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成本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的最优化研究
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的最优化研究【摘要】委托—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的主要成分,其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
*扩展了传统意义委托—代理成本的内涵,设立模型分别探讨了搜寻成本、激励成本、监督成本等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经济人企业的两权分立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是基于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发展伴随利益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
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尽管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界定了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但契约仍无法考虑到全部情况,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所以又是不完全契约。
由于信息非对称和契约不完全导致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理人员工作努力程度、经理人员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以及经理人员任期有限性与股东持股期限无限性矛盾等方面。
代理理论认为,代理成本的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
探讨代理成本问题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现实意义。
一、委托—代理成本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1、委托—代理成本的含义企业为解决代理问题而设计出激励、监督、约束和惩罚代理人等措施所发生的支出就是委托—代理成本。
按照Jensen Meckling的观点,代理成本包括三项内容: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成本、监督成本及因代理人所作决策并非最佳而产生的损失(剩余损失)。
*认为,委托—代理成本从委托人寻找代理人开始便已经发生,并持续发生在整个代理过程中,因此应将代理成本的内涵适当扩展,即代理成本是让代理人代表委托人行为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如此,代理成本就包括:搜寻成本——搜索合适有效代理人的成本;激励成本——鼓励代理人采取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的行为所需的费用;监督成本——预防和采取措施减少代理人不当行为发生的成本;机会成本——由于各种约束因素而无法制定最理想策略的成本;不可控成本——不完全契约下无法控制代理人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委托人利益损失。
(完整版)委托代理理论综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概述(一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1933年,美国学者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占公司总数量44%、财产的58%的企业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权的经理人员控制的,由此他们得出,现代公司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上已经为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经理革命”。
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
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指委托人把自己的事务交给其代理人代为处理而形成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二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关于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亚当斯密早就有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他说:“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为自己打算。
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是很难做到的。
疏忽和浪费,常为股份公司业务经营上多少难免的弊窦.”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不满阿罗-德布鲁体系中的企业“黑箱理论”而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
目前,被大家所公认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包括: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Mirrless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个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Akerlof、史宾斯(Spence、斯蒂格利茨(Stiglitz。
他们的研究使经济学家们对实际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有了根本的改进。
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假设前提委托代理理论遵循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并以下面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
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
【管理学论文】代理成本问题文献综述
代理成本问题文献综述一、理论文献综述提要(一)代理成本理论的起源现代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Coase,1937)按研究的重点不同,企业理论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
前者侧重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
其中代理理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代理成本理论;另一类是委托——代理理论,基本上完全以正规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更加形式化和抽象。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重点研究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并认为企业就是一种典型的团队生产。
它有三个形成条件:①有n≥个具有共同目标愿望的队员;②所有成员协作生产,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③团队生产结果具有不可分性,即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无法精确地进行分解和测算。
因而也不可能精确地按照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
偷懒和搭便车行为由此产生,为了减少偷懒和搭便车,就需专门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同时要激励其积极工作,就应使其有占有剩余权益和修改合约条款的权利。
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并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的决定因素。
他们指出现代企业里通常存在着两种冲突,一种是外部股东和管理者(内部股东)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债权人和股东(外部股东和内部股东)之间的冲突。
伴随着这两种冲突的是相应的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和负债的代理成本。
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
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①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得一部分利润;②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
由此管理人员有追求额外消费的不积极工作的动机,使得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差被称之为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具体包括:①订约成本;②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成本;③确保代理人作出最优决策或保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优决策的后果而得到补偿的保证成本;④不能完全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引言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上市公司成为了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产权保护和监管机制,上市公司面临着许多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委托代理问题的定义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在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情况。
股东作为所有权人,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了管理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股东的利益。
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常比股东更了解公司的内部情况。
