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 初升高课程衔接 3身边的化学物质(一)讲义

合集下载

2015最新人教版初升高化学衔接课讲义

2015最新人教版初升高化学衔接课讲义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一)§1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常用仪器常用仪器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棒量液体试管洗涤试管刷【深度思考】1.上述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哪些?2.用干燥管作干燥器干燥H2时应选择何种干燥剂?选浓H2SO4可以吗?3.如图所示,读数时同样是仰视,引起的读数误差相同吗?.题组一常用仪器的识别1.有如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①烧杯②碱式滴定管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下列仪器中,在灼烧固体物质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题组二常用仪器使用注意事项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4.下列操作中仪器使用不正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 B.用铁坩埚灼烧烧碱C.用铁坩埚除去纯碱晶体中的结晶水 D.加热蒸发皿时不用石棉网5.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食盐;②用量筒量取21.48 mL盐酸;③用容量瓶配制210 mL 1mol·L-1的硫酸溶液;④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18.20 mL NaOH溶液,其中数据合理的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 g.7.(1)下图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有的仪器被放大)A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C图中液面所示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用上述四种仪器中的某种测量一液体的体积,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M mL,若M>N,则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序号字母).(2)粗盐经提纯后得到NaCl溶液,再经蒸发、结晶、烘干得精盐.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的瓷质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易错警示】规避计量仪器使用时4个易失分点(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2)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3)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0”刻度在接近上口处.(4)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读取一个值,该数为容量瓶的容量值.题组三仪器的组合与创新8.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加热装置.(1)A、B、C、D四装置都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E、F装置加热时需垫__________.其中F装置中对试管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H2还原CuO可选用________装置.(3)NH4Cl(固体)与Ca(OH)2混合制NH3可选用_________装置.(4)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可选用________装置.(5)MnO2与浓盐酸混合制氯气可选用________装置.若该装置只加热液体时,容器内必须放_______.9.无水氯化铝是白色晶体,易吸收水分,在178 ℃升华,装有无水氯化铝的试剂瓶久置于潮湿的空气中,会自动爆炸产生大量白雾.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少量无水AlCl3的部分装置,其中Cl2是由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所盛试剂(足量)可能是__________.(2)由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Cl2中可能含两种杂质气体,而甲装置只能除去其中一种,另一种杂质气体是否有必要除去,原因是;如必须除去,还需在上图中加何种装置.(3)装置图中乙、丙两支干燥管中需要填充碱石灰的是________(填“乙”、“丙”或“乙、丙”),乙的作用是,丙的作用是.【归纳总结】实验仪器创新使用两例高考试题中常出现仪器的创新应用,一般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2)同一用途的多种装置;(3)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1.变换思维角度——广口瓶的“一材多用”要注意广口瓶的不同用途中,导气管的长短不同.(1)A装置可作集气瓶和洗气瓶.例如,利用A装置收集或干燥以下三种气体.①Cl2②NH3③NOⅠ.若集气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②.Ⅱ.若集气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①.Ⅲ.若集气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③;此时气体由b口进入.Ⅳ.若集气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可用此装置干燥的气体是①③,这时气体由a口进入.(2)A装置用于监控气体流速例如:给病人输氧气时,可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从a端通入氧气,b端接入呼吸罩,则可从广口瓶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来监控所通氧气的速率(如图).(3)测量气体的体积(B装置)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量筒底部,广口瓶中盛满水,气体“短进长出”.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到量筒中来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4)安全防倒吸装置①C装置中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溶液中,气体“短进长出”.②D装置中,两短导管间加一长直玻璃管,气体从两短导管其中一个进,另一个出.2.球形干燥管——多变的角色(1)干燥管可作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①干燥管内盛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水的检验.②可用于有毒气体的尾气吸收,如内盛碱石灰可吸收HCl、Cl2、SO2等.③可用于定量测定气体的质量.定量测定时,有时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成分对测定的影响,所以吸收气体的装置后还要另接一个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或二氧化碳等对定量测定产生干扰.(2)球形干燥管的创新用途①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②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于活性炭对液体中色素的吸附实验.③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是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方向,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铜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后剩余的Cl2也能用水吸收,并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④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的制取,也可用于铜与硝酸的反应.自我检测1.有下列仪器,在实验中使用仪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夹取红热的木炭时用cB.粗盐提纯时,过滤食盐要用到的仪器是a、b和eC.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要用到的仪器是a、c、d和f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时,溶解氯化钠要用b和c2.利用下列仪器制取相关气体,不能实现的是()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C.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3.以下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破裂,有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纠正,按照他们的方法纠正后玻璃仪器仍可能破裂的是()A B CD4.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装置①:高锰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由b进气收集O2或CO2气体C.装置③:制取氧气,氢气等气体 D.装置④:干燥,收集HCl气体5.