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1

合集下载

“三实”促进有效——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三实”促进有效——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比如第一次教 学《 青海高 原一株柳 》 一文 时 , 我带着 崇 敬 的心情研读 了课 文 , 并把这种崇敬 心情 以教学语言 、 教学 方式去传递给学生 , 使学生受到 了感染。然 而我在处理这篇 课 文时 , 为 了课文 的完整性 , 而选 择一课 时教 完课文 , 课 堂 容 量很 大 , 明显有 “ 赶” 的现象 , 读、 悟 不够充分 , 有点 到即止 的缺陷 。经验告诉我 , 对于重难点语 句的理解 , 学生是 需要 定 的情境体验 才能深入感受 的。因此 , 第二 次授课时 , 确 立“ 引导学生 了解柳树 的外形特点及感受 高原 的蛮荒” 为重 点, “ 理解柳树生 情境提示 ,为学生展开想象 的翅 膀 ,跟 随作者 的想象 去描绘高原柳在生存之时遇到 的各 种 困难 , 同时给学生提 供读说写 的平 台, 扎实有效 地推进 , 实 现师生与文本的心灵有效对话 。 三、 教 学 反 思 要 朴 实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 之间、生 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 动态生成过程 , 然而 , 教 师在实 际课 堂中对于反馈的认识和 应用总有些不尽人意 的地方 ,使得学生的学与教师 的教不 能并驾齐驱 。由此 , 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 的课堂反 馈 , 观察 自己的教学活动状态 , 对其 作出恰当 的分析与判断 , 进行必 要的调整和修正 。 《 二 泉映 月》 这篇 文质兼 美 的文章 , 意 境空 灵 , 让 人感 动, 但是对 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 , 他们很难深刻领悟文章 的中心 , 很难体会音乐要传达的情感 。 第 一次授课 , 我就遭受 到了困境 , 课文篇 幅长 , 难点 多 , 无法有效地 引导学生体会乐曲丰富的内涵 。 我煞费思量。 于 是, 我上 网反 复学 习了特级 教师王崧舟 、 孙双金的课堂教学 实录 , 通过反 复磨课 , 采用 “ 先悟情 , 后入境 , 再读琴 ” 的教学 思路 , 先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 阿炳 经历的坎坷 , 抓住一个重点 句“ 渐渐 地 , 渐 渐地 , 他 似乎 听到 了深沉 的叹息 , 伤心 的哭 泣, 激愤 的倾诉 , 倔强的呐喊 ……” 通 过创 设情境 , 引导学生 逐层深 入地 体会 语言文字 , 在反 复品读中感悟 , 又在感 悟中 去品读 , 充分理解 阿炳不平 静的 内心世 界 , 剖析“ 积淀 已久 的情怀 ” 。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反 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 鞭策 自己在教学时注意 自己的各个 方面 , 使教学达到更优化。 “ 教学永远是一 门遗憾 的艺术” 。任何一堂课 哪怕是千 锤 百炼 的示 范课 , 只要课后 静静反思 , 它总会 不足 和遗 憾 , 只有 在不断找 寻策略 、 解决不 足 、 弥补遗憾 的过程 中 , 课 堂 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 一次 又一次 的提升和飞跃 。

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此知识目标只是简单罗列、再现了本模块涉及的词汇、语法等 知识点,至于教师怎样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学完后要掌握到 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方式去检测,目标里没有做任何说明和阐 述。用这样的教学目标去指导课堂教学,教师是无的放失,学 生更是雾里看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何而谈?
Learning outcomes (broad and skills) For learners to · develop reading skills for prediction, general meaning and detail · develop communicative skills · develop positive affective attitudes Learning objectives (specific and measurable) For learners to · use headings, pictures and other clues to make predictions about the text. · correctly match topics to the paragraphs · give correct responses to the questions: What part does Nayib/Emilio/Castro/a lorry/Miami University/fans/Star Island …play in the story?


知识目标主要围绕语音、词汇、语法、话题等内容展开,而技能目标则 是描述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是在有一定语言知识做支撑的前提下, 在听、说、读、写等技能方面的提高。此目标中列点一和列点二都是围 绕词汇和句子进行的,属于知识目标的范畴,但列点三用了“整理”和 “归纳”这样的行为动词,是基于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的体现,应列入到“技能目标”中。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实践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实践

1
1
活动对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 差度,因而教学要求掌握在“最近发展区”为宜;
教学发展的有效性 2 3
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主张“以高 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 展;
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4
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


汉2中·勉县
电教中心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
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
的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必须同时进行并实
现的。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
1
三维目标的割裂
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 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 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
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
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
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汉2中·勉县
电教中心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4
教学层次的低下
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 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现在的课堂教 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 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 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 的形成。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 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 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 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 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 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 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5篇)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5篇)

一、绪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以及如何有效地权衡技术和教师能力,以达到实现课堂的目标,都是当下研究的重要焦点。

本文将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师和学生投入、教师权威和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

