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详细地点]三、参与人员。

二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四、备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 单元整体分析。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例如,在本学期的[单元名称]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单元核心概念,如长度单位]。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短有了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度量知识奠定基础。

- 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如在介绍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先展示了学生用的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从而直观地认识1厘米的长度。

2. 重点难点剖析。

- 重点:- 对于[单元名称]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建立起[单元核心概念]的正确表象,能够准确地度量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

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要让学生切实理解1厘米和1米到底有多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准确的估量。

- 在计算教学方面,如[具体计算内容,如100以内的加减法],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 难点:- 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 = 100厘米,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通过多种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强化记忆。

- 在计算教学中,退位减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例如,计算32 - 19时,学生可能会忘记退位或者退位后计算错误。

(二)学情分析。

1. 已有知识基础。

-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数感。

在生活中,学生也对物体的长短、大小等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模糊的,没有形成精确的度量概念。

2. 学习能力和习惯。

-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

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在15 - 20分钟左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 掌握集合中元素的判定方法。

- 运用集合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解答。

二、教学重点
-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 集合中元素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准备
- 教科书《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 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 教学素材:图片、练题等。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示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 导入新知
通过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引入新知
通过举例说明集合中元素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集合的组成
方式。

3. 实例演练
给学生出示一些集合,让他们判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否符合要求,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自行组织一些元素,形成自己的集合,并与同学进行分
享和交流。

5. 小结与巩固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以及元素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对集合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元素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为主要评价指标。

六、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同时记录下学生的理解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
注:以上是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文档,仅供参考。

具体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

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活动主题:二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研讨。

活动时间:[具体时间]活动地点:[详细地点]参与人员: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一、活动开场。

主持人(张老师):“各位数学小天才的领路人!咱们今天又聚在一起搞咱们的数学大业啦,集体备课开始咯!”二、教材分析。

1. 李老师发言。

李老师拿着教材,晃了晃说:“咱二年级的数学啊,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小盒子。

你看这一单元,主要是讲加减法。

这加减法可不像一年级那么简单喽,数字变大了,还会有一些小陷阱呢。

比如说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对咱们这些小宝贝们来说,就像小怪兽一样。

咱们得想办法帮他们把这些小怪兽打败。

”2. 王老师补充。

王老师推了推眼镜:“没错,还有这个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就像是打开数学新世界的一扇小窗。

乘法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可抽象啦。

咱们得找一些特别有趣的例子,像几个几个苹果堆在一起啊,让他们明白乘法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不能光让他们死记硬背,那可不行。

”三、学情分析。

1. 赵老师分享。

赵老师笑着说:“咱班的那些小机灵鬼们啊,情况我可太清楚啦。

有些孩子计算能力那是杠杠的,速度又快又准。

但有些孩子呢,老是粗心大意,加法看成减法,数字还抄错。

咱们得针对不同的孩子想办法。

那些学得快的,可以给他们来点有挑战性的拓展题,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那些容易出错的呢,就得反复练习,就像练字一样,多写几遍就记住啦。

”2. 孙老师点头赞同。

孙老师:“对呀,还有些孩子理解能力稍微弱一点。

就像乘法这个概念,你给他讲好几遍,他还是眼睛里透着迷茫。

咱们就得用更直观的教具,像小木棒啊,摆一摆,让他们亲手操作,这样印象就深刻多啦。

”四、教学目标确定。

1. 大家讨论。

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目标,然后说:“咱们先看看这几个教学目标,大家觉得咋样?一是让孩子们熟练掌握加减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则,这个没毛病吧?”大家齐声回答:“没毛病!”张老师接着说:“二是培养孩子们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就是那种生活中的小数学问题,像买东西找钱之类的。

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纪实

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纪实

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纪实
一、背景
二年级学生们进入了数学课程的第六单元,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这是一个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又有新鲜感的内容,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老师们决定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备课过程
1. 查阅教学资料
在备课开始之前,老师们先各自查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材内容、其他学校的教学案例等,以便对这一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2. 分工讨论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然后根据各自的特长和经验分工讨论。

