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1111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仅仅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能够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
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观刈(yì,割)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同“垄”,田埂)黄。
妇姑荷(hè,肩挑)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只)惜(盼望)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拿着)遗穗,左臂悬敝(破旧)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缴纳)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竟然)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整天,终日)不能忘。
【译文1】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竟然不用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译文2】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观刈麦(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标签初中古诗、生活、夏天、古诗里的十二个月、农民、讽喻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但:只。
惜:盼望。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
悬:挎着。
敝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
为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缴纳租税。
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
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
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
精神。
下面小编整理了观刈麦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观刈麦》译文及注释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幺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
《观刈麦》原文和翻译
《观刈麦》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
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原文
观刈麦原文观刈麦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译文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观刈麦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作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一点与前代诸多诗人不同。
他的诗论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所创新,在古代文学理论中独树一帜。
白居易对他诗歌理论的阐述比较系统、完整,形成一个严密自足的体系,这在唐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观刈麦赏析一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观刈麦古诗原文及翻译
唐诗经典之《白居易·观刈麦》赏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及注释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 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
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遗失⑾悬:挎着。
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
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
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曾:一直、从来。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⒅岁晏(yàn):年底。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
白居易《观刈麦》一、背景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诗仙”。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写作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观刈麦》。
《观刈麦》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对《观刈麦》进行详细解读,欣赏其中的美妙意境和寓意。
二、作品赏析1. 题目《观刈麦》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作者通过观察农民刈麦的场景,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农民劳动的称赞之情。
2. 诗歌结构《观刈麦》共有四句,每句七字,形式简练,节奏明快,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3. 描写手法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忙碌刈麦的场景。
他通过对麦浪的描绘,展示了农民劳作的辛勤和自然的美感。
4. 感情表达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
他赞美农民的勤劳和对土地的依赖,同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融入其中。
三、诗句分析下面是《观刈麦》的完整内容:麦苗苗已高,麦穗穗将生。
可怜人力娇,还得笠骠骀。
男儿膝下有黄粱,黄粱忽作磨盘糟。
白发日鬓乱,此意欲何如?1. 第一句“麦苗苗已高,麦穗穗将生。
”这句描绘了麦苗已经长高,即将抽穗的景象。
通过这句诗,作者展示了农田的生机和农民的劳作成果。
2. 第二句“可怜人力娇,还得笠骠骀。
”这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这里的“人力娇”指的是农民的体力劳动,而“笠骠骀”则是指农民背着挑担辛劳的场景。
3. 第三句“男儿膝下有黄粱,黄粱忽作磨盘糟。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黄粱梦破灭的惋惜之情。
男儿膝下本来期望有黄粱梦一样美好的生活,却忽然间变得艰难困苦。
4. 第四句“白发日鬓乱,此意欲何如?”这句用描写老人白发和鬓毛乱蓬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作者通过这句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意义与价值《观刈麦》以简短的诗句和清新的形象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鉴赏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鉴赏【导读】《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题解】《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人,唐代诗人。
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 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前蜀韦庄《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2)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赏】《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妇、婆婆,古时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成年的男劳力。
烤。
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注释(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12)岁晏(yàn):岁末。
晏,尽。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观刈麦》全文及翻译
《观刈麦》全文及翻译《观刈麦》全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翻译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
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遗失⑾悬:挎着。
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注释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注释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
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观刈麦》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观刈麦》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关于夏收小麦的古诗词
关于夏收小麦的古诗词
关于夏收小麦的古诗词,白居易的《观刈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诗中描绘了农忙季节,农民们顶着烈日在麦田间劳作的情景。
《观刈麦》全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来而厚禄,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描绘了农忙时节,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观刈麦》这首诗以及夏收小麦的场景。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2)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赏】《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妇、婆婆,古时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成年的男劳力。
烤。
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观刈麦》原文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及赏析观刈麦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注释(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5)荷(hè)箪(dān)食(sì):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箪食固定读dān sì[如箪食壶浆,箪食瓢饮],指装在竹篮里的饭食,食不单独作名词讲)(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8)丁壮:青壮年男子。
(9)南冈:地名。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但:只。
(12)惜:盼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白居易
注音:
yì hè dān xiǎng
刈
荷
·
箪
·
饷
·
dà n
zhuó bǐng
bì
yà n
灼
秉
敝
·
晏
·
石
重点词句
刈: 田家: 指农民 割 倍:更加 覆: 遮满 荷: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挑着 丁壮:指青年人 灼: 烧,晒烤 敝筐: 破篮子。敝,破旧 顾:视、看 曾: 一直、从来
作者在诗中描写 了哪些人,他们分别 在干什么?(根据人 物活动分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xiǎng 幼小的孩子 hèdān zhìxié lǒng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烧,烤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 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 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 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 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 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 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 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观 刈 麦
白居易
品诗
叙事
抒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农家辛苦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赋税繁重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官员舒适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 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 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做官的俸禄 年底
竟然 从事,做 yàn
zēng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 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 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
我自己“不事农桑”的闲与农民之“忙”
自己有“三百石”俸禄与农民“充饥肠”
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矛盾心理: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 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 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 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 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 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zhu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 全诗的第一 部分,写作者 旁观农民收 割麦子,目睹 农民全家出 动忙碌艰辛 的劳动场面.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 拿”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bǐng
bì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幅画面?
两幅画面
画面一:烈日割麦 画面二:抱子拾穗
品 诗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 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 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 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 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 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 谕尽在其中。
2、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到 几处? 劳动人民的善良贫困与地主阶级的贪婪暴 虐 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
对 比 鲜 明
品诗
《观刈麦》叙事详尽生动,虽 着墨不多,却把割麦与拾麦者的 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 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 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逸作鲜 明的对比,希望“天子”有所悟, 手法委婉巧妙,可谓用心良苦。
总结: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 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 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 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 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 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 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观刈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 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 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 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 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 妪都能听懂。
白居易诗歌的语 言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