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周备课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学校集体备课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字母表示数、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二、单元重点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感受方程的思想和价值。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课时安排1.邮票的张数 1课时2.相遇问题 1课时3.练习六 1课时4.单元测试 4课时第七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

(26分)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简写下面各式。

x ×0.8 = ( )m × n = ( )2a + 2b = (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4.小红看一本a页的书,她每天看5页,看了x天后,一共看了( )页,还剩( )页。

5.梨和苹果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元和5元,买m千克的梨和n千克的苹果,共需( )元。

6.上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

7.完成淘气的日记: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欢乐谷玩。

车上有男同学m人,女同学15人,共有( )人。

看到路边红花有50盆,黄花有n盆,红花比黄花多( )盆。

欢乐谷的成人票价为w元,儿童票价为成人的一半,儿童的票价为( )元。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A. 10x=1B. x+14C. 21—20=12.m的2倍比52少多少,列算式为( )。

五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第七周)

五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第七周)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第7 周星期三2020 年 4 月15

课时计划
第7 周星期四2020 年 3 月16 日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8和9 9和27
教师提问:求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的方法,除到两个商互质后,把各除数和商连乘.
(2)特殊的情况是:
①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时,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2.填空.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通分的意义.
1.出示例3的主题图,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比较,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3.出示93页下面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4.总结出分子相同或分母想通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1.出示例4
2.小组讨论:怎样运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3.教师明确: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这个公分母应该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课时计划
第7 周星期五2020 年 3 月17
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单式折线统计图一、教材解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推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材合理利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能根据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思路。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都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先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应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主讲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编排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会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一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同时,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

在学会条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等知识。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将为上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教学折线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的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通过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从而能根据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式来统计。

三、编排特点1.教学素材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关注自然、社会学生本身,如: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参加机器人大赛队伍的统计;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2001~2010上海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统计图;平均身高、平均收入等实际问题。

2.注重调查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

教材前后安排学生在班级里学校内、自己家庭周围收集有关自己的身高、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自己的零用钱的收人和支出情况。

1.小学五年级第七周数学教案

1.小学五年级第七周数学教案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谈话导入
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来做练习
第5题:分一分,填一填,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交流判断方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先填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第6题:猜猜我是谁?
引导学生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写出答案,完成此题后鼓励学生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自己编一些这样的题,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谈话导入
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来做练习
第1题: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 因数?
引导学生小组内完成后全班交流,不要求学生穷举所有的可能。
第2题:用24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有几种摆法?想一想24的因数有哪些?
引导学生不依靠表中的列数猜测摆法的种类,而是能结合题意找出摆法的总类。
难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活动一:合作探究。
活动二:勇于尝试
活动三:练一练
全课总结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
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
1×12=12 2×6=12 12×1=12
第3题:想一想,填一填
鼓励学生描述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第4题: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建议学生先列出6的倍数(24以内的),再列出24的所有因数,然后再回答问题。
实物投影出示习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以下是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以供参考:第一周:1. 教学内容:回顾和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学习“分数乘法”。

2.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二周:3. 教学内容:学习“分数除法”,掌握其计算方法。

4.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三周:5. 教学内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

6.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技巧,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四周:7. 教学内容: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8.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够将分数和小数进行正确的互化。

第五周:9. 教学内容:进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

10. 教学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六周:11. 教学内容: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1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七周:13. 教学内容: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14. 教学目标: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第八周:15. 教学内容: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

16. 教学目标: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加深理解和应用。

第九周:17. 教学内容:进入“分数的应用”的学习。

18. 教学目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周:19. 教学内容:学习“折线统计图”。

20. 教学目标: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其读图方法,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十一周:21. 教学内容: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22. 教学目标: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其绘制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绘制和分析。

第十二周:23. 教学内容:复习本学期学过的所有知识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分析并解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4.通过实际练习,提高学生绘制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3.知识点整理: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示范,教授如何绘制一条折线统计图,包括横纵坐标的标注、数据的描点和折线连接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刻度的选择和标注的准确性。

3. 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让学生分组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练习,可提供一些实际数据供学生绘制。

•老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4. 数据分析及讨论•让学生分析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5.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多多实践,提高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回。

•提醒学生注意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以便下节课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7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周教案.最佳方案

2017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周教案.最佳方案

八大家小学集体备课最佳方案(由主备人根据集体研讨整理)八大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一、填空(共20分)1、最小的素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

