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

合集下载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07•【字号】德政发[2006]8号•【施行日期】200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德政发〔2006〕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我市“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包括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县域规划和项目库等在内的规划体系。

为把《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纲要》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系统实际,抓紧完善县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突出项目支撑,切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

专项规划修改完成并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于4月15日前报送市发改委,县域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也要尽快报市发改委,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对专项规划和县域规划进行评审、评奖,最后汇编成册,一并印发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德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七日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市在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

《纲要》回顾总结了“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勾画了“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基础与条件“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展望“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处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水平跃升的关键阶段。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鸡西市委关于制定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五”以来,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良好开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任务。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24.4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10.6%,超过“十五”计划目标0.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341元提高到10658元(折合1314美元),超出“十五”计划658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13.8%。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达到129.2亿元,年均增长14.5%。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和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

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27:41:32调整到2005年的31:27:42。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绿色食品开发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2005年全市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4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150.4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

最新-科学编制十一·五计划的建议案 精品

最新-科学编制十一·五计划的建议案 精品

科学编制“十一·五”计划的建议案科学编制“十一·五”计划的建议案区委、区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必须“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今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决胜之年,也是定位、描绘“十一·五”蓝图的奠基之年。

××区“十一·五”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的总体战略部署,是未来五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性、纲领性规划,第1文秘版权所有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计划,对于指导我区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总结“十五”期间的成功经验,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经区政协第六届十次常委会议研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关于科学编制“十一·五”计划的建议案。

一、对科学编制“十一·五”计划的建议⒈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十一·五”计划编制作为今年加速经济发展的大事,切实加强领导。

区政府要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负责规划工作,加强对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工作。

抽调专门人员成立编制办公室,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为“十一·五”计划编制提供组织保证。

⒉建议区委、区政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采取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要广泛征询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专题规划也要采取适当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要采取听证会等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广纳群言,善纳诤言,尽量使“十一·五”计划贴紧区情,增强科学性,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下步的顺利实施打下群众基础。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大目标
在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国
际一流的文明大都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发展思路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打造
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体系。

(2)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深化创新,营造良好投资氛围,加强
财税、金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着力提升增长质量,完善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拓展经济发展新
动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比重,加快培育创新企业及
创业集群成长。

(5)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节能环保减排能力,促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低碳生活方式。

三、预期成果
(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
历史低点,全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1月14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实施两年半。

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四路并进”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了“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使全市经济继续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运行。

总的来看,规划《纲要》实施进展顺利,除节能减排等个别目标外,大部分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及任务完成情况(一)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统计,2006年-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46亿元、808亿元,增长15.8%、18.1%,年均增速16.9%,超过“十一五”规划12.5%的预期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1亿元,同比增长15.4%,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突破950亿元,有望接近“十一五”末生产总值1000亿元的预期目标。

2006年-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2071元、15530元,增长15.2%和18.3%,超过规划预期目标3个和6.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7%,预计今年增长12%,达到17400元,接近“十一五”规划人均生产总值18100元的预期目标。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6年—2007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4.5亿元、42.5亿元,增长19.2%、22.8%,年均增长21%,比“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3%高出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6亿元,已接近200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1.1%,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松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15•【字号】松政发〔2006〕1号•【施行日期】2006.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松政发〔2006〕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松原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纲要》的要求,认真编制专项规划,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完成。

松原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15日二OO六年二月十五日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神,依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实际,制定松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一)“十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过去的五年,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是建市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

2005年预计(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4亿元,年均递增1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美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18.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33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4.2亿元,年均递增21.2%。

2.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5.6亿元、190.4亿元、79.4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1.7%、16.1%、14.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6:43.7:23.7,调整到2005年的26.2:52.1:21.7。

新乡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乡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到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又是在中央确立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同时也是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一重要关口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章“十五”计划的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十五”计划。

