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第五课:赶时髦的危害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第五课:赶时髦的危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材中的第五课,主要内容是针对孩子们近年来追求时尚的现象,引导他们认识赶时髦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时长为45分钟,适合授课时间为一节课。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赶时髦的行为,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2.掌握赶时髦的危害,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说明;3.能意识到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4.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为赶时髦而导致的危险。
三、教学重点1.帮助孩子们认识赶时髦的行为;2.让孩子们明白赶时髦的危害。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2.告诉孩子们如何避免赶时髦带来的危险。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可以放一段时尚杂志宣传广告的视频,让学生们看一下,了解一下现在的时尚风潮,引导学生们思考,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赶时髦呢?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赶时髦的行为,明白赶时髦的危害;帮助学生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然后向学生们发出以下问题,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1.什么是赶时髦的行为?2.你们身边的人中有赶时髦的吗?3.你们认为赶时髦有哪些危害?3. 学习新知(20分钟)3.1 了解赶时髦的行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赶时髦的行为。
并且通过解读时尚杂志等资料,向学生们呈现一些追求时尚的场面,让他们对赶时髦的行为形成直观感受。
3.2 明白赶时髦的危害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们讲解赶时髦的危害:1.对于学生来说,赶时髦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比如延误学习等。
2.对于身体来说,赶时髦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比如身体术虚弱、皮肤过敏、视力下降等。
并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寻找样例,说明以上问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1.对赶时髦的危害的认字提出总结;2.引导学生们思考正确的审美观重要性;3.提供多种方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搭石》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
【导语】这篇课⽂描写了上学路上⽔泥道的美。
秋天⼀夜风⾬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咱上,发现⽔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喻的⼿法详细描写⽔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泥道的美。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会认“洼、印”等6个⽣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读懂课⽂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巴掌的⽔泥道上⾏⾛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热爱⼤⾃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然、⾛进⼤⾃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能够增强对⼤⾃然热爱的感情,体验⼤⾃然给⼈们⽣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然、了解⾃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内容,体会作者对⼤⾃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会认“洼、印”等6个⽣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初步了解课⽂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出⽰图⽚,导⼊新课。
1.出⽰图⽚:法国梧桐树(课件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3) 法国梧桐树,⼤乔⽊,⾼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灰褐⾊⾄灰⽩⾊,呈薄⽚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褐⾊星状⽑。
叶掌状,花黄绿⾊。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串,呈刺⽑状,果柄长⽽下垂。
花期4-5⽉;果9-10⽉成熟。
它适应性强,⼜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体,⼴泛应⽤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巴掌的⽔泥道。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老子四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道德经》,春秋时期⽼⼦(李⽿)的哲学作品,⼜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四章》课⽂原⽂ 第⼗⼀章 三⼗辐共⼀毂,当其⽆,有车之⽤。
埏埴以为器,当其⽆,有器之⽤。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有室之⽤。
故有之以为利,⽆之以为⽤。
第⼆⼗四章 企者不⽴,跨者不⾏。
⾃见者不明,⾃是者不彰,⾃伐者⽆功,⾃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余⾷赘⾏,物或恶之。
”固有道者不处。
第三⼗三章 知⼈者智,⾃知者明。
胜⼈者有⼒,⾃胜者强。
知⾜者富,强⾏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不亡者寿。
第六⼗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为故⽆败,⽆执故⽆失。
民之从事,常于⼏成⽽败之。
慎终如始,则⽆败事。
是以圣⼈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之所过,以辅万物之⾃然⽽不敢为。
2.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四章》教案 教学⽬标 语⾔建构与运⽤: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法;鉴赏《庄⼦》借助寓⾔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中道家⽂化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并继承道家思想中的优秀之处。
教学重点: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说理⽅法。
教学⽅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要点:师⽣共同研读《〈⽼⼦〉四章》。
教学过程: ⼀、引疑设问明⽼⼦ 1.导⼊ ⽩岩松说:“中国⼈不做⽆⽤的事。
然⽽什么是⽆⽤的事?什么是有⽤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起学习《〈⽼⼦〉四章》,了解⽼⼦是如何论述“有”与“⽆”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
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黄河的形象。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生字详解】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影子
教案标题:【生字详解】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影子是自己的好朋友,形影不离。
(3)认识“影子”的特点,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影子的特点。
(2)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影子是自己的好朋友,形影不离。
(3)认识“影子”的特点,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影子的特点,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影子相关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光线,让学生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2)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 学习生字(10分钟)(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讲解生字的笔画、结构、读音和组词。
(3)学生跟读生字,教师纠正发音。
3. 朗读课文(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4. 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提问:课文中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和主人公是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影子的特点。
(3)讨论:影子为什么是自己的好朋友?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5. 拓展活动(15分钟)(1)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感受影子的特点。
(2)绘画:学生动手画影子,展示自己的作品。