他们掌握着公司的核心信息,例如财务状况、经营策略等,而股东只能通过公开信息来了解公司的情况。
2. 持股集中度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程度较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
这样就容易导致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
3. 激励约束不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相对较弱。
一方面,股权激励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运用,导致管理层缺乏明确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绩效考核机制也存在不足,让管理层可以逃避绩效要求,从而随意操作。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对于重要信息,应及时向股东披露,使股东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2. 强化股东权益保护: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在公司法律框架下确立股东的权利。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制度,加强股东的监督和参与。
3.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管理层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应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设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激励高级管理层为股东利益而努力。
4. 提升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并惩处违规行为。
上市公司股权代理成本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l 市 场 环 境
国 内外 研究 对“ 府 干预越 少 , 政 市场化 程度 越高 ,
公 司治理水 平越 高 , 代 理 成 本 越 低 ” 一 观 点 基本 则 这
伟_ 研 究发 现控 股股 东持 股 比例越高 , 掏空” 6 ] 其“ 行为 就会 越少 , 即股 权集 中程 度与第 二类 股权 代理成 本成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F 7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1 0 ( 0 0 1 ~0 2 ~0 17 — 8 7 2 1 )O 1 9 3
Jno e sn与 Mekig1 出 了代理 问题 和代理 成 cl [提 n 本 两词 , 其存在 直接 导致 公 司价值 的减 少 。如何缓 解 代 理 冲突 , 降低 代 理成 本 , 是 自代 理 问 题被 提 出 以 这 来 一直备 受关 注 的课 题 。 就 我 国而 言 , 国大 多数 上市 公 司 由国有企业 改 我 制 而来 , 司治理结 构不 同 于股权 结构 分散 的英 美模 公 式, 又异 于股权 高 度集 中交 叉 持 股 的 日德 模 式 , 呈 而 现 为 国有股高度 集 中并一 股 独大 的关键 人控 制模 式 。 冯根 福 根 据我 国公 司结 构 的特 点 , 出了适 合我 国 提 实 际情况 的双 重代 理理论 , 即存 在 着双 重委 托代理 问 题: 一种 是控股 股东 或大 股东 与经 营者 之间 的委托 代 理 问题 ; 另一种 是 中小股 东与 其代 理人之 间 的委托 代 理 问题 。本文将 前 者所 引起 的代 理 成本 称 第 一 类 股 权代 理成 本 , 者所 引起 的代 理成 本称第 二类 股权 代 后 理成 本 。 由于影 响股 权代 理成 本 的因素 繁多 , 本文 将 影 响股 权 代理成 本 的众 多 因素 分成 市场环 境 、 股权 结 构、 资产结 构和 治理 机 制 四个 方 面 , 别 进 行 文 献综 分
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与现金股利政策综述
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与现金股利政策综述摘要: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公司营运和治理中起到特殊的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理论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了相关的评述,希望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现金股利政策一、引言现代企业治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两权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人,双方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使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难以实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都会降低委托代理关系的运行效率、增大代理成本。
股利政策是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决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在公司营运和治理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延续,是公司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
股利政策是影响公司价值创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股利的发放、股利政策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减化代理问题。
本文从代理成本理论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的角度进行了文献综述。
二、代理成本理论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国外研究Berle和Means(1932)在他们的著作《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中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离作了经济学解释,奠定了代理理论的理论基础。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由于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背离并存在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目标,有可能不按所有者目标行事,出现了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MM 理论提出股利无关性一来,传统的股利理论也是基于理性人假设来研究的。
随着代理理论学说的兴起,逐渐形成以代理成本理论来解释股利政策成为一大主流学派。
1.股利政策与传统的代理成本问题Rozeff(1982)在Jensen 和Meckling的代理成本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将代理成本理论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引言资本结构和代理成本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结构和代理成本问题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视角,分析其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
资本结构的意义与影响因素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通过股权与债权的比例来决定资本的构成。
不同的资本结构对于公司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稳定性、降低财务风险、优化财务成本等。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股权融资比例过高、债务融资比例过低的倾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阶段与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无法充分发挥股权融资的优势。
这使得企业更多地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来筹集资金。
2. 盈利能力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更容易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金,因为投资者更愿意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信心不足等原因,更难以获得债务融资。
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比例偏高。
3. 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对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股权融资需要符合证券发行、交易和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债务融资则需要满足债券发行和公司债券的相关规定。
这些限制和规定使得上市公司在资本构成上更倾向于股权融资。
代理成本问题的存在与影响代理成本是指公司与股东、管理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成本。
代理成本问题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议题,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冲突在上市公司中,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管理层可能会以自己的个人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以公司股东的整体利益为主要目标。
代理成本问题文献综述
提 ①变 单层委托 现代企业理论 被称为 “ 业 的契 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 员不是企业的 的综合控制 , 出三点 : 企 约理论 ”(o s ,9 7 按研 究的重点 完全所有者这样一 个事 实。在部分所 代理关系为双层委托代理关系;②强 C ae 13 ) 不 同, 企业理论 可 以划分 为两个主要 有 的情况下 : ①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 化独立 董事 的作用 ;③推行 累计表决
维普资讯
代理成本 问题文献 综述
文 /朱洪 云
一
.
