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实用)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 “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 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 弯残月高挂柳梢。
• 今夜鹿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虚实结合:
•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 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 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
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 鸟鸣、日出等)
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 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乐景)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哀景)
托物言志
蝉
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 闹衬静”;
更多的是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 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 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 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古诗手法技巧
古诗的手法和技巧是古代诗人用以表达意境、情感的重要手段。
它们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以下是一些古诗中常见的手法和技巧:
1.比兴: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来抒发情感,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象征:使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如用“梅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坚韧。
3.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出现,例如用“宫阙”代指朝廷。
4.夸张: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或特点,如“千军万马避白袍”(杜甫《丽人行》)。
5.对偶:句子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意义相对,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衬托:通过对比或烘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如用“烟花三月下扬州”来衬托江南春景的美丽。
7.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或行为,如“春风拂面”,“秋水共长天一色”。
8.比喻:直接或间接地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典故引用:在诗中引用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以增强表现力,如引用“姜子牙钓鱼”的故事。
10.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如“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范仲淹《苏幕遮》)。
11.托物言志: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作者的志向或情感,如用“松树”来象征坚韧不拔。
12.虚实结合:将真实存在的景物和虚构的景象结合起来,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维《鹿柴》)。
这些手法和技巧在古诗中灵活运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它们,诗人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深地融入到诗作之中,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智慧。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海南中学陈星萍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而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技法则是读懂古诗词,答好题所不可缺少的。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一、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3.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表达技巧
古诗词表达技巧诗言志,诗歌是语言艺术,更是诗人对生活与人生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寻常的表达,只需要清楚明白就可以了,那只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而诗歌是艺术的表达,在清楚明白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甚至不同于小说散文,这种艺术表达,可以用诗意的表达来称呼。
古诗浩如烟海,诗人更如明星璀璨,他们的表达技巧也丰富多彩,有诗词学者总结出15种表达技巧,现盘点如下。
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将作者的生死观与英雄观充分表达出来,铿锵有力,尤其具有震撼力。
2、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实景描写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不分,分不清哪是情,哪是景”的境界,让情有依托,景有个性。
比如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将作者孤独的心情寄托在花月之中。
还有曹操的《观沧海》也将博大的情怀孕育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的秦皇岛风景中。
3、借景说理,在写景中寄托深刻的人生哲理。
王之涣《登鹳雀楼》在当时鹳雀楼诗会征稿中脱颖而出就是在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则因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宇宙生命意识而超脱于众多的诗歌中。
4、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咏物诗几乎都是这样,最著名的是屈原的《橘颂》作者写橘子表达他独立不迁的高洁个性。
唐代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也是与屈原一脉相承。
而明朝于谦《咏石灰》更用石灰来表达他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5、借古喻今咏史诗都是这样,借历史事件来讽喻今天的现实,让读者以史为鉴。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长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夸张
衬托、互文、用典、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接抒情(借景(物、事)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情 白描、细描、烘托、细节描写等
3、古代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
(三)、乐(哀)景写哀(乐)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结情、层层深入、伏笔铺垫等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接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抒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情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五)、联想和想象(虚写)
七、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 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 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 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 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 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一、用典(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二、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古诗词吟诵的技巧与表达
古诗词吟诵的技巧与表达
可以通过以下技巧和表达方式来体现古诗词的情感:
1.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和停顿等变化,可以
表达出古诗词中不同的情感。
例如,在表达悲伤情感时,可以降低音调,减缓语速;在表达欢快情感时,可以升高音调,加快语速。
2.运用恰当的节奏:通过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例如,
在表达紧张、激昂的情感时,可以采用紧凑的节奏;在表达平静、柔和的情感时,可以采用舒缓的节奏。
3.发挥声音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音
长来表现古诗词的情感。
例如,可以用柔和的音色表现温婉的情感,用深沉的音色表现哀愁的情感。
4.运用表情和动作: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辅助,可以更好地表达古诗
词中的情感。
例如,在表达喜悦情感时,可以面带微笑;在表达悲伤情感时,可以做出哀愁的表情。
5.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只有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才能更好地
通过技巧和表达方式来体现情感。
因此,在吟诵前,需要认真阅读古诗词,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6.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与观众的眼神交流、互动等,可以更好地引导观
众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增强吟诵的艺术效果。
总之,体现古诗词的情感需要运用多种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运用恰当的节奏、发挥声音的特色、运用表情和动作、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以及注重与观众的互动等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现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一、用典(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二、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1. 古诗词的比喻呀,那可太有意思了!就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多形象啊!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锐利和神奇。
2. 夸张也是古诗词常用的技巧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哇塞,那庐山瀑布得有多长啊,这夸张手法一用,瀑布的壮观不就活灵活现了嘛!
3. 古诗词里的拟人也很妙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会流泪鸟会惊心,这让我们对诗人的情感体会得更深了,不是吗?
4. 借景抒情可是个大招哦!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景色一描写,那股子凄凉的感觉就出来了,厉害吧!
5. 还有用典呢!像“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两个典故,让诗句的内涵一下就丰富起来了,真绝!
6. 烘托在古诗词中也常见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大漠的广阔寂寥不就是通过烘托表现出来的嘛!
7. 动静结合也很神奇呢!“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出来是静,鸟叫是动,多有画面感呀!
8. 白描也不能小瞧哦!“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场景描绘得清清楚楚,厉害吧!
9. 对比在诗词里也好用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贫富的对比多强烈,让人感慨万千啊!
10. 象征也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不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嘛!
我觉得古诗词的这些表达技巧真的是太神奇了,它们让古诗词变得那么生动、那么有魅力,让人百读不厌!。
初中语文古诗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初中语文古诗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初中语文古诗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3、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4、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古诗的写作手法
古诗的写作手法
古诗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写作手法:
对仗:古诗通常采用对仗的方式,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使句子呼之欲出、韵律和谐。
比喻与象征:古诗中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隐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运用意象:古诗常运用生动的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物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特定场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感悟。
对景写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以突出人物的特征、情感和思想。
对句法的运用:古诗中常运用倒装、排比、拟声、夸张等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节奏感。
简练精炼:古诗以简洁明了为特点,用尽量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古诗写作手法,诗人们在创作中还会根据自己的风格和意图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
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
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
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寓情于景。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托物言志。
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
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
(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
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
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