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操作设计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称量氯化钠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如图,仪器A可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或用于做某些气体性质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如图B,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事先在容器底部放水或细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C,贮存某气体的仪器正放在桌面上,由此可推测出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4)如图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7.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2)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个).(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D实验中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1)如图A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变化来间接感知.(2)如图B是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就是利用的变化引起了U形管内水位的变化,使(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的.(3)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4)D中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酒精灯的作用是.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可选用KMnO4制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根据燃烧条件分析,试管口棉花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时,反应很剧烈,请你提出一条与该实验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5)制取的O2中含有水蒸气,若使用F图所示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则装置内放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 端(填字母“a”或“b”)通入.(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第2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二)§2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可用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2)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手心.向容量瓶、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2.试纸的使用(1)类型及作用——定性检验酸碱性;——定量(粗测)检测酸碱性强弱;——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2)使用方法①检验溶液:取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②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3.仪器的洗涤(1)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2)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3)常见残留物的洗涤残留物洗涤剂容器里附有的油污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容器壁上附着的硫CS2或热的NaOH溶液试管上的银镜稀HNO3AgCl 氨水试管残留的MnO2 热浓盐酸4.物质的溶解(1)固体的溶解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2)气体的溶解①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机会,应将气体导管插入水中(如右图中A).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SO2、HCl等),气体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在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并使漏斗边缘刚好贴靠在液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液体倒吸的现象(如图中B 和C).(3)液体的溶解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加入烧杯中搅拌而溶解.但对于溶解放热较多的液体,往往先加入密度较小的液体,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加边搅拌.【深度思考】1.取用药品时,应遵循节约的原则.多余的药品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有些药品要放回原瓶.请问哪些药品要放回原瓶,为什么?2.指出下图操作中的错误.(1)取用金属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大量液体.(3)取少量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pH试纸定量测定溶液的pH时,能用蒸馏水润湿吗?若润湿,一定会产生误差吗?题组一仪器使用及药品取用操作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过滤 C.称量NaOH固体 D.收集CO2并验满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 mL KMnO4溶液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D.配制500 mL 0.4 mol·L-1 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或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反思归纳】仪器、药品选用合理性判断题的解题思路(1)实验目的,所选仪器能否顺利完成该项实验.(2)计量仪器的精确度是否跟测的物理量一致.(3)仪器是否跟选用药品反应.题组二气密性检验4.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三套常见装置:(1)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2)某同学准备用装置C制取SO2,并将制取的SO2依次通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试剂瓶,一次完成SO2的性质实验.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该装置不漏气.【思维模型】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与答题规范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是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2.检查气密性的答题规范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1)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2)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3)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方法微热法液差法外压法原理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膨胀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或减小装置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图例具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体操作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推动或拉动注射器现象说明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拉动注射器试管中产生气泡4.其他方法(1)如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2)分段法[来源:学§科§网]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气密性,可分段检查,方法因具体装置而异.如上图装置,可分别关闭K1、K2,分段检查.§3化学试剂的存放及实验安全1.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意外事故处理方法碱洒在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硼酸溶液液溴洒在皮肤上用酒精洗涤水银洒在桌面上用硫粉覆盖酸液溅到眼中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3.实验安全装置(1)防倒吸装置(2)防堵塞安全装置(3)防污染安全装置(见下图a、b、c)①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③制取H2时,是否需尾气处理?需要.若需要可采取a、c装置.4.化学试剂的保存(1)试剂瓶的选择根据药品状态根据感光性根据酸碱性(2)试剂的保存方法化学试剂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或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根据性质采取特殊的保存方法.。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绝对经典)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绝对经典)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绝对经典)绪论知识点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汽油、柴油都是许多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