理论文献综述提要
掠夺” 。 这两种冲突的是相应 的外部股权的代 体 现为大股东对 中小股东的 “ 理成本和负债的代理成本 。 他们认为 , 其对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
( 代理成本理论的起源 一)
极 工作 , 就应使其 有 占有剩 余权益和 业 外 部 权 益 资本 筹 资 机 会 。
那样思维和行动 ,这样能有效地避免 二. 实证文献综述
Roe (9 2 和 E s r ro zf 1 8 ) at b o k e
修 改合约条款的权利 。
向荣和 贾生华 ( 0 ) 为 : 了 企 业 的代 理 成 本 。 2 1认 0 为
Jne -Mek. g( 7 ) 出 了 降低代理成本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代 e sn c1 i 1 6提 n 9
代理成本 的概 念 , 并认为 代理成本是 理人激励约束机制 。李海鹏 (0 5 认 20 )
1 8 )等 学 者 从代 理 成 本 理 论 出 发 , 企 业 所 有 权 的决 定 因素 。他 们 指 出 现 为 : 当股权结构 由分散趋于集中时, 公 (9 4 代企业里通 常存在着两 种冲 突, 种 司治 理 中代 理 问 题 正 由外 部 股 东 与 内 提 出 了 股 利 代 理 成 本 理 论 模 型 。 一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概述: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涉及上市公司和代理人(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不善、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引发严重的舞弊行为。
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委托代理问题的定义和特征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上市公司作为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和决策职权委托给代理人,代理人则以自身的利益为导向,从中获取私利的行为。
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各个层面,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公司与外部相关方之间等。
委托代理问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信息不对称是指上市公司的代理人可以获取更多和更准确的信息,而股东和其他投资者无法获得同样的信息,导致他们难以评估和监督代理人的行为。
利益冲突体现在代理人可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股东利益为优先考虑。
激励机制不完善是指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不足以推动其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行动,导致其可能偷懒、追求短期利益等。
二、影响委托代理问题的因素影响委托代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市场竞争程度等。
公司治理结构对委托代理问题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增加董事会和高管层的监督力度,降低代理人的行为风险。
另外,法律法规在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中起到了约束和制裁的作用,可以减少委托代理问题的发生。
此外,市场竞争程度也会对委托代理问题产生影响,竞争激烈的行业和市场会迫使代理人更加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三、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建立独立的董事会、设立有效的董事选举机制,加强薪酬激励和监督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代理人的行为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与经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特点,提出了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解决方案:扩大债务融资比重,控制配股融资比重,建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体系,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一、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情况也可以在股东与企业经理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企业借贷市场的特点,使得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1.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为国企解困,同时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国有的性质而出现了大量的国有股份和法人股份,并且从长期绝对控股的愿望出发对这两部分股份都作不流通处理。
这样形成了我国特殊意义的证券市场。
据资料,截至1999年10月2日,我国已有1003家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数为2816亿股,其中国有股约1902亿股,比例为67·56%。
并且在总股本超过4亿元的112家公司中,国有股比例超过70%的占了半数以上。
可以看出,深沪两市中有近三分之一 (32·43%)的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所占比重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而在目前这样一种股权流通机制下,相对集中的大股东与相对分散的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知道,股票的投资收益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红利收益;另一部分为资本利得,即买卖股票所获得的价格差。
国家大股东的股份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正常上市流通,因此,他不可能通过正常的交易获得资本利得收入,这样他的收入来源就只有红利收入这一项了。
而资本利得和红利支出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的替换关系,即红利支出会降低股票价格,减少资本利得;而不支付红利或少支付红利,这时由于股票的“含金量”提高,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也会提高,从而使其投资者获得资本利得的好处。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如何在利益相互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出有效的契约或机制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
这种理论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如公司治理、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本文将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争议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现状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委托代理模型,以便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
