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乘车学案第9课时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9课时 乘 车》精品教案
第9课时乘车【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乘车情景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每天早上家长是如何送你来上学的?(生:走路,坐公交车,开车)大多数同学都是坐车来的,看来我们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车做交通工具。
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乘车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乘车)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探索连加。
(1)PPT课件出示“乘车”主题图1,仔细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车上原有2人,从前门上了3人,从后门上了2人)(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筛选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师板书)(3)你能列出算式吗?生:2+3+2=7或2+2+3=7。
(师板书)(4)算式中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5)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我是先算2+3=5,再算5+2=7。
或先算2+2=4,再算4+3=7。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师小结: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
(6)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师交代: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叫“连加”。
2.探索连减。
(1)PPT课件出示“乘车”主题图2,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
生:车上原有8人,从前门下车1人,从后门下车4人。
(2)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生:现在车上有几人?(3)引导学生列出连减算式。
8-4-1=3或8-1-4=3。
(师板书)(4)谁能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减法算式也有不同的地方,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叫“连减”。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乘车》教学设计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乘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乘车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具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情境,比如“小明和小华一起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小华买了3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来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比如“2个3是多少?3个2是多少?4个3是多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实际操作,比如用小棒来表示数字,来进行乘法的计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在购物这样的情境下,还有哪些情境可以运用乘法?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对乘法有什么样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乘车》教案设计
9.乘车教学目标1.在乘车的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究意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理。
设计说明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坐公交车形成一个情境串,展开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起来乐此不疲,最后再通过猜数游戏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爱学、爱做,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
2.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其实也是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探索连加。
师: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过来了!(出示情境图1:三家店到了,前门上来3人,后门上来2人)师: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站后,前门上来3人,后门上来2人,现在车上有7人)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3,2,7这四个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师: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师板书:2+3+2=7。
师: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3表示前门上来3人;2表示后门上来2人;7表示现在有7人)师: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师: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老师边讲边整理板书:2 + 3 + 2=7)5师:小朋友真聪明。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案第9课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操作演示法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图形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二、新授(一)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
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
(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二)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生:车上还剩多少人?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乘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乘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三章第九节《乘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第九节《乘车》这一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乘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2. 乘法表格3. 学生用书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小猴子要带一大堆苹果去给朋友们分享,但它不知道应该给每个朋友多少个苹果。
于是,我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猴子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2. 例题讲解:接着,我出示了一道例题:小猴子有3个苹果,它要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我引导孩子们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解释道: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想象成一个乘法问题,即3个苹果乘以2个朋友,得到的答案就是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的苹果数。
3.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
在孩子们解答的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概念2. 乘法的问题情境3. 乘法运算的步骤4. 乘法表格的观察与发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猴子有5个苹果,它要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2. 小猴子有7个苹果,它要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答案:1. 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
2. 每个朋友可以分到1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想对孩子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
例如,我可以让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些实际问题,用乘法来解决。
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让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 乘 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乘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2~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乘法的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的概念,如乘坐公交车的票价计算。
2. 乘法口诀的学习:学习2~5的乘法口诀,并通过游戏活动加以巩固。
3. 乘法的应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乘车所需的总票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2~5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乘法概念的引入和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口诀表、乘法卡片、公交车模型。
2. 学具:乘法练习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乘坐公交车的情境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乘车所需的总票价。
2. 新授:讲解乘法的定义和2~5的乘法口诀,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3. 实践应用:分组进行乘车票价计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乘法。
4. 总结与反思:总结乘法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乘法的学习与应用2. 内容:乘法的定义、2~5的乘法口诀、乘法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乘法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乘法实例,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反馈:学生对乘法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如何,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和有效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用,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9课时 乘车
9-2-3=4
巩固练习
1.一共有几个 ?
2+4+3 9 6
巩固练习
2.一共有多少人?
3+3+3 9 6
巩固练习
3.说一说,算一算。
8-2-3 3
巩固练习
4.(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1)水中的鱼儿在游动,原来 有8条红金鱼,游走3条红金鱼, 又游来2条黑金鱼。
巩固练习
8.说一说,填一填。
2+2+2+2+2= 10
9-2-2-2-2= 1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 谢 观 看!
