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以综合应用引导式教学法和问题情境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问题情境教学法则是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全面、及时地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综合应用自我评价、互评和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互评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综合评价是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综合应用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质量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熟悉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求解能力等综合能力。
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科目,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话题。
一是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在此,教师应把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应该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
教师应加强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是从数学教学内容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要做到有效衔接,应该把数学教学内容按照知识体系的要求,从容易的内容开始,一步步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引入较难的概念,最后实现整体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学习体系、自然的学习路线,实施终身学习。
三是从教学设计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式教学、解决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教学法,如课堂演示、网络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师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是从教学评价上提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教学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应包括评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估学生原始数据和综合数据,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情境、行为、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等。
它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实现通过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来实现。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教学步骤,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数学教学,为中小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创新能力、分析求解能力及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质量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科目,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程。
中小学生数学分析综合能力培养重在一点一滴的积累
国 学
。
中小学生数学分析综合能力培养重在一点一滴的积累
四川省 盐 源县教 研 室 刘道武① 四川省 盐源县教 师进修校 彭宗菊②
中小学数 学分析 综合能力培养过程 ,就是让学 生具备数 学 时,会 发现简 直没法 完成这 一个任 务 。于 是教师就 可 以拿 出
基 础知 识 ,形 成数学 基本技 能 的过程 ,是数 学教师 在数 学教 事 先准备 好 的教具 ( 四面体 )让学 生观察 ,这时 ,再引导 学
生学会观 察 ,并发现 知识 与生活 分不开 ,知识 来 自生活 ,明 导 ,正如学生甲解答 的思路一样 ,“ 长方形的 内角都是直角,四 白学好数 学需要正 确的观 察和 认真 思考 。 二 、教给 学生 思维 的方 法 个角的和应该是 3 0 ” 教师在引导时应充分引导学生讨论, 6度 。 说 明这个学生是从特殊到一般 的推理方式 。学生 乙画一个一般的
观察 的过程 也是思维的过程 。小学低年级数学强调数与 形 四边形 ,画出其中一条对角线,就把一个 四边形 分成 了两个三 的结合 ,抓住 学生心 理特 点 ,旨在有 效地培养 学 生形成 “ 多 角形 ,他说:“ 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 0 ,那么两个三 8度 少” 、“ 小 ” 大 “高 矮 ” 、“宽 窄 ”等 概 念 ; 逐 渐 认 识 角形的 内角和是 3 0度。 6 ”接着问题发展得更深入 了:有学生把
物 与物 的关系 ,物和 物的变 化 的规律 ,逐 渐形 成数 和物 的联 四边形的两条对 角线都画 出, 就把四边形分成 了四个三角形 , 于
系,数和 形 的联系 。因此教 师在教 学 的同时要 适当 补充和 拓 是 内角和又成有 了7 0 的答案。这时再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哪 2度
小学数学课堂整体性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整体性教学探究
一、整体性教学的定义
整体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综合能力,通过问题
情境化、探究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思
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整体性教学的特点
1. 强调问题意识:整体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 强调情境化教学:整体性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
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强调探究引导:整体性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活动,自主探究数
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整体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整体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整体性教学,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整体性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生活中我觉得应该主要培养以下能力1.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贯穿于数学之中,而且也贯穿于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正确、迅速地运算与熟练地变换复杂的字母表达式是最为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
2.空间想象能力: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由观察能力、抽象能力、类比联想能力,对几何体的转化能力等逐步培养起来。
3.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运用形式逻辑及辨证逻辑的思维规律和方法来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在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
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一、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的启示1.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2. 注重跨学科整合3. 强调实践应用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构建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问题解决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也应该注重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跨学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学生也应该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不仅可以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也需要调整学习策略,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表时间:2020-03-03T21:42:42.947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41期作者:杨彦斌[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它关系到小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九年制寄宿学校711301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现如今教学的关键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它关系到小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更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于问题往往思考得不够全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合理对问题进行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学生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它涉及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1.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数学兴趣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数学是一个渐进的学科,学生们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举办数学竞赛、组织数学俱乐部等。
