界冲突的“欧洲内战”。

这本书在英国卖出18500册,美国售出70000册,它被译成了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及俄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中文。

全球畅销超过10万册。

它还被翻译成了的德语,在维也纳大受欢迎。

正如哈耶克所说的,“他的《和平的经济后果》让他在欧洲大陆比在英国还出名。

”3 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警告凯恩斯主义所推崇的政府支出、放松流动性,在今天看来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肇因,这给了人们一种误解,认为凯恩斯支持通货膨胀,并且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胀,其实这些都是对凯恩斯的误读。

《重读哈耶克》读书笔记模板

《重读哈耶克》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
读本书没有获得关于哈耶克的新知,有点老生常谈。 比较寡淡,且重复。 这本书解答了很多我的认知问题。 此书唯一缺点就是不能以自己亲身处在社主中几十年被绿役经历,一个是对见证了哈耶克思想的先见之明作 出肯定的评说,一个是根据其评说向人们作出“去和非它”思想和信念,从启发到生成伟大的揭示!。 大家多读读读哈耶克的作品,尤其是《通往奴役之路》,你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对未来的预言是 那么的准确,你将从中明白很多的道理,让你明辨是非,不再轻易被忽悠!。 人不是且永远不会是他自己命运的主宰,因为人的理性乃是通过把他引向可以习知新事物且未可预见的境况 中的方式而持续不断地取得进步的。 “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非常好的一本概论。
精彩摘录
这是《重读哈耶克》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照片 文前辅文
代导论良序社会运行 的基本原理
第一篇重读哈耶克
第二篇纪念哈 耶克逝世20周
年专论
第三篇书评、 人物传记及其 他
常被误读的两大经济学家 市场、竞争与人类福祉 私有财产与市场秩序 现代社会中政府到底如何作为? 政府与法治 法治、自由与伟大社会 民主、法治与自由 西方民主政治的深层次问题 法治、自由与道德
重读哈耶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世纪法治 Nhomakorabea理论
哈耶克
凯恩斯
论战
遗产
哈耶克
经济
人类 理论
经济
社会
社会
米塞斯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观后感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观后感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观后感------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纪录片的第一集讲述了20世纪由两位经济学家哈耶克和凯恩斯的观点之争而引发的世界经济变革。

他们论战的主题主要是对于政府干预的态度。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进行调节,政府的过渡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阻碍经济的发展;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减少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

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完全交给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坚持政府的最小化干预,甘愿充当守夜人,短暂的繁荣却招致了大萧条。

随后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在这次危机中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亲睐,哈耶克的思想逐渐被人们遗忘。

直到70年代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逐渐暴露缺陷并开始失效。

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让新自由主义有了出头之日,在英美的引领下哈耶克的思想重回主流。

其实就我本人来说是倾向于哈耶克思想的,我相信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表达的对于政府掌控经济制高点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初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确实顺应了时事,面对大萧条,或许市场真的是失灵了,可是即便市场能够挽回一切,人们是否又有足够的勇气将一切都赌在市场上呢?答案不言而喻。

我想,这样的市场失灵并不能证明市场及其固有规律的失效,因为人本身便是市场的一部分,在混乱的时代中,统一有序的市场机制一旦被打破,那么便意味着人们依然不在信任市场并企图脱离,这种情况下,强有力的政府控制是必须的。

可是,当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更换的时候,或许政府的强力已然不在那么的必要,同时市场的回归,也必将导致二者的冲突。

政府的意志不可能总是与市场的走向完美的切合,两者的偏离,也必将带来经济的动荡。

经济作为整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有一种足以控制经济的力量出现,那么它将是对这个国家自由民主的极大威胁。

