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 教学设计1

青藏高原    教学设计1
5、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表格中的音乐要素。
6、学生视唱旋律(除去引子和结尾部分),教师也可进行随琴带唱。
7、根据旋律唱歌词,并把歌曲的音乐要素融入到歌曲当中进行体验。
8、学生随录音带伴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加以指点。
二、小结:今天,我们随音乐到了辽阔的青藏高原,感受了祖国锦秀山川的峻美,我们要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1、通过节奏练习,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2、有表情地唱好歌曲《青藏高原》,了解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受其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完整地唱好歌曲。
教学方法:对比练习法、讲授法、听唱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唱歌曲《青藏高原》
3、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聆听音乐,并分小组讨论歌曲的音乐要素,填写下表:
歌曲的速度
歌曲的力度
歌曲的节拍
歌曲的曲式结构
歌曲的民族特色
中速稍慢

4/4、2/4、3/4
带引子的二段体
藏族山歌风格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引子是由人声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中,a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秀美,明亮而又亲切,b段以宽广的衬腔“哦……”接以和引子相同的藏族山歌风格音调“我看见……”(五度跳进),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歌曲的最后还扩充了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1、教师用语言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秀山川中的歌曲《青藏高原》,来领略一下祖国山川的秀美。

幼儿园风土人情教学案例《青藏高原》

幼儿园风土人情教学案例《青藏高原》

幼儿园风土人情教学案例《青藏高原》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青藏高原》,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风土人情;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模仿和创造,并表达感受;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青藏高原》是一本介绍青藏高原的地方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图画书。

三、教学准备:1.《青藏高原》图画书;2.各种关于青藏高原的图片、地图、装饰物等;3.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对《青藏高原》的兴趣。

比如:“你们了解青藏高原吗?”;“青藏高原有什么特点?”等。

2.学习《青藏高原》:老师开始讲述《青藏高原》的故事,通过描绘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动植物、居民、建筑等方面,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关于青藏高原的照片和视频。

同时,老师可以请幼儿围坐一起,给他们展示一张大地图,指出青藏高原的位置,让他们有更直观的认识。

3.听故事: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将书中的精彩图片投影在大屏幕上,边读边展示。

幼儿们坐在地毯上,聆听故事,同时可以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如房屋、物品、服饰等。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关注一些特色文化元素,并向他们介绍相关的知识,如唐卡画、藏族服饰等。

4.学唱歌曲: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老师可以准备一首关于青藏高原的儿歌,并教给幼儿们一起唱。

歌曲的歌词应该包含一些与青藏高原相关的内容,如高原的草原、藏民的欢笑等。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出一种原生态氛围,引领幼儿们感受青藏高原的美丽。

5.制作手偶:为了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制作青藏高原的手偶。

教师提供所需的材料,告诉幼儿们手偶的形象特征(如长长的鬃毛、红色的服装等),并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用手偶来讲述自己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和感受。

6.总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总结和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回答一些问题,展示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感受。

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_1

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_1
歌曲的风格个性十分突出。第一,选用了“呀拉索”这一具有典型青藏高原特色的衬词;第二,音域非常宽广,前后跨越十五度,音调也十分高亢,因此增加了演唱的难度,同时,对于演唱者的嗓音条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三,歌曲的旋律具有民族个性的美感及大器;第四,引子与结束句形成了前后呼应的完美效果。
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计歌曲简介歌曲赏析 Nhomakorabea教



九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6.3青藏高原
教学
目标
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1、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
难点
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的唱法,正确运用呼吸来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新授课:
歌曲简介
歌曲《青藏高原》由音乐家张千一创作于1994年。这首歌吸收了藏族民歌的音调素材,但又有所创新。全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A段是歌曲主题,B段歌颂了青藏高原的宏伟壮丽。歌曲音域宽广,旋律动听。
电视剧《天路》描写我军入驻西藏,两代官兵为西藏修筑青藏公路的事迹,表现了广大官兵为民族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歌曲吸收了藏族民歌的音调素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是一首人类面对自然抒发情怀的歌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藏族人民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高中音乐教师《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师《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师《青藏高原》教学设计_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难点】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所表现的音乐感觉以及唱法。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教师上课伊时,教师通过播放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该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哪个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蒙古包,是藏族的特色标志。

图片上为我们展示的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如此美丽神圣的青藏高原被人们广为传唱。

引入课题——《青藏高原》。

(二)整体感知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音频,并设问:“歌曲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从旋律、歌词中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风景地貌、风土人情。

第一段,曲调舒缓,旋律深情而平稳,表现了对青藏高原无限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曲调高亢、情绪激动,通过描写青藏高原的浩瀚来赞美可爱的家乡。

