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如下是有关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滑坡、崩塌、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有效地减轻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常对这三类地质灾害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治,主要工程措施如下: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拦挡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

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撑与坡面防护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可能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

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

锚固措施可使临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

(4)灌浆加固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

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

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6)削坡与清除削坡减载是指对危岩或滑坡体上部削坡,减轻上部荷载,增加危岩体和滑坡体的稳定性。

对规模小、危险程度高的危岩体可采用爆破或手工方法进行清除,彻底消除崩塌隐患,防止造成危害。

(7)软基加固保护和加固软基是崩塌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对于陡崖、悬崖和危岩下裸露的泥岩基座,在一定范围内喷浆护壁可防止进一步风化,同时增加软基的强度。

若软基已形成风化槽,应根据其深浅采用嵌补或支撑方式进行加固。

(8)线路绕避对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地段,即使是采用坚固的建筑物,也经受不了大型崩塌的破坏,故铁路或公路必须设法绕避。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或绕到河谷对岩、远离崩塌体,或移至稳定山体内以隧道通过。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

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崩塌、滑坡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

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治理研究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治理研究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治理研究摘要: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治理遥感技术我国是一个人口巨多、地大物博的国家,同时也是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尤其以引起地震、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因素非常多。

地质灾害存在分布性广、种类多、发生频度高、强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危害性最大、影响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总量也在日益增大,华北、华南、西北等多省市已逐步向深部开采阶段发展。

矿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断层、岩脉纵横交错等复杂情况,加之矿山日常生产中的频繁爆破振动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1]。

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分析随着人居活动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增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直接威胁到区域城镇农村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效稳定发展,急需比例尺更大、精度更高、信息数据资料更全、系统功能更翔实的区域地质资料。

2003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于2004年3月1日起具体施行;2004年4月29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年至2020年)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在2011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将开展第三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将完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并全面掌握我国陆地和近海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危害程度;将围绕居民生命、财产、以及生存环境等进行地质灾害资料调查收集工作,重点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1∶50000),以期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度和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信息依据[2]。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共30页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共30页
图1 水平岩层错裂型崩塌
(2) 如果危岩底部不易被剪切破坏,危岩体在垂向裂隙中降水水压,或充填物的水 平推力作用下,卸荷裂隙向深部发展的同时,危岩体逐步向外倾斜,在地震等外力 作用下产生倾倒崩塌(图2) 。
图2 倾倒崩塌
2. 2 顺向岩层(滑落崩塌) 各类岩层都经历过强烈挤压作用,构造裂隙比较发育,并且普遍发育垂直
图5 火成岩崩塌示意图
3 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其活跃程
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崩塌防治的理论 依据就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 缓卸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 我们对崩塌的防治总是有目的的,因此必须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 体条件,如岩石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并分 析崩塌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防治目的,才能有针对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 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一.崩塌
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许多工 程技术人员认为,崩塌无非是不同的结构面和裂隙面的组合与 切割导致危岩体脱落而形成;认为对崩塌的防治就是加固危岩 体,因此对崩塌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加固依据的认识都较为简单。 其实崩塌具有自身的形成机理,并且相同结构的岩体,其崩塌 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具有共同性。因此崩塌的形成和演化仍然 具有规律性。治理滑坡,要根据滑坡的形成条件与活动特征找 准关键点布置抗滑工程。同样,治理崩塌也要在认识崩塌形成 机理和演化规律基础上,找准关键点,结合防治目的,才能找到 有效的防治方法。
1 崩塌的形成的一般机理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危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体的崩落现
象,是高山峡谷地区普遍发育的地质灾害之一。崩塌一般发生在坚硬 岩地区高陡边坡,其形成机制是,河流切割或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 由于卸荷作用,应力重新分布后在边坡卸荷区内形成张拉张裂缝,并与 其它裂隙和结构面组合,逐步贯通形成危岩体,在地震或爆破震动、降 水等外力触发作用下,导致危岩体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下来,散 堆于坡脚。卸荷区内危岩崩塌一般由边坡前缘向后呈牵引式扩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案一、综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造成的地表、地下或地下水系统的破坏和危害。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等。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措施。