2)化学的作用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③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④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例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练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①环境保护;②能源的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化学发展史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古时候,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人类学会使用了火和简单的工具,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如陶器、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对物质变化的认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更多地依赖猜想和偶然的经验。

2)近代化学(物资研讨的微观阶段)到了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①的原子论和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立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研究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研究和研究变得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化学不断地发展着,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几万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这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PDF版)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PDF版)

第一讲化学基本概念一、物质的简单分类:混合物非金属单质:物质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

二、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新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的同时一般伴随现象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空气、。

7、元素:具有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如:H2、O2、Fe、S等。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如:H2O、KMnO4、CO2等。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C) = D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 = B +C (+D)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全套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讲义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
1讲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
变化规律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
性质盐
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
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
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
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
分类离子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
微粒构成原子分子
微观元素
宏观组成质

研究对象学化
*
)
3()
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

五、初高中化学衔接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能点]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宏观组成离子质子组成元素原子中子电子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3.微粒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 ) 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高中化学 初升高暑期衔接班 第3讲 化学实验讲义-人教版高一全册化学素材

高中化学 初升高暑期衔接班 第3讲 化学实验讲义-人教版高一全册化学素材

第3讲 化学实验1. 除杂: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那么;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那么: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

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那么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写在前面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

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

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

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

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步入高中化学第一课(1)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步入高中化学第一课(1)

步入高中化学第一课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我们如何学化学?组织起化学学习网兜: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物理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磷、木炭、硫、氢气、铁)——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学习捷径的导线: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实验学化学:在实验室中学化学——在生活中学化学实验仪器实验规范性质实验制取实验探究实验课堂作业:1.写下面物质化学式四氯化碳硫化氢氯化钡硫化镁氧化钠氯化镁碳酸钠二氧化氮氢氧化钾氢氧化铝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钡硝酸铵碳酸氢钠碳酸铵硫酸铝2.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镁在空气中点燃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加热碳酸氢钠酒精燃烧锌和稀硫酸3.画原子结构示意图:Na、Mg、Al、O、Cl4.下面反应是上面四大类反应的哪一类反应( )A. 高温====+CO O Fe 332232CO Fe +B. ====+4CuSO Fe Cu FeSO +4C. ====+HCl CO Na 232↑++222CO O H NaClD. ∆====322)(CO OH Cu O H CO CuO 222+↑+E. 通电====O H 22↑+↑222O HF. 点燃====+223O Fe 43O FeG. 3C+2Fe 2O34Fe+3CO 2↑ H.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5.由H 、O 、Cl 、N 、Na 、Ba 六种元素组成的A 、B 、C 、D 四种物质的无色溶液,其中两种是常见的酸、两种是碱,进行如下实验操作:⎪⎪⎪⎪⎩⎪⎪⎪⎪⎨⎧⎩⎨⎧−−−−−→−⎩⎨⎧−−−−−→−⎪⎪⎭⎪⎪⎬⎫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中产生白色沉淀各取少量滴入均使其变红、少量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中产生白色沉淀各取少量加入均使其变蓝、石蕊试液溶液滴入各取少量D C D C B A B A D C B A(1)试推断各化合物的化学式:A. B. C. D.(2)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4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4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第四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二)1、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1)酸碱指示剂和溶液pH,①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或碱溶液反应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

石蕊和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酸性溶液红不变色不变色红红中性溶液不变色不变色紫紫绿碱性溶液蓝红蓝红蓝石蕊、酚酞等酸碱指示剂只能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却不能知道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溶液的酸碱度),要知道溶液酸碱度,必须测定溶液的pH。

测定pH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pH试纸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

方法:取一支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

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

同时,这种操作还可能泡掉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发生较大误差。

pH是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简单表示方法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但必须明确,pH是在0~14这个范围内变化的。

书写pH符号时要注意规范化,即“p”要小写,“H”要大写,不可写成“PH”或“ph”。

人体的体液的pH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就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或发生疾病;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在pH小于4的酸性土壤或pH大于8的碱性土壤中一般难于生长。

酸雨是pH为5.6以下的酸性降水,(纯净的水的pH值是7.0。

普通的雨水常带有一些轻微的酸度,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其中的原因,所以普通的雨水的pH值大约是5.6)(2)电解质和电解质的电离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如:蔗糖、酒精。