表达了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歌曲情绪激昂、深情饱满,给人一种豪放悠扬的感觉。

2.复听歌曲教师演唱歌曲,并设问:“歌曲中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一座座山川相连,那就是青藏高原”描述了藏族独特的地貌风景,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藏族人民对这一神圣土地的敬仰、爱慕和自豪。

(三)探究学习1.教师播放李娜原唱《青藏高原》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青藏高原》曲调柔美,加上李娜高亢嘹亮的演唱,使得整首歌曲跌宕起伏,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通过歌曲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再次聆听歌曲,加入歌词哼唱歌曲,并思考:歌曲当中的三拍延长音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感觉?在歌唱时怎么处理?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青藏高原》教案

《青藏高原》教案

第一课时青藏高原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世界的美好。

2、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3、学生能使用恰当的速度、力度、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

4、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使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实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能使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视频)2、学生回答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藏族)什么样的服饰?(肥腰、长袖、大襟长袍)一位藏族小伙在向观众撒什么?(撒青稞,迎接客人的一种礼节。

)手上托的是什么?(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表达对别人的尊敬。

)3、除了刚才的这首歌曲,你还知道哪些藏族歌曲?你能哼唱几句吗?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青藏高原》。

三、学唱新歌1、播放李娜原唱的《青藏高原》的视频,从原汁原味中体会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感情气质。

2、(刚才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藏族歌曲,还欣赏到了青藏高原上美丽的风光。

同学们知道青藏高原分布在什么地区吗?)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由于海拔高,大部分的地方热量不足,所以月平均气温不足10度,所以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农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

3、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

(带引子的二段体)(我们主要学唱主旋律部分)4、再听录音,学生能够跟着旋律哼一哼,唱一唱。

5、学唱歌曲。

a、分段学唱。

前半段重点纠正“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一句的换气。

在唱后半段时,让学生说出节拍的变化:四四拍子,四三拍子,四二拍子的交替使用,共同总结出变换拍子的定义。

接力版五下音乐五雪域高原5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接力版五下音乐五雪域高原5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接力版五下音乐五雪域高原5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接力版五下音乐五雪域高原5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以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为背景,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歌曲进行教学。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欣赏、舞蹈编排等,旨在让学生在感受青藏高原美丽风光的同时,体验藏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在音乐鉴赏能力和舞蹈动作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歌曲《青藏高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舞蹈编排,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青藏高原》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2.藏族舞蹈的动作要领和团队配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和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舞蹈编排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音乐播放设备。

3.舞蹈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和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藏族舞蹈的动作要领,如手势、步伐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藏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青藏高原》的音准、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要点。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4(含五篇)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4(含五篇)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4(含五篇)第一篇:青藏高原教学设计4青藏高原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青藏高原》,在饱满的气息支撑下演唱歌曲,并表现歌曲高亢、嘹亮的风格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地理、人文等方面知识。

3.能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切分、符点等节奏。

教学重、难点1.能够按照教师要求的歌曲处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正确运用横膈膜气息支持来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由作曲家张千一创作于一九九四年底,当时他应邀为电视连续剧《天路》创作音乐。

《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题曲。

歌曲一经李娜的演绎,立即传遍全国,成为大家竞相传唱的歌曲,被全国人民所喜爱。

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歌曲的第一、二乐段情绪上有一定变化,第一乐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

旋律既具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同时又低回委婉,情感表达深挚。

第二乐段含有抒情色彩。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欣赏视频《青藏高原》。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刚欣赏的歌曲《青藏高原》及藏族的地理、人文,介绍西藏,总结藏族歌曲的特点。

(声音高亢、嘹亮、清澈、透明,节奏舒展,自由,旋律起伏较大。

)介绍张千一及《青藏高原》的创作背景(电视连续剧《天路》片头歌)。

二、发声练习(要求气息连贯、饱满)解决了作品中的难点:①气息的保持和音程八度大跳 6。

②A段B 段间的八度大跳,让学生记住 1 2 3 6的音高,反复练习。

三、《青藏高原》歌曲学习1.引子部分(1)唱准引子部分的节奏与音高。

引子中第一小节“呀拉索哎”的切分节奏要唱准。

第二、三小节中“哎”的八度大跳,在演唱时口型要充分地打开,声音集中在一点上,并从眉心抛出。

“#2”装饰音,要尽量模仿原唱。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习青藏高原的基本音乐知识,如民歌、藏戏等。

3. 通过学习青藏高原的音乐,培养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青藏高原的民歌:介绍青藏高原地区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风格,学习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民歌,如《青藏高原》、《天路》等。

