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部分第七讲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2中图版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课题探究与检 测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学习重点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 革命活动,知道孙 活动;中华民国的 中山是民主革命的 成立;辛亥革命的 先 行 者 ; 了 解 武 昌 历史意义。 起义和中华民国成 立的史实,认识辛 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题探究与检测
( D )5.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 中的突出成就是 A.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 C )1.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 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 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 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 C )2.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 “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 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课题探究与检测
( B )3.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 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课题探究与检测
( A )4.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 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赞颂 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 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 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 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 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 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 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 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进行写作,使文学更加贴近民众。
妇女解放和平等权益
新文化运动呼吁妇女解放,倡导妇女平等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文化观念 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启发了对 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和更新。
对传统价值的冲击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价值 观念提出了质疑和冲击,促进 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融合。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 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 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股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 现代化和革命化。
时代背景
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困境,迫切需要进行社会和文化改革。
2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之间的碰撞,加剧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胡适发起的新文学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2胡适主张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推翻传
统文学的束缚。
3
方志敏等人的思想影响
方志敏等人的先进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 了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文言继续规范
新文化运动倡导对文言文的规范使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3 文化创新
新文化运动鼓励文化创新, 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推动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开拓了中国文化的新方向
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文化的 新方向,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1 思维方式
新文化运动启示我们要用 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看 待世界,不断拓展自己的 知识面。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课标要求】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域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伟大旗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因此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思想的发展,又是新思想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又是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思想的彻底批判,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面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因此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既是旧革命的总结,又是新革命的曙光。
【学情分析】八年级年龄段学生个性普遍突出,许多学生知识面较广,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诱导,相机激励。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和《新青年》杂志的兴起。
(2)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史料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以讲解和讨论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
胡适
文体内容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 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主张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鲧禹治水 山海经
洪水滔天鲧(gǔn)窃帝之息 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 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开始
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曾在此居住)
第二卷开始改称《新青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曾经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
开始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
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
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 道儒家伦理学说。
维护专制制度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黄侃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干不了,谢谢。”
内容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积极影响
民主
专制
提倡_____科_,学反对___ _; 迷信
提倡______, 反对_______;
提倡____新__,道反德对_______; 旧道德
提倡____新__,文反学对_______。 旧文学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第七讲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七讲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辛亥革命失败2、新文化运动开路(新文化运动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这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4、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5、胡适自由主义的失败一、辛亥革命失败后果:政治专而不治,文化复古而不求新。
政治文化危机都未解决。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正始》康有为:“今共和数月矣,所闻于耳、触于目者,悍将骄兵之日变也,都督分府之日争也,士农工商之失业也,小农之流离饿毙也,纲纪尽废,法典皆无,长吏豪猾,土匪强盗,各自横行,相望成风,搜括则择肥搏噬,仇害则焚杀盈村,暗杀则伏血载途,明乱则连城陈战,抢掠于白昼,勒赎于大都,胁击于公会,骚扰于城市,以至私抽赋税,妄刑无辜,兵变相望,叛立日闻,……炸弹日鸣于社会,手枪公行于朝堂,争地鏊兵,风尘遍地,……号为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号为自由,而实自死自亡;号为爱国,而实卖国灭国。
”李大钊:“民国之兴,基于大义,用兵不过三阅月,成功之速,为东西历史所未有,吾华之幸,抑亦吾民之幸也。
然则有忧者,则匪氛之起,不在满清末运,而在民国初年。
何则?战后之兵,蛮野浮动,在伍时即大肆劫掠,退伍后仍将流为盗寇,则今日之兵,即他日之匪,其因一也;愚民不识共和为何物,教育不可立收成效,责以国民义务,群惊为苛法虐政,迄而抗变,其因二也;一度战乱,元气大丧,民间愁苦怨嗟,实为乱阶,其因三;左道之流,造谣惑众,此次革命,引起此辈帝王思想,其因四。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
1.背景: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时间: 1915年
3.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4.主要阵地:
5.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6.主要活动基地: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曾留学日本,1917年任 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 领导人。
我们的先辈为了救 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 献出自己的生命,作为 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 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 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 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 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举得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 会主义的建设者,应当学习他们 为了祖国进步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 的强大国家而努力奋斗!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 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探究活动: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批 判儒家思想?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 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病人——中国思想界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 旧血液——中国传统文化 新血液——西方文化 不会全 坏了吧, 总有些 还好的 应该留 下吧!