二、滑坡治理工程方案滑坡是山地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通常由于地层构造、地下水、重力等因素造成。

滑坡造成的破坏和危害十分严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工程措施。

1. 稳定地基为了稳定地基,可以采取打桩、灌浆、挖坑支撑等措施。

通过加固地基,可以减少滑坡的形成和发展。

2. 排水工程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排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措施。

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渗透通常是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排水工程措施来降低土体的含水量,进而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植被恢复在治理完成后,需要对滑坡进行植被的恢复,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

三、泥石流治理工程方案泥石流是一种由于自然力作用下山坡表土和石块溃落而形成的混合流体,常常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危害。

泥石流治理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引导在泥石流的源头地区,可以采取工程引导的方法,通过设置坝体、引导槽、植被等方式,将泥石流引导至安全区域。

2. 蓄水池建设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可以采取建设蓄水池的方式,通过蓄水池的建设,可以减缓泥石流的速度,减轻泥石流带来的破坏。

3. 护岸加固对泥石流沿岸地区进行护岸加固,可以减少泥石流对沿岸建筑和农田的危害。

四、地面塌陷治理工程方案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空洞或者地下水沉积造成的地表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治理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浆加固通过在地下空洞部位进行注浆加固,可以填充地下空洞,从而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2. 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的过高是地面塌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来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3. 地表修复在地面塌陷治理工程完成后,需要对地表进行修复,以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04
工程实例分析
某山区崩塌滑坡治理案例
总结词
成功利用锚索、抗滑桩等结构进行加固,降低灾害风险。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山区崩塌滑坡问题较为严重,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设计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等结构进行加固,有效提高了山体稳定性,降低了灾害风险。同时,对山体表面进行植被恢复,防止 水土流失,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某地区崩塌滑坡与泥石流联合治理案例
总结词
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包括锚索、抗滑桩、拦沙坝、谷 坊等,实现崩塌滑坡与泥石流联合治理。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崩塌滑坡与泥石流问题同时存在,且相互 影响,形成复杂的灾害链。设计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 合治理,包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结构进行加固, 拦沙坝、谷坊等措施减少泥石流形成和规模。同时, 对山体表面和流域内进行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减少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总结崩塌滑坡与泥石流治理设计的关键要素
01 02 03 04
泥石流治理设计
排水措施: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排水设施,降低地表水对泥石 流的触发作用。
防护工程:修建挡土墙、拦砂坝等防护工程,防止泥石流冲刷、侵蚀 危害。
生态修复:加强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 土流失,从根本上抑制泥石流的发生。
03
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目标和思路
目标
通过设计综合治理方案,有效控制崩 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提高灾害防治水平,确保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
思路
以地质勘查为基础,分析灾害成因, 评估灾害风险,结合工程技术和非工 程技术手段,制定综合性治理方案。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的联合治理方案

滑坡、落石及崩塌地段安全措施

滑坡、落石及崩塌地段安全措施

滑坡、落石及崩塌地段安全措施1、施工作业必须佩戴好安全帽,系紧帽绳及其它防尘用品;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

2、施工作业前必须熟悉周围环境,清除浮石;作业时必须保持警觉,听从班组长统一指挥。

3、爆破时严格遵守爆破组织设计和各项规章制度。

4、隧道开挖遇到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

5、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不得抛掷。

6、各工种之间应相互配合,当多工种平行或交叉作业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交叉立体作业时,要设置隔离防护层。

7、路基开挖线上部不稳定岩体、松动岩块,直接影响下部作业安全,应进行清除或加固支护处理。

8、现场施工总体规划布置应遵循保证安全、有利施工、便于管理的基本原则。

9、地基稳定,确保不受地震、滑坡、泥石流、塌方及危石等威胁。

10、进入路基高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应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不得带病作业。

在覆盖层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11、路基覆盖层开挖应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12、路基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13、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14、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15、需人工开挖的路基坡面覆盖层,应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5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16、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所引发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破坏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区的扩张,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成为各地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提出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措施,减少灾害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项目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四、治理措施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的关键步骤。