有的老师擅长讲解理论知识,有的擅长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有的擅长制定练习题目。

3. 教学活动设计
经过讨论和分工后,老师们开始设计教学活动。

他们赋予了这一单元的课程更多的互动和趣味性,例如设计了小组竞赛、分组讨论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练习题目准备
除了设计教学活动,老师们还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练习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题目覆盖了各种难度和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备课成果
经过一天的集体备课,老师们充分准备好了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资源。

他们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规划,相信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总结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期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掌握这一知识点。

以上是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的纪实,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一、课程目标1.掌握和理解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2.掌握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如购物、测量、计算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加减乘除基础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几何形状与测量: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3.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4.生活中的数字: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知识和技能,如购物、测量、计算等,三、教字方法1.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购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游戏教学: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每节课时间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估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小测验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结合家长反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直尺、圆规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教学辅导资料: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书籍和练习册。

七、教师分工每位教师将承担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备课和授课任务,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之间将互相协作,共同解决学生在字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八、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

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引导家长正确地辅导孩子学习数学。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解决问题一、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

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1、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备课⼈:第⼀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教版数学最新教材⼆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主要学习⼀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法.认识统计的作⽤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养成尊重事实、⽤数据说话的态度.学情分析上学期学⽣已经学习了⽐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在⽣活中积累了较多的⽣活经验.能利⽤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活密切联系的⽣活场景.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如.学⽣的校服、讲故事⽐赛、春游的⼈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些⽣活基本常识.使学⽣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励学⽣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实践能⼒和独⽴思考能⼒.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标【知识技能】:使学⽣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学⽣解决问题的能⼒.课时安排:3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的第1、2⼩题.教学⽬标:1、让学⽣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新课师:同学们.在周五返校的时候.我们完成了上学期的“拍卖活动”.3名同学⽤⾃⼰平时累计的分数.换取了⾃⼰⼼仪的礼物.让我们⼀起来回忆⼀下.当时的美好瞬间.(幻灯⽚出⽰).那么这个学期.我们将会继续延续我们的“拍卖活动”.周五的时候.我和⼤家说过.这个学期的礼物.在我给定的范围内.让⼤家⾃主的来选择.这样避免了我⼀⼈独断专⾏的弊端.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决定出.我们本学期的拍卖奖品.好不好?我们⼀起来看.本学期的候选拍卖活动的奖品是什么呢?(幻灯⽚出⽰:礼品图⽚.)师:这4种奖品.究竟选哪⼀个当做拍卖的礼物呢?(⽣⾃由回答)⽣:选⼤多数同学喜欢的.师:怎么知道哪样物品是⼤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班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下.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样物品的学⽣⼈数.⾸先要进⾏数据的收集过程.(板书:数据的收集)下⾯我们就⼀起来调查喜欢每样物品的学⽣⼈数.⼆、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样物品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样物品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由发⾔.师:我们可以采⽤举⼿的⽅式来收集数据.请你来组织⼀下试试看.怎么举⼿的⽅法.(请学⽣组织统计).举⼿的⽅法既快速⼜简捷.不失为⼀个好⽅法.还有没有别的⽅法呢?(⽣⾃由发⾔.点拨说出投票的⽅法)师:他说投票的⽅法.你能具体和⼤家说说.怎么个投票的⽅法吗?(⽣交流)好.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采⽤他的办法投票选出3样物品.请同学们拿出⼀张⽩纸.在上⾯写出3样⾃⼰最喜欢的物品.注意.字迹⼀定要清晰.(⽣⾃由活动).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投票这种⽅式选出了⾃⼰喜欢的物品了.