2. 青藏高原的藏戏:介绍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观看藏戏表演视频,感受藏戏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教学法:通过播放青藏高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青藏高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青藏高原的民歌,感受音乐风格。

3. 学习青藏高原的基本音乐知识,如民歌、藏戏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学习一首自己喜欢的青藏高原民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观看一场藏戏表演,了解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和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青藏高原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以及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六、教学拓展1. 邀请藏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的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藏族民俗村,亲身体验藏族的音乐、舞蹈和风俗。

3. 开展青藏高原音乐作品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艺。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比赛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青藏高原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青藏高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热爱。

3. 通过学习青藏高原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2. 学会演唱青藏高原的歌曲。

教学难点:1. 青藏高原音乐的高音部分。

2. 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

2. 教学歌曲乐谱。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高原的音乐文化。

二、学习青藏高原的音乐特点(10分钟)1. 通过播放青藏高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 分析青藏高原音乐的特色,如高音部分、特殊节奏和音调等。

三、学唱青藏高原的歌曲(10分钟)1. 教唱《青藏高原》,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调。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音乐特点。

2. 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青藏高原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青藏高原的音乐特点(5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青藏高原的音乐风格。

2. 提问学生对青藏高原音乐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青藏高原的音乐作品(10分钟)1. 播放不同风格的青藏高原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音乐多样性。

2.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深入欣赏。

三、实践演唱青藏高原的歌曲(10分钟)1. 复习《青藏高原》,让学生自主演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藏高原音乐的特色和魅力。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青藏高原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青藏高原的民间音乐文化。

2. 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高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幼儿园《青藏高原》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青藏高原》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青藏高原》教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一、引言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更是体现着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份好的教案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青藏高原》是幼儿园中常见的教材之一,其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如何设计好一份《青藏高原》教案?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教师的难题。

本文将基于这一主题展开全面的评估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二、教案分析1. 教案内容分析《青藏高原》是一部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它富有诗意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引发了孩子们对祖国美好山川的向往和热爱。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对《青藏高原》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作者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节、所含的情感和价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分析《青藏高原》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启发幼儿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学习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3. 教学内容分析《青藏高原》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结合。

可以通过教授作品的背景知识、导读作品的情节、展示作品的插图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情感体验、游戏互动等形式,以多感官的参与来促进幼儿对《青藏高原》的体验和理解。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热爱祖国。

5. 教学手段分析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课件、多媒体资料、教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青藏高原》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涵。

在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案的设计,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悟《青藏高原》的内涵。

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娜,嗓音高亢、嘹亮,演唱了很多张千一的作品。
3.再次聆听,分析歌曲(13分钟)
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民族,也听了刚才的故事,你的心里是不是对歌曲又有了新的理解呢?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聆听,用心感受。这次聆听需要来我们大家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结构是怎样的?在听的时候同学们手打节奏跟着音乐一起走。
c.歌曲旋律上的特点与青藏高原的地理风貌有着怎样的联系?(音乐旋律像青藏高原一样辽阔,高亢)2.歌曲创作背景(3分钟)
你喜欢这首歌曲吗?如此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共同来简单了解一下:
这首歌曲作曲是张千一,他受命为电视连续剧《天路》创作音乐。当他看完《天路》的剧本和影像资料后,很是感动,于是他带着一直以来对西藏的向往和许多年藏族音乐作品的熏陶,想像着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创作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我们这里说的天路指的得是西藏公路,而韩
3.视唱乐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本子上画出旋律线。
教师亲自示范藏族歌舞、播放视频,并朗诵作为导入,在课堂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音乐的渴望。
让学生有目的地认真聆听,有助于他们感知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而不是盲目听。
让学生认识作曲家,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为下一步歌曲分析奠定基础。
通过学生对节拍、音乐结构的划分,歌词情感表达的把握和旋律线带来的视觉感受,使他们从各个角度全面理解歌曲
a.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歌曲的节拍和结构是怎样的?分为几个部分?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带有引子的两段体)。
b.朗诵歌词,感受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提问学生,观察每一句结束字的共同点是什么?
c.视唱乐谱,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感受一座座山川一样的连绵起伏的音乐感觉。
1.老师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同学们用整齐的掌声为老师伴奏。(x x x )