该系统应包括地震监测、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等多个子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早发现潜在灾害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建设对已经形成的地质灾害点,需要进行治理工程建设。

比如,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抢险和整治,使用土石方工程等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加固和修复,以减少潜在的灾害威胁。

3. 防治结合,强化综合防治防治结合是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的重要原则。

通过综合利用工程手段、植被覆盖、雨水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实现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

4. 紧急应对预案制定在地质灾害高发季节或者灾害预警时,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预案,包括疏散转移预案、抢险救灾预案等,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灾害事故。

5. 组织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实施步骤1. 调研评估着手开展地质灾害点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当地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灾害点的分布情况和潜在的灾害威胁。

2. 制定治理方案基于调研评估结果,制定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的具体方案和计划,明确治理的范围、内容、时间和投资等要素。

3. 实施治理工程根据制定的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程的实施。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会导 致道路中断,影响 交通出行。
滑坡和泥石流会破 坏桥梁、涵洞等基 础设施,影响交通 运输。
滑坡和泥石流会摧 毁农田、水利设施 等农业基础设施, 影响农业生产。
滑坡和泥石流还会 造成房屋倒塌,威 胁居民生命财产安 全。
滑坡和泥石流会导致土地侵蚀和破坏,改变地形地貌 滑坡和泥石流会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等湖泊 滑坡和泥石流会破坏森林、植被等生态系统 滑坡和泥石流会破坏自然景观,影响旅游业发展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滑坡:斜坡上 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 着一定的软弱 面或软弱带整 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沟 谷中,由暴雨、 冰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大 量泥沙石块的特
殊洪流。
滑坡分类: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屑滑坡等;根据滑坡体的厚度可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 坡;根据滑动速度可分为慢速滑坡、中速滑流 下游设置拦截措 施,如挡渣坝、 护岸等,以防止 泥石流对下游的 危害。
拦挡:在泥石流 上游或中游设置 拦挡措施,如拦 沙坝、谷坊等, 以减少泥石流的 规模和冲刷力。
治理沟床:通过改 变沟床的坡降和流 向,如修建顺水坝、 水槽等,来调整泥 石流的流向和流速, 从而减少对下游的 危害。
防护工程:在泥石 流可能冲刷的区域, 如道路、桥梁等, 修建防护工程,如 挡墙、护岸等,以 防止泥石流的冲刷 和破坏。
评估指标:滑坡治理后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评估方法:采用工程地质勘察、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流程:先进行初步评估,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最后得出评估结论 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论,对滑坡治理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治理效果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摘要:本文对山区公路工程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特殊土地质灾害问题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字:山区公路;滑坡;崩塌;泥石流;软土;膨胀土;防治措施引言在山岭重丘区修建公路,工程量巨大,工程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膨胀土等发生频繁。

这不仅增加了公路的建设投资,而且还影响到公路的正常安全运营。

因此,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

1.滑坡及其防治1.1滑坡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

通常表现为斜坡大量上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多发生在地质构造运动激烈的山区。

一般地层表而呈现岩石破碎,多裂隙,极度风化受暴雨侵袭渗透或人为破坏,使原本比较稳定的山体发生滑坡。

在山区山高坡陡、潜在滑坡地带修建公路,如采取不恰当的大爆破开挖路堑或半填半挖路基或设计不当,坡率太小,没考虑布设合适的支挡结构等,都会使山体失稳而发生滑坡,规模大的滑坡一般缓慢、长期地往下滑动,其位移速度在突变阶段才显著加快。