二、教师和学生投入首先,教师和学生的投入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有足够的投入,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的讲解,注重解释理论的思想,体现学科内容的逻辑性,善于抛砖引玉,对学生提出内容质疑,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鼓舞,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生投入则更加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掌握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充分理解老师的理论分析,对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教师权威第二,教师权威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也是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坚持原则,每节课都要清晰地宣讲和贯彻落实,这是教师考试时的关键;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形成较好的教学氛围;第三,宜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引入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投入,学习更快更有效,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保持教师的权威性。

四、课堂教学内容最后,课堂教学内容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学科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科理论研究,可以从基础学科的概念,分析和解释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理论的深刻性,从而把握常见的概念,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二是灵活应用新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以学科内容为基础,利用新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受益,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达到实现学习任务目标的有效性。

五、结论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投入,以及教师权威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掌控。

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在我的经验中,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
体会:
1. 教师直接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解释概念,回答问题,并提供
示范或范例。

这种直接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互动和合作: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合作。

这种互动和
合作能够促进深入思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意见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
从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中学习。

3. 及时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及时的反馈。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
业批改等方式,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这种即时
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4. 激发兴趣和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会更加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及时的反馈以及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等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
和支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课堂教学实效性指什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标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1.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全面。

因此每课时、每单元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好比野外锻炼,老师只带着学生走,还要他们走快点,加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的。

而你如果说:“同学们,还有500米就到我们可以休息的地方了”。

学生肯定一下子走快了。

一节课上我们如果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主要有三个问题要解决,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他们会重点关注这三个问题,教学也就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就像闲庭漫步,没有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也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制定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①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

(知识与技能)②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③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大量自主学习时间,课堂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本该课内解决的任务,只能做为作业留到课外做,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收效低微。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的?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与“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的各项行为活动,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是为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经验与成果服务的。

教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学生发展是教学认识的基本目的,教学认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的本质首先第一点是知识的传授,其次则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素养。

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改变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被动的学习变成我想学,我要学,我喜欢学。

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科学态度的基本方式。

从实质讲,教学是学生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学习过程。

其中,阅读力、思考力、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作为老师,需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把教材读懂、读好,要老师少教,学生多学,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创新。

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而提升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知识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学无法在真空中产生也无法脱离知识而单独存在。

总之,教学的产生和维持,人的成长和发展,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养料。

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即,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游戏、歌曲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平台、实物呈现和互动教学等来深入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和语音等关键知识。

3. 分组合作给小学生分组合作有助于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形成友好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和分工合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听力和阅读水平。

4. 创造互动小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不断进行互动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设计互动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如问答,小组合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都有助于增进他们的英语水平。

5. 装备老师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老师的素质和操作技能对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培训机构把彻底培养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技艺及技术手段,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个专业且有技巧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化。

6.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小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

创造教学的情境和氛围,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利于跟小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开展教育。

任何时候,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把英语学习当做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才是保持有效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上述这些方面的互动、启发和支持,广泛培育、激发和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这样小学英语教学才得以更高水平的得以实现。

理论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以相关理论奠基下,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认识到教学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很强的一种认知活动。

课堂教学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主要手段。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益的双重要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来衡量的。

二是有效率:对学生而言,教学效率是教学产出(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对教师而言,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时间占实际教学时间的比。

三是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增强发展意识,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拥有知识更有价值。

要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树立课程目标意识,不能死搬硬套教教材,而要灵活机动用教材。

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要更多地侧重于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求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含5篇)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含5篇)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含5篇)第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1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什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2.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有效呢3.1深钻教材,备好课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说备好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

”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在学校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和内容。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交和心理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来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高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懂得如何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使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倾听和回应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学习,更要鼓励学生问问题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使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利用现代技术和在线资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工具和资源,如微信公众号、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高效化。

最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紧密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奖励优秀表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与其平时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紧密相关。

因此,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中多花时间学习和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学生、教育部门等各方应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

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2篇)

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2篇)

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2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篇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使学生获得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能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

一、潜心钻研文本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

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

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

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

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基于原认知结构,在任务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不断构建、拓展“最近发展区”使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

因此,教学要基于教材通过分析学生原认知情况,确定目标,完成教学设计,有效整合资源,构建问题情景、形成任务驱动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标签: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基于原认知结构,在任务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不断构建、拓展“最近发展区”使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通过分析学生原认知情况;有效的提供和重构教学资源;构建问题情景、形成任务驱动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立足学情,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夯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之基石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主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目标的生成性,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合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强调“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而教学设计又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预设的教学方案,是教师经验、智慧、风格的结晶,是对教材的再创造。

因此,立足学情,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则是夯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石。

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针对人的教学,要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

课堂教学的起始状态和终结状态相比要发生变化,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篇)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篇)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篇)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课题实验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课堂教学应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应成为师生生命中一段重要的历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互动,要和学生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要借助学生的学习成果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互动,动态生成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关键。

2、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课堂评价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沟通与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

有效的课堂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及时反馈和有效引导,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

另外,教师的有效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课堂激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用新理念指导备课,因为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才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反馈。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组织、应变能力,因为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时机,确定评价的内容,选择巧妙的方式,这些都是瞬间就要完成的,都是对教师组织应变能力的考验。

