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建构主义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
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基础1.1 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学派别,提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两个方向。
1.2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2.1 学生中心的课堂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2.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通过彼此的讨论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讨论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问题导向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3.1 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设计适合学生的任务和活动。
任务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任务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积极参与和构建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教学原则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理论背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构建知识过程中的思考、实践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探索,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原则1. 学生主体性: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师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
2. 社会性合作: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 情境化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强调将学习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
三、实施步骤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
通过引入新鲜的内容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2.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资料、互联网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积极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
3.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
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应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反思总结: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学习经验应用于实际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积极影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位一体”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三位一体”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一、前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理论基础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理论基础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层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取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层:实践技能层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这些技能可能包括实验操作、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
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相关技能。
3. 创新能力层:除了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是他们未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科研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 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职业发展方向,保证实践教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 资源支持: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包括实验室、场地、设备等,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支持。
3. 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4. 评价机制: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结果应该成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
四、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与应用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方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机制构建刍议
地方 院校教 师实践教 学能力 培养机 践 教 学 能 力 的 重 要 意 义
科 专业 结 构调整 和 人 才 培养 要 求 的转 变 , 密 切关 系
( 一) 求特 色 、 谋 发 展 的 必 然 道 路
到学 生 、 教师、 学校、 社 会 等多方 利益 主体 , 需要 包括
第 1 1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a l o f So u t h we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i t i o n)
践教学能力 , 需做好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 校 企 合 作 开放 平 台搭 建 和 实 验 、 实 训、 实 习基 地 建 设 等 三 方 面 的场 域 培 育 工 作 ; 构建 灵 活、 有 效 的师 资 队伍 建 设 机 制 ; 完 善 实 践 教 学管 理 及 监控 制 度 ; 探 索科 学 、 合 理 的考 评 体 系 , 增 强教 师 实 践 教学 能 力评 价 的 导 向性 。
关键词 : 地 方 院校 ; 实践教学能力 ; 应 用 型人 才
中图分类号 : G6 4 0 : G4 5 1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3 7 9 ( 2 0 1 3 ) 0 9— 0 1 5 7一O 3
近 年来 , 为适 应 国家 和 区域 经济 的迅 猛发 展 , 高 等教 育领 域 正积 极探 索 、 构建 动态 的结构 调整 机制 ,
Vol _ 1l, NO .9
S e p . 2 01 3
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构
应 用型 、 创 新性 人 才培养提 供 了强有 力 的制度保 障。
关键词 : 新 建地 方本科 院校 ; 实践教 学环 节 ; 质 量标 准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4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4 4 7 X( 2 0 1 3 ) 0 6 — 0 1 3 4 — 0 3
基金项 目: 安 徽 省 级 重 点 教 研 项 目( 2 0 1 1 1 2 0 ) ; 安徽 省 级 重 点 教 研 项 目( 2 0 1 2 j y x m5 6 3 ) ; 安 徽 省 质 量 工 程 项 目( 2 0 1 2 s j j d 0 8 7 )
作者简介 : 汪 志 国( 1 9 6 3 一) , 安 徽枞 阳人 , 池 州 学 院教 务 处 长 , 教授 , 博 士, 研 究方 向为 高等 教 育 管 理 、 自然 灾 害 史 ;
量更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
建构 思路
教学效 果的 目标性要求 ; 后者是过程性标 准 。 是学生进
行 实践 教 学 的具 体 内容 和 环 节 。前 者 指 导 着 后 者 的实
施, 后者 的实施 以前者为依归 。 纲领性标准和过程性标
一
、
准 有机 结合 在 一起 就 形 成 了 新 建 地 方 型 本 科 院 校 实 践 教 学 质 量标 准 体 系 。
验室 实 习 ; 工学学生应到工厂实地实习 ; 管理 学 学 生 应
实践 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估 的价值在于指标 化 与操作性 。操作性原 则要求在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 质量标准及评 估方 案时应该 客观化 、 数量化 、 程 序化 , 不能主观臆断或缺 少数量指标 ,要求有切实可行 的实
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认识。
1、建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成果,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
因此,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由理论演绎而来,而且也可以来自于实践。
它不仅能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对具体的教学经验加以逐步的概括和系统的整理,而且在形成时就包含有一定的预测和设计,从而上升到理论。
可以说,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又高于教学实践。
所以,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提供素材,是个别的教学经验转化成一般理论的中间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基于学校的校本教研中的课例研究活动,无一不是在探讨一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但这种模式大多为就课论课,没有把典型课例的教学经验提炼取化为教学模式,使这些宝贵的经验,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
如:一些语文课,片面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情感教育为主,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缺乏语文味。
