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基础会计基本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日常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作用和特点。
2. 会计职能:核算、监督、评价和预测。
3. 会计目标: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4.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5.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6. 会计科目:账户的设置、分类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
2. 课件: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的图片、图表。
3. 案例材料:企业财务报表案例。
4. 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企业经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和反映这些活动,引出会计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案例,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工具,进行日常记账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会计等式和科目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基本概念,回答相关问题。
2. 讨论:分组讨论会计等式和科目的运用,分享心得。
3.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巩固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会计基础 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会计基础中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3. 理解会计基础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4. 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问题。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会计基础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会计基础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2. 会计基础概述(10分钟)- 解释会计基础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会计基础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职业。
3. 会计基础术语(15分钟)- 介绍会计基础中常用的术语,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 解释每个术语的定义和作用。
4. 会计基础原则(15分钟)- 介绍会计基础中的基本原则,如实性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等。
- 解释每个原则的含义和应用。
5.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会计基础概述、术语和原则。
2. 会计基础规范(15分钟)- 介绍会计基础中的规范,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
- 解释每个规范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3. 会计基础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会计基础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会计要素和会计处理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会计基础术语和定义的手册或资料- 会计基础实例分析题目- 练习题和答案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 学生在练习和实例分析中的解题能力和理解程度。
- 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建议:1. 在讲解会计基础术语和定义时,可以使用图表或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在会计基础实例分析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功能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解释各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1.3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讲解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介绍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一致性和实际成本原则第二章:会计记录和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介绍会计记录的两种方法: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强调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和重要性2.2 会计科目的分类讲解资产类科目的定义和主要包括的内容解释负债类科目的含义和主要包括的内容介绍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概念和主要包括的内容2.3 会计分录解释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演示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分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三章:会计凭证和账簿3.1 会计凭证的分类和作用介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定义和区别解释会计凭证在会计记录中的重要作用3.2 账簿的分类和设置讲解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定义和区别强调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的重要性3.3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介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凭证的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演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操作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中的作用4.2 主要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和内容讲解各财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4.3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演示如何分析财务报表并解读其中的信息第五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讲解会计循环的步骤: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政策的定义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包括的内容:计量基础、资产折旧方法、收入确认方法等5.3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讲解会计估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存货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存货类型强调存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6.2 存货的核算方法讲解存货的常见核算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演示各种核算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应用6.3 存货的清查与处理介绍存货清查的方法和程序讲解存货损失的处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固定资产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类型强调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7.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讲解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改良、处置等会计处理方法演示固定资产核算的计算过程和应用7.3 固定资产的折旧解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目的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坏账损失的核算8.1 应收账款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应收账款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应收账款类型强调应收账款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8.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讲解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核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演示应收账款核算的计算过程和应用8.3 坏账损失的核算解释坏账损失的概念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坏账损失处理讲解坏账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第九章:利润的形成与分配9.1 收入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收入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收入类型强调收入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9.2 费用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费用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费用类型强调费用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9.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讲解利润的计算方法: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讲解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第十章:会计信息与现代企业管理10.1 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解释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评价和监控经营活动的作用10.2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讲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和主要措施强调内部控制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10.3 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监管解释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和目的讲解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程序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存货的核算重点环节:存货的核算方法补充说明:存货的核算方法是会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
3、学习要求
4、《会计基础》课程结构
Step2:讲授新课: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历史
1、我国“会计”一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
4、现代会计之父:意大利卢卡.帕乔利,编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板书设计: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a.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一:会计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3. 掌握会计主体和会计准则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a. 会计的定义b. 会计的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a. 会计等式b. 借贷记账法c.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d. 会计主体和会计准则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概念。
2.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会计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教学评估:1. 口头测验:提问学生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概念。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实际的会计案例,包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等。
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2. 学生可选择一项商业活动,设计一个会计系统,进行实践操作。
教案二:会计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理解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3. 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教学内容:1. 会计等式a. 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b. 会计等式的原则和平衡条件2. 借贷记账法a.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b. 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c.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账户分类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原则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的会计案例,运用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加深对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案例,编制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2. 书面测验:要求学生回答关于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相关问题。