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VIP专享】高一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学案

【VIP专享】高一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学案

①氢原子
④氯原子
⑦氦原子
②氧原子
⑤钾原子
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
“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3.离子
①氢原子
④碳原子
②钙原子
⑤氮原子
③铝原子
⑥氧原子
(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 Na+ 、Cl-等;复杂
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 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课堂练习】画出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①氯离子
③硫离子


(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4.分子
含钾、钙、钠、镁的化合物及铵盐等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电子,次外层不超过
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
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

第 1 页 共 16 页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常蚓3根料 学本教活.见身了 据: 生,师的2、的体解 问巩鸟 总看活形作用线的蛔 题固类 结雌动态业手形虫 自练与 本雄学、三:摸动状对 学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物和人 后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集 蚯摸并颜体 回步关 重的动、学、鸟 蚓蚯归色的 答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类 在蚓纳。危 问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的 平线蚯害 题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形蚓以、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存 玻表动的及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现 璃,物身预3类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状 上是的体防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 和干主是感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鸟 牛燥要否染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类 皮还特分的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减 纸是征节方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少 上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的 运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原 动的蛔4,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因 的?虫了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及 快触寄解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我 慢摸生蚯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国 一蚯在蚓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的 样蚓人的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十 吗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珍 为近会习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学引稀 什腹小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生出鸟 么面起结和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明蚯类 ?处哪利适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确蚓等,些用于特适。蛔章形殊形征,这资是疾板穴点于可虫我态结式。生种料光病书居是寄的们结构,五物典,滑?小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的型以还5结活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结的爱是如鸟的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构线鸟粗何类形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特形护糙预适态之结的,肠相是系习点动鸟?防于、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都物为蛔飞结。和状认物应与的是。主虫行构课生却为和”其结与题病的、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环以?特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境小三征理页点观的动位点相组、梳等这;,哪物教相,适为引理方些2鸟,育同师.应单导知面鸟掌类结了;?生的位学识的你握日构解2互.。办生特认线益特了通动手观征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蛔5?物,与的解.参一虫了它和有寄主蛔与份结解们环些生要虫其。构蚯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暑假衔接(人教版)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教师版)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暑假衔接(人教版)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教师版)

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变化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3.了解分类的意义及应用。

一、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

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温馨提示】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氧气和臭氧。

2.物质与微粒的关系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和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3.分类方法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树状分类法。

①酸的分类:酸可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也可按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含氧酸:HNO3、、H2SO4等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酸多元酸:H3PO4无氧酸:HCl、H2S等②碱的分类:可依据电离出OH-的个数,将碱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高一化学 初升高课程衔接 3身边的化学物质(一)讲义

高一化学 初升高课程衔接 3身边的化学物质(一)讲义

第三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可以说化学物质无处不在。

一、水和溶液1、水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4的表面,但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百分之一。

要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水的组成和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常压下,水的凝固点(熔点)为0℃,沸点为100℃。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3。

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水是一种较稳定的化合物,在高温或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H2O 2H2↑+ O2↑在常温下水能跟钠、钾等活泼金属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能跟铁等金属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3Fe + 4H2O(气) Fe3O4 + 4H2↑水还能跟某些非金属、某些氧化物反应SO3 + H2O = H2SO4Na2O + H2O =2NaOHCaO + H2O = C a(O H)2(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火焰上方倒置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2H2 + O2 2H2O2、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液和浊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悬浮着由很多分子集合成的固体小颗粒,静置分层。

乳浊液:分散着由很多分子集合成的液体小液滴,静置分层。

(二)溶液的基本知识(1)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在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液是几种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判断溶液的关键是:①必须是混合物。

②必须是均一、稳定、透明的两者缺一不可,所谓均一,是指溶液中任何各单位体积里含有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数相等,所谓稳定,是指在外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通电高温点燃不会分离。

高一化学 初升高课程衔接 身边的化学物质(三)讲义高一全册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 初升高课程衔接 身边的化学物质(三)讲义高一全册化学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五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三〕1、金属〔1〕金属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区别金属和非金属金属非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大都数呈银白色有多种颜色具有延展性没有延展性具有可锻性不具有可锻性硬度通常较大硬度不一致是良好的导电体一般不可以导电是良好的导热体导热性能差密度高密度低熔点高熔点低金属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Mg+O22MgO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2CuO除银、金铂外,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响,但反响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响;Fe、Cu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响,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