我很想知道⼤家选择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刚刚收集的数据.进⾏⼀下整理.(补充板书:整理)师:我们要怎么整理出⼤家的投票结果呢?(⽣⾃由发表意见)⽣:画对号.画圆圈.写正字.师:原来有这么多的⽅法啊.那么.我请4位同学上前⾯来.分别⽤4种不同的⽅法记录下⼤家的投票结果.其它孩⼦们认真监票.(指明板书结果)⼩结:在这4中记录⽅法当中.你最喜欢哪⼀种呢?(写正字)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圆圈.打叉.对号的个数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较乱.在数的时候不好数.⽽⽤画正字的⽅法记录数的时候.就很清楚.⼀个正字就代表5个.有⼏个正字.就有⼏个五.正好.我们上学期.还学过了5的⼝诀.这样算起来.就更⽅便多了.其实.在我们的⽇常⽣活当中.画正字的⽅法.也是被⼈们经常⽤到的.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我们将投票结果认真的做了⼀下整理.那么我们将最终的结果.填⼊到这个表格当中.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由发现信息)师:这张统计表的第⼀⾏表⽰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物品.第⼆⾏表⽰的是⼈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些实际性的问题.下⾯⼤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的问题.(课件出⽰)三、巩固练习.1、教材例⼀.2、教材例⼆.3、教材第4页第3题.第5页第4题.第5题.课后记:看到开学的第⼀课.起初有些烦恼.这统计的知识.每每都是放在最后学习的.今年却提到了最前⾯.让我有些挠头.要做到数据的收集.必须让孩⼦真正的参与进来.否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就成了假象了.思来想去.正好要和⼤家商讨本学期的年终拍卖活动的奖品.何不以此为契机.调查⼀下孩⼦们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既让孩⼦参与了数据的收集.也完成了活动奖品的确定.⼀举两得.于是.我撇开教材创设的校服的例题.改⽤活动奖品的调查.因为和他们相关.⼜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课上.孩⼦们注意⼒⾮常的集中.⽽且.是真⼼地参与统计和调查.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必须要从孩⼦的实际出发.兴趣.是最好的⽼师.第⼆课时:统计数据的⽅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做”和练习⼀的第3、4⼩题.教学⽬标:1、了解统计数据的⽅法;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法.进⼀步认识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引⼊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法.揭⽰课题【统计数据的⽅法】⼆、新授.问题导⼊:学校要举办讲故事⼤赛.⼆(⼀)班要从王明明和陈⼩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位参(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1、理解题意.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赛.⼆(⼀)班要从王明明和陈⼩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位参加⽐赛. 师:该选谁参加⽐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法.2、选举⽅法.师:我们可以采取⽆记名投票的⽅式来决定由谁参加⽐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菲中选⼀位写在纸上.再找⼏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赛.⽣:全班同学进⾏⽆记名投票后.各⼩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3、统计投票数据的⽅法.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组长的⼿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赛了.你喜欢⽤哪种⽅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由发⾔.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法是多样的.可以⽤在⼈名下画“正”字的⽅法来统计.可以⽤在⼈名下打“√”的⽅法来统计.也可以⽤画“○”的⽅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画“正”字的⽅法来统计吧!⽣:参与⼀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4、整理数据.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个“正”字的每⼀笔代表⼀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王明明⼀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5、完成统计表.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的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赛.⽣:观察统计表可知.陈⼩菲得到票数⽐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菲参加⽐赛.师:你不仅会观察.⽽且会⽐较.真能⼲!现在请⼤家解决第⼆个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陈⼩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菲参加⽐赛.⽣:如果他们都投陈⼩菲的票.那么陈⼩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菲参加⽐赛. ⽣:如果他们其中⼀⼈投给王明明.另⼀⼈投给陈⼩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菲参加⽐赛.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菲的票数都⽐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菲参加⽐赛.三、巩固练习.师:其实⽣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起来看⼀看.1、完成第3页的“做⼀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春游.学⽣先选好⾃⼰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画“正”字的⽅法进⾏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统计表.2、完成第4页练习⼀的第3⼩题.学⽣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题和第(3)⼩题.对于第(3)⼩题这个⽉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说说⾃⼰的想法.3、完成第5页练习⼀的第4⼩题.学⽣根据统计数据的⽅法完成第(1)⼩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题.对于第(2)⼩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说说⾃⼰的想法.让学⽣明⽩:10分钟内⼩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轿车已普遍成为⼈们喜欢的交通⼯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四、归纳总结.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发⾔.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法有很多.可以采⽤画“正”字、打“√”、画“○”的⽅法.其中采⽤画“正”字的⽅法既⽅便⼜快捷.