拓展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其他记账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如现金流量表、成本核算等。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会计的定义和职能。
(2)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实体概念、会计周期概念和会计主体的确定。
2.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1)会计事项的登记和分类。
(2)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3)会计账簿的建立和管理。
3.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2)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核算流程和报表编制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会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简要解释。
2.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会计的定义和职能。
(2)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实体概念、会计周期概念和会计主体的确定。
3.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1)会计事项的登记和分类。
(2)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3)会计账簿的建立和管理。
4.讲解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2)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5.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常见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分析会计事项的处理和报表的编制方法。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会计核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个人作业:要求学生编制一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检查学生对报表编制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核算流程和报表编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名称:会计基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2. 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如何理解和应用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企业的会计案例,引发学生对会计基础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为何需要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对企业有何作用?第二步: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1. 利用PPT展示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的定义和解释;2. 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步:介绍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利用PPT展示会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依次介绍会计事项的发生、登记、核算、汇总和报告等基本原理和方法;3. 强调会计基础的核算方法和报告方法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第四步:讲解如何应用会计基础解决实际问题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2. 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会计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对学生答疑并解释相关问题。
第五步:小结和讲解作业1.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2.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基础知识解答作业问题;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扩展:1. 拓展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相关书籍和资料;2. 鼓励学生参加与会计基础相关的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情况;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 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基础教案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3.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1.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原理3.会计核算方法-日记账法-分户账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4.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账户余额计算-账户调整-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由教师提问:“你们对会计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投影片展示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的定义、目的、特点等内容。
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会计是一门研究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学科。
第三步:讲解会计的原理(20分钟)通过讲解会计的原则,如货币计量原则、业务实质原则、收益确认原则等,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
第四步:讲解会计核算方法(30分钟)1.日记账法:介绍日记账的基本形式和填制方法,并通过案例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日记账法的核算方法。
2.分户账法:介绍分户账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户账法的核算方法。
3.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第五步:讲解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25分钟)1.账户余额计算:介绍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包括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余额的计算技巧。
2.账户调整:介绍账户调整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调整的技巧。
3.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介绍会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第六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投影幕布2.课件和教案手册3.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4.会计核算软件(可选)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则,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例如:你对会计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会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简要介绍基础会计的定义以及其在个人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以课件或黑板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的几个重要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 计算实例(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会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计算,例如: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0,000元,负债总额为50,000元,求所有者权益总额。
-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其中涉及的会计问题,例如:某公司在某一期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何?-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汇报他们的结果。
5. 总结和提问(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提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预先准备的会计问题和案例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评估方法:1. 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会计问题的表现和答案准确性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3. 学生在总结和提问环节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清晰度。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2、会计六要素的划分四、课时安排2次课(4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资金运动图的挂图2、多媒体六、教学步骤第一次课(一)明确目标本节讲授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教学过程1、复习上次的内容2、提问(1)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2)会计的目标是什么?(3)会计的概念3、由会计的概念、职能导入本次课的内容——会计的对象4、适合高校经管类专科(高职)专业教材使用。
5、通过企业资金运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分析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
6、要求学生自己绘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图。
7、分析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图,并引出会计六要素。
8、从会计的方法论重点分析六要素是如何划分的,强调会计问题的两点论。
(三)总结扩展本次课学习了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会计对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并由企业的会计对象引出企业会计的六要素。
让学生思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与企业资金运动的不同,并要求查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会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操作。
3.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会计记录和报告。
教学内容:第一章:会计的概念和目标1.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第二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1.资产的定义和分类2.负债的定义和分类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第三章:记账和账户1.记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借贷记账的概念和规则3.账户的定义和分类第四章:会计方程和账户的增减变化1.会计方程的概念和作用2.会计方程的基本公式和推导3.账户的增减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五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1.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和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3.利润表的定义和作用4.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第六章: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和作用2.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和作用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教学方法:1.综合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会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基础会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讨论互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答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会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知识测试: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1.教材:《基础会计(第四版)》2.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会计原理、账户的增减变化等概念和操作过程。
3.实际会计案例:准备一些实际的会计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会计的概念和目标1.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讲解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原则。
3.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会计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具体操作过程。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
3、帮助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4、引导学生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初步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2)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3)复式记账法的运用,尤其是借贷记账法。