②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响Mg+2HCl==MgCl2+H2↑Mg+H2SO4〔稀〕=Mg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稀〕=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稀〕=FeSO4+H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那么不能。

几种不同金属的混合物与同一种酸或者者盐反响时,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逐一的发生反响。

③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响2Al+3CuSO4=Al2(SO4)3+3CuZn+CuSO4=Zn(NO3)2+CuFe+CuSO4=Cu+FeSO4Cu+2AgNO3=Cu(NO3)2+2Ag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在一种金属与含几种金属阳离子的混合盐溶液反响时,按金属阳离子所对应的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逐一地被置换出来。

〔3〕金属的冶炼金属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为了得到金属单质,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是用碳作复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复原反响,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把游离态的金属单质复原出来。

化学初升高衔接课教材1.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化学初升高衔接课教材1.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一. 教学内容: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生!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性的多,基础性强,学好初中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同学们中考后两个多月的长期暑假,会遗忘掉不少化学内容。

因此,我们准备用2~3周时间复习初中内容,切实做好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为学好高中化学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的复习内容准备按4个专题进行。

主要形式是问题设计,问题分析。

争取以题带理。

这节课我们首先进行专题一的复习。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一. 化学物质无处不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在我们的周围,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化学正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一门科学。

可以说化学物质无处不在,正是化学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魅力无限!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酒精可用作液体燃料()(2)用铜或锌可以冶炼金()(3)铁桶可以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4)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5)用催化剂可将水变成燃料油()(6)利用太阳能将水变成氢能源()(7)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8)铜的性质不活泼,是制造餐具、炊具的良好材料()(9)熟石灰可用作食品、衣物存放的干燥剂()(10)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轮船的理想材料()二. 物质变化随时发生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前者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后者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如冰的熔化、酒精的挥发属于物理变化。

而酿酒、制药、炼铁、钢铁生锈、食物腐败、蜡烛燃烧等等都包括多个复杂的化学变化。

日常生活生产中物质变化随时随地发生,往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常蕴含着多个复杂的变化。

例如蜡烛的燃烧,既有石蜡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物理变化,还有石蜡蒸气和烛芯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变化。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初升高课程衔接8化学实验讲义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初升高课程衔接8化学实验讲义

第八讲化学实验实验教课不单是化学教课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活动载体之一。

科学研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拟订的脉络,科学研究在化学实验教课中一定经过研究性实验来实现。

实验教课的连接就是力争为高中研究性实验打好铺垫,在高中阶段让学生研究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2、药品的盛放和取用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好多是易燃、易爆、有腐化性的或有毒的。

要严格恪守实验室的规则。

(1)药品取用的基来源则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可以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滋味。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俭: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假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许,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可以放回原瓶,不要任意抛弃,不可以取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往常保留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马上用干净的纸擦抹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当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此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直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慢慢地滑到容器的底部,免得打破容器。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防止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当心地送至试管底部,而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往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 试剂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② 倾倒液体时,瓶口重要挨着试管口,应当迟缓地倒;③ 拿试剂瓶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④ 倒完液体后,要马上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必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一定放平。

视野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偏高,仰望读数偏低)。

2016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

2016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讲义

第一篇走进高中一、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

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

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正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因此,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可以说化学物质无处不在。

一、水和溶液1、水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4的表面,但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百分之一。

要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水的组成和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常压下,水的凝固点(熔点)为0℃,沸点为100℃。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3。

①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 水是一种较稳定的化合物,在高温或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H 2O 2H 2↑+ O 2↑在常温下水能跟钠、钾等活泼金属反应,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能跟铁等金属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3Fe + 4H 2O (气) Fe 3O 4 + 4H 2↑水还能跟某些非金属、某些氧化物反应SO 3 + H 2O = H 2SO 4Na 2O + H 2O =2NaOHCaO + H 2O = C a (O H )2(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火焰上方倒置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2H 2 + O 2 2H 2O2、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液和浊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悬浮着由很多分子集合成的固体小颗粒,静置分层。

乳浊液:分散着由很多分子集合成的液体小液滴,静置分层。

(二)溶液的基本知识(1)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在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液是几种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判断溶液的关键是:①必须是混合物。

