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5练 依法、有序政治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有序政治参与
1.(2015·全国Ⅰ)《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体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③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4·全国Ⅱ)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提供了渠道。网络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这要求网络使用者( )
①坚持不传播、不扩散网络信息,谣言止于智者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充分行使知情权、表达权④要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网络的发展使广大网民可以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但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就随意在网上进行微博审判、舆论审判,这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这说明,公民要( )
A.理性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B.理性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评点法院审判工作
C.坚持司法程序正义,避免介入司法案件议论
D.增强民主法治理念,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5.“十三五”规划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路线图,关乎国家利益和百姓福祉,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为扩大“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人民网开设“我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专栏,邀请广大网友参与。网友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时应( )
①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③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监督权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法律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启示我们(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C.有序的社会需要特定的规则
D.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7.网络的广泛使用,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但在网络空间里,既有微言大义、微行大益,也有危言耸听、道微德薄。一些微博大V无中生有,发布负面帖文,使用渲染、煽动词语召集网民围观,挑动不满情绪,这些“自由言论”影响了言论自由的充分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以“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分析论证,能理论联系实际。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答案精析
1.D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立法机关拓宽渠道,健全征求群众意见反馈机制,让人民参与立法,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能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也有利于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明确立法权力边界”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①;“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反映立法尊重民意,体现民意,并不一定能够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②错误,故排除。故选D。]
2.D [本题考查基层民主的知识。本题着眼于对基层民主的考查,①中“方向”、③中“目标”表述错误;“民主恳谈会”的发展历程表明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②④符合题意。]
3.C 4.D
5.B [材料讲的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①③不符合题意。]
6.D [权利维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题文中我可以挥动拳头,是依法行使权利,不能碰到他人的鼻子,是尊重他人的权利。] 7.示例: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信息化时代,公民言论自由的形式不再单一,公民的这一权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们受惠于网络,必须反思“言论自由”的极端表现——“自由言论”。似是而非的谣言和刻薄庸俗的人身攻击,不断冲击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任何权利的行使,必须有一定的界限,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言论自由也是如此。网民游走于网络世界,必须增强自我约束力和道德责任感,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以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言论自由抵制“自由言论”,形成网络言论自由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