⼀定要注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法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赛.王明明陈⼩菲王明明陈⼩菲王明明陈⼩菲正正√√√√√√√√○○○○○○○正正√√√√√√√√○○○○○○○正正√√√√√√√√○○○○○○○√√√√√√√○○○○○○○√√√√○○○○○○○○○(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菲的票数都⽐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菲参加⽐赛.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的第5、6、7⼩题.教学⽬标:1、进⼀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法;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与他⼈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法.进⼀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单元中⾸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是什么吗?⽣:将统计的结果⽤表格的形式展⽰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统计时.⾸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法.你学会了哪些呢?⽣: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法有很多.可以采⽤画“正”字、打“√”、画“○”的⽅法.其中采⽤画“正”字的⽅法既⽅便⼜快捷.⽣:⽤画“正”字的⽅法记录时⼀定要注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活中的问题吗?⼆、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5页练习⼀的第5⼩题.学⽣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题.对于第(3)⼩题图书室要新买⼀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说说⾃⼰的想法.2、完成第6页练习⼀的第6⼩题.学⽣先选出⾃⼰最喜欢的吃的⼀种⽔果后再进⾏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题班⾥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种⽔果合理?让学⽣说说⾃⼰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的第7⼩题.师:告诉学⽣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表⽰1份《电视报》.涂了⼏个格⼦就表⽰有⼏份《电视报》.学⽣独⽴完成第(1)、(2)和第(3)⼩题.再在全班交流⾃⼰的想法.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活中的哪些问题?⽣:⾃由发⾔.数学⼆年级下册第⼆单元《表内除法⼀》集体备课备课⼈:(⼀)教学内容:表内除法(⼀)课本P13~36页.(⼆)教材分析:本单元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诀求商两节.包括下⾯⼀些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诀求商的⽅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以⽣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建⽴“平均分”概念.第⼆.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让学⽣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促使学⽣对“除法”产⽣亲切感.⽤2-6的乘法⼝诀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到⼤的顺序分成两段.第⼀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段.被除数不超过36.第⼀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的乘法⼝诀中积不超过12.第⼆段.被除数不超过36.这部分教材.突出了⽤乘法⼝诀求商的⽅法.是⽤乘法⼝诀求积的逆思考.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2~6的乘法⼝诀求商之后编⼊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注重⽤学⽣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发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法提供⽣动的资源.(三)教学⽬标:1、让学⽣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熟练地⽤2~6的乘法⼝诀求商.3、使学⽣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然的教育.培养学⽣认真观察、独⽴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诀求商的⽅法及解决问题.难点:除法的含义.⽤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法:1、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认通过观察、动⼿操作、探讨动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注重创设与学⽣实际⽣活密切相关的⽣活情境.引导学⽣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注重为学⽣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积极主动的思考.敢于发表⾃⼰对于数学问题的意见和想法.(五)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课题: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活的联系.培养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法.教学准备:各种⾷物若⼲、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成问题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了⼀些⼩礼物.⽼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把糖果分给⼩组⾥的每⼀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探究例11、各⼩组动⼿操作各⼩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朋友观察各⼩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取名.(⼆)、出⽰课题(1)、⼩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种分法?(1)、论分配⽅案.(2)、各⼩组动⼿分⼀分.)、学⽣汇报分法.A把15个橘⼦先每个盘⼦放1个.⼜在每个盘⼦放1个.再在每个盘⼦放1个.也就是⼀个⼀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 B先每个盘⼦放2个.⼜在每个盘⼦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法.把15个橘⼦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这就是把15个橘⼦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内化提⾼1、分⼀分:把8根⼩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动⼿分⼀分)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做.把12瓶矿泉⽔平均分成3份.(让学⽣圈⼀圈.