评课教师就真对“语文味”提出了一些好的教学建议,但这种教学建议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某一课堂情境怎么教,而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整个教学过程怎么教。
因此,课例研究只停留在某一教学情境的教法运用上,没有从整体的系统教学序列中,抽象出教学模式。
而教学模式又是通向教学理论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实践,只能是一种教学经验。
我们现在的大多教师只能是“经验型”的教师。
而当前,要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树立学校品牌,迫切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和学生实际,建构新的“基础型”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而建构新的“拓展型”课程教学模式,最终建构新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新课程标准”,建构相应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概念过程中的角色,通过直接经历和探索来发展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1)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和主体,教师应提供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2)现实世界的情境:将学习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索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3)社交互动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和他人的协作和互动来建构知识,教师应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4)反思和元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监控自己的学习并修正学习策略。
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1. 引入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重要一步是引入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创造出引人入胜、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核心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分享和协作,共同建构知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鼓励者,帮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3. 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关键策略之一。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建构和修正自己的知识。
4. 反思和评价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限制1. 优势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的协作建构知识,并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概述在当代教育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起来的。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互动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变。
教学模式上,建构主义提倡采用更为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如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模式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合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从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其深层次的学习。
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设计应关注学习者的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教学设计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这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和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并非绝对、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通过个人与环境互动而建构起来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这一理念源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学习是个体基于自身已有经验、信念以及对新信息解释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观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传递信息,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的动态建构性: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映射,而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解释的结果。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建构知识和理解世界。
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实践,并对其优点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提倡学生参与性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实践1. 提供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组织实践活动、实验室实验和学习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2. 引导问题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借助讨论、合作学习和自主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个性化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工具来支持个性化学习,例如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软件。
4. 学生合作: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建构主义的优点1. 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建构主义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思考和灵活应对问题的学习者。
3. 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建构主义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构主义的挑战1. 学习进程管理困难: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学习进程,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然后重点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期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和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作者。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基础教育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意义深远,它不仅影响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还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不是被动接收的,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构建的。
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对建构主义思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皮亚杰提出,学习过程是由于个体的认知结构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导致的自我调节。
而维果茨基强调了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个体不仅依赖于自己的经验,也依赖于同伴和教师的支持。
在基础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
课程设置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展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或者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科学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见解。
这种探索与协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技巧。
同样,在语言艺术教育中,建构主义的应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与创作来实现。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解读。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看法与理解,互相启发,进而对文本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这种深度交流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能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技术的融入在基础教育中也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料,参与在线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知识。
技术的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