2、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是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3、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它们是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4、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委托代理理论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来协调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在以上四个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有的研究者主张采用基于业绩的激励机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基于权利的激励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方面,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通过信号传递和筛选来减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另一些人则主张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降低道德风险。
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成果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委托代理理论的优点: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为各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和行为动机。
此外,委托代理理论也为各种治理机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2、委托代理理论的缺点:虽然委托代理理论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委托代理理论通常假设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这一假设在实际中可能并不成立。
代理成本研究综述
代理成本研究综述摘要:所谓代理成本主要是指股东与经理人之间订立、管理、实施那些或明或暗的合同的全部费用。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无法知道经理人是在为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还是已经满足平稳的投资收益率以及缓慢增长的财务指标的支付金额。
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代理成本,本文阐述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代理成本;问题;应对;趋势;对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Jensen和Meckling开始将代理理论引入公司财务领域,并给出了代理成本的经典定义。
从此,代理成本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将传统的代理问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代理问题,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针对第一类代理问题,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公司治理因素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
姜付秀、黄磊和张敏在2009年的时候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司公司数据为题,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升代理效率,在中国特定情况下,降低进入壁垒同样是加强产品市场竞争的一条可行途径。
罗炜和朱春艳在2010年采用经营费用占销售额比例、资产周转率、管理层持股比例及自由现金流量四个指标来衡量代理成本,讨论了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对管理者自愿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
实证结果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管理者自愿披露经营活动相关现金支出及具体项目等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小。
同时,他们在2011年运用1990-2004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股东权利在降低权益成本及对未来现金流代理成本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风险因素、价格因素及预测偏差等因素后,在自由现金流引发的代理问题大的公司中,股东权利可以显著降低权益成本。
Leventis、Weetman和Caramanis (2011)使用审计费用来代表代理成本,检验了希腊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量减少了股东在公司中的监督成本,从而降低了代理成本。
有关代理成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宋 梦 醒
摘 要 :在 委 托 代 理 关 系 的前 提 条 件 下 ,这 种 契 约 关 系赋 予代 理 人 经 营管 理 企 业 的 决 策 权 ,代 理 人 的 经 营 管 理 活动 并 不 完 全 受 控 于委 托人。 因而 ,委托代理 关系的存在成为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存在 的依托 。代理成本理论 页正是基 于这种 委托 代理关 系而产生,成为 了现代企
一
江等提 出了国有股持股 比例与代理成本正 向相关 ,募集法人股 持股 比例 与代理成本负 向相关的假设 ,实证 分析的结果支持该假设 。综合 考虑 了 我 国企业股权结构 中 “ 一股独 大” 的显 著特 点:大股东 与企业 经 营管 理人员之间 的 “ 亲密关系 ” 以及大股 东持股 比例对 股权结构 特征 的作 用较大这些 因素 ,从能够反映大股东持股 比例 的股权集 中度和股 权制衡 度两个指标 出发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代理成本对股权制衡度 产生积
避 。李 小 荣 、张 瑞 君 ( 2 0 1 4) 实 证研 究 研 究 发 现 了股 权 激 励 政 策 和 公 司
风险承担水平之间存 在的倒 “ U”型关系 ,只是 这种关系 只存在 于产品 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 ,从 而支持 了代理成本价假说 ;另外 ,选 择管理 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 理成本 的替代变量 ,研究表 明代理 成本 的 提高将导致公司风险承担水平 下降,从侧面论证 了代理成本假说 的正确 性。 以 A股 上 市 公 司 的数 据 为 样 本 ,李小 方 ( 2 0 1 4) 以 2 0 0 5~ 2 0 1 1年 为时间节点分析了企业 在上市前后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 的关 系 ] ,通 过对 比发现 ,企业上市后代理成本显著增加 ;公司的上市 时间 、所处行 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公 司控制权 的归属都会对企业的代理成本造成 显著影 响 ;上市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对于代理成本 的改变作用 明显 ,也 表明公 司上市后由于代理成本 的上 升,原有分散 的所有权结构将不利 于所有者 对经营者的约束 ,高额的代理成本将超过公 司上市后外部市场制 约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上市公司,如公司与客户,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与雇员之间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为此,研究了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分析了委托代理的产生原因及上市公司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标签:委托代理;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约束体制1 选题意义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
