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学习资料
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
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依法治国,是指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国为手段,通过法律来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保护公民的权利与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之一。
下面将从法治的概念、特点和实践等方面归纳依法治国的知识点。
一、法治的概念法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活动中必须以法律规范为依据,依法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
法治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制度体系。
二、法治的特点1. 法律的确立和实施是公正合理的: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必须来自于公众的认可和接受,依法治国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公开透明、权威可靠。
2. 法律的有效施行:规定了法律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执法机构应确保法律执行的公开、公正、公平。
3. 法律适用的一致性:法律对所有人都应适用,不论其地位、身份、财富和社会地位,法律平等制约、保护公正。
4. 法律的稳定性:法律制度的稳定性是法治的基石,法律的修订应由有权机关按照公正程序制定。
三、依法治国的实践1. 法治思维的培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公民依法行为的自觉性。
2. 法律的科学立法:制定法律应符合实际需要,科学合理,法律制定主体应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确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3. 法律的严格执法: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加强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4. 司法公正与法治建设:加强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体制,提高审判质量和公正性,确保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5. 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国家治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综上所述,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
《依法治国》课件
《依法治国》课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本文将对依法治国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内涵、意义、实践路径及挑战。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1.法律至上: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全民守法:全体公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
4.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5.依法执政: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二、依法治国的意义1.保障人民权益:依法治国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使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广泛权利。
2.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治国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促进经济发展:依法治国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依法治国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5.推动社会进步: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三、依法治国的实践路径1.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律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
2.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提高司法公信力。
4.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5.依法行政:加强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6.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习提纲概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学习提纲概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
全面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手段的创新。
全会提出新观点、新举措,必将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制度框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二)依法治国为党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力量提供重要保证1.依法治国将使党的领导方式现代化2.依法治国将使党的路线方针法律化3.依法治国将使党的领导制度制度化4.依法治国将使党的领导作风民主化5.依法治国将使党的领导干部廉洁化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也是重要目标(二)根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三、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深化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二)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程中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依靠法治转变党的执政方式1.党依法执政的三大核心要素2.党依法执政要实现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二)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方法1.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2.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3.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2015年1月5日。
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资料
一、提出背景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
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二、基本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A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A全面依法治国2、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和(C )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C法治3、市场经济本质上是(B ),所以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
B 法治经济4、依法治国的根基在(C )。
C 基层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 D ),取得历史性成就。
D 社会主义法治6、目前,我国( D )已经形成。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有机统一。
D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 A )。
A法治保障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 A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共同推进。
D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B )一体建设。
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 D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4、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 C )。
C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5、( A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1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 A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A宪法17、( D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5篇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一)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依据法律来管理和决策。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内容和精神,理解法律的价值和作用,是学习依法治国的基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则是具体实施法律的法规。
掌握宪法和法律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约束力。
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学会独立思考:社会问题是法律规范的决定性因素。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学会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与公共事务,强化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维权维益,是培养依法治国意识的有效途径。
参与公共事务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法律素养,也可以为社会的法治进程贡献力量。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是加强社会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政府是法治的重要主体,要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提高政府的法治素养。
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公务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教育。
加强法治监督和司法保障:法治监督是保障法治实施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和个人的法治监督,推动法律的公正实施。
要加强司法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二)依法治国是指国家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法律是治国的最高准则和公民行为的约束。
个人认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学习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全面依法治国,能够更好地实 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 谐,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能够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使政府决策 更加科学、民主、透明,增强国家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 化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宪法和法律至上
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 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 得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确 保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保障人权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防止权力滥用和侵犯人权的行为。
21世纪初至党的十八大,中国不断完 善法律体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 强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建设法治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成果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涵盖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多个领域。
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独 立,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全面依法治国,通过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 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02 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 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全面依法治国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 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 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关于学习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的学习笔记
关于学习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的学习笔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习总书记讲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维权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对农村居民来说,无论在法律意识还是维权意识上都需要亟待提高。
对农村居民来说,法律离他们有些遥远,很少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及他人,基本上都是一遇到事或者逆来顺受,或者家庭成员齐上阵用拳头来说话。
由于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导致原本简单的矛盾纠纷复杂化,进而引发极端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
在遇到纠纷时农村居民不愿意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问题纠其原因有:一、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完全不懂法。
二、农村居民不舍得花告状的钱,害怕钱花了而没有结果。
三、走司法程序手续往往会比较麻烦,时间也比较长,耗不起时间。
四、对法院不了解,在农村居民的心目中,法院是高高在上的,同时也不大信任政府机关能公正执法。