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词最初为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也就是说建立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首先要让学生想学,其次是会学,第三是获得高效。
我们要科学地实施,必须在有趣、轻负的理念下,辅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由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不同,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人们对教学的认识、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施教者的教学风格与特长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模式。
世界著名的教学模式有: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凯洛夫的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赞可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加涅的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教学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我国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等等。
深入探讨这些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这些教学模式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教学规律,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也结合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教学经验。
我们要为高效课堂教学建立教学模式,也应体现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具体地说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考虑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变化,至少应将媒体的运用考虑进去;考虑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好表现,课堂教学要为他们的表现提供空间与时间;考虑时代变化带来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变化;更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
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也不同,建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然多样,笔者目前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为各种教学对象、教学情形、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是根据其共性特点,为高效课堂教学建立一个一般教学模式,供大方之家批评。
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获取、整理、转化、推理等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把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入学校的各个教学层次中。
首先,学校应在课程的设计当中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实践内容和环节应是课程的大题材,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将一些教学环节抽象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来,比如通过研究案例、参观、郊游、访谈等,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要保证考试检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平时需要按照考试要求设置实践性的考查教学过程,考查学生实践性的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能让实践只停留在表面,学校应在检测时着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深度思考。
此外,学校还可在一定层次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老师在讲课时可以穿插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在开展课堂学习和实践环节时互动交流完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最后,学校应鼓励学生运用社会实践,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有效平台来了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理想方式,学校通过结合课程设计,考试检测以及实践环节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建构实施方案
教学模式建构实施方案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和形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
1. 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建构的首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多元化教学,教学模式应当多样化,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3. 实践导向,教学模式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5. 个性化教学,教学模式应当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三、教学模式建构的实施步骤。
1. 调研分析,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为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数据支持。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3. 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4. 设计教学环节,根据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展示、引导、训练、总结等,确保教学过程有机衔接,流畅自然。
5. 实施教学模式,按照设计的教学环节,实施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6. 评估反馈,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问题,为下一轮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经验和借鉴。
四、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要素。
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建构的基础,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
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实证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实证教学方法实证教学方法是基础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证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实证教学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应用。
一、实证教学方法的定义实证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实证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亲身经验,以及他们对这些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二、实证教学方法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强:实证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2. 体验性学习:实证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通过实际的活动来促进学习的发生和发展。
3. 问题导向:实证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知识应用:实证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强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实证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教案中的应用1. 设计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实证教学。
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科学原理。
2. 引导问题探究: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实际应用课堂:实证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应用,可以通过实际应用课堂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社会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区实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4. 学生自主学习:实证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在教案中设置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学习活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
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扮演自己学习的主角,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教师的角色并非传授知识,而是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实践经验,自主发现知识和理解概念。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和项目,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探讨,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和灵感。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学生通过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和项目,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经验,达到知识共建的目的。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发现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字数:372】。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引言教师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环节,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构建规范科学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确定核心理念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首先确定核心理念。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