作为企业理论的重要分支,委托代理理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却不容乐观,多家公司连年亏损。
因此,找出上市公司内部经营机制的缺陷以及治理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而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主要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像西方经济学家那么巨大的成就,我国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是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上。
因此,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委托代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冲突。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是委托人的目的。
而代理人通常的目标是金钱、地位、空余时间、避免风险等,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代理人才顾及委托人的利益。
其次,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参与实际经营活动,他们没有收入、费用以及其他方面的真实信息,委托人无法获得相应信息,除非付出很高的成本。
再者,委托人与代理人风险偏好不同,委托人偏好风险高且获利机会好的项目。
但是,代理人没必要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去冒险,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放弃风险高的项目。
最后,契约不完备,委托人在聘用代理人时要签订契约,此契约不能预料到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更不能明确的规定各种情况下各方的责任,这就为代理人谋求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机会。
代理成本研究综述
研究 , 其 中公 司治理 因素对 代理成 本 的影响成为研究 的 股权分置的背景下 , 探讨 大股东的隧道挖 掘是相互 制衡 热点 。姜付 秀、黄磊和张敏 在 2 0 0 9年的时候 以 2 0 0 3 — 还是竞争性合谋 , 随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 股东制衡 能 力 2 0 0 5 年沪深两市上司公司数据为题 , 考察了产品市 场竞 的减弱 , 大股东之间倾 向于合谋 , 必然增加 代理成本 、 损 争、 公司治理与代理 成本 之间的关 系。 结果表明 , 产品市 害企业价值 。 赵晶 、 关鑫和高 闯( 2 0 1 0 ) J  ̄ l 过 案例分析的方 场竞争 和合理 的公 司治理 机制能够 降低企业 的代理成 式分析 了 “ 终 极股东 双重隐形控制链 的构 建与动用 ” 框 本、 提升代理 效率 , 在 中国特定情况下 , 降低进入壁 垒同 架 , 深入 揭示 了社会 资本 、 股 权控 制链 与终极股 东剥 削 样是加强产 品市场竞争 的一条可行途径 。 罗炜和朱春艳 行为的关系。 关鑫和高闯( 2 0 1 1 ) 承续前期研究 , 关注于第 在2 0 1 0年采用经 营费用 占销售额 比例 、 资产周转率 、 管 二类代 理问题 中终极 股东 的剥削行 为 , 沿用“ 股权 控制 理 层持股 比例及 自由现 金流量 四个指标 来衡量代理 成 链 ” 分析范式对“ 隧道挖掘” 行为 以及 “ 二次剥夺 ” 等 问题
本, 讨论 了股东和管理者之问 的代理成本对 管理者 自愿 进行 了规范 的分析和深刻解读 , 并提 出 了显性剥夺 和 隐
信息披露决策 的影响 。 实证结果发现 , 代理成本越高 , 管 性剥夺两种形式 。
理 者 自愿 披露经 营活动 相关现金 支 出及 具体项 目等信 除 了两类传统 的代理 问题外 ,在引 入债权 人 囚素
【推荐下载】关于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的最优化研究
关于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的最优化研究欢迎来到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的最优化研究,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摘要】委托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的主要成分,其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
本文扩展了传统意义委托代理成本的内涵,设立模型分别探讨了搜寻成本、激励成本、监督成本等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经济人企业的两权分立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是基于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发展伴随利益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
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尽管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界定了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但契约仍无法考虑到全部情况,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所以又是不完全契约。
由于信息非对称和契约不完全导致委托代理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理人员工作努力程度、经理人员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以及经理人员任期有限性与股东持股期限无限性矛盾等方面。
代理理论认为,代理成本的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
探讨代理成本问题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现实意义。
一、委托代理成本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1、委托代理成本的含义企业为解决代理问题而设计出激励、监督、约束和惩罚代理人等措施所发生的支出就是委托代理成本。
按照Jensen Meckling 的观点,代理成本包括三项内容: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成本、监督成本及因代理人所作决策并非最佳而产生的损失(剩余损失)。