第一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连续五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2 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43亿元,增长14.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2%,高于“九五”时期6.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850元(按100:811折算为1214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4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21.6%,高于“九五”时期14.4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经济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增强。

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3.6%,比“九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优质粮食面积比重达到8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3%,比“九五”末提高13.1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累计实施工业结构调整项目75个,申请省以上科技计划立项357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左右。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09•【字号】泸市府发〔2007〕18号•【施行日期】2007.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泸市府发〔2007〕1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

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对今后5年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至关重要。

为此,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县和各部门,纳入年度发展目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工原则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

(一)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规划、指标、法规、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相关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职责,进行约束性目标和任务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的领域不作目标和任务的分解。

(三)落实责任主体。

按照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要求,依据部门的职能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同时将耕地保有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3个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区县人民政府和重点行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07•【字号】沪府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沪府发〔2006〕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06年1月20日经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七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明确奋斗目标第一章“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第二章“十一五”上海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第三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四章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第二篇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重点任务第五章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六章着力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创新体系第七章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第八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第九章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第十章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第十一章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第十二章继续发挥好浦东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第十三章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突破第十四章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第十五章努力形成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第十六章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体系第三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规划目标第十七章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第十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序言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各部门、各区县共同编制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六至二一年),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规划。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15•【字号】韶府[2006]42号•【施行日期】2006.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韶府〔2006〕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韶关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六月十五日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韶关市“十一五”规划办二○○六年三月三十日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2、面临的挑战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总体要求三、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提升工业发展水平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加快服务业发展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促进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1、加快外源型经济发展2、发展壮大内源型经济(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1、夯实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2、加快实现工业化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提高城镇化水平(四)加快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1、扩大城市规模2、做强城市经济3、提高城市品位(五)推进区域协调和合作发展1、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2、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3、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1、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2、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七)深化体制改革1、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2、加快事业单位改革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八)建设绿色韶关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3、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九)发展社会各项事业1、推进教育现代化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工作4、壮大人才队伍(十)促进和谐韶关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3、保障公共安全4、维护社会公平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四、重点建设项目(一)交通运输工程(二)能源、电力工程(三)重点工业工程(四)芙蓉新城区开发工程(五)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工程(六)旅游资源开发工程(七)水利防洪工程(八)环保和生态工程(九)社会发展工程(十)农民增收农村安居工程附表1:韶关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略)附表2、韶关市“十一五”重点工程规划项目表(略)附表3、韶关市“十一五”重点工程预备项目表(略)2006-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19•【字号】滨政发[2007]15号•【施行日期】2007.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滨政发〔2007〕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为之奋斗的纲领,也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

为切实抓好《纲要》实施工作,市政府确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各部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不作分解。

(二)确保《纲要》规定的约束性指标完成。

《纲要》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耕地保有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林木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为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确保如期实现。

(三)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的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同时,借鉴国家做法,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3个指标直接分解落实到各县(区)。

(四)突出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分解任务只对《纲要》提出的重要目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重要政策,明确具体任务。

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深刻分析重庆特殊市情,客观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内外发展形势,着眼于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不断分享发展和改革成果的基本点,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十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市发展快、人民得实惠多、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直辖市、三峡工程移民等历史机遇,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深化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克服煤电油运紧张、重大疫情和灾害等不利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局良好,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进基本小康门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五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69.1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94.96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60元,比200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006.3亿元和1215.8亿元,进出口总值接近43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51%,城镇化率45.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84.9%,非农产业就业比重5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13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摘要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

“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

指导原则: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导向: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约束性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05年55.8%,2010年60%,年均增长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2005年18.2%,2010年20%,年均增长1.8%(约束性指标)。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凝聚人民意愿的国家战略意图,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9•【字号】滁政[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滁政〔2006〕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业经滁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号召,大力推进滁州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做好今后5年工作的行动纲领。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并搞好本地区、本部门规划与全市《纲要》的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落到实处。