教育实践教学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为自主、批判性、合作性的学习者,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 确定培养目标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明确培养目标。
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
这些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师。
3. 领导推动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明确的领导推动。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提供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人才支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保障体系。
4. 教师队伍建设5. 教材资源建设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建设优质教材资源。
教育机构应当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课程和资源,建设一批符合教师教育实践教学需要的教材资源,提高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 课程设置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首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多维度、全方位地设置教学内容,充分展现现代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
2. 实践教学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倡学生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一、引言教师教育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教育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构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师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教师教育理论对于培养优秀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育理论既是教师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师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育目标和任务,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三、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构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其次,实践课程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教育现实中的问题。
最后,实践课程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四、构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原则构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教育理论应该能够指导教师实践,理论与实践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次,专业与通用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应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又注重培养他们的通用能力。
最后,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结合原则。
教师教育理论应与教育实践共同发展,不断更新,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构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方法构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
首先,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理论知识更具操作性。
其次,加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创新。
通过研究与创新,不断推动教师教育的发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培训与发展。
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要实施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建立相关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科学而规范的教育实践体系,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践教育,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 教师实践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基础在于教育理论,教师必须先理解教育理论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
香港教育学院专家认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是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掌握了教育理论,才能更好地实践教育。
2. 认知教学对象的特点
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等。
教师在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熟悉他们的特点。
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 优化教学流程
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流程,通过不断地实践,并及时反馈,调整与完善,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也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 融入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融入各种科技手段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利用网络工具,设计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教育等等。
最后,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需要借鉴和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构建,因地制宜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引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教育方法,才能实现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使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性和效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72017年/第05期/2月(中)论地方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方法徐鑫(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摘要地方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维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传承而非返古”方式对待中国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以“借鉴而非效颦”方式对待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融汇并“冷存”各种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后“融化”在地方基础教育现状中,以地方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为根基,以问题的解决为原创的助力,以智慧的课堂为方法。
关键词基础教学传承实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2.066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Local Basic EducationXU Xin(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Hubei 438000)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for local compulsory education requires three major tasks to be done,including “inheriting instead of going backwards to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s in China,“borrowing instead of copy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ls from abroad,as well as “integrating instead of relying too much on ”teaching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local compulsory teaching as the study basis,with the solution to those problems as the study purpose,and with the concept of organizing efficient classes,the paper is aimed to offer reasonable advice as how to loc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Keywordscompulsory education;inherit;practice teaching;model在对待传统基础教育文化的时候必须坚持传承而非返古的思路,进而才可以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