因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的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危害性很大。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其中与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有关的因素有:(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泥石流工程措施设计
预防措施
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防止 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排导措施
在泥石流下游建设排导槽、排导沟等 工程,引导泥石流物质顺利排出,防
止河道堵塞。
拦挡措施
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拦挡坝、挡土 墙等工程,阻挡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 能量。
生物措施
在泥石流易发区周围植树造林,增加 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 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支挡措施
修建支挡结构,如挡土墙、抗滑桩等,提高 土体稳定性。
地基处理措施
采取地基处理方法,如强夯、振冲等,提高 地基承载能力。
崩塌滑坡治理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结构设计规范进 行设计,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地貌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 。
04 工程案例分析
某山区公路崩塌滑坡治理设计
• 总结词:成功应用、技术创新、效果显著 • 详细描述:该案例中,山区公路沿线存在多处山体崩塌和滑坡隐患,给
公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采用了最新的崩塌 滑坡治理设计理念,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制定了有效的加固和防护措施 。主要技术包括锚索加固、重力式挡土墙、排水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 用成功地减少了崩塌和滑坡的发生,保证了公路的安全通行。同时,工 程师们还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创新性地采用了一些新的加固方法和技 术,进一步提高了治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评估,该治理方案 效果显著,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崩塌-滑坡
指岩土体以突然坍塌、滑坡或崩塌滑坡形式向下滑移的地质现象。
崩塌滑坡的分类
按滑坡的物质组成分类
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残积层滑坡等。
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分类

防止泥石流、滑坡、崩塌事故措施

防止泥石流、滑坡、崩塌事故措施

防止泥石流、滑坡、崩塌事故
27.1 工程建设场地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后,方可开展下阶段工作。

27.2 评估工作结束后两年,工程建设仍未进行,必须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7.3 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工程建设方案有较大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7.4 评估工作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以及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

27.5 生产区域、生活营地严禁选址在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如生产区域、生活营地选址在项目可研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之外的,必须对选址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7.6 开工前必须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包括安全交底和环保交底。

27.7 施工期产生的开挖料和弃渣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运到指定暂存场和渣场,严禁随意堆放和丢弃。

27.8 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单位必须在汛前、汛后、持续降雨后和特殊工况(如地震、台风、北方冻前和冻后等)下组织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3篇)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展开。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本方案针对某地区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二、项目概况1. 地质灾害类型:本项目涉及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项目沿线山区,影响范围较广。

3. 地质灾害成因: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受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地质灾害。

4. 项目规模:本项目涉及治理长度约为10公里,治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三、治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重点突出: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重点突出治理效果。

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遵循地质规律,科学规划治理方案,合理布局治理工程。

4. 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选择技术可行的治理措施。

四、治理方案1. 滑坡治理(1)工程措施:对滑坡体进行锚杆、抗滑桩等加固处理,对滑坡体前方进行削坡减载,降低滑坡势能。

(2)生物措施:在滑坡体上方和前方种植植被,提高土壤抗滑能力。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滑坡变形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崩塌治理(1)工程措施:对崩塌体进行锚杆、抗滑桩等加固处理,对崩塌体前方进行削坡减载,降低崩塌势能。

(2)排水措施:对崩塌体周边进行排水处理,防止水浸泡。

(3)监测预警:建立崩塌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崩塌变形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泥石流治理(1)工程措施:对泥石流沟道进行整治,修建拦挡坝、排导槽等工程,拦截泥石流。

(2)植被恢复:对泥石流沟道两侧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3)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泥石流活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与方案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与方案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与方案设计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条件、雨水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山区地表土壤和岩石大规模滑坡并夹带着大量的水和泥沙向下流动。

泥石流具有瞬发性强、破坏力大和难以预测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中,工程治理措施与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地质灾害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断面设计、泥石流控制与泥沙治理、泥石流护岸与排泥设施、泥石流避险场所设计等。

地质灾害调查是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断裂状况等,可以为工程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是考察工程治理措施成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评估泥石流防治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水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既能全面了解工程治理的可行性,又可为工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工程断面设计是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泥石流的流量、流速和流高等参数,确定合理的工程断面形式和尺寸,确保工程的通畅性和流动性,以减少泥石流的破坏力。

泥石流控制与泥沙治理是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引导泥石流流向、调节泥石流流量和分析泥石流泥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挡土墙、拦沟坝和河道疏浚等,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泥石流护岸与排泥设施是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置护岸结构和排泥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对河岸的冲刷破坏,提高河道的排泥能力,为工程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泥石流避险场所设计是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关键任务之一。

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选择合理的避险场所,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如建设防护墙和逃生通道等,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工程治理措施与方案设计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