全市人民要在中共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如期实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滁州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滁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328亿元,年均增长5.9 %;财政收入27.6亿元,年均增长10%,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专栏1 “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2000年“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十五”年均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价格总水平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3.147430.911.542.888.67[4000][4000]5基本稳定68001.51560904.2142211.32153959.5[4200][4000]1.424.66.3‰全国总人口(万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12674320.3133000[10]552213075626<[10]9.65.35.1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按经济普查前数据2005年为1.55%;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印发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日期:2006.2.24 生效日期:2006.2.24浙政发〔2006〕1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25)(一)“十五”取得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5)(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28)(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9)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32)(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32)(二)建设农村新社区,努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34)(三)积极推进城市化,强化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36)(四)加快城乡一体的制度创新,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38)三、着力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9)(一)着力整合提升,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39)(二)提升战略地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41)(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43)四、优化开发格局,统筹区域发展(44)(一)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空间布局(44)(二)推进山海协作,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46)(三)推进陆海联动,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47)(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49)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50)(一)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保障(50)(二)优化结构、积极平衡,强化电力能源保障(51)(三)优化布局、衔接配套,提高综合运输效能(51)(四)优化网络、联建共享,提高信息应用效能(53)(五)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强化公共安全保障(53)六、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5)(一)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55)(二)转变生产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56)(三)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57)(四)强化引导和约束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8)七、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59)(一)加强文化建设,繁荣先进文化(59)(二)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61)(三)突出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62)(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64)(五)发展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增进全民健康(65)八、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67)(一)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7)(二)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69)(三)建设“法治浙江”,不断提高依法治省水平(70)九、坚持互利共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72)(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72)(二)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水平(73)(三)加快“走出去”步伐,用好国外市场和资源(73)(四)完善涉外经济体制,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74)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74)(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75)(二)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健全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76)(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77)(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78)《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

十一五规划内容十一五规划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

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

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

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五年计划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它是指在五年内,国家制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五年计划的实施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下面是我对于五年计划的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3.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5.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6.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7.加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8.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9.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安全水平。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大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国家的安全水平。

10.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在五年计划中,应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五年计划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它的实施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关于对×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的建议
关于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来说,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要体现号召性。

现在看,这个《纲要》对未来五年的规划已经很宏伟了,但我觉得在一些具体工作上最好还应该进一步作以前景性的描绘,尤其是能用数字描述的用数字描述,能用语言描述的用语言描述,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未来五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比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章,最好说明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要有多少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使多少人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借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二、要体现针对性。

就是安排的工作任务要抓住要害,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就工业经济发展而言,我觉得除了规划中所说的发展医药、化工、食品、麻纺、机械、建材等主导产业,建设园区和经济开发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上项目,培育特色知名品牌。

可以说,工业要发展,必须得有项目作支撑,必须得有品牌作保障,这方面必须得加强,在未来五年内应该有大的突破。

再比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章,第一个大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第一小题“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增加“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

因为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普遍存在力量薄弱、体制不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很难适应科技兴农的需要,急需加大工作力度进行改革完善。

这也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

再一个就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题中,应把发展农民经济人队伍点一点。

因为农民经济人是农村中介组织的基础,只有基础牢靠,才能发展壮大。

再一个就是第五章“优化升级服务业”中,应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加进去。

因为传统服务业在各市县还占有一定比例,在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措施。

另外,农村民主管理和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多着一些笔墨,点出未来五年的战略性目标和措施。

三、要体现严谨性。

主要是就结构而言,要前后照应,能合并同类项的合并同类项,是一个事的放到一起说。

比如,第八章专列了一个“深化各项改革”的题,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章中,还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内容。

实际上农村改革也是深化各项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建议把农村改革拿到“深化各项改革”中来阐述,这样使结构更加严谨。

再比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章中第五、六题,有些内容与前面四个题有重复,是否考虑并列。

尤其是第六题的有些思想、观点,能否放到冒中进行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