人们会在政府控制经济的体制下,沦为所谓的集体利益以及国家意志的奴隶。

哈耶克的经济学说

哈耶克的经济学说

《通往奴役之路的影响》 通往奴役之路的影响》
1925年出生。英国 保守党政治家和首 相(1979-1990), 欧洲历史上第一位 女首相。主张个人 应该有更多的独立, 少依赖政府,政府 对经济不做过分的 干预,减少公共开 支和货币印制
撒切尔夫人
货币理论
哈耶克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数量 的变化,不会影响经济总量,但有可能 导致价格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相对变化。 1、强制储蓄有利于资本积累。 强制储蓄会形成低利率,进而使生产资 料增长快于消费品的增长,导致价格的 上升快于工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增加 实际资本。
哈耶克的经济学说哈耶克的经济学说哈耶克18991992奥地利经济学家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1974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自由主义学者
哈耶克的经济学说
哈耶克简介
哈耶克(1899-1992) 奥地利经济学家、伦 敦学派、芝加哥学派、 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 物。 1974年,成为第一个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自由主义学者。
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以货币非中性和与会生产的观点 来解释经济周期。 迂回生产过程中利率的变化引起经济波 动。 迂回生产过程中的储蓄和货币供给也会 引起经济波动。 他认为要避免经济波动,必须坚持货币 的中性与价格的灵活。
理论评价
他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效率的分析是他对 经济理论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对后来的 比较制度经济学产生显著影响。 他将商业周期归于货币膨胀的理论影响 了战后的货币论。 他将经济学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使经 济学有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并且,他将 经济学和心理学、政治学联系起来,打 破了专业的界限,使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更加宽广。 他的自由主义过分极端,很难得到实施。
主要著作
经济学著作:1929年《货 币理论与经济周期》; 1931年《物价与生产》; 1941年《资本的纯理论》 社会哲学类著作:1944年 《通往奴役之路》;1960年 《自由的宪章》;1973、 1976、1978年的《法律、 立法与自由》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一、引言早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哈耶克作为专业经济学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声誉,是坚定的反凯恩斯主义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干预主义成了时代的最显著的特征,凯恩斯的干预思想成为思想界的主流,作为凯恩斯长期论敌的哈耶克从大论战中败下阵来。

尽管在那个年代哈耶克仍然写出了不少在今天看来属经典之作的论著,但这些都被知识界对凯恩斯的追捧所淹没了。

直到1944年发表《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哈耶克又为自己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

这一次,不仅仅是在经济学家中,而且在普通百姓中,哈耶克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通往奴役之路》很快成为畅销书。

但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影响,在职业经济学家们看来,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是不应写出如此大众化的读物的。

传言这还使得他未能在当时快如日中天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谋得一个教职, 倒是后来却成为该校“社会思想委员会”的主要教授。

在与凯恩斯论辩的数年中,哈耶克对凯恩斯的很多主要著作都作了批判。

但由于凯恩斯在学术上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往往在论辩中不能针锋相对,使得哈耶克渐渐厌倦了这种争论。

以致于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哈耶克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更猛烈的批判,这也成了他终身遗憾之事。

在凯恩斯的思想风靡之时,哈耶克发现仅仅从经济学上对凯恩斯主义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干预思想进行批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更基本的思想渊源进行彻底的攻击。

这一次,哈耶克的雄心更大,他不仅要对各种各样的干预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而且还要建立起牢固的自由思想体系,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得到延续,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二、对新古典均衡理论的批判三、“知识分工”的含义如果我们假设经济社会中任何人都是全知全能者,那么我们可以宣称社会处于均衡状态或可以处于均衡状态。

然而,这个“均衡”含义却没有任何的经验性意义,在真实世界里,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件及事件发生的原因,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占全社会知识总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讲坛之经济思辨
——哈耶克 VS 凯恩斯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剑桥学派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界占据了统治地位; 30 年代至 60 年代末,以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在经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从 60 年代末至今,经济自由主义再次雄起。

新自由主义垂而不死再现生机,而每每遇到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又大行其道,两种不同的经济哲学导致完全截然相反的政策思路,到底孰是孰非?
这次的组织生活会就围绕如何看待“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学说展开讨论。