2、难点(1)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什么是会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会计的初步认识,然后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约 20 分钟)(1)讲解会计的定义,强调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2)阐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监督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3)介绍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会计要素(约 30 分钟)(1)详细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会计要素的内涵,例如:资产可以是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可以是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3)强调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利润。
4、会计等式(约 20 分钟)(1)深入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以及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等式的保持不变。
《会计基础》完整教案
《会计基础》完整教案会计基础完整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基本的会计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基础概述- 研究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会计的基本分类和流程第二节:会计方程- 研究会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会计方程的结构和应用- 掌握使用会计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第三节:会计凭证- 研究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 了解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和填制规则- 掌握使用会计凭证进行账务记录的方法第四节:会计账簿- 研究常见的会计账簿类型和用途- 熟悉会计账簿的基本结构和填写方式- 掌握使用会计账簿进行账务记录和汇总的方法第五节:会计报表- 了解会计报表的种类和作用- 研究常见的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和填写规则- 掌握编制和解读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原则,使用实例进行说明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会计操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填制、账务记录和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共同解决复杂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估-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 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会计操作和报表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会计基础导论》- 手册:会计凭证填制手册、账簿使用手册、报表编制手册- 实际案例:公司财务报表、交易记录等时间安排- 第一节:会计基础概述(2学时)- 第二节:会计方程(3学时)- 第三节:会计凭证(5学时)- 第四节:会计账簿(4学时)- 第五节:会计报表(6学时)以上为《会计基础》完整教案的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会计操作中。
会计基础教案设计
会计基础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会计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算方法。
3.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基本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会计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会计的基本概念。
二、讲授会计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会计等式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会计记账原理:每一笔交易都必须有相应的借方和贷方账户,并且借贷方金额相等。
3.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三、讲解会计的核算方法(20分钟)1. 核算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2. 核算方法:a. 资产和负债的核算: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b.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所有者权益 = 资本账户 + 盈余公积 + 本年利润 - 所取现金。
c. 收入的核算:收入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d. 费用的核算:费用 = 营业费用 + 财务费用 + 管理费用。
e. 利润的核算:利润 = 收入 - 费用。
四、案例分析(30分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实操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五、总结(10分钟)回顾课程内容,强调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核算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化会计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一份简单的财务报表。
教学资源: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实际案例材料。
3. 配套教材或参考书籍。
教学评估:1. 准确运用会计原理和核算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2. 正确编制财务报表。
3. 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基础会计课程是讨论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
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同学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把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育同学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推断的力量。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有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育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力量的高级特地人才的重任。
但是,“老师讲,同学听;老师考,同学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力量的培育。
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汲取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阅历,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化争论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同学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争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学中既可以采纳比较和分析,讨论各类胜利的和失败的管理阅历,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同学独立思索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学问。
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纳,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大事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同学参加课堂争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
始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月,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预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著作中,高度赞扬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确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
2024年度基础会计教案(精选2024)
填制方法
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合 适的凭证种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 容填写,确保凭证的真实、完整和准 确。
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用于登记账簿 的凭证,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等。
2024/3/23
19
会计账簿种类及登记方法
日记账
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 日逐笔登记的账簿,如现金日记
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2024/3/23
27
REPORT
2024/3/23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
28
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识别资产和负债
正确区分公司的资产和负 债,包括流动资产、固定 资产、流动负债和长期负 债等。
2024/3/23
计量资产和负债
采用适当的计量方法,如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 变现净值等,对资产和负 债进行准确计量。
结构分析
综合分析
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项目占总额的比重进 行分析,揭示公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的构成情况。
将上述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对公司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和 预测。
2024/3/23
32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2024/3/23
2024/3/23
会计作用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4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空间范围。
2024/3/23
会计基础教案模板格式(4篇)
会计基础教案模板格式(4篇)基础会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特点2.基本能运用“借” “贷”记账符号确定会计分录教学内容:高教版的《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二课时,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教学重点:“借” “贷”记账符-号的使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确定会计分录教学难点:运用借贷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出示复习题)(5分钟)1.用“借” “贷”填空。
(1)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2)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3)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4)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
2.请指出下面经济业务中金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会计科目,并指明应借或应贷的方向:某食品加工企业购入50000元的农副产品,用于加工食品,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该经济业务使企业________增加了,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
同时,使企业________减少了,应记入该账户____ 方。
企业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为了准确及时将经济业务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去都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板书)二。
讲授新课(31分钟)1.会计分录的概念(3分钟)(1)师讲述: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2)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3)全班汇报交流。
(账户名称,应借、应贷,金额)2.会计分录的要素(3分钟)师:简单地说会计分录一种反映经济业务的记录。
反映经济业务的三个方面:(1)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即账户名称;(2)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是增还是减,即增减方向;(3)经济业务涉及账户增加金额是多少,即金额。
基础会计 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教案标题:基础会计教案目标:1. 了解基础会计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基本的会计术语和概念。
3. 理解会计方程式和会计记录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记录和编制财务报表。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提问学生对会计的理解和认识。
二、概念和原则(15分钟)1. 解释基础会计的概念和作用。
2. 介绍会计的基本原则,如货币计量、业务实体、会计周期等。
3. 讲解会计的基本假设,如持续经营、会计实体等。
三、会计术语和概念(20分钟)1. 解释常用的会计术语,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2. 介绍会计方程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 讲解会计记录的基本原理,包括借贷记账法和会计凭证的使用。
四、会计记录与财务报表(25分钟)1. 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会计记录,包括借贷记账和编制会计凭证。
2. 介绍常见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3. 解释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会计记录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练习。
