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二轮对点练: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 第1部分 专题3 第3讲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2017年全国卷二诗歌鉴赏题解析

2017年全国卷二诗歌鉴赏题解析

2017年全国卷二诗歌鉴赏题解析(2017全国卷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D(2)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1)B选项内容与尾联赏析无关,D选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是告诫、提醒要以国家为重。

(2)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考查方向(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 (1)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 (1)

6.注意出处 很多的名句经过人们长期的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 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 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这样,我们在答题时,就必须 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 写成“路漫漫”。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 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 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以上三句话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 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成“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 恨”,理解了词义,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 柳成阴”,易误写为“岸”。“销”的意思是“熔化”,易误写为 “消”。
[速抓分] 1.以课内为主,延伸兼顾课外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首要的就是先复习好课内的内容,对课内 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我们中学阶段(包括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所有名 句都加以归类整理。在复习好课内的同时,要注意搜集我们课本上 没有,但是流传比较广泛的名句,对这类名句也要进行重点复习。 2.注重传统名句,不走偏路怪路 把握住“两个常见”:一个是常见的作家,也就是要求掌握的 重要作家;一个是常见的名句,也就是流传广泛的名句。对于不常 见的,一般不要去过于注意,否则只会耽误自己的复习时间。
[巧解锁] [例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 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君子生非异也 ,_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2)庄子的《逍遥游》中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自己早年穿着破旧衣服处于那些衣 略无慕艳意 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4题型2赏析句子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4题型2赏析句子

题型二 赏析句子(2016·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沧桑悲凉的心境。

大意如下: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人们便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白发。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感到多么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本题有以下突破口: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

本题的突破口是对偶与拟人。

这两句对仗工整,用了对偶(对仗)的修辞;“泣”赋予铜驼人的情感,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

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毁国亡之痛。

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

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园”和“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两句诗所写的意象,据象索意,可以发现写“寝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实为抒发亡国之痛,艺术手法上,这叫作情景交融。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与人竞赛。

③花柳:借指歌舞技艺。

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对诗歌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关键。

古代诗人表现歌者的技艺,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比如《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

上阕开头是歌女的介绍和自夸,“花柳上,斗尖新”正面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和艺术追求。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歌唱才能。

这都是正面描写。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观众赠予她的财帛数量庞大,借所获赠的财物,侧面表现歌女的技艺高超。

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歌女非凡的技艺。

【答案】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女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女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女的技艺高超。

(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简要分析3分)2.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3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歌鉴赏03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考查类型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等等。

如: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试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答:再如: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在分析某一首诗歌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用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孤立的,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态度与观点。

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之上的。

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

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

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表达,二是间接表达。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注]。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详细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诗句的表述中得到答案,如“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对雨的态度不是怨恨风雨摧花,而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朝朝”“处处”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最新整理)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

(最新整理)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的全部内容。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这首诗写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2017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学生版)(精校Word版)

2017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学生版)(精校Word版)

2017年上海各区县高三二模汇编—古诗鉴赏(学生版)(精校Word版)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 — 15题。

(8分)【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乔吉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

第3部分 专题2 任务3 第4讲 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第3部分 专题2 任务3 第4讲 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第4讲形神情意境,表达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技巧类题目答题“三步骤”虽然表达技巧分为四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多种技巧,但是从实际答题来看,其步骤和方法是相似的。

题型一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概念解释作用示例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先偷眼”写白鹤爱梅弦外之音两种蓄的情感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互文诗文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惊”“鸣”互文,意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互文的运用使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1.比拟、排比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这首诗写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

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

【步步高】高考语文 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提分专练一课件

【步步高】高考语文 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提分专练一课件

二、答题 因题答题 主要是依据不同的能力要求组织成合乎要求的语言形式。或 用原句词语,或用自己的语言,或用原句词语加自己的语言 连缀而成。或意译,或概括,或扩展描述。种种不同回答方 式,要因题择用。不可把概括当翻译,“提取”要用自己的 语言。 理解文意题设题灵活,答题无固定模式,这是极重要的一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曾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 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 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这首咏物词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解析 “呢喃”点出了燕子的声音特点,“归画梁”点出 了燕子的居住特点。其他如“蹴水忙”“体态狂”非燕子 的本质特点,不可过度答题。
答案 (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表达了作者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 惘之情。细节有: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 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 上玉珮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是自己弄错了。
2.(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张弼
现场增分指导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 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4 分)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 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的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 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 宜昌之西。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3 鉴赏形象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3 鉴赏形象

考点三 鉴赏形象(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

大意如下:前四句:写出了江水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渲染了一派雄壮的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

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

后四句:使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全诗情感深沉,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比喻贴切得体,盛世才子的失落惆怅蕴含其中。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

第二问是对景物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诗歌的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

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温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3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

(通用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温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3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