青藏高原-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青藏高原-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青藏高原-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藏民文化;2.理解青藏高原地区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通过学习音乐曲目,感受青藏高原地区的音乐舞蹈文化,加深对音乐文化魅力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音乐作品学习和领会青藏高原地区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难点:发现并领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藏民文化和舞蹈文化。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生和教师介绍各自对青藏高原的认知和印象;2.观看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藏民生活的相关视频;3.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音乐和舞蹈的特点;4.学习唐卡画艺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教学时间安排时间内容14:00-14:10 学生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教师介绍课程14:10-14:20 观看相关视频14:20-14:50 讲解相关知识14:50-15:00 学生提问和讨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大高加索》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大高加索》曲目中蕴含的舞蹈文化和线条美。

教学时间安排时间内容14:00-14:10 学生小组讲述14:10-14:40 学习《大高加索》14:40-14:50 学生自我评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东邪西毒》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东邪西毒》曲目中蕴含的藏民文化和民族风格。

教学时间安排时间内容14:00-14:10 学生小组讲述14:10-14:40 学习《东邪西毒》14:40-14:50 学生自我评价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黑马帮》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2.发现《黑马帮》曲目中蕴含的藏民文化和舞蹈风格。

教学时间安排时间内容14:00-14:10 学生小组讲述14:10-14:40 学习《黑马帮》14:40-14:50 学生自我评价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舞青藏》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舞青藏》曲目中蕴含的舞蹈文化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安排时间内容14:00-14:10 学生小组讲述14:10-14:40 学习《舞青藏》14:40-14:50 学生自我评价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owerPoint课件和录像片,让学生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藏民文化,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音乐和舞蹈的特点。

幼儿园《青藏高原》地域教学案例

幼儿园《青藏高原》地域教学案例

幼儿园《青藏高原》地域教学案例一、地域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地域教学是指以当地的地理、人文、历史、民俗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图书资料、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

地域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有利于孩子们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增强其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深入了解《青藏高原》1.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势险峻,海拔较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的“屋脊”。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进行介绍和解释,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概况。

2. 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其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多样。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青藏高原的特色景观,让孩子们感受到高原的壮丽和神奇。

可以介绍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如藏羚羊、雪豹等,让幼儿们对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有初步了解。

3. 青藏高原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除了自然景观,青藏高原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手工艺品等形式,介绍藏族、藏传佛教、藏药等方面的知识,让幼儿感受到青藏高原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地域教学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地域教学,让幼儿们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培养他们对高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对青藏高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介绍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展示,让幼儿初步了解高原的地理概况。

第二课时:介绍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帮助幼儿了解高原的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介绍青藏高原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通过故事、歌曲、手工艺品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高原的人文底蕴。

3.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幼儿们到郊外或相关展览馆等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青藏高原的神奇和美丽。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展示,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动植物资源和人文历史。

西藏高原 教学设计_

西藏高原 教学设计_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西藏高原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和气候特点。

2. 了解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

3. 了解西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4. 培养学生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 西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3. 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

4. 西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5. 西藏高原的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西藏高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注意。

2. 知识讲解(30分钟):a. 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讲解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包括海拔高、地势陡峭等。

b. 气候特点:介绍西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夜间温差大等。

c. 自然资源:介绍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d. 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讲解西藏高原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包括藏传佛教、藏族歌舞、藏族服饰等。

e. 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介绍西藏高原的旅游资源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如布达拉宫、纳木错等。

3. 活动设计(40分钟):a.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西藏高原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b. 信息收集:让每个小组收集关于西藏高原的图片、文章、视频等材料,并选择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展示。

c.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收集的材料,并与全班分享他们对西藏高原的认知和感受。

4. 总结(10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和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西藏高原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价:采用观察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展示的内容质量来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对西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认知,并能够展示自己的材料和观点。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西藏高原特有植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

2024《青藏高原》说课稿范文

2024《青藏高原》说课稿范文

2024《青藏高原》说课稿范文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教材。

《青藏高原》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构成和地理区域划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青藏高原作为中国的一大特色地理景观,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接下来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理解其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然后是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并能够分析其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接下来谈一下教法和学法。

在地理学科中,实地观察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将采用观察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地观察和比较中,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交流,进一步理解青藏高原的特征和影响。

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此外,我还准备了课件,以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希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是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青藏高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青藏高原的好奇心。

2. 学习新知: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和生态环境等特征,并对比其他地理区域进行分析和比较。

3. 实地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青藏高原的特点,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和感受。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二.doc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二.doc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课业类型:唱歌、欣赏综合课教材分析:《青藏高原》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

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旋律,热情的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现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眷恋、热爱之情。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教材目标:A、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B、通过演唱《青藏高原》,结合欣赏《黄土高坡》体会青藏高原藏族、陕西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C、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青藏高原》,体会本歌的演唱特点。

2、通过对比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准备教学:录音机、磁带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风景如画、物产丰富。