3、在1~2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有(),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有()。

4、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和()。

5、1082至少加上()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3,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7、两个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一个数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有因数7。

这个数最小是()。

10、一个数既是30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最大的是()。

11、用0、1、2三个数字排成的所有三位数中,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

12、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最小公倍数是91,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最大是()。

二、判断题(共5分)1、两个连续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在24的因数中,是素数的只有2和3。

()3、5和7没有公因数,但5和7有公倍数。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三、选择题(共5分)1、任何两个奇数的和是()。

A奇数B合数C偶数2、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

A素数B合数C奇数3、任何两个自然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公倍数B公因数C倍数4、A是B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 AB B AC B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15和90 B45和90 C45和30四、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共12分)32和1 12和18 72和4878和117 23和60 12和60五、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共12分)4和155和790和309和1513和396和13六、列式计算(共8分)1、一个自然数被3、5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多少?2、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25,最小的一个是多少?七、解决问题(共38分,第8题3分,其余每题5分)1、一枝钢笔的价钱是18.6元,比一枝圆珠笔贵10.9元,一枝圆珠笔多少元?(列方程解答)2、小明的妈妈比小明大26岁,爸爸今年38岁,比妈妈大4岁,小明今年多大了?(列方程解答)3、甲、乙两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5天去一次,如果7月1日他们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4、有两根小棒分别长20分米,28分米。

五年下数学 7、8单元备课教案

五年下数学 7、8单元备课教案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长龙小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试行稿)一
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分数,不代表什么。

如今新。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老师:谭汝红参与研讨老师:沈小琴周晓妮甘世鹏主备老师:谭汝红参与研讨老师:沈小琴周晓妮甘世鹏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机器人吗?你想参加机器人比赛吗?淘气就是个机器人迷,他搜集了从2006年到2012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时间/年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参赛队伍/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支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的队伍增加最快。

揭示课题(板书:折线统计图)二、新课探究1. 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淘气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2年)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这幅图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想一想,条形图有什么特点?要想直观反映2006~2012年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更合适?请你们试着画一画。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探究。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2年)1、提问: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年的参赛队伍在这幅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数量的?2、那现在能直观地看出来了吗?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最快?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上升的趋势的?3、给这个统计图取一个名字。

通过上面的问题,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4、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教材105页做一做。

提问:要绘制折线统计图应该先做什么?然后呢?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谭汝红参与研讨老师:沈小琴周晓妮甘世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周末教案+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周末教案+练习(含解析)

五(下)第章长方体(二)(春季班第7周教案课时13)知识点一、体积与容积1、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物体的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注意:计算体积的数据是从物体外部量的,计算容积的数据是从容器内部量的.【例1】判断题:有一块长方体橡皮泥,将它捏成一个正方体,体积变小了.【例2】妈妈给奶奶买了一个专门用了泡脚的木桶,它的体积和容积的关系是()A.体积<容积B.体积=容积C.体积>容积知识点二、体积与容积单位1、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分别记作厘米3、分米3、米3,用字母表示分别为cm3、dm3、m3.2、认识体积单位(1)1立方厘米: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用字母表示为cm3.实物参照:一粒花生米的体积大约1cm3,一个成人手指尖的体积大约也是cm3.(2)1立方分米: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分米3,用字母表示为dm3.实物参照: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dm3.(3)1立方米: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米3,用字母表示为m3.实物参照:一个29英寸电视机包装箱的体积大约是1m3,盛1吨水的水箱的体积大约也是1m3.4、容积单位:(1)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毫升,分别用字母L和mL表示.(2)容积单位的用法:计量较大容器的容积时用L,如计量汽车邮箱的容积,桶装矿泉水的桶的容积等。