并说出⾃⼰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数学⼆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集体备课备课⼈: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学⽣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和直⾓.知道⾓的⼤⼩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与直⾓.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认识锐⾓和钝⾓.会⽤三⾓板上的直⾓进⾏⽐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在⽇常⽣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通过动⼿操作.深⼊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活情景能辨认锐⾓和钝⾓.能⽤⾃⼰的语⾔准确地描述锐⾓和钝⾓的特征.2、使学⽣经历观察、操作、分类、⽐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的观察能⼒、实践能⼒、分析能⼒和抽象能⼒.进⼀步建⽴空间观念.丰富学⽣的形象思维.3、使学⽣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初步形成评价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锐⾓、钝⾓.2、知平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平⽅向、竖直.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1)⼩学低年级学⽣在学习抽象⼏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持.为此.在引⼊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熟悉的⽣活实际⼊⼿.帮助学⽣理解.(2)除了利⽤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认识锐⾓、钝⾓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巩固知识.(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画⾓、拼摆、拉⼀拉、转⼀转.帮助学⽣巩固所学的知识.(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的特点.⾃⾏设计⼀些活动.例如.让⼀名学⽣站在教室⾥.演⽰⼀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向平移.再如.让⼀组学⽣⼿拉⼿围成⼀圈.旋转⼀下.或是拿⼀根线.⼀头拴上橡⽪.在空中旋转⼀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可以进⼀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和钝⾓时.重点是让学⽣对⼀个⾓和直⾓进⾏⽐较⼤⼩.知道它是锐⾓(或钝⾓)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活化的⾓度让学⽣初步感知.使学⽣⼤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简单的平移(或旋转).第三单元共三课时第⼆课时锐⾓和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标:1、进⼀步巩固学⽣对“⾓”“边”“顶点”“直⾓”的认识.熟悉⽐较⾓的⼤⼩.⼒求学⽣能够通过多种⽅法实现⼤⼩的⽐较.2、新课的导⼊.在⽐较中提⽰⼀种⾓⽐直⾓⼤.还有⼀种⾓⽐直⾓⼩.从⽽揭⽰出锐⾓和钝⾓的概念.⼒求以发挥学⽣的创新能⼒为主导思想.在运⽤板书画⼀画.学⽣读⼀读的⽅法加深对锐⾓和钝⾓的认识、理解.3、实践练习.注重学⽣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组合作的画⼀画、拼⼀拼、折⼀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学⽣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的动⼿操作能⼒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4、整个过程体现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1、认识锐⾓和钝⾓.并理解与直⾓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和钝⾓.3、围绕⽣活.通过⽐赛的⽅式.巩固理解锐⾓和钝⾓.教具准备:三⾓尺.纸张学具准备:学⽣三⾓尺.纸张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成问题.1、复习内容.引导学⽣回忆关于⾓的知识. 出⽰⾓.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个(⾓)⾓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直⾓.这是⼀个什么?(直⾓)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组讨论汇报2、⽐较两个⾓的⼤⼩.两组:⼀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组可请学⽣指出哪个⾓⼤.哪个⾓⼩)3、⽐较锐⾓和钝⾓的⼤⼩(注意.此处不揭⽰出两个⾓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出现).采⽤借助直⾓的⽅法完成⽐较.[设计意图]通过对⾓的回忆.调动学⽣发挥认知能⼒.在学⽣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课件.请⼤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吗?指⼀指它在什么地⽅?2、采⽤回忆的⽅式.进⼀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板书.①、⼀个是锐⾓.⼀个是钝⾓.(板书“锐⾓”和“钝⾓”)②、说⼀说锐⾓与直⾓的关系.(在锐⾓的下⽅板书“⽐直⾓⼩”);在回忆钝⾓与直⾓的关系.(在钝⾓的下⽅板书“⽐直⾓⼤”)③、按照学过的⽅法请学⽣分别在“锐⾓”和“钝⾓”字样上⽅板演两个直⾓.④、根据概念⽤不同⾊彩的笔在⼀个直⾓上画出锐⾓.在另⼀个直⾓上画出钝⾓.以加深对锐⾓和钝⾓的理解.⑤、读⼀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个锐⾓和钝⾓.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和钝⾓概念的不同说法进⾏提问.活跃课堂⽓氛. 例:A、锐⾓⽐直⾓()B、⽐直⾓⼤的是()[设计意图]⼩组合作进⾏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更清晰地把握锐⾓和钝⾓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式.三、巩固应⽤.内化提⾼.1、引导学⽣动⼿操作.请⼤家⽤事先准备好的纸⽚折出⼀个直⾓.请在⼤家再折出⼀个锐⾓和⼀个钝⾓.请⼤家⽤直尺和三⾓板画出⼀个锐⾓、⼀个钝⾓和⼀个直⾓.2、⾃由活动:找⼀找!⽼师带我你们去⼩海龟的家.瞧!⼩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钝⾓.还有直⾓.⼩朋友们仔细看⼀看.哪些⾓是直⾓?哪些⾓是锐⾓?哪些⾓是钝⾓?并说出原因.3、说⼀说:A、⽤⾓描述图形.如:红领⼱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B、⽤同样的⽅法描述教室⾥的物品.如:⿊板是有4个直⾓组成的.(⼩组⾃由发⾔.限制发⾔的时间为1分钟)4、⼩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拼.把⼩组内所有⼩朋友的三⾓尺集中在⼀起.拼出⼤⼩不相等的锐⾓和⼤⼩不等的钝⾓.B、画⼀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个锐⾓和钝⾓.C、折⼀折.⽤纸张折出⼀个锐⾓和⼀个钝⾓.[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能⽐较牢固地建⽴对锐⾓和钝⾓的理解.同时感受⾓的分类以及三种⾓之间的变化联系.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组内讲解什么样的⾓是锐⾓?什么样⾓是钝⾓?2、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什么程度时是钝⾓.什么时候⼜是直⾓.数学⼆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集体备课备课⼈:。