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灵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等,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图书馆、实验室等多种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
此外,学生可以参加培训班、参观数学实践等活动,扩展他们的数学视野。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
学生应养成定时、定量学习数学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同时,学生还应有长期坚持的毅力和耐心,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学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教育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学生课堂 2019年08月新教育时代202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程广敏(吉林省农安县红旗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摘 要:在教育改革推进下,如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师本位的教育模式已经被抛弃,生本位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很多教师意识到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在小学数学作用下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数理素质基础,使学生形成严密理性思维,完成学生自主习惯培养。
要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将其作为学生成长方向。
凸显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价值,分析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明确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自新课改出现以后,教育部门就意识到了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素质的培养工作,很多教师都有围绕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掌握的自主技能应用在生活与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获得灵活的学习思维。
可见自主学习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构筑自主课堂,完成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
一、自主课堂构建重要性传统课堂下数学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
这种情绪低落、课堂气氛低潮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1]。
渐渐的人们意识到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重要性与意义。
假设教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素养培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导致学生出现惰性。
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为的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让教师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将会影响到学生最后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所以需要构建自主课堂,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数学教育的必经出路。
二、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组织方法 (一)提供更多空间与时间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素质,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课程理念出发,积极应对教学挑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结合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真正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是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讲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讨论、合作,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自己,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谈一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 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
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
就以9+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一个数里拿出多少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几得多少",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那么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培养他们哪些能力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拙见。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所谓计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够根据问题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设计出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
如用常见的树木、动物、玩具等作为抽象的数学和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由这些具体形象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化推导出计算的原理和公式,这种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要求学生分别准备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引导学生动手把各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剪拼在一起,并用量角器量各种操作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结果并进行归纳。
由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全部,所以根据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不仅是给学生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准确完整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准确完整的答案的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给每组的同学发了一个长方形,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当即就有同学问:“不知道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我接着问:“这个问题要怎样解决呢?”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小组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很快就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结合教学实际,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
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青少年们是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教育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他们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
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
”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
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析