本文认为,委托代理成本从委托人寻找代理人开始便已经发生,并持续发生在整个代理过程中,因此应将代理成本的内涵适当扩展,即代理成本是让代理人代表委托人行为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如此,代理成本就包括:搜寻成本搜索合适有效代理人的成本;激励成本鼓励代理人采取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的行为所需的费用;监督成本预防和采取措施减少代理人不当行为发生的成本;机会成本由于各种约束因素而无法制定最理想策略的成本;不可控成本不完全契约下无法控制代理人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委托人利益损失。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委托—代理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
例如,律师作为当事人(委托人)的代理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医生作为医院的代理人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公司管理者作为公司所有者的代理人为委托人提供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代理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
例如,西方研究代理人问题的著名学者詹森和梅克林(1976)就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将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
”契约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成本的界定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情况下,由于代理人有可能不完全按照契约行动或偏离委托人目标、意愿而引起的所有的对委托人的价值损耗。
根据契约经济学的观点,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两类: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
事前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事后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而道德风险又可分为两种形式: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或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是指,双方签定契约后,代理人选择的行动与自然状态一起决定了可观察到的结果,而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无法知道这个结果是代理人本身的行动所致还是自然状态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必须设计一个激励契约,以诱使代理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隐藏信息或知识的道德风险是指,签约一方很清楚地知道他本人的知识和其他个人特征,而其他人不知道或知之甚少,或者一方知道可能影响契约的自然状态的知识而其他人不知道。
正是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才有条件不完全按照契约行动或偏离委托人的目标。
由此可见,事后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代理成本的根源。
因为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代理成本也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只能尽量地减少它。
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探究
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探究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探究上市后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上升,分散的所有权结构不利于股东对经理人的约束,所有权结构对代理成本的负面影响超过了上市带来的外部市场约束及信息披露机制的正面影响。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20世纪70年代,Jensen和Meckling(1976)正式构建起了委托代理成本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系统的研究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并讨论了如何通过经理人持股来保证其决策符合多数股东的利益。
公司的所有者还可分为外部股东与内部股东。
前者并不拥有投票权,对公司的管理不能形成直接的控制;后者拥有投票权,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的管理决策。
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提高内部股东的持股份额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
Shleifer和Vishny(1986)研究认为股权越分散,小股东搭便车的现象越明显,企业的代理成本就越高。
McConnell和Servaes(1990)研究发现所有权结构与公司代理成本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管理层持有股权既可能减少代理成本,也可能增加代理成本,关键取决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
Argawal和Mandelker(1987)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其并购与融资决策更符合股东的利益。
Barney(1988)探索了员工持股是否可以减少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
实证结果与委托代理理论一致,员工持股可以使员工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并降低股权融资成本。
(二)国内文献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研究发现中国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与业绩呈非线性相关,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托宾Q先升后降徐晓东和陈小悦(2003)讨论了公司控股股东的性质与业绩的关系,他们发现,民营股东控股的企业有更高的利润率和企业价值,原因是民营控股的企业有更为灵活的管理体系和更好的市场约束。
张兆国、宋丽梦和张庆(2005)认为,公司债权的比例越高,其代理成本越小,债权投资者和债务条款的约束可以显著缓解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委托代理 成本 ; 薪酬激励 ; 债务约束 [ 中图分 类号 】 F 2 7 6 . 6 ; F 2 7 5 [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9 — 2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6 6 7 1 ( 2 0 1 6 ) 0 6 — 0 0 4 7 — 0 5
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成本研究综述
王 宁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 学校 金融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8 )
[ 摘 要] 目前 , 关于委托 代理成本的研 究可 以归纳为 融资渠道 的选择 、 资。在控 制股权代理成本 方面 , 薪酬激励 、 债 务约束等手段 能有 效缓 解双方的利益冲 突。在控 制债务代理成本方面 , 通过在债务契约 中设计 限制性条款可以约束管理者损 害债权人利益 的行为。
引发 了新 的代 理 问题 , 债 权人 的利 益会 因股 东利 益最 大化 而受损 , 债 务代理 成本 由此 产生 。此 外 , S h .