工程方案地质灾害处置措施

工程方案地质灾害处置措施

工程方案地质灾害处置措施一、前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在许多地方,这些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的处置工程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一项紧急任务。

本文将针对地质灾害的处置工程制定一套详细的方案和措施,以期能够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的分类1.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指在山区地带发生的地质灾害,其主要特征是山体上的土石材料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动。

山体滑坡不仅会毁坏山体生态环境,还会危及周围的居民和建筑。

2. 泥石流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在陡峭的山坡上由暴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泥土、石头、水等混合物质以高速流动的状态下发生的一种灾害性现象。

泥石流对于山区地带的居民和农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地震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常伴随着地面的震动,并可能会引发土地滑动、地层变形等一系列灾害性后果。

以上地质灾害的分类仅为常见的情况,实际情况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处置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地质灾害处置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治理工作。

其目标是尽可能减小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损失,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监测地质灾害处置工程的第一步是对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监测。

可以利用现代地质勘察技术,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

2. 预警一旦发现有地质灾害的迹象,便需要进行预警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提前警告当地居民和相关单位,以期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

3. 治理地质灾害处置工程的核心是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

这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加固山体、疏浚河道、修建防护构筑物等,以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危害。

四、针对不同种类地质灾害的处置工程方案和措施1. 山体滑坡的处置工程方案和措施山体滑坡的发生通常与地形陡峭、植被破坏、降雨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流域综合治理
按照泥石流的基本性质,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相结合,上、中、下游统一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整治, 以制止泥石流形成或控制泥石流危害。这是大规模、长时期、 多方面协调一致的统一行动。 稳-主要是在泥石流形成区植树造林,在支、毛、冲沟中修 建谷场,其目的在于增加地表植被、涵养水分、减缓暴雨径流 对坡面的冲刷,增强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发展。 拦-主要是在沟谷中修建挡坝,用以拦截泥石流下泄的固体 物质,防止沟床继续下切,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加快淤积速 度,以稳住山坡坡脚,减缓沟床纵坡降,抑制泥石流的进一步 发展。 排-主要是修建排导建筑物,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居民区、道 路和农田的危害。这是改造和利用堆积扇,发展农业生产的重 要工程措施。
1.1 地质灾害体灾情评价
1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项目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 地理地质环境
2.1 地理环境
2.1.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状况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2.1.2 气象与水文 2.1.3 区域经济状况
2 地理地质环境
2.2 地质环境
2.2.1 简述区域地质环境(包括地貌、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 简述区域地质环境(包括地貌、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 条件等) 条件等) 2.2.2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 (2)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含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 )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含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 (3)地质构造 ) (4)水文地质条件(含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地下水位及变化,地水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含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地下水位及变化, 及其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及其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5)地震(提供地震基本烈度及对应的地面加速度等) )地震(
3 地质灾害体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3.1 地质灾害体基本特征
3.1.1 分布特征(边界、前缘、后缘、分布高程) 分布特征(边界、前缘、后缘、分布高程) 3.1.2 地质灾害体规模(长、宽、厚、面积、体积) 地质灾害体规模( 面积、体积) 3.1.3 与水库蓄水水位的关系 3.1.4 主要变形特征(建筑物的变形、破坏、地面变形等) 主要变形特征(建筑物的变形、破坏、地面变形等) 3.1.5 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工程措施
• 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 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 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 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 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 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 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等情况。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基本概念
• 滑坡:在重力作用下,斜坡岩土体沿着一 定的软弱面(带)整体向下滑移的坡面变 形现象。 • 崩塌 :陡崖或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 的现象或者过程 。 • 泥石流 :由于降水、融雪等原因发生在山 区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松散固体 物质的重力流 。
天然陡坡
409
4 350 330 305°/∠18° 310 290 图例 1 180 200 220 240 2 260 280 3 270 250 300m
采石陡坡 B边界 采石场1 302 花岗石厂
倾倒-崩落
拉裂-崩落
滑移-崩落
崩落岩块运动