计量较小容器的容积时用mL,如计量打针的针管的容积,眼药水的容积等.5、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L和mL做单位,因为液体总是装在容器里.6、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3】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280().A.平方厘米B.立方分米C.立方厘米D.立方米【例4】计量墨水瓶的容积用()作单位恰当.A.毫升B.升C.立方米【例5】想一想,连一连.【习题精炼】1、把一个正方体铁块浸没在盛水的容器中,水面()A.升高B.降低C.不变2、求电视机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求电视机箱的()A.质量B.面积C.体积3、要求水桶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水桶的()A.表面积B.体积C.容积4、求一段圆柱体木材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A.侧面积B.底面积C.体积D.表面积5、物体所占()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A.空间B.位置C.面积6、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相比()A.容积一定相等B.容积一定不等C.容积可能相等7、小红妈妈去超市买了一瓶酱油,看到瓶子的标签上印有“净含量500ml”的字样,这个“500ml”是指()A.酱油瓶的体积B.瓶内酱油的体积C.瓶和酱油的体积8、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是8立方米,它的容积()A.8立方米B.大于8立方米C.小于8立方米9、计量比较少的液体,用_作单位,计量比较多的液体,用_作单位.()A.升和毫升B.毫升和升C.升和升10、一个杯子的容积是300毫升,那么它的体积可能是()A.300立方厘米B.290立方厘米C.320立方厘米11、棱长为8米的邮箱容积与体积相比()A.一样大B.体积大C.容积大12、一个水杯能装水1升,我们就说水的容积是1升.13、一瓶眼药水大约有8升.14、体积越大的物体,容积也越大.15、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摆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16、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用字母写成、和.17、物体所占空间的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18、组成下面个图的小正方体是1cm 3,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写在括号里.(19题)19、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提高训练】☆20、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A .不变B .比原来大了C .比原来小了☆21、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主要是指()A .大小不一样B .意义不同C .计量单位不同【培优训练】☆22、有甲、乙、丙三个容器.把甲容器装满水,倒入乙容器中,乙容器没有倒满;把丙容器的水倒入乙容器中,丙容器的水还有剩余.问:最大的容器是,最小的容器是.A 、甲容器B 、乙容器C 、丙容器.五(下)第二章长方体(二)(春季班第7周教案课时14)知识点一、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备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备教案

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

3.有3袋食盐,其中2袋450克,另一袋不是450克,但是不知道是比450克轻还是重。

用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质量不是450克的那一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收获。

---让生交流汇报找次品的方法---做习题时重在让生交流方法。

个平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5→(2,2,1)①如果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怎么称?学生:平均分成三份,每边3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3个零件中;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3个零件中。

然后再每边称1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1个零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是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那个零件。

②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将所有零件平均分成三部分,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的次数最少。

③用你发现的规律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将找的过程用图示法记录下来,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与全班进行交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X|k | B| 1 . c |O |m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X
学生独立回答以上问题。|
三、巩固练习
110页5题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今天开动脑筋,学会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后作业
110页7题.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单元学情分析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折线统计图
单元
总课时
2
单元
教材分析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单元总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生说
(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三、快乐分享
教材106页完成做一做1、2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周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周教案

课时计划第7 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1 课时年月日课时计划第7 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2 课时年月日课时计划第7 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3 课时年月日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49~50页的内容)课型新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教法操作法、探究活动学法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35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3、引入:教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材第49页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板书:1÷3=)(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续):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51~52页练习十二的第1~12题。

教学后记:课时计划第7 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4 课时年月日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型新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特点。

难点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法观察、分析和概括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分数?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包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周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周教案

找规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是整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乘数是整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

2、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

1、口算。

6×40= 17×4= 16×50= 45×40= 15×40= 18×40= 60×30= 46×20=(学生简要说出口算过程。

)2脱式计算。

11×12+36 30×23+86 70×90-150800-22×21 (37+13)×26 12×31-12(提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而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3、看谁写得多。

( )×( )=400 ( )×( )=1200( )×( )=400 ( )×( )=1200( )×( )=400 ( )×( )=1200(学生说一说填写方法。

)1×20= 2×40= 32×20= 13×30= 80×90=2×10= 1×40= 4×30= 8×20= 7×90=小结:将末尾的0不管,先填0前面数字的乘法,再在因数末尾添0.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礼堂有20排,每排有28个座位,这个礼堂可以坐多少人?2、李老师平均每分能走65米路,1小时能走多远的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叫板解决。

)小结:求多少个多少是多少?用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来解决。

四、小结。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如何来计算?学生反馈,集体交流。

五、教学反思。

住新房练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7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7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组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的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折线统计图是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人的。

条形统计图除了能直观地表示数据外,也可以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只是不如折线统计图直观、明显。

但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因此,教材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数据,再将这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一方面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再如.,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

由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可以同时看到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本单元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建议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对比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如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可以通过条形统计图导人,在对比中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第七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第七周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第七周授课方案大水井小学刘福圣活动课(第 21节)课题:数学活动课《粉刷墙壁》活动内容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第三单元第58~ 59 页的内容。

活动背景 :学生在学习了表面积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有了基本认识,并能经过一些文字表达来解决生活中常有的实责问题。