《名师面对面》编写组感谢 您提出宝贵意见。将修改过的课 件上传至3471512573@邮箱, 同时写清你的姓名、邮寄地址和 电话号码,我们会送给你惊喜小 礼品一份!
计算连减算式时,从总数里先减去第一 个数,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另一个数。
8 - 1 - 4 =3 8 - 4 - 1 =3
7
4
如何读呢?
读作:8减1再减4等于3。 读作:8减4再减1等于3。
探究新知
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你能列算式吗?
从车上原来的人数里减去从 后门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从 前门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车 上的人数。
(2)(所提问题不唯一) 现在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8-3+2=7
巩固练习
5. 10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请你提出一个 数学问题,并 尝试解答。
(所提问题不唯一)有多少人藏在房子后面? 10-3-1=6
巩固练习
6.练一练。
2
5
10
6
5
2
巩固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9课时《乘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9课时《乘车》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9课时《乘车》主要讲述了乘车的基本知识,包括乘车需要具备的条件、乘车的路线、乘车的顺序等。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认识数字4、5、6》和《认识数字7、8、9》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认识数字10》和《认识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和简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乘车的概念还很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字4、5、6和7、8、9,但是对于如何将这些数字应用到乘车的情境中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直观,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车的基本知识,理解乘车需要具备的条件、乘车的路线、乘车的顺序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数字应用到乘车的情境中。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数字解决乘车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乘车的概念与数字相结合,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车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车的过程和顺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乘车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乘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乘车的基本知识,包括乘车需要具备的条件、乘车的路线、乘车的顺序等。
3.示范: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示范乘车的过程和顺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将乘车的概念与数字相结合,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5.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乘车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9课时《乘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9课时《乘车》北师大版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9课时《乘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实际情景体会乘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乘车》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通过小明和小华乘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容易产生共鸣。
在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乘法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乘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乘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讲述小明和小华一起乘车去动物园,小明买了3张票,小华买了2张票,他们一共需要几张票。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我会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需要几张票?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乘车︳北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北师大版(秋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 | 北师大版(秋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九章“乘车”。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车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何计算车费、如何判断车辆的容量等。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2. 学习计算车费,如公交车票价、地铁票价等;3. 学习判断车辆的容量,如判断公交车是否坐满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乘车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并计算车费;2. 学生能够判断车辆的容量,做到文明乘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并计算车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判断车辆的容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用于展示乘车相关的情景和知识;2. 公交车、自行车等模型的图片,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车的概念;3. 计算器,用于帮助学生计算车费。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的乘车场景,如公交车、地铁、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是怎么乘车的?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图片,讲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乘车经验。
3. 计算车费:讲解如何计算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费,如公交车票价、地铁票价等。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动手计算车费,巩固所学知识。
4. 判断车辆容量:讲解如何判断车辆的容量,如判断公交车是否坐满等。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动手判断车辆容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乘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交通工具的特点和选择;2. 车费的计算方法;3. 车辆容量的判断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9 乘车 -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9 乘车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和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学会使用乘法计算两数相乘的结果。
3. 能够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乘车问题。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乘法的引入:通过乘车问题引入乘法,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和作用。
2. 乘法的表示:学习乘法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
3. 乘法的运算:学习如何进行乘法运算,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则。
4. 乘法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使用乘法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的掌握,特别是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2.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表、乘法卡片、乘车问题道具等。
2. 学具:乘法练习册、乘法口诀表、乘车问题练习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入乘法1. 通过乘车问题引入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作用。
2. 讲解乘法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
第二阶段:学习乘法运算1. 讲解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则,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巩固练习1. 进行乘法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