(3)观察: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节日舞》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节日舞》教案一. 教材分析《节日舞》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节日的舞蹈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日舞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舞的特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舞蹈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
2.学会演唱《节日舞》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节日舞的特点,能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节日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与舞蹈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欣赏优秀节日舞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节日舞的视频资料。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节日舞》的旋律和节奏。
3.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舞蹈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节日的舞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舞的特点。
同时,播放一段节日舞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节日舞》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节日舞动作进行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随后,各组进行展示,互相学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创编节日舞动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创作一段节日舞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表演,班级内互相评价。
第5课 共同保卫伟大祖国 (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5课共同保卫伟大祖国(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教学内容:《中华民族大团结》第五课——共同保卫伟大祖国。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初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里将学到有关中华民族团结保卫祖国的思想,如何增强自我认同感,并掌握团结与爱国的行动方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重要吗?”,并与学生互动。
2.讲解: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讲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点,其中重点讲解中华民族勇敢坚定的保卫祖国的历史。
3.实践: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加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
4.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保卫祖国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1.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3.加强国家的凝聚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行动。
五、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历史和讨论现实来引导学生思考。
2.通过实际行动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通过互动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感。
六、教学形式1.小组讨论。
2.实际行动。
3.乐学教育。
4.互动游戏。
七、教学过程1.引入(1)播放中国历史视频。
(2)通过互动让学生思考“中华民族重要吗?”2.讲解(1)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2)讲解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悠久历史。
3.实践(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行动。
(2)通过实践行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4.总结(1)让学生回顾心路历程。
(2)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八、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自我认同感,加强国家凝聚力。
2.教学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通过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方法评价:通过讲述历史和讨论现实、实际行动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我认同感,以此促进团结与爱国主义。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三篇
【导语】《对韵歌》是⼀篇韵⽂。
它⾳韵和谐,朗朗上⼝,能让学⽣在读⽂识字中感受到汉语⾔的⾳律节奏美,激发学习语⽂的兴趣。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五课《对韵歌》教案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兴趣,提⾼学⽣识字能⼒。
3.正确地读⼉歌,结合插图了解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3个⽣字的⾳、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字卡⽚,⼩⿊板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组合作 教学过程: ⼀、激趣导⼊,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读⼉歌 1.⾃⼰读⼉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问号。
2.学⽣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歌,相互纠正读⾳。
4.指名读⼉歌,其他同学听听读⾳是否正确? 5.通过读⼉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的意思。
三、学习⽣字。
1.学⽣读准每个⽣字的⾳。
2.⼩伙伴互相读⼀读,⽐⽐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字的读⾳,做贴字游戏。
教师出⽰⽣字卡⽚请学⽣读,读后把⽣字卡⽚贴在⿊板上。
再指名读⽣字卡⽚,读对的就把卡⽚奖励给他,让他把⽣字贴在拼⾳下⾯,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1.这些⽣字⼤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活中⽤过这些字吗?想想,⼀会⼉说给⼤家听⼀听。
五、记忆⽣字的字形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1.读不带拼⾳的⽣字卡⽚。
2.指名读⼉歌。
⼆、书写⽣字 1.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2.请⼤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笔在⽥格中的位置,然后独⽴写⼀个。
(书上⽥格中的字) 3.学⽣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 4.学⽣看⽼师是怎样写的? 5.请学⽣书写⽥格中的第⼆个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章,理解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发问的地方能够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充足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
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二年级《生命生态安全》第五课严禁在森林草原玩火教案
【主题】二年级《生命生态安全》第五课教案:严禁在森林草原玩火【序号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草原的重要性,以及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明白玩火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并认识到遵守禁火规定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正确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序号二】教学重点1.森林草原的重要性;2.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玩火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序号三】教学难点1.如何向二年级学生清晰地表达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玩火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
【序号四】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生态环境模型,用以讲解和示范;3.准备相关绘本、故事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序号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森林草原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讲解: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普及森林草原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讨论:让学生围绕“玩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玩火的后果。