1 e i f e r 和V i s h n y ( 1 9 9 7 ) 认为 , 股权的集中是帮助投资者收回资金的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 , 但 同时会 出现 大股东与其他股东间的财富再分配现象 , 即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掠夺 , 因而产生第三类委托代理成 本。L a P o n a 等( 1 9 9 8 ) 认为 , 在股东利益缺乏保护 的国家 , 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要明显超过其所 控制的现金流量权 ( 即剩余索取权 ) ,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 自己经营公司,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过间接
么被管理者控制 , 要么被少数所有者通过法律手段控制 , 即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离 ,
并 进一 步指 出 , 控 制者 是否 能为 所有 者利 益行 事取 决 于二 者利 益一致 的程度 , 而在 二者 利益不 一致 的
情况下 , 则取决于通过政治 、 经济及社会条件建立起来 的权力 以及受到监督的状况。J e n s e n 和Me c k — l i n g ( 1 9 7 6 ) 以代理 理论 、 产权 理论 和 公 司理 论 为基 础发 展 了公 司所 有 权结 构 理论 , 将 委托 代理 关 系定 义为一种契约 , 在契约下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利益行事 , 被委托人赋予一定 的决策权 , 同时将委托代理 成本定义为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 代理人的保证成本及剩余损失三部分之和。其中, 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是 指 委托 人 为控 制双 方 的利 益偏 差 而对 代 理 人进 行激 励 和监 督产 生 的成 本 ; 代 理人 的保 证成 本 是指
一
、
委托代 理成本 的界定
A d a m S m i t h ( 1 7 7 6 ) 发现委托代理现象 , 认为疏忽和挥霍 的现象在股份制公司中普遍存在 。B e r l e
和 Me a n s ( 1 9 3 2 ) 以美 国 2 0 0 家 大型 公 司 为对 象 的研 究结 果 显示 , 公 司数 量 的 6 5 %、 公 司财 富 的 8 0 %要
代理人为保证其不会损害委托人利益而产生的成本 ; 剩余损失是指 由代理人决策而导致 的委托人福
利下降。至此 , 委托代理成本 问题从现象提出到概念界定的过程已经完成 。 关于委托代理成本 的分类 , J e n s e n 和 Me c k l i n g ( 1 9 7 6 ) 给出了股权代理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两 种 。现代企业制度 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由于不是或不完全是企业的所有者 , 管理者努力 的成果要
J o u r n a I 。 f C h a n g c h u n F i n a n c e c 0 I l e g e l 4 7
与股东分享 , 而在职消费等活动 的好处却可 以自己独 占。这种现象足以刺激管理者采取行动谋求 自 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 , 由此产生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股权代理成本。而对于负债经营的公司而言, 债务和债权人监督引起 的现金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 进而缓解股东与管理者之 间的利益冲突。但另一方面 , 由于在利益分配时 , 债权人只能分得固定的份额 , 股东则可以获得全部
剩 余 收人 , 故 当项 目成 功 时 , 股 东会 得 到大 部分 收益 , 而债权 人 的 收益十 分有 限 ; 当项 目失 败 时 , 股 东
承担的损失有限, 而债权人则可能失去其借 出的全部资金。这种利益冲突的存在导致债务发行后 , 管 理者转投高风险项 目, 增加了债权人的机会成本 , 潜在地将财富从债权人转 向股东 , 即产生财富转移 或资产置换现象 ( S m i t h 和Wa me r , 1 9 7 9 ) 。由此可见 , 债务虽然有降低股权代理成本的作用 , 但无形中
持 股形 成金 字 塔式 控制 链 而实 现 了对公 司 的实 际控 制 。这样 公 司 的经 营者一 般 为控 股股 东 , 而非 没 有 股 权 的职 业 经理 人 , 所 以方 便 管理 。但 也正 因为如 此 , 控 股 股东 有 能力 也 有动 机 侵 占其 他 股东 利
[ 基金项 目] 吉林省教育厅“ 十三五” 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吉教科文合字 [ 2 0 1 6 ] 第3 5 7 号) [ 作者简介] 王 宁( 1 9 8 0 一) , 女, 辽宁本溪人 , 长春金融 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公 司金 融。
伴 随着公 司金融理论的发展 , 关于委托代理成本 问题 的研究 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 多的重视 。 2 0 1 6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公司治理方面提 出了具体的要求 。本文拟对委托代理成本的界定和测度以 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文献梳理 , 以便为进行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成本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