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要从学生拥有的除法基础 知识着手 ,引导学生通过 分析除法和分数的 内在联系,使用类 比、演绎、推 理、归纳 的方法 ,让学生弄 清楚 :分数中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与除法中的被除数 、除数 、除号存在 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推理出,分数的值 就应该相 当于除数 的商 同 样道理 ,有 了分数的基础,教师在教分数变化、约分、通 分时,就可以让学 生 模仿教师 的手法 ,运用演绎推理、类 比归纳等方法学习新 的知识,促进学生创 新能力 的形成和培养其逻辑判 断能力 。
攀
广 西省贵 港市港 北 区庆丰镇 万石 小 学 温树辉
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析
擅 一 :在小学数 学中通过训练 学生 自学、读说讨论、辨析推理 、总结归纳等 ,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有利 于发展学生个性思雏和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 关■诩 :数学教学 小学生 综合能力 奠定人们 综合能力发展 基础 关键在于小 学教师的启蒙与 引导,因此,培 养小学生全面发展 的综合能力是小学教师不可推卸 的责任 。数学小学教育 中基 础之基础 ,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 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 数学 中应加强学生 自学、读说讨论、辨析推理、总结归纳等多方位的训练引导, 积极挖掘 学生 思维 原动 力,推动学 生思维发展 ,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培养学生 综合能力 。本文就此 问题加以探析如下。 设置问■引疆 自掌 。培莽独 立思考 能力 自学是学生教育养成 的一种能力 ,训练 小学生学会 自学 是小学教师 的教 育职 责,是孕育 终身教育的重要手 段。为了使 学生获得新知识 ,小学教师必须 要利 用小学生好胜 好动的个性特 征,布置新课 学习任务 训练 小学生学会独立 学 习、独立思考 ,而 不能是一味地 教授 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授新 课之前必须预 先布 置任 务, 提 出自学要求 。 第二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 自学讨论、 互相提问活动,让学生交流 自学心得,并强调学生记下讨论中的疑难 问题 。第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有关疑难问题进行有序地组织学生与老 师一起 探 讨解决。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将会在激 发学生活跃个性的同时较好地 发展了 学生的个性思维,使之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能 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突出了小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养成了独立学习、独 立思考的 良好习惯。 例如 , 教授小学数学教材 第五册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 教师可 以这样进行。第一,提 出自学要求:①观察课本 P I O 0 页例 l ,这个图形 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思考例 1 中的两个图各有什么特点 ?量一量两组相对的 边、相对的角 ,它们有什么特点 ?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 , 教师课堂授课中提出问题:我们都 已经预先接到 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 现在请 同学们与 同座或前后左右 的同学交流 自学情况 ,对疑难进行讨论思考并 记下 。片刻讨论之后 ,教师进行教授学习 ,教师板书例题和作画图形后 ,就疑 难 问题提 问同学 ,并有序 引导学生进行学 习、讨论、辨析 ,教学中适度点拨引 导 ,使学生在猎取知识时能独立学 习,充分地展开思维的翅膀 ,积极寻求解决 问题 的途径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 生独立 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刨设情境馕说讨论 。墙井辨析推理 能力 语言和 书写都是人们 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而言说的语言 思维则更易于 渲染 与激起人们 思维共鸣与发展 。因此 ,小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爱说 爱笑 的纯真个性特征创设情境 引导对授课 内容展 开小学生读说讨论 ,培养其辨 析推 理能力 。在 小学数学教 学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根据教材有关 内容积极创造 条件 ,发掘 小学生的读说讨论 能力,培养其辨析推理 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就 数 学的数理 说理而言,小学生的说理过程 正是再现学生思维和巩固数学 知识的 具体表现 ,也是发展学生辨析推 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教学数学 “ 定义、定律、 法 则、公式”等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创 设小学生的读 说、讨论和说理情 境,便 可以通过学生的读说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 过学 生的讨论辨析和说理过程,训练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 辨析推理能力,加深 了学生对有关 “ 定义 、定律、法 则、公式”的认知和巩 固。 又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认识时,教师创设探讨问题情境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 发展规律,要注意加强感知认识和知识迁移的 问题引导,做到从整体到局部要 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地进行设计,让小学生在读说讨论过程中去想问题、 找方法、 定结论, 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 例如教学“ 3 1 4 x2 5 ” 例题后,学生 已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师让学 生计算 “ ×3 1 4 2 3 5 ” 这道题时,设计 以下讨论思考计算:①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该怎样计算? ②在什么情况下 ,用乘数的百位数去和被乘数相乘 ?是怎样去相乘的?③它和 分别用个位数 、十位数去和被乘数相乘有什么异 同?④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 乘数所得的积 ,其末位数要与百位对齐 ?在老师如此递进式 的问题探讨设置引 导下 ,使学生手练习 等教学活动 ,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使之积极思考 问题 ,培养 了学生探索 问题能力和分析 问题能力,促进了学生创 新思维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发展。 三 、扣 曩伺■辨析推理 。培莽逻辑 断能力 逻辑判 断是数学学科 的基本特征, 如数学概念 、 性质、 法则 、 公式、 定理等 , 都需要学生进行逻辑判断与推理,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注意学生逻辑 判断能力 的培养。培养学生逻辑判断能力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呢?我认为,老师必须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演绎能力、类比 能力、归纳能力 以及综合能力 ,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形成逻辑判断能力 。例如,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程 中 , 教 师不能循 规蹈矩 , 要 敢于创新 , 敢于 放手 , 精讲 , 把 课 促进技能 发展 , 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 目标在 于通过规定的学
堂大部分时 间还 给学 生 , 给学 生充分 的独立 解题的时 间和空间 , 别 习与发展 过程尽 可能地改变 自己, 接受社会化 。只有缩小这种 目标 怕学生做错 , 让学生在独立解题 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 , 探索解 题 上的差异 , 才有利于教学 目标的达成 与实 现。这首先要求 教师转变 的科学 思路 ,教师在适 当的时候给 以正确 的引导 ,但 不能取而代 三种角色 。由传统 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 与者 、 引导者和 之 。这 样 , 学生不仅 真实的体验到了解题过程 中的发现新问题 、 提 合作 者 ; 由传统 的教 学支配 者 、 控 制者成 为学生学 习的组织 者 、 促
数学知识 的理解 、 讲解 。 看哪个小组理解 的最到位 , 讲得最透 彻。 小 生才能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提高独立解题 能力 。为了实 现这
组组 员之 间要 紧密配合 , 齐心协力 , 各抒 己见 , 积极 大胆发表 自己
一
目的 , 应该建立新 型和谐 的师生关 系 , 优 化课型结构 , 采取灵 活
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 正在 师生互动 中进行 和完成 。师生 识状况和生活实 际出发 ,更 多地考 虑如何让学生通 过 自己的学 习
教无定法 , 学无定 法 , 在 高 中数学 教学 中 , 教 师要敢 于采用学 间要建立 良好的平等互动型关 系 ,就要 求教师在备课 时从学生知
生喜 闻乐见 的方式 教学 , 打破常规教学模 式 , 敢 于让学生 自学 。 自
J 中嚆| j 濑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同时,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情、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提高自身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创造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发挥教师情绪的感染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应该始终是快乐和饱满的。