另外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有的形式简单,有的过于繁琐,有的是程式化,有的仅是单向评价等现状,因此我校确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作为研究的课题。

其目的就是要让有效的课堂评价,激活师生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人的智能实际上可以把它分为八类,比如说语言和修辞、数理逻辑、肢体的运动、音乐能力、个人的内省能力(个人的反省能力),还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视觉空间认知的能力,以及自然观察的能力。

他认为人的这八种智能,实际上它是相对独立的,在每个人身上这八种能力本身它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组合形态。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为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

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规划,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但是,仅仅进行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得到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事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做出的规划,因此教学设计的优劣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教师要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不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不能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风格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当分层次、有条理。

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

例如,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部分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让他们直接做题,并设计一些拓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最后,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知道其实际效果如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随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唯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其次,教学方法应当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设计相辅相成,两者不能脱节。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教学设计,可以影响教学的质量。

中学生物课堂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生物课堂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

教 师 的提 问 ,教师 富 有趣 味 的提 问 ,能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使 学 作 的学 习群 体 中对 各 自的 观点 、假 设 进行 批判 性 的考 察 、协 商 和辩 生 在教 学 过程 中处于 最佳 心理 状 态 , 以愉 悦 的心 情积 极 思维 ,直至 论 ,使 不 同 的观点 得 以交 锋 、碰撞 ,从而 加 深 、补充 、修 正每个 学 问题得 到 圆满 解答 。问题 的有 效 创设 ,是 突破 教 学难 点 的最 有效 策 生对 当前 问题 的理 解 ,取 长补 短 。但 不是 所有 的教学 内容都 适 合进 略 。教 师 所提 的 问题 不能 太难 ,否则 ,学生 难 以直接 回答 ,造 成冷 行 学 生合 作学 习 的 ,如果 问题 过 于简 单 ,答 案过 于 明显 ,开展 合作 场 的 现象 。 当然 ,问题也 不 能够 太 简单 ,只要求 学 生 回答 “ 或不 学 习 就会 流于 形式 ,从而 浪 费宝 贵 的课堂 时 间 ,使学 生 养成 散 漫 的 是 是 ” 的问 题就 不 能够 为学 生提 供 足够 的思 考 空 间。 问题 的指 向性 越 习惯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可供合作学习的内容 很 多 ,如 光合 作 用 的发现 史 中每 个实 验 的设计 均 有 巧妙 之 处 ,实验 具体 ,学生思考就越明确 ,教学效果就越好。 2在课 堂 上 推行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学 习 方 式 。教 师 的教 归根 设 计 的理 念 、得 出 的结论 、可需 改进 的地 方 都值 得讨 论 、交流 ;证 . N是 结底 是 为 了学生 的学 ,新课 程有 效 教学 的最 终 目的是 :彻 底改 变学 明D A 遗传 物质 的众 多实 验等 内容都适 合 于 开展合 作 学 习 。 6做好 课 堂 教学 反 思 。 由于课 堂 教学 “ 一个 教 育 环境 中实 际 . 是 生 的学 习方式 ,实现 学 生 的有效 学 习 。新课 程 倡导 的 自主 、合 作 、 探究 式 的学 习方 式 ,强 调 了学 习和 发展 的 主体 是学 生 ,是 学生 在课 发生 的事 情— — 不是 理性 上计 划 了要 发 生 的事 ,而 是 真正 发生 的事 堂教学中主体地位 的确认和尊重 。自主 、合作 、探究式 的学习方 情 。”所 以教学 实践 之后 的反思 是课 堂 教学 过 程 的重 要环 节 。这 需 式能 暴露 学 生思 维 ,揭 示 知识 的形 成 过程 ,在 感悟 、体验 、发 现 中 要教 师运 用 自己的教 学 机智 ,思 索教 学 问题 ,修正 教 学方 案 。通 过 使 学生 主 动掌 握知 识 ,发 展实 践 、合 作 、创新 能力 ,提 高学 生 的生 这样 的反思 ,可 以对 自我行 为 、课 堂教 学 给予 肯定 和 强化 ,也 可 以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精选5篇)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精选5篇)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精选5篇)第一篇: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年,我区教育局开展了“有效教学,人人达标”的活动,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最优化的教学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放到了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就成了我们的迫切需要。

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有效教学涵义什么叫有效教学,怎样实施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包括以下三重特征:(1)有效果:课堂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得以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一、有效性的界说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MS1]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

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

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

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MS2]。

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

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新[c3]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

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所谓当下发展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所谓终身发展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它着眼可持续,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显然,.二、有效性的现实困境(挑战)1.三维目标的割裂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种目标)。

它意味着这三维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并实现的,这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

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泛化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中再也不以“本”(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这是新课程的课堂极其普遍的现象。

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如数学课: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MS4],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3.教学活动的外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的导向下,教学中十分注意和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

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4.教学(层次)的低下与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

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从具体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以教学全过程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

5.预设生成的冲突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则是生成过多,一方面,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另一方面,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的实践追求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