第7课
三亚天涯中学 张超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武昌首义油画
袁世凯身着皇帝装率百官在天坛祭天 溥仪的退位诏书
湖北军政府旧址
一、兴起:
1.背景: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时间: 1915年
3.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第七讲 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
•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
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 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 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 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 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例如,陈君介石、 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例如,陈君介石、 陈君汉章一派的文史,与沈君尹默一派不同; 陈君汉章一派的文史,与沈君尹默一派不同;黄 君季刚一派的文学,又与胡适之的一派不同; 君季刚一派的文学,又与胡适之的一派不同;那 时候各行其是,并不相妨。对于外国语, 时候各行其是,并不相妨。对于外国语,也力矫 偏重英语的旧习,增设法、 俄诸国文学系, 偏重英语的旧习,增设法、德、俄诸国文学系, 即世界语也列为选科。 即世界语也列为选科。 大学并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大学并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陈独秀(1880—1942年),安徽怀 陈独秀(1880—1942年),安徽怀 宁人。字仲甫。少年时为敷衍母亲而 宁人。字仲甫。 去应考,却高中第一名秀才。 去应考,却高中第一名秀才。后陈独 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回国后, 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回国后, 陈独秀在上海、 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 命运动,并办报, 命运动,并办报,是当地叱咤风云的 人物,因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人物,因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蔡元培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蔡元培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并不开课, 陈独秀上任以后并不开课,而是专心 致力于文科改革, 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 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 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二: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二:北京大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中华书局版
《新文化运动》本课是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十课。
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具匠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及其论著,掌握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两面旗帜,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感受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搜集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片、幻灯、文字或视频等材料;2.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势越来越乱!同学们,如果你生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将怎样做呢?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看几张图片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1、背景:政治方面:(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3)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7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7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新文化运动》。
对于《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想从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教学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感悟与反思五个方面来解说。
【一】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1.课标分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这些要求都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生通过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爆发的始末,能够列举出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达到了解该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可。
2.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的内容。
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洋务派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来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而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教学中如何贯穿近代化起步从经济、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我觉得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而如何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而本课那么处于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由表及里的更深层面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考历史总复习2.2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完美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第10课新文化运动课件1中图版
一、《新青年》的创办
20世纪初,德先生和赛先 生被接到了中国。
一个世纪过去了。德先生 和赛先生现在成了中国的忙人。 我常能看到两位先生的身影, 也成了两位先生的FANS之一。
请问:有人认识这两位先 生吗?
一、《新青年》的创办
旗帜(口号)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指西方的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
赛先生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和科学精神。也包 从西方传入的社会 科学理论。
一、《新青年》的创办
民主 新道德
迷信盲从 旧文学
科学 新文学 专制独裁 旧道德
一、《新青年》的创办
一、《新青年》的创办
《狂人日记》 控诉封建专制统治
一、《新青年》的创办
蝴蝶 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有位学生向他责难道:
“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微笑着 回答:“没有的。”接着他请同学们帮他用文胡言适文拟写一则复 电以婉言拒绝朋友邀他做行政院秘书的好意,由此比较文言文
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C
★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思维拓展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一文中将中国向西方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期 “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所以有了洋务 运动;第二期 “是制度上感觉不足” ,所以 有了戊戌变法;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 觉不足” ,所以有了新文化运动。
和白话文哪个好。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之后,大家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的文言文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