当教师面带微笑进入教室,学生就会倍感亲切,从而思维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还要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情感因素,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的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自然的表情、和谐得当的体态语言传递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
同时,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结合教材介绍数学定理的和谐美、数学推理的完全美、数学语言的简约美、数学构思的创新美,介绍与命题、定理、公式有关的科学家的资料,将数学知识与人的富有情感的创造性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习科学家们努力、认真、坚持不懈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当然,对于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教师也尽可能地赋予其情感因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数学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大都停留在直观兴趣和操作兴趣上,而且,学生对自己提出或回答的问题往往是期待教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因素,充分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尽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件,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探求知识的热情,并针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或简短、幽默风趣的肯定性评价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智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一个好老师不是在上课时讲得很清楚,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有质疑思考。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还要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法,很好的组织学生,让学生自导自演,切不可老师一人满堂“管”。
从课堂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能力。
人类进入21世纪,更需要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呼唤多种能力的人才涌出,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
下面就我本人的一点浅薄的看法和天下为人师者共勉:第一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和探索新的途径,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从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F、BE分别是AB、AC上的高。
求证:BE=CF。
方法一:先证明:△BCE ≌△CBF,从而得出BE=CF。
方法二 :S△ABC=1/2AB?CF=1/2AC?BE又∵AB=AC∴BE=CF一题多解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新、求知的欲望。
二动手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的好:“眼见百遍,不如手过一遍”。
操作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同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的感知所学知识。
同时,质疑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爱因斯坦看到洛伦兹钻研电子学有难时,对牛顿力学产生了质疑,提出了相对论的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表时间:2020-09-27T10:06:03.9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作者:冉小龙[导读] 目前,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普遍关注冉小龙四川省重庆市酉阳县铜鼓镇铜西小学 409800摘要:目前,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普遍关注。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从而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课堂,实现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学习热情不够重视,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应转变发展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从多角度入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烘托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培育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和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缺一不可。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崔耀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4(0)4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放在小学数学的首要位置。
在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能力,还要采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课堂,拓宽课堂知识空间。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崔耀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学区,甘肃庄浪 7446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5.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析摘要:在小学数学中通过训练学生自学、读说讨论、辨析推理、总结归纳等,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综合能力
奠定人们综合能力发展基础关键在于小学教师的启蒙与引导,因此,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小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数学小学教育中基础之基础,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应加强学生自学、读说讨论、辨析推理、总结归纳等多方位的训练引导,积极挖掘学生思维原动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本文就此问题加以探析如下。
一、设置问题引领自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是学生教育养成的一种能力,训练小学生学会自学是小学教师的教育职责,是孕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小学教师必须要利用小学生好胜好动的个性特征,布置新课学习任务训练小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而不能是一味地教授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必须预先布置任务,提出自学要求。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讨论、互相提问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学心得,并强调学生记下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有关疑难问题进行有序地组织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解决。
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将会在激发学生活跃
个性的同时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使之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突出了小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养成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师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提出自学要求:①观察课本p100页例1,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②思考例1中的两个图各有什么特点?量一量两组相对的边、相对的角,它们有什么特点?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教师课堂授课中提出问题:我们都已经预先接到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与同座或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学情况,对疑难进行讨论思考并记下。
片刻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教授学习,教师板书例题和作画图形后,就疑难问题提问同学,并有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辨析,教学中适度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猎取知识时能独立学习,充分地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读说讨论,培养辨析推理能力