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五十六个民族互相融合,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明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几首代表伟大祖国西部风情的音乐作品。

进行新课:1、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歌曲《青藏高原》的兴趣并引出课题。

(2)、欣赏歌曲《青藏高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从歌曲的节奏、情绪、力度等方面讨论分析该歌曲的节拍、音乐风格、曲式进而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

(3)、学习歌曲:将乐曲分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跟录音哼唱或者小声演唱。

A、引子:“呀拉索哎”。

特别注意“呀”的切分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哼鸣法或者小声进行演唱练习,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美丽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

C、由“喔,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

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

引导学生用豪放而富有激情的声音来歌唱。

最后,高音部分也采用哼鸣法或者小声进行演唱练习。

青藏高原教案(5篇)

青藏高原教案(5篇)

青藏高原教案(5篇)第一篇:青藏高原教案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搭建认知桥梁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

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入感悟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非常美丽迷人,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这美好的景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湖泊、鲜花美丽森林(这部分用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写法1、教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3、展示合作成果,评定各组学习效率。

五、总结提升课文用清晰的条理,为我们介绍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学到这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西藏高原这样美丽富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美丽富饶。

)《西藏高原》教学反思上周我校成功的举办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听了几节课感受很深,明显体会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语文课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来讲,加强语文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弘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这种开放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欣赏《青藏高原》示范公开课教案【九年级音乐上册人教版】

欣赏《青藏高原》示范公开课教案【九年级音乐上册人教版】

欣赏《青藏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2.能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哪个地区的民歌吗?学生回答:陕北民歌。

齐唱陕北民歌《黄土高坡》。

师:今天我们走进藏族,欣赏他们的民歌风格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歌曲,激发学生回忆,并与本节课所学歌曲形成比照。

二、新课2.介绍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 007〜 39° 47',东经73。

19,〜104。

47'之间。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

3.初听歌曲思考:藏族民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嗓亮、宽广、自由。

师: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 一种是生活歌曲,那噫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净化了灵魂。

4.歌曲背景介绍《青藏高原》是张千一作词、作曲,李娜演唱的歌曲,是1994年电视剧《天路》的片头曲,被李娜1998年发行的音乐专辑《青藏高原》收录。

2001年5月20日,该曲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金奖。

2008年10月24日,张千一、李娜凭借该曲获得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流行金曲勋章。

2018年,该曲入选由中宣部评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教材是围绕“西部风情”来
编写的。

学习本组教材要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家乡的可爱,感受生活是如此美好。

这是本组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西藏高原》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高原的天空、高山、湖泊、资源、草原和平原,赞美了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与富饶可爱。

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了解西藏高原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二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在实现上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个人认为,以上两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课标理念,我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辅以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引起学生对课文中西藏高原的天空、高山、湖泊的关注。

教学中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导学。

由此,我设立:“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诵读感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1、创设情境——再现美
上课伊始,伴随《走进西藏》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西藏高原那迷人的风光。

天籁般的旋律,美丽的雪域风情让学生思绪飘向那片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雪域高原。

此时,我相机插入导语:西藏高原是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

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西藏,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在充满激情的导语中,既回顾了上节课对西藏高原的整体感知,又激起了学生情感,活跃了学生思维,为后面品读课文,突破难点,奠定了基础。

2、品词赏句——领悟美
然后,让学生大声地美美地畅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动手在文章中勾画好词佳句。

,我相机出示图片,结合学生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直观,配以图文并茂的练习。

“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

”这句话把___比作___,___比作___。

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巩固探究结果。

教学中,再让学生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你的朗读让老师和同学都陶醉了”这样的评价激
励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朗读同时,其它同学在脑海里想象天空的美丽,去体会“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悟趣,入画思悟,插入想象的翅膀,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意识。

3、感情朗读——体验美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提出探究问题:“读完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探究问题,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勾画“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是因为这里有大得像海一样的湖泊,挨着湖的是墨绿色密密丛林,还有终年不化的雪峰”就构成了这幅画面。

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探究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导读描写西藏景美与富饶的句子及第五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

我将通过说话练习,来学习“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再让学生体会本句的过渡作用。

4、诱导想象——升华美
反复阅读中体会结尾的含蓄精妙,首先让学生读中自悟自得思想感情,读出赞美之情。

然后质疑、探究:“为什么祖国的西藏真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既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又点明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西藏景美、富饶、可爱,而且又一次体验了探究后收
获的喜悦。

基于应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理念,紧扣感受家乡的可爱这一单元的重点,结合小学生好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我来当小导游”活动。

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拓展了思维,又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