•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 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 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 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 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 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 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 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 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考生答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流徙闽地的孤独愁苦,也 案1 表达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问题诊 断
脱离诗句,只贴标签不作分析。
考生答 案2
“禅伏诗魔”表达了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擦拭官 帽和朝簪上的尘土,表现作者虽流徙异地仍忠于皇帝、 心系朝廷;“酒冲愁阵”表达了作者借酒浇愁的悲愤。
问题诊 断
释、知流派)外,会读善读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理清层次 •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
“字”“词”“句”“联”“阕”“篇”。除“字” “词” 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 而感情要点的层次又往往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 2.明确位置
•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中都有确切的 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 就把握了全诗。如果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该句(联)内部外, 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 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 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 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5 含答案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5 含答案

学案5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

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

(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

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

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

注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庐山,浪迹湖海.“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6 含答案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 第三章 古诗鉴赏-读懂为要赏析为妙 学案6 含答案

学案6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

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解析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 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 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 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 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 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 “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 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 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 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 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 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 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 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 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第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晴”谐音“情”, 有表示情意绵绵之意。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巧妙 表露姑娘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 (2)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 (2)

2.抓情语。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 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命脉。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 尤其是尾联; 词的下阕, 有时也“移 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 字。 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有的诗人故意用反语。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 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原味翻译: 孤独的小船夜色中停泊在洞庭湖边, 岸边荧荧灯火, 客船上孤寂一片。 北风呼呼吹来, 强劲得怕是能将片片梅花吹老吧。 我打开船篷小门,却见外边是漫天大雪。我突发万丈诗情,想要与 这飞舞的雪花争个高低,雪片在与风搏杀,我的诗情在与雪缴缠。 我长笑一声,感觉心情无比畅快。
提分攻略 [金钥匙] 1.看标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 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 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 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考能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望 (明)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 (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 ②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对风 寒)。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 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的小溪, 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了我的心忠,人同 此情,心同此景)。 ③“偃蹇”。(“寒”及“《离骚》”也暗示了一部分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
1.(2016·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送张山人①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

②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

③聊尔:姑且如此。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诗歌首联中一个“羡”字,表达了诗人对张山人的隐居生活的羡慕。

张山人可以任意游荡,随性到杭州游赏十日。

颔联将自己的愁苦与张山人的内心宁静作对比,表现了对自己生活中愁烦不止的厌倦。

颈联引用典故,表达对率性生活的向往,而自己却思归而不得,受困于现实的生活。

最后一联也引用典故,表达对范蠡生活的向往,渴望能过上养鱼种橘的闲逸生活。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

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2.(2017·湖北宜城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作答本题,除对重点语句“楚客登临”“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的理解外,还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等进行分析。

答案:①漂泊异乡的伤感。

“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

②对远人的思念。

“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

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3.(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③,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

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做祭品,祭后就被抛弃。

③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东瀛:东海。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乃是以景写情之篇。

诗歌的前三联呈现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但这里的“华表”“碑文”体现着曾经的繁盛,只是时过境迁,盛衰发生了变化,因此本诗描述古迹包含着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对兴和废的相互转化的认识,充分表现了诗人朴素的辩证观,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答案:①通过写登临古城所望见的破败荒凉景象,寄托了诗人遭贬谪后的凄凉之感。

②借荒台颓垣、荒祠败碑,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③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表现了诗人不自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精神。

4.(2016·广东广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首春渭城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岑参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

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

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作答本题,只要明白末两联诗意即可。

颈联抒情:对着镜子一看,白发渐多,可自己仍是个七八品的小官,想来十分惭愧。

自己本出身仕宦家庭,曾祖、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做过两任刺史,如今自己真无颜面对先祖啊。

早知道这样没出息,还不如干脆隐居,不出来做官呢。

尾联言志,表达了想同友人一起隐居的愿望。

答案:颈联写看着镜中白发,想到官位低微,感到多年努力没能换来成功而起了自怜、羞愧之心,不由得后悔自己放弃了恬静的隐居生活。

尾联写想到辋川、渭西的美景适合隐居,正应提着酒去和友人一起享受隐居的生活,心中不禁产生了欣羡之情。

5.(2016·四川南充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①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词大约作于南明王朝灭亡后一年。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在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清泪”等意象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楚宫吴苑”“草茸茸”等意象与“人自伤心花自笑”,结合注释,可感受到词人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

答案:①伤春之情。

词人“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

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词人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

6.(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其中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具体分析。

解析:题干明确了本题的性质——“春闺怨词”,并指出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作答时,应抓住词作中表现情感的意象、关键词等,展开联想,进行具体分析。

上阕通过“暄风”“春光”“水”“轻棹”等意象表现了女主人公春游中为大好春光而陶醉,可见其内心是喜悦的。

但“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由乐转悲。

芳草萋萋,杜鹃啼鸣,春游归来,兴尽怨生。

下阕中,“愁”“未寝”写女主人公愁极失眠;“黛浅”“眉痕沁”意味着残妆未整,也暗示无人扫眉;“花影转廊腰”可见其在花下对月独酌已久;“红添酒面潮”说明她借酒浇愁愁更愁。

答案:喜悦—忧愁。

上阕描绘春日冶游,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中,写出了她内心的喜悦。

下阕中,女主人公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