结合我们自身所学专业的特色,积极开展对经济经典理论与热点话题的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对于研究生党员来说则是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党员获取更多有益自身发展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下面是这次民主生活会的发言记录:
高:关于经济学的流派上,我比较倾向于自由主义,但是我也不反对短期中必要的干预,其实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论,老子在 2000 年前早就提出来了,“我无为而民自化”,注意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有所不为为”,正如斯密所言,政府应该扮演一个守夜人的角色,负责制定游戏规则,而不直接参与到游戏中去。

而市场失灵并非市场真的失灵,而是市场机制遭到破坏,价格不能传递出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政府的作用恰恰应该维护或者重建市场机制,而不是狂妄的“以人道取代天道
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主体”采取凯恩斯主义治理危机,能够拉选票,能够解决民生,能够“维稳”,尽管此举可能埋下下一轮危机的种子。

一个政府或政党凯恩斯久了,自然就会集权,集权久了自然就会陷入狂妄,试图以人道驱动天道,限制个人的经济、思想和政治自由。

段:通过观看《哈耶克大战凯恩斯》的两段视频,我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认识了两位经济学的大师的观点,受益匪浅。

哈耶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而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主义,两人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但是当经济萧条时凯恩斯的观点总是占上风。

正如视频中提到经济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我们不能准确判定经济的发展
趋势。

而哈耶克说经济的主体是人,要使企业自由的发展。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一味的走极端。

经济人是理性的,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压制这种欲望,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的配置。

我想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具有其特殊性。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复杂,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经济方式,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动荡起伏,所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这样才能使经济波动比较稳定。

总之,我个人还是偏向于政府干预与市场动作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冒:比较主张折中思想,对于哈耶克,我仅有的认识觉得本质上哈耶克也不是支持绝对的自由主义,只是在折中的思想上偏向于经济自由,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同样支持政府对于邮政、道路、污染、和工厂噪音等的管制。

这是我的肤浅观点。

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都是哈耶克批评的目标。

哈耶克认为,以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

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

其中,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

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判断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不是经济福利,而是人的自由程度。

哈耶克特别反对把经济福利作为理想社会的目标。

他认为追求经济福利的目标必然导致国家干预经济。

理想社会是通过法治实现的。

理想社会要通过法治才能实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实现思想解放,把人的思想从崇尚国家的现代蒙昧主义下解放出来,自觉地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

孟: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

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

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
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

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林:凡事都要讲求一个正反结合,两个人物代表两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在不同的时期都具有它们存在的价值,我不偏向于任何一方,因为我们都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适合于目前国情的就是好的。

下面是摘抄的一段,介绍一下哈耶克的观点:
我们都知道哈耶克是个新自由主义者,他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反对集体主义社会,他所有的著作都表明了他的立场-----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仇视.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

该学派认为,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

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

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

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

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对私有财产进行限制和管理,用国家干预代替市场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损失、个人“积极性”的受挫、资源配置的失调,而且最后会走向“极权主义统治”,走向对个人的“奴役”。

管:凯恩斯认为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自动地达到均衡。

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所增加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这使得有效需求经常地表现为不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难以自动实现均衡。

所以,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

国家干预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现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指出,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方法。

这一观点也是现在我们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视频最后一段十分耐人寻味,擂台上哈耶克揍得凯恩斯大神爬不起来,裁判却宣判凯恩斯获胜,连大神都十分惊奇。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自由主义的观点,政府的政策应该是消极的。

且不说政府政策具有时滞,经济状况复杂,经济预测棘手,就像卢卡斯批判那样政策的评估是困难的,任何政府经济学家都是无知的。

更不用说,政府政策易导致政治暗箱,腐败等诸多问题。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在我看来有些极端了,至少我觉得在现在中国这种情况无法做到。

但是,他至少是从人性出发的,人都是自私的,都有利己主义。

这个也是咱们经济学的出发点。

本次组织生活会就像一座思想的桥梁,引导大家对于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思想进行回顾与学习,在重读经典过程中,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的思考,党支部的每个成员都有很大的收获,并启发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重新加入对于经济学思想家的不同观点的对比与比较,这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每个人在此次组织生活会中又得到了新的升华。

——第一支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