2. 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提出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建议,如阅读相关教材或参加实践活动。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练习题评估:检查学生对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编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对基础会计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企业的财务部门,了解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参考相关的会计案例和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要求他们编制一个简单的财务报表,并进行口头报告和展示。
教案指导:1. 确保教案内容简明扼要,并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会计基础教案内容
会计基础教案内容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会计学初学者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日后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熟悉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记录;4.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5.学会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会计学的概念和定义•会计学的发展历程1.2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和原则•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会计学的基本原则2. 会计核算基础2.1 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会计的核算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会计核算方法的分类2.2 会计凭证和账簿•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会计账簿的种类和记录方法3. 会计报表基础3.1 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要素3.2 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方法•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会计软件或纸质账簿,进行会计凭证填制和账簿记录的训练。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核: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大题分析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题。
六、参考教材1.《会计学导论》- [作者1]2.《会计基础》- [作者2]3.《财务会计》- [作者3]七、教学资源和设备要求1.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2.学生需在课堂上使用电脑或笔记本记账软件,或者使用纸质账簿进行实践操作;3.教师需准备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实际的会计问题进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教案任课教师:所在部门:任课班级:计划学时: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实训教材:第1章总论本章要点本章是对会计的总括说明,是学习会计的起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重点理解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学及其体系;了解会计岗位及其职责。
第一节会计及其职能一、会计的性质和目标(一)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社会产品,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
为了达到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耗费与成果加以比较和分析,以便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会计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看,一般是从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的应用这样一段过程,在我国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
早期会计多数以实物、少数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尚未完全固定为货币;需要会计的单位以官厅会计为主;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会计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法,核算方法比较简单。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看,可以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oca Pacioli)的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的出版开始,至20世纪40年代末。
这一时期,复式记账法应运而生,大多数的会计单位开始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中分离了出来,需要会计的单位逐渐以企业会计为主,会计核算方法大多数采用复式记账法,开始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为满足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了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
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会计成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会计的性质会计的性质即会计的本质属性,亦即其所归属的范畴。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即通过会计核算后所达到的结果。
提高经济效益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会计的目标。
在终极目标的前提下,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被解释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库存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四)会计信息的使用者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国家税务和工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2.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企业经营者。
二、会计的职能(一)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职能, 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
它集中体现着会计的本质。
会计职能按其发展变化,分为基本职能和扩展职能。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本身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确定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给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三)会计的扩展职能会计的职能除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这两大基本职能外,还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
这些职能从不同侧面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三、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指对某些未被确认的会计现象,如: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会计为谁记账等,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做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又称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明确会计主体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前提。
这是因为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必须有一定的空间界限,而会计主体假设正是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会计人员的责权范围,将会计工作的空间界定为有自主经营所必需的财产,并产生相应的债务和所有者权益,有独立的收入和费用,并据之确定盈亏,评价业绩。
所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又称会计实体。
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责权利结合的经济单位。
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所有的法律主体应当是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会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停产倒闭。
这一假设把会计核算建立在正常状态下,也就是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取得时的目的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被耗用;会计主体所承担的负债也将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按原来承诺的条件予以清偿。
由此,会计主体才可能采用历史成本来确认、计量其资产等要素,使会计核算与报告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与会计主体假设结合为:会计要为特定的会计主体在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分期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在时间上具有不间断性,为满足企业内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需要,企业需要把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定期进行汇总和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及时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这就产生了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
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确定后,一般按日历确定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
会计分期假设可以与前两条假设结合为:会计要为特定的会计主体在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假设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的规定。
这一假设也包括币值稳定这一层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来反映。
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通常用当地币种进行日常会计核算,但向国内编报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货币计量假设可以与前三条假设结合为: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为特定的会计主体——在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以下八项内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可靠性,又称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交易或者事项)及表明这些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这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也称清晰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就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明确会计信息的内容,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对决策有用。
4.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1)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2)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这是因为,有时候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6.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库存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审慎性原则,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都应合理地予以估计、确认并记录,而没有确定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以不抬高资产和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进而有效地规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如果某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则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8.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亦称会计记账基础,是指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
(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按照权利和义务是否发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在权责发生制下,凡属于本期实现的收益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入账;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或库存现金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采用这一原则,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均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