这些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农村居民不愿意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这样只会拉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对于法律认识的差距,因此一定要想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让法律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阶层,让不懂法的农村居民能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
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局面。
一、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二、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个总目标要求做到哪五个坚持?.答: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是什么?答:(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形成的五个体系是什么?答: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5.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答: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摘录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摘录
摘要: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治理方式
2.依法治国对于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3.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4.保证司法公正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1.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3.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正文: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
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包括: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以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点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中,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裁判、依法治理社会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以法治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坚持宪法至上,保证宪法的实施和执行。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和权力运行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确保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健全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要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现行法律,填补法律空白,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同时,要健全法律实施和监督机制,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此外,还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推进法治教育等方式,使全体公民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四、加强法治监督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要加强对行政权力、司法权力、执法权力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违法乱纪。
建立健全独立、公正、高效的监察机构,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保证公正廉洁执法。
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法治监督,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加强国际合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各国的法治经验,推动国际法律秩序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稳定。
六、加强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保障。
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加强司法保障,确保公民的诉讼权益,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总结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总结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法治国家的内涵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坚持良法之治。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3.如何建设法治国家(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4.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1)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3)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4)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5)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7)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6.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官民关系。
7.如何建设法治社会(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公需课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学习资料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A.制度化B.规范化C.程序化D.以上都是 2.法治政府基本内涵不包括()A.组织法定B.职权法定C.程序法定D.准则法定 3.不同机关制定效力相同的文件发生冲突时,应该由()解释或者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 4.政府是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加强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的关键和重点。
A.全面建设法治中国B.全面建设法治政府C.全面建设法治社会D.全面建设法制政府 5.关于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法治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法律文化B.二者有实质性的差异。
法律文化应归属于法治文化的范围之内口.法律文化的外延小于法治文化的外延A.2015B.2016不是C.2017D.2018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不包括哪一项()A.制度化B.规范化C.民主化D.程序化8.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A.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C.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D.以上都是6. ()年,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10.()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服务大局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D.公平正义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三A.2012B.2013* C.2014D.2015 12.依法治国主要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三个关键词”不包括哪一项()。
A.道路B.体系C.全面• D.法治13.()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法治法律•B/法律法治。
八年级依法治国的知识点
八年级依法治国的知识点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贯穿于我国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八年级依法治国的知识点,本文将分别从法治意识、宪法、民事法律、刑法、行政法律、法律文书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指人们思想上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要遵守法律,依法制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制知识。
二、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的基本法律,对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宪法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各种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加强对法制的认识。
三、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规定个人和单位之间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
学习民事法律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身权利与义务,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便于自身维权。
四、刑法刑法是对犯罪行为所做的惩罚性法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法律工具。
学习刑法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刑法体系,掌握一些预防犯罪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五、行政法律行政法律是对行政机关权力行使所做的规定,如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等。
了解行政法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了解行政机关的职能和利益。
六、法律文书法律文书是指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单位在办案过程中制作的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
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和内容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学习了解法律文书的相关知识。
结语:八年级阶段,依法治国是大家必须要了解的知识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尤其是行政法律、民事法律等,应该学会运用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做到遵守法律,保持良好的法治意识。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8.1法治国家(1)教案部编版必修3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治国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8.1节“法治国家(1)”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内容应包括法治国家的概念、特征、意义以及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任务等核心知识点。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案例分析:提供一系列与法治国家相关的案例,如国内外著名法治国家的实例、我国法治建设的典型案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2)学术论文:推荐一些关于法治国家研究的学术论文,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法治国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发展。
(3)政府官方文件:提供一些我国政府发布的与法治国家相关的官方文件,如宪法、法律条文等,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法律框架和制度安排。
8. 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填写反馈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法治国家(1)”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举例说明:如交通规则的遵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治国家的奥秘。
2024《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学习辅导
单选题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
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
B、实施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先行,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立法4、国家宪法日是()。
D、456305、()是法治的生命线。
D、公正6、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是正确认识党和法关系的()。
A、关键7、要把()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
C、法治精神8、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把()放在第一位,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
C、尊法9、()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依法治国10、党的()作出决定,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A、十八届四中全会1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
C、1954年13、()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司法多选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法治建设的原则主要有()。
ACDE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即()。
ABCDE3、政法机关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法机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BCDE4、()都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
ACE5、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党(),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
BCDE6、下列选项中,属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内容的是()。
ABCDE7、以下对依法治国论述正确的是()。
ABCDE8、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等突出问题。
依法治国知识要点