语言和书写都是人们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而言说的语言思维则更易于渲染与激起人们思维共鸣与发展。
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爱说爱笑的纯真个性特征创设情境引导对授课内
容展开小学生读说讨论,培养其辨析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根据教材有关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发掘小学生的读说讨论能力,培养其辨析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数学的数理
说理而言,小学生的说理过程正是再现学生思维和巩固数学知识的具体表现,也是发展学生辨析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教学数学“定义、定律、法则、公式”等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创设小学生的读说、讨论和说理情境,便可以通过学生的读说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辨析和说理过程,训练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辨析推理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有关“定义、定律、法则、公式”的认知和巩固。
又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认识时,教师创设探讨问题情境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注意加强感知认识和知识迁移的问题引导,做到从整体到局部要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地进行设计,让小学生在读说讨论过程中去想问题、找方法、定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
例如教学“314×25”例题后,学生已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教师让学生计算“×314235”这道题时,设计以下讨论思考计算:①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该怎样计算?
②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数的百位数去和被乘数相乘?是怎样去相乘的?③它和分别用个位数、十位数去和被乘数相乘有什么异同?④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其末位数要与百位对齐?在老师如此递进式的问题探讨设置引导下,使学生展开观察、想象,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议论、动手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之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发展。
三、扣紧问题辨析推理,培养逻辑判断能力
逻辑判断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如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都需要学生进行逻辑判断与推理,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注意学生逻辑判断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逻辑判断能力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呢?我认为,老师必须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演绎能力、类比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形成逻辑判断能力。
例如,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要从学生拥有的除法基础知识着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除法和分数的内在联系,使用类比、演绎、推理、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弄清楚:分数中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除号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推理出,分数的值就应该相当于除数的商。
同样道理,有了分数的基础,教师在教分数变化、约分、通分时,就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手法,运用演绎推理、类比归纳等方法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其逻辑判断能力。
四、精心设计评讲教学,强化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桥梁。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学了例题之后,教师要结合实际设计一些题目给学生练习巩固,有时进行分组练习、讨论,有时进行竞赛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锻炼思维发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与创新知识的目的。
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有目的、有计
划、有步骤地精心设计一些指导性强的练习进行训练学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展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在进行练习训练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练习。
首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专项练习,突破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技巧;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精心设计对比性练习,强化教材内容的个性差别与特点,加强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精心设计不同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挖掘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其次,作业与练习评讲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思维发展的好坏,所以评讲练习时要讲究方法,教师必须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等,对每个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并说明理由,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分析与推理认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新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之后,出示如下练习:在下面题目中,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在()内打“×”。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等式是方程。
()
16-7=9, 48÷8=6是方程。
()
5x=15,x÷7=28是方程。
()
2x+4, 20-x<30是方程。
()
当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组织评讲练习时,首先让学生对每道题做出判断,然后让其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说明理由。
经
过教师评讲与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判断推理,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有序引导总结归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一个数学问题或一节数学课结束,通常要进行总结归纳,其一是巩固知识,其二是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与写作思维能力。
进行总结归纳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之后,学会精炼地总结归纳出教学内容的精华与概要,使学生积极进行知识组合和转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技能技巧,使之更好地找出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原理等。
例如:教学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后,我把含有一个单位“100”的数条列式同时展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出其口算的基本方法,接着,又展示出含有若干个单位“100”的一系列算式,让学生思考归纳,再接着,进一步把含有整百数的乘数或被乘数和得数中的积的两个“0”用颜色标识出来,引导学生作最后的总结归纳。
经过有序地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使之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因此,训练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敢想、敢说、敢为等个性特点,采取多渠道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个
性潜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温树辉,男,桂平市籍贯,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专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