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4篇)

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4篇)

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4篇)一、指导思想: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讨论活动的主阵地,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规划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手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在这学期,我们将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

二、工作目标:1、仔细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力量,教育教学的掌控力量。

2、仔细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

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

组里若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将准时发到教学网上供其他教师查阅。

3、在充分讨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讨论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根底和实际状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高教学质量,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争取有所提高。

三、详细措施:1、严格根据学校工作规划、教育处工作规划、教科研工作规划、数学教学规划和备课组工作规划开展本组的备课讨论,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存。

2、严格按教育处的规定,仔细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细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专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5、开展必要的数学“进展辅导”研讨。

狠抓学困生的补习工作,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规划二本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将仔细学习我校的工作规划,加大对备课组工作的讨论的指导,严格执行“教学六仔细”的规定,使备课组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我组将仔细学习新课标理论,结合班级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根底上,制定本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工作规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日期:XX年XX月XX日
主题: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
与会教师:
姓名:XXX
姓名:XXX
姓名:XXX
姓名:XXX
会议议程:
回顾上一学期的教学进展和学生学习情况。

讨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确定教学计划和分工。

其他事项讨论。

会议纪要:
回顾上一学期的教学进展和学生学习情况:
回顾了上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讨论了学生在加减法、形状和空间概念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讨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分析了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标准和目标,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确定了下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钟和时间、图表和数据等。