在对待外来基础教育文化问题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而非拿来主义,更不能在中西陈旧的理论体系中往复循环,而应该根据基础教育的客观情况直面教学实践的本身,并以此纽带融汇中西已有的各种理论,提炼适合地方特色的模式构建方法,解决地方问题。
1融汇与传承在面对已有基础教育实践教学理论指导问题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三个着力点:一是传承融汇传统教育文化积淀避免文化倒退;二是将西方理论融汇为已所用避免效颦;三是基于地方基础教育实践本身对中外教育理论进行融汇,创造智慧课堂。
1.1坚持传承而非返古基础教育传统是围绕着教育领域形成的世代相传的关于教育的处事方式,是一种对教育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号召力的文化力量,为此基础教育改革绝不能丢弃传统。
一方面必须坚持传统,我国实践教学从源流来说,主要是以儒家课程与实践教学思想为主线的教育传统,“以孔、孟、荀为源,以董、韩、朱、陆、王(夫之)等为流,以王国维、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为变”。
这些教育思想在教育历史中获得赞许和认可,并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必须坚持传承。
坚持而并非返古,传统虽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权威的“前见”逐渐成为“死板教条”时,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积淀进行融会贯通的“领”与时俱进的“悟”,传承合理的文化内核,从而使传统的基础教育理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
另一方面地方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当地的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结合基础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汲取的元素和灵感,形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实践教学模式架构。
1.2坚持借鉴而非效颦在对待西方实践教学研究成果的问题上,地方基础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着“东施效颦”的困境:近代以来,我国大量引入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代德、日、法、捷、美、苏、英等过课程与教学论思想。
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上常以谱系学、行动学、现象学、建构主义等带有浓郁西方色彩的分析视角透视地方教育实践,陷入了西式思维和表达,有的无视地方基础教育现状生搬硬套,最后东施效颦、南橘北枳。
对待西方教学理论的方式不应该屈膝相望,而将其作为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工具书,仔细根据目录查看能解决地方实践教学哪个方面的问题。
“冷存”各种西式理论,在适时于中国传统理论有机融合,使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用之不竭的养分,并在寻根、流传、质变的辩证运动中形成地方特色。
2检验与升华地方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不能只在理论范畴里做思辨,而必须深入地方基础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域,在深入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升华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解决地方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一直依赖经验流传的不完整性的问题。
2.1坚持“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从根本上讲,实践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学研究范畴一样都是事理研究,因而必须以教学实践本体为基点。
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必须紧跟教学实践,将不断变化的教学实际作为课程教学1382017年/第05期/2月(中)教学论证的起点,从而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追寻适应时间、空间要求的教学事理,要想掌握真实的教育状况,就必须深入教育实际,进行亲身感受走访调研,在课堂上为研究导航,在学生与教师的口中探寻问题。
必须在学校课堂的讲台上找出“是什么”的问题,在教师与学生的口分析“为什么”的问题,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及教育体系理论深入梳理解读下找到“怎么办”的问题,完善具有地方基础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理论表达。
2.2坚持实验校正方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实验是教育实践中平息争论的唯一方式,是检查教育成果的唯一方式,是排除了为迎合低级趣味而丢弃古老智慧的危险的情况下创建的不停地退出教育成果的唯一方式”。
有效的教学实验参与是可以判别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成果是教学经验的堆积还是具有时效性的科学范式的有力工具。
正如王策山所说:“理论先行,进行教育实验,生成教学模式,进而上升理论,乃是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描述式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而实验室定量分析式对样本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拒绝文学式的笼统表达,同时确定主客分离的关系,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都作为独立的主体,合理把握主体间性,避免研究成果受到研究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3转化与创新将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创造出中国范式、将古代教育智慧改良时代范式、将实践教学经验理论转化成为地域范式,这些变化不是目的而是方法,转化以基于地方、融通古今、连接中外为呈现形式的实践教学理论。
3.1以地方问题为转化与创新的基础地方教学理论构建的基础在于如何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研究的范畴应该是地方性突出的针对性实践教学问题。
地方教学问题域的形成,有利于推动地方特色实践教育范式的形成:一是地方特色教育智慧的传承有了基础,使文化积淀得以丰富,从而有效处理了传承和复古的辩证关系;二是国外教学实践模式中国范式有了平台,有了在平台上展示、量化、选择的依据,从而有效避免了“东施效颦”的闹剧;三是使现代中国教学实验有了重点,有效地避免了主观意识对实践教学的影响,真正地在教育问题上寻找突破口,对实证研究所产生的教育现状、问题、事理及规范进行地方式的描述与归纳,最终构建显著地方特色教学学术话语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提升地方教育问题研究对客观教育实践的引导能力。
3.2以原创理论解决地方需求、成为地方特色为研究路径利用传统与西方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出发点,从不同的侧面观测地方实践教学,提出假设进而验证是研究方法之一,但必须明确的是:根据这个起点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能够满足地方经济需要,促进地方教育特色改革发展的原创性问题的产生。
想要问题的特色与原创就不能按照中国传统理论和西方理论的思维范式研究问题,而必须“冷存”各种理论,直面地方实践教学的本体,以原创性问题为基点,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让研究成果流向课堂、流向讲台、流向教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理论构架。
将基础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当作源点就能够给清晰判读论点与依据比例。
找到“为什么”“是什么”的根本成因。
3.3以智慧课堂效能提升为核心,为实践教学改革发声课堂是实践教学模式原始组成部分,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离不开课堂的评价。
试想在实践教学模式虽然按照原创性、地方性、时效性的产生研究成果,当成果放置于课堂进行检验时效果堪忧时候,所有的研究一文不值。
基础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应以智慧课堂效能提升为核心,为实践教学改革确定正确的方向。
智慧课堂如何构建,课堂效能如何提升,这是实践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在实践教学研究中在确定方式内容等内容后,最终着力点不论是任何课堂实践都是技术与艺术的对立统一体。
什么是技术?一般认为,它是“产品的制造方法,采用的工艺或提供的服务或技能”有学者指出,“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是由教学的方法、形式、手段、技术等构的行为样式。
”可见,课堂技术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堂技术与课堂艺术有机融合创造智慧课堂、特色课堂,是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目的。
在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逐渐认识到:降低课堂重心,放手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学生能做的事情尽量交给学生去完成;提炼“核心知识组块”打造简明实践教学课堂,倡导“实践出真知”是智慧高效课堂建构的核心因素,实践教学模式创建就是高效课堂的创建、高效课堂就是教与学、讲与练的整合和配方技术,将高效课堂背后的隐秘技术性结构呈现出来,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1]张传燧.本土课程与教学论:内涵、体系及其特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8.[2]彭正梅,张玉娴.德国普通教学论传统、危机与新方向——对德国教学论专家迈尔的访谈[J ].全球教育展望,2014(12):10-17,24.[3]詹姆斯.H.麦克米伦,萨利.舒马赫.教育研究:基于实证的探究[M ].曾天山,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43.[4]王策三.教学论学科发展三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5):89.[5]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 ].教育研究,2010(12).[6]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 ].全球教育展望,2012.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