②必须是均一、稳定、透明的两者缺一不可,所谓均一,是指溶液中任何各单位体积里含有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数相等,所谓稳定,是指在外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通电高温 点燃不会分离。

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以水为溶剂的溶液是水溶液(简称溶液)。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一般所说的溶液是指水溶液,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加入的物质不仅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质应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溶剂仍是水,例如:生石灰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不是生石灰而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溶剂仍是水。

又如锌加入稀硫酸后溶质应是硫酸锌、溶剂仍是水,对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无结晶水的化合物部分,如CuSO4·5H2O溶于水后,该溶液的溶质是CuSO4,而不再是CuSO4·5H2O。

以其他液体物质(如酒精、四氯化碳、丙酮、苯等等)为溶剂的溶液是非水溶液,如碘酒(是将固体碘及碘化钾溶解在酒精里制得的)。

(3)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这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溶液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的多少,与温度无关。

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是否达到了最大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限制,它们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浓稀无关。

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所以溶解度很大的溶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当然是浓溶液,而溶解度很小的溶质即使形成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大小,除了跟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之外,还跟溶剂的性质、外界的温度有关。

如果是气体溶质,还受压强影响。

②溶解度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量的限度,它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也与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气体溶解度还与压强有关。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固态物质溶解度确定,必须同时满足四要素:a.一定温度,b.溶液是饱和状态,c.溶剂是100克,•d.溶质是溶解的最大克数四个条件。

③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的关系(5)•溶解度曲线是用直角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以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S),横坐标表示温度(t),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所画出的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溶解度一般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其中,有些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硝酸钾、氯化铵等),其溶解度曲线比较陡(陡升型);有些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其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缓升型);但是,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 Ca(OH)2 ] 的溶解度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降型)。

②因为,曲线是连续的,所以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在相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它主要应用有:①可从溶解度曲线上粗略地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及各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趋势。

②利用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查到曲线所示温度范围内的任何温度时的溶解度。

利用溶解度曲线图还可以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比较达到同一溶解度数时各物质所需温度的高低。

③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溶液里是否饱和,④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选择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例如:根据下面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含量少的B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5)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初中化学知识中主要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计算:要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没有单位。

任何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总是小于1(或100%)。

如为1(或100%),则已为纯净物质,不是溶液了。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与温度无关。

③溶液饱和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相互有着密切联系,溶液不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与溶解度相互换算。

④溶液稀释或混合时,稀释或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典型例题】【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

A. 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B. 液氮C 牛奶D. 碘酒解答:溶液:D 悬浊液:A 乳浊液:C精析: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碳酸钙固体,因此形成悬浊液。

液氮是纯净物,牛奶是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例题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 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溶剂一定是水解答:C精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存在形式:混合物。

B选项没有指明是混合物,如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但它属纯净物。

【例题3】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 浓盐酸B. 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C. 75%的酒精D. 2g甲与8g乙的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解析: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且按溶质、溶剂的判断依据:当不指明溶剂或有水存在时,以水作为溶剂,因此A、C中溶剂都为水。

B中化学反应后的溶液应该是MgSO4溶液,其中MgSO4作为溶质,水作为溶剂。

而D中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则是以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例题4】下列说法对吗?错误的说明理由:A.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B. 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C.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D. 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E. 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解析:A错,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

如纯水。

B错,因为糖水与盐水混合后,既是糖溶液也是盐溶液,只是溶质有两种。

C错,均一、稳定是溶液必须具备的特征,但无色、透明并不是溶液必须具备的特征,且无色与透明并不是一回事。

D错,上述情况只是味觉逐渐迟钝而造成的错误感觉。

这里应该强调溶液的均一性,这是溶液的本质特点。

E错,溶液中溶质分散成的粒子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如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

答案:A、B、C、D、E都错,理由见解析。

【例题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 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少许硝酸钾C. 在一定温度下,向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许食盐,溶液质量分增大D. 当溶质的固体与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解答:D精析:A项忽略了一定温度的前提条件。

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溶液不能溶解食盐但可以溶解其它物质,但不能再溶解食盐了。

【例题6】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加入溶质D. 倒出溶剂解答:C精析: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只能将随升温或降温溶解能力升高或降低的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