依法治国知识要点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1•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三是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法律有不解之缘,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对人们的正当权益有保护作用。
三是法律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要履行很多职责。
国家履行各种职责叫治国。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就会陷于混乱。
(3)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近年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针。
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和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掌握政权以后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课题。
2•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学好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对青少年而言意义重大。
因为,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国家提倡什么、保护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学好法律知识,是青少年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
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培养和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当好国家小主人。
第三,学好法律知识是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3•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制定,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国家认可,是指国家对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A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依法执政C全面依法办事D全面依法行政2、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和(C )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A治党B治军C法治D治理3、市场经济本质上是(B ),所以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
A法制经济 B 法治经济C规则经济 D 自然经济4、依法治国的根基在(C )。
A单位B社区C 基层D个人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 D ),取得历史性成就。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法规C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法治6、目前,我国( D )已经形成。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规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体系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C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依法治国D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 A )。
A法治保障B制度保障C 组织保障D法制保障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 A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C完备的立法规范体系 D 完备的司法规范体系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共同推进。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B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C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D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B )一体建设。
A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区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社区 D 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社区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 D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B 科学立法、公正执法、严格司法、全民守法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高效司法、全民守法D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4、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 C )。
A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B 坚持公民主体地位C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D 坚持民众主体地位15、( A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B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 A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A宪法B法律C组织法D法规17、( D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领导干部B共产党员C关键少数D人民18、( D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 自由B 诚信C效率 D 平等19、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 A )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
A公权力 B 私权利 C 法人权利D公民权利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D )。
A管理作用 B 强制作用 C 惩罚作用 D 教化作用21、( D )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22、要完善以( A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A宪法B组织法C行政法D公法2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D )是善治之前提。
A宪法B法律C法理D良法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 A )。
A立法先行B执法先行C司法先行D守法先行25、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抓住( B )这个关键。
A扩大立法参与B提高立法质量C规范立法行为D优化立法程序26、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 D ),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A社会主义法治理论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C社会主义法治精神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 )。
A依宪治国B依宪行政C依宪执政D依宪办事28、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D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 组织法B民法C 行政法D宪法29、我国将每年( D ) 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一日B十二月二日C十二月三日D十二月四日30、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 B )政府立法机制。
A公众主导B公众参与C 公众监督D公众评估3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 D ) 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A地方利益B个人利益C单位利益D部门利益32、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 A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
A 第三方评估B中介评定C专家鉴定D公众参与33、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保障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实现( D )。
A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化B公民权利保障规范化C公民权利保障法制化D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34、国家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 A ),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
A产权保护制度B物权保护制度C 所有权保护制度D收益权保护制度35、国家保护企业以( B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A法人名称权B法人财产权C法人名誉权D法人荣誉权3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完善激励创新的(D )。
A 所有权制度B使用权制度C 收益权制度D产权制度37、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就是要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 B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A行业自治B行业自律C单位自律D单位自治38、我国要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 A )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A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B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C不愿腐、不能腐、不想腐D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39、依法加强和规范( A ),就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A公共服务B行政管理C公共管理D依法行政40、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B )。
A大幅度降低违法成本 B 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C大幅度减轻违法责任D大幅度减轻监督力度4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 D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A自然资源开发法律制度B自然资源利用法律制度C自然资源保障法律制度D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42、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就要做到重大改革( C ),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A获得授权B先行先试C于法有据D及时立法4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D )也在于实施。
A法律的效率B法律的效果C法律的效力D法律的权威44、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首先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 D ) 。
A规范化B制度化C科学化D法定化4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B )。
A法无禁止皆可为B法无授权不可为C法无授权皆可为D法无禁止不可为4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 D )职责。
A宏观管理B具体执法C制度设定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市县政府的( B )。
A管理职责B执行职责C指导职责D调控职责48、建设法治政府要建立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B )机制。
A风险审查B合法性审查C环境审查D民意审查49、政府法律顾问在制定( A )、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重要作用。
A重大行政决策B一般行政事务C常规业务活动D单位内部规则5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C )。
A教育和规范作用B教育和强制作用C引领和规范作用D引领和教育作用51、坚持依法行政必要坚持(D )执法。
A严格、规范、公正、公开B严格、规范、公开、文明C严格、公正、公开、文明 D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52、坚持依法行政重点要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A )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A关系群众切身利益B关系社会稳定C关系市场经济秩序D关系公共安全5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 D ),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
A执法标准化制度B执法备案制度C执法评估制度D执法责任制度54、加强对( B )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A行政执法权力B政府内部权力C行政立法权力D行政司法权力55、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 A )监督制度。
A常态化B科学化C规范化D制度化5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 B ),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A纠错机制B纠错问责机制C问责机制D责任追究机制5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就是要推进( A )结果公开。
A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B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程序公开C 决策公开、执行公开、职责公开、服务公开D决策公开、执法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58、( A )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59、现阶段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要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 A )建设。
A便民服务平台B政务服务平台C 社区服务平台D信息服务平台60、( B )是法治的生命线。
A公开B公正C平等D效率61、( D )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A司法公开B司法平等C 司法效率D司法公正62、习近平同志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D )。
A公正平等B自由平等C自由正义D公平正义63、保证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确保( D )。
A司法独立制度B司法免责制度C司法中立制度D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64、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 A )、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