4.示范:老师在生态环境模型上演示火灾的蔓延和危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5.故事阅读:通过阅读相关绘本或故事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危害。
6.情境体验:设置火灾逃生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灾时的危险,并学会正确的逃生方式。
7.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玩火的危害,并号召学生遵守禁火规定,爱护自然环境。
【序号六】教学方法1.图片法: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森林草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故事法:通过阅读故事书让学生深入理解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危害;3.体验法:设置火灾逃生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灾的危险;4.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玩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展开讨论。
【序号七】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2.实物模型:利用生态环境模型进行实物示范;3.故事书: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书进行教学;4.火灾逃生模拟器材:适当配置火灾逃生模拟器材进行情境体验。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5课《五彩缤纷的大地》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5课《五彩缤纷的大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彩缤纷的大地》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歌词,展现了大地的美丽和丰富多彩。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描述大地的景象为主,第二乐段以表达人们对大地的热爱和赞美为主。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大地的美丽和丰富多彩。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歌曲中的一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2.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以便进行教学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与课程相关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同时,教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节奏、音高、音乐术语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节奏等方面进行个别辅导。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5课(听赏)《窗花舞》教案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5课(听赏)《窗花舞》教案一. 教材分析《窗花舞》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课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我国民间舞蹈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但同时,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致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间舞蹈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窗花舞》,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窗花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以及民间舞蹈的特点。
2.重点:学会演唱《窗花舞》,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民间舞蹈音乐,使学生感受民间舞蹈的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民间舞蹈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民间舞蹈音乐的音频资料。
2.教学视频:民间舞蹈的表演视频。
3.乐谱:《窗花舞》的乐谱。
4.教学道具:窗花、舞蹈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民间舞蹈音乐的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窗花舞》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
同时,讲解舞蹈的动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窗花舞》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乐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品味课文,感受搭石的美丽与自然和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观察事物、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品味课文,感受搭石的美丽与自然和谐。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进而引入课文《搭石》。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搭石?3. 课堂讲解(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如“突兀森郁”、“盘曲而上”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搭石的美丽与自然和谐。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引导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用“像……一样”写一个句子。
6.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观察事物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事物的方法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石》2. 重点词语: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自然和谐3. 观察事物方法:细心观察、抓住特点、发挥想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观察日记。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2. 作业题目:用“像……一样”仿写一个句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5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美丽散文。
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表达了对秋天的宠爱、赞美之情。
课文文字清爽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漂亮。
3.积累美丽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漂亮。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沉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漂亮的景物,来说一说。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漂亮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
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2.小组相互检查。
3.老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状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知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现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老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
同学自学“泥、院、印”并沟通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漂亮迷人。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漂亮。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爱的语句。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词的认读状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漂亮。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二、新课学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漂亮。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gkh》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gkh》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要语言文字;2.熟练掌握课文内容;3.学习并初步了解生活中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2.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能够引导学生合理处理矛盾,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2.学习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难点1.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吵架的危害;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第5课gkh》人教部编版;2.教学助手:布偶等道具;3.板书内容:学生表达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布偶或教具引导学生讨论吵架的危害;2.观看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吵架话题的思考。