经过设计一次大型的实践活动,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们牢固相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

2、加强数学知识在本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解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供应小组合作机遇,加强感情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奉献精神。

活动方案 :一、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社区环境。

为提出重新粉刷围墙的方案,明确要做哪些工作,做好三方面的主要工作:认识粉刷的面积、估量资料费和粉刷围墙人工费。

三、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张开市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墙壁尺寸,涂料或资料价格,人工费,电话费,交通花销等。

激励同学们采用多样的方式张开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盘问,尽量多的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比方检查资料费,能够经过网络盘问;粉刷围墙人工费能够比较市场劳务价格;粉刷面积则是实地测量后经过计算得出的。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达成后,比较并设定一个详尽的方案,反响面积,价格,使用效率等要素。

各组能够进行报告小结,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恩赐指导和帮助。

四、整理数据在进行施工从前,以下的要素是要要准备到位的:1、围墙面积、粉刷围墙人工费、所需资料的规格及用量。

这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就可以先比较并拟定好。

2、涂料的型号及花销。

涂料的选择涉及到好多要素,如价格、耐用期、消费心理等。

而结合现阶段我们的生活环境,人文要素,城市建设方案,也能够加入环保要素。

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解析问题的方法、经过解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感觉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详尽推行第一要表现的书面的粉刷方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教案
(3)结合课本第107页全国2001—20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4、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比较有什么优势?
4、讲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课本第107页全国2001—20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学生交流汇报。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上海死亡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2、这幅折线统计图给我们呈现的信息与上图比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比较名称是什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2)比较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等。)
3、感悟必要性,探究特点
(1)如果不仅关注死亡人口的数据,还把它和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便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教案
学校
班级
五( )班
主备人
参备人
审核人
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总课时
2-1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描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成导学案P100旧知回顾及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04—105页。
6.回顾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和绘制步骤。(课件动态演示。)
3、展
1.现在我们学习了两种统计图,请同学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4.如果想分析学校每个年级人数的多少,选择()统计图。想了解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择()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课时一 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 教具准备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32)( 2 )以32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分数线3 … … 分母(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请你用线段图表示32。

32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2 .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32课时一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材第61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重点难点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3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 教具准备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五 数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

(老师板书)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41请学生说出4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41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41。

学生乙:41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41。

(二)教学实施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老师:如果用图表示41。

一画来表示4学生展示成果。

(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4集体反馈。

1。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4学生乙: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1。

整体的4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1。

体的41。

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4 ( 3 )概括总结。

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4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 4 )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 .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板书)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四)思维训练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第33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数单位教材第62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2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理解分数单位。

四教具准备(小圆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 . 下列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3 . 说一说。

( l )拿走9块饼干的31,拿走了几块?为什么?( 2 )拿走剩下的31,拿走几块?为什么?( 3 )再拿走剩下的44,拿走几块?( 4 )写一写,想一想。

请学生任意写3个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老师板书学生写出的分数。

如21,173,2414。

老师:21,173,2414各有几个几分之一?(21有,1个21,173有3个171,2914有14个291。

)(二)教学实施1 .学习分数单位。

2 . 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2 )动手操作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3 )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21,32,43,6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4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老师:2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谁是单位“1 ”。

(这堆糖是单位“1 ”。

)3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

)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21,32,43,65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如,321。

的分数单位是3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集体说一说自已写出的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 5 )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

)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1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 2 )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单位,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你能说出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每个分数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请你与同桌互说3个分数,分别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是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

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第34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口算。

3 . 8 + 1 . 29 = 0 . 6 × 0 . 5 =12一3 . 6 = 7 . 4 – 3 . 6 =2 .14 + 0 . 6 = 1 . 5 ÷ 0 .3 =2 . 口答 (1)53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二)教学实施1 .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1 。

( l )投影出示例题。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 )请学生读题。

( 3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4 )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 ÷ 3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 ,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 “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1来表示,1块的31就是31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 ÷ 3 = 31)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和31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 .学习例2 。

( 1 )板书例题。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板书:3 ÷ 4老师:3 ÷ 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 ”。

)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41,3块月饼共得到,12个41, 平均分给4个学生。

每个学生分得3个41,合在一起是43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43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 3 )理解。

老师:43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甲:表示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学生乙: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43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 4 )练习。

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5375323 .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 ÷ 3 = 31(米)3 ÷ 4 = 43(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