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在上学期使用的有效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介绍了一些适用于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游戏、操练活动和互动课件。

确定教学计划和分工:
确定了每位教师负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

讨论了教学进度和课堂活动的安排,以确保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他事项讨论:
讨论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计划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商讨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行动计划:
教师们将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具。

每位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备课和教学。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和经验分享,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会议结束时间: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法(1)教学内容:加法的意义、加法运算、加法算式。

(2)教学活动:讲解加法的意义,示范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2. 第二课时:100以内的减法(1)教学内容:减法的意义、减法运算、减法算式。

(2)教学活动:讲解减法的意义,示范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3. 第三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1)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加减法混合运算。

(2)教学活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示范加减法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4. 第四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活动: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并进行练习。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1)教学内容:总结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复习。

(2)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加减法运算的过程。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是否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观察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简介本次集体备课旨在讨论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单元主要涵盖了几何形体的认识和掌握,包括平面上的图形和立体空间的图形。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辨认并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特点和区别。

- 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名称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辨认和描述- 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 长方形:两对边平行,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内角。

- 圆形:由一个中心点和半径确定。

2. 图形的比较和分类- 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之间的特点和区别,例如边的长度、角的形状等。

- 引导学生将图形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如边数、角的类型等。

3. 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绘制图形。

- 引导学生测量图形的边长、角度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不同图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 使用游戏和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所学的图形和特点。

- 让学生自由绘制和测量各种图形,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教学评价- 利用小组合作和班级讨论的形式,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 观察学生在绘制和测量图形时的准确性和技巧。

- 设计简单的练题和考试题,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可以为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方法。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形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图形绘制和测量技巧。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4÷4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

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基本信息。

活动主题:二年级数学教学研讨与备课。

活动时间:[具体时间]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参与人员:二年级数学教师。

二、活动目的。

1. 深入研读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

2. 通过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与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探讨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 整体框架。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领域。

-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 图形与几何方面有认识角、观察物体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统计与概率领域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综合与实践则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重点内容。

- 100以内加减法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 表内乘法是本学期的核心内容之一,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

- 在图形与几何中,角的初步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辨认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是教学的关键。

3. 难点分析。

-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对于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例如在计算过程中忘记进位或退位。

- 乘法口诀的记忆容易混淆,尤其是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 角的概念建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实物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是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1.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2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图形认识。

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理解。

2. 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上容易分心。

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2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和概括力量。

教具、学具预备:教科书第12页预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预备实物卡片,预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备1.出示预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预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预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看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状况。

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忙二(1)班小朋友预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安排春游食品。

(1)争论安排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当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现安排结果。

(3)让学生观看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预备的春游食品,发觉: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稳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殊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沟通。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终,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展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沟通。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主题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主题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主题一、数与代数部分。

1. 主题: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顺序。

- 解析:- 在二年级,学生开始系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运算顺序遵循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原则。

例如计算30 + 20 - 15时,先算30+20 = 50,再算50 - 15 = 35。

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如购买文具的花费等,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同时,要强调同级运算的顺序特点,为后续学习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2. 主题:乘法的意义理解。

- 解析:-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3+3 = 3×4 = 12。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演示,如摆小棒,摆成几个相同的组,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

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

通过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体会乘法的简便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3. 主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解析:- 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苹果,可以用除法算式12÷4 = 3表示。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实物,如糖果、小棒等,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运算。

4. 主题:表内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 解析:- 表内乘法口诀是二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

口诀的记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背诵、对口令、做口诀卡片游戏等。

在应用方面,要让学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快速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每排有5个座位,7排有多少个座位,即5×7 = 35(个)。

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如竖着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依次加1,积也依次加这个不变的因数等,有助于更好地记忆口诀。

5. 主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 解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基于数的组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8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学构思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除法2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