2. 通过乘车问题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乘法的概念和作用。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9 乘车 - 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 乘法的概念和作用- 乘法的表示方法- 乘法运算的规则- 乘法与生活的联系作业设计1. 完成乘法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加与减(一)第9课时 乘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第9课时教学内容:乘车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
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
(板书讲解)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生:车上还剩多少人?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8—1—4=3)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9课时 乘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9课时乘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5~47页“乘车”。
教学分析:“乘车”活动的知识点是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最后一个内容。
教材中所呈现的情境分别是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
安排“乘车”的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
难点:迅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小棒、汽车图片、动物头饰、算式卡片、带有算式的房屋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在公共汽车到站停下时,是不是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二、展开活动,学习新知(一)活动一1.活动:老师先来当公共汽车司机,请同学们当乘客,再现上车的情境。
车上原有2人,到“三家店”(黑板上贴出标志)后,先上车3人,还有2人在赶车。
2.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如何知道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算式吗?(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2)试读算式。
(3)同桌互相说一说,并用学具(小棒)摆出运算过程。
指名汇报。
(4)车上原有2人,先上来3人,再上来2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如:2+3+2,2+2+3,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给算式起名字,指出这样的算式是分两步计算的,叫连加。
(二)活动二1.课件展示:到“七里庄”时,车上有几人?这时有几个人要下车?有几个人要上车?2.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几个人,该怎样算?学生在小组内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乘车 北师大版2014秋
第9课时乘车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大家都乘过吧?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乘公共汽车。
二、探索新知1、情境1(课件出示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说图意。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3)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 + 3 + 2 =7或2 + 2 + 3 =7)(4)探究运算顺序。
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2、情境2(课件出示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说图意。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3)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8 - 1 - 4 =3或8 - 4 - 1 =3)(4)探究运算顺序。
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减”。
3、情境3(课件出示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说图意。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现在车上有几人?)(3)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9 + 1 - 5 =5或9 - 5 + 1 =5)(4)探究运算顺序。
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有减的我们叫“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谁在前先算谁。
三、知识巩固与拓展完成p46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
教师提问。
四、本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9课时 乘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9课时乘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的意思,会用口算和手算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听懂询问乘车信息和回答乘车信息的对话。
3.能够掌握用“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将“加法”和“减法”配合使用。
4.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什么是“乘法”以及什么情况下会使用乘法。
2.了解怎样计算每个人上车的人数,以及总共有多少人上车。
3.学会使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计算还有几个座位可以坐人。
教学重点1.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配合使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乘法”的应用。
教学策略1.教师讲解加减法及乘法的相关知识点,并配合讲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场景。
2.让学生通过听、说、看、动手等方式轻松愉快地掌握乘法知识。
3.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在标准答案之外寻找解题方法。
4.配合教师提供的PPT进行互动教学(如图片连线、短语匹配等)。
教学流程1.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整体起立,进行益智操。
2.课前挂上三张不同的图片(赛车、电动车、公交车),任意选三个学生上来,让他们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并告诉同学们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交通工具。
3.教师展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乘法”。
4.教师放映PPT,让学生们看图解题,并请几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解答的方法,最后统一核对答案。
5.让学生互相组合,进行数学游戏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口算速度和趣味性。
6.让学生一起阅读和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点和习题,分别介绍和解答重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教师做出解释和答疑。
7.课堂练习及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习题并上交。
下课前,教师要统一核对作业,并对学生答出错的地方进行解释和再次强调。
教学评估1.通过课上活动、互动教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点。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9乘车》word教案 (9)
乘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做游戏:(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
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
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
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2+1+4=7)或(2+3+2=7)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1、说一说,算一算(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
《乘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利用“学乐师生”APP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二、学习过程
1.乘车图1
:
说一说图的意思:5路公共汽车进站了,车上原来有4个乘客,在站台上等候有2个乘客,追车的还有3个乘客,如果这些人都上车,车上有几个乘客?
2.学生讨论列式,学习连加
2+2+3=或者2+3+2=
3.提问:
(1)为什么用2+2,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上3?
(2)为什么用2+3,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上2?
2+2+3=?
2+3+2=?
4.学习加、减混合式题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7-3+2=7+2-3=
4.提问
(1)7-3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2?(2)7+2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3?
5.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