2. 学习课文《第5课gkh》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经典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吵架的危害;2.讨论吵架带来的恶劣后果,启发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4. 吵架解决之道1.引导学生探讨吵架解决之道;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吵架的方法,并在班级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第5课gkh》,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够初步了解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避免吵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2.思考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写一篇心得体会。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导语:
同学们,我们将第一课的时候老师就给大家讲过一个米诺斯王宫的希腊神话故事,咱们当时说这一故事是出自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时期的克里特文明,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具体学习一下克里特文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学习新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同学们可以先阅读一下书上方框里的文字,看看米诺斯王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我们说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部分,那什么是爱琴文明?同学们在书上画一下,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主导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BC2000~BC1400
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青铜器
迈锡尼文明:BC16世纪中叶~BC12世纪
君主制国家、王宫、卫城、王公陵墓、文字、青铜器
黑暗时代:(荷马时代)BC12世纪~BC8世纪又穷又闭塞
多利亚人入侵,带来铁器,处于及落后倒退又孕育着巨大前进可能性的时期
爱琴文明的地位:
1、属于青铜文明
2、是希腊文明的开端,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异同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通1、出现君主制国家
2、王宫建筑群
3、使用文字
4、青铜器
异更尚武好战
二、古希腊城邦
BC8世纪~BC6世纪逐渐形成
要讲古希腊城邦,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城邦?找同学们读一下什么叫城邦: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状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
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
那城邦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
大家看最大的雅典和斯巴达也就那么大,就是一个城市。
所谓的城邦体制就是城市国家,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为什么不像我们中国古代那样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的地图,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希腊的范围,古希腊包括西面的希腊半岛,南面的爱琴海诸岛,东面的小亚细亚半岛的西海岸,然后找一下有红色标记的斯巴达和雅典。
我们看图可以得知地形崎岖河流众多,这就导致土地面积是小块的,山脉虽不特别高,但山脉陡峭巍峨险峻,阻断了陆上交通,三面环水导致海港众多,80%是山地,农耕土地少,地少人多。
地形多山,那么平原就少,只能建立这种城邦国家,平地少耕地也就少,而且我们说希腊半岛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
这些太偶见有利于希腊人的航海以及对外贸易和交流,我们说自己内部发展不协调,那就对外扩张被。
所以希腊人就走上了想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大家感兴趣可以阅读教材方框里的文字,看一看当时的一则殖民案例。
说到殖民,大家最熟悉恐怕还是近代西方的帝国主义殖民对不对,那我们说古希腊的殖民和近代帝国主义殖民有什么区别呢?
希腊殖民与西方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区别:
希腊: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上是平等的
西方:殖民地与宗主国是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具体解释一下就是在古希腊,移民出去了,建立一个新的城邦国家,与你原来所在的那个城邦关系式平等的,大家睦领友好,互相帮助。
而西方移民建立的殖民地则需要受宗主国的统治,无条件的接受宗主国的剥削。
最后我们在请同学阅读教材最后一段,看看希腊知殖民活动的影响。
有了城邦,那么城邦是怎么运行的呢?那咱接下来再学习一下希腊城邦的政体
二、古希腊城邦政体
我们说古希腊的城邦凭借先天的地理优势,利用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城邦政体,同学们阅读教材,告诉老师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主要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很好理解,就是哥哥城邦都很小,大家都只是一个个城市而已,谁也不能吞并谁,咱独立自治,那么城邦的自治权利呢则或多或少的是归公民所有的,按照这个条件,可以把城邦划分为各种类型:
贵族制贵族集体领导,权力受公民大会制约
民主制人民集体享有主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
关。
寡头制少数贵族领导,权力受公民大会制约
僭主制依靠武力或非法手段夺权,无视公民大会,
但往往取悦于平民,有利于向民主制转变
君主制君主终身世袭,独掌大权,但形式上保留公
民大会
大家看古希腊的政体,不管什么类型,都有公民大会,权利或多或少的归公民所有,很民主。
但是这里的公民是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公民么?古希腊的公民是指成年的本邦男性公民。
但是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进步意义。
看教材的最后一段,是希腊公民政治的意义。
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4.亚里士多德曾就雅典的民主政治如是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
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
由此可以看出()。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不少民主权利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5.“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绝大多数城邦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
在如此狭小的国土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上述材中没有反映出()。
①古希腊实行民主制②希腊城邦都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③希腊各城邦之间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④公民都是贵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
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
”其中古希腊民主的“幼稚”之处的表现不包括()。
A.适用范围的限制 B.民主程序的僵化 C.财产等级的制约 D.人民主权的确立8.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 答案:C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以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考查了对条件与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B项应出现在民主基础上;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D项苏格拉底提倡智者独裁反对民主制。
3. 答案:C
解析:雅典公民一般是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从雅典内部来看,雅典的大多数居民,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雅典公民,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
4. 答案:B
5.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和独立自治。
6. 答案:C
解析:由“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可知,公民大会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
7. 答案:D
解析:人民主权是希腊民主的先进之处,不是幼稚的表现。
8. 答案:B
解析:由“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可知B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