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理清情节,感受主要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用这种方式开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如何“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shuāi 衰微
hè 赫然
dié 迭起
qiè 锲而不舍 níng kāng kǎi 心会神凝 慷 慨 hán 函寄 mí 仰之弥高
wù 兀兀穷年 lín lí 淋 漓
qián 潜心贯注 dǒu 气冲斗牛
二
写一写字形
lì( 沥 )尽心血
一反jì( 既 )往
jiǒng( 迥 )乎不同
jiǒng jiǒng( 炯炯 )有神
2 说和做
散 文
(重点) 1. 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 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难点)
3. 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 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 (重点) 人格。
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1929年开
魔法记忆:因义辨字法,跟火一样明亮为“炯”,相
差很远为“迥”。
三
记一记词义 1.诗兴不作: 指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 起的意思。 2.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例句: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
3.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得了辉煌的战绩。 4.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5.赫然: 例句:队员们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在男子三人篮球赛上,取
同学们: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 闻一多。他说:“许多曾经是自由 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 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 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 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 愿屈服。”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一、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中找出精美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与赏析。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小组讨论]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课堂讨论]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
(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
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
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
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赏析
紫藤萝瀑布【赏析】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情文并茂状物抒情的散文。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细腻,蕴含深情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对一树让人心醉的紫藤萝花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花事之盛跃然纸上。
“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泛着点点银光”,“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热闹活泼,极富生命力。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花儿在尽情地享受阳光,享受生活,在挑逗嘻戏。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瀑图。
作者还特别点明开花的背景:这已是春红已谢的时节,“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这就是大自然,毫无装腔作势之态。
不必去看别人的脸色,也不必去迎合别人的需要,不去赶潮流,也不去追时髦;该开花时就开花,该放香时就放香,而且要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哪怕只有淡紫的光彩,淡淡的芳香。
这就是紫藤萝,多么纯真朴实的精神和品格啊!作者正是借这开得热闹繁盛的像一条花的瀑布的紫藤萝,表现了排遣“这些时一直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对那个疯狂的年代既无花又无香,似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的愤懑之情,抒发自己在紫藤萝淡紫的辉煌和淡淡的芳香的感染下,有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产生了虽遭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悟,要去创造生活,“不觉加快了脚步”的美好愿望。
真是一树紫藤萝瀑布,一瀑浓浓的情思。
作者在描绘这一树花事繁盛的紫藤萝瀑布时,文笔细腻而又极有层次。
既有总体勾勒、又有具体描写,从上到下,从外形到内神,从写实到写意,从绘景到抒情,挥洒自如,酣畅淋漓。
既有对花的形态的摹写,又有对花的色彩的描绘,还有对花香的渲染。
作者从视觉到嗅觉,从外形写到内神,有形有色,形神兼备。
同时,还将写实和写意,绘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
写形态重在对个体花朵的描绘;写花香,重在对香味特色的渲染。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读后感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尽到自己该尽到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情总是不好,开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不好,后来读了这遍文章后,才深受启发。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
”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觉不会推掉责任,我应该时时尽责,时时快乐。
一日应尽一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往坟墓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爱尽责任的青少年。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五大连池市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板
书
设
计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失败之悲勇于探索
作证之悲诚实守信
死亡之悲悲剧—伟大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给人精神鼓舞
教
学
反
思
2、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有何作用?(指导:也就是找主旨句)
3、“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指导:考虑死亡背后的精神与意义。)
4、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指导: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找到答案。)
5、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指导:悲扣住失去的进行分析,伟大扣住无法磨灭的精神进行分析。)
难
点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导入示标:(课件展示有关南极的图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1、导入: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心中挥之不去的是探索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他们前赴后继,永不停歇,为人类搭建着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伟大的悲剧》,一睹南极探险者们搏击风雪的悲壮场面。
2、出示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3、作者简介:(见课件)
4、检查预习:(见课件)
二、初读感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
由人变成了“鬼”
2、祥子由人变成鬼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小说中 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黑暗的社会;虎妞的逼迫;祥子自身 固执、自私自利性格导致最终悲剧。 3、概括主题 明确: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 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 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 的关注和同情。
示例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 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 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 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 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 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 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 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 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二、概括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 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 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 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 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在旧社会靠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被社会摧 残的由人变成了鬼。试想一下,如果祥子生活在 今天的社会,命运会怎么样?运用联想与想象, 写一片段作文。
1、通过这节《骆驼 祥子》中其他人物形象。
1、学会用“圈点批注法”品读语段,能说出人物祥 子形象的特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通过阅读小说,感受祥子的悲剧命运,加深对当 时黑暗社会的认识,体会现实生活的优越性。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感悟悲情品味伟大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故事情节。
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由于天气恶劣,食物告罄,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演绎了一场人类探险史上伟大的悲剧。
三、解读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屏显)请同学们想想,在这个故事中哪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或者说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体现悲剧情感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历尽千辛万苦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
梦想的破灭失败后2、回来的路上全体覆灭。
四、品味伟大:这是一出由失败者上演的悲剧,但茨威格就是为这样的一群失败者作传,并称之为伟大的悲剧,那么,这出悲剧伟大在何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你认为足以体现伟大或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简单的批注。
然后准备用我从______读出了______的句式交流。
(图片:我从______(词语、句子、人物、情节)读出了______)五、交流质疑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斯科特:为他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且要忠实地去履行对他来说最冷酷的职责-----------诚实、正直无私、恪守信用的绅士风度。
奥茨:在大家拒绝了他提出的把他独自留在睡袋的请求后,独自走向暴风雪------------顾全大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献出自己的生命。
团结协作。
威尔逊:雪橇上的岩石样品------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
六:总结:通过品析,我们感受到了英雄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坚毅执着的品格以及为集体、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这些都足以震撼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同学们,英雄离我们远去。
他们不遗憾,我们就不悲伤。
因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这种文体
2.理清情节,感受主要内容。
一、导课: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九.一八事变中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的画面,在主权受侵犯、国土遭践踏、人民被屠杀的时候,东三省乃至全国人民被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中国人民用各种方式反抗日寇的入侵。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去感受法国人民在国士沦丧时的反抗,去领略法国人民的爱国之情。
因为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又初次接触小说这种文本,所以可先入为主。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
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写作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二、小说知识(教师可适当讲文体知识)
文体特点: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通过塑造人物,反映主题。
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1、划出重点字、词。
2、理清小说情节
上学路上(开端)
最后一课(发展)
宣布下课(高潮、结局)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有直接交代的,也有隐含在自然环境或其他描写之中。
本篇小说就有这样的情况,请找出来,分析一下小说发生的社会背景。
——第③段“锯木场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第④段“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打败仗的坏消息屡屡传来,法国的土地上有普鲁士兵(德)操练,这些描写实际上都是社会环境描写,表现了法国这部分领土已经沦丧,被普鲁士占领。
小说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屈辱的背景之下。
这里对社会环境的交代非常巧妙,同时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思想转变埋下伏笔。
4、思考这节课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多角度谈自己对文章的感知把握)——谁的最后一课?为什么是最后的一课?它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