崩塌防治基本方法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崩塌与滑坡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程序
勘察- 设计 设计- 施工 勘察->设计->施工
(一)勘察:查明情况并确定危险性 勘察:
(1)查明崩塌滑坡的险情状,包括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 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 (2)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 (3)危害程度,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 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 (4)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源、天然建材等) 及社会条件(交通、能源供应、劳工等)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 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 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2)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流域内松 散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 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沟内松散土 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流域内井水、泉水的分布及流量,流 通区、堆积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水量。 (3)收集、观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沟谷水量、水 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4)在上述资料基础上编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拟定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方案,进行 技术、经济论证、对比推荐优选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工程设计三阶段及报告编写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0
概 述
0.1 任务由来 0.2 主要的目的与任务 0.3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及编制情况
1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1 地质灾害分布位置,规模,范围(含地质灾害体的坐 地质灾害分布位置, 规模, 范围( 采用北京坐标系,高程应标注是何种高程) 标:采用北京坐标系,高程应标注是何种高程) 主要危及对象(居民、建筑、设施、交通、航道、 1.1.2 主要危及对象(居民、建筑、设施、交通、航道、资源 土地等必须量化) 、土地等必须量化) 1.1.3 地质灾害体破坏后造成损失估算
防治工程主要措施
• 跨越工程 -桥涵跨越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 主要工程形式 • 穿过工程 -隧道、明洞从泥石流下方穿过, 泥石流在其上方排泄 • 防护工程 -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目 的是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防治工程主要措施
• 排导工程-导流堤、急流槽和束流堤等,改 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 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拦挡工程 控制固体物质供给:拦碴坝、储淤场、支挡 控制雨水和洪水:截洪工程
一般为5m 排水 工程
纵坡不小于 5%
支 撑 肩 沟
0.5m 2‰~4‰ ~
削方减载
防侵蚀冲刷工程
支挡工程
抗滑桩 抗滑挡墙 锚拉桩
防治工程设计
• 工况与荷载组合 • 设计荷载与校核荷载 [永久性、可变性和偶然性 ]
工况1:滑体自重+地面荷载+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浮力; 工况 :滑体自重+地面荷载+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浮力; 工况2:组合1+水平地震力。 工况 :组合 +水平地震力。
分界面的应用
有可能为主动土 压面, 压面,也有可能 是条块过大, 是条块过大,有 新的潜在滑面
崩塌基本类型
• 位于陡斜坡上的块石堆积体或孤石 • 位于陡崖上的危石及危岩体
坠落 倾倒 滑移
稳定性计算
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稳定性安全系数
410m 185° 390 370 350 330 310 公路 290 270 2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河滩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 泥石流工程措施
刘 宏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11月 2009年11月
主要内容
1、滑坡与崩塌 主要工程措施&工程设计 2、泥石流 主要工程措施 3、三阶段设计报告编写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稳定系数& 稳定系数&稳定安全系数
*应急抢险工程设计 ,可采用假设滑动面计算设计滑坡推力,假设滑动面 应急抢险工程设计 可采用假设滑动面计算设计滑坡推力, 可选用直线、折线或圆弧,按最不利力学条件,计算其相关的几何要素。 可选用直线、折线或圆弧,按最不利力学条件,计算其相关的几何要素。 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应在表2的基础上增加 的基础上增加0.05~0.10后采用; 后采用; 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应在表 的基础上增加 ~ 后采用
基本措施
• 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 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 • 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 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 • 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 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
• 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 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 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 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 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 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 时间长的特点。
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洪水位
水平地震系数& 水平地震系数&水平地震力
天然容重& 天然容重&饱和容重
• 地下水以下取饱和容重 • 较长时间降雨诱发滑坡,取饱和容重 • 计算滑坡推力设计值时,取饱和容重
计算方法
传递系数法---条块划分 传递系数法---条块划分 ---
滑坡推力零界面及零界高度
零界高度
遮挡、拦截、围护、支撑及嵌补、锚固及 注浆、挂网喷射混凝土、清除和排水等
泥石流防治工程
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地质调查—>防治工程设计->施工 